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物理恒定磁场总结

大学物理恒定磁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3 07:58: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物理恒定磁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物理恒定磁场总结

第1篇

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给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笔者从知识点、思维方式、新课改选修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大学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标准;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引言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几乎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同时物理学也是近代高新技术的重要源泉。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功能不仅仅是一门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物理新教材更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改变,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加快推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在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顺利衔接的同时,仍然保持其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发现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二、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点重复性较大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材体系依然按照经典物理学的五大分支,即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为主线,大学物理同样也是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为主要框架。相对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分析工具由初等数学变为高等数学,但物理概念及规律没有太大变化。对于刚刚领到大学物理教材的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从整体上感觉大学物理只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没有显示出大学物理的独立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大学物理的教育功能。

(二)教师授课方式不同

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标为: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在此目标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图片丰富,实用例子甚多,且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高中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任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对于引入的每一个概念,都能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小故事或者生活现象等方式进行形象解读,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长期下来,学生已经适应并习惯了高中教师的这种上课方式。而大学物理更加偏重于对物理理论的整体把握和更加严格的数学推导,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复习上节内容来导入新课题,或者直接导入新课题进行讲解,很少有时间进行趣味性的导入。所以部分学生在进行大学物理学习时,会不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不知该如何进行大学物理的学习,显得很被动,比较迷茫。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

由于高中进行课程改革后.实行模块选修制,《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是必选的,有些地区《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要求只需选修两本,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甚至只选其中一本,这样学生间高中物理知识基础差别就很大,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进度,以符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力学部分的动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属于《物理(选修3-5)》,有些省份没有作为考试内容,所以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动量的概念,而在大学物理教材是假定学生完全掌握动量一系列的知识的,直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引入动量定理,无论教材例题还是课后作业,都很少有对概念的直接考查,相关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因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导致慢慢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上好绪论课

为了消除学生“大学物理只是在重复中学内容”的心理,教师在绪论课中除介绍该课程的发展史、地位、学习方法以外,一定要从内容、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工具三方面强调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高中物理中,运动学部分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没有大小的物体,即质点的平动;动力学部分,只局限于恒力;电磁学部分只限于匀强场(包括电场和磁场)中的有关问题,而且重点还是在于对于力及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分析。而大学物理中的研究对象没有这些限制,任何运动、任何物体都可以,变力做功,电磁场更偏重于场性质的分析。大学物理不仅要讲“是这样”,更加要讲“为什么是这样”。例如:高中物理是直接给出质能方程E=mc2,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说明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在大学物理中则由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再通过动能定理引发新的动能概念,爱因斯坦对最后结果赋予物理意义,由此得出质能方程。在大学中,应用更多的是微积分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微积分的物理含义,理解求导就是求一个变化率,而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是无限分割再求和的思想。还要引入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和标量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而自然引入矢量代数部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矢积和标积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所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属于矢积结果,哪些属于标积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明确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克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轻视或者畏难两种极端情绪,对能否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重视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经过新课标教育的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物理教学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脱离“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最为核心的策略。例如: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重要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在解决问题时还是采用中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往往不得解而进入死胡同。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在引入知识点时,可采用高中物理的局限性作为切入点,这样既能复习原来的概念,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讲解功的概念为例:可以先回顾高中所学功的定义及可加性,告诉学生这就是功的定义和性质。进而提出如果F是个变力,而且物体的运动是任何轨迹时,那么这时功的表达形式又是什么样的?这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有了前面关于冲量的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功的积分形式。而对于高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像牛顿运动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章节内容,教师无需再详细分析,完全可以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做课件,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讲台上讲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之后教师再给予总结,使学生都能清楚了解所学内容。运用这些方式,教师既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积极探索个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是先行课与后续课的关系,大学物理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开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组织作相应的调整。通过物理分层次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潜能差异,通过多种途径的物理教学,激发个性学生的特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虽然变换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因选修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不一样的问题。但在按专业、班级进行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分层次教学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还在探索中。例如:针对大学物理某一部分内容,像热学,组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开课之前,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对其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能够有一个补习的机会,以便顺利步入正轨。经过几年的探索,这种方式被证明是最简单易行的,并且能达到开课的目的。

四、总结

大学物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高中物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模式,适应新的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用,从而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杰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文蔚主编.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百诗.大学物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1)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2)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3)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柱,2006.

[7]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4)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电磁场;少学时;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傅文珍(1984-),女,江西新干人,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浙江 嘉兴 3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66-02

“工程电磁场”是在“大学物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宏观电磁场基本性质、规律、分析与计算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场的观点对工程电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1]

目前,“工程电磁场”是很多高等院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新兴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基础。[2]特别是对电气专业学生来说,“工程电磁场”是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如电机拖动、电力工程基础及电磁兼容等,可见它的重要性。[3]然而,在当代注重素质教育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的课程丰富多彩,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很多边缘交叉学科的教学课时都在不断压缩,尤其是“工程电磁场”教学,从原来的五六十个课时压缩到三四十个课时不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上好“工程电磁场”这门课,是很多执教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嘉兴学院“工程电磁场”教学现状

“工程电磁场”这门课的特点是:以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课程为基础,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课程教学过程中公式推导较多,计算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4]嘉兴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对本门课的普遍反应都是难学;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从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开始,公式繁琐不说,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只落得教学两难的境地。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该课程被公认为教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课程。然而,为培养宽口径人才,我校电气专业该课程计划教学学时定为32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学好这门课,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工程应该能力相符合。这无疑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状况下,笔者根据几年来对“工程电磁场”的执教经验,提出在少学时情况下对工程电磁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少学时“工程电磁场”教学内容改革

1.改革目的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从实用性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电磁场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具有不可见的特性,只能通过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因此,在讲授电磁场理论时应与其实际应用相结合,巧用实例教学。如绪论中可以引用电磁场发展史的一些名人事迹;而在静电场中的应用有:静电分离、静电喷涂、植物育种保鲜等;恒定电场主要应用有直流输电等。“工程电磁场”应用非常广泛,每一个章节都有典型应用,各章节的主要应用实例如表1所示。恰到好处应用这些工程实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改革内容

在少学时的情况下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讲,少讲和不讲。然而,也不能一味删减教学内容,适当引导学生自学也是必要的。按照我校工程电磁场教学大纲要求,“工程电磁场”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矢量分析、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准静态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的传播、均匀传输线的导行电磁波、波导与谐振腔等。其中矢量分析的讲述主要是为后续公式推导做铺垫,而从准静态电磁场开始主要讲述特殊形式下的电磁场问题,学生对后续知识点了解即可。因此,“工程电磁场”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及时变电磁场,这些既是基础理论,又是电气专业工程应用上接触比较多的地方。

三、少学时“工程电磁场”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讨论法以及质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我校现状及笔者的执教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1.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电场和磁场是紧密联系的两种现象,电磁学中,某些电现象与磁现象,虽本质上相异,但宏观现象上有很好的相似性,或在研究方法上十分相似。从教材内容的安排中不难发现,“工程电磁场”教材中每章的教学内容都是从场的性质、基本方程、边值问题与衔接条件、场的应用及能量与力等4个方面去分别讲述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和时变电磁场。于是,抓住各种场的对比关系在工程电磁理论教学中很关键。对比的方法不仅符合心理学中提到的“意识流”,[5]也符合古代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如静电场和恒定电场的场量关系对比见表2。

2.注重工程实例的引导性

根据我校“工程电磁场”少学时的特点,在“工程电磁场”的教学内容上删减了一些与前修课程相同的内容,同时增加工程实例的引入。工程实例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将理论直观化,将高深理论与工程应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如:为讲解在静电场中静电屏蔽的概念以及静电屏蔽中电场分布和电荷分布的特点,可以先引入静电分离的工程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纺纱等),再介绍静电分离的方法和效果,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再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去讲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借助一些图片将这一现象直观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图1所示。帮助学生掌握在静电屏蔽情况下静电场和电荷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应的理论。

3.注重课堂的互动性

“工程电磁场”这门课理论性较强,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主要以多媒体放映、MATLAB仿真软件现场仿真各种场的波形图为手段,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电磁场知识点抽象,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很难接受,因此采用多媒体、仿真软件可以将抽象公式图像化,帮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教师的教学地位

“工程电磁场”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我校课时只有32课时,时间非常紧,教师应该怎样把教学内容讲清楚?笔者认为应注重教师在本门课程中的教学地位。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好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题目课后留给学生思考,温故已学相关知识,同时启发新的教学内容。采用设疑引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总结

在我校少学时的情况下,通过对“工程电磁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该课程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解决了“工程电磁场”一直以来难教难学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平,李慧奇,安勃,等.创新实验班“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61-62.

[2]苏利捷.《工程电磁场》课程体系的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8):139-140.

[3]吴明赞.《工程电磁场》课程研究式教学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65-68.

[4]靳宏,莫岳平.“工程电磁场”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97-99.

第3篇

【关键词】物理图像 电磁学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1-02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填报物理师范专业志愿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此外,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就业技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和生产实习,许多原本属于高年级的课程下放到低年级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授课难度越来越大。《电磁学》是一门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涉及较多的后续课程,例如《电动力学》、《电介质物理和器件》和《电路分析基础》等。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建立物理图像,抓住物理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电磁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物理图像?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有偏差。在大学物理中,物理图像不仅指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还指数学公式的物理内涵或物理过程演绎的规律性。通俗来讲,是指在学习物理公式的过程中脑子里建立的“画面感”――就是把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理性认识变成感性认识最后固化成物理直觉。对于刚刚学了高等数学,并利用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来演绎物理规律的学生而言,建立物理图像是很困难的。为了使低年级本科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我们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物理规律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学习物理的学生,不应当将物理当成应用数学。数学是为了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引入的,而不是为了做计算引入的。例如,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微分形式乃至张量形式,从数学角度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从物理角度来说,尽管所用的数学语言越来越抽象,实际上表达的都是电场磁场的内在联系,物理图像上没有什么差别。物理学是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先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物理规律,以建立初步的物理图像,这样才不会迷失于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推导。举例来说,在学习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很快会发现每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的。他们很容易接受“磁场是无源场”这一概念。然后在推导高斯定理时,因为磁场的无源性,对于一个封闭的曲面,不存在“磁单极子”接收磁感线,进去一条磁感线,必然会出来一条磁感线,因此磁场的高斯通量为零。然后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将高斯定理的积分形式转变为微分形式,即磁场的散度为零。以后,学生在听到“散度为零”时,他就懂得里面存在一个无源的矢量场。这样,本来是基于实验得到的物理图像就变成基于数学公式联想到的物理图像,达到数学与物理有机结合的目地。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这是一种认知层次的提升。

二、物理抽象规律和过程的“可视化”

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因为分别引入了电场线和磁感线作为形象化的手段,学生比较容易想象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但是有些物理量比如能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也没有“能量线”之类的辅助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又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其物理图像呢?电磁学关于能量的学习一直是难点之一,涉及的能量种类繁多,包括点电荷体系的自能和互能、导体组的能量、电容器的储能以及通电线圈的储能等。例如贾起民等编著的《电磁学》一书中有近十处章节提及能量的问题[1],其它如赵凯华版[2]和梁灿彬版[3]的《电磁学》也多次提及能量的问题,而且这些章节遍布全书。如果学生不明确每种能量说明的物理图像,不了解这些物理图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只是死记硬背公式,一定会弄得头昏脑胀,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我们曾尝试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拘泥于课本安排的授课顺序,将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分别作为两个单独的体系,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力作功和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得到各种电荷体系的静电能量的场源表示形式,再经过数学推论得到能量密度的表示形式并推广到极化电场的情形,从中揭示了电场能量的物理本质。对于磁场能量也作了类似处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到了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及能流的坡印亭矢量。在授课过程中,因为针对的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变迁和演化,学生通过类比,容易针对每一种能量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物理图像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电磁学的概念和规律是值得思考和有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电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梁灿彬,秦光戎,梁竹键.(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

关键词:电磁场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思想、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复杂抽象的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等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麦克斯韦方程组过程中的科学方法论-对称性思想,这对他们日后工作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性意义。

一、“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电磁现象比较复杂和抽象,研究它需要的数学工具多且难,教学过程中感到困难,特别是利用理论解题和实际应用更觉得难。

1.在学习中存在的状况

一是推导和计算难。课程中所涉及的公式多、表达式复杂、数学要求强。再推导中运用到矢量运算、微积分方程以及复数运算,过程繁杂,往往顾此失彼,学习吃力。二是概念抽象。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对一些定理及概念,比如说惟一性定律、内自感、外自感等等概念难理解,物理概念不熟悉,学习难度大。三是解题困难。很多学生反应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花大量时间推导公式,可遇到习题又像到另外一个世界,完全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失去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状况

第一,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导,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注重数学计算,而忽略了其物理意义,容易使该课程失去其意义。第二,课程系统性强,注重介绍其理论基础知识,忽略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有何用”的疑惑,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以上特点,对于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学生普遍认为“难学”,教师普遍感到“难教”。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积极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以三大实验定律(库仑定律、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两个基本假说(有旋电场的假说和位移电流的假说)为基础,归纳总结出宏观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然后再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即时变场)出发,回顾静态场,这时我们可以把静态场归结为时变场的一种特殊情况,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其辅助方程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具体的电磁问题。这样就使我们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的内容简化为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学起来也就简单容易,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强调对概念的理解上,应该增加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和问题,用课本的理论来解释日程生活中的事例,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静态场时,由电磁学的库仑实验定律和安培定律分别引出静电场、恒定磁场的概念,并掌握静态场的方程及其物理意义,并介绍静电场的最常见的一个应用就是带电粒子的偏转,像控制电子或是质子的轨迹。很多装置,例如阴极射线示波器、回旋加速器、喷墨打印机以及速度选择器等都是基于这一原理的。随着学生对静态场的逐渐了解,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介绍时变场时,重点放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物理意义上,引导学生从该方程组出发,推导出波动方程、边界条件等方程。又比如,在学习均匀平面波的传播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电磁波的概念,并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电磁波传播问题进行讨论,再向学生提出几个应用问题:为什么海水中需要用长波通信?防辐射孕妇装为什么能起到防辐射作用?为什么在微波炉加热不能用金属托盘?收音机和电视的天线架设为什么不同?为什么隐形飞机雷达探测不到?等等,引导学生去寻找电磁波的应用,在工程实践、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乃至现代战争中都能找到电磁场应用的实例。通过这部分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经过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目的也非常明确了。

2.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板书,尤其是“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公式多,推导复杂,两者应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当进行公式的推导与分析时,应采用板书为主要方式,学生容易对复杂公式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引导思路,而不是一页幻灯片过去,学生不知道讲解了什么。但在介绍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制作的CAI课件相结合,把复杂抽象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下面以介绍波导的场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波导场结构的动画效果,其截图如图1,通过动画效果演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波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鼓励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

图1 波导的场结构

3.梳理知识系统,学会举一反三

电磁场与电磁波解题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其求解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更主要是一个物理问题。只有把其中内含的物理过程分析明白,运用好数学知识,才能充分理解问题的实质,找到正确的求解方法。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有必要增加对前面相关内容的回顾,如矢量的通量、环量及矢量运算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前面知识的回顾和应用,比如介绍动态位函数时,先回顾静态场中位函数的引入、位函数满足的方程、以及位函数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进而推导出动态位以及滞后位的相关理论,有利于学习的连贯性。又例如在介绍平面波时,结合波动方程分析平面波的传播、入射和反射等波动特性等等。鼓励学生在做具体的题目时,做完后反思这题所涉及的知识及能力要求符合教学大纲的哪一部分内容,跳出题海战术,学会举一反三,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认识。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难学难教,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又非常重要。我们将进一步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的应用问题讲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孙玉发,尹成友,郭业才等.电磁场与电磁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梁昌宏.关于电磁场理论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