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

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03 07:38: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关键词: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74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邱月(1979-),女,硕士,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

0 引言

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是将数据库与软件开发相结合,数据库设计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开发。为此,课程要求学生选用主流DBMS,自选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一个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B/S或C/S架构的应用系统。掌握设计实现一个完整的产品化导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本文分析了湖北经济学院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团队项目模拟实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

1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1)题目过少不够开放。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财经类教学型学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为经济管理类。但目前的题目多数都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题材类似,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另外,题目呆板,没有和本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选择余地太少。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2)学生轻分析设计,重编程实现。 学生把编程工作放在数据库设计中的首要位置,轻数据库及其对象的设计,重开发工具的使用。很多学生只重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缺乏全局观念。

(3)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对系统没有整体规划,经常把时间都花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实现上,造成在学生项目后期没有时间做系统测试,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必然出现很多问题。

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如果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只让学生一个人完成,缺少与他人相互的交流,不利于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正常开展。原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做课程设计往往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个团队。

(4)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老师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相加权作为总成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不知道所做项目的评定标准,因而积极性不高,也不能通过项目设计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2 数据库课程设计基础准备及教学目标制定

2.1 基础准备

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往往需要很多课程作支撑。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前期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C、C++等一些经典的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软件工程课程,对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相关概念例如数据库文件的创建、表的建立以操作、视图与SQL查询、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等进行了相关实验,对于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由于课程设计中需要将数据库原理与工程项目相结合设计出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界面,所以学生还需掌握至少一门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PHP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2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上关于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信息管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设计。在掌握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具及语言。能查阅资料解决数据库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在微软开发平台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操作能力,培养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合作、团队精神及小组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构思

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32学时,每周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3.1 人员安排及开题

把整个班级按照开发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4~5人,选一名组长,每个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每个同学的角色可以互换。

在选题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色,体现经管类专业的特点,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来分别制定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加深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从而达到数据库课程设计和专业特色融合的目的。在制定选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该专业的教师进行讨论,帮助学生选择他们熟悉的题目,如旅游酒店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或者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能很快上手的内容。同时,应注意控制题目的规模和难度,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个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组建项目小组。这种方式经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需求分析

在此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全面需求,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开小组讨论会来确定需求,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数据流图。

例如,某家工厂的采购部每天需要一张订货报表,表中列出所有需要再次订货的零件。对于每个需要再次订货的零件列出下述数据:零件编号、零件名称、订货数量,目前价格、主要供应者。零件入库应有入库单,零件出库应有出库单,通过放在仓库中的CRT终端把入库单或出库单报告给订货系统。当某种零件的库存数量少于库存量临界值时就应该再次订货。

当系统比较复杂时,应当采用分层描述的方法。一般第一层描述系统的全貌,第二层分别描述各子系统的结构。如还未表达清楚,可以继续细化。

3.3 系统设计与实施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应该充分利用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各个数据库对象的特点,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来熟悉数据库开发的一些常用技术和工具。例如,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可以教学生怎样使用Power Designer来做数据库设计。在软件公司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开发中,有很多工具可以直接完成从数据库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设计和转化。

系统实施阶段,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开发语言可选择机房环境,有Java、VB、VC、PB等;数据库可使用提供的SQL Serever2000、DB2、MySQL5等主流DBMS;软件架构两层、三层都可以。教师对各小组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与启发式的引导。

3.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可以选取小组之间交换测试,主要从功能测试、数据库测试两个方面找出系统的缺陷,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列出测试计划,往各数据库表中插入正确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插入情况和各种约束作用,并记录结果;往各数据库表中插入错误的测试数据,记录出错结果;在各数据表中修改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各数据表中删除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创建各权限等级的用户,授予相应的权限,然后按权限等级执行相应操作,查看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再编写实验报告。

数据库功能测试主要是对界面进行测试,按用户类型进行分部测试,查看每一种类型的用户功能是否有欠缺;用户操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意义;尤其是在功能实现上,不同情况,会有怎样不同的处理;查看在出错的情况下,系统如何处理。3.5 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主要内容要求有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图)、基本ER图(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用户子模式设计、按模块分析所编写的应用程序等。撰写设计报告前小组中各成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小结一般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大小、自己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收获与体会、今后努力与改进方向等。教师给出设计报告书写规范,学生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结果完成该部分内容。报告编写是考查一个学生总结工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该环节考查的重点:报告是否内容完整、充实,条理是否清楚,格式是否符合科技文章规范。

3.6 检查与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加强平时考勤外,教师还需在每个阶段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跟踪检查,对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从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测,达到对数据库系统主要内容和框架的评测。具体考核指标权重为:平时表现 (25%) + 任务完成情况 (30%) + 答辩 (20%) + 设计论文 (25%)。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后,尽量撰写相应科研论文,积极申报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对于能力非常突出的学生,可以建立课外研究小组,让他们参与到教师在研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通过项目开发,将自己所学到的数据库知识运用于实际需求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开展课程设计更贴近企业实际的项目开发方式,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和实验方式, 真正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用人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和经管专业学生数据库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另外,做好数据库课程设计作业有利于学生毕业设计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今后学生面临的毕业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扩大化、完整化,为设计报告的撰写、文献资料的查阅也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赵慧敏,杨鑫华,牛一捷.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 张志锋,王文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1).

[3] 林巧,丁革建.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项目化实验教学方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

第2篇

首先,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理论,比如:函数依赖、范式、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掌握。其次,数据库课程中的前后内容关联性较强,比如: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参照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的结构体系进行,关系模式的构建需要符合范式要求,要消除不合理的函数依赖关系等。最后,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有的基础理论最终都要应用于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库编程等在内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加上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领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严重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教学内容零散、孤立,学生很难达到系统化了解和综合运用的境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针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本论文依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设计及案例准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与管理、法律等文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不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质量的案例形成丰富的案例库,不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案例,不需要强调案例形式多样性和案例内容的广泛性,而是要针对核心教学任务设计一个科学的问题,并围绕着问题进行案例准备,要求所设计的案例,在纵向上能体现出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完整生命周期,在横向上能覆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础理论。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以下任务:查询出有哪些学生选修的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由教授开设。要完成该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应用到的理论包括:(1)描述教学关系,需要绘制E-R图;(2)将E-R图转换成合理的关系模式,并编制数据表,需要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3)将数据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盘上,要求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高效检索,需要应用物理结构设计理论;(4)客户从操作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视图,需要应用SQL语言;(5)保证数据视图—数据表—存储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关系,需要依赖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和两级映射。案例需要围绕着上述内容进行设计,不能遗漏。

2.基础理论的讲解。

由教师进行精练的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过程最好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介绍在哪些环节需要用到它,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3.问题分解及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设计阶段所布局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在依次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4.总结和评价。

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价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的总体效果:(1)案例维度,包括案例项目的构思、任务的分解以及问题的设计;(2)教学过程维度,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引导和控制、课后总结等;(3)绩效维度,包括教师表现、学生成绩、课堂反映等。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SQL Server;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3―0132―03

引言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数据库应用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编程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从事大型数据库软件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1]。

传统的数据库实验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由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对于部分较大的实验,学生也可在课后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成绩评定。然而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存在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各方面存在差异,教师无法进行有效地监控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效果[2,3]。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使用,通过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构建基于Web的数据库课程远程自主实验教学平台。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地点、实验设备和师资条件等的限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创建一个远程开放的自主实验环境辅助实验教学,提高数据库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同时降低实验室建设费用。

一 平台设计方案

1 平台设计思路

数据库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及应用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原理是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教学安排上一般将它分为:数据库系统原理和数据库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主要介绍基本原理,完成理论学习和部分设计任务,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使用SQL语句完成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各种基本操作。而数据库课程设计主要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任务,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一个信息系统的需求,使用可视化的工具,如:PowerDesigner、ERWin等进行数据库的设计,然后使用编程语言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库系统。通过它使学生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完整设计过程和方法。

数据库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而此时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还不很充足,因此学习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种相对简单、比较容易上手的数据库系统,目前主要使用微软的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课程教学的基本工具。在较短的课时和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般都只能安排8-12学时的实验,而这些时间对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学生可以在自己计算机上安装数据库系统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但是由于缺乏教师指导和个人自主性的原因,往往达不到效果,因此需要一个自主学习的实验平台,帮助学生完成数据库的课程实验。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平台的设计目的就是为远程学习者异地实验学习、实验指导提供支持,通过将“实验管理”、“作业管理”、“资源共享”、“师生交流”等进行整合,解决了网络环境下网上实验与提交、问题讨论与答疑、教学资源共享、实验完成情况监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数据库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

基于Web的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平台的基本过程如下:

(1) 教师添加实验。每个教师登陆系统后根据教学计划,添加自己所教授班级的实验内容和具体要求、该实验的正确答案以及对该实验的常见错误分析等。每个教师可以看到同一教学组其他老师已经提交的实验;如果觉得实验内容合适,可以将它作为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验内容。

(2) 学生完成实验。学生本机不需要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通过Web浏览器登陆系统后,就可以看到教师布置的需要完成的实验要求,针对需要完成的每一个实验利用平台提供的基于Web的类似于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WebSQL)提交SQL语句,系统接收SQL语句并执行数据库操作后将相应的结果(正确结果或错误信息)返回。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该实验的分析以及常见的错误原因分析,同时也可以针对该实验向教师提问。最后学生提交自己设计的SQL语句作为最后的实验结果。

(3) 教师监控实验和指导。系统记录学生登陆系统的时间、离开系统的时间以及都做了哪些实验。这样教师便可以及时掌握和检查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实验指导。

2 平台的主要功能结构框架

整个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有四个权限:匿名用户、学生、教师、管理员。

进入平台就可以看到匿名用户的相关功能,主要包括:担任数据库课程的相关教师基本信息介绍;课程介绍、课程大纲介绍;各种通知、实验信息公告;教师的讲课PPT下载;一些优秀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作品展示;数据库最新的研究进展;数据库课程题库;常见问题浏览;此外还可以对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开设课程等提出意见。

系统管理员模块主要功能包括:维护本课程相关的教师信息;和删除通知;和删除各种资源;对常见问题的进行回答和删除;数据信息备份;查看所有教师布置的实验和作业;完成系统时间和一些系统编码的设置。

教师模块主要功能包括:

(1) 实验管理。1)添加、修改、删除实验。2)布置实验 (将某个实验作为某个班级的一个实验内容)。3)回答实验疑问。对学生提出的实验疑问做出回答,其他选择相同实验的学生都能看到回答的内容。4)实验审阅管理。显示自己所教授的班级;选中班级,可以查看班级的所有学生信息;选中某个学生,可以查看他的所有实验完成情况、学生登陆系统进行实验的日志信息,综合实验结果和日志信息对学生进行打分。

(2) 作业管理。功能类似于实验管理,主要完成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等功能。

(3) 学生信息管理。教师维护所教授班级的学生信息。

(4)信息。可以通知,如实验时间、作业上交时间等,还可以其他资源信息,如:讲义、最新技术文章、参考资料和题库等。可以设定这些信息只能被某个班级访问也可以设定信息全部公开。

学生模块主要功能包括:

(1) 完成实验。1)学生登陆系统后可以看到老师布置的所有实验。选中某一个实验,将会列出实验标题、实验内容、实验类别等信息。学生在WebSQL界面上输入SQL语句,执行后将会看到该SQL语句的执行结果。2)对某个具体实验,可以查看老师给的正确答案、对该实验的分析和常见的错误分析等。3)对实验情况不了解的可以提出问题请老师回答。4)提交实验报告。5)系统记录学生登陆时间、离开时间、每次执行实验情况。

(2) 作业管理。学生登陆系统后可以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提交自己完成的作业,对作业不了解的还可以提出问题请老师回答。

(3) 课程答疑。可以提交问题,也可以查看老师对具体问题的回答。

(4) 查看和本班级有关的通知和通告。

(5) 查看和本班级有关的讲义、参考资料和题库。

二 平台的主要实现技术

1 平台软件结构

平台采用的是基于的三层结构。结构如图2所示,分为UI层(界面层)、BLL层(业务逻辑层)、DAL层(数据库访问层)、Model层(模型层)和DB(数据库)。

其中UI层中是一些用来与用户交互的页面,UI层接受用户提交的数据,调用BLL层中类的方法进行处理,返回结果给用户。BLL层的类用户处理业务逻辑,涉及到数据方面的操作时调用DAL层中类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返回给UI层。DAL层用于处理BLL层中类方法对数据库操作的请求,访问数据库,将返回结果给BLL层。Model层提供一些用于存储的数据类型,供UI层、BLL层、DAL层进行调用,贯穿在整个系统结构中。

2 平台数据库实现

为了防止学生在进行数据库删除、修改等操作实验时影响整个平台的运行,平台建立一个主数据库,用于保存平台本身必须的数据库表;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数据库(在建立学生信息的时候创建,在删除学生信息的时候删除),以后学生的所有数据库操作都在该个人数据库上进行。

平台主数据库共包括17张用户表和10张视图。他们主要是:

1)teacher表,存储教师信息。2)majorClass表,存储班级信息。3)student表,存储学生信息。4)experiment表,存储实验的信息。包括标题、实验类别、实验内容、实验答案、问题分析、常见问题、教师ID、创建时间等。5)disposeExperiment表,存储布置实验的信息。包括实验ID、教师ID、班级ID、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布置时间等。6)fininshedExperiment表,存储学生完成实验的信息。布置实验ID、学生ID、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实验提交时间等。7)homework表,存储作业信息。8)disposeHomework表,存储布置作业的信息。9)fininshedHomework表,存储学生完成作业的信息。10)information表,存储通知信息。11)information_majorClass表,存储通知与班级的关系。

三 结束语

基于Web的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平台使学生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同时使教师对学生实验环节的监控与管理不再局限于课堂,能够帮助教师收集和保存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实验、作业、答疑等信息,方便教师布置和审阅实验和作业,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通过平台上的各种消息、讨论、资源下载等的及时更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基于Web的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平台的维护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编程能力及系统开发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基于Web的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作为真实实验的重要补充,基于Web的数据库远程自主实验平台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基漓.基于网络的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平台[J].高教装备,2006,(9):41-42

[2] 王文娟,徐建志,周光永,黄晶晶.大型数据库远程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8,(4):29-32

[3] 张文东,夏伟伟. 高校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28 (5):1211-1222.

Web-based Database Remote Self-Experiment Platform

LIU Wen-ju KE Yong-zhenSHI Zhen-quan WANG Wan-ru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0, China)

第4篇

关键词: 移动学习;WAP;通信协议;数据库原理;自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516-02

目前,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WAP技术的教育网站的优越性越发凸显,WAP技术所支持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核心资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WAP的移动学习,首先要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支持,给学生更好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具有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综合各专家的定义,移动学习的内涵可理解为:移动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特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泛在学习并可以双向交流[1];实现核心技术有移动计算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实现设备主要是具有学习平台的便携式设备,如手机,PDA等。

相对于传统的远程学习,移动学习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快速获取学习知识,它主要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相对短小的、松散不连续的内容或模块进行有效的学习,主要以移动终端(这里主要指手机)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为移动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2]。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真正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目前移动学习的主流方式有两种: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浏览WAP教育站点的移动学习,我们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主要采用基于浏览WAP教育站点的移动学习方式。

1 WAP协议

WAP(Wireless Applications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指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WAP是一项全球统一的“免执照”无线网际网络协议,让无线器材用户,尤其是移动电话用户,能够通过该项协议上网享受网际网络的好处[3]。

WAP结构与传统的WEB结构十分相似,其工作原理也近似。WAP网络架构由3部分组成,即WAP网关、WAP手机和WAP内容服务器[4],具体如图1所示。在该图中,WAP内容服务器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以供WAP手机用户来访问、浏览和查询等;WAP网关起着“翻译”协议的作用,是联系GSM网与Internet的桥梁;WAP手机为用户提供了上网用的微浏览器及信息命令的输入方式等。具体处理流程是当用户从WAP手机键入想要访问WAP内容服务器的URL后,信号经过无线网络,以WAP协议方式发送请求至WAP网关,然后经过“翻译”处理再以HTTP协议方式与WAP内容服务器交互,最后WAP网关将服务器返回的内容返回客户的WAP手机屏幕上[5]。在“数据库原理”的移动学习平台我们选用IIS作为服务器,Opera作为模拟浏览器。

2 数据库原理的移动学习模式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是我校计算机本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授课内容主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追求学以致用。该课程重点内容包括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概念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物理存储结构、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查询优化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恢复技术、数据库新技术等。

“数据库原理”课程理论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有厌烦情绪,仅靠课堂50分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到“数据库原理”教学中,是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据库原理”移动学习平台中,任课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需提前设计好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课堂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识记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此平台基础上学生需要发挥积极主动性,不断进行思维加工,加速知识的消化吸收,丰富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比如在讲到数据库的规范化时,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函数依赖学生不好理解,在移动学习平台上除了要有这三种范式的数学定义,还有对应的Flash演示动画,这样学生可以边看理论,边看直观的动画来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库原理”一直以来是一门考试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必须多做测试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数据库原理”的移动学习平台,可设计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测试的题型除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以外,还可以增加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学生根据测试的结果来进行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课程学习,测试以及答疑五个模块,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3 结束语

移动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自主学习形式,对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6],利用移动手机设备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更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移动学习还需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总结完善。实践证明,该移动学习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立兵,于凌云.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1): 65-68.

[2] 赖柏谕.WAP网站开发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莫娇清.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的探索与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4] 孙怡夏.移动学习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第5篇

关键词: MOOC; SPOC; 数据库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5-57-03

Discussion o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database course based on MOOC and SPOC

Zhang Yu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Abstract: Referring to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of database curriculum system, the advantages of SPOC are analyzed, and a new teaching model for databas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MOOC and SPOC is proposed. The new model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the process,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ractical result demonstration, which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theory and practice proc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database curriculum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more accord with the teaching rules, and promotes the motivation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Key words: MOOC; SPOC;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稻菘馐羌扑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1]。将基于MOOC的SPOC教学新模式引入数据库课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难点

数据库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技术与方法,把握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设计的共性问题,从事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2]。

我校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体系主要由基本原理、课内实验和数据库大型实验周组成,其教学环节既有数据库理论也有实践教学。然而,从学生最终实践环节设计出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来看,整个课程体系尚缺乏实用性,学生难以建立工程化的概念。问题及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 数据库课程理论教学,围绕如何利用数据模型描述现实世界,如何高效的存储、利用和管理数据,如何利用数据建模理论和方法解决基于实际应用提出的各种问题[3]。数据库课程理论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数据库设计部分标准答案不惟一,需要学生课后主动多做练习方可掌握,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给予每位学生个性化指导,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十分不利。

⑵ 教学内容有断档。目前的课内实验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训练,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演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开发实例,程序设计课程也不专门讲解数据库程序设计,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设计开发软件以自学为主,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开发出的软件水平良莠不齐。

⑶ 考核机制缺乏过程考核。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能力。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而考核是以最终的一次考核作为整个课程的最终成绩,对学习过程和软件开发过程不考核不监控,所带来的问题是学生没学会,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成绩好的同学未必是真正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同学。

2 与MOOC结合的SPOC及其优势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011年以来国际开放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网络在线学习模式,其出现归功于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成功结合。自2012年“MOOC元年”开启以来,MOOC以其开放性、自主性、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全球教育界得到迅猛发展。然而,随之而来MOOC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4-7]:

⑴ MOOC平台个性化支持不足。MOOC参与者群体庞大,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MOOC的设计者很难设计出针对性强,能满足每个学习者的课程,学生难以深入学习,导致MOOC平台注册人数多,辍学率高和完课率低的现状。

⑵ MOOC平台的评价形式以网上自测为主,学习者和教师缺少有效互动,学习者以自主学习为主,由于缺乏教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之学习者的学习者的盲目性、缺乏意志力、学习惰性大多数学习者不能持续地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

⑶ MOOC平台运行以互联网为基础,造成学习者的以PC机为终端单一学习方式,缺少了教师说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相互讨论的环节,难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带动学习者的热情。

2013年,福克斯首次提出了SPOC这一概念,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译为“小众私密在线课程”。SPOC是MOOC的一个分支,是MOOC的延伸与发展,其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上与MOOC较为相似,不同之处是SPOC更注重本校化,SPOC是MOOC与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与应用,SPOC更能满足线上(on line) 与面对面(face to face)混合教学需求,它能创造更好的教学体验,能更好地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8]。

针对数据库课程特点和目前的教学难点,提出基于MOOC的SPOC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有以下优势。

⑴ 人数减少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学生特点,部分学校侧重于实践教学,部分学校以理论教学为重点。SPOC课程中学习者是满足一定条件方可进入课程学习,学习人数相对于MOOC平台大大减少,且学习者的水平有一定的共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参与课程建设。

⑵ 有效监督

目前数据库课程的评价机制单一,以期末的一次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为最终评判机制,将SPOC引入数据库课程教学,将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引入多种评价机制,全面考察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⑶ 线上线下完美结合

数据库课程原理单调、枯燥,不易理解,教学过程中需以核心理论为指导,突出实际应用,采用线上讨论、自学、演示和线下讨论和课程设计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建立。

3 基于MOOC的SPOC数据库课设设计教学新模式探讨

将SPOC引入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搭建SPOC教学平台,贯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全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融入SPOC的数据库教学新模式如图1所示。

⑴ 教学资源整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设计SPOC教学资源,既要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不足,导致无法深入讲解的知识点、难点、课堂讲义、编程技巧、文档模版,也要设置在线训练与测试。线上讨论等模块在SPOC教学平台展示,其实质是将优质MOOC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借以翻转教学流程,变革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既能充分发挥MOOC的优势,又能弥补MOOC的短板与传统教学的不足[9]。

⑵ 过程监督指导

学生实名注册SPOC平台,满足实时监控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性,采用多种评价机制。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线上教学资源,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了解学生视频的观看时间,在线习题完成情况,增加线上讨论论坛。实践教学过程中,SPOC平台提供学生上传作业的接口,按照时间节点上传课程设计文档和软件,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教师也可根据平台记录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线下教学进程,真正做到学生为本,服务学生。

⑶ 评价机制

传统的数据库课程评价机制以最终的理论考核和数据库软件结果考核为主,忽略学习过程。将SPOC平台引入数据库教学模式后,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重点,借助SPOC教学平台,在理论教学阶段为学生设置理论阶段性考核,在软件设计阶段按照数据库的六个基本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分阶段考核。考核完毕后,要及时和学生反馈考核结果,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最终成绩,要综合考虑理论测试成绩和数据库系统软件设计质量,以及平时的阶段性考核成绩,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饱满的学习热情,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避免出现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

⑷ 实践成果展示

通过SPOC教学平台,做到延长实践教学的过程,成绩考核不再是课程设计的终点。在SPOC教学平台中增设实践成果展示环节,帮同时教师要给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设计的数据库系统要做出点评,总结其优点和不足,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软件设计概念,寻找软件设计中存在的差距,切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0]。

4 结束语

SPOC教学平台是MOOC的延伸与扩展,利用该平台,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量身定制”。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更符合教学规律,在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极大支持,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基于MOOC的SPOC数据库课程教学新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元,况立群,韩燮.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新模式[J].计算机时代,2009.9:69-70,73

[2] 罗蓉,叶霞,李海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 肖海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 马竹根.基于计算思维和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J].计算机时代,2016.1:91-93,97

[5] 孙宇杰.后MOOC时代基于SPOC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3.

[6] 谢爱娟,姜艳,罗士平等.后MOOC时代SPOC物理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73-176

[7] 马秀麟,毛荷,王翠霞.从MOOC到SPOC:两种在线学习模式成效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4:43-51

[8] 尹合栋.“后MOOC”时期SPOC教学平台的设计[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4:44-50,90

第6篇

关键词:大型主机;数据库;教学改革

1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驻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中海量数据的处理离不开大型主机系统的应用。大型企业依靠主机系统作为其业务的运行平台,如宝钢、通用、四大国有银行、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等的数据处理中心[1]。

始于五年多前的“教育部IBM大学教育合作项目计划”,提供了将大型主机技术引进高校的“良机”,也打破了历史上曾经高不可攀的大型主机技术的围墙[2]。2005年3月,随着IBM公司的一台大型主机落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学院获得一台z900大型主机第一期5年的免费使用权,同时,IBM主机教育系统中心(上海)的成立,宣告IBM与同济大学在大型主机方面的合作开始。

2大型主机数据库课程简介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IBM与同济大学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合作、精品课程开发、实习就业、主机技术应用大赛等各领域的合作都结出了累累硕果。IBM主机教育系统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和IBM的技术资源,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国内IBM大型主机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中心的目标是建设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大型主机领域的相关科研工作。目前,中心四位骨干教师已经面向全校开设出全部六门主机核心课程,并指导学生开发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银行业务系统,使学生具备了大型主机领域较强的技术基础和科研能力。

大型主机数据库系统是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大型主机专业方向应用类主干课程之一。课程以数据库基本原理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属于技能性课程,更偏重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编程能力而非侧重理论知识。课程将重点放在大型主机平台的DB2数据库的具体实践上面,教学形式也相应地向实战方向倾斜,在各章节都安排了大量实验。考核除了书面考试外,还要求学生提交大量作业,并完成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项目。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可以在大型机平台上开发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后台关系型数据库以DB2为例。

另外,课程以IBM公司的大型主机为平台,全部参考文档来源于IBM的原版教材和网上相关英文文档,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较高要求;并且由于参考信息来源有限,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钻研能力和主动获取技能的进取心。

3大型主机数据库学习资料来源渠道

对于大型主机数据库系统教学来说,学习资料一般来源于以下三个渠道:

1) 主讲教师自主开发。

由于主机数据库DB2的课件和实验本来就比较少,而分布式平台(即Windows、UNIX和Linux平台)的大型数据库DB2的学习资料比较多比较全,网站上也有很多丰富的素材,这时候采用所谓的比较学习法,将许多在分布式平台DB2的课件和实验案例,在合适的情况下,移植到大型主机数据库平台,从而开发出适合大型主机数据库平台的课件和实验教材,同时也能在这个移植过程中学习到很多大型主机平台DB2不同于分布式平台DB2的许多特性。通过比较学习,学生对于各平台数据库的许多原理、机制和概念理解得更深。

2) 借鉴IBM提供给高校的课件和实验教材。

IBM中国开发中心每年都为高校相关教师提供访问学者的机会,期间IBM通常会将已经(由相关国内外高校)开发完成的课件和实验文档传播给各高校访问学者。这些教材的信息量远比教师自主开发的教材信息量要丰富,但是如果直接传播给学生学习,将面临版权问题,所以主讲教师需要对其做大量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使其适合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3) 根据IBM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编写教材。

这些参考资料主要包括:《DB2 for z/OS Administration Guide》,《Application Programming and SQL Guide》,《Command Reference》和《Utility Guide and Reference》,等等。参考资料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但是并不适合直接做教材。教师需要对其做大量的编辑、取舍后,才能用作课堂教学。

4大型主机数据库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索

大型主机数据库教育存在着知识体系复杂、入门难、资料相对少等难题,一旦让学生觉得大型主机数据库入门门槛过高,难以形成众多准确的概念,进而失去对大型主机的学习兴趣,势必会严重影响大型主机的教育质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讲教师在所属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1) 提升主讲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稳定成熟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的主机技术人才的基础,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对重点培养的教师拟定培养规划,制定政策,给机会、定岗位、投经费,以调动教师执教的积极性[3]。根据同济大学与IBM签订的长期协议,主机DB2技术的发源地――IBM美国硅谷实验室(SVL)和IBM中国开发中心(CDL)提供教学专项资金与大学师资进修岗位支持(承担人员在美国和中国北京期间的全部费用)。2008年7―11月以及2010年11―12月,主讲教师作为骨干研修教师中的一员,分别赴IBM SVL和CDL进行为期5个月和2个月的岗位进修和科学研究活动。这对教师全面掌握主机DB2的诸多知识和最新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 尝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在学型主机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布置一些课后作业给学生,可以是对某个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是完成某个重要的实验[4]。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鼓励学生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或演示操作。如果发现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和同学们可以随时纠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主机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讲解和演示操作能力。

3) 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由于大型主机数据库DB2的版本在不断升级,目前最新的版本已经到了10,而各个版本之间在某些内容方面又有着较大差异,这就对主讲教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教师又不可能将所有数据库不同版本的差异性全部讲授给学生,这一方面受课时限制,另一方面受教师能力限制,所以学生主动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5]。可喜的是,IBM SVL每年都会派一批主机DB2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中国做演讲,讲解主机DB2最新版本的新功能和新技术的趋势[6]。演讲的场合主要是IBM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技术研讨会,以及每年由同济大学承办的大中华区主机数据库用户年会(CDUG),至今举办了5年。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历届学生都会踊跃参加,并与到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沟通,这对提升学生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帮助很大。

4) 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开发。

大型主机DB2课程除了完成课堂所学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开发项目的能力。其中的部分优秀学生参加了至今为止5个年度的IBM主机竞赛项目,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暑假,开发出了多个优秀系统,其中的Tongji Mini Bank系统实现了一个银行的几乎涵盖了所有基本业务,后台存储除了VSAM文件外,大部分是DB2数据库。这些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DB2基本概念理解和运用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刚刚举行的2010年IBM大型主机技术全国应用大赛决赛上,同济大学组成的代表队(New Horizon)从九支决赛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第一名。

5) 加大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

除了安排理论课的日常卷面考试外,大型主机数据库系统课程以实践项目作品作为主要考核方式。以项目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钻研超出课本教学深度的知识领域,期末考核则通过项目展示、演讲、答辩的方式,评定课程成绩。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专业技术文献,撰写出主机数据库某一个专题的技术展望论文。有的学生还结合自己在企业实习实践,在主机平台上模拟开发出主机数据库系统管理的各种小工具。有些同学则组织起来翻译IBM技术文献,同时大力学习IBM的相关技术和产品。

5结语

大型主机数据库教育面临着知识体系复杂、入门难、资料相对少等难点,为此需要探索一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道路。采用理论加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学型主机技术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唐剑锋,冯巾松,赵昕.多媒体教学与大型主机教学改革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8(19):120-121.

[2] 黄晓涛,李桂兰,彭娅婷,等.大型主机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2):33-35.

[3] 黄杰,唐剑锋,赵昕.开放式大型主机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22):106-108.

[4] 黄杰.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教育创新实践[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2):207-212.

[5] 王振宇,汤峰,许可,等.IBM大型主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244-247.

[6] 李树全,刘Z,陈佳.基于创新实践的大型主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19):106-108.

Educational Reform Outlet of Mainframe Database System

TANG Jianfeng, HUANG Jie, GAO Zhen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优化,生本教育,协作学习

 

一.前言

现在提倡的“生本教育”观念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高度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往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

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各类数据库应用系统,如金融信息系统、,员工工资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因此数据库教学在学校的教育地位越显重要。数据库应用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外,Access应用程序就是其中一种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运行于各种系统环境中,不仅具有功能完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简明易用,界面友好。

如何把生本教育运用到ACCESS课程,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根据我教授ACCESS课程的教学经验,以下谈谈我如何把生本教育运用到ACCESS课程中的体会。

二.现今ACCESS课程教学的问题

1.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学生不想学,懒洋洋。根据有关部门调研,学生厌学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觉得坐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课很无趣无用,老师一成不变的、沉闷的教学形式,使得完全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课程内容深,听不懂,学不会,因而学生眼皮睁不开,打瞌睡,分散精神与周围同学说话毕业论文格式,开小差,甚至偷偷使用手机。而这样的学习情况导致成绩差,自信心下降,,这间接打击了老师教学的信心,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一种恶性循环。

2.教学内容冗长复杂,实践操作跟不上

传统以教科书内容为中心,太多烦冗的理论内容,而老师为了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大纲,经常是趋于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可能要考的内容,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这样的方式,学生考试的分数提高了,但这只受到知识教育而没有文化教育,难以解决除书本知识以外的问题。加上实操课少,实操完全跟不上。所以学生觉得上课的内容是无用的无趣的,从而产生厌学的思想。

三.生本教学实践

1. 生本教学方法

我们以往的传统教学一般先讲述理论,再做操作验证。ACCESS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在中职学校是更重视实操技能,所以课堂上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一般传统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而生本教育的宗旨更重视分组协助学习强调过程,调动他们操作和实践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以问题引入主题,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提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再加强总结理论,学生的理解就显得深刻。多接触社会应用中的实用个案,一节课下来,无论任务简单或者复杂,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具体的任务,学得到又用得到,看得到一节课的成效,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有很大的提升。学生就不会说上课无用又听不懂而睡觉搞其他小差。

2. 生本教学内容

现今中职教学存在课程科目多,上课与实操时间短,学生只能学好本课程的基础内容而没有学到更专业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深层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因而更产生学习“无用论”。老师就要在筛选教学内容上把好关,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多教授与当今社会行业相关的内容,删掉一些冗长的纯理论内容,而增加对专业课更深入的一些专业技术教学。职业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强调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践,强调“动手做”,重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企业推行资格认证,资格证确实能保证一定的专业掌握程度的达标,专业老师不妨在教学上多参考本门课程的一些有分量的考证大纲,毕竟这些考证大纲说明这门课程必须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老师自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多布置一些与实际相关的课题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给予学生有用的而不是无用,而这些有用的能在岗位上派得上用场,让学生得到甜头而受益,这样厌学的现象最终会大大减少甚至消除。

3. 生本ACCESS课程

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格式,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系统设计与系统实现的全过程参与。我在教学中把学生5人一个小组,布置不同数据系统的项目。在教学中不断以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而随着任务的分析与学习的深度,整个系统功能也不断完善,学生也可以再根据自己考虑的不同方面,再扩展不同的功能。学生遇到问题,要亲自动手通过查找书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我加以指导帮助解决;而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如窗体的设计,师生可以互相讨论,提供不同方面的解决方法。学生的学习形式大大改变,从老师讲课到学生自主动手,从单一个体学习到分组团队学习。而在这过程中更要体现学生的努力学习的情感过程。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任务中分工合作,这过程中学生从无事做,不会做而通过自学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而一点点进步,这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更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学生就是好的学生,这单单从分数体现不出来的。

在学习完成以后,老师还要在最后阶段,指正学生上机实践中遇到的错误操作,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原理,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展望

实践表明,生本教育的方法,更好地强调学生自主动手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和动手的渴求,缩短学生与企业的技术差距,让学生日后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本教育改革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也是在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只要能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就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33.

[2]DonaldR,Cruickshank等.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杜,2003.104.

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移植;SQL Server;Oracle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126-01

数据库移植就是不改变原有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仍然保持原有系统架构、系统数据,前后端应用程序不变的一种系统升级方法。这种系统的变更通常是出去商业或者系统整体性能的考虑。整个移植过程一般非常庞大,其中主要包括存储空间的移植、数据库对象的移植、数据库数据的移植、代码的移植、系统测试等很多方面的技术问题。本论文讨论的重点是以围绕网站数据库中数字类型数据移植而进行的。

1 数据库移植的理论分析

数据库移植工程在全球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现成的不同产品间的数据库产品移植工具。然而,由于各种数据库产品之间的实现还是有很多根本架构上的不同,采用的SQL标准也不尽相同,这个导致了在很多问题上,并不是简单的语法变化就可以实现保证正确性的数据库转换。完全依赖数据库产品可能存在一些正确性的隐患,因此,很多地方还似乎要根据具体分析来进行人工参与的。这样的话,我们决定在数据库移植开发的前期借助数据库产品中的自动移植工具省去我们很多的重复工作,但在某些关键性问题上仍然需要我们人为的工作,或者对工具进行相应具体的配置。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企业级大型关系数据库,通俗地讲它是用方便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大量有规律数据的集合,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而SQL Server 2005也同样是拥有很多优越特性的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数据库。相较而言,进行Oracle移植工作有公司项目的商业目的。一般来说,我们把数据库中用来储存和表示数据的实体成为对象(Object),它通常包括数据的逻辑存储空间,表(Table),索引(Index),视图(View),约束(Constraint),触发器(Trigger)和存储过程(Store Procedure)等等相关组成部分。在本次移植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原先在Oracle上的所有相关数据、程序、服务等等全部移植到全新的SQL Server环境,因此基于两者数据库架构和原理的一些不同,这些数据库对象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一般分成数据库服务器端部分和应用程序部分,两者互相结合。而数据库又包括数据库对象和数据库数据。所以我们进行数据库移植的工作就大致大致可以分成一下几个部分:存储空间的移植、具体对象得数据库移植与数据移植。

2 存储空间的移植

进行数据库的移植先要进行数据库后台级别的移植,再进行Code级别的移植。我们商业网站的数据库建立在Oracle上的,一共有18个数据库分散在大小不等的100多个逻辑设备。为此我们就在新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创建相对应的18个方案,来完成存储空间移植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表的分区,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能够将数据大致平均地分部在各个分区上。由于网站系统中数据是以时间为单位分部的,因此将主要数据按月份分为12个区是顺理成章的。不过另一方面,网站的计算是每天晚上启动的,启动以后会计算当月或者前一个月的数据,因此,在某一个时间单元里面,数据库对数据的访问也是集中在某个月份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分区方法并没有达到我们提高数据表访问并行度从而提高性能的目的,也无法很好得解决磁盘竞争冲突等问题。由此我们引入了新的分区方法-Hash分区。对数据表的Hash分区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所说的并发度和竞争冲突的问题,不过也存在它的缺陷。所以,经过针对PnA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决定选择区间和Hash组合的分区方式,这样既做到了各个分区数据量的大致均等,又使不同的fund分区存放,提高了系统访问的并发度。

3 具体对象的数据库移植

在商业网站具体对象的数据库移植,这些具体对象包括:表、索引、视图以及数据类型。面来具体介绍了数字类型数据库如何实现它在新SQL Server环境中的移植工作。数字类型数据库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象类型,它本身并不复杂,转换起来也比较方便。可是往往有时由于具体的要求,表中存放数据对精度的要求比普通数据高很多,这样就出现一定问题了。特别是商业网站系统,平时每天都涉及大量的网络数据I/O和相关的计算,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精度,减少计算误差,保障客户利益。在网站系统中,原来的数据库上用Oracle中的float类型来表示浮点数,为了提升精度,在新的SQL Server系统中我们用NUMBER来表示各种数字,进行各种计算。Number类型的数字根据其参数的不同,可以表示成各种精度的整数或者小数,比如Number(1,2),等等。然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我们发现,简单地将Oracle中的float替换成SQL Server中的Number会产生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在我们处理的计算中间过程中,需要从数库里取出一个浮点数并在之后的应用中和其他计算结果相比较,要求误差在于分之一以内。假设我们读取的是14.9875,那么我们在Oracle系统中,用这样的语句来读取并为以后的比较作准备:Select round (value, 3)from table1。相同的,Oracle中我们也用同样的语句来读取。可是我们却发现,在Oracle中select的结果是14.987,而在SQL Server中,这个结果变成了14.988。为了作测试,我们分别在我们的两个Server上运行如下的语句,来定位问题的所在。Oracle: Select round (14.9875, 3);SQL Server: Select round (14.9875, 3) from dual。

4 数据移植

当存储空间移植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据的移植。数据的移植在整个移植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后面移植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移植正确性的关键所在。选择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移植是十分恰当而有必要的。首先在从Oracle到SQL Server的数据库移植过程中,SQL Server提供的数据库工具OMWB具备了数据移植的功能。不过为了将Oracle中不同的数据库和SQL Server中不同的Schema对应起来,我们只能选择一种合适的手工参与结合数据库工具的方法,来实施数据移植的工作。开发人员手工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当然,最简单直接的就是通过ODBC/JDBC来实现,然而这是一种比较低效的方法,在数据量小的时候还可以适用,在数据量暴增成千上万倍的今天,这样做带来的只能是速度上的极其低下。我们尝试过对一张千万行级别的表进行了移植,整个工作要花几天的时间,并且中间不能间断,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前面的工作都将前功尽弃。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事实上,网站大部分数据其实都集中在某一部分大表中,在最终用户环境中,我们运用基于Oracle的相关脚本来配合我们实现数据库中的数据移植。因为脚本工具相对于ODBC等方法来说,对数据的操作更加直接,不需要繁琐的额外过程,效率特别高。对于我们的两个数据库系统来说,有很多脚本工具可以选择,我们只需选择各个数据库产品中相对高效、易于控制的脚本来帮助我们实现就可以了。最后,由于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敏感性,我们最后要对移植的结果作出详细严格的测试,以有效的手段证明数据移植的准确性。我们的目标是移植前后数据相同或在一个很小的可以容忍的误差范围内。前文涉及到这类问题的有空串的移植、浮点精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适当质量保证手段来确保一致性。

总之,我们简单总结和介绍了在我们商业网站系统的数据库移植过程中所碰到的和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不过我们在数据库移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方面作出出合适的转换。在实际转换过程中,我们就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数据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