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26 19:39: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

第1篇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觉得认真学习没意思,不想再学了。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如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他表现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这就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了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这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例如,有位学生谈道:“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还有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转贴于 具体做法我校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3.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年人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要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的对策。

第2篇

【关键词】 态度;精神卫生;统计学;问卷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48-02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ZHOU J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8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ment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instrument for the measurement. Methods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open investigati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Mental Health Attitude Scale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as compiled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composed of cognitive bias, emotional support, knowledge requirement and seeking help and it had a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onclusionMental Healthy Attitud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 evaluation tool of mental health attitud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Attitude;Mental health;Statistics;Questionnaires;Students

近几年,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健康观才能更加吻合社会的进步,更加符合国人的身心特点,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1]。心理健康观是心理健康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社会心理学家对态度概念的理解并未取得一致,但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3种成分,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注意什么样的对象,决定着人们怎样加工有关对象的信息,决定着人们对于有关对象的体验性质,也决定着人们对有关对象进行反应的倾向。全面了解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内涵,一般心理的行为表现、影响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信、效度较高的专门测量工具,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 研究方法和程序

1.1 被试取样 被试为渝东南地区在校中学生。被试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是开放式问卷调查的被试,共100人,其中男生55人,女生45人。第2部分为初始问卷调查的被试,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0份,其中男生246人,女生234人;初二年级236人,高二年级244人。第3部分为正式问卷调查的被试,发放问卷720份,有效问卷708份,其中男生366人,女生342人;初二年级340人,高二年级368人。

1.2 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调查了5个问题:(1)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特征有哪些表现?(2)你认为“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最典型特征有哪些表现?(3)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促进心理健康?(4)你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吗?(5)你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获得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吗?笔者根据回收资料进行了内容分析。

1.3 问卷维度的理论构想 根据以往研究的资料,在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理论构想。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态度的主要维度包括以下3个方面:(1)心理健康的认识;(2)心理健康的情感;(3)心理健康的行为倾向。

1.4 问卷项目的选择 根据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理论构想,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编制了共32个题项(其中含2对4道测谎题)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初测问卷。项目采用的记分方法是自评式5点记分方法,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对初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剔除标准差低于0.90、与总分相关低于0.20、因素负荷值小于0.40、共同度小于0.20以及不合乎因素构想的题目13个。最后剩余19个题目组成正式问卷。

1.5 程序 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开放式问卷。根据开放式问卷的回收资料和访谈资料编拟初始问卷题目。正式问卷的确定分2个阶段实施:第1阶段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初始问卷进行团体施测。对初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因素结构,并根据相关指标剔除问卷项目,形成正式问卷。第2阶段对正式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用正式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 半个月后,抽取被试中的一部分,用正式问卷进行重测。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分析被试反应的特点。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考察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问卷的因素分析的实切性。检验结果表明,KMO的检验值为0.777,说明样本大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系数为903.300(P

表1 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题项共同度因素负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认知偏差(特征值2.29,贡献率14.31%)

14.孤僻的人心理不健康0.6150.766

7.不善交往的人心理不健康0.5670.745

11.害羞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0.5830.743

17.愚蠢的人心理不健康0.5730.652

情感支持(特征值1.98,贡献率12.41%)

29.扩大人际交往,有助于心理健康0.5630.743

23.有烦恼向朋友倾诉,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0.4860.670

3.自我压抑不利于心理健康0.4000.589

28.如果朋友出现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我会更关心他0.3990.483

知识需求(特征值1.96,贡献率12.22%)

16.我希望校园里经常有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0.6680.815

19.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0.6550.795

13.我想知道有哪些方法能保持心理健康0.4320.553

寻求帮助(特征值1.94,贡献率12.12%)

10.有心理困扰去找老师求询是件难为情的事0.5420.715

21.当我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会及时求助0.5520.683

4.父母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不够关心0.3650.597

6.如果我有心理问题,我会尽量不让别人察觉出来0.4030.585

18.如果我有心理问题,我会远离老师和同学0.3660.507

注:4,6,7,10,11,14,17,18为逆向题。

4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51.06%,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题项的最高负荷值为0.815,最低负荷值为0.483。因素的命名遵循2条原则:一是参照理论模型的构想维度命名。看该因素的题项主要来自根据理论构想模型编制的初测问卷的哪个维度,哪个维度贡献的题项多就以哪个构想维度命名;二是参照因素题项的负荷值命名。一般根据负荷值较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来命名。在原来的理论构想的基础上,把正式问卷的4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认知偏差、情感支持、知识需求、寻求帮助。观察实际的因素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比较吻合。

经过初测问卷题项的筛选,共删除13个题项,得到包含19个题项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正式问卷,其中包括2对测谎题,题号分别为3与22,8与31。问卷题项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

2.2 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2.1 信度检验 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同质性信度,又称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各维度及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较好。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表2 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因素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

认知偏差0.7340.727

情感支持0.5980.562

知识需求0.6460.499

寻求帮助0.6060.521

总体问卷0.7410.601

2.2.2 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其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2]。Maio等[3]认为,判断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高低有2个标准:一是确定好内容范围;二是对于已经确定的内容范围,测验的题项是否具备代表性。该问卷的维度构想和题项编拟是基于理论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几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在问卷初测前后多次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问卷的维度和题项能够涵盖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各方面的特征,并具有代表性,因而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问卷的构想效度检验运用相关分析法。根据心理测量理论,问卷的各个维度之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如果相关太高说明维度之间有重合,有些维度可能并非必要;如果维度之间相关太低,说明有的维度测的是与问卷总体拟测量的完全不相关的内容。一般认为,一个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维度与总测验的相关在0.30~0.80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10~0.60之间,在这些相关全距之内的项目为测验提供满意的信度和效度[4]。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各维度之间及维度与问卷总体之间相关情况见表3。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相关在0.576~0.716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在0.172~0.388之间,相关适中。说明各维度间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又能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因此,问卷结构是合理的。

表3 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问卷各维度之间以及维度与总体的相关系数

因素认知偏差情感支持知识需求寻求帮助

认知偏差1.000

情感支持0.2671.000

知识需求0.1720.3881.000

寻求帮助0.2120.2430.1931.000

总体0.6480.6670.5760.716

3 讨论

本研究首先在渝东南中学生中做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征求了教师和专家的意见。从信、效度的结果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各项信度指标多在0.6以上;通过对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理论构想和实际研究的结果稍有出入,但这只是对其中一些题项的合并、筛选和重新组合,这更体现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中,对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的4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可以认为,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问卷为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具体特点和规律提供了测评的工具和解释的参考,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测评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工具。

为了加快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叶一舵教授提出了“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所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的特点,考察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可以更好地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为各类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提供依据,更好地构建学生和谐的人格。

4 参考文献

[1] 金勇,郭力平.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进.心理科学,1998(3):465-466.

[2] 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93-95.

[3] MAIO GR, OLSON JM. Relations between valu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ttitude function. J Exper Soc Psychol, 1995,31(2):266-285.

[4] 戴忠恒.心理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82-414.

[5]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第3篇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心理上、生理上逐渐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其心理健康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如何正确处理因适应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精神障碍的原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

在我市随机抽查三处初级中学、三处高级中学的1 000名学生,高中420名,占42%;初中580名,占58%;男生532名,占53.2%;女生468名,占46.8%。年龄范围11~19岁,平均(14.02±1.88) 岁。

2方法

随机对1 000名学生中用:①疾病症状量表(SCL-90);②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参照国内有关事件量表,选择51项与中学生有关的项目,采用分组调查。

3结果

3.1分析中学生疾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中遭受痛苦中等程度以上者以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个因子相对较高,且高中学生明显高于初中学生(P<0.05)。男女学生比较,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4个因子痛苦水平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1。

3.2由生活事件量表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生活事件,由频度看出:父母管教过严,考前复习紧张,高考不理想,本人不被理解等是中学生经历较多事件。初中以老师、家长管教过严、不安心学习为多数,高中则以考前复习紧张,担心高考不理想、视力下降、结交异性朋友为高频事件,见表2。

4讨论

第4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学习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许多中学生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成为阻碍其学习的障碍。我们认为,初中学习成绩差生增多,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习困难与成绩落后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因此,调查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可以从这方面去分析学习的障碍,进而研究如何帮助他们消除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研究目的是:1.研究当前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成绩优生与成绩差生、男女学生、初中各年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存在差异;从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去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探讨解决的办法与改进措施;2.初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研究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助于中学贯彻《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研究方法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方面和范围,至今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我们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持的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了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制定出了中国常模,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生。该测验主要诊断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该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严格按照测验实施的要求和程序,对两所中学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团体测验,时间为45分钟。剔除废卷,有效实测人数为955人,其中初一149人,初二389人,初三417人。我们先统计出每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然后根据常模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据此确定学生在某方面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三、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城市初中学生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311人,占32.36%。与近几年其它类似研究相比较,有上升的趋向。表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存在,必须引起重视。这些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必然会妨碍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困难和成绩不良的内部原因。

1、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也与社会、家庭影响有关

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称为少年期。这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由于身心 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成人感,进入了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即在心理上摆脱家长与成人的监控走向独立自主 的时期,又称“反抗期”或“抗争期”。这个时期的发展充满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理解与闭锁心理的矛盾,身心迅速发展与人格发展迟缓的矛盾,活动能量增强与自控力弱的矛盾等等。所以,又称发展的“困难期”和“危机期”。

初中生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12岁至14岁是情感发展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少年在发现自己性征时,从各方面对它进行研究,任何其他年龄都不像12~15岁那样表现出大量的、不正常的、近乎病态的。”他们的情感具有极高的情绪兴奋性、紧张性与强烈的冲动性及波动性。他们的个性处于“动荡”之中,极不稳定。其中,初中二年级学生又是身心发展与心理冲突尤其加剧的年龄,是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倘若教育影响不当,最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初二往往是初中最难管教的年级,这个年级最容易出现“乱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意识形态、社 会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有关。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态度 与方式等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初中生进入“心理断乳期”,欲摆脱家长的束缚而抗争。而许多家长却并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于是,家长的管教与孩子的反抗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这是许多初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重视的是,当前部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存在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疲劳不堪,有的教师不了解初中生心理变化特点,教育态度不好,教法失当,师生关系紧张,造成学生过重心理负担,这些也是影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冷酷、刻板和专横的教师的那个班出现的欺骗最多,而友好的、民主的课堂则欺骗较少”。“着迷于分数的教师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激惹、妒嫉、身心相关性疾病和疲倦”。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的形成,而且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智力开发。但是,许多人却不太重视后一点。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极其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则是有效学习的障碍。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次测验中,成绩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成绩优生要多。说明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其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要转化成绩差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了解并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与其身心发展上的不同特点有关

在生理发展上,初中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女生进入这一生长高峰期的时间大约比男生早两年左右,约从9~11、12岁,男生约从11~14、15岁。初中生还处于性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而初中女生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性生理的发育大约比男生要早1~2年。大约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女生开始青春期的突增阶段早于男生。这种生理发育上的差异、再加上社会上男女差异的文化传统习俗的影响,就使得初中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女生初潮来临时,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常常心烦意乱,惊慌失措。如果再受到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例如,认为月经是难为情的事,便会产生羞愧情绪。一项调查表明,约有67.1%的女生对月经初潮有各种不同的消极情绪反应。

四、结论

1.初中学生在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必须在初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成绩优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差异。成绩差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转化成绩差生,必须了解和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性别差异。女生在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方面比男生突出。

4.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年级差异。初中二学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初一、初三学生突出。学习焦虑表现出随年级上升而增加的趋势,自责倾向则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卫生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第5篇

关键词:心理问题 有效对策

现代医学认为,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然而,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

(二)人际关系问题

1.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 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心理教学或讲座务必要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益,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课应趣味化。针对学生的实际,热点、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如讲意志时,针对学生“计划订起来生动,读起来感动,过了三天不动”的现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适合个人特点及实际,做到有始有终,磨练自己的意志。

(二)行为化

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大胆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因此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讨论如何对待挫折时,除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种种对策,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找到自我外,还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

(三)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开展咨询活动

心理档案一般可分为这样几项:家庭成员情况、个人简历(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思想行为、疾病史等)个性心理(性格)、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心理咨询记录等。建立心理档案,便于教师从内到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易于开展心理工作。

第6篇

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3—0028—02

本次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先生等人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为测评工具,对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健康的,但学生中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超过正常范围的反应偏高。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学校及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还要重点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努力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取随机取样法,对我校初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初一共10个班级, 400名学生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8%。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评工具,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属于中等焦虑水平;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要有针对性辅导的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情况(见表1、表2)

表1 初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水平上的分布情况

注:总分为八个分量表得分之和

表2 初一年级总体各因子分布情况

注:统计的人数是各内容量表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者

结果显示,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从表1可看出,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总分处于低焦虑水平的占51.02%;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占48.47%;处于高焦虑水平的占0.51%。另外,表2中的分量表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处在异常焦虑水平。从表2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人际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可见,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应引起家长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从表1可看出,在被调查的392名学生中,51.02%的学生有200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190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48.47%,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有2人,占被测学生数的0.51%,处于高焦虑水平,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教师制定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重点辅导。

2.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

注:统计的人数是各内容量表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者

调查显示女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都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强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的心理反应,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生。

3. 借读和在籍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表(见表4)

表4 借读和在籍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

由表4可看出在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借读生,尤其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人际焦虑四方面。从调查中发现双亲关系和谐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双亲关系不和谐的学生(包括单亲);双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双亲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但在学习焦虑上,双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比双亲文化程度低的要高。

四、调查结论

第7篇

如:今年刚开学,我们班来了一个新生,胖胖的,很帅气的一个男生。可过了两周,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了该男生玩自己的生殖器,我很惊讶,也很担心,这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一、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第一步,我把他的家长请到了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家庭情况一切正常。第二步,访查了他要好的几位同学,得知该生近段时间爱上网,会不会是在网上看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呢?

二、和学生谈心

将该生叫到办公室很诚恳地和他谈心。他很害怕,也很羞涩,一直将头埋得很深,不敢看我。从他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他的自尊,看出了他强烈的道德意识,简单地询问后,我告诉他说:“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发育。网络像一把双刃剑,能帮人,也能伤人,关键是看你如何正确使用……”一席话,让该生认识到了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对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

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与生物老师沟通,特意上一堂人体结构与性的生理课,让他明白这是人生长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没什么丢人的,不用有心理负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四、教给学生正确调整的方法

先调整生活方式,要求他在校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课外活动;在家多做家务,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再调整学习方式,要求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让他感觉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不空虚,这样,心态自然也就调整好了。身体健康了,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

五、老师也应正确对待

要懂得尊重学生,不随意传播,以免伤及学生自尊;不能因此而歧视该生,应在感情上多与学生沟通,多与该生谈心,在学习多鼓励和支持他,在生活上多帮助他,帮他树立自信心,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我的,老师是喜欢我的,老师是相信我的,我能做得很好。”给予学生希望,切忌一棒子打死。

过了两周,我发觉该生活泼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一些坏毛病也改了。再次找该生谈心,他开朗地笑了。从他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的进步,看到了他心理的健康。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档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由于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石,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使命。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结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阐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及在整个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与有效的心理课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常常被一些学校或者老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其学习效果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学生无法从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知识,更有甚者还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门课程。所以,即使学校有意开设这门课程也常常被占用,用来让学生进行主要科目的学习。其实不然,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于小学生的明显变化,如果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就无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势在必行的,是一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的科目,它就是学生进步的一块基石,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启发,让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学习和人生。其次,对于这门课的教授,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以班主任讲授为主,或者以班会的形式来展开。班主任固然是最了解本班的学生,但是由于其自身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专业,所以这样的心理教育往往流于表面化,学生往往无法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基于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授,学校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合理化的安排和讲授,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学生,对学生心理有全面性和差异性认识

初中学生大部分处于13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这是人生的一个桥梁,是学生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不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在这个时期极易走向极端,走向心理危机,因此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关怀以及教育。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是大处的教育,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例如,在“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这一章节,教师首先要排除学生的紧张和害羞心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是每一个人所必须要经历的时期,因此不要恐慌和害怕,更不可焦虑,要以平常心对待。特别是对于班级里害羞的学生,教师更要走近他们,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开心结,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三、深入学生,为其排忧解难

初中生在这个时期,自身的生理、心理甚至是心智都在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才能达到为学生排忧解难这一目的。初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有极大的变化,心理又处于叛逆期,对很多事情很容易急躁、焦虑,再加上自身学习的压力又特别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当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把握与异往的分寸”这一章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既不可过分亲昵也不可过于疏离。有些男生女生之间过于接近,这样极易激发暧昧之情,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及时分离,让其认识到早恋的不良后果。同时,这个时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最好是私下解决。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过于和异性疏离,不敢和异性说话和交流,教师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以平常心对待男女关系,最终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立足学生,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通过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协调发展、配合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这样也造就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等都有差异。可是,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不正确,或者家长过于忙碌,对学生不管不问等,这些学生常常处于边缘化,缺乏关爱,心理很容易出现危机。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或者教师要定期举行专题性的心理讲座。这样的讲座不仅要求学生参加,也邀请家长同步学习,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心理学习,让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度过心理危机期。例如,可以开展这样的讲座:“家长和孩子如何更好地沟通”“青春期生理卫生及心理特点”“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如何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等等。心理教师通过讲座给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普及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讲解经验和教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关注发展,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的起伏变化之中,教师无法时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也无法随时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所以,比较可行与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学生心理发展的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这样可以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道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以这些方面为基点,可以进一步寻求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优方法。同时,教师可以设立“我心里的小秘密”环节,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写出来,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建立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对学生的秘密绝对保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石。特别是这个时期,学生面对自身生理的变化、自身心理的叛逆和学习的压力,身心肯定要受到一定的波动和变化,这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以这一方面为契机,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校自身课程设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等发面为出发点,谋求学生身心真正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献新.以育人为己任,开拓心田净土[J].班主任,2009(12).

[2]郭连梅.浅议中学生心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