发布时间:2022-08-10 23:12: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
(一)提升中职学生尊严感
中职学生往往被标签化为“问题学生”、“差生”,内心充满了自卑,自我效能感较低。优势视角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展示自身的优势,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认可,提升自身的尊严。例如,中职学生的文化学习底子较薄,学习文化知识较为困难,通过优势视角的引导,让其发现自身动手能力、活动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内在优势,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彰显学生的差异性优势
尊重差异是优势视角特别强调的理念,中职学生年龄大都在14~18岁之间,个性彰显。优势视角不是关注学生个性的偏差,而是挖掘个性背后的优势,并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或提供合适的平台将优势展现出来,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优势和资源。(三)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中职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自我效能感较低,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学不好,因此,对学习不上心,对专业技能不感兴趣。优势视角的出发点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是这些优势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个体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优势视角的干预,可以促使学生重新认知自己,发掘自身的优势,以更具有持久意义的精神与信念面对专业学习,让自己尽快转化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二、优势视角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本的价值理念,相信每个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和知识,班级管理者就是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优势,找到成就感,转移他们对问题的过度注意力。那么,该如何探索和发现学生的资源和优势呢?
(一)解构学生问题,重构问题意义
优势视角强调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寻意义。这一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强调的是社会世界的主观性,即该视角认为,社会是被人建构的,是按照人的主观意识的理解或解释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意义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意义世界”当中。由于每个人对这个“意义世界”的理解或解释是不同的,所以其所拥有的意义体系也不同。当个人现在的“理解”和“解释”与自己过去的理解不一致,或者是与他人的理解不一致时,则会造成意义体系的混乱,即所谓的“问题”就出现了。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去理解案主的“意义世界”,帮助案主在原有的意义体系基础上重构新的意义体系。中职生身上往往存在不爱学习、上课喜欢说话、喜欢玩手机、不讲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从优势视角出发,作为班级管理者,就是要解构这些问题,努力去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意义,帮助他们重新建构问题的意义。例如,学生上课喜欢说话,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以前一直习惯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想说话就说话,没有任何约束,所以到了课堂上,这种爱说话的原有“意义体系”便会显现出来。班级管理者理解了课堂爱说话的这种问题意义,就可以通过引导、对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其课堂爱说话的意义体系重构为与“意义世界”一致的意义体系。
(二)聚焦学生优势,以正向经验引导学生
优势视角聚焦于案主的优势而非病理或问题。如果过分强调病理或问题,往往会使案主变得更加沮丧和无助。不少中职生往往存在不爱学习、喜欢撒谎、喜欢推卸责任等问题,班级管理者如果过分关注于问题本身,一味强调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学生改变的效果并不大。采用优势视角,挖掘学生的优势,通过其优势引导其不断成长,往往能够将问题化于优势之中。例如,针对中职生课堂喜欢睡觉的问题,班级管理者的关注点不应该是课堂喜欢睡觉这个问题本身,因为课堂喜欢睡觉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目标以及自身的优势所在,自己不知道该学些什么。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个案辅导的方式,用心去挖掘学生的优势,通过优势使学生体会到愉悦感,让学生愿意自我改变,从而为学生有效建构新的学习生活状态。
(三)以“人在情境中”理解学生,接纳学生
优势视角认为,认识人既要认识他的内在世界,又要认识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完成的,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他人的自我定义都会影响着自我认知。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将案主呈现出来的“问题”放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重新定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此可见,一个学生身上的“问题”并非源于个体本身,而是源于他周边的不良因素,是通过社会互动进行体验和内化的结果。不少中职生被认为是问题学生,不守纪律,难管,不爱学习等,这些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父母、老师、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是问题,他们的表现、行为不同于常人,所以被贴上了“坏”、“差”的标签。对中职生的这些问题,优势视角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问题放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充分了解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服务和心理辅导。
(四)善用“与案主合作”原则,以关爱促学生成长
优势视角秉承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信任。这种“互为主体性”的理念运用于中职班级管理中,要求班级管理者要摒弃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家长式的态度去审视学生,以一种平等的、为学生服务的姿态与学生对话合作,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与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信任、接纳每位学生,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让学生在被相信、尊重中实现自我参与和自我决定。
(五)正确运用“抗逆力”原则,凸显学生差异性优势
抗逆力是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发源于人们在抗争逆境之中而获得的特征和能力,包括幽默感、洞察力、独立性、创造性、道德和首创精神等,在人们遇到困难并努力战胜困难时,这些能力或多或少都会得到发展,每一项能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成熟和复杂化。美国哈佛大学瓦伦特(GeorgeVaillant,1993)教授认为,抗逆力是个人的自我纠正取向,是弯曲而不折断或弯曲时可以反弹的能力。[8]班级管理者面对“问题”学生,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抗逆力。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抗逆能力;另一方面,要使用表现抗逆力的语言,鼓励学生讲述生活中每天的抗争和成功的故事,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潜藏的强大的抗逆力,并将其释放出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不应该只纠缠于问题本身,而应该透过问题挖掘学生背后的抗逆力。中职生往往会通过夸张、张扬的个性表现,如染发、上课喜欢说话、不服从老师安排等“偏差行为”做出抵抗,坚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自我,捍卫自身的权力与地位。例如,有些学生上课总喜欢说话,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引起老师对其的注意。中职生的很多偏差行为是不合适的,但是具有功能,某种程度上使其自身在不利环境下减少刺激、避免痛苦、维护自尊、证明意义。
三、结语
(一)中职学生的生源复杂,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有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的应届生,有的是在外打工多年后重返校园的。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等能力偏低,个别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则常出现上课迟到、旷课、上课大声说话等现象,课堂纪律受到影响、课堂教学组织难度增大。
(二)中职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复杂
家境不富裕的学生、双亲在外而学生在家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中职学生中的比例不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上高中升大学,上中职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的。现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环境造成了留守学生远离父母,缺乏关爱。另外,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自卑、不自信的心理。
(三)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17岁,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从动荡不安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心理学上称为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发展方向、面临职业竞争等大环境的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其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四)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可能第一次离开家庭,到学校独立生活;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依赖性强,自觉性差,随意性强;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在与人交往时发生偏激行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动机和主动性有很大差距: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从小叛逆,送到学校后有老师管,把学校当成了大龄托儿所;有的家长不支持孩子读中职,但学生坚持要读。孩子在学校的外在表现也有很大区别:有的学生在学校混日子,有的学生勤奋努力,有的学生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凡事漠不关心。随着社会上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庭不和现象普遍,部分学生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更得不到父母的正当教育和引导。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只有班级管理密切和学生家庭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班级管理应该从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开始。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家庭背景,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加上学生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在班级管理、教学管理中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获得家庭理解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不仅能为班级每一个成员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而且能够促进班级成员能力、责任心等全面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家长和学校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要想消除这种偏差,就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互相补充,保持一致。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为班级管理共同出力,锻炼他们的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出发:一是老师引导、学生制定班级管理建设的内容;二是家长参与确定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三是明确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正确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四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目标。
(三)开展家长、学生、教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 面临的问题 管理工作
引言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再次强调高校实践育人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按照行业特点及其需求,该专业除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非常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是局限于案例教学、实验室内的训练及专业人士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这种足不出户的实践教学,由于缺少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所学知识仍然与现实有一定脱节,尤其是对客服务等环节,学生缺乏一定灵活性、创新性,也难以让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职业素养等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外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包含的各种因素
(一)学校
学校作为育人单位,制定学生的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方法,参与整个校外实践环节的开展及管理工作,通过酒店先进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加强学生与现实社会联系的紧密度,从而弥补自身教学条件的不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企业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根据学校要求负责安排学生到岗后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及工作安排,与学校共同负责工作期间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解决自己的用工需求,降低用工成本,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未来储备优秀的员工。
(三)学生
学生作为学习者,在该环节中,应了解行业情况,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锻炼,为今后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其家庭背景、阅历、认知度等因人而异,因此对校外实践教学的看法有所不同。
(四)其他
除了以上三方主要因素,还包含学生家长、社会舆论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在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校外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由于涉及因素较多,各方面的需求有所差异,为了尽可能平衡各方需求,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面临较多难题,大致归纳如下:
(一)安全
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交通安全、工作安全、财产安全。
1. 交通安全。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地必然是在校外,有些甚至离学校较远,这里就涉及学生来回往返途中的安全问题。
2. 工作安全。为使教学更具真实性,学生多以顶岗方式参与到酒店工作中,且绝大部分是在劳动密集性较强的基层岗位,有一定的工作安全隐患。比如有学生在餐饮部门传菜或在客房打扫过程中摔伤。
3. 财产安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所接触的人较多,构成复杂,而学生阅历有限,较缺乏防范意识,难免因疏忽大意造成财产损失。
(二)教学
企业受实际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学生的教学需求安排工作,这就需要三方共同协商,尽可能做到“三赢”的局面。其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
1. 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需要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调整。由于需要酒店一次性提供较大的岗位量,同时酒店又有淡旺季之分,酒店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为了合理控制用人成本,对教学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学计划能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协调好校内课程的安排。
2. 酒店培训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为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及保证自身的服务水平,酒店会安排相应岗位的培训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但培训员教学水平及素质有所差异,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酒店和学校难以控制其教学质量。甚至有的培训员考虑到学生实践结束后会离开酒店,不能分担部门工作,而对学生产生消极的看法,不愿意认真教学,使学生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3. 学生在酒店实践过程后期,易产生疲劳心理。由于酒店大部分一线的工作较易上手,但又不可能随时变动学生岗位,因此,往往几周过后,学生开始对所在岗位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工作积极性下降,给酒店工作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三)生活
1. 食。校外实践教学期间,通常由酒店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主要问题表现在用餐时间和酒店的用餐制度上。有些岗位用餐时间区别于学生的正常用餐时间,如中餐厅中午正是上客时间,通常该部门的员工会在11点前用午餐,用餐时间一般为30分钟,导致部分学生不太习惯。
2. 宿。校外实践期间,学生的住宿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情况,不管是哪种情况都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此时学生所在部门较为分散,上下班时间有所不同,难以掌握学生回宿舍的时间。另外,目前大部分酒店所提供的住宿环境与学校有所差别,很多学生难以习惯。
(四)其他
1. 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校外实践环节有一定排斥感。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历有一定优越感,害怕吃苦,而酒店的基层工作恰恰是属于劳动性较强的工作,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2. 部分学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到岗后,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自己是一名学生上,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与酒店员工、领导、客人进行沟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3. 部分学生家长不愿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由于传统思维或社会导向,部分家长总觉得做服务员丢脸,或者害怕学生吃苦,不愿意学生到酒店从事基层工作,甚至有家长为学生请假以逃避校外实践教学。
4. 酒店员工的错误引导。由于部分基层员工本身素质有限,或对酒店不满,容易在学生面前说出或作出不正确的言行,影响学生对酒店的认识,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较大落差感。
三、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学校与酒店共同制定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的计划及管理方案
校外实践教学的计划涉及教学内容、时间、考核、学生的生活、安全、规章制度等各种问题,作为学生的接受者,需要酒店共同参与制定,必要时可征求学生意见,明确各项内容,使得教学能保质保量完成。
(二)由学校、酒店、学生三方选派代表,组成该期间的联合领导小组
其中,学校指定该期间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期到酒店走访,负责指导、掌握学生实践教学期间的心理、生活及教学情况,监督酒店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效进行,负责学校、学生与酒店之间的沟通,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酒店指定该期间的部门负责人及总负责人,负责安排学生在酒店实践期间的教学安排。学生按照工作岗位的分配进行小组编排,落实小组长,便于学生到酒店后,更有效掌握各部门学生实践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学校及酒店。
(三)提前让学生了解所到酒店的情况,增强学生对酒店的适应性
在学生正式开始校外实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酒店,可以通过酒店宣讲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酒店情况,消除学生对酒店的陌生感,这将利于加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可及适应。
(四)提前在校内进行初步的技能知识的学习,使知识的传授更加系统、完整
利用学校实训室,由学校专业教师或聘请酒店合格的培训专员按照酒店要求先对学生进行授,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全面,也能有效降低部分酒店员工因教学能力、经验不足等造成的影响。
(五)注重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动员工作以及整个环节中学生的思想状态
好的动员工作将对学生完成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打下坚定的基础。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第一次踏入社会,因此学校有必要提前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家长能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树立学生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加强学生在工作中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意识。在整个环节中,难免有学生产生厌倦或不适应的情绪,如不能及时排解将可能感染给其他学生,所以需要学校及酒店全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生活、工作中多给予关怀与帮助。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大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出现了多校区的管理模式。多校区的发展,使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多校区教务管理中出现的合作多、问题多、教务管理人员不足等新问题的涌现,为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在大学多校区的教务管理体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近年来高校不断的发展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多校区大规模建设增加了许多学科和专业课程,高校的教务工作对大面积校园很难做到全面管理,现代高校的发展需求促使了教务工作不断的变革。多校区的教务管理体制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教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适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的完善教务管理体制,才能为高校多校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多校区教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的不断建设发展,很多大学都在进行着教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改革后的教务管理运行状况来看,对在教务工作中采用多校区分级管理的模式是比较成功、可行的。由于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只针对本校区进行教务管理,以至于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工作中多校区的教务管理的制度认识不足,对多校区内的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够了解,对多校区内的教务管理工作范围不确定,对多校区内的分校教务工作的理念薄弱,在教务工作中不能正确分校教务管理职责,导致多校区的分校教务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出项诸多的不协调。
高校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大学人才。高校在前期发展中学生的数量相对稳定,教学结构比较简单,对教务工作的职权范围界定不明显,很多本应当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的工作,由教学行政部门掌握,高校的教务处几乎是替代了教务管理部门的诸多工作,学校基层的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几乎就是信息的传递和转达。高校办学模式改革后,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自身的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高校可以自主运用的权利范围越来越广,出现很多新的工作需求,原由教务处代劳教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工作开展的绊脚石,有必要多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变革,使教务管理的工作权限下放,使教务管理的中心下移。目前很多大学的教务管理体制发展缓慢,和高校的发展需求,不同步,其中原因在于教务处对大量应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的工作大包大揽,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繁多复杂,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务处无法同时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教学规划、教学监督、指导等工作。而且教务处的人员相对较少,对于日渐增长的高校师生数量,教务管理的海量的工作内容,已经力不从心,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小马拉大车的状态必定堵塞教务管理工作的进展,影响了教务工作的开展,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务管理与高校的建设不同步。
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已经运行多年,教务管理人员已经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在多校区的管理体制中,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处制定的教务日常规范、管理制度、需要传达发放的工作安排、教务通知等工作,只是例行性完成,不做研究,不结合自身学校状况,不做深层次分析,使教务处的管理与多校区的教务管理工作进展状态快慢有别。而且很多分校区的教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教务管理人员还同时负责爱国卫生、安全保卫、计划生育、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表面上看节省了分校区的人力资源,实质是降低了分校区教务工作的效率,致使分校区教务管理工作与主校区的教务工作脱节,不利于分校区教务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分校区教务工作的良性发展,这种状况无形中加剧了教务处过多包揽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二、利用有力措施,推动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建设
1、建立正确的管理思想
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运行规范、便捷已经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而多校区管理体制转变了教务管理的重心,使高校管理者的部分工作转移由教务管理者掌控。而高校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一时难以改变,有的管理人员依然沿用原有的工作形式和管理思想,对多校区的管理体制不适应,产生抵触思想。正确的管理思想可以带动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向,思想动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教务管理人员对多校区管理制度的熟知、了解,加强理解层次,提高认可的深度,都可以促进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有必要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培训,使教务管理人员确定正确的管理思想、观念,提高多校区教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多校区教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教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决定着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进展。分校区的教务管理部门应清楚的了解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多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对多校区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培养。在各校区之间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的交流,相互了解,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多校区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多校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教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3、遵守多校区管理原则,明确职责
只有按照教务管理工作的多校区管理原则,明确分校区划教务管理机构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并力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避免教务管理过多集中于教务处层面状况的发生,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如就课程管理而言,对需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等性质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编排和管理;对于其他各专业类课程的编排,应由各院(系)教学办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上课时间、地点、上课节数和任课教师等。
针对考试管理,学校教务处应主要负责宏观、程序层面的管理,如考试的总体时间安排、试卷管理、学校统考课程考试命题、学生统考成绩的公布等;院(系)教学办主要负责微观、技术层面的管理,如各专业类考试命题、试卷审查等。
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使教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构建起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来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式,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面落实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支撑力量。高校教务水平的高低,教务管理能力的强弱,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发展建设的状况。高校的多校区建设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多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促进高校不断的发展。加强教务管理人员正确的工作理念,提升良好的教务工作思想,利用有效的措施方法,提高分校区的教务工作效率,加强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实现培养多方面高校人才和高校建设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奇.高等院校多校区管理过程中理性思考[J].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怀青.高校教务管理常见问题探讨[M].科学出版社.2002.
[3]刘立君.浅谈高校多校区教务管理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3.
论文关键词:也谈均衡教育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我发现,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不均衡的现象存在:
现象一: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市教育局近日公布了2011年小学特色班(生)招生计划,9所小学获批,招生总数为270人,面对的是今年秋季要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011年厦门市岛内高、初中招收特长生的学校超过10所,招收人数超过千人。
分析:厦门市有个有趣的现象,各校对招收特长生热情高涨,局面越演越烈。从现象来看,以生为本,发展学生的特长,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但是实际利益面前,厦门日报资深记者佘峥曾做过报道,认为是打着招收特长生的旗号抢优质资源,这应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特长生应该上特长生学校,厦门有音乐学校、钢琴学校、体育学校,如果政府觉得还要进一步培养特长生,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哪应再办几所特长生学校,这样的培养也会比较到位。在均衡教育面前教育管理论文,特长生政策似乎不那么均衡了。
现象二:厦门五缘实验学校2008年秋季招收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共930名学生,由于处于创建阶段,除了片区招生外,部分学额还将面向全市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转学生等。2008年,五缘实验学校靠这个从湖里区东部学校“抢走”了大部分优质生源,就拿我们学校来讲,本来派位人数应是600人,实际到位492人,少了100多人,其中五缘实验学校用考试“考”走了89人,这89人绝对是好的生源。
分析:政府为了带动五缘湾的房地产,给了五缘实验学校特殊的招生政策,在政策面前,均衡教育又一次低下头。
现象三:2009年07月03日商报讯(记者 李玉桐)今年秋季即将开始招生的湖里实验中学将加挂“双十中学合作校”的牌子。昨日,双十中学与湖里区教育局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毗邻湖里区政府办公楼的湖里实验中学是公办初中校,办学规模为48个初中教学班,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今年秋天,该校将迎来首批新生400多名。今后,两校将在师资配备、生源优化、行政管理、教学实施、质量监控、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论文下载。双十将对实验中学进行全面业务指导,安排实验中学的老师参与双十的教研活动,还将指导实验中学的招生工作、教学管理,并指导学生参与双十中学的实践等活动。今明两年,湖里区教育局将从本区其他公办校中引进各学科骨干教师充实实验中学的力量。实验中学也将争取在办校第三年拿到区中考教学质量奖。
分析:湖里区新办一所中学是为民办实事,这时政府又给政策了,在全区民办中学通过考试每年招收50名特长生,另外,将属于湖里区兄弟校生源的江头第三小学改派位到实验中学。这样一来,均衡教育又不均衡了。
现象四:湖里区有一个现象,人在湖里区上班,房子、孩子却在思明区。
分析:思明区的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在全市最好,导致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弄到思明区就读,按照循环理论,思明区的教育良性循环,越来越好。如此下去,均衡教育怎么均衡。
现象五:一中、双十等优质校周边的房子是一房难求或房价高涨。
分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老百姓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家长就想方设法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这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却伤害了均衡教育。
现象六:厦门市教育局这几年都会公布初中教学优质奖学校名单,岛内能上优质校的在10到12所之间,2010年只有一所在湖里区。
分析:均衡教育说了几年了,为何湖里区和思明区的差距还这么大。岛内、岛外的教育也存在差距。
现象七:湖里区民办学校有世纪学校、华悦学校、启泰学校等近20所,学生人数远远高于思明区。
分析:民办学校多有两个问题教育管理论文,一是民办学校的硬件、软件远远不如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的教育绝对不均衡;二是民办学校的进公办学校,导致公办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现象八:厦门市新办的学校喜欢加上“实验”、“合作校”等称号,厦门市凡是带“实验”的教学质量都在前列。
分析:既然是义务教育,又提倡均衡教育,为什么还要这么多与均衡不相符的称号。
以上种种现象在我看来是不均衡教育的现象,归纳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为了目前的利益出台政策影响了均衡;二是地域问题,文明程度高的地域它的教育水平往往高于文明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此以住,教育无法均衡;三是经济水平影响教育均衡,往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越高;四是社会、家长的需求影响教育均衡;五是教育评价导致教育不均衡,等等。在问题面前,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厦门市的一些做法给我们思考与启迪:
做法一:厦门今年首次实行定向生招生制度。早报讯(记者陈小芬)昨日上午,厦门市招考中心通过视频向各校中考考生解读今年中招政策。记者了解到,厦门今年首次实行定向生招生,部分省一级达标校将普通生招生指标的20%由原来面向片区招生改为直接将指标分配到片区内各公办中学,这部分指标学生就是定向生。据悉,今年分配到各校的定向生有532名,其中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各127名,均面向岛内26所中学;集美中学68名、外国语学校28名,面向海沧、集美的13所中学;同安一中89名、翔安一中93名,面向同安、翔安的31所中学。
报考定向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符合省一级达标校普通生填报条件;初中阶段均在学籍所在校实际就读的本市公办学校应届考生(简单地说,也就是如一名厦门外国语学校考生,他的学籍在外国语,并且初中三年都在外国语就读而没有到其他学校就读);借读生不能报考。
分析:定向生政策确实发挥了它的作用,据说,今年厦门各初中校之间的寄读生大大减少了,定向生的核心是名额给到学校,但我觉得力度还可以加大,才不会不痛不痒。
做法二: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厦门教师将成'流水的兵'。东南网-海峡导报10月8日讯(记者 沈晓丽/文 张向阳/图)在刚刚结束的厦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在分组讨论上透露,今后厦门市年轻教师或将在全市范围内巡回任教,进行跨区流动,具体实施办法目前正在调研酝酿中。赖菡说,教师流动,这是今后厦门市教育部门下大力气要做的,因为“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于师资均衡”。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思明区、湖里区等区域,教师已开始在区域内“流动”。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教师在全市范围内流动是很有意义的做法教育管理论文,尽管教师流动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但从长远考虑,所有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教师流动是必要的、可能的、可行的。
分析:教育的均衡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在于教师资源分配的均衡,厦门市的教师流动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论文下载。
2011年11月1日7日,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闭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闭幕会议并讲话。袁部长在会上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范围。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摘 要: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主体,是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在教务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学秘书的薪酬比较低、工作任务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人际关系不好处理等,这给教学秘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因此,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秘书的需求,然后根据压力理论来引导教学秘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帮助他们如何缓解压力并激发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 压力现状 压力管理对策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者和执行者,担负着管理者、服务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等角色,工作任务很重,然而他们在薪酬、尊重、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引导高校教学秘书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压力,帮助其缓解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需求分析
压力是指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当人们的期望与现实差距很大或者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急躁、逃避、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进而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管理的实质就是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帮助其缓解压力,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要对高校教学秘书进行压力管理,必须先对其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其压力源。作为知识型员工,教学秘书既有工作上的需求,又有经济和情感上的需求。总的来说,教学秘书比较迫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的薪酬需求。一方面,教学秘书基本上都是年轻老师,年轻老师经济压力比较重,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子、赡养父母等任务。要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有经济支撑,有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教学秘书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不管是与教学人员还是与社会上有些职业相比,薪酬还是比较低的。据我了解,具有科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学秘书一年的总收入比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学人员要少得多。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教学秘书就薪酬进行横向的比较,发现自己对自己所获报酬的感觉与自己对付出的感觉比率(Qp/Ip)小于教学人员和社会上其他职业人员,就会感觉不公平,结果可能会消极怠工。
2.合理的工作任务。教学秘书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比较倾向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中高层需求,比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其工作的优秀并被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合理的工作任务再加上教学秘书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这些需求。
3.希望得到重视的需求。尽管教学秘书的工作很重要,但是教学秘书在高校不太受重视,比如,教学秘书这个岗位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也就是说学校招聘教学秘书的时候在学历、经验和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比较低;同样的学历,安置费等待遇却不如教学人员;学校很少给教学秘书提供进修和培训及参加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各种评奖评优方面对教学秘书的考虑比较少,等等。
4.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事务性,而且具有学术性。国内外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展很快,比如一般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21世纪大学管理文化的建构与创新、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等。教学秘书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依赖自学,而且需要靠进修、职业培训和参加全国及省级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来实现。
5.良好的人际关系需求。教学秘书是连接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及各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领导、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上传下达、协调各部门及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教学秘书面对的是教务处领导和同事、本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及广大学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于促进其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学秘书比较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二、高校教学秘书的压力现状分析
教学秘书的需求既有物质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压力感。根据我对本校和同城另一个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教学秘书全部认为自己有压力,其中认为压力很大的占80%,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压力小的占5%。同时,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教学秘书的压力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作内源压力和工作外源压力,前者包括工作任务、组织期望等方面,后者包括工作环境、科研任务、工作成就感和社会期望等方面。
1.工作重,责任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从协助教学院长和系主任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和实验大纲、学生注册、教学任务安排、教师课表、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考试管理到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及教学资料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从开学到学期结束基本上都有事做,有时候一天需要同时处理七八件事情,办公室做不完就晚上带回家做。另外,由于高校规模的急剧膨胀,二级学院的教师人数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给教学秘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以我院为例,上学期全院教职工人数是75人,学生人数(含本三专业)是3134人,而教学秘书只有1人。教学秘书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担负着相应的责任。据调查资料显示,所有的教学秘书都认为最大的压力是责任太大,因为在目前这种教学管理体制中教学秘书做出成绩是应该的,而一旦出了教学事故就要受到很重的惩罚。
2.科研任务重。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管理,有的还承担了少量的教学任务。单单教学管理工作就已经让教学秘书不堪重负了,然而,教学秘书跟教学人员一样需要评职称,评职称就得撰写和、申报科研课题、出专著等。教学秘书要做到管理、教学和科研三者同时兼顾,这无论在体力还是脑力上都是一种加倍的付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加倍的。
3.人际关系处理难度大。教学秘书作为教务处、二级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比如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本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本学院师生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有些是很难处理得让双方都满意的,比如排课,我们强调人性化管理,所以不少老师提出自己的排课要求,但是如果满足了老师的要求可能就会造成班级课表不合理,教务处会怪罪下来,或者满足了这个老师的要求就可能满足不了另一个老师的要求,那么另一个老师就会不高兴,毕竟能排课的时间就这么五天,而且有一些时间段是限制排课的。在我所做的调查中,当问及“您觉得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压力”的时候,所有的教学秘书提到了人际关系不好处理,感觉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吃力不讨好。
4.低工作成就感。高校教学秘书作为知识型员工,对成就感的需求较普通员工要强烈一些,这种成就感体现在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及受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等方面。事实上,教学秘书是大学老师,工作算是体面,可是工作很累,收入却比同级别职称的教学人员要少,也比社会上有些职业要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秘书并不像教学人员那样受学校重视。这严重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三、高校教学秘书的压力管理对策
有报告称工作压力已经变成“21世纪的流行性感冒”。高校教学秘书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就会对教学秘书的身心健康、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学秘书的压力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组织(学校)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因此,对教学秘书进行压力管理可以从个人、组织(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实施。
转贴于
1.从个人层面来说,教学秘书的压力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第一,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坚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比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客观地看待和评价领导、同事、学生和社会,遇事冷静思考、不急躁。
第二,提高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事情比较多,有时候一天能接到七八个甚至十几个通知,这些事情也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先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完成,再去做次重要的次紧急的事情。同时,养成总结经验和制订日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月计划的习惯,因为教学管理工作大多数是程序性工作,比如每个学期开学要补考,期中要准备下一学期的课务安排和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要排下一学期的课表,等等,知道这么个程序那就可以提前做准备,不至于到时候多件事情集中到一起而应付不过来。
第三,客观评价自己。教学秘书是文化人,文化人大多数有自命清高、高估自己的习惯,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可能会产生急躁、消沉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予以缓解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学秘书要根据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制订人生目标。
2.从组织层面来说,教学秘书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组织(即学校)。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压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可以用倒U字形的压力曲线图来描述,如下图:
压力曲线图显示,在组织绩效达到最高之前压力是与绩效成正相关的,而超过最高绩效之后压力与绩效成负相关。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缓解教学秘书的压力,使教学秘书的压力维持适当的水平。
第一,适当提高教学秘书的待遇水平。社会对大学教师的期望很高,教师这个名称似乎就意味着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尽管从整体来说教学秘书的收入纵向比较有所提高,但是横向比较却相对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中小学老师和公务员加工资的幅度比较大,而不少大学至今连绩效工资都还没有兑现。
第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简化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很重,其实有些工作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领导不想改变多年延续下来的习惯或者怕承担责任而强加给教学秘书的。比如现在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新系统和教材管理新系统等网络化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秘书的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教学事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务处还是要求交打印稿,打印完了又要找办公室主任、教学副院长、院长、处长等人签字盖章,这样太繁琐了,其实教务处可以直接从系统将教材征订资料导出来,然后交给教材经销商订教材。二是改进领导方式。逐渐由当前集权式的领导方式转变为民主式领导方式,当前的领导方式缺乏人性化管理,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教学秘书只是教学管理事务的执行者和“消防员”,教学秘书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去,也得不到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释放和发挥。
第三,注重教学秘书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重视对教学人员的培养而忽视对教学秘书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秘书的培养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鼓励教学秘书继续深造,比如目前只有专科学历的鼓励他们去读本科,目前只有本科学历的鼓励他们去读硕士,等等;二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学秘书进行校内培训和指导,比如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学习、计算机技术培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开发培训等;三是每年或者每学期组织教学秘书去更高水平的学校参观学习;四是由学校出资让教学秘书参加省级的或者全国性的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会议。
第四,为教学秘书提供压力疏通的渠道。教学秘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必须得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学校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为教学秘书缓解压力:一是学校教务处利用双休日或者学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一些体育或娱乐活动,让教学秘书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既可以娱乐身心,又可以结交朋友,缓解工作给其带来的压力;二是学校免费为教学秘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目前不少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它们主要是面向学生的,其实,老师也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也可以让教学秘书的压力得到缓解。
3.从社会层面来说,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对教学秘书缓解压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大学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导致教学秘书压力很大,其实老师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所以,社会应该首先把教学秘书当做普通人中的一员,然后给教学秘书以信任支持,同时尽力为教学秘书提供财力帮助、物资帮助和其他一些需要,比如由校友会提供资金设立一些“教学管理之星”、“服务之星”等奖励和基金。
参考文献
[1]罗宏.压力管理之路如何走[J].施工企业管理,2008,(10):68-69.
[2]黎江.压力与压力管理[J].市场周刊,2005,(12)(下半月版):102-103.
[3]徐珠君.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管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86-88.
[4]吴新炎,李芙蓉.论压力管理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19-120.
[5]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2003,(5):24.
[6]胡辑.论教学秘书的作用与素质要求[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4).
[7]郭晟,王金洲.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新探析[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