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8 06:31: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武术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68-01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活与生活战争中逐渐累积与发展起来的一项可贵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武术教育进入中学体育教学对实现我国体育目标有积极作用,将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育中十分有必要。

1 武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1通过武术教学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人才。并且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缺乏锻炼,需要教育者重视此问题。

1.2通过武术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力

武术教学能对练武者的精神产生影响,锻炼其不怕吃苦、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普及武术,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庭的关心氛围中,家庭的溺爱使得他们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在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都出现很多问题,有些学生生活不能自理,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不能自己勇敢面对处理,而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在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可以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教学,增强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练习武术环境要求较低,室内室外都可以训练,外部环境对武术训练影响不大,现代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武术练习能较好保障学生锻炼身体的连续性,没有较多的制约因素。

2 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武术课程,仅有少部分学校开设了武术教学课程,并且教学形式单调,内容相当枯燥。大多以简单的球类、体操、跑步等简单教学为主,许多可以利用的体育教学资源并没有开发出来,更别说传统的武术教学,相当滞后。

社会与学校教育者没有足够的重视,中国传统教育形式一直以文化知识成绩为教学目的,在就业严峻的形式下,如何获得高分进入重点中学一直是学校与家长关心的重点问题,在这种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学校自然很少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地位较低,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自然就更少了。

武术教学师资力量不够,大多数学校专业武术教师数量不够,专业水平也较低,导致武术教学迟迟不能开展。

3 武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政策

3.1提高宣传力度

中华武术已经风靡于全世界,让许多国家都了解到武术在健身健体、保护自己以及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的具体价值,但是在国内,武术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因此,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与家长了解武术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广大中学生在学校受教阶段能亲身体会武术魅力,强化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

3.2真正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包括武术教学,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课,更有领导反对武术教学。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武术,合理科学教学。时展变化万千,世界局势仍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出现多元化,要求我们不能忘记中华名族遗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在学校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世纪人才。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反映新课改要求,倡导健康知识,发展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适应社会。

3.3建立强大的武术师资力量,这是开展中学武术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国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所占比例很小,这与高校体育专业培养师范生类型有关,这些高校中,大多数体育专业都是现代化球类运动专业项目,因为球类专业学生扎实的学习基础,并且许多高校师资培养方向多以现代化球类运动为主,因此,体育高校要加大武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扩大武术师资力量,增加武术专业课程。中学校要不断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建立学校的武术专业教师队伍。

3.4加强与武术活动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兴趣

在学校宣传栏介绍武术的文化价值,适当的在学校运动项目中增加武术项目,通过小组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定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武术交流会,逐渐推广武术作用。

3.5建立相应的武术考核制度

利用学校与家长对学生高分成绩的期望,将武术教学也纳入平常考试中,学校重视武术教学,学生也会认真学习武术。

4 结语

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并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现代中学教育中需要像武术这样具有拼搏、斗志的体育课程,培养具有爱国热情、坚强意志品质、大公无私的莘莘学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在中国教育事业上发扬光大,造福全社会。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武术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在师资、设施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二是合理搭配武术教材;三是改善教学方法;四是扩大交流,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又被称为国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内外兼修,练养并存的健身特点。坚持武术锻炼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有壮内强外、全面促进的健身效果。依托学校来普及推广武术,可以达到培养人们终生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从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角度来说,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绝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阵地。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1、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所调查的东北三省32所省会城市大学、中学和小学时发现,有27.26%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7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武术专长教师,缺乏简明有趣的教材,好的武术教育缘于好的武术教师,解决目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必须培养一定规模的武术专业教师。

2、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综合资料显示:有50%以上的大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运动,农村学校比例更高一些。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2、合理搭配学校武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交流,提高影响,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运动是一项群众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各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和课外锻炼颇有成效的学校树立典型,让各学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各学校应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利用大课间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习练武术,采取多样形式,每个班都能创编出不同特点的武术操、搏击操、器械操、各种套路组合、太极拳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了解武术运动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学生们自由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技术指导,全班动员、全员参与,形成武术学习的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学校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我国在校的学生有两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方理勇.浅议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教学,2003.01 .

第3篇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学优势

1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体育教学缺乏对武术的充分重视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缺乏对武术的充分重视,未能充分发挥武术的教学应用优势。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缺乏科学统筹和整体规划,未能针对武术教学制定详细具体的合理计划,导致武术教学流于形式。同时,多数学校负责武术教学的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数学生缺乏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加上体育教师缺乏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导致学生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态度散漫,缺乏对武术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武术教学内容的精髓。

1.2未能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未能充分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导致武术教学极易被其他体育项目替代。中学生承担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参与体育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未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武术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和搏击、健身思想,未能充分体现武术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导致武术教学呈现出枯燥性,导致学生缺乏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导致武术教学形同虚设。

1.3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

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沿袭传统滞后的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体育教师未能实时关注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武术教学技能,未能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武术教学方法,且在日常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未能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未能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武术学习和接受能力,未能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武术教学效果。

2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长期发展,集合了搏击、健身、养生等多种锻炼功效,是一项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1]。当前,武术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诸多应用优势。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2.1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

武术教学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受武侠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对于武术较为青睐,在体育教学的有效引导下,极易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形成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为充分发挥武术的这一优势,要求体育教师加深对武术的认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效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2.2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武术不仅包括套路项目,还包括搏击训练内容。学生在积极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能有效增强自身的灵敏度和协调性,还能增强自身的反应速度,能锻炼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勇猛坚韧的意志品质。武术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呈现出较强的攻防技击特点,且武术入门较为简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并组织严格的训练考核,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2]

2.3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械的要求较少

有一句著名的武术谚语,“拳打卧牛之地”。这句谚语是说,武术练习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在体育教学中,武术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械的要求相对较少,武术教学不会受到各类客观因素,诸如教学场地、训练器械的严重影响。[3]因此,在体育教学经费不充裕的条件下,发展武术教学更为切实可行。

2.4具备了一定的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发展,武术教学课程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必修课。多数学校具备了一定的武术教学师资力量,能满足基本的武术教学需求。多数学校配备了专业的武术教师,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武术教学体系。另外,在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日益重视武术教学,普遍注重通过优厚的薪资待遇招聘专业的武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力量日益增强。

2.5能培养学生的武德观念

武术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武德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武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武技”是武术文化的外在体现,“武德”则是武术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所谓武德,是指武术练习者在为人处世的社会实践中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应该追求的道德情操,武德涵盖武术礼仪、心性修养、精神境界和道德作风,贯穿于武术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武德观念的熏陶,并促进对自身人品的净化和人格思想的升华。[4]

2.6能促进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神,并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武德观念。武德观念融合了儒家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理念和道家道法自然、无为无恃的思想文化,对国人的精神架构形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5]自强不息是儒家刚健有为精神体现,厚德载物是儒家推己及人、宽厚待人的处世理念。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武德观念的熏陶,并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道法自然和无为无恃作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能实现对习武者心态的良好调整。学生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理性意识和无为心态,“无为而无不为”。

3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从整体上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整体上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学校要通过优厚的薪资待遇招聘高素质的武术专业教师,充实现有的武术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在招聘武术教师的过程中,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招聘标准,严格招聘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教学能力,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武术教师,确保后期的武术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武术教师的教育培训,引导武术教师深刻认识到武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督促武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并对武术教师的各项专业教学技能实施定期考核。

3.2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宣传

学校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宣传,引导武术教师和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重点宣传武术具备的独特优势,激发广大学生对武术的学习锻炼兴趣。学校之间可加强合作,共同举办武术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对武术进行切磋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砥砺,共同提高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要通过加强对武术的宣传,引导武术教师和广大学生形成对武术的正确认识,并转变对武术的教学学习理念。

3.3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

学校要深入考察自身的武术教学现状,明确自身武术教学存在的缺陷,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武术教学,并科学制定武术教学的具体目标,并从整体上对武术教学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规划,针对武术教学制定详细具体的教学计划,增强武术教学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学校要制定配套措施和相关奖惩制度,督促体育教师严格执行武术教学计划,并对武术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增强武术教学的有效性。

3.4创新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摒弃传统滞后的武术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武术教学方法,要对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武术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武术教学的预期目标,并深入挖掘武术教材,明确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依托互联网等途径丰富武术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开展武术教学。例如,教师可加强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武术套路,提高学生的武术套路学习水平。同时,武术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武术比赛,总结武术搏击技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护具组织学生开展散打搏击比赛,强化武术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武术实践中积累搏击经验。武术教师要实时关注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武术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对武术教学的优化改进。

第4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 职业教育改革 价值观

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职武术教学积极响应《意见》提出的改革目标,从武术教学模式上开始,构建合理的武术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和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推动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中职武术教学对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作用

(一)内外兼修,激发兴趣

武术与其它其余运动有较大差别,武术既有其它体育运用的技巧和力量,还有从内而外的气息运行,讲究心神合一。体育其它运动强调的是锻炼,武术讲究的是修炼。因此,中职武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内外兼修,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集中精神。通过武术的学习,中职学生能够在武术中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调动身体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学生反映速度、耐力、力量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二)锻炼意志,提升品质

武术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意思是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不断修炼。长期的武术修炼,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提升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比如吃苦耐劳、进取努力、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武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愿意通过武术学习来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

(三)强身健体,维护状态

武术首要作用是强身健体。一个人有好的身体才能够在任何事情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武术学习是持之以恒的事情。中职学生可以通过武术学习持之以恒做一件事,并且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和工作。

二、中职武术教学对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途径

体育的重要作用是强身健体,使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通过体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中职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的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有着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一)增强学生武术技能

武术教学不是教给学生花拳绣腿。武术目前取得国际认可,国际上也广泛的举行武术比赛。国际上的各种武术比赛都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中职武术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教给学生简单的武术动作中走出来,教师用积极地引导学生欣赏武术,将武术当做一门艺术来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武术中体会到人体的艺术性、协调美、肢体美等。只有学生从意识中改变,才会欣然接受武术学习,愿意参与到武术学习,才能学到武术的真谛。武术技能是让学生感受到人体的艺术性、协调美、肢体美的重要体现,因此,中职武术教师要增强学生的武术技能,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学习武术。

(二)增强学生武术意识

体育意识说到底是让学生认识体育、参与体育、尊重体育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中职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体育。中职武术教学要让学生从武术意识中上升到体育意识,从而培养体育意识。武术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认识武术,武术不是格斗术,而是强身健体,提升自我优良品质、长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武术教学要通过不同的武术技巧和武术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武术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其中的道理也是相通相融的。学生具有武术意识,才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体育推广,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培养体育意识。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武术属于体育但又区别于体育。中职武术教学首先要始终贯穿于武术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武术技能,培养武术修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武术学习和武术修炼中。同时,武术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参与其它体育运动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感受体育的巨大魅力和乐趣,从而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意识。

(四)优化武术教学环境和体育环境

武术教学是在教室课堂上就能完成,需要较大环境较好的练习场所和环境。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缺乏完善的武术练习室内环境和设备。中职学校要积极地建设武术练习场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学校也需要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让学生能够更方便的参与体育活动。

三、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职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是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中职武术教学契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开始,既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始终保持身心健康,更加投入的参与职业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1]段成青, 健.中职教育武术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 鸭绿江月刊, 2016,(6).

[2]周员汉.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 同行, 2016,(9).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武术套路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

现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作为必修课备受重视,很多高校也对公共体育课作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各种体育项目不断被搬到大学的体育课堂。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已经是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内容。但是,武术套路作为公共体育课在高校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总是达不到预期。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必须找到这些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武术套路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革新。

1目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所面临的困扰

1.1舶来体育项目对武术套路的冲击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洋拳热”,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项目逐渐走进了大学校园,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华武术却黯然了许多。在高校,很多大学生学习跆拳道,柔道等项目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武术。究其原因, 有两点不能忽视,其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学生对舶来文化很感兴趣,比如近年来的“韩流”。其二就是以跆拳道为代表的舶来技击项目,有着从简单到复杂的技术体系,能够适应大众的口味,这种由简到难的技术体系也激励着习练者不断地向更难的动作目标奋进。跆拳道在习练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到拳台上去体验搏击的感觉。而中国武术在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后,习练者似乎从中并没有领悟到技击的奥妙。

1.2 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

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简单实用。范海彪的调查显示,有31.37%的学生认为武术课中学习的武术“没有攻防技击,缺乏实用性”。曹艳的一项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占51.6%,学生认为武术教学内容与他们所喜爱的差距较大,比如,学生对传统套路如长拳感兴趣的只有22%,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有77%,而对散打、跆拳道等攻防技术类项目感兴趣的却高达95%。

2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理念的革新

2.1 教学中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深受儒家、释、道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哲理向来是水融,武术生长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之中,又与其他文化形态如兵学、美学、民族伦理、宗法观念、民俗传统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当代青少年有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中华武术必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武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

而现在作为体育课的武术套路,在教学中只重视动作的学习,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近几年来,在很多欧美国家都兴起了中华文化热潮,很多外国人都很想了解中国文化。我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用武术这一形式一定能够对抗国内的外国文化热潮,让中国青少年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2 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套路运动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武术包括套路和技击两部分,套路只不过是武术的一种练习手段,技击才是武术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武术的精髓。但是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武术课程教学都是“注重套路,忽略技击”的模式,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这种教学模式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也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更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

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武术课,就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套路运动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套路中所蕴含的实战思想。武术是具有“刚柔相济之道,虚实攻守之学”的技击之本,技击的特征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讲求方法巧妙运动,倡导巧力而斥拙力,这与西方的竞技体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竞技体育崇尚一种力的强者哲学,体现个体力量的外在征服。

3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套路教学方法的革新

3.1 改变传统的习武程序

传统的习武程序是先练习基本功,再学习套路动作。学校武术的教学模式受到传统习武模式的影响,把武术的训练方法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沿着“基本功――规范化的套路”的教学模式走。这种方法在高校却行不通,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让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接触武术便觉得索然无味,影响了后续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先学习套路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武术动作的优美,洒脱,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再逐步有序地引入基本功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难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 重视挖掘套路中的技击含义

现代的竞技套路,难度动作与观赏性(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5页)的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但其技击性却在不断下降。这种以高、难、美、新为主导的的竞技武术不仅失去了技击性,而且在不断的脱离普通大众,普通大众对技击武术只是只能是视觉上的享受而无法用肢体来完成。

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是武术内涵的精髓,是前辈们思维特点的表征,失去攻防含义的武术与体操无异,也是武术魅力的所在。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满足,且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起对武术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范海彪.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

[2] 金建栋.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0(4).

[3] 曹艳.云南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昆明学院学报,2009(3).

[4]王峰,张洋.高校武术公共选修课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11).

第6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运用分析

G633.6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应用问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经验,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相关经验。

一、结合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教学法应用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逐渐引入教学内容,逐层推进问题难度,先易后难,问题紧密相连,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探究兴趣。

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时,将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作为切入点,引出直角三角形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当锐角=30°时,锐角的对应边与斜边之比为0.5,借此时机,教师引出正/余弦与正/余切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角度不同时三角函数数值等于多少?各三角函数对应何种图像?每个函数图像有着什么特点?函数间存在何种关系?同时组织学生参与讨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研究,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各类三角函数知识,提高知识掌握程度[1]。

二、联系实际生活设置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可以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或熟悉的事情,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教师讲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时,可以首先提出随机事件的概念?生活中常见随机事件有哪些?等学生回答出:彩票、玩色子及掷硬币等,教师切入到相关知识点,开始讲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及不可能事件等,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提出来,让学生判断事件性质:(1)明天下雨;(2)没有水,鱼不可能活着;(3)地球表面向上抛起石块,石块会落下来;(4)硬币抛出去,正面向上;(5)一天接14个电话。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对这些事件进行讨论,给予学生适当鼓励。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创设相关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再比如借助建模思想,十一国庆期间,妈妈从超市中买回来一大堆的生活用品,兴冲冲的说:“超市搞促销,买200送100。”小明听后想到,这种情况算不算打五折呢?基于此,寻找到相关素材后开始数学建模[2]。

超市促销规则为:满200送100,满400送200,以此类推。送的优惠券使用办法为:购买200元商品可以使用100元优惠券,不足两百则不能使用,这种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如何购物才能实现最大优惠呢?

利用建模思想分析:架设某位消费者总共购买了a元货物,最多得到a/2元的优惠券,但可以获得的优惠必然不可能大于a/2元,原因在于最后一次购物消费少于200元的话,不可能得到优惠券的,而超出200元赠送的优惠券并没有使用掉,优惠率只能是无限接近于(a/2)/(a+a/2)=1/3。所以看起来的半价促销,顾客最多只能获得1/3的优惠。

顾客怎样购物才能实现优惠最大化呢?我们假设顾客购买的现金商品为2nx100元,获得优惠券为2n-1x100元,再用这些优惠券购买2nx100元的商品,付现金2n-1x100元……最后一次用100元优惠券购买200元的商品将没有优惠券赠送。这样顾客总共付出现金为(2n+1-1x100)元,共买来(2n+2n+1-2)x100的商品,优惠率为(2n-1)/(2n+2n+1-2)=(1/3)-[1/(9x2n-6)]。

通过计算可以得知,当n无限大时,才能无限接近1/3的优惠。

三、问题教学法应用中其他注意问题

(一)引发主动思考

问题教学法应用成功需要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性及独立思考,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基础水平与思考水平,给出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思维,展开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独立思考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2)除了保证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外,还要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点纵向与横向联系,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啊,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同时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数学技能。

(二)l挥教师主导作用

随着问题教学法的推广,许多教师又片面地认为问题教学法要想取得成功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不管不问,这种放羊式的教学不仅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反还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无序性与无效性。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理念,也是问题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并不是相矛盾的,相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正是通过教师的导向所实现的[3]。

因此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就必须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让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互动,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受自身基础与水平的限制,在探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无法独立完成自主探究,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理解肤浅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现今新课程的大环境之下,必须要注意提升高中学的数学综合素质,因此要在提升中学生兴趣的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让高中生能够对自身数学要点框架中的各类要点加以灵活运用,同时提升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中主要分析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姚利.浅谈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23.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教学;问题;对策

一、前言: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和内省功能。高校武术教学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的主要环节,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武术,并帮助学生掌握该技能,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兴趣,形成体育锻炼好习惯的需要,也是促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项目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随着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形成一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已取得较大的成绩,然而从总体上看,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并未达到预想的改革效果,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的高校武术教学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确立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体系,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寻找影响高校武术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目的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系统的武术练习,能够有效提高练习者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长期坚持可有效培养坚韧、顽强及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优良风尚。

三、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的定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严重:武术教学目标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可以积极地修正教学活动方向。然而,目前的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定位依然受到提高技能等传统思想的束缚,注重技术学习,忽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长期效益,这有悖于武术教学的初衷。

2.教材过于陈旧:高校武术教材大都是竞技体育的缩版,内容陈旧,弊端诸多,学生只是模仿教师动作,无法掌握其中内涵,认为武术套路没有“实用性”,只有外部动作架势,缺乏实际的攻防价值,兴趣普遍不高。

3.武术理论教学内容偏少:长期以来,武术理论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高校武术课考核时没有理论要求,导致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不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武术价值和常识性知识的认识。

4.教学方法守旧:很多高校武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难以发挥教师特长,而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示范死记硬背、枯燥练习,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动作技术的精雕上,致使整个教学过程死板、沉闷,制约着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5.教学双方的关系不和谐: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很有个性,对旧形式表现得异常反感,而对新异刺激的追求极为强烈,对传统的套路教学非常厌倦,热衷于风格泼辣、刚猛的精短套路,由于缺乏沟通,教学双方产生思路偏差,致使无法默契配合。

6.评价方法不科学: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武术教学考核标准为:从套路的完成情况、动作规格、劲力、熟练性与连贯性等四个方面,成绩的评价不仅单一,而且受“技能教育观”的影响,过于强调技术技能评定,此种考核方法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不一致。

7.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受传统武术教学观念的影响,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不认真钻研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程式化,致使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沉闷乏味,压抑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影响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提高高校武术教学效果的对策

1.优化武术教材,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武术教学内容需迎合大学生兴趣进行合理安排,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穿插攻防明显的散打等内容,通过充分体现武术技击性来激发大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在对抗教学中实现所掌握武术技术的运用和发挥,可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和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

2.增加武术理论教学时数: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深蕴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具魅力,所以,增加武术理论教学时数,讲授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利用历史人物或事件实施武德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3.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高校武术教师需态度和蔼,刚柔相济,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诱导和启发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欲望,将提高师德作为提高教师总体水平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间和师生间多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突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积极尝试实现竞技性和娱乐性的有机融合,即将枯燥的武术技能融入到趣味游戏当中,使之成为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可将武术公共课调整为武术选修课,按照学生的喜好分班教学,会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深入开展。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现代音像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施直观形象的教学,因其生动、直观,易被大学生接受,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5.评价方式科学化: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武术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因此考核时需要拓宽教学评价范围,将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作为参考依据,同时兼顾其他评价方法(如自评、互评等等),为大学生积极营造一种“高质低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付出后能够感受到进步的成就感,继而成为终身体育手段的可能性。

6.注重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各省市教委应该依据目前高校的师资情况,有计划地举办高校武术教师及教练员的培训班,帮助他们不仅掌握武术技能,从理论上注重武术的科学研究,对教师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武术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医疗保护技能,此外还可以像其他专业一样,设立精品课程,从而培养出适合高校武术教学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7.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各高校需根据自身状况,适当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扩建场馆,增添器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充分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

总之:中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高校武术选项课作为大学生传承武术的渠道之一,体育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完善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使其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实现武术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闫慧,刘双恩.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趋势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2]付荣.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

[3]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4]李焕荣,李杨,徐文峰.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改革与发展研究[J].内江科技,2007

[5]许朝洲,吴向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第8篇

摘 要 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实施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以及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武术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勇敢等品质。武术是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体育教学的一些作用能够通过武术教育得到发挥。武术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发挥体育教育功能,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塑造学生人格等功能。

关键词 武术教育 学校体育 功能

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实施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以及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武术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勇敢等品质。

一、武术教育个体功能基础

结构与功能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结构对客观事物具有决定作用,功能能够对客观事物的结构进行显著反映。武术教育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或方式。武术教育具有与其它教育不同的功能。武术与中华民族其它文化的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文化包含了武术技击观、武术伦理观以及武术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武术具有多样属性,也就具有了多样的教育功能。武术文化属性使其具有传授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武术体育属性使其具有了强身健体的功能。

二、武术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武术承载了中国传统哲学。武术体现了知行合一观,也体现了天人合一观。武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武术受到了阴阳学说的指导。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对武术具有很深的影响,武术是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武术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武德是对习武者行为实施规范与要求的总和,是武术不可或缺的内容。武德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包含一般道德的内容,承载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极深的渊源,与中医存着密切的关系,与中医存在同源性,也受到中医的指导作用。同时,中医对武术运动中的损伤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武术与中国传统军事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武术与中国传统宗教具有不解之缘。武术追求自身以及与自然的和谐,与中国传统美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武术与传统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舞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武术得到了丰富。武术在逐渐衍化过程中,产生了杂技;杂技的很多基本技术诞生于武术技术之中。武术由于书法具有极为相似的内在神韵。由此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武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三、武术教育传授民族传统文化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分析

武术教育主要以武术文化教育为主,能够使学生有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在无形之中通过武术教学得到了传授。武术战术以及武德礼仪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助于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并让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武术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仁爱、宽恕、忠诚、诚信的品格,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武术教育中,爱国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习武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之一。习武之人的爱国故事是爱国精神的极好体现。武术教育能够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正义道德教育以及责任品格教育。武术教育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责任价值取向,提高学生责任后果的预见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武术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尊敬素养,通过历史上具有尊敬素养的楷模,使学生能够继承中国民族孝敬父母与师长的传统美德。武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侠义精神、礼仪素养、谦虚品质、勇敢品质、自信品格以及坚韧意志,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勤劳品质。

四、武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发展学生体力的教育。体育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体育教学的一些作用能够通过武术教育得到发挥。

(一)传授学生健身知识并增加学生健身技能

传统中医学、养生学与武术的有机融合,使武术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与技术动作以其健身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学生在武术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传统健身知识、理论及能力,而且还会学到武术散打等很多技艺。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发展学生的体力

在武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武术教学,培养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通过大量的体育锻炼,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坚持练习的习惯,进而学生会慢慢地形成体育习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能力。学生借助武术教学,不仅身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得到了锻炼,而且身体素质各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适应力、抵抗力等防御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防卫格斗能力

武术教学能够使学生身体得到较好的练习,不仅锻炼了肌肉,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协调、提高器官效能以及机体代谢水平。学生通过武术教育教学,体能以及心理发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个性与意志也得到了发展与增强。武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防卫格斗能力。武术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应有的意志品质,能够让学生掌握搏斗技术技巧,提高并培养学生防卫格斗的战术意识、知识以及能力。

五、结语

武术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发挥体育教育功能,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塑造学生人格等功能。武术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地位应该得到有力的强化,从而使武术教育更好的发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等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