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11:47: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荷塘月色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荷塘月色教案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三对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我们深知,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就意在探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其处理。

一、“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关系

传统教学论强调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注重教师的施教行为;而现代教学论主张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动态生成。李镇西老师执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开门见山地提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感彩等,进行辨析、品味。”李镇西老师对本文学习目标进行了恰切的定位,也因此师生在质疑解惑中生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可见“教”的目标在于定向,即规定教学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是教学的起点;而“学”的目标则是定性,即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终点。这两者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教”的目标要依据“学”的目标来设置,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怎样处理“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呢?设置语文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学情分析,然后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进而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置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师以预设目标为基础,不断地实现预设性目标,而且积极地促成生成性目标。这样,教学目标就会在学习目标的“子集”中逐步扩大,从而无限地趋近于学习目标,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组词语概括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为了践行新课改,一位老师设计了《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2.鉴赏文中对荷塘景色的描写;3. 体会朱自清的内心情怀。从以上设计来看,“探究”“理解”“鉴赏”等词语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很显然,这些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用来陈述课程总目标的。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在微观上对语文教学操作活动应该达到的水平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定性、具体性和可行性。语文课程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理论层面的总纲领,是较高层次的目标;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低层次的目标,是其中的一个个“零部件”。所以,语文课堂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我们又怎样处理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呢?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受到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课程目标的制约,没有任意制定课程目标的自由,但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又都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心中有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杆秤来作为标准。然而现实中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要有目标层级意识,以高层次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和单元目标等,合理设置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

教育部于2001年6月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与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某教案如下设计《荷塘月色》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揣摩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彷徨苦闷的心境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整个目标的阐述看似合乎逻辑,但这明显的把“三维”当成了“三类”, 割裂了“三维”目标。事实上, 知识目标所谓“鉴赏荷塘月色美景”本身就包含了如何认识理解( 过程方法) 及作者情怀(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可见“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关系。知识与能力目标往往是显性的, 但同时又附着“过程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是后二维往往是隐性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能力目标为核心的,其他两维是可以由它负载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 寓于具体过程中,具体过程中又需要方法的指导与帮助,而这一过程中总是有态度、情感相随始终。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三维目标看作是三类目标或者三个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时,对“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可以分类别、分层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可在具体地设置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阅读、写作或者口语交际等),有所侧重地平衡三个维度,从而合理地设置出三维立体式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标导向教学越来越重要。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尤为关键。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关系以及三维目标与三类目标的关系。这需要教师的汗水与智慧。也许会经历寒冬的艰难,但却可以带给学生们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2]沈海红.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困惑与思考[J].语文学

刊,2013(10).

[3]罗祖兵.课堂境遇与教学生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12(04).

[4]何更生,等.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4).

[5]曹茂昌.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几个误区[J].中学语文教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以人为本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人文性,而受应试教育的钳制,教师注重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培养视而不见,人文性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应树立生本理念,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拟定目标、选择内容,让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关怀。

一、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拟定目标

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从网上、教参上生搬硬套教学目标,致使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不衔接、作品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出现不平衡。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目标。以下以《荷塘月色》为例,对三维目标的设定做具体分析:《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含蓄委婉地抒写了作者面对家庭的纷扰、伦理的重负、前途的怅惘,对现实不满想逃避重获精神的自由,荷塘月色下的片刻逍遥无法赶走一个人的孤寂。在此基础上,教者设计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理解文意,概括出鉴赏意境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课文、活动体验、鉴赏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对自己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者流露出的“不平静”的心情。

二、在教学统一的基础上确定内容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工具与人文统一起来,出现言、文彼此割裂的现象,学生僵化、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考、没有想象,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也无异于空中楼阁。教师要发掘学力,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从学生的视角确定教学内容。(1)改教案为学案。长期以来,应试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力”逐渐消失。教师要通过设计学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字词,把握文言文的兴趣点、困惑点,以便教师在课堂调整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取舍。(2)感受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文言文所写作年代久远,背景复杂,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学习障碍。教师要设计教学情境,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说文言文,让历史与现实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国学就在身边。如在《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事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当两种思想出现碰撞时,教师引导学生取古人思想中的精华,去其糟粕。(3)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课时压力大,许多选修课程的学习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疏通字词,解决疑难困惑,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三、在关注生成的基础上使用媒体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能变枯燥为形象具体,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倍受师生的青睐。但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教学成效。(1)重媒体轻交流。教师困囿于课件,亦步亦趋地跟从于课件,不敢越雷池半步,沦为课件的“操作员”,忽视了师生的对话交流、情感沟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致语文课堂人文性缺失。多媒体只明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非课堂的主角,教师应注重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不局限于“预设”,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促进“动态生成”。(2)注重知识的灌输。丰富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也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部分教师喜欢运用大量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思考的时间、想象的空间,这无异于由“人灌”走向“机灌”。其实,无论是素材的选择、媒体的运用都要服务于教学,都要以“学”为中心,以激发学趣、激发潜能为根本目的。

四、让语文与生活牵手同行

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语文教学须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生长得枝繁叶茂。教师要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架设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品质受到陶冶。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学生无法走进盲人的世界,体验对光明的渴望,对光明的奢求,教师让学生蒙眼摸黑,或想象一下,在停电的时候感受屋子里的情况,感受到在黑暗中生活之艰难。学生通过感受、讨论、交流中感受作者与残疾斗争中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与积极乐观。

五、开展多元的评价体系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着。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前言

“假如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语文课堂导入则更是艺术中的艺术。”[1]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有效的导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过程,让导入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做好开路先锋。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仅要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活跃,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笔者针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途径和策略。

二、课堂导入及其特点

(一)课堂导入

“导”者,引导,开导,疏通之意;“入”者,由外至内,进入也。课文的“导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的引导、疏通,让学生能进入文本,品读课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的。课堂导入,一般指的是在新课刚开始到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前,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一个总称。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指的是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前,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课堂导入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铺垫作用,使新旧知识在逻辑上能够有效的衔接。正如艾宾浩斯在《论记忆》一书中说过:“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的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所以导入这一环节如果抓得好,能使学生快速地建立起知识上的联系,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情感快速地进入到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界,使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课本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上,并让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指导学生娴熟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力。

(二)课堂导入的特点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被誉为课堂教学交响乐的序曲,虽然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其所起的作用则是不可小觑的,甚至还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导入的地位不可轻视,它作为教学环节中的特殊部分也有着自己自身的一些特点。

1.导入要紧紧抓住教学的内容

良好的课堂导入,其内容和形式都应该与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密切的甚至是直接的关系,不仅仅是在人、事、物上的相关,也包括场景与情绪的相似。如果导入与文本能够有效衔接的话,则有利于保持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仅仅只注重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而忽视切题的主要任务,为导入而导入,结果只能使导入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语文性与教学性荡然无存。因此,一堂精彩语文课的有效导入既要有趣味性,又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同时还要保证语文性与教学性。

2.导入应短小精悍

虽然课堂导入的作用很大,但它毕竟不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它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如果对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加控制,任意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即使是最好的导入都会削弱主体内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真正精彩的课堂导入,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表现,也不需要长篇大论,而是应该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两句恰当的言语,就能增添一堂课的风采。

3.导入应有多种形式

课堂导入的形式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要因教材而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展现形式。若是长时间地只采用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导入的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要求需要设计不同的导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效率。

4.教师是导入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无足轻重了。因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通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来保证,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典型地体现在课堂的导入这一环节上。我们看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学生无论表现得多么出彩,其导入大部分都是由老师来掌控的,因此,也就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中的主体地位。

三、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导入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1.喧宾夺主,不分主次

每堂语文课都应该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可能偏重于知识性或工具性的把握,有的可能偏重于过程性或体验性的尝试,有的可能偏重于情感性或感受性的体悟。作为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把课文的重点突显出来。有些老师为了导入而导入,没有把导入和明确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如,一位老师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她先让学生欣赏许多荷塘美景,然后自己大段大段地描述世界各地的美景。一张张幻灯片过后,学生看得高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学生都在忙着讨论自己所见的美景了,教师不仅花了很大的精力才将他们拉入课文教学中来,而且还偏离了教学主题。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当时形势突变,时局动荡,因而他“心里像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所以开篇就写出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关涉全篇的句子。“颇不宁静”,不仅提示了作者灵魂深处的矛盾与苦闷,交代了去荷塘寻求解脱的缘由,更为后文书写那种淡淡的喜悦与哀愁作了铺垫。作者何以“颇不宁静”?一句话,国事所使,社会矛盾所致。教师如果能从这句话导入课文,无疑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作品情感之门的钥匙,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朱先生那种忧以天下、乐以国家的火热情怀和高洁人格。

2.矫揉造作,无病

教师设计导语的目的是想借助导语创设一定的气氛,或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有的老师却做一些矫情的开场白,侃侃而谈大道理。这种演说式的长篇大论花费了教师不少功夫,学生却听得晕头转向,不能一下明白教师的目的何在,更不能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如,有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时,侃侃而谈人生哲理,语言缺乏启发性,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自然对教学内容就渐渐失去了兴趣。

3.过分地去追求个性化的特点

教师过分地去追求个性化,容易背离导入的目的。有的教师在导入时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作用,把导入变成了个人的展示舞台,学生看得欢快,但是对理解课文的内容无益;有的教师教学风格比较开放,尤其喜欢跟学生开玩笑、卖关子,故弄玄虚,让学生不知所云,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有的老师喜欢搜集一些奇闻轶事,以展示自己学识的“渊博”,学生们听得很开心,以至于长时间地沉浸在这些奇闻轶事里,而教师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重新将他们拉回到课堂中。

(二)有效导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鲜明的针对性

导入的设计要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要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高度的统一。同时,导入要有准确的针对性、指向性,这样才能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要教学的内容,进入学习状态。

2.巧妙的预设性

导入的设计要能起到为教学过程做铺垫的作用,要有目的地去指引学生使用旧知识,激发已有的情感去体验和学习新的知识,要快速开启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其知识的迁移。

3.一致的连贯性

导入的设计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连接要做到自然贯通、不露痕迹,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否则会误导学生的认知,使他们的学习远离正常的轨道。导入不能保持连贯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从而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

4.清晰的简明性

导入的设计要做到言简意赅,在时间上有“度”,这也是符合导入的基本特点的。如果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承上启下、点睛显旨的任务,那就绝对不能拖泥带水,喋喋不休,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否则会导致导入无效,以致降低课堂效率。

5.必要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不可能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无定法。如果教师在教学新课时依据教案一字不差地表述出来,效果会差强人意。如果碰到了可变因素,还是照本宣科地导入,学生听起来会感到生硬不自然。教师像演员在背台词,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缺乏交流,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虽然集中在教师的自我表演上,但没有很好地转移并维系在教学内容上,愣神之间,学生错过了老师导入的目的,造成“旁生枝节”的失误。还有的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依据课堂情境的变化做口语加工,灵活适当地加以调整,使教案活起来。这种导入,尽管在依据教案有序进行,但其功能与作用却被大大地削弱了。

四、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教学导入不仅可以为学生进入新课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准备,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活跃。

注释:

第5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50-01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

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四、面对课改必须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建刚.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初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63-64.

第6篇

西风渐进七十年

作者:向锐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本书以1840年为起点,描述晚清最后七十年(1840~1910)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本书紧扣“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特征,围绕近代东西文化交流冲撞这个主题,以历史长河中个体沉浮命运为点,以打捞尘封已久的历史碎片拼凑填补为主要手段,描述、运动、、天津教案、中国近代铁路、电报肇始、幼童留美、海防建设、同光年间三次对外战争、庚子国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福州风土诗

作者:郑丽生

解读:方炳桂 方向红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郑丽生(1912~1998),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本书按时间顺序,由方炳桂父女二人解读郑丽生的七十多首福州风土诗,由诗来诉说并介绍福州的风俗民情,表达感情,妙趣横生。

上杭客家话研究

作者:邱锡凤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本书就一个客家方言点——上杭蓝溪的客家话展开详细描述、报告。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对研究考察的对象上杭蓝溪话的同音字、词汇和语法例句收集得很全面,此外还列举了大量俗语、谚语、歌谣甚至口头禅,揭示了蓝溪客家话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方言点的全貌。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

最美人间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世界上漂亮的女子很多,但不一定有才;世界上有才的女子很多,但不一定有貌。有才又有貌的女子也有,但不一定能分得清情感与理智,收获完美的爱情与家庭。而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百年罕见的女子。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的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精美的插图,精致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林徽因这个“民国第一才女”(语)的诗情画意和热情洋溢,领略到她繁华背后的落寞与苍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午后的阳光下,漫长的旅途中,抑或是夜晚临睡前,让我们细细体味一代才女笔下的悲欢离合,品读她隐藏在文字深处的落寞传奇。

传世经典美文系列

作者:郁达夫 等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本系列包括:郁达夫的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林徽因代表作《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朱自清的现代散文名篇精选集《荷塘月色》,许地山早期小品散文集《空山灵雨》,徐志摩诗集《再别康桥》,以及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呼兰河传》,全套共6册。

战国文字编

编者:汤馀惠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

本书所收战国文字资料涵盖了整个战国文字领域,举凡青铜器铭文、陶文、玺印文字、封泥文字、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玉石铭文、货币文字等皆包括在内。这些资料中有些出于国内不易见到的书籍,如《珍秦斋古印展》、《平庵考藏古玺印选》等,可以看出编者搜讨之细,网罗之精。所收资料皆用原形,不失真,让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

李长吉集

撰写:(唐)李贺

评本:(明)黄陶庵

批点:(清)黎二樵

第7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 特色语文教学法 整合 观摩

所谓特色语文教学法是指当代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教育法的同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料及其他素材与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在教与学中强调“学”与“探究”的一种特殊语文教法。推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改革的跨越式发展。传统语文教学法中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的单一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走向死胡同,特色语文教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有效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师合理利用图片资料、课件资源等辅助元素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服务

远程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凡脱俗之美,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①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给学生营造优美的学习氛围;②用课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观察其形与色,发挥想象体会荷花的优美;③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以说促写,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地毯下的尘土》一课时可设计情景,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让他们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讲一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时,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说说你应该怎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设计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体会课文所描述的社会现实,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再次、从媒体中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图片,把空洞的文字叙述转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审美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

语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把学科教学、课改精神、当前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与远程教育资源有机整合,结合“语文课堂实录”“语文课堂点评”等内容学习先进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使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疑为主轴”的“四主方针”,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教师必须提早了解学习与熟悉网络概念和搜集信息的技能。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师发展”栏目,为教师的“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培训教程”。对计算机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等知识、技能进行了媒体讲解,提高了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如:PPT的制作,影视媒体设备的使用,为教师把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知识、技能保证。远程教育资源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运用它们时要借助“语文教研论文”和“语文经验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堂整合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远程教育网中“语文同步课堂、语文示范课、信息技术、语文教育资源、语文教育动态、语文课程改革、语文精品推荐、古诗词欣赏”等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新颖、贴近实际而具有借鉴性。新鲜、新奇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注意的。通过各种语文远程教育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并通过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主动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与媒体技术运用,不是简单的收集整理而是要让他们进课堂,服务教学。

三、合理利用远程教育,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降低难度

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专业服务

职业院校以培养有一定管理经验技术人才,有一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为专业服务成了职业院校的教学宗旨。作为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的语文又该如何为专业服务呢?

作为从我们上学就开始接触的语文课程,很多职业院校对此都不重视,有些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再加上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就不怎么愿意在语文上多花时间。因此,语文在职业院校中一度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比如,我们学校机电专业就曾一度取消语文课程,认为学生只要学会技术就行。近些年,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强国学教育,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创中国语文课。”把高校语文课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的纲要中,这给困境中的语文课程注入了强心剂。

在语文课受到重视的环境下,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在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的情况。对于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我们还像中学一样过多分析字、词、句、中心主题,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他们在中学已经学够了这些。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拓展外延,把文学与文化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主线,把作家作品与作者的生平经历、认识信仰和思想品格等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受到作家崇高人格的熏陶,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追求美。

在美的教育基础下,再根据相关专业的不同,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化调整。比如,我们学校有学前教育专业,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应该都是从事幼儿教育的,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技能,要能说会唱会跳。他们开设的课程也很多,有钢琴、舞蹈、绘画,等等。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可根据其专业学习的特点与之相结合,通常笔者会采取下列一些方法:

1.重视课前十分钟,进行“说”的练习,内容由易至难。首先进行诗歌散文等美文朗读,要求读得清楚,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以此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这也是对新同学胆量的训练。每次选两个同学,每个月有学生进行评分,评出最佳者给奖励。一段时间之后,练习形式更换,可以讲故事、说新闻、自由演讲等。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不带材料并在说的过程中,带动全体同学参与,讲述者与听讲者双方可根据故事或新闻内容自由提问,让对方作答。这样,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说与听,而是积极的互动。课前的这十分钟,完全以学生为主,既训练了学生自己动手搜查阅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自由演讲,更是对学生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练习,这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与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读诗歌或优美的散文时,可请擅长钢琴的同学弹奏一曲,或请唱歌好的同学进行演唱。笔者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请一位同学上台弹奏李叔同的《送别》,全班同学伴唱,效果很是不错;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画,上课前从中挑选出较佳者,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点评是否与课文所描写意境相符。这样,既触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又对其专业增加了一条练习途径。又如,在讲述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因为说明文内容简单,学习点主要是一些说明方法。因此,会提前布置一个练习,要求他们手工制作一个物品,然后在课堂上讲述制作过程,要求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结果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热烈,完全没有上说明文教学课的沉闷感。这种把语文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方法,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两者相得益彰。

2.进行课堂小实践。在第二年的语文课堂中,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小小的模拟教学活动。比如,用一些小故事、小儿歌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观摩视频教学,组织教案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述,并组织互评活动,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能有一个更直接切身的体会,为以后真正走入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读名著,扩大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把它安排在课外进行。每学期初要求学生选读一本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如《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等。每个阶段布置一些阅读问题,期末则要求学生写出读书报告,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得抄袭。可以把它作为学期结束的一项考查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和欣赏能力,这又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带领幼儿进行学习提供一个扎实的积淀。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观看一些风光纪录片,指导他们如何写解说词。之后也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每次组织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景点解说,把语文课堂与专业相结合。

由于机电专业的学生以男生为主,男孩子个性跳脱、思维活跃,可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思辨色彩较强的活动。比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进行专题辩论,还可以增加一些历史方面的内容,使他们在严肃的专业学习中得到一些文化、思维方面的训练及熏陶。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