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1 18:13: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掌握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过程与方法:
多读少讲,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难点:简单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野外辨别方向方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示疑激趣,导入新课
1、野外旅游迷路的小明。
2、在这茫茫的野外,到处荒芜人烟,身上也没有带辨别方向的工具,他多着急呀!怎么办呢?
其实他身边就有大自然的指南针可以给他指明方向,可是这个粗心的小家伙还没发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看谁能从文中找到帮小明指明方向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请同学,老师帮忙。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找找诗歌中有哪几种大自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指明方向。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分节读课文。
(3)说说你从诗歌中找到哪几种大自然的指南针?
三、精读课文,合作学习
(一)太阳
1、帮助迷路的小明回家。
2、指名读。
3、理解“向导”、“忠实”
课文中为什么把太阳比作忠实的向导呢?
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在(西)边下山,这种规律会不会变?
现在是在早上,你能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吗?
生: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二)北极星
1、指名读。
2、游戏认识方向。
老师来当北极星。学生用手势指出东南西北
(三)大树
1、喜欢大树的同学站起来读。
2、找出这一节中有两对反义词,(稠——稀)(南——北
3、情境扮演大树,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你的指路方法。
4、理解“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四)积雪
1、读第五小节。
2、这小节中,谁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了?
生: 沟渠里的积雪,它化得快的一面是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其实,在野外迷了路并不可怕,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需要——(仔细观察,动动脑筋,就能发现好多大自然的指南针。)
我们一起读读第6小节,一起做生活中的细心人吧!(生读)
五、课外拓展,编写诗歌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图1:树的年轮密的方向是北方,疏的地方是南方。因为南面太阳照得多,树长得快,年轮疏。
图2:向日葵早上朝东,中午朝南。
图3:竹身颜色。
图4、雁子南飞。
2、学生自己编写诗歌。
2022关于最新《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读到《繁星春水》这篇动人的大作。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些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在小的时候,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却不知现代诗的格律比古诗的韵律给人的情趣更高。
这本《繁星春水》中,冰心多以花朵、小草、清流、流星为铺垫来诉说一个个藏在心中的信念或警句。看似温柔天真的语句中蕴藏着冰心奶奶无边无际的爱。也许,冰心常常轻抚花瓣,细数花纹,静赏花艳,倾听花开花合的声音,所以她的文章才如此细腻温婉馨香。我往往是伴随着芬芳来品读她的文章;也许,冰心常常偷瞧小草的顽强与调皮,倔强与坚韧,所以她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了她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家庭的美好幸福的渴望,对大自然中生意盎然的一切的一切的坚持;也许,冰心常常在午夜的露台上凝视灿烂的星辰,任自己的思绪飘荡在玄奥神秘的太空,所以,她的文字就像那闪烁不定的星辰,瞬间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令所有人目不暇接。
也许,也许……众多的也许使冰心奶奶同自然融为一体,她在享受自然的时候也使自己的文字的无限魅力散发出来。就如《繁星春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及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娇柔的造作,却能使读者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冰心的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真心的感受。她的幻想是那么美,她的母爱是那么的圣洁啊!
2022关于最新《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自从我前几天把冰心奶奶的《繁星》认真的看完以后,总会勾起我无限的遐想和感触,就如同一滴滴清泉敲击着我的心,嘀咚嘀咚嘀咚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是啊,生命真的也只是这般的一瞥么?生命就如同涓涓小溪,匆匆流过,当你还来不及回头凝视时,它早已悄悄汇入死亡的海洋,生命的短暂,如此如此
我至今仍记得,躺在病床上的外婆是那般的无神!那枯干的嘴唇,吐出的几乎无声响的孙女是她声嘶力竭喊出了的;那抚摸着我的粗糙的手是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抬起来的;而那种晶莹的液体,却是不费一丝一毫,就这样静静流淌下来的
如今,外婆也如冰心奶奶笔下的娇花一般,在我心中撒得落红满地,花谢了,就再也不会
我曾问过自己,我为外婆做了什么?是生硬的一句外婆?还是在她
流泪时递上的一张纸巾?
或许,生命就真的只是这般的一瞥罢了那个想要抚顺外婆银丝的冲动,在我羞涩地将手停在空中,知道放下的那一刻,也跟这消逝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也只能心生遗憾,叹息落花的短暂
人们总说,时间还有很多,可是一年只有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五十二万五千六百秒,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秒仅此而已,回头望去,自己又度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多少分,多少秒呢?
人生如落花,也就不过是这么般的一瞥罢了。有些人,错过了就不会再来;有些事,发生了就不会重演
唉,生命啊,为什么就没有人去珍惜你呢?
2022关于最新《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关键词:自然色彩;艺术
一、自然韵律的美为设计开辟新途径
1.1艺术将进入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古代人看来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中国古代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成了一个把世界拆零了的时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该是结束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则进入了一个把拆零了的世界重新组装的时代,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盟以及艺术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美国匹兹堡艺术学院安吉洛·西奥堤教授的作品正是这一时代的体现,他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史前的原始风格,他认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本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常看到大小参差不一的金字塔般长满植被的土堆,还有原始洞穴般的建筑物。通过他的设计,原先杂乱无章的废墟,变成了别出心裁,具有艺术情调的绿郁葱葱的休息胜地。其目的就是让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追求人类和大自然最初的那种感情。
安吉洛·西奥堤教授说,画家是用笔来绘画,而他是用植被表达自己的艺术思维,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这些植被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最美最丰富的色彩。他的艺术行为给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带来了清洁、带来了美丽、带来了艺术,同时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艺术创作领域。
1.2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开辟了新途径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现代包装设计的观念和理论已日趋完善,但各国的设计家对新形态、新技术是使用材质和处理手法的发展,自然韵律也就是从材质和处理手法上更直接地运用大自然本身的美。
时下,“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时装、饮食都已成为先例,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也同样开辟途径。四川美术学院装璜环艺系的一组包装设计就是很好的实例,他们用竹筒包装了调料,用木盒包装了山货,竹皮编成小篓包装了大枣,给人一种亲切的自然美。
二、肌理美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书面语言原指生物体表面,皮肤羽毛纹理而言。飞禽走兽斑斓美丽的皮毛,花草树木的花纹、年轮等天然纹理。
2.1肌理美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纹理美是早在人文之实已被人类发现,并运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及民间艺术出现拍打泥坯成型规整的拍打纹、绳索纹等条状、点状肌理,这种无意的制作,却流露出大自然的美,至于古老丝绸、民间的编织物、玉器、金银器皿等实用品色彩纷呈的人工肌理美,无处不在美化人类生活。到了近代,随着艺术观念更新,石木纹理、刀法凿痕、水印油渍、喷滴熏灸等艺术肌理早已突破了“笔是唯一的绘画工具”的传统,这些形式各异的工艺技法,令人耳目一新。
2.2肌理的包装设计运用的基本规律及其独特意义
肌理美作为一种形式美,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如:即产品形象、商品特色、销售地区、消费对象、设计定位为出发点,或选取自然肌理,或设计人工肌理,这都应由设计者对产品研究调查后来决定。
包装肌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就产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趣味,它的运用正好与千奇百怪的商品相匹配,相得益彰。
(1)肌理美,肌理效果在包装中巧妙运用,是删繁就简、快捷精练地传达信息的促销手段,其中以群体出现的展示商标(或标志或文字)的肌理美,强烈的装饰效果,深刻的记忆力、冲击力,为创名牌创造了条件。如今充满各个大小商店的悬挂pop广告,整体上看重复出现的文字,商标产生一种肌理,使人们增强了对产品的印象,从而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2)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不是单纯附于造型表面的饰物。明快质朴的肌理有利于突出牌号、名称,肌理本身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远观、色调和谐统一。对主题:有红花靠绿叶扶持之功;近观,肌理之美溢于言表。使得一件貌似敦朴,简练明快平常的包装产生“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效果。被誉为日本现代玻璃工艺先驱者的藤田乔平,设计的一个首饰盒《海之彩》正是一件“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品。从一个小小的盒面,让人看到了大海那容纳百川的气势,更感到浮动藻类形成的那种自然肌理的美。
(3)借助于肌理的包装画面上的空间作用,可十分容易地调整形象、主次空间层次、色彩关系,一扫过去盲目地在画面上堆砌形象干扰视觉的弊病。
(4)肌理美与肌理效果本身蕴藏的秩序,匀称、韵律、节奏反映了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奇险之美。“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界的一切都蕴藏着独特的性格”(罗丹)。人工肌理、设计肌理反映出的音乐美、几何学的比例美有助于包装设计的现代感。诸如亚里斯多德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恰当而巧妙地设计肌理,运用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会净化包装画面摈除其形象上的堆砌、琐碎与零乱,获得包装物体形象的一次开花。
三、自然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而存在着,在大自然的色彩中,有很多的经验直接影响着人对色彩的感觉,如橙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有橘子,多用于食品类的包装上;紫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是茄子,神秘、高贵的印象使其常用于女性化妆品上;灵感来自于蓝天、大海、蓝色宁静、清爽、冰凉的印象使其都用于药品及冷冻食品上。
四、自然韵律的运用
4.1品牌上自然气息的流露
关于饰品的包装,包括头饰、胸饰、钮扣等,取名“氏族”,一来代表其品种多,二来让人感到一种最原始的自然气息。
4.2肌理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饰品多数都被搁置在小塑料袋中,简单的放在一起,与其价值很不相符,于是选用了盒饰,提高了其自身价值。盒子用纯天然木质结构,用其木纹的自然肌理,传达饰品的自然美效果;有采用木盒结构,用人工木纹肌理做其装饰纹样,配以深褐色底盖,再加上银色装饰,使得沉稳、大方。完成后加上精致小巧的标志,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突出了主题。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但那份精巧,会让人对产品产生无尽的联想,你一定挡不住它的诱惑!
4.3色彩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黄色在自然界中包装代表是香蕉。它有一种光感,给人留下光明、辉煌、灿烂、轻快、柔和、纯洁和充满希望的印象。皇室的运用加强了崇高、智慧、神秘、华贵、威严和慈祥的感觉。在设计中为了达到一种朴实、丰厚、自然的效果,也为了配合那种纯天然的木质肌理便采用了黄色做基调,再加上具有高级感的黑色(文字和标志)以及优雅的银色做点缀,增强了其表达效果。:
4.4材质上
时下正流行粗粮细做,受其启发,选用纯天然产物——高粱杆制作了一组中高档装饰品包装。用大针将其固定在镂空的泡沫板上,外表包装自然,内在饰品典雅,体现了自然韵律的独特之美。
曲折的走廊,精美的雕刻和美丽的假山碧波粼粼的湖水为鲁迅提供了绝美的观光美景。那时的美景可能已经为鲁迅的创作埋下了伏笔。绝美的文句和诗情画意的创作灵感,在这时恐怕早已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谈起古典的三味书屋,这可真是一个真正的书香之地,夫子的戒尺,极富古典化的古画把这小小的私塾衬托得更加可爱,鲁迅的迟到换来了夫子的戒尺,而课桌却受到了惨痛的雕刻,还好,那时还没有损害课桌椅需要赔偿的规定,那个”早”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了历史的辉煌见证,是否能在博物馆里留有一席之地,还在讨论当中。
不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为鲁迅童年提供了物证,鲁迅的童真幻想得以重现。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 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产生中医学的自然基础
医学应是人类的医学。它离不开人类,只能由人类在现实中创造。
远古人类为了生存,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维护着自己的生存繁延。但大自然的洪水寒暑,雷电火山,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些必然给人类造成疾病伤害。这就是说,人类的生存中出现了痛苦,存在着疾病。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侧然遇到一些能减轻、消除疾病的条件和几种能减轻伤痛的物质,渐渐能辨别出什么可用,什么不可用;什么能减轻痛苦,什么能增加痛苦。逐渐形成了痛苦、疾病、医学的概念,掌握了更多的物质和技能。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有能力把环境、疾病、药物结合起来,形成最初的医学。
在我国有一部分被文字记载而传下来的称为中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鲜明代表。这种医学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人类用自身的自然器官作为工具,去直接观察接触大自然的外露现象;直接利用大自然的现成现有物质;把疾病与大自然溶为一体;其开成、存在、发展受地域方位的限制,这个水平上的医学,笔者称其为第一医学。
中医学挑战大自然的工具,方式和程度
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年代里,在千万年与大自然抗争的生存中,人类只能用自身的器官加上勇气去挑战大自然。凭着目、耳、鼻、口舌等肉体器官,人类认识了大自然的外层面貌。靠这些基本工具开掘利用大自然。中医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大自然的结果。看到了风寒暑湿燥火对人类造成威胁。看到了七情六欲,饮食劳倦对人类造成伤害。发现不同的季节时令,方位高低对人类不同影响。木痛痒、昏花眩晕。总之用自然感官和自身体验,去认识、描述病因的痛苦。这是一种直接体验的方式。其当时的认识水平只能达到这个极限。
阴阳造天地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只需要有两件东西就能组成。一是实体、一个是空间。中医学的阴阳,就是两种物质的存在形成。
这是中医学的第一块基石。
天地造人
阴阳的物质基础就是实体和空间,它们以不同的配比、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造成了人类的出现。对于生命的形成,物种的起源,千百年来人类都在思考推测。中医学认为,生命来源于大自然,是天地精气所化,其气通于天。
这个假说,地之表一实体粒子。天之气一空间力量。阴阳齐备、阳动阴静,相互作用,造就了生命,造就了人类。
这是中医学的第二块基石。
万物化通
阴阳的抽象规律,是表示两个性质不同的物体,相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为探索阴阳更深的规律,中医学提出一个五行学说,用自然现象来喻意、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所谓五行:高山岩石以金代之;流动液体以水代之;气体显形见于火,以火代之;生命密集于林以木代之;万物着落之处,以土代之。
发病原理
疾病本来是没有的。疾病的形成,也只有两类,一是实体的形成或增减,二是空间的残缺和紊乱。一切灾难均来自体外,必先有外部失衡,才会引起体内的波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体
战而降, 或相对量超过体内最大抵抗力--退而降。体内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发生。所谓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疾病是大自然的产物。外贼遇上软家丁,灾祸顿然生。这是发病原理。
药性原理
中医学用于治病的材料也是对应三种病因而得:一是无生界中的矿物金石,二是有生界中的动植物体三是人体自身的组织。
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发现了许多能弥补纠正人体失衡状态的自然物质,形成了中草药体系。把药物与疾病对应起来,就描出了药性。中药学以他物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性,这是大自然平衡规律的具体应用。这是药性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中医学调整阴阳平衡的精髓含义,实为调整实体和空间的平衡关系。
中草药不仅含有实体的偏性,还含有空间的偏性。正是这一生物本质,奠定了它在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扶正祛病方面应用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中草药进军功能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亚健康状况,多种综合症备足了军火。正是这一药性原理,一旦引发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化,将震撼山岳。
中西医的区别
前文已论述了中医的四大特点:一、工具特点。人类挑战大自然,靠工具。工具是人体功能延伸,决定人类战胜大自然的力量,决定对大自然开垦的量度。中医学靠人类的五官四肢去直接挑战大自然,对大自然的认识,必定局限在工具所能及到的范围内。凭肉体凡胎,只能触及大自然的表层。二、对象特点。大自然是个多维立体结构。它有多层次、区域性。它首先映入人类眼帘的是外表风貌,是显性规律。人类的手足,只能获取大自然的表层物质。三、把疾病与自然统一为一体认为一切生物和疾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重在整体,从大自然中寻得感官病因和宏观疗法。四、地域特点。中医学来源于大自然。物质上、环境上、认识上必然受当时当地的限制。同样,西医也有四大特点:一、工具特点,所用工具,已不是人类的自然感官,而是大大延伸了的器官一仪器、器械。用这些工具去间接的挑战大自然。能到达肉体器官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二、对象特点,这时的大自然表现给人类的面貌,已不是表层,而是更深一层的景观了。细胞、通道、细菌、病毒、分子、原子、离子都上台表演。三、把疾病个体化,病因单纯化,重显微镜看不到那个两米大汉的风采。只能看到一些细胞。四、地域特点。西医是工业化生产,人工合成制造。它的取材不受地域限制,所以易为全人类拥有。
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中西医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是在相联续的两个不同阶段,对大自然的两个不同层面,用不同工具方法,所获得的不同成果。从中医学到西医学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阶梯,是人类历史的两个步骤。是两个层次、两个范围、两个水平,遵循着自然规律的程序。
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医学的过去已成定形。仁者见二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必须澄清中医学的本质。首先它是中国人创造的,民族性、地域性医学。其次,它是用肉体器官为工具,尽最大能力描成的一幅医学作品。再次,它画尽了大自然和社会关于健康的全部外露风貌,凝结成一颗精美至真的科学化石。因而,中医学在人体的感官自然功能和大自然的地表外貌这一层次上,完成了它的一段历史使命。
中医学还有发展,提高的希望和必要吗?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凭借自身的能力,利用大自然的原料,经过创造的过程,而得到的有用成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中医学的将来,是否符合这三要素的新要求呢?道首先,科学技术大大延伸了人的五官功能,使得人类具有更大的战斗力。其次,人类的健康,并非西医能伺侯周到,那边的活多着呢丨再次,就看用什么方式去为人类服务了。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第二中医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哪里开始呢?
关键词:塞尚;印象派;影响;绘画
保罗·塞尚,这个和鲁本斯、委罗内塞同样叫保罗的人,这个一生孤独、性格孤僻的人,他出生在法国一个银行家家庭。他热爱绘画,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放弃了律师、银行家的道路,塞尚终于获得了父亲的允许,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被西方现代画家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对二十世纪绘画艺术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他一生勤于作画,正如他自己说的,死也要死到画前。最终,在一次写生中生病,后病逝。西方美术史论家文杜里谈到塞尚,说:“现代艺术发展过程,如果没有塞尚的成就与实例,是不可想象的,再没有别的艺术家对他的后继者具有如此重要的关系。尽管没有‘塞尚派’,但是20世纪的重要的画家却没有一个不受塞尚作品某些方面的影响的。”①
一、总述
塞尚的研究资料比较详实,在《接近真实的本质——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塞尚何以重要》、《敬畏之心——从塞尚到具象表现绘画》、《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塞尚晚年绘画研究》、《主体论——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心灵的作品——论塞尚的绘画艺术》这些文章中,研究者们对于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划分、塞尚的巨大贡献以及其作为“现代绘画之父”的重要历史地位等方面给予一致的肯定。其中四川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闵锐对于塞尚重要性的阐述详尽,穿插了塞尚各个时期风格和创作的特点及历程。杨参军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程成果里也突出了塞尚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具象表现绘画的影响。孙嫣在其《主体论——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一文中,从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问题、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艺术的真实性问题三个方面对于主体论是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进行阐述。其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另一个研究者黄良珽也提出了他的观点。他在《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中,论述了作为绘画主体的画家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塞尚对画家表现自然的方式的看法。同时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塞尚晚年绘画研究》作者焦小健,对于塞尚晚年的绘画进行了深入分析,圣维克多山成为他晚年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创作源泉,焦小健根据那段时期塞尚的多封书信,指出塞尚那时期画出来的东西多少跟他的老眼昏花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些文章中,研究者们各抒己见,完善了对塞尚的研究。
二、塞尚的巨大贡献
1.主体意识的提炼是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他巨大贡献的表现
孙嫣在其文章《主体论——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中,从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艺术的真实性问题等三个方面探究塞尚艺术理念以及超越性以说明主体论作为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地位。
(1)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孙嫣认为,塞尚的艺术理论并不多,可在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家主体性的肯定。在传统艺术家看来,自然第一性,艺术家则是第二性的。然而塞尚曾经说过“谁想艺术地去创造,必须顺从培根,他曾经把艺术家定义为‘人和自然’。”[2](414)这是第一次将艺术家与自然完全分离了出来。让艺术从再现和模仿自然的轨迹中脱离出来。“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2](412)塞尚首先强调了艺术家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按照自然来画画,并不意味着摹写下客体”。②(414)模仿自然并不是艺术的最终追求,它是艺术家表达其情感与观念的载体和形式。
《心灵的作品——论塞尚的绘画艺术》的作者赵鹏在其文章中第三点“塞尚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中也表示,“塞尚要创造一种绝对的绘画,他总想将客观纳入主观安排的画面意境之中,使绘画成为一种注入了艺术家主观意识的创造,而不再是客观事物的模仿。”③由此可见,赵鹏也认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意识强烈。
闵锐博士在《塞尚何以重要》中也肯定了这一点,他表示塞尚将画家在创作中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是传统艺术受“模仿论”支配的表现。而这个美学价值体系自塞尚出现,受到了严重的质疑。《主体论——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的研究者孙嫣认为,塞尚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释:“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2](415)艺术成为独立且平行于客观自然的“客观自然”,已经不再隶属于自然,而是一种平行的状态。塞尚在谈到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时,经常强调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大自然比表面更深”,要透过外表看到其本质特征。要掌握事物的本质,寻求他稳定的结构,理性的探索它永恒的表现形式。塞尚对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划定,是对艺术家这个主体在创作中的地位的强调。
《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的作者黄良珽,首先将塞尚心目中作为绘画主体的画家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分为三点,分别是:“第一,画家应该关心风景的纯粹性,通过画作诠释大自然一种结构的稳固和恒久的状态与现象。第二,画家的使命是如实地表现大自然,勿须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大自然之上。第三,画家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并行的,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黄良珽在其研究中表示塞尚对画家应该采取表现自然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画家必须投身自然,接近自然,深入感受大自然,才有可能接近真实的大自然――即大自然的本质。其次,在尊重大自然本身逻辑的前提下,回到直觉,学会思考,通过大量的看与画,寻找合适的自我表达方法。第三,最直接、最接近自然本质的绘画手法是通过色彩表现自然,利用色彩感觉造成的对比进行立体造型。”④
《塞尚晚年绘画研究》的作者焦小健在研究认为,塞尚研究的是要让“自然在自己身上说话,自己完成”,塞尚把画带到了看的真切却无法去读的境界。这是他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中,对塞尚思想的研究观点。
(3)艺术的真实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孙嫣的研究表明:情节性与故事性是西方传统绘画的特征,他们注重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塞尚认为:“按照自然来画画,并不意味着摹写下客体,而是实现色彩的印象。——有一种纯绘画性的真实。”[2](414)塞尚所追求的“纯绘画性的真实”,是对自然本性的探讨,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已。其次,塞尚追求的还是一种遵循“绘画的逻辑”实现的真实,是一种自律性的真实。可见,塞尚追求的“纯绘画性真实”即是自然本质的真实,也是艺术的本体真实和自律性真实。
曹生龙在《接近真实的本质——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关于真实性问题中谈到,塞尚他很坚定他的人生信念,“他所寻找的一种真实,即绘画的真实。”⑤
2.观察方式的转变,转向多点透视
赵鹏在其文章《心灵的作品——论塞尚的绘画艺术》中,指出传统的西方绘画多用焦点透视,然它适于静止空间的深度表现,束缚了艺术家个人对空间的感受。塞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摒弃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的焦点透视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点透视。如塞尚1883~1887年的作品《樱桃和桃子》两个白色瓷盘的透视不同,仿佛从不同的视点观看。在这个环境里,他表现的不是物体的关系,而是存在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是有意义的视觉体验。
3.用几何体抽象概括
赵鹏谈到,塞尚常以几何形体和简练有力的线条来概括,抽象以及变形。塞尚有句名言“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界。”⑥(P645)几何形体真正的意义在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知。比如他画的《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采用竖直的构图,画面沿着垂直的方向伸展,画面的背景、椅子、人物在瘦长性方面形成一个逐渐增加的序列。人物的肩和臂环绕成的椭圆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核心,和人物头部的椭圆形一起与椅子等形成的长方形达到了力的均衡。⑦(P41-43)我们可以从《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里简化的几何形体概括图中发现,虽然他的画中看不到标准的几何图形,却依稀可见。
曹生龙在《接近真实的本质——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中指出,“塞尚晚年创作的《圣维克多山》是一件具有抽象理性和结构分析的作品。他将近处的森林、林间的房屋和田野、远处的山峦和天空的浮云,都进行体积上的综合处理,以阔大的笔触寻找基本的形体结构与块面转折,甚至把形象分解到一种难以体认的程度。这种近乎抽象化的语言是从对物象的理性分析中抽离出来的,他完成了由客体的自然向主题的表现的转换。”[5]塞尚用这种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的新方式,达到了他艺术创作的新高峰。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绘画一直遵循着真实的描绘自然的宗旨,19世界照相机的出现无疑打击到了它,传统的观察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塞尚认为“绘画是与自然并置的和谐”。⑧(P545)这个观点也是他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他使绘画摆脱了文学性和情节性,也将画家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派和立体派将他对散点透视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他是野兽派色彩上的导师;冷抽象绘画中有他的影响。”
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历史最终还是接纳了塞尚。赵鹏在《心灵的作品——论塞尚的绘画艺术》中研究表示,在塞尚的影响下,禁锢了五百年的文艺复兴传统思想得到了解放。西方绘画彻底改变了其观察方式、作画方法,艺术朝着多元化发展。
很多艺术家们也从他那吸收了营养,比如毕加索、马蒂斯、凡高、德兰、贾克梅蒂等,他们在不同角度不同视点进一步将塞尚的想法推进,促使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独挡一方的局面瓦解,新的绘画观念层出不穷。一些画家认为,作为主体的画家,应该具有经营构图的能力和权力,可以随自己的意识任意地安排画面。“这种思想开启了立体派的思路,将物体解体后的不同角度不同时空的各个平面,同时在一个画面中平铺排列,促成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的诞生;未来派画家利用视点的移动来表现空间的动力美;而另一部分画家认为绘画不仅需要摆脱客观自然的束缚和精心安排的画面,还必须表现画家主观的意志和情感,从而诞生了法国的野兽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马蒂斯在他经济还十分窘迫的时期购买了塞尚的一幅画,并这样评价:“它曾经在我成为艺术家的一生的重要关头,给以我精神上的支持,我从其中获得了信念和毅力”。⑨
《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的作者黄良珽也表示,“塞尚对于西方风景绘画史的意义在于,他解决了困扰当时画家尤其是印象派画家的一个问题:在浓重、强烈的色彩与清晰、秩序的画面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一种和谐,无愧于‘现代艺术之父’。”[4]杨参军在《敬畏之心——从塞尚到具象表现绘画》中评价到塞尚是位划时代的大师,几乎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每一位现代主义画家。马蒂斯开创野兽派、毕加索开创立体主义,整个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中的每一环节,都有这塞尚的影子。《塞尚何以重要》的作者闵锐博士,也肯定的打了个比喻,“塞尚好比碰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后才有毕加索、马蒂斯、格里斯、蒙德里安等画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讲倾覆推进,促使西方古典形态绘画一统天下地位的彻底坍塌,及以全新绘画视觉呈现世界的各种形式主义绘画、纯绘画观念的盛行,西方绘画形态因而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化。”⑩
四、结论:
关于塞尚及其艺术的研究络绎不绝,塞尚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点研究者们一致肯定,塞尚不愧于“现代绘画之父”的称号。塞尚所追求探索的方法与观念,当时不被人们所理解。而他屏蔽掉外界的这些干扰,虔诚的作画。而艺术是他获取内心自由的一种方式。他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感觉。西方美术史上,有这么一说:“塞尚以前”、“塞尚之后”。这也说明了塞尚这位受人尊敬被人怀念的划时代大师,为现代美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打破了西方美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束缚,瓦解了以往用传统再现美学为思想基础的绘画观念。他在思想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后世美术史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朽的里程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解:
① 《现代绘画简史》里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② 《西方画论辑要》张弘昕、杨身源,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
③ 《心灵的作品——论塞尚的绘画艺术》赵鹏,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2期
④ 《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黄良珽,新美术2007年第2期总第28卷
⑤ 《接近真实的本质——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曹生龙,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4月
⑥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朱伯雄,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
⑦ 《西方绘画故事》陈翔,顾英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⑧ 《世界美术史》休·昂纳、约翰·弗莱明、毛君炎等译,北京国际文化,1990年
⑨ 《印象画派史》约翰·雷华德著,平野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⑩ 《塞尚何以重要》闵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22卷第6期
参考文献:
[1] 《接近真实的本质——塞尚艺术的四个时期》曹生龙,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4月
[2] 《塞尚何以重要》闵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22卷第6期
[3] 《敬畏之心——从塞尚到具象表现绘画》杨参军,新美术2007年第3期总第28卷
[4] 《塞尚眼中的绘画与自然》黄良珽,新美术2007年第2期总第28卷
[5] 《塞尚晚年绘画研究》焦小健,2007年第3期总第28卷
[6] 《主体论——塞尚艺术理念的核心》孙嫣,北方美术2009年2月
[7] 《心灵的作品——论塞尚的绘画艺术》赵鹏,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2期
[8] 《具象表现绘画文选》许江、焦小健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2月第2次印刷
[9] 《世界绘画摄影大师画传——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紫都等主编远方出版社2005年1月第1次印刷
[10] 《为我的绘画辩护》,何三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次印刷
科普书物读后感 我很喜欢看科普文章,因为科普文章里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让我学习到很多课堂外的知识。
我看过的科普书有《植物来了,快跑》、《动物的绝招》、《地球真酷》、《宇宙原是这样》等等。在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的是《植物来了,快跑》,因为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植物真的很神奇!有的植物是死神的帮手;有的植物依靠气味来杀敌;有的餐桌上的植物也能隐藏杀机,伤害人的身体;有的稀奇的植物更加疯狂呢!
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增长了知识,不但感受到了植物之奇,还体验了动物之趣:箭毒蛙表皮颜色鲜艳,可以分泌出剧毒沾液;探索了神秘的地球:揭开地球的小档案,进行神奇地带之旅,见识地球的坏脾气;知晓了天文地理:在书里,我游遍了祖国的五湖四,了解了自然界的神奇。
看完每本书后,我都能记住里面的许多内容,有的描写我很喜欢,还能背下来:地球像个熟鸡蛋,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在最上面,地幔在中间,地核在地球的最里边。
以后,我还会看更多的科普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科普书物读后感
上星期我看了一本很有用的书,书里使我知道了动物的许多知识,还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惯。这本书就是《动物百科全书》。
《动物百科全书》真是包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里面讲了陆地动物、水底生物、天空动物等等,就连热带的动物也有。有一次,我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种不认识的动物,而这本《动物百科全书》就能让我知道那是什么动物。
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太丰富了:有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的海豚,有吃大鱼、海兽的虎鲸,有会变色的变色龙,有罕见的鸭嘴兽,有凶猛的大鲨鱼……这书让我具体地认识了动物,知道了动物们的.生活习惯、吃什么东西、怎样保护自己,不被比自己大的动物吃掉等一些知识。我还了解到了现在濒危的动物——东北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蟒蛇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颈鹿……什么鸟是大树医生?什么鸟是歌唱家?等一类问题我也能说出来。
我懂得了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不要再去捕杀动物。
科普书物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感受非常深,既然维也纳人把环境保护的这么好,我想我们也一定保护的非常好!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森林,其中描写了维也纳森林面积大、作用大、景色美。让我们体会到了维也纳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颂歌。
维也纳人是幸福的。奥地利之所以有这样的环境,这么多的树木,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的保护和珍惜的成果。谁也不会去伤害任何动物和植物,甚至连后院的小草也倍加爱护。可见,他们十分热爱大自然。
维也纳的人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民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香、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放眼眺望,绿海无边,每一棵都是一朵浪花,多少树木才能汇成无边无际的森林呀?
维也纳森林有四十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
我想:我们也应该保护环境、树木。让仅有的资源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每一花草树木,让绿色更加苍翠;让绿色更加茂密;让绿色充满阳光。让我们在绿色森林中饱览群书、吸收氧气,更好地去创建美好活。
科普书物读后感
嗨!大家好!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小学生百科全书》。 我很喜欢科学,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套《小学生百科全书》就是这样的书。书中有很多我以前没有看到和没有想到的东西,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自然和科学知识。你只要认真去读,会发现许许多多大自然中的奥秘。比如,老鹰为什么在高空就能发现地上的猎物?为什么花的颜色各不相同?月亮适合人类居住吗?最亮的恒星是什么星???这些都让我非常好奇。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了解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神奇的景象,知道了许多大自然的奇事趣闻,也了解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比如,“人蚁之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蚂蚁虽然弱小,但是只要它们团结起来就也能打败强大的对手!更让我了解到珍稀动物与地球家园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动物、保护动物,也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一、生活是阅读教学的入口
语言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特点,而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的载体,而且是人的教育,因而教师必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阅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阅读与生活结合,有利于阅读教材修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假设两者脱节,必然会对学生发展形成障碍。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听者和看客,那么怎样才能让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实施双向互动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生活走进阅读课堂
叶圣陶认为:“要求预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 而是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只有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才能深入到文章的旨趣。要坚持“语文学习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我们应该突破封闭的课堂与教材的局限,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探索、思考、去创造。
(1)感悟大自然。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的佳作,传统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长期困于校园,困于教材,获得的感知也是肤浅的、间接的。由于学生天生的好奇,对事物充满认识和探求的渴望和热情。因此,我们要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出文本,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去体验,借助大自然的课堂,引导学生去摄取课文展示的大自然的生命活力,通过符号和语言去感知自然与生灵,让真诚和热情播撒的种子,让一棵棵幼小的生命生根、发芽。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山川湖泊,这些具体的形象给学生的印象远比课本知识深刻。亲近大自然这一点,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观察周边的事物,创造条件让他们发现和感悟生活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本中已经呈现和无法呈现的美景。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春游、远足等集体活动去亲近大自然。
(2)置身社会,积累阅读素材。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直接面对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即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紧密联系,又使实践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头。语文阅读,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语文信息铺天盖地,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社会上的民风民俗。同时,我们促使学生通过报刊、互联网收集国内外新闻、本地区热点问题等资料,扩充课文知识,让间接书本知识转化直接感受,学会观察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触及社会焦点,以使学生更深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表达能力。
(3)在生活中感悟灵光。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积淀过程,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生活是色彩斑斓的,针对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教学中应该多一份心、多一双眼睛去洞察、去感悟生活,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设法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生活成为语文阅读的一部分,学生每一点时间里都是学习的焦点。使生活的焦点成为语文阅读的动力。
2.生活教育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阅读教学本身与生活教育就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实现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双向互动,就能感受到很好的效果。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日常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必须通过交往来接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 必须通过交际来实现。故而教师对学生的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交际的各种因素,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在阅读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提出自己的满意和不满。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同时,还可以用讨论、交流、表演、辩论等形式训练学生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