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0 07:57: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互联网项目经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采用敏捷开发进行产品迭代,因为其符合精益创业的最小可用品原则,以最快的迭代速度,时刻保持跟用户之间的接触并获得反馈。我在担任项目经理期间,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推出了一套适用于公司的敏捷开发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的四大角色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带领团队做出有价值的产品。
产品经理的责任和义务:
清晰地表达产品的需求清单(需求记录清晰,没有歧义)
对产品需求清单的条目进行归纳(同类需求合并,大需求拆分,前置需求后置需求归类)
确保开发团队所执行工作的价值(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确保需求清单对所有人可见、透明、清晰,并指示团队的下一步工作(需求清单公开)
确保开发团队对产品需求清单中的条目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的监督者,负责团队的进度跟踪和质量把控,在敏捷迭代的模式中,项目经理是一个服务式的领导。
项目经理服务于产品经理:
清晰地和开发团队沟通愿景、目标和需求清单
找到有效管理需求清单的技巧
理解长期的产品规划
项目经理服务于团队:
指导开发团队自组织完成产品迭代
领导开发团队创造高价值的产品
帮助开发团队移除进展过程中的障碍
协助开发团队进行需求分解
评审小组
评审小组是由开发团队leader组成的团体,评审小组从系统实现的角度评估需求的合理性、可行性,对产品的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评审小组的职责义务:
协助产品经理评审方案的可行性,找出产品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
协助产品经理评估方案预期的工时,让产品经理心中有数
协助产品经理分析方案对其他模块的影响,做好跨产品线协作
项目组成员
项目组成员作为需求的实现者,按照迭代计划完成产品需求,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包。只有开发团队的成员才能创造产品的增量(产品增量通常指一次迭代交付的可用的软件包)。
项目管理的四大工件
需求清单
产品需求清单是一个排序的列表,是一个持续完善的清单,包含所有产品需要的东西,也是产品需求变动的唯一来源。产品需求清单包含所有的特性、功能、需求、改进和缺陷等对未来产品进行的改变。
需求清单的内容、可用性、优先级等由且仅由产品经理负责管理。
任务清单
任务清单是一份足够具体的计划,包含对需求清单的分解。开发团队在整个迭代过程中都会修改这份清单,比如开发团队对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需要增加一些新的任务到清单中去。
任务清单的修改只能由项目经理负责,该列表只属于开发团队。
项目周报
项目周报是对项目组本周工作内容的总结、以及下周的工作计划汇报,同时项目周报需要及时反馈本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领导协调的资源。
项目周报中切忌报喜不报忧,要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
迭代总结记录
在每个迭代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聚在一起召开总结会议,回顾一下在本次迭代过程中,哪些是做的好的,哪些是做的不好的,找出潜在的可以改进的事项,作为将来的改进计划。迭代总结会议记录就是这样一份将会议过程记录下来的清单已经后续跟进的依据。
项目管理的五大活动
需求清单梳理
产品经理会从不同的来源,获取各种需求。需求清单梳理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需求优先级进行需求调研、分析需求、对需求归类、对需求分解、预估下一个版本解决什么问题。
可行性评审例会
项目经理组织评审小组对初步的产品方案进行可行性评审,主要由技术团队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产品经理根据评审小组给出的建议优化产品方案,确保进入迭代阶段时应该为当时最优的产品方案。
进度评审例会
每个迭代以进度评审会作为开始,项目组成员从需求清单中挑选出高优先级需求并配合产品目标组成当前迭代的计划。项目组成员对需求进行拆解,形成一个个可独立部署的任务,并对工作量进行评估,若超出迭代周期则需要压缩工作量或移出需求。
每日站立会
每日站立会议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地点召开,会议准时开始。每日站立会议不得超过15分钟,每一个开发团队的成员都必须发言,会议中不进行讨论,发言内容需提供以下信息:
昨天完成了什么
今天即将做什么
遇到了什么困难
每日站立会议即不是向管理层汇报,也不是向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汇报,它是开发团队的沟通会议,能帮助团队快速发现问题。项目经理在会议结束后对会议中开发成员提出的困难进行一定的援助。
一、 介绍
项目管理(PM)正逐渐被认为公司管理的有效且有力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那些市场导向与技术更新快的公司与组织,用项目方式进行管理不仅是维持与扩大市场份额的明智选择,而且也是公司的生存之道。甚至对那些以运营为主的公司,变化也不可避免,亦需要项目管理使业务不断壮大。现状与发展趋势对项目管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项目管理趋向更多的知识,如流程规划与再造。同时,更多的与项目管理理论整合的工具正在实际工作中被开发运用。制订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但不是全部。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应有能力实施计划,使计划从纸上转成有形的交付品。计划比较好做,因为项目经理通常能控制核心组员及内部信息。项目经理可以让其项目成员通过培训与咨询,得到专业的方法,从而去想、去说、去工作,利用现成的流程与系统文件制订一套好的计划。但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项目的实施也是一个挑战,要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及承包商进行很好的合作。这里有两种合作情形:一种是各参与公司有不同的管理水平,有些具有专业项目管理经验、另外一些项目管理知识十分匮乏,很难天短期成为专业人员。项目经理需要制定简单实用的流程,保证沟通交流无障碍。另一种情形是项目的各参与方都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技术。每个公司都有很好的流程,及经过很好培训的员工。在许多案例中表明,出色的项目经理并不保证项目一定成功。其挑战是如何严格地遵循复杂的流程并在一个小组内实行。这需要参与公司协调一致,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协调系统。本文着重讲述实施计划,建立可执行项目流程,并展示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项目管理。
二、项目中的流程
流程规划与再造是公司提高运营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实施ISO 认证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另一个方法是实施六个标准差(Six Sigma)管理,这是类似于商业流程管理的一套方法,在许多公司,如霍尼韦尔、GE 和摩托罗拉等应用,创造了奇迹。ISO 与六个标准差证实: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标准化且优化流程,可使公司管理完善,减少偏差,提高效率。流程是通过一系列相关工作产生结果,具有重复性。即使项目运作具有临时性特征,许多项目工作,包括变更、洽商、材料供应等,具有重复性,可以运用流程规划方法与相应工具有效管理。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一书中,项目流程管理被定义为五阶段:
——启动-授权项目或过程
——规划-定义与确定目标,选择最佳行动完成目标
三、实施与控制过程的主要挑战
设立流程的目的是解决项目的核心问题:时间延误与成本造支。这两大问题可分解为如下几项:
——如何激励员工
——如何将项目计划有效地与所有成员沟通,特别是远程项目管理
考虑到这些问题,在目前项目中可以概况三个普遍问题:流程问题、沟通问题与人员问题。
流程问题:
流程没有很好规划-ISO没被正确执行;
遵循不一致的流程-依赖于人的技巧与意愿,努力程度-结果工作质量不稳定;
人员问题:
花费很多精力在纸上实施ISO-虽然需要,但项目组成员感觉无味,做了许多不增值的工作,影响主要任务与技术工作的正常完成;
过份依靠项目组成员的自觉性-人毕竟是人,不能过份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
沟通问题:
花费太多时间沟通,了解问题与变更-在许多情况中,电子邮件与传真不起作用;
不能了解最新的时间表与变更,结果缺少决策必需的信息支持;或者信息过时,按错误信息进行决策。
如何处理流程问题?
凭借多年的项目工作经验,霍尼韦尔公司我的工程网开发了网上平台,进行项目管理。我的工程网帮助项目经理利用系统化的、优化的方法并规划并实施流程。
我的工程网在设计流程中,有四个主要方面:表格、路径、权限与创建者。在流程中,表格是沟通方经常用到的,包括姓名、地址、描述及意见、日期、地点及附件等信息。日常工作中,我们会用到多种形式的表格。路径是流程流动次序,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谁处理这些表格?
这张表格流经多少个步骤?
每一步会通知谁?
路径会按什么顺序走?
权限是保密问题,即谁可看哪张表格?创建者有权设计流程,或记录表格和流程中的所有活动。
举个例子:在一个电厂的管理系统项目中,项目经理接到客户变更请求,涉及到工程部、培训部、协调部和工厂。实际的变更流程不是单向的,如图三所示是循环的。在我的工程网四个主要方面中,路径是最复杂的一个概念,在图三中,矩形表示角色:包括项目经理、工程部、培训部、协调部和工厂。步骤共有9步:技术查看、安排培训、发送VO、更新计划、变更计划、执行,确认VO,进行生产。
这个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项目经理拟定建议书,提交给工程部。“至工程部审阅”。工程部人员更改设计并有两个选择:提交表格至培训部。如何需要培训即“安排培训”,或直接交到协调部。“设计通过”。若需要培训,培训部人员将更改培训时间,提交表格至协调部。“设计通过”。协调部将改变定单,至工厂“发送VO”。工厂人员将更新生产计划,传递表格至项目经理“更新计划”已被批准。项目经理可以接受计划或传递至协调部。去“执行”,或拒绝计划,返回给工厂,更新计划,再次“改变设计”。将要经过若干次返复,直至工厂更新计划被项目接受。协调部“确认VO”至工厂。最终,工厂从“确认VO”至“生产”,完成此变更。对于一个角色或许有多步行动。以协调部为例,有“发送VO”与“确认VO”两步。在图三中,在每个角色下,有椭圆形表示步骤,菱形表示不同决策,是或否, 角色下矩形表示作什么工作?箭头表示方向。
在第一步,负责传递表格的人理所当然得到通知,在一些情况下,分享信息的人亦得到通知。设计好的流程的关键是对业务与行业的深入了解,明确每一步的投入与产出。同时,需要每一步检验是否增值,即不增值的步骤必须删除。项目成员必需具备理解与实施流程的能力。培训,特别是公司安排的统一培训,比仅个人参加效果好。为了保证流程的有效性,须所有参与项目人员。霍尼韦尔员工就从项目管理培训及六个标准差学习中受益匪浅。
四、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流程控制、人员管理与沟通
这三个问题在实际中相互联系并交织在一起,并且需要用整合的手段进行追踪。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很难解决以上沟通问题。有许多工具可以解决流程问题。Lotus-Notes 是大家熟悉的工具之一。这是一套具有强大的功能且界面友好的系统。许多企业应用Lotus-Notes 作为办自动化的工具,进行日常事务处理。但对于项目管理来说,Lotous-Notes有很多局限。
五、总结
流程管理的目标是解决大量重复性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特殊的技术与技巧。一个公司可以用本文所讲述的概念与工具, 建立一套可行的流程管理体系, 有效地进行实际操作。选择好的工具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时间紧、预算少的项目中,互联网工具是最好选择。其投资少,维护最小,开始快。另外,利用整合的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平台的优越性可以总结如下:
项目成员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访问信息,了解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了解全局(特别是不同参与方项目);
有效执行ISO标准;
即使地域分散,也可实现在线合作-节省成本,快速解决问题;
通过流程设置,文件自动流转,自动通知-使流程标准化实施,保证质量;
面对互联网企业对部分传统金融业务的攻城略地,传统金融并未惊呼“狼来了”。相反,他们正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时间可能提前了一点,但我们只能去面对,面对的方式是快速地去创新。”作为格林大华期货的IT负责人,马文杰坦言:“互联网企业代表了大量客户群,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可能是未来金融机构必须走的路。而合作的前提是能够契合互联网企业背后广大客户的投资意向。”
由系统集成商实施顾问转型,进入期货业长达11年,目前已身居要职的马文杰周身上下还带着工程师特有的让人踏实的气场和务实严谨的个人风格。
对于期货业的转型创新,已在管理岗位任职多年的马文杰深切地理解到,随着职位变化,自身的关注点、眼界、考虑问题的视角都要变化,必须以开阔的视角、长远的思路、全局的眼光,结合公司经营策略,来判断、处理事情,从而帮助公司高效配置资源,探索技术创新实践的最短路径。
“作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我不能坐等,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新业务、风控、交易规则、交易策略等一系列内容,都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温和、谦逊的马文杰如是说。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进入格林大华期货之前,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马文杰:我是2003年进入公司的,当时期货公司乃至整个期货行业还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比如:网上交易刚刚普及,大量客户进行现场交易、电话委托报单等;行情还采用卫星的方式,速度相对较慢;期货公司交易系统还主要以单机为主,缺乏保障机制。
中国信息化周报:格林大华期货的信息化建设何时开始起步,目前建设情况如何?
马文杰:2005年,格林大华期货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当时为了首先解决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最早总部技术部门仅有3个人,我在北京进行异地管理。从那时起,逐步建立起一套基于交易中心的分层架构模式。
由于保证交易系统稳定是技术部头等大事,故技术部团队基本是围绕交易系统设立,部门职责也相对单一,就是确保运行稳定。部门由经理进行统一把控协调,部门副经理坐镇各个交易中心,带团队进行本地运维工作。
随着期货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推进,各种与业务相关的软件系统开始搭建,比如CRM、OA等。技术部的架构再次发生变化,目前我们逐步将开发团队与运维团队进行剥离,形成两只侧重点不同的工作团队。新独立的开发团队,将围绕着公司的业务应用平台建设,提供支持和后期维护,同时也承担部分交易策略开发工作。
中国信息化周报:格林大华期货现有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如何支撑业务运营、改善客户服务及规范公司管理的?其中您认为哪些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其特点何在?
马文杰:目前公司系统分两大部分,一块是交易系统,一块是后台应用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由于期货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通道服务费用,所以支持业务运营的主要系统就是交易系统。公司现有5套交易系统,正在准备上中金所的飞马系统,预计今年4月份完成。这样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市场交易的软件平台。
同时公司还提供多种交易终端软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如多帐户、程序化交易、手机终端等。
代表性应用方面,在格林期货与大华期货两家合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金仕达主席交易系统的双中心架构。其特点是两个中心同时运行,提供服务,承载不同客户。但如果其中之一出现问题,另一个随时能够接管。双中心架构的优势有三点,一是不影响终端用户体验,二是交易系统几乎零中断,三是充分整合利用了灾备、运维资源。
这种架构在行业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北方使用金仕达作为主席的期货公司中,我们是第一家。从2013年7月获得合并批文,到9月18日移仓实施日,用时不到两个月,我们完成了金仕达主席交易系统的合并工作,可以说是创造了期货公司交易系统合并最短时间记录。后台职能部门对业务和系统的熟悉,以及金仕达团队的支持,是确保合并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中国信息化周报:面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期货行业应该如何去应对?
马文杰:短期来看,利率放开,将减少期货公司现有收入。利率市场化长期来看,带给期货公司的应该是利好,有利于期货公司通过期货杠杆的运用,以及自身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风险管理方案,规避利率波动带来的资金风险。这要求期货公司必须从经纪业务尽早转型,由通道商向对机构(产业链)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资产管理服务和国际化去转型。
中国信息化周报:格林大华期货未来是否会考虑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可能会采取哪些触网方式?您如何看待期货业务未来的转型与创新?
马文杰:我认为,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是金融公司未来必须走的路。互联网企业代表的是大量客户群,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更多地要去考虑互联网企业背后这部分客户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金融理财或投融资需求。
但期货行业有其一定特殊性,它基于保证金制度,有一定风险度,如果做单品投机交易,市场波动比较大,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要求高。而这种投资方式未必适合互联网上绝大多数客户对投资回报的稳健需求。
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触网”,前提是我们能够契合互联网企业背后的广大客户的投资意向。面向互联网用户的金融服务,其定位更多偏向理财方式,是一种低风险投机,这部分客户我们可以去关注。但期货核心定位是服务产业链客户、服务国民经济。经过多年积淀,我们对涉及期货品种的上下游企业都有很深的研究,这部分我们不应该丢掉,反而应该更加专注、深入。
未来,行业内不同公司可能会根据自身优势有不同定位,有针对互联网客户提供单客户服务成本较低的标准化服务的,这类公司触网更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也更为紧密。有深挖产业链客户的,可能侧重贵金属、化工、农产品等不同期货品类,进一步细分产业链,不同公司专注在不同专业品种上。
再有就是与国际化接轨。格林大华期货目前是最早在境外开立子公司的六家期货公司之一。我们也会有一个考虑,如何把境内和境外资源有效匹配结合,为客户提供跨地域、跨国界的国际化交易平台通道,同时把相关资讯有效推送给不同期货品类的客户,通过研发和投顾,建立一些境内外的套利产品,能够提供给境内外客户,这也是一种经营模式。
对于互联网金融,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和看待。我觉得,未来期货业态一定会有不同侧重点,相对专业,精细化运作。
中国信息化周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之一是关注用户体验。从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用户服务的角度,格林大华期货进行了哪些探索?
马文杰:例如:基于微信,实现投研报告的营销、推送;与银行合作,通过网银实现期货客户预约开户。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网站、网银,将预约请求发送到我们终端客服系统,客服系统将有需求的潜在客户信息提供给就近的业务经理或市场开发人员,由这些人员与客户进行一对一沟通。
中国信息化周报:格林大华期货今年的信息化核心工作是什么?
马文杰:我们希望构建新一代客户关系管理平台。通过整合格林大华期货内外部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将其落到一个平台上,并通过数据分析引擎和编译算法,定位客户的真实需求,在为客户提供统一接入、统一视图、统一交易界面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推送我们的投顾产品或研究报告。
此外,公司合并后,更多工作是基于指引对两家公司的系统进行综合梳理,从目前来看,公司对IT资金、人才方面的投入都有倾斜,我们有信心在夯实我们作为期货公司信息技术分类评级3类的基础上,向4类公司稳步迈进。
我认为,未来符合指引要求、ITIL标准的自动化监控、运维系统是我们现阶段寻找的关键。因为我们已经尝试了不少管理系统,但相对都片面,功能有限。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和多家供应商联系,对系统进行评估。
中国信息化周报:格林大华期货已向协会提交了网上开户试点的申请,目前进展如何?在高强度安全认证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马文杰:目前,期货行业网上开户并未被证监会完全认可。我们仅向期货业协会提交了网上开户试点的申请,但还需要等待协会反馈,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
只说一点身份认证有关的措施。证券目前使用的是中证登的数字证书,但中证登和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的数据并未打通,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期货公司开展网上开户,需要业内权威机构提供数字证书才能确保安全。但目前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还没有这方面职能,也许今后,这部分工作将由新成立的中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来完成。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格林大华期货IT负责人,你如何理解“像运营企业一样运营IT”这一观点? IT如何才能从成本中心变化为价值中心?
马文杰:我认可这一观点。IT负责人不仅是运维和管理的角色,需要去经营IT部门,了解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从业务发展态势去自发地进行提前设计和规划,适当引领业务发展,才能突破红海竞争,进入蓝海。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点来做。
首先,思路要广,层次要高。一个企业生存与否,取决于其市场定位的准确,以及持续带来收益的经营策略。从IT部门来看,应该要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定位信息系统的建设,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由IT适当引领业务发展。
其次,积极参与公司业务流程的制定。如果由IT来统一牵头管理流程,就更容易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还能有效推动业务流程与IT系统的结合。类似的还有数据管理、知识管理、业务分析、电子商务,等等。CIO扩大自己的管理半径,把这些非技术层面的管理领域都包括进来,是可以创造效益的。
最后,把IT部门看作一个业务来运营,就要考虑成本,考虑投入产出比,还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同时还要不断降低成本。这样的话,IT部门就不是一个支持部门了,而是提品与服务、创造价值的部门,不再依赖于企业中的一些业务部门。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的职业生涯中,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有哪些?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共性难点?具体如何解决?
马文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成立跨部门的临时工作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业务副总、职能部门副总视情况参与,下面是副组长,然后组员。针对IT这块,组员就是项目经理,由他来协调IT团队内部工作。通过开发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以前多头对接,变为单点对接,各方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公司内部需求,整合资源。再通过会议方式明确需求点、确定实施时间进度和培训安排。
共性难点基本上在前期需求的沟通上,业务单位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导致项目的实施边界无限制扩大。采取的方式:会议沟通,形成会议纪要,确定最后反馈时点,逾期反馈不予支持。但实际过程中会参照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对逾期需求给予支持。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您个人的职位变迁中,您觉得最大的压力或挑战来源于哪里?
马文杰:简单说下我个人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最早是对系统的完善,集中在网络、数据库等底层层面。随着行业新业务不断开展,逐步由具体技术工作向管理转型。
这几年我感觉知识不足,一直在努力学习新的东西,尤其是业务知识。对于IT主管来说,应该是熟悉行业发展,多了解行业先进经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形成适合公司发展的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目前,格林大华期货有成熟的运营团队和切换机制,双活系统的支持,以及每季度的灾备演练。运维支持方面,我并不担心。
个人认为,IT负责人最大的压力应该是担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否为公司找到推动业务高速发展的最短路径。一旦技术支持的侧重点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公司在转型时间上的浪费。
记者手记
整个采访过程中,马文杰强调最多的就是期货业是朝阳行业,正处于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格林大华期货在不断探索、不断爬坡过程中,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正因为格林大华期货是处于上升期的企业,才使得已在格林大华就职11年的马文杰没有丝毫厌倦感。
在马文杰看来,未来新的挑战已经出现。
在业务驱动下,如何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满足来自前端的多点需求,如何做到有的放矢,使关键技术力量契合公司核心需求,真正做到技术适当引领业务创新。用马文杰的话说:“这几年,我一直感觉知识不足。期货早期是同质化的,随着业务创新,资本涌入,各家期货公司关注点不同,技术投入方向不一样,IT架构也存在差异。相比北方公司,南方公司更聚焦在为客户提供超高速的交易通道。我们也在学习经验,追赶期货业跻身前列的公司。”
格林大华期货在不断爬坡、跃升,因为期货行业本身在发展,公司也在不断壮大;而马文杰和他的IT团队也在调整工作重心,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他们将排除一个又一个故障,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技术架构变革之路
期货技术团队从最初围绕交易系统建设,以运维支撑为核心,开始逐渐分化剥离为开发和运维两个团队。前者支撑公司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和客户交易策略个性化开发,后者确保交易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可用。
技术积累改善用户体验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客户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格林大华内外部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将其落到一个平台上,并通过数据分析引擎和编译算法,定位客户真实需求,针对性地推送投顾产品或研究报告。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 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与方法;
3.掌握通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密码、信息安全以 及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具备在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与保 密关键技术的分析、 设计、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以及安全设备与软件的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与管理的 能力;
5.了解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律、法规;了解信息安全 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信息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计算机软件;
4 房地产;
5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项目经理、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项目经理;
2 网络工程师;
3 网络管理员;
4 销售经理;
5 行政助理。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算法初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大学物理、集合与图论、代数与逻辑、密码学原理、编码理论、信息论基础、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
这是Testin云测CEO王军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真实一幕,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打造一个专注于移动APP的专业测试平台――Testin众测(Crowdsourced testing,众包测试)。
事实上,早在2006 年 6 月,《连线》主编杰夫・豪在《众包的崛起》一文中创造了“众包”这个术语之后,众包就被业界应用在各个领域。
初创企业更需要众测
事实上,文章开篇那位男士吐槽的问题在很多移动APP上都出现过。Testin云测CTO徐琨表示,移动APP开发的一个特点就是周期短,一般情况下是两周一个新版本,只要主要功能没有问题就会选择上线。两周一个迭代周期,开发者仅在开发上就要用掉五六天,根本没有时间做较为全面的测试。
微微拼车CTO张鹏表示,移动APP对使用场景的条件要求都很高,特别是当这款APP涉及支付环节时。简单的内部测试环境无法过滤掉全部问题。当用户在较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打开APP时,往往会遭遇APP崩溃的尴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微拼车的做法是实时监控每个APP,一旦用户在支付环节出现问题,客服中心将第一时间得到通知。随后,客服将致电用户帮助其解决问题,造成损失的甚至会给予补偿。
王军表示,移动APP的用户体验出问题时,不一定是APP本身的问题,有可能因为不同地区的CDN或网络和服务等问题。特别是当一个知名品牌的新机型或移动APP的新版时,其中潜伏的问题就更多。
对用户来说,微微拼车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崇。但是,如果一款用户数达百万甚至千万级的移动APP发生系统崩溃时,客服中心还能应付得了吗?因此,可以说,客服中心只能作为解决用户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把问题消灭在事故发生前。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如何在无需太高成本的前提下,还能发动位于不同地区、不同网络环境的测试高手为自己的移动APP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测试呢?现在来看,只有这种众包的测试平台才能保证测试场景的丰富性,才能充分兼顾不同设备型号、不同无线信号、不同地理环境等差异较大的应用场景。
2015年初,Testin云测凭借4年来汇集的中国顶尖的测试专家和测试经验推出了Testin众测平台。
Testin云测有三大核心业务:APP的自动化真机云测试、专家众测和应用崩溃分析。Testin云测能够为移动APP和游戏的开发者提供不可或缺的移动APP质量保证,解决移动终端碎片化的问题,确保APP的超高兼容性、性能和稳定性等。
以往,Testin云测所做的一系列安全和质量测试大都基于一些大中型企业的需求,因为这些企业有足够的资金为测试服务付费。不过,正如王军在文章开篇中那个真实场景中发现的,一些初创企业对于APP测试服务的需求反而更为迫切。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组建测试团队,即便拥有测试人员也无法获得如Testin云测这样专业的测试环境和这么多的测试专家。
因此,Testin众测平台希望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消除初创企业缺少专业APP测试团队的痛点,另一方面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Testin云测平台上一些闲散的测试专家资源。
与Testin众测平台同时上线的还有一项活动――面向移动APP的质量挑战赛。该挑战赛对开发者提交的APP进行为期一个月、马拉松式的Bug探索。Testin众测预设上百万元的奖金,最终没有被搜索出Bug的APP开发者,将获得双倍于测试费用的奖励。
Testin专注于移动APP的众测
以众测方式提供测试服务的平台,Testin众测并非第一家。继乌云众测推出之后,2014年初露锋芒的漏洞盒子和Sobug两个安全众测平台,一经就吸引了众多测试专家注册和VC的关注,也迎来了国内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
而与Testin有类似业务的一家国外众测公司UTest,目前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15万个测试专家,并在2014年初获得了4300万美元的第5轮融资。而2011年成立的Testin云测,综合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已经有赶超UTest的趋势。
记者从Testin云测的官方了解到,三年的时间内,Testin云测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香港和纽约等国内外的大都市设立了服务机构,先后获得了两轮IDG和高榕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在业务层面上,Testin云测汇聚了超过10万名国内移动互联网顶尖的测试和QA专家,持续服务的客户包括腾讯、阿里、百度,几乎全部手游上市公司和一线开发、发行商,以及众多移动电商、移动金融和O2O 等超过33万开发者,为超过75万个APP进行了超过7800万次的测试。在战略层面上,Testin云测同时与ARM、英特尔、微软、谷歌、IBM等全球生态链巨头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
相比较UTest公司上下游的众测业务都做,王军表示,Testin众测目前只想专注于移动APP的众测。《专注的力量》一书中曾指出,缺乏专注是人们遭受失败的最大原因。因此,记者认为Testin众测的这个抉择还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只有专注在APP才能汇聚Testin众测的所有优势资源,才更容易在众测行业里做到出类拔萃。
王军对APP的未来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APP一方面是一种营销沉淀的互补,另一方面未来将成为一个平台。王军的理由是,平台大了就有垂直的机会,垂直做深了以后又会成为一个平台。因此,APP的机会很大,而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魅力所在。
Testin怎样玩转众测
一段时间来,业界对众测到底是该注重“质”还是该注重“量”存在一些争论,但是显然,Testin众测认为,众测最核心的问题是保证项目的质量。那么,Testin众测将怎么玩转众测呢?
在Testin众测平台上,客户发起众测请求和需求,测试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任务并提交测试报告,同时,Testin众测在客户和测试员之间设置了一个测试项目经理的岗位来监控测试结果。
徐琨认为,测试项目经理是Testin众测的核心。在客户提交了一个众测项目需求之后,测试项目经理要对项目做出判断: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测试项目、怎么测试、哪些测试员适合做测试、是否需要升级测试等。因此,Testin众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企业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测试需求。
在接到测试员的测试报告之后,测试项目经理要验证其中的Bug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正确、是否漏报Bug、是否超时等,而且如果有多个测试员共同发现一个Bug时,要确定谁是最先的发现者。因此,徐琨认为,测试项目经理的职位将一直存在,因为最后只有他才能确保测试的质量。
对于测试员来说,Testin众测会给出明确的测试规则和透明的评判标准,还会将测试员划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并且公开每位测试员的成绩排名。徐琨表示,这就好像淘宝上的搜索排名,排名越高,测试员接到的测试项目越多,收益也越高。排名经常靠后的测试员不仅挣不到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危机。
车辆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车辆技术评估与检测、汽车构造、汽车学、车用内燃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故障诊断及检测、汽车电器设备及维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公共课:大学英语,政治(思修,毛概,马哲,形势与政策),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以及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汽车、新能源、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汽车及零配件;
2、新能源;
3、其他行业;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外包服务;
6、建筑/建材/工程;
7、机械/设备/重工;
8、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司机、项目经理、销售等工作,大致如下:
1、行政司机;
2、商务司机;
3、驾驶员;
4、服务顾问;
5、专职司机;
6、二手车评估师;
7、项目经理;
8、销售工程师。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项目管理;学生管理;虚拟沟通
一、知识概念
项目(Project)就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进行临时性工作。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沟通管理包括为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规划、收集、生成、、存储、检索、管理、控制、监督和最终处置所需的各个过程。
二、背景
1.虚拟沟通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据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互联网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信息消费井喷式爆发。2015年末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6.9亿人,比2012年末增长22.0%;互联网普及率由2012年的42.1%提高到2015年的50.3%;2015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41.9亿吉,2013-2015年增速分别为71.3%、56.1%、103%。”高校师生是重要的互联网消费者,可达全面普及。2.项目制学生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项目的规划与管理依赖有效的信息沟通。良好的沟通管理有利于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项目质量。项目经理、项目干系人等需要借助沟通策略,为规划、管理和控制项目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如果无法管理控制好项目沟通,项目就不能按计划进行,导致项目混乱甚至项目失败。3.虚拟沟通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项目沟通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等。虚拟沟通是新的项目沟通方式。它借助现代沟通技术,实现了项目成员之间跨地域、跨时间的沟通,减少了因身体原因,工作时间差异,差旅费用过高的阻碍力量。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网站、公众号、知识库等。
三、虚拟沟通的策略
1.虚拟沟通平台的选择。比较常见的虚拟沟通平台有校园网、QQ群、贴吧、飞信。近年来电商们也关注起用户的社交需求。如支付宝软件2016年“集五福”活动意在增强软件的社交功能。在虚拟沟通平台选择上,建议形成“一主多辅”的格局,尽量依托某个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软件作为沟通的主要平台。因为大部分使用者利用的是碎片化时间进行沟通,过多、过杂的虚拟平台易分散注意力。2.非正式沟通和正式沟通的角色交叠。虚拟沟通具有匿名性、及时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它实现了双方或多方的多项信息交换过程,成员之间有一定了解,能够在平等、轻松的氛围表达自我观点,实现意见陈述。为更好引导项目向规划发展,要适时把握沟通的开放程度。如班级QQ群兼办公、学习、管理职责,成员以实名制显示,有严格的审核准入;大学城互动空间、教务系统等,增加了在线交流、网上评教、作业提交等功能链接。3.工作绩效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项目制学生管理沟通中的工作绩效数据要完整、及时的记录。如依托虚拟沟通平台开展了哪些沟通,沟通的效果反馈等。(1)虚拟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智能手机的普及,4G网络WIFI的覆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加快了虚拟沟通速度,同时使得记录绩效数据更加方便。许多社交软件支持文件漫游、多端互传、在线预览,微云存储,实时通讯,无须数据线也能让文件在手机、电脑间轻松传输,随时查阅,永久保存。部分信息管理系统自带“推送”“提醒”功能,让推式沟通效果更佳。信息管理系统与移动终端的对接,让工作绩效数据的分析、传递、分享更加便捷,促进成员讨论和建立沟通,提高绩效报告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2)绩效管理的灵魂是绩效沟通。项目管理者应就项目目标、质量标准、时间管理等预先告知,在子项目完成后进行归纳分析,以强化正效能。有效能的项目经理还会优化人力资源,组建管理虚拟项目团队。通过虚拟沟通,可使得多个子项目形成整体的,多层次的网络体系,实现成员的连续沟通、辅导和反馈,及时了解自身所处的情景,减少突发事件。4.项目风险管理的公关5S原则。沟通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传播过程中存在噪音干扰。虚拟沟通项目成员间存在文化差异,可能产生误会,团队成员之间难以分享知识和经验。当学生管理出现危机时,就必须采用措施来控制管理项目风险。危机公关5S原则是指危机发生后为解决危机所采用的5大原则,它由游昌乔总裁创导,包括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ingthe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通过对项目风险实施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后,跟踪已识别风险,监督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提高项目生命周期中应对风险的能力。如针对不同社交平台特点及热点话题,微博话题讨论、主题投票,及时传递资讯,满足项目干系人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有特色的、音画结合的、具有代入感和感染力的新闻专题,减少项目阻力。
参考文献:
[1]刘欣.项目管理基础[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2]许红林等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十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EB/OL].
1.1系统硬件针对系统设计目标和功能的要求,采用了平台化的设计手段,如图2所示。移动互联网平台及智能移动终端是本系统的关键,这些平台和智能终端设备在移动性、实时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其测试和数据采集功能非常强大(如图3所示),是数据测试和采集的关键。同时,利用移动终端在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实现勘测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实时保存。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碎片化特点,通过为终端配置不同类型软件,还可使其为数据的更新及成长提供实时基础。通过访问后台数据库,也可以为现场的工程实施管理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持。PC终端是系统的重要部分,由数据维护管理和分服务器是系统的中心,是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库的存储中心,也是各种流程管理控制软件的中心。通过服务器实现项目信息的集中汇聚,为共享及交互奠定基础。
1.2系统软件有了硬件的保障,自然少不了软件的支撑,本系统涉及的关键软件主要有2个部分:移动终端软件和服务器软件。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服务器系统软件采用成熟的分层体系结构,引入以服务导向的体系结构设计理念。整体共分为基础数析统计2个部分组成,是数据的存储、分析中心。它通过服务器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终端的访问提供支撑,以实现数据的运用,同时还对项目的数据、流程制定等数据库进行管理。由于移动终端和PC的交互、协同,为项目数据的采集、运用、管理提供了支持,使工程现场和办公室协同作业成为了可能。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加入保证了项目信息的时效性,是实现即时管理的关键。PC终端的功能具体如下:(1)资源管理功能:包括网络数据资源(如站址、设施、设备等)和基础数据资源(如人文、地理、经济等)的管理,即对所有数据的管理功能。(2)项目管理功能:通过项目的方式组织资源数据,便于勘察设计和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资源数据,为项目开展提供管理工具。(3)作业管理功能:通过作业过程管理,实现对勘察过程和设计过程的管理及控制。(4)数据分析功能:按照项目特点及管理需要,进行资源查询统计、地理化分析、经营分析等。据层、平台软件层和应用层。数据层中,业务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通信过程中采集到的各种业务数据;文件资料库主要用于存储文件资料,如CAD图纸、照片、文档等;GIS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空间数据库及地图文件;基础库主要用于存储系统管理的基本信息,如用户信息、权限信息、系统日志及配置信息。平台软件层可分为配置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和智能手机终端3部分。配置平台是数据管理平台及手机终端的业务与界面的可视化设计工具,在配置平台可以配置业务数据模型,手机端及管理平台的业务逻辑与界面展现,所有的配置会生成配置文件,通过服务推送到手机终端及数据管理平台。手机终端与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模板引擎动态生成采集与数据分析应用,实现了通信业务数据采集与分析管理的多样化、个性化,从而达到能快速响应通信行业多样化需求的目的。同时,手机终端与数据管理平台利用FTP与HTTP协议,通过3G/4G网络实现数据、文件的上传下载,实现通信行业随时随地进行户外作业。
1.3基本工作流程通过通信工程项目实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新系统形式下的通信工程工作流程如下:(1)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特点在PC电脑上的配置平台(也可以用智能移动终端)定制表单,利用该平台发送任务到相应项目成员的智能移动终端。(2)项目成员接收到任务表单后,按照表单要求,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完成现场勘测,勘测过程中的信息自动、实时地通过移动网络回传至数据管理平台(没有信号时可以暂时保存在勘察终端上,待有信号时自动回传,也可设置手动回传)。(3)项目经理实时监控项目进度,根据需要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对勘察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监控。(4)勘察完成后,项目成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项目需要选择数据。也可根据勘察数据进行数据整理,绘制正式施工图纸、编制工程概预算等。当然,勘察信息回传至系统平台后不是简单保存,所有数据均会根据统一要求进行属性定义,同时这些数据会根据勘测的经纬度坐标显示在GIS地图上。勘察人员在现场勘察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终端在授权范围内访问系统平台,查阅前期的工程数据,以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现场查勘,减少现场查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2.1移动终端功能集成多样化数据的采集与录入(照相机、GPS、二维码、录音机、信号采集器、自动拨测等),人工数据输入、数据同步、模板更新、手机GIS展示、终端的认证、数据的上传下载、数据库信息检索、外界数据蓝牙接口等功能。
2.2管理平台功能数据管理平台由3部分组成:管理控制台、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和GIS应用平台。管理控制台主要负责系统的整体管理,由系统的管理员使用;数据管理分析平台有客户端和网页填报2种方式,客户端是用户使用PC机在本地填报的平台,利用客户端结合Excel进行数据管理、流程处理、任务处理、数据填报、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功能,网页填报在功能上与数据填报客户端相同,其特点为填写方式是基于Web浏览器,用户可以在没有安装客户端的PC机上使用;GIS应用平台主要利用地理信息化进行数据的分析,使得分析结果更为直观。
2.3配置平台特点配置平台作为智能手机勘测系统的应用配置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出不同的手机应用,然后将应用进行,手机终端通过网络获取的应用后,就可以使用该应用进行数据采集的工作。具体特点如下:(1)操作简单,直观明了:通过配置平台以所见即所得(WYSIWYG)的技术,可轻松根据模板设计出应用。真正做到了零代码、零开发、零难度,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得到高质量符合要求的业务应用。(2)组建灵活,配置随心:三十控件可供选择,拖拽硬拽进行组合,功能配置一应俱全,随心所欲不再万难。(3)迅速,省时省力:在配置平台上以可视化的操作进行简单组合,就能建立并应用,告别传统繁杂方式,大大提高效率并降低了成本。(4)应用集中,管理统一:所有应用集中在一起,方便统一管理,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删除。
2.4系统特点(1)实时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使得项目的业务和管理更为实时,通过模板制定可以把数据库中需要的数据发送到相应的项目组成员手机上,用于项目的实施,也可以通过手机再次采集修改数据。(2)自动高效智能终端及各种自动化采集设备的开发,使数据采集管理变得更为自动高效。(3)多方协同以数据库为中心,移动终端和PC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协同处理,在各终端之间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实现协同与共享。(4)用户自主构建项目信息系统的主体是项目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当不懂软件系统的用户自己就能构建信息系统时,信息化就成了一桩日常工作,而不是浩大工程。(5)易学易用从操作界面上看,数据库服务器使用Excel、WPS等电子表格软件或者类似电子表格的网页作为主要的操作界面,用户没有陌生感,很容易上手,学习成本很低。(6)按需定制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每个管理者都有个性化的管理风格,企业成长的每个不同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管理重点。项目经理可以利用配置工具进行模板的配置,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完全根据管理的需要去设计系统,并随着业务的发展适时调整和改变。(7)功能完备数据管理平台作为一个平台产品,提供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能需要具备的各种通用功能,包括:组织机构/角色/用户的定义、权限的分配、常规系统管理、工作流、外部数据集成、短信和电子邮件集成、文档管理、即时通讯、网络硬盘、单点登录等外部系统集成接口以及CAD软件集成接口等;支持电子表格客户端和网页这2种不同的操作方式;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局域网和互联网均可应用。(8)方便集成Excel服务器提供了多种和企业其他已有系统的应用集成方式,例如:访问外部系统的数据、单点登录、和CTI系统(呼叫中心)的集成、开放调用接口,使得用户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中就可以进行处理待办事宜,支持对外部系统WebService的调用等。利用这些集成手段,使得Excel服务器构建的信息系统和用户已有的其他应用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