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7 02:13: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校本研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31-02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教师而言,他们中的多数人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会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不能正确理解新教材,对现行英语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学方法不当,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以上现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以往都是教师在假期去外地进修学习,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与真正的课堂脱节,缺乏实效性。因此,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学院以陕西泾阳县为对象建设了“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验区”,在2011―2012年这段时间先后进入泾干镇中学、云阳中学、扫宋中学和云塔寺中学这四个学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指导。
一、答疑解惑咨询
教师在校本研修这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采用面谈式和团体座谈咨询两种方式帮助他们弄清疑惑,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充分交流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
二、案例分析指导
我们会选用英语教材的个别单元作为教育案例,从目标设定、内容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活动实施、反思评价等环节与教师一起辩证分析、交流切磋,使教师体验和领悟教学内容所蕴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头脑中悬浮的课程改革观念真正做到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转变,为他们顺利进入亲身实施课程改革的课堂实践铺平道路。
三、教学现场对话
我们先后走进这几所学校的英语课堂,现场观察,一起进行课后反思评课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中给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性指导建议。通过零距离体验接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情境的对接,而经过整合之后的建议融入了一线教师熟悉的教学实践情境信息,更接近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因而更容易被一线教师所接受并融入其原有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更新。经过这一系列的指导与整合,这几所学校开始实行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教师们信心和劲头都非常大,他们在慢慢地适应和尝试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1.以“导学”引预习。这些学校以一个年级为一组,为每一个单元编写英语“导学案”,每一个单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由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学重点,统一训练方案,编写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内含本课堂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以及20个左右的练习题。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果发现问题,学生们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从而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这样做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将教案、学案、作业、练习结合在一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高效量化赋分。课改后,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个性张扬,你说我论,但我们也发现仍有少部分学困生死气沉沉,在了解探讨之后,我们和授课教师制定了“高效课堂”之学习小组课堂各环节评价标准及赋分细则,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体潜力,发挥了学习小组的最大动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个体之间、团队之间良性竞争的氛围。课堂量化赋分的评价对象是各学习小组;评价主体以任课老师为主体,全体学生参与共评;评价范畴包括学案完成、课前板书、站立交流、课堂展示、对抗质疑及其他方面。赋分细则分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案完成:任课老师可全收检查导学案或抽查各个小组部分成员的导学案,视其完成的质量赋分。(2)课前板书:各个小组推选组员提前把该组所分配的任务板书写在黑板上,视其板书的质量赋分。(3)对抗质疑:在别的小组展示过程中,看其他小组成员能否发现该组的板书错误或讲解错误,是否有更好的答案或解题方法等进行赋分,并且对该组讲解内容做出相应的扩展及补充,都给予奖励。每天总结一次,在黑板上公布结果,并评出明星小组。由于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传统课堂上打瞌睡、聊天、看小说的人基本没有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意识也支撑了孩子们的学习意志。学习好的同学会主动地鼓励、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为了小组荣誉学习比以前刻苦了。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对薄弱学校尤其是薄弱学科的指导与扶持是专家团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通过传递新观念、新信息、传授新教法,进一步推动了各校的教育改革,使一些原本薄弱的学校开拓了工作思路,提升了教学改革的层次。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制定合理解决的方案,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英语课改模式,在试验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成达如.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56-57.
[2]金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J].甘肃农业,2007,(1):54-55.
[3]苏雁.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被动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3):47-48.
[4]王路.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5).
[5]周冬祥.教师自主成长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5).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理念,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三高(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档升级.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制度.结合市局下发的师训工作要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师训工作计划、校本研修计划、培训制度、学习制度,教师层次上,制定教师个人提高计划、个人读书计划等.
2、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修查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教师校本学习.中学、中心小学支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结合国培—能力提升培训进行,取得了显著和效果.中心学校组织了电子教案的设计制做、如何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专题讲座.坚持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间周一次,注重教师思想修养和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3、成功举办了校本教研活动.4月9日,召开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5位教师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综合实践五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大家敞开自我、各抒己见,探索多种途径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高效、快速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积极申报教学新秀及教学能手,参与区域教研活动.根据进修学校的指示精神,我校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类先进个人,共申报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等学科计10名教师.5月12日在新兴小学参加了名师评选暨第二片区教研活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理念和教学艺术.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2014国培----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我校共有93人参加这次首轮培训,我校指定一名教师做校级管理员,组织教师报名,督促、指导教师学习.截止到5月10日,我校的93名教师学习成绩及格率为100%,其中百分人数达23人,我校会继续督促教师完成培训后续的反思和学习.
6、各级组织走出去参加上级组织的学习与培训.3月19日,我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科研培训会,提高了科研意识和能力.4月20日,我校派一名教师参加由奔驰公司组织在大庆师专为期一周的培训.5月6日,我校派周海艳老师参加在绥化教育学院举办的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培训会.5月8日,派马思博自费参加了全国小语在黑龙江省举办的教研会.
三、下步计划:
1、举办小学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
一、透视课堂:在课堂研究中成长教师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所以,校本研修基地的建设,首先要透视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实践的校本研修中,促成教师的专业素养迅速提高。
1.透视课堂,备课先行
为了提高备课质量,避免流于形式,我们提出备课要做到“实”“研”。所谓“实”,就是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学校领导责任靠身,管理制度责任到人,间周一次备课活动,研讨、设计、修改、再设计,有制度、有时间、有落实、有考核。所谓“研”,就是在备课过程中定位在研究,主备教师要研究,备课组教师要研究;先研讨,集中大家智慧,形成备课初稿,再研讨修改初稿,论证斟酌每个教学环节,最后由教师个体结合学情针对性地复备教案,课后再记录下教学反思。备课活动科学有序地管理,才做到“实”和“研”。
2.透视课堂,立足校本
课堂研究的实践形式多样,立足校本,我们采取的几种主要方式有:(1)“把脉”随堂课;(2)同课异构;(3)主题研究;(4)系列课堂展示;(5)学科组常态研修等。“把脉”随堂课,由学校领导、特级教师、市县名师等组成听课小组,随时听听教师的随堂课,针对随堂课分析探讨,把脉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机制、个人教学功夫等,给上课教师提出针对性成长要求;同课异构,两位或多位教师就同一个内容分别进行教学,听课教师评析不同的课堂,在智慧碰撞中启迪听课教师的智慧,在思辨中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主题研究,针对课堂的一个个问题;展开主题研究,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教学方式、一种评价方式、一段师生互动、一块内容的特色教学,等等,处处有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系列课堂展示,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展示一节公开课,要求展示出课堂亮点,展示出课堂效益,展示出自己的课堂探索成果;学科组常态研修,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年级开展各学科课堂研修活动,每周定期活动,周一艺体教研活动、周二语文教研活动、周三数学教研活动、周四英语教研活动,风雨无阻,课堂研修活动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方面。
二、聚焦问题:在专题研究中提升教师
如何在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这就需要突出教学的问题研究。抓住问题并善于研究,教师的业务能力才会迅速提高。教师研究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从哪里来?怎样研究问题?都需要学校给予教师指导与帮助。
1.学校、专家给问题
学校可以围绕本校的办学特色、课改研究方向、学科改革任务等内容,给教师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教师抓住某一个点开展“点”式研究。
还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学校名师帮助教师找研究问题,也可以请他们领衔研究。专家、名师在教育思考、教学反思方面往往更敏锐、深刻。我们请他们与教师一起开展沙龙活动,一起研讨教学,共同反思、审视教学实践,寻找研究的问题,请他们指导研究或领衔研究。
2.教师个体找问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觉,唯有自觉主动地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最高效。自觉地发展,才会主动寻找研究问题。学校开展培训指导、科研论坛活动,帮助教师多渠道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指导、督促教师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教师工作在课堂,生活在课堂,他们最了解课堂的问题,最了解学生的问题,所以,教师自主发现、自主确立的研究问题往往是教学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
3.研究活动解问题
我校重视各级研究活动的承办。围绕问题研究,我们主办、承办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引导教师全程参与。如建构式生态课堂构建系列研究、书法教学研究、拼音教学研究、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科学教学实验操作指导研究等活动,以不同的教学专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三、牵手专家:在引领支持中成就教师
校本研修基地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本校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的具体做法有:
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即经常邀请本地区教学专家、名师到校指导校本研修工作。每学年,我们都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专家到校指导,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我校与江苏省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签订了“校校合作交流协议”,由师专的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定期的帮扶指导。“走出去”,即我校每年都会派大批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归来之后再传授经验,以讲座、示范课、视频观看评析、专题沙龙等形式推广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学科骨干引领
我校有省特级教师、市县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等一批学科骨干,请他们做领头人,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带领年轻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实践,一同进步。具体形式可以是工作室,可以是学科研究小组,可以是师徒组合,可以是科研小组,等等。另外,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的“青蓝课程”活动和“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活动。我校教师领衔的两次课程被市教育局评为“青蓝课程”活动精品课程,学校被评为市“青蓝课程”活动组织十佳单位。
3.课程基地引领
我校是连云港市首批小学英语课程基地。依托课程基地,不断开展英语特色校本研修活动,以每周四的校本研修日为主要时间,全镇英语教研组开展一系列英语教学活动。
四、唤醒自律:在自我发展中锻炼教师
校本研修基地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自觉参与。教师自觉主动地提高,才是高效的,也是快乐的。
1.人人都可以优秀
每位教师都渴望进步,都希望得到集体的肯定与赞扬。激发教师的进取心,需要学校不吝表扬。我们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树立业务榜样,榜样多多,表扬多多,让教师感受到“我也可以成为榜样”“我离名师不太远”。教师有了荣誉感,有了一份进取的自信,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业务素养慢慢提升。
2.人人有发展愿景
调动教师的发展积极性,必须让教师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美好的发展愿景。我们请每位教师分析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建立自己的发展愿景,合理规划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们从师德修养、知识学习、教学能力提升、发展学生、教育研究等方面对自己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展愿景增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提高了他们专业成长的主观能动性。
3.评价激励引领发展
我们加大师德考评力度,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指标多元化,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而是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位教师优点, 适时给予真诚的表扬, 给予精神的鼓励, 评模范,树先进,放大优点,点燃教师完善自我的热情,形成个人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五、校际协作:在合作研修中发展教师
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校际联动,构建合作研修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体包括:
1.支教帮扶
我校一直与本地区三所农村小学结成帮扶关系,坚持选派优秀教师去支教帮扶,也邀请他们的教师来校交流,共同提高。在支教帮扶的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里,创新办法,探索总结,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养。
2.合作论坛
兄弟学校也有不少市县名教师,我们合作开展名师论坛活动,安排名师讲座、沙龙,展开高峰论坛。兄弟学校也有很多青年教师,我们合作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会课活动,同台献课,共同研讨。在合作中,共享成果,共享智慧,加快了专业成长的步伐。
3.课堂开放周活动
与兄弟学校合作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开放周里,两校教师的课堂对外开放,欢迎随时进班听课、评课。开放周里,教师们总是精心准备,深入研究,大胆尝试,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创意。活动最能历练教师,每一次的开放周活动,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大练兵、大检阅。
4.校际专题研究
一、对一起接受培训的同学们,我想说
当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离开工作的岗位,从不同的城市走到一起,我们便成了同学。在这里,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充实的日子,收获着友谊、丰富着信息、提升着思考。然而,作为一名学员,为了使我们能在学科教学领域里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邂逅更为美丽的云彩,我想说:
1.让我们多一份感恩之心
从整体上讲,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大都是挑选出来的专家,他们在某一领域必然有着独到的思考与成就,无论他们的讲课是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既然来到他(她)的课堂里,我们心怀感恩之心,必然会有所收获。所谓收获,在我看来,未必是那些正面的理念或值得借鉴的方法,也可以是那些在很多同学眼中的缺憾或不足。有时,正是那些不足与缺憾可以成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切入点,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能促使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面对那些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时,收起我们挑剔的眼光,付出我们的感恩之心,感恩他们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感恩他们呈现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感恩他们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个话题研究的原野。因为心怀感恩,我们的心会因此而变得沉静而柔软,会更理性和客观地去观察和思考相关问题。如是,我们就更容易从中吸取专业成长所需的养分,体验到一段段朴素、平淡的话语所隐含的教学智慧,捕捉到小小瑕疵中所反映的一个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将那些难免的不足和缺憾转化成为能滋养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养料,同时,也使我们的培训之旅多些淡然的愉悦。
2.让我们多一份即时生成
培训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谓学习,在我看来,还不只是吸纳,单纯吸纳的学习活动只是一种被动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单纯吸纳的培训也只是一种“被培训”,而不是高质量的培训。主动培训不仅需要吸纳,更需要我们基于培训活动能即时生成新的启发与思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启发比吸纳更有价值,因为相对于那些吸纳的东西,生成的启发更为前沿,更有价值。模仿他人充其量是对他人认同后的追随,假如没有新的思考和启发,那么,吸纳再多也是落在人后,不可能真正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因此,在培训活动中,不要将自己在无意识中演化成为一个只会照单全收的容器,而要在倾听中,开启我们的思维之翼,通过提取、筛选和思考,即时生成点点滴滴新的启发,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并逐步超越原来的自我,丰富我们的思考,修正我们的行为,从而逐步走进新的思想高地。
3.让我们多一份后续研究
假如说一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将我们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层面,那么,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新的起点,带着在培训学习中获得的启发与思考,调整原有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修正可以“给力”的支点,并以此为轴心,进行更为鲜明、扎实的研究。譬如,在英语培训活动中,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对话”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英语“对话”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阅读”获得,更是通过实际的“对话”获得,那么,是不是可以更新并调整我们原来开展“对话情境”的教学方式,将重心从“阅读”转向“对话”活动?因此,任何阶段性的培训都不是培训的全部,而只是某一方向培训活动的一个开端,我们应将在培训中的所得作为新的种子,及时播种在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地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后续研究收获更为丰硕的果实,从而实现从“被培训”向“主动培训”的转化,这是当今各级教师培训活动更具“生长力”的价值所在。
二、对一起讲课的同事们,我想说
当我们从不同的岗位走向同一个讲台,便成了同事。当我们的名字出现在“学员手册”里,学员对我们该是一份怎样的期待和猜想!在课堂上,他们会为我们出色的讲课喝彩,为自己收获多多而掩饰不住喜悦与感恩,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包容我们的种种不足与缺憾。作为讲课老师,是不是也希望我们的学员能少些失望、多些喜悦,少些遗憾、多些收获,少些无聊、多些愉悦呢?因此,我想说:
1.让我们多些沟通
一般而言,每一项培训活动都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所设置的课程都将指向相关培训目标的达成,所有讲课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培训任务。虽然每个人所承担的主题都指向不同的内容,但是,每个话题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宏观与微观、承上与启下、整体与局部,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不同主题的相关层面等等,假如我们能在讲课之前多些沟通和交流,那么,每个老师的讲课就有可能更好地成为一个整体而又各有侧重,更好地关注到各培训主题之间的关联、融合和相互补充、延伸,从而在讲课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对立和疏漏,避免出现“种了人家地、荒了自家院”的情况,让学员在体验到整体培训内容一体化的同时,也感受到讲课团队的合作与和谐。
2.让我们多份担当
当我作为一名学员,心怀对讲课老师的敬仰,仔细倾听着他们的讲课,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份期待,期待着他们能根据主题呈现出立体化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也期待着老师们能风趣幽默、旁征博引,让我们享受一次愉快的培训之旅。当我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便有了更宽的视野去观察学员们对自己讲课的反应,从他们的眼神、表情中多少可以看出对自己讲课的认可度。在学员和讲课老师的角色切换中,我进一步体验到了作为一名讲课教师该有的担当:让学员在我们的讲课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就算我们对中小学一线课堂的教学不够了解,起码也应该有丰富的内容,让学员在临近领域里有所收获;就算讲课偏离主题,起码还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不会被学员私下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东拉西扯;就算曾经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轻易复制到今天的培训课堂;就算在某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是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就算培训时间再长,也要努力让我们的学员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我想,为师者,就该有这样的担当。
3.让我们多点自知
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来参加一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他们需要做好多少前期的准备?只有经历过的老师才知道。当他们踏上培训旅程,惦念着的不仅是自己的孩子和家事,还惦念着那些学生;等他们完成培训任务返回岗位,他们面对的是更为繁重的工作。他们是心怀怎样的期待走进培训课堂,又希望得到怎样的提升和帮助?这是我们作为讲课老师首先要知道的事。我们还该有所自知:假如我们不能承担这份讲课任务,千万别走向那个神圣的讲台,有损自己形象还只是自己的事,但不要浪费那么多别人的时间,更不要因为自己讲课质量不高而使教师培训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还该有所自知:学员们处于一个怎样的层面,他们拥有什么还缺少哪些,他们的困难在哪儿?我们的讲课要基于学员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感受、困惑和期待,并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帮助他们从丰富却零碎的积累中提炼出一些理性层面的认识,针对他们的困惑展开分析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真正感受到培训活动的价值所在。
三、对承担培训活动的领导们,我想说
尊敬的各级培训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你们将教师培训提到这样的高度,并付出如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教师培训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学员,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次继续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讲课老师,你们的信任让我有机会走上教师培训的讲台,备课到讲课的过程,是我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补充和提高的过程。然而,我以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想说:
1.统筹培训课程,促使培训内容更系统化
从几个培训班下发的“学员手册”中,我们看到:每个培训班所开设的课程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研究、课程标准解读、学生学习研究,到校本研修等等,在形式上,也涵盖了专题讲座、课堂观摩、成果汇报、主题沙龙等等。然而,课程内容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尚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从顺序上说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科学的序列,使培训内容出现了一些重复、疏漏、跳跃,给人以不了了之的感觉。如,一个讲课老师着重指出了相关方向的现状与问题,然而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后续探讨却缺了下文;又如讲课老师虽然各有主题,但内容的重复、交叉、观点相对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培训课程的统筹安排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就教师培训而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是很重要的一环。建议相关培训主管部门要统筹培训课程,可以组建学科培训专家组,集体研制培训课程;然后根据各课程特点在更大范围内挑选最合适的讲课老师,将每个老师的讲课主题和方向落实到位;一个阶段的思考与准备后,召集所有讲课老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主题交流基本的思路,相关部门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协调和统筹,使各讲课老师的主题和内容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整体,同时,各讲课老师也能紧扣主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共同达成培训目标,促使培训内容走向系统化。
2.整合培训资源,促使培训资源配置更优化
在本次培训中,同一学科设置了不同的培训点,每个培训点的课程有较大的差异,所聘请的老师也少有雷同。通过对多方反馈的信息分析,培训教师的讲课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老师紧扣主题,基于学员的需求,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列举实证,让学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多多。但也有些老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有的搬出了多年前在其他公开场合的报告内容,有的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了解甚少,有的偏离主题太多,有的则对学员的基础和培训需求基本不了解,自然很难结合一些比较鲜活的案例,和学员们一起分析、探究、总结,帮助他们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进入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在备课中,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并通过大量的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认真的实践自然拼音法指导单词教学。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请笑纳!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1在全国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火热前提下,在全国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布恩那个自甘人后,自甘堕落,我们一定要继续的深化改革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学校更好的发展下去。
我们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也是积极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实现了教学成绩的大丰收。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要求教师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英语科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总结
一、本学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以课改为中心,各年级开展了一月一研讨活动:针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教学观摩,研讨,予以解决;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切磋,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组织研究上好教研课。本学期各年级老师都开展了研讨课,各自的课堂教学效果甚好。
2、规范地开展了一次主题化系列活动,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组的质量。
本学期我校小学英语的教研主题为“关注学生发展,追求课堂实效”。从认真准备(学习、思考)——实践(实践探索)——研讨(研讨、交流)——总结(总结、反思)四个环节开展活动,使各位教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研效果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习新课改精神,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各种资料,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了新课改等现代教育理念,端正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促进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关注学生发展,追求课堂实效”,开展了主题教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采
4、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开展了常规检查工作,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课,各个老师都能按要求做好工作。
二、活动开展
1、本学期对本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英语口语抽测,通过这次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全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2、五、六年级在龙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英语风彩之星行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浓,效果好。
3、继续开展了以年级为单位单词默写比赛,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总之,在全体英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本学期的期末测试中,各个年级的成绩都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们要继续的努力工作下去,把我们的学校工作继续的做好下去,我相信未来我们学校一定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随着计划教育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好他们,把他们都培养成国家的栋梁,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我们都应高认识到。
不仅仅要把英语教好,其他的各个科目都要综合发展。现在国家都是竞争综合国力,那么孩子也要比综合实力,将他们带好。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我们祖国强大的未来。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2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社会中,英语是重要的国民素质之一。因此,如今在我国中学校园里,英语学科被列为三门基础课程之一,受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给予我们每位英语教师以压力,同时也成为我们设法搞好教研、教学工作的动力。总结本学期外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隔周有1----2小时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2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每一位教师的授课都向全组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任意随机听课。这学期安排了除张桂英外9位教师上校内新课改探究公开课。每一位开课教师都必须以说课的形式,结合教学理论,讲述教学流程安排的理由和想法;全体教师都参与评课并由一位教师主评。王春艳,马小丽两位老师在阿城市级课堂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关力谦,张英慧,刘春梅老师在期末作复习引领课。教研组还在校领导的参与下组织全体英语教师举行了气氛轻松的教研茶话座谈交流会,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或困惑,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并结合本学年实际情况提出教学调整方案。
三、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英语组教师有5人担任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但是,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提升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我们准备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初一的单词竟赛,初三课改年级的英语才艺表演,初四的英语演讲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五、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本学期检查教案、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两次,并及时作好评课,反思等反馈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课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课件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今后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检查和督促。
总之,一学期以来,外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进修学校教研员于晓华老师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人人争做让社会,家长和学生而满意的人民教师而奋斗。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3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组8位教师兢兢业业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学习,团结协作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期一开始,全组教师都能认真学习小学英语英语新课程标准。教研组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经常进行书本教育理念的学习,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2、实地观摩,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组先后参加了县六年级“基于单元话题的复习教学”研讨会、县小学英语“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小学英语教学专题研修”90学时培训的公开课观摩和研讨活动、温州市实验小学中通校区举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汲取经验,并落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落实常规,狠抓质量
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经常以级段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活动,落实重点和难点,统一进度和内容,写好教案,同时分析反馈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英语课学科的特点。
本学期我组教师继续围绕“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狠抓课堂教学,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做到定时、定量、定效、定对象,使补差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使差生多学一点,多掌握一点,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提高整体水平。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组能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补差补缺,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努力做到课课通、单元清,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开发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1.为提高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各级段开展了“英语节”系列比赛,如三四年级举行了英语书写比赛,五年级举行了英语手抄报比赛;
2.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尤其是三年级做得特别好,任课老师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度和质量,反馈良好;
四、推动“以作业撬动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各级段围绕“以作业撬动教与学方式的改革”的理念,积极探索,开展系列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并及时跟踪反馈,取得了一定成效;
五、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本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2次,及时作好反馈工作。
六、本学期教研组成员取得的荣誉、成绩:
邹丽敏开出校公开课PEP4 Unit4 Let’s spell;
郑雪芹老师开出公开课PEP2 Unit3 My Animal Friend;
汪京燕老师参加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开出公开课PEP5 Recycle2 P68;
汪京燕老师获县第二十一届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一等奖;
邹丽敏老师获县小学英语90学时培训优秀导师称号。
总之,一学期以来,英语组教师始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而奋斗。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4本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共有7位老师,一学期以来,全组老师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教学计划清晰化
开学初,在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时,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了解教学情况,分析了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以及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各位老师共同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狠抓基础,立足课本,组织周测,适量训练。在第一轮复习时围绕课本、展开生词、短语、语法写作等方面进行定量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组的集体备课有序地进行,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内容有教材分析、有教法研究、有质量分析、有教学反思等,教学指导书做得很规范,并且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纲。主讲教师提前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并能提出重难点突破方法,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每个教师能按时参加全组集体备课活动,踊跃发言,献计献策,对高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确立高考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
3.互相听课,共同进步
虽然教学任务都很重,但备课组内教师长期坚持互相听课、评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教研风气,加强沟通。
4.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关注高考的信息和动态。
从网上获取最新教学资源,科学选用外地信息卷,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之重新组合加工,针对高考新题型,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新题型训练。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适应高考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和改进了训练方式和强度。在听力训练中,我们坚持每天听一套题练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料丰富、语音多变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三英语备课组,每位成员积极向上,在历次考试中成绩稳步上升。静下心来反思,在这一年的工作中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在面对不同的、基础各异的学生,如果能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一定会更好。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5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结束。英语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脚踏实地地做了很多事,为我校的英语教学和发展奉献着力量。现就本学期英语教研组的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所做之事
(一)定时召开教研例会,进行主题教学研讨
结合学校对各科教学活动的安排。我们根据组内实际情况,召开一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丰富多样:有不同课型的教法讨论、学生手抄报的集体评选、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讨论、学习学校对英语教师常规教学方面的要求、每次考试后的成绩分析、说课和评课活动、以及新课标的集体学习和外出培训教师的再培训交流等。我们在每次会议上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每一次的研讨活动都不至流于形式,切实起到实效作用。
(二)前半学期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
英语组的教师是由来自不同学段的教师组成。有分别在原来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任教的。因而大家对教材的认识和熟悉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本学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课、磨课活动。开学第二周就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就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进行了反复打磨,在不断听课、评课的基础上最终有了很大的改进。使本节课最后上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在这一轮的打磨之后,大家对听说课的教学方法有了统一的认识。
(三)开展了“说——评——讲”一体的赛教活动
为了尽快提高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培养他们的业务素养。我们学校举行了全校层面的赛教活动。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六位老师也参加了初赛,两位老师参加了复赛活动。大家都能认真对待这次活动。都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撰写说课稿、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精彩课堂教学。组内所有教师都能认真听课、记录、分析、反思等。评课过程中,大家也能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说出授课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在说课稿的撰写过程中,也尽可能说出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渗透的课标理念。每个人都要经历讲前先说、讲了再评的环节。所有人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这一次次的“说——讲——评”活动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
(四)每次考试后都能进行扎实有效的考试质量分析
在月考和期中考试之后,从个人、到教研组、再到学校都要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每位教师都能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自己近期的教学实际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分析。而且能从自身分析存在的问题,简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比如要加强单词的听写力度和课文句型背诵的检查力度、向每天的课堂要质量、抓好作业和练习等。如果每次考试过后都能以这种方式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的话,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必然的。
(五)组内培训与研讨落到了实处
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先后进行了关于英语《新课标》的培训和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的再培训活动。她们把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其他学校一些好的做法介绍给每个组员。使我们既开阔了视野又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教学方面的改进。并且不断进步。
(六)举办了英语手抄报比赛
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全年级的范围内举办了关于国庆、中秋的英文手抄报比赛活动。孩子们积极和主动,呈现出了从内容、到书写、再到版面都很不错的作品。经过逐层评选,最终选出等级奖获得者并给与了颁奖鼓励。
(七)加强业余时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能虚心听课,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任姣会和任艳霞老师更是能常常听取同事的课。还能在办公室里互相交流研讨阅读课等各种课型的教法。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学期做了一些很实在的事情。但还是不能避免存在的各类问题。
有时候做了一些无用的工作,使得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家上课都没有时间观念。常常是无效语言太多。导致当堂检测无法实施。教学的有效性无法保证。
备案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是的教学目标落实不了。课堂时效性不强。
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我们应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学情。
三、改进措施
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全体成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基本素养和业务教学水平。真正做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打造一个业务精湛的团队。
为了全面、准确、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全县各中小学校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实施新课程的情况,长阳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从2004年11月1日至7日,分成4个工作小组以分片的形式对全县11个乡镇、2所局属学校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查研究,足迹遍布今秋走进新课程的70多所中小学校。调研组采取听、看、访、查的工作形式:每到一处,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对本乡镇实施新课程的情况汇报,同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和感受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的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然后是看资料,检查各学校的课程计划表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看学校的课程管理和相应措施是否到位;其次是召开教师座谈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与探讨,深入了解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难点和疑点;最后重点查学校“三课”的开展情况。地方课、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三课”在各学校开展的成败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调查结束后,各调研小组对本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通过这次全方位的课程调研活动,使我们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做法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了解,同时也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实施新课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实施新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领导重视,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
1、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全县各中小学校的校长都非常重视新课程的实施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为核心的工作小组,统筹领导和规划本地的新课程实施。各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写出了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开发管理方案。
2、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多所学校设计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及时召开家长会,向社会广泛宣传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与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新课程的研讨。
1、整体启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改局面。
调研组先后调研了18所初中和53所小学,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对各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教师们普遍反映:新课程下的教材难度降低了,教学方式更灵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了,课堂活了,学生的思维活了,教师的心态更积极、专业发展欲望更强了。
2、加强新课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讨。
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实行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初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格局,在课程管理上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课程权力上逐步下放,学校和教师也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弄清“三级课程管理”中各级管理的权限,明白地方和学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课程运行中各门课程的时空领域,及时理清“三课”的联系与区别,是目前各学校都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先期调研的基础上,龙舟坪镇、都正湾镇等地召开了“三课”的研讨会,所有学校的教导主任和“三课”的牵头人都参与了研讨。贺家坪、榔坪中心校结合“三大工程”开发课程资源;龙舟坪中学以礼仪教育为切入口,根据城区中学的特点,加强新课程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充分发挥专家引领和校本研修的作用。
调研组查看了各学校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情况,重点调查了各学科专家组的成员是否任教了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
1、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双管齐下。
高家堰中心校给课程专家组成员拟定了管理目标和任务,并确实安排他们任教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让他们担负起培训本校本门学科其他教师的责任。由于管理措施到位,在专家组成员的带领下,该校每周都开展了一次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加强学科的自主研讨,教师收获很大。渔峡口渔坪小学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创造性地编写了课程改革的“三字经”;磨市高家岭小学围绕“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全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探究之中。榔坪镇中心校组织了全镇的中心小学以上的校长参与校本课程的研讨会,采取抽签的办法定学校、看现场、听汇报、查效果,对全镇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家堰、大堰、磨市、资丘、渔峡口等地的中心校校长围绕课改抓课堂教学研讨,学校改革氛围较好。
2、校际交流,携手发展。
我县山大人稀,校点分布较散。怎样让地处偏远的学校和师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是每一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校长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开展校校联合和校际培训,可以较好地解决薄弱学校的这一难题。鸭子口高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校的一、二年级分散在各个教学点上,为了加强对进入新课程学校的指导,该校开展了“一日体验”的校本研修活动。该学校每周派出至少一名教师到各教学点上对小学一年级的一日活动实地体验,原学校教师对高小教师实行零距离跟踪学习,双方共同探讨,共同研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方式,以质性评价为主,采取自评、互评、他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调研组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在新课程评价中开始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评价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鸭子口中心校制定出了非传统统考科目的考核办法、青年教师5年发展与评价方案等,在学期末教师评价表中给予了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以明显的倾斜。龙舟坪中心校在教师工作量及考核上对进入新课程的教师提出了特别的方案。都正湾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随时对任课教师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渔峡口中心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同事之间教学行为的友善监督和评价,采用最欣赏、欣赏、基本欣赏、不欣赏等四种方式对教师开展新课程的评价。榔坪中心校、龙舟坪中心校、津洋口小学、高家堰中心小学等单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及时的跟踪评价。花坪小学、磨市中心校、资丘中心校、柳家院小学等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
(五)为新课程搭建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1、加强全局性的视导工作。
今秋以来,县教育局在开学后不久即开展了针对新课程的专项视导工作,对各地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和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指导。之后,县研训中心又组织了专班对全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各地在开学后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对新课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讲座。县教育督导部门也加强了对新课程的及时跟踪和了解,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新课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导。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研究培训部门等的联合视导下,各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的形式有校内教研、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等形式。进入新课程以来,各学校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新课程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内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集体备课、听课说课、上研究课、展示课,所有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探究精神投入到了其中。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磨市中心校、高家堰中心校等形成了教师定期教研制度,校内教育教学研究氛围良好。榔坪、都正湾、龙舟坪镇、渔峡口等地还加强了对薄弱学校的培训和辅导力度,多次召开相关的培训会和研讨会,对所有学校进行教育研究的管理和探讨。各学科还非常有效地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初中7年级的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分别在高家堰、资丘、磨市、都正湾、大堰等地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教师反响良好。
3、 扎实有序地开展各种学科教学竞赛和论文评比活动。
进入新课程以来,小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分别召开了县、市级的学科研讨会,并以写作有价值的案例为主,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案例分析。初中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开展了县级优质课竞赛,初中英语、化学、数学等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学科竞赛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学科都开展了论文评比活动。很多乡镇花大力气组织了教育、教学、教管征文的收集和评选工作。这些活动不仅为教师展示自己的课改成果提供了舞台,更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二、我县新课程实施中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领导在新课程实施中创新意识不够,在课程改革中患得患失,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前行。
新课程面前没有权威,只有先行者和探索者。而我们的很多学校领导思想上对新课程还有很多顾虑,特别是有些初中,在教师安排上力保学校的课程专家组成员、骨干教师上9年级的课,害怕他们在7年级带课会影响学校中考质量,致使课程专家组成员作用发挥大打折扣。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抱着等待和观望的态度,期待借鉴他人或外地成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不够,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不能全面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主阵地的作用发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以至于束缚了改革的手脚,导致“旧瓶装新酒”现象依然存在。
(二)地方课、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诸多不到位的现象。
1、地方课是属于省级开发的课程,课程管理权限在省教育行政部门,它有省级审定的教材和规定的教学领域。目前在我县的地方课教材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各学校自行查找资料开课,觉得盲然不知所从。很多学校区分不开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各自的特点,理论和实践上概念相互混淆,实施过程中人员和内容交错不清,从而引发广大教师的不知所措。
2、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由学校一级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课程,七年级可实行年级联排,课时相对集中。而目前很多学校为了简便易行,把校本课程的教师相对专职化,其他教师根本没有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意识和权力,或者干脆由学校出面包办代替,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依然很严重。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活动课演化而来的一种课程形态,是国家一级课程中要求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各学校必须在课程表上反映出来,并按每周平均3课时的计划予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定领域里的四大内容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而应相互整合,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全校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是综合实践课的指导教师,而学校教导处等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当承担起规划和管理本所学校该门课程的责任,负责教师指导小队的协调和管理。主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应当职责分明,责任明确,有相应核定的固定工作量。而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还认识较模糊,没有或根本不知道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师,导致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够。
(三)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安全、经费等问题成为各校的警戒线。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开放的课程思想需要开放的课堂和开放的时空。而现实的条件以及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不允许学生随便走出校园,师生都不能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探究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许多新的课程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中学”的要求就得不到满足。囿于安全和经费等因素的考虑,绝大多数家长和学校干脆拒绝走出校门,使校外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四)教学条件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多数参加座谈的教师都谈到身边可利用资源的先行建设问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所需的必要的教具、学具、挂图等缺少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添置,学校图书室多年末购进新的图书资料,学校实验仪器老化、失修,多媒体教室普遍缺失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再创造。
(五)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求知与发展欲望。但由于长时间地处在接受式、封闭式的教育环境里,大多数教师的创新与发展意识不强,受以往的定势思维影响较深,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新课程中去。许多教师还用旧的眼光去衡量新的课程,导致行为上有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教师的合作和开放意识不够,在需要团队精神和集体创新的形势下,一些教师不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担心自己的暂时利益受到影响。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教师普遍缺乏主动的探究和参与意识,或者说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影响了教师的选择和创新局面的形成。这也对我县教师培训部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管理,强化几个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申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管理措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蓝本,狠抓各门课程标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强化“纲要”意识、“课程”意识、“课程计划”意识和“课程标准”意识,探索“县--乡--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2、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各级管理部门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提出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专家的引领作用,使用好本地的教师资源,拓展创新的时空领域,要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和创新,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研训中心应加大指导力度。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增强课改的实效性。
建立“县--校--师”三级培训体系。研训中心在及时、全面地培训各学科起始年级的教师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各学校管理层面特别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先行培训工作。
校长是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同时要研究教导主任一级的培训与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组作用,切实使他们担负起校本研修的指导教师职责。对未能任教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的专家组成员,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管理。
3、加快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步伐,以学校为基地,扎实深入地开展新课程研究。
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力量是教师,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深入、健康、持久的发展。
为切实推进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我校确定了"村小一体化统领、课程全面化实施、师资均衡化调配、研培一体化促动、自评规范化操作"的工作思路,以一体化管理为切入点,在办学方向上努力做到了以下三个转变:
1.以综合学科开设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村小同中心校相比,最大的差距不是语文、数学主学科教学,而是音体美等小学科的缺失和师资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三方面工作。
1.1 采取四项措施,从师资配备上保证课程开设。
1.1.1 择优选拔青年骨干教师任村小校长,他们理念新、业务精、肯钻研、干劲足,给村小带来了新的活力。
1.1.2 优秀年轻教师全镇统一调配,使各村小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基本均衡。
1.1.3 中心校骨干教师定期到村小轮岗支教,解决村小班主任空缺、专业学科不对口等问题。每位教师任期一年,期间享受中心校教师待遇,且评优选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
1.1.4 出资解决偏远村小教师上班难问题。我镇村小较多,东西跨度大,大部分教师家住县城,为此我们尽量安排有车的村小校长或教师到偏远学校任教,其他教师搭车上班,中心校给予一定的油资补助。对于没有开通公共汽车的村小,中心校每年出资2万元租车解决教师上下班问题。
1.2 是采取两种形式,从举措上保证课程开设。
1.2.1 领导兼课。中心校教学领导、德育领导、村小校长全部兼课,既发挥了领导表率作用,也能使他们沉下身来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攻克难点,同时还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使所有村小开齐学科,开足课时。
1.2.2 跨校送课。对于教师病休而导致村小临时缺员的问题,我们采取跨校送课的办法来解决。如金山小学英语教师休产假,邻近两个村小英语教师到金山送课,她们每周在本校上课3天,到金山送课2天。这样,村小就不存在因教师休病假而耽误学生课程的现象,此举措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1.3 通过四个途径,从专业素质上保证课程开设。
为使综合学科开齐、开足,最终达到开好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1.3.1 先培后教。村小教师大多跨学科兼课,且专业不对口者居多,为此我们采取二级传导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教法培训、教学模式培训等,合格后才能进入课堂。
1.3.2 示范引领。我们通过实施中心校教师与村小教师"师徒结对"和"订单式"送课等策略,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中心校设立教学开放周,让村小教师到中心校观摩学习。对村小的薄弱学科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专项辅导,"订单式"送课,使中心校成为村小的师资培训基地。
1.3.3 网络备课。为解决教师跨学科教课,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我们还采用网络备课的形式,让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分工主备,将设计的教案上传到华家小学备课群当中,供全镇教师借鉴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在备课群中,中心校定期安排相关学科的业务领导主持参与研讨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3.4 有计划的安排村小教师到中心校学习锻炼。村小新教师和换岗教师要定期到中心校培训,经过一个月的锻炼提高后再回到村小,成为村小的骨干力量,带动村小教师开展研培活动,促进村小教学质量的提升。
2.以研培模式一体化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针对村小骨干教师不多,缺少研究氛围的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主阵地,以培促研,以研促教,探索出了一套以"课题统领、板块推进、制度固化"的研培一体模式,将研培重点直接指向教学实际问题,实打实地做好研培一体化工作。
2.1 课题统领,覆盖村小,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我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这一总课题,确定了"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教师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的实验研究"两项主导课题。学校业务领导和学科骨干围绕总课题分别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各村小教师再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分别确立自己的校本小课题,做到课题研究全覆盖。业务校长做为课题研究的总负责人,负责全镇教师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教导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做为课题研究的引领人。目前全镇小学专任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研究课题,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2.2 板块推进,解决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我们对全镇校本问题进行梳理,把它定为一般性问题、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三个板块,列出研培问题清单,通过教学视导、片区教研和名师专家典型引领三种方式,进一步整合研培力量集中攻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教学视导来解决一般性问题,通过片区活动来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名师专家引领来突破难点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梳理,总结归纳,做为下一步乃至长期需要研究的问题。依托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科研、教研和培训三者不再是孤立的三条线,而是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
2.3 构建模式,加强管理,落实研培长效机制。为使研培活动落到实处,我们构建了研培一体"3+1"模式,通过"三学一研"(即学理念、学名师、学技能、研究教法学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三课一赛"(即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课堂教学大赛)构建学校高效课堂,通过"三写一评"(即写反思、写博客、写论文、评析教学效果)丰厚教师教研底蕴,形成研培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3.以评价机制一体化为手段,推动村小质量提升
3.1 确定村小评价一体化内容,强化过程管理。我们制定了《华家镇村级小学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对村小评价从校园文化、教研活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四大项进行评价。每项评价内容都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和细则,通过期初视导,期中随机抽查,期末联检三种方式,对各村小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3.2 强化对非考试科目的考核,提高综合学科的监督力度。对音体美等非考试学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际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到教师工作考评当中,也纳入到村小评价之中。
3.3 强化结果运用,形成推动整体工作的合力。每学期末,我们都按照《华家镇村级小学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对村小各项工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村小,同时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让优秀村小校长介绍自己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树样板,学典型,鞭策其他学校共同提升。
上述一系列措施,为我镇村小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使村小这个教育神经末梢绽放了生命活力,让老百姓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把教育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实施中心校、村小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培养目标,有效促进了我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跻身全县前列。2014年11月,农安县村小一体化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们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