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管理学案例教学

管理学案例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27 04:4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管理学案例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现代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现代管理学的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管理学中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各类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社会上的大部分案例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管理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社会管理实践中的人和人之间角色的变化,揭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管理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简单地讲,案例教学包含三个逻辑要素。

1.“对象”要素:案例是关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它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所描述的情境通常是学生日后工作情境中肯定会遇到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工作情境,案例通常包含决策者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案例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故事,它不含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结论,仅包含对案例事件或事实的描述。

2.“目的”要素:案例教学首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力,这涉及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尤其是“分析技能”与“决策技能”;其次才是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里的具体知识。

3.“过程与方法”要素:案例教学通常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和“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二、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模式

在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1.案例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案例的呈现可以以不同的媒介进行演示,比如简短的可以采用板书、口头表达、文摘卡片等;如要体现案例生动,可采用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呈现;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发掘学生身边有意义的事件,编成案例进行讨论。各种方式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2.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老师提前一星期负责将案例提供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和书记员,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沟通和协调,书记员的任务是将讨论中小组成员的观点如实记录下来,并加工整理,本组在课堂上发言。教师留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案例。第二阶段,课堂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组织工作最关键的地方。虽然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自学和互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相反,在协调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自己对案例心中有数,熟悉案例中的问题,并要对案例有个人的分析和见解。否则课堂讨论要么太乱,要么就会冷场,所以老师在讨论中应起到“桥梁”作用,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地引导同学从案例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假设下分析,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3.总结。每完成一个案例教学,都要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深度,语言表达方面的完善和技巧;二是各学生的得分,评选出最佳综合和最佳单项方案;三是分析不足之处,并研究出对策和改进方案。总结应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对涉及知识加以总结概括。

三、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教改中一直是推广的热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学生的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深化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坚定搞好案例教学的信心,真正使老师感到教有所责、学生学有所获,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1.积极组织选编管理安全教材。在现有条件下,选编管理案例教材务必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广泛收集管理案例。二是合理选择管理案例。三是精心编写管理案例教材。

2.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鉴于当前一般高校中管理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创建“管理模拟实验室”。管理模拟实验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依据经济学、管理学和相关动态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仿真模拟及“网上决策”、“虚拟交易”等,使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是重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案例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集思广益”,巧在学生现身说法,亲历现场,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努力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学生适应管理案例教学的能力,关键在于两条:一是少讲多学重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即教师上课时少讲书本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多自学,上课则主要是讨论案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项目。二是高强度的自学及练习,以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多数课程都要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研究课题,课题完成后由小组部分或全部人员演讲,个人为主所做的案例分析或作业,由个人演讲。通过这种演讲的训练过程,提高学生的能说善讲的能力。

四、结论

在学习现代管理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案例教学,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而通过现代管理学案例的分析,可以把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工作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劲,熊学萍.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J].

第2篇

1.1教学氛围欠缺

教学效果是在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的前提下获得的,单方面的努力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同时学生也要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与老师在课堂上对于管理学进行讨论。但是高职院校在国内并不是十分受政府重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限,缺乏对案例的深入研究,无法取得学生的信任。由于管理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要对社会的组织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难让学生能对管理案例有一定的见解。

1.2案例选择不合理

案例教学虽然出现较早,但是在国内发展尚未成熟,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许多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是照抄照搬而已,时间证明这并不适应于我国的教学体系,老师选择案例大多数都是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与国内企业的运营模式差别很大,所以这种案例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虽然我国教育机构对案例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案例的选择、处理、整合不够科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过多依赖媒体杂志中的案例,其中某些案例并不适应于企业管理教学,案例发生背景叙述不清,老师分析和学生理解难度大,脱落实际。

1.3欠缺教学保障机制

部分高职院校老师缺乏责任感,案例教学对于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老师首先要搜集整理案例,然后考虑案例开展过程,对于较复杂的案例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但是国内具备这些硬件教学条件的高职院校数量不多,软硬件教学资源匮乏。

2.实施案例教学的有效措施

2.1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学案例教学课前准备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经历每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首先对基本管理的理论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对于关键知识点需要记忆,然后插入个别案例进行课堂讲解和探讨,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对计划、组织、处理等相关细节部分要详细进行案例分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步骤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执行。老师在课前搜集案例时,要考虑案例是否适用于如今企业的发展状况,要不断对案例进行更新,选取的案例要顺应时展潮流,课前进行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间安排。

2.2组织学生课间对案例探讨

学生对于案例探讨要综合运用多种模式,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也要调动大部分学生思考积极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综合学生在课间发言情况作为期末成绩考核标准。案例开展前要用15分钟做简单描述,然后详细讲解案例发生背景,引出探讨的问题,老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加以点评,并引入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讨论方式可以灵活选择,有分组讨论,有演讲形式讨论等,最终老师加以总结,点出问题的关键点,对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表扬,提出老师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2.3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老师在案例教学的课后要进行记录总结工作,对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思考,找出这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提供参考意见,还要观察在这次案例教学后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对老师的态度和看法,听取学生的建议作出适当的调整。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其初衷是发挥学员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的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作为使哈佛商学院在一般管理领域获得崇高声誉的基石,案例教学法使学员们获得了卓越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自信心。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教学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此外,还有我国自编的一些案例。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首次编写了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库。此后,不同的机构编写了不同的管理学案例。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的不断更新。

(二)缺乏优秀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管理学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跟我国现行管理学教学师资队伍的能力欠缺有关。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学生的素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加上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即使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十分重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同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呈两极分化趋势。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北美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针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让经验丰富的(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6页)教师承担部分管理学教学的任务,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学相关的案例所涉及的企业或公司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更新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引导。学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经验。

(三)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包括案例的选择,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等;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对错与否,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问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等。

此外,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或本校的实习基地开展短期实习,了解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2]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

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或译为个案教学法,在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蓝德尔(C.C.Langdell)首倡,并于1919年受到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成为此两学院的教学特色和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一、《管理学》理论与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3)较强的综合性。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且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2.案例教学与管理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与管理理论教学在前提假设上是不同的。管理理论教学认为,只要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就会自然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案例教学认为,聪明不是由别人告诉得来的,管理实践的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管理学中固定的原理或原则,而是培养学生面对新情景处理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创新能力。两种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二、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分析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管理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其内容在管理实践中可能无法应对多变的管理情境。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对整个企业管理需求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管理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管理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过程

1.管理教学案例开发

课堂教学案例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一般管理案例包括:(1)意外式案例。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2)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管理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3)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4)课题研究式案例。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

管理学教学案例的研制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1)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2)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3)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4)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开和案例的总结。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须突出三个要点: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突出主要学习步骤;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2.案例教学法的要求

讲究客观生动。真实固然是前提,但管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

讲究案例的多样化。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员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21世纪,案例和案例教学法能否成为教师在管理教学中的标准教学法,答案还不清楚,因为对它的基础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对案例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案例的不同使用情况的理解,要求人们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表达。研究者必须明了预期的结果,同时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群.浅议高职《企业管理》案例教学[J].职业,2009,(09).

[2]崇曦农.对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9,(05).

第5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6)02-0103-08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医学、法学、工程技术学等教学实践性特别强的领域中创造出来的[1]。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在管理学科大学生教学培养过程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展,案例教学法在许多高校逐渐受到重视,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报告书,特别推崇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3]。中国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并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21世纪初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公共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丰硕成果。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公共管理案例中心,自主建设具有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公共管理案例库,致力于公共管理案例开发、案例写作和案例教学方法研讨[4]。2014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200多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开展教学案例评选,首批入库案例400多个。大量真实、鲜活、典型的案例带来了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传统、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显著特色。然而,在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矛盾仍然很多。加强对案例教育规律和案例教学法的系统性研究,对于提高中国公共管理教学水平、促进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置身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5]。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从与他人的研讨中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大数据弥漫校园生活、网络技术覆盖大学课堂的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大学教室中随处可见“低头族”挑战课堂权威的现象,不仅反映出传统教学方法日渐式微,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对丰富的知识更加渴求、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更加自觉。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创新”,大学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了解知识更加容易,因此实践应用知识技能的获取则显得更加重要,但也非常困难。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案例场景,师生互动,以案说理、以案说规(规程)、以案说效,将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包括管理原则与原理、操作规程或方法、管理效果和效率在内的真实“故事”,用案例陈述或演示的方法生动地反映出来。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疑难、困惑的解决明了化、可操作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公共管理兴趣,使学生深刻理会公共管理知识,增强公共管理实际技能,这便是案例教学的好处。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真实、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炼。真实性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首要特征。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不能杜撰,也不能用从抽象、概括化的理论演绎出的事实来替代。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或经常进行案例模拟,但对基本案例事实却是不可“假设”的。典型性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个别解析,从具体到抽象概括提炼出案例故事中所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则或方法等,是一种归纳思维方式。由于受教学课时计划所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采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因此,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案例特别强调其典型性。实践中,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制作、选择那些能够“一案明理”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则或方法产生强烈印象和深刻理解。矛盾性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技巧要诀,更是案例教学的魅力所在。案例教学与传统的举例教学不同,举例教学中的“例子”往往可以对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仿照叙说讲解,举例教学清晰地反映出演绎推理的逻辑过程。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教学案例中的故事事实是清晰的,但故事的结果却充满想象空间。更具体地讲,一个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描述,案例故事的结局往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虽然源自公共管理实践,案例故事中的难题在现实中已有解决结果,但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效果等却非众口一词,人们仍然可以广泛深入地加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矛盾冲突、重在解难之道,充分体现出其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效果的工具价值。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学案例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其来源十分丰富。按照案例使用对象来说,教学案例可分为面对本科生的案例和面对研究生的案例两类。按照教学案例的形式其又可分为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通常情况下,视频案例中也有一定的文字叙述,但其展现主要案例故事以视频表达为主。按照教学中使用的方式,教学案例一般可分为评述型教学案例和讨论型教学案例。讨论型教学案例并不在案例材料中直接给出故事结果。按照案例的知识容量和撰写规模大小,案例可分为微案例、小型案例和大型案例。按照案例的来源,教学案例可分为原创案例、改写案例和引用案例三类。原创案例通常由案例教学者根据实际调研材料创制而成。2014年在“黄浦江浮猪”事件调研基础上撰写的“黄浦江浮猪事件的痛与思”案例,即属于此类案例。该案例被收入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首批优秀案例库。改写案例是在收集大量二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故事、提炼案例教学知识点。引用案例为直接将他人在相关教材和著作中的优秀案例、经典案例使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我们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才能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把握案例教学重点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改革总体设想是围绕提升学生能力这一根本目标,编选精彩教学案例,设计教学互动场景,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此,编选教学案例、设计互动课堂、准备教学场景是实施案例教学计划的三大重点。

(一)编选教学案例

编选教学案例重在编,难在选。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应当具备“4个1+”的基本元素,即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一个道理、一个冲突,所谓“+”就是在故事结局里应包含一系列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案例拓展应提出至少一个或多个思考作业题。每个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都要把主题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如果一个案例出现多个主题,案例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与一般教材、学术论文或著作所不同,案例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因此,在编写教学案例时,不宜过度直白地对案例主题“点题”,也不宜过分地渲染案例编写者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案例,哪怕是一个微案例,都应当有一个完整的事件描述,我们称之为故事。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演变、结果;要对事件发生的情景进行必要描述,包括影响事件进程的人物心理、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历史因素及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编写教学案例时,对事件结果的描述可以不直接编进案例材料而放在教师的教学手册中,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是用案例事件的模拟再现或叙述回顾,吸引学生置身案例情景并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模拟处理的教学互动过程。因此,每个教学案例都应具有以案说理、以案说规、以案说效的功能。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实践,教师要使学生懂得一个公共管理原理或原则,或掌握某种公共事务处理的规程或规则,或明白不同的管理决策与操作方法所获得的不同管理效果。实践中,教师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教学,也许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我们在编写教学案例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说,一个教学案例必须讲清楚一个主要的道理。教学案例中包含的矛盾冲突是案例的“灵魂”,没有矛盾冲突的案例不能算一个真正的案例,当然更谈不上是一个好的案例。案例事件呈现的故事演变一定会使你既然如此入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境地,至少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可能有多种,而每个途径、每种方法都各有千秋。案例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事件的处理总能使你感到有能力决断但又不很熟悉。如果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学生完全没有相关知识支撑,对案例事件的处理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就无法深入。相反,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眼看透”解决之道,并且都有相同的处理结果,那么,这样的案例就失去了讨论价值,也没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直接讲述更有效果。正是基于上述要求,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在故事结局里就应当提出思考的问题,案例拓展就应当提出思考作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知识内化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公共管理教师除了自己编写教学案例外,选用别人编写的案例也很重要。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并不要求教师采用的全部教学案例都由自己编写完成。事实上,我们应当鼓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精选他人撰写的优秀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如果对某些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掌握丰富的案例事件资料,就不能匆忙撰写教学案例。教师在选用他人教学案例时,应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特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选用他人撰写的教学案例授课,也应当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这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规范。

(二)设计教学互动场景

如何教好案例是摆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一道难题。除了要有一批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一支优秀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一个优秀的案例教学计划并严格实施之外,合理而巧妙地设计案例教学互动场景则是打开案例教学这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可以说,教学互动是实现案例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重在互动、难在互动、妙在互动。作者通过长达十年的案例教学实践发现,有三种互动演绎模式常见于案例教学课堂。不同的互动演绎模式其教学目的有一定差别,教学实践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程序、要求都有所不同。第一种互动演绎模式是分组辩论型。这是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互动模式。案例教学分组辩论课堂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第一步,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前将教学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们认真阅读。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二步,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故事进行简要陈述后布置案例模拟进程。教师陈述案例故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讲清概念、点明问题、介绍政策背景,但对处理结果不作提示、不亮观点。第三步,学生们在课堂上随机分组后对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并形成案例资料提出的公共事务处理(决策)意见。通过随机分组,使得同一小组内部本身就有多种意见冲突,经过民主集中过程,最终形成小组内占主导观点的意见。第四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阐述小组意见。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主要讲解小组的主导观点,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非主导观点进行必要的介绍。发言完毕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亦可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第五步,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论辩。教师在学生论辩中可根据情况适时归纳出集中的问题以引导讨论方向。学生们在各种观点碰撞中逐步认清分歧所在,力求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第六步,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在案例教学最后阶段进行点评,既可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又可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给出新的讨论空间,教师的评价要为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通过点评达到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升实际处理能力的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案例教学实际效果进行测评,并对教学案例做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继续使用该案例提供宝贵经验。第二种互动演绎模式是教师主导型。这种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互动讨论为辅。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案例资料,对案例故事中公共事务的处理提出多种决策方案,并且采取提问方式征询学生们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意见,然后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些决策意见进行质疑、评价或修改,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和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的目的。这种模式虽然强调教师主导,但是“互动设计”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要求。本科教学受课时计划所限,适合于采用教师主导型模式,许多微案例也适合采用这种互动演绎模式。第三种互动演绎模式是学生表演型。学生通过表演方式将公共管理案例故事搬上讲堂,教师主要是组织案例演示实施,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互动教学模式必须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在自愿分组的基础上,对案例资料进行充分阅读理解,并根据兴趣选择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学生们事先并不了解其他小组同学的“相应对策”,学生们只能在各小组集中表演过程中根据公共管理案例故事的实际演变做出相关决策,并从中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公共管理知识与处理公共事务的管理技能。多元化结果是学生表演型案例教学的显著特点。这种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风险型管理决策,也有利于对学生所掌握的综合管理能力进行评估。但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至关重要。学生必须在课堂表演之前对教学案例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上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案例教学的效果且容易使其变成极少数同学的个人表演。

(三)准备教学场景

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要学生如何做”,而案例教学的课堂则着力于培养“学生要如何做”的兴趣与能力。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将学生融入案例之中,定格于案例故事中的角色之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模拟知识应用,从而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因此,布置好吸引学生融入案例的教学场景显得特别重要。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没有基本的课堂场景布置必然导致案例教学失败。首先是案例故事背景的场景准备。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故事背景不仅需要交代清楚案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而且需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案例故事背景介绍虽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对引发故事发生的特殊原因或条件环境等要做必要的介绍。教学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该故事涉案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文件决议等,还可以有有关报表、台账、照片、曲线、资料、图纸、录音录像等与案例分析有关的图文资料。对于案例故事背景的场景准备。我们可以将其制作成场景剧的背景布局,也可以用电影、MTV、投影、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影像演示,还可以用画外音进行介绍,课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教学仪器设施准备工作。其次是案例矛盾冲突的场景准备。虽然案例教学强调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情境,扮演案例故事中的角色,但案例教学毕竟不同于话剧,我们无法将整个案例故事的全部情节一一展现于课堂之上。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中一定包含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案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围绕某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的不同见解,从而形成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过程。充分做好教学案例的中心矛盾冲突场景准备,既有助于案例故事在课堂上的演示,也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教学案例所包含的基本问题的一种教学暗示,有助于保证教学效果。再次是案例讨论的场景准备。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对案例故事的叙述,也不在于对故事中的矛盾做简单交代,而在于吸引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们以一个亲历者身份参与故事中矛盾的处理。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够诱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深入观察事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做出判断。案例教学现场需要为学生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以及详细过程提供场景支持。因此,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如果一个问题只有一种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这种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事先强调哪种解决方法是最合理的,因为那样的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有多种可能的场景中参与讨论、深入探究,才能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内化了的知识积累,并可在更大程度上整合以往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理解公共管理实务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从而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管理实践情境的差距。最后是案例结果的显示场景准备。虽然说案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对案例故事结局做引申拓展,或者说,案例故事可能有多种结局,但是,任何一堂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案例讨论结果,因此,必须做好案例结果的显示场景准备。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简便方式展现案例讨论结果,但案例教学并不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简单罗列。教学案例的真实固然是前提,案例结果显示中可以将案例故事真实结果做简要介绍,但对案例讨论中得出的重要假设性结果,仍然应当通过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等形式尽量生动地加以再现,甚至可以加些议论和对比,以加重气氛,充分展现学生们参与案例的实际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场景布置十分重要,它是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案例教学场景布置也是案例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科专业可以加强案例演示教室建设,如果能够积极推动地区性案例教学资源共享,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捷径。

三、积极实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推广

十多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不少高校把案例教学改革纳入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计划之中,展开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突出成效。一是坚持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公共管理教学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研究中搜集了大量公共管理案例故事,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公共管理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二是积极开展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收集入库的案例既有本校教师编写、修改的原创教学案例,也有采用同行编写的优秀教学案例。一些高校还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建立了案例教学网络,网上案例面向其他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生开放[6]。三是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目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编辑出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材有数十种之多,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初步形成体系,“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与完善。四是逐步建立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案例教学制度。有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学院建立了教学案例采用制度、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教学案例网络管理制度、案例教学方法推广制度等基本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有的还建立了案例教学实施与推广计划,在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中全面开展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五是广泛交流与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在全国220多所公共管理硕士培养单位推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首批入库的400多个案例被各培养单位广泛采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也在全国开展了优秀案例评比。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还举办过多次案例教学师资培训,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湖南农业大学也于2015年上半年举办了湖南省首届高校公共管理硕士案例大赛,使得地区性的案例教学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推广。案例教学有助于达到激发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该专业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效果。然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毕竟是一种只有十几年实践经历的教学方法创新,全面理解案例教学规律、娴熟把握案例教学规程、有效组织案例教学课堂,仍然是摆在广大公共管理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7]。当前,我们要加快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首位,坚持把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建设,广泛采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法并大力推广。在公共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地位、提高案例编写水平、掌握案例教学技巧,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一)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地位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需要事前做大量准备,包括案例教材和教学场景等。案例教学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合理处理个别案例的“专”与学科专业知识的“通”之间的矛盾经常成为两难命题。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课堂讨论方式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往往不得不延伸到课后,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内化时间,让学生们去反思、反问。这样,其更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难度。这些理由都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一些限制。有人甚至认为,在大学教学体系中,案例教学方法更适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适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空间十分狭窄[8]。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浪潮冲击下,大众教育的“能力本位”变革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现代大学教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作者曾经在37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中对超过一千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讲课有八个不满意:一是不满意课堂讲授的知识旧;二是不满意讲课进度慢;三是不满意讲课内容知识面窄;四是不满意讲课内容知识浅;五是不满意课堂讲课的内容“空”,理论与实际脱节不接地气;六是不满意教师传授的方法“虚”,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实际操作;七是不满意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僵”,缺乏生动性;八是不满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只看考试分数。如何消解这些“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赖现代网络技术自行消解前四个“不满意”,网络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深入地掌握许多新知识,解答许多疑惑难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许多大学课堂会大面积出现“低头族”现象的原因。但是,后四个“不满意”则是大学生渴望解决而无能为力的。案例教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八个“不满意”带来了新机遇。案例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故事而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所潜在的一切优势功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控感,并且在模拟实训中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水平,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和灵活。

(二)积极提高案例编写水平

每一个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编写教学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教学的具体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功能,教学案例不局限于对单个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讲授,而是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让学生们综合掌握一系列相关知识与理论,培养一系列相关能力与技巧。在编写教学案例时,案例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宜放宽些。有的案例则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故事情节,有的案例着眼于方案选择,不同的着眼点反映编写者以案说理、以案说规、以案说效的不同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加强公共管理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是教师编写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提高案例编写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日常繁多的公共管理事例中发现典型,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案例故事需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必须将案例故事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加强对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大大提高这种观察能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发展较晚,师资队伍建设至今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先天不足。与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教育师资队伍不同,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具有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比重非常低。我们要重视公共管理教学中的理论教育,发挥教师队伍在理论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完全没有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确也是一件非常困难之事。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无疑是解决这道难题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公共管理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观察与分析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矛盾的能力,增强教师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具有很强典型意义的事例,撰写教学案例。提高案例编写水平还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案例编写技巧。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必定体现出三大特点,即问题意识、矛盾冲突多元解决方案。把握好这三点就奠定了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突出问题导向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问题不应浮在案例故事的表面,它不是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中一般表象的罗列,而是公共管理实践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带规律性的本质反映。因此,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都要以一定的理论背景为支撑。不同主题的教学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体现不同的理论方面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理论观点进行决策判断,有的旨在阐发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则旨在理论质疑并引导学生发散性反思,以给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展开思考空间。写好教学案例中的故事矛盾冲突,是编写教学案例的又一个亮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焦点。多元解决方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每种方案都有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要有相应的理论背景,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熟练掌握案例教学技巧

编写出好的教学案例之后,如何灵活地把握课堂案例教学技巧,则是上好案例教学课的成败关键。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全局上把握一门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加以控制,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与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考虑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必要的平衡。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学会在课堂上当好配角。案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诠释理论、解释政策,发挥好老师对学生“教”的作用,更重要的还要着眼于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的功能。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实践能力及学习需求,有效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自己却要尽力回避直接置身于案例故事之中。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教学案例内容,对教学案例的理论与现实背景、案例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案例故事的发展对案例涉及知识的连贯性要求,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教学案例前置知识的回顾或预习,夯实案例教学课堂“活起来”的基础。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长,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背景,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帮助每一个学生积极融进案例故事的角色当中,使整个案例教学课堂“动起来”。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案例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所在,帮助学生尽可能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并为学生课后深化学习和开展验证性实践提供引导,让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后“忙起来”。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还要不断增强公共管理实务经验。完全没有公共管理实务经验的教师,很难想象其教学活动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佳管理能力的效果。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活动中,从编写教学案例到组织课堂案例教学,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作为行动者,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丰富而生动的教学语言也会相伴而生。作为研究者,教师经过大量的实践观察后,对公共事务管理现象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刻分析,从而加深对科学管理规律的认识,在课堂上运用公共管理基本理论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大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道永远难解的方程式。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是一个新兴学科专业,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更是一种崭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我们虽然历经十余年努力探索,但是,实践经验仍然非常不足,理论认识更有待于不断深化。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案例教学这样一个重大命题,理论研究博大精深,实践研究方兴未艾,只要我们坚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毅力,努力克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重困难,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认识并把握公共管理案例教育教学规律,成功实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伟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邱选兵,齐美山,魏计林,等.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类创新型研究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04(18):135137.

[2]薛澜,彭宗超.国外MPA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Z1):465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4]薛澜,刘军仪.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5):18.

[5]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181.

[6]李变兰,田琳,肖荣,等.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08-109.

[7]李庆钧,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2):6770.

第6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环境管理学 教学应用

一、环境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着重研究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环境管理学的教学方法目前仍以传统讲授为主,这种讲授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因此无法解决知识传授与学生素质及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创新环境管理学教学方法成为必然。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首先倡导,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概括和总结,以发现新知识的过程[1]。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与理论的单向传授。学生通过案例讨论或实施,可以把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课本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相结合、课程实务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证精神,并提高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2],在环境管理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高等教育教学转型的必然趋势,又是环境管理学特点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的具体举措。

三、环境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并完善环境管理学的教学案例库。

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资源已成为制约环境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瓶颈,显然,构建一套符合中国本土实际的环境管理案例教学资源库,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材料基础。我们可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文献、实地考察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生实践实习等途径,收集和完善教学案例库。

(二)案例教学实施方法探索。

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案例教学实施方法可以分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视听演示、网络教学、庭审观摩、模拟法庭、诊所教学、实习教学等基本模式[3]。通过反复实践和论证,将教学案例恰当、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保证。

(三)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根本目的。

四、环境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是强化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证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明晰教学范式,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特定的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学生是具体案例的参与者,要身临其境地转变角色,设身处地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并没有直接讲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这一章节的内容,而是引入四川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种不同角色,分析事故原因和原则立场,展开激烈的课堂讨论和谈判,追究责任主体并给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明确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等概念,分析环保政策和环境法律法规,既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强调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教学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并发表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环境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相关理论、政策和法规等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案例以现实中的典型事件为载体,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合作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地进行知识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特色与创新

首先,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复制性地接受细节的知识和技巧,其特点在于向学生提供一个包含有待解决与决策问题的特定管理情境,让学生个人和团队分析、诊断和解决问题。

其次,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指向,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与理论的单向传授。

最后,从教学方法论上讲,案例教学法是体验式、启发式的,是学生通过亲身经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一些案例教学实践表明,经典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热烈的课堂讨论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

参考文献:

[1]宋燕娜.案例教学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长治学院学报,2011,28(2):119-121.

[2]王慧雅.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结合案例教学的重要性[J].广东化工,2012,39(11):211.

第7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队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将真实“案件”引入法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后,哈佛商学院开始将工商业管理方面的实例整理成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将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企业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分析企业状况,解决企业问题。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色教学效果使得这种方法被大量采用并迅速推广至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MBA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

“学”以致“用”,而“用”又能促进“学”的巩固与深入,“学”与“用”的紧密结合,能强化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的举例解释只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是直观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缺乏真实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定具体真实的管理情境之后即退出,学生成为主体,他既需要思考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又通过最终的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分析、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管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对管理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实现了问题与对策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管理学”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出题人”,又是“解题者”,通过提问与解答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一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发生改变,教师成为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他必须开始分析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参与性由被动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并增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后还需要恰当的语言组织以将其呈现表达出来,从而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得以锻炼,而依据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动性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这就使得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在分析给定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需要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这就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学生需要依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特长与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三、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案例教学法被引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讲-听”的师生课堂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讲-听”的师生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渠道互动沟通模式,但在很多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然是绝对的主体,只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工具,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恰当素材

达到理想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不仅要求给定具体案例,更要求学生能够进入案例情境中,以案例中的角色展开相关分析,这就表明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案例,才能导致有效的教学结果。但在当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成型的国外教学案例和国内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这两种案例尽管具体明确,但却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缺陷——与MBA学员的经验背景不同,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本科学生,其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很难清楚理解案例背景,游离于案例之外的学生在展开相应决策时要么凭空想象,要么敷衍了事,缺乏恰当的案例成为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

3、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充分开展

实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需要学生在了解案例情境的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案例反映的问题展开相关决策,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陈述各自观点并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加以点评总结的完整过程。但在大部分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通常都被作为某一次的课堂任务在教室中加以完成,团队成员间、团队间既缺乏充分资料的收集更缺乏有效的讨论与辩论,“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却在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上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教学参与者的原因,更包括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案例教学参与者原因

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和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会深刻影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首先,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认知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方面存在认识偏差。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将案例教学方法等同于举例讲授法,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举例讲授法强调运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来向学生阐释知识,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这种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显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其更多的是案例的阐述者、相关知识的咨询者以及必要的纪律维护者。两种方式的认知混淆使得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不能明晰自身定位,从而影响教学互动性;学生方面,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的教学大多开设于学生的第一、二学年,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部分尚未从高中学习情境中转换出来,被动学习倾向明显,这就使得其很难正确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其课堂参与度,造成案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其次,案例教学参与者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是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虽然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但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展也使得教师教学经验少、实践能力弱的缺点日益凸显,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以及编写案例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而学生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填充式教学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与MBA学员相比,本科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对案例情境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教学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原因

本科教学过程受一系列诸如学时、班制等管理制度制约,而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通常在50-70学时之间,尽管案例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比例,但基础理论知识依然构成本科课程教学的主体,而案例教学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包括案例介绍、相关资料与知识的收集、讨论决策、观点阐述、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环节,因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必然耗费一定数量的学时,这就使得教师在既定的学时内做出保证基础理论教学与开展案例教学的抉择,前者常常被优先选择,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本科教学活动的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这就使得一方面教师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另一方面可能还会有学生没有参与表达的机会,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开展课堂讨论,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同时,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的充分沟通交流以及进入管理情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本科管理学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开展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1.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正确定位。观念与认知指导行为,因而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能主要是协调与引导,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并努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讨论,对不同观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而不能轻易的批评否定。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咨询者、点评者和纪律维护者的地位。

2.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优良的课程组织与调动能力甚至是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强化教师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恰当的管理案例。

(二)创新教学制度,科学开展案例教学

1、创新管理学案例教学制度

(1)科学合理的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材料的收集、研讨等一系列环节,必然要充分的学时保障。传统的教学改革往往强调调整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例,但这种改变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在两者之间抉择的境况,因而应当创新管理学案例学时制度,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将案例教学环节单独作为独立课程开展,独立考核,这样就使得两者学时分配更清晰,还有助于培养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师。

(2)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规模与场景。

教学规模上,应当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模式,减小班级规模,组成4-5人团队,3-4个团队即构成班级独立开展案例教学课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避免“搭便车”或“挤不上车”的现象。教学场景既能影响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又会影响学生对管理情境的进入,因而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案例教学实验室,保证成员间充分交流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案例中管理角色的认知。

2、科学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

(1)有序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有序开展案例教学是指基于上述独立的案例教学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逐步增强案例难度,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工作重点由最开始的引导启发甚至是点名提问逐渐转移到纪律维护、咨询与点评方面,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主要是指每一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开展都应当有着严密的流程与要求,案例布置阅读、材料的收集、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形成书面作业考核,一系列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记录与严格的分工,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任务角色,从而其参与度更高,增强其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背景下,管理学课程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为沈阳体育学院院管课题《“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14-116.

[2]张建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62-64.

[3]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思考案例

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和对案例的分析,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现教学目的。

1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管理学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抽象性,加之管理无定法,光凭教师的讲授难免枯燥,学生也很难仅通过讲授就理解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管理技术。管理学案例恰可作为良好中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1)案例教学法使用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的案例材料,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氛围下学习掌握知识;在当前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时,课堂上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课堂的案例教学还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雄辩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易融入群体组织。(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还要保持和实践从业人士的联系或自己投身实践获取经验,并且教师还得对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及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给予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把理论联系实践做得更好。

2管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我们要会用它,并且要用好它。

2.1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举例讲解,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取既典型又与生产实践贴近的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分组或全班一起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习理论,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师举例讲解是一种方式但不限于此,我们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的作用。

2.2硬件的不完善

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虽然当前市场有一些管理案例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国外的较多,国内的较少;案例偏重叙述说明,对背景材料的提供不足,给课堂案例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做大量的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音响的使用;也需要适宜的软件环境,如情景设置时布置更接近现实的场景、仿真模拟实践等,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2.3师资的不满足

一是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呼声很高,却仍然存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协调,教师本身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处于理论层次,这给管理案例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二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有限。

3对案例教学在管理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1教师应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也较为受学生欢迎。教师可通过多案例、多讨论、多分析等良性互动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在极大的兴趣指引下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2改善教学条件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课堂上的管理案例多从以下的途径获得:①从一些案例教材中选用一些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②向在校学生干部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如可以搜集在校生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③加入当前形势下热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案例,如现下的O2O,国企重组等话题,实际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学校应加大对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可积极筹建实验室等。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有举例讲解、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光凭一间教室想要做到真实环境的模拟是非常不足的,建立与实践更接近的模拟环境,学生更易进入角色,更能以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也将会更好。

3.3教师认真准备授课

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讲解案例,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每堂课前,教师应为所授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这是基础的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课上案例分析,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许多案例本身就存在多种解决对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案例讨论的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

3.4发展师资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如互相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谋求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可充实教学内容。

4结束语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保留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系统知识的做法,也应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以一种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样一种高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想要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进行筛选,将这些案例素材以清晰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敦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互相讨论,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充实教师案例,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作者:宛娟 单位: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芳.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5]何敏,左小明,马竹菁.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