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17 14:58: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儿园教师交流材料

第1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幼儿园教师实习两个月后我们的亲身感受,在这两个月里,我们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我也在幼儿园教师实习得到了锻炼。

一幼儿园环境装饰

教室是幼儿生活的具体环境,是幼儿在园学习和游戏的主要活动场地,因而教室的布置是幼儿教育坏境创设中的重要内容。到幼儿园的第三周我们接受了对王园长交给我们的任务,进行了为时一周的四个班级的环境装饰。在此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将学到的手工、美术技能运用到其中。

二园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与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讨论后,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将美术作为幼儿园特色课程,并与该地区各种各样的种子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次,材料的应用和作品的保存方式……

三学区美术培训

4月16号7点,在六道河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时一天的美术教育活动培训,对当地幼儿教师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六道河学区二十多位儿老师参加,学区张校长及幼教负责人赵老师也参加了此次培训。早上讲解了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方式,下午全体老师体验美术材料的应用,完成了棉签画和刮画两幅作品。我幼儿园教师实习工作得到了张校长及各位老师们的肯定,我们将再接再厉做好以后的培训。

四亲子运动会

幼儿园在XX年x月x日,在小朋友们的欢呼声中,我园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亲子运动会”。六道河学区中心校张校长、幼教负责人赵老师及其他思索幼儿园园长参加了本次活动,我们非常荣幸的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并担任活动的主持人。本次活动注重全园参与,亲子同乐,在妙趣横生的亲子同乐比赛中,小朋友们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两个月的幼儿园教师实习已经过去,我们的辛苦得到了回报,看着小朋友们微笑的面孔、快乐的成长,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复杂性;专业标准体系;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12)03-0001-05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幼儿园教师安身立命的专业准绳。我国即将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经过长期的酝酿与研究,较充分考虑了与专业标准相关的各种复杂性。这一文件的出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亲历了《专业标准》最初的基础性研究以及教育部委托项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的研究工作,特此对《专业标准》的复杂性作一分析。

一、研制背景的复杂性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包括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阶段,均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不过,因为0~6岁、7~12岁、13~18岁这三大年龄段儿童的发展任务、学习特征、教育目标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各自有自己的专业独特性。这就决定了三个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有很多差异,在教师专业标准及其下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可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有机体,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构建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准备,是有关部门及相关研究者长期努力的结果。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建立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先后启动了以钟启泉教授为首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课题组、以张民选教授为首的《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研究课题组、以钟秉林教授为首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研究课题组。而《专业标准》文本的研制则经历了课题研究、标准文本研究、征求意见、专家审议、审定统稿并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等阶段,前后长达8年之久。仅《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拟定文稿就有8个,经历过至少10次大规模的修改。这些数字反映了《专业标准》研制过程的艰辛与复杂。

二、标准体系的复杂性

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由《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以及在实施操作中与上述标准相配套的《学前教育专业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题库》等构成,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从宏观把握到微观落实、从理念目标到结果监控的完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制度体系。这一专业标准体系比全儿教育协会(NAEYC)确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确定的全科型优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更加详尽。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专业标准》既统摄《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又为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规范、培养方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大纲等提供价值导引和方向引领。

具体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文本,《专业标准》由3个维度、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构成。

1.“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

《专业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幼儿园教师的独特性。

第一,强调幼儿园教师专业的独特性,要求幼儿园教师理解并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认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幼儿园教师要理解时展和学前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树立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二,以幼儿发展为基点,养成正确对待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学前教育关注0~6岁儿童的生命生长、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培育、人格建构、道德养成等,就是关注人类未来、人类本身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当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重视日常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第三,突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注重保教结合。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拥有的,以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着眼点。教师有必要转变儿童观、教育观、师幼观,注重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第四,重视修身养性。《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首先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作为平凡的人理应具备的心性、品质和行为,其次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者所应具备的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

2.“专业知识”维度

《专业标准》从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了解和掌握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只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优势、学习特点等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幼儿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幼儿园教师还要特别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为真正开展个别化教育、全纳教育奠定知识基础。

第二,具备教育知识及相应的学科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掌

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知识,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幼儿园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还要求幼儿园教师了解多学科知识,掌握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对通识性知识的关注是强调幼儿园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识性知识是非功利的、非专业化的知识,是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专业能力”维度

《专业标准》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注重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育注重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区角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以同伴、师幼、邻里社区为核心的社会环境,还包括反映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环境。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关键是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或制作合适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第二,以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为基础。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石,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时的基本要点是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的保育和卫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急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

第三,以游戏活动为主导。对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专业标准》对这一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例如,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等等。

第四,以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为主要责任。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是幼儿园教育的中心,也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诸如制订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等等。

第五,提高激励与评价能力。关注幼儿发展,重视幼儿发展评估是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突出特点。幼儿园教师不仅自己要掌握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还要带动家长及其他教育者学会评估幼儿发展。教师要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用以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六,强调沟通与合作能力。基于幼儿园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的人际互动这一特点,《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与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诸如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开展保教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等。

第七,重视培养反思与发展能力。《专业标准》对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对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专业成长中的力量,形成自主发展意识,进而在各项专业发展活动中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专业标准》的3个维度看上去是平行的,其深层却是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共同促进的:14个领域直接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德、知、能结构,也间接规定了教师资格认证的价值导向、资格考试的基本框架以及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尺:62项基本要求表面看是对幼儿园教师的规范约束,深层是对教师进行价值引领,指引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三、功能指向的复杂性

1.专业准入功能

专业标准一般都会对准入者的学历、专业知识与能力、语言水平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南非要求人职教师必须修满480个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分(包含120个实践能力学分)或在初级学位学分的基础上修满120个高级教育文凭学分,要求精通一门官方语言。我国的《专业标准》作为上位文件,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作为下位文件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则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四年制本科不少于64个学分,五年制专科不少于72个学分,三年制专科不少于60个学分;所有培养类型的教育见习、实习周数不少于18周。

2.专业规范功能

《专业标准》从3个维度、14个领域、62个基本点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规范师资质量,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专业发展功能

《专业标准》倡导“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有利于改变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重在起点认证,幼儿园教师缺乏在职学习动力的现状。新的资格认证体系强调过程认证,激发了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注重能力提升的发展动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在职教师教育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为加深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可以开设如当代教育思潮、教师专业伦理、学科教育新进展、儿童研究新进展、学习科学新进展、各专业学科前沿等课程;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开设如学科教学专题研究、特殊儿童教育、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学校课程领导、校(园)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档案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学诊断、课堂评价、课堂观察、学业成就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校(园)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等课程;为提升教师的自身经验,可以开设如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教育经验研究、反思性教学、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等课程。教育部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建立了教师教育课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一些试点省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

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超市,引入多种竞争机制,实现了教师继续教育按需选课,方便了教师的学习,还注重效果追踪等。《专业标准》的专业发展功能促使幼儿园教师将专业发展融入自由自觉的生命状态。

四、责任分担的复杂性

《专业标准》的落实需要各级主体责任分担,系统配合,整体协调。协调下述四类主体的责任分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监督机制。

2.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

幼儿园教师教育院校要以《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各院校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3.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要以《专业标准》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

4.幼儿园教师

广大幼儿园教师要以《专业标准》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高专业能力。

从复杂性视角分析,可以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需要不断追求与超越。

从个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付出努力,不断获得存在感、产生高峰体验的过程。比如,永远要精心设计活动、不断提高各种教学技能、时常保持与家长的沟通,等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过程,也是一个进发生命活力、激发个人潜能、展现精神自由、张扬个性特色的过程。

从群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群体认同、群体自觉、群体自律、群体价值追求的过程,也是一个群体性自我意识生成、发展、升华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群体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敏感度,不断找到新的专业参照群体,如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反观自身专业群体的发展问题。幼儿园教师群体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认知水平,敏锐洞见专业问题,提升自己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师群体需要不断锻炼自身的专业品性,形成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众数人格”,以良好的专业态度影响幼儿、家长,以良好的专业形象感染社会,以平凡的行为滋润民众,以崇高的德性引领时代。追求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同样永无止境。

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58-04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必须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14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综合考虑幼儿园的性质、办园层次、地域分布等,最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14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研究者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点、专业意识、教学反思、专业发展需要和教师培训等五个维度对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回收率为98.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发展起点偏低

从学历来看,接受调查的幼儿园教师初中2名,高中18名,中师23名,专科122名,本科106名,84.1%的教师学历在专科以上,但大部分教师的专科学历是第二学历。从专业对口程度来看,人职前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有133名,专业对口率仅为49%。年龄方面,30岁以上的占46.5%,这其中40岁以上的占14.8%,这表明,接受调查的教师有明显的大龄化现象。通过访谈发现,这些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专业对口率偏低、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和小学转岗教师比率较高等问题,使得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起点偏低。

2.专业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及自身专业发展有深入的理解。然而,现实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够深入(胡金姣,2009)。研究者的调查发现,他们一天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幼儿都能平安回家”(详见表1)。

进一步调查发现,教师比较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比如,对体罚的态度,62.4%的教师“坚决反对,从不体罚”,但也有26.9%的教师“虽反对体罚,却偶尔会采用”,还有8.9%的教师认为体罚“是有效方法,有时会采用”,有1.8%的教师甚至认为体罚是“最有效的方法,经常采用”。在教学活动方面,这14所幼儿园用的活动方案及材料基本上是相同的。大部分教师表示,他们开展教学活动时大多以活动方案为中心,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

3.反思形式单一

反思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对教育教学活动“经常反思”的教师占65.7%,“有时反思”的占28.4%,“偶尔反思”的占4.8%,“从不反思”的占1.1%。可见,绝大多数教师会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然而,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反思的方式是“写反思日记”(64.2%),还有20.7%的教师“只是想想”,“写成论文”的仅占1.5%。由此可知,教师们大多只进行个人的“自我反思”,很少开展集体反思。

4.专业发展需求强烈

就“职前所学内容能否帮助自己做好幼儿教学工作”这一问题,有75.3%的教师认为“能,但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有20.3%的教师认为“不能,职前所学内容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调查还得知,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在很多专业问题上需要加强学习(详见表2)。表2表明,这些教师是有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

5.职后培训不能满足需求

对“培训方式”进行的调查显示,“参与式培训”“听课、评课”和“集体教研”所占比率分别为66.1%、61.6%和56.5%,“师傅带徒弟”和“外出参观学习”所占比率只有31%和19.9%。绝大部分教师参加的培训都是在幼儿园内进行的,缺乏高校专家的专业引领和与示范园所的交流互助。

进一步访谈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培训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培训缺乏专家指导、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次数不足等,一些参加过园外专业培训的教师反映,培训时觉得培训内容很有新意,但回来后不知如何将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研究者还发现,一些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由于经费有限、师资短缺,一方面教师没有机会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幼儿园也没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开展园内培训。可以说,在这些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其专业发展几乎是止步不前的。

三、建议与对策

1.扬长避短.弥补专业发展起点低的问题

首先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这类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具备中师学历但年龄较大,这些教师求学期间以接受技能、技巧培训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比较欠缺学科和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足。对他们应重在提高其理论修养,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鼓励他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同时注意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做好示范。二是学历较高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工作上较有激情,但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对他们应重在保护其积极性,可采用“导师制”带教,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掌握初步的教育教学技能。

其次分析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这类教师中的大部分是从小学转岗过来的,年龄偏大。职称一般已是小教高级。他们有丰富的小学教学经验,但是不太了解幼儿园工作,有些教师会因为年龄和职称问题选择得过且过。对这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派送他们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小学生和幼儿在身心方面的差异,了解小学教学和幼儿园活动的差异,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另一方面,可安排本园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较扎实的教师,定期对他们进行指导。幼儿园也要注意激发小学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幼儿园工作中再创佳绩。

2.“读懂”孩子,强化专业意识

学前儿童处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育人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主要是由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充分认识幼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努力读懂孩子,了解不同孩子的发展差异,给予他们最适合的生长环境和个性化教育。只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教师才可能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实现自我成长。

3.合作互助,深化教学反思活动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修正,并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然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也不能仅局限于个体自身。为此。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帮教师开阔思路,自觉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形成自觉、主动的反思意识。教师则要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进行共同反思。俗话说,当局者迷。同事不但可以客观地看待对方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可以启发对方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4.立足园本,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师资短缺和经费匮乏是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主要障碍。考虑到现有的条件和可操作性,在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和教研不失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内容上,可以当地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本培训和教研。在方法上,可根据教师年龄、经验、专业技能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开展培训和教研,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制度上,可制订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相关制度,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持续化。

5.打破界限,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发现,教师培训普遍存在费用昂贵、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考虑不同幼儿园的办学差异,打破园所性质界限、级别界限和地域界限,努力寻求和借助外界各种力量的支持。

市级幼儿园可以和本地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以使三方受惠:第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深入幼儿园,将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第二,幼儿园教师既可获得专家指导,又可进入高校课堂,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可为高师学前教育理论教学提供实践案例。第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可进入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以提高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也借此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

第4篇

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三、结语

第5篇

经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目前农村幼儿教师需求有二个转向:一是转向“实际”,需求不是越新颖越好,最需要的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二是转向“实用”,需求不是豪华高端的,最需要的是“与实践相关的经验”。原本自上而下的单一培训已默然转化为多元需求。

2.目标确立

综合调查需求,归类后发现,需求主要围绕如何制定幼儿园的各类计划、如何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等一系列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问题和日常保育保健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需要理论的引领、实践的示范,而且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形成了特殊时期的多元需求,也就是近阶段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目标聚焦基本的专业问题。

3.逻辑结构

聚焦基本的专业问题,梳理需求内容,归纳整合为主题模块――“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共分成七大主题版块内容:第一,各类计划制定;第二,一日活动组织;第三,区域活动开展;第四,幼儿发展评价;第五,教育环境创设;第六,家长工作开展;第七,教育教学反思。版块按照保教规律既显独立性又呈递进性安排,每一主题版块内容分别从规范内容、规范要求、法规依据、材料链接(实例样版)四个方面展开,细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和技能。

培训途径重在实践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项目研训导师――工作在幼教一线的学科骨干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面向的是全市一线的农村幼儿教师,研训导师应该是能引领教改实践的、具备丰富保教经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和指导能力,能开展有效的示范引领等讲座研讨活动,促进一线农村幼儿教师保教水平的提高,并在任务驱动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反思性发展。

对象二:项目辐射对象――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农村幼儿教师

曾经因种种原因停滞甚至倒退的幼教师资队伍,在面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今天,现有师范院校的幼师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一批有志于幼教事业的非幼师类的人员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尽然如此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还是弱之再弱,迫切并需快速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保教专业水平。

对象三:项目业务指导――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培训处和各乡镇教办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是一项课程执行力和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行动,离不开业务指导和管理。为保障“保教行为规范”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障培训活动的科学性,保障培训活动的质量,由教师进修学校携手我市幼教特级名师、各乡镇幼教业务干部组建成业务指导共同体,开展项目论证、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

2.指导的方式

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及我市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面广人多的特点,“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概念界定于幼儿教师在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要求,是幼儿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以指导和深化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学习为目标,以幼儿园、乡镇幼教研训共同体为培训基地、以聚焦示范引领和实践研讨为抓手,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优势特长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培训专题活动。

共同体研训

共同体研训分成乡镇研训共同体和大园本研训共同体,按照不同主题、不同发展需求分别开展相应培训活动。乡镇研训共同体主要是针对项目中的各个主题中的共同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训活动,也称专题培训。由项目研训导师根据项目中主题内容设计制定具体研训内容,设置此主题研训课程,再由项目业务指导小组进行剖析、审核、修正,接下来项目研训导师组根据反馈意见采用教研方式探讨具体的操作,群策群力促进此主题在乡镇研训共同体中有效有序地开展。大园本研训共同体是针对我市农村幼儿园具体师资和办园情况提出的一项特殊的“园本培训”,基于部分农村幼儿园师资配置弱、办园规模小,无能力和无条件独立开展园本培训而组织形成的大园本培训。它的存在形式多样,可以是几个相似幼儿园集合开展大园本培训,也可以是幼儿园部分园本培训活动挂靠镇级中心幼儿园完成园本研修,也可以完全依托中心一级幼儿园开展园本研修等,“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部分任务就是依托大园本培训,力求研训一体,引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下沉式指导

下沉式指导以区域内某个农村幼儿园为突破口,某个保教行为中的突显问题为载体,主要采用蹲园蹲班的方式,是项目研训导师以个人特长全面沉入幼儿园进行长期性深入观察与指导的一种方式,也是个别化扶持帮带的主要方式。项目研训导师通过蹲点,进行现场查看问诊和示范讲解,开展针对性的随园指导工作,往往采用幼儿园的教研组活动,引领指导,开展教研能力培养和教研文化建设。下沉式指导发挥关联性帮带作用,有益于项目培训抓到实处、落到深处。

上行式引领

上行式引领也称跟班式学习,采用随行跟学,将农村幼儿园的优秀教师跟随项目研训导师学习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及主题的不同版块选择时间段跟随学习,这是个别化帮扶的辅助方式。这种方式除了项目导师的现场示范引领之外,还需要得到所在幼儿园的全面支持,项目研训导师随带前来学习的幼儿教师一起参加幼儿园相关主题的教研研讨活动,让其感受学习氛围、团队文化和组织机制。优化的“见习式活动”,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有效积累间接经验,并用于改善实践。

保障机制显现精细

环境保障

组建研训一体的“共同体”。在“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中,项目研训导师和项目业务指导导师构成研训第一“共同体”,负责研讨课程设置,包括研讨内容的界定、组织形式的确定等,其次把全市划分成若干个研训点,以两个或者三个相邻乡镇组建为一个研训“共同体”,那就是研训第二“共同体”,形成互帮互助式的联盟培训环境。

营造研训一体的“学习场”。每一次课程设置不是单一的传授式讲座,侧重于开发参与性强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真正内化转变为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为保障“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项目的实施,研训第二“共同体”,根据主题要求营造研训一体的“学习场”,支持提供必要的环境、材料和人力支持。在开展“一日活动组织”主题培训中,需要观看研讨项目研训导师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录像带,研训第二“共同体”就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场”和继续推进观摩展示的“学习场”。

心理保障

建立研训一体的“情感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研训第一“共同体”成员的内心想法,通过一次次的磨合研讨交流,使得项目研训导师、项目业务指导导师对项目建立一种责任性的“情感链”,同时也采用考核机制巩固工作的常态化。注重研训第二“共同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转变,通过一次次的同伴互助学习、研讨性的系列培训,使得全市一线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项目建立一种主动性的“情感链”,培训过程同样需要管理,需要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学习。

管理保障

项目管理体系是实现“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的组织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细化项目培训制度,包括考核监督制度、评比评价制度等。其次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再是有效运行培训管理,包括训前准备管理、训中支持管理和训后服务管理。训前准备管理,是培训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梳理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召开项目导师会议、组班教师会议等,落实培训的意义和目标任务。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培训通知书、准备相关文档资料及其它物品等准备工作。训中支持管理要注重培训细节和规范培训流程。包括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设置严谨的培训程序和细化班务管理工作等,增强培训效果。训后服务管理,是培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做好评估考核工作的同时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并把培训实施中的问题及时分析思考,做好后续培训的借鉴工作。

实践锦囊梳理一二

锦囊一:注重植入和内生的结合点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项目重在立足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因此项目研训导师必须将自身优秀保教经验的植入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内生需求相结合,且不能生硬地将个人经验强加于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考虑农村幼儿教师的本体经验和农村幼儿园现状的基础上植入项目导师的经验,起到丰富与提升的作用。

锦囊二:找准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点

是否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规范,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是否找准了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点。实施过程中,强调寻找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缺失点,找准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点,实现固本培元,以免拔苗助长。基于这一点,培训项目注重与乡镇业务干部、农村幼儿园园长沟通,共同制定培训的阶段目标、锁定对象、沟通方式、计划内容;注重培训后与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她们的实际想法、需求和培训后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培训主题提供新的信息。

锦囊三:聚焦团队和基地的协作点

第6篇

[关键词]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20-06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为满足广大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政府多渠道、多形式办园政策的推动下,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较快,已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解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我们对西北五省区73所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相关教育部门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29个县37个乡的73所农村民办幼儿园的300位教师以及部分园长和幼儿家长。

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教育观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四部分。

本调查采用问卷、访谈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课题组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先在甘肃临夏、榆中、永登的6所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作了修改及完善。在此基础上,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西北五省区300位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其中陕西86人,甘肃67人,宁夏66人,青海19人,新疆25人),共收回有效问卷263份。调查数据用SPSS12.0进行处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观念陈旧

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就教师对儿童评价标准、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及教师的教育作用等四方面的认识进行调查。

11只有53位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明确表示反对传统的“听话、聪明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可见,农村民办幼儿园的不少教师尚未认识到儿童发展是多方面的,对幼儿的评价也应是多向度、多元化的。

2、一日生活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它具有保育和教育的双重意义。就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对一日生活的认识进行调查发现,只有74位教师赞成、15位教师比较赞成“对幼儿的教育不仅可以通过上课进行,还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这一正确观念,有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途径没有清晰的认识。

3、超过半数(137位)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认为“孩子都是‘欺软怕硬’的,教师对幼儿应该‘给好心不给好脸’”,他们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欺软怕硬”多是成人强制、惩罚不当的结果。只有教师对孩子给好心,也给好脸,孩子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孩子的尊严与权利才能得到维护。

4、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2位教师明确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抱有“树大自然直,孩子的有些毛病长大以后自然就好了”的观点是错误的,大多数教师没有表明对这一观点的态度。研究者对其中部分教师访谈发现,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访谈中,当问到“六一”活动怎么搞时,教师A表示,他们幼儿园的“六一”活动一般与小学一起搞。一个班两个节目,多数孩子会参与。对不参与的孩子,教师更关注的是这些孩子会不会干扰节目排练、表演,至于他们的真实想法,怎样安排能使所有孩子参与其中,教师几乎不考虑。可见,不少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要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反映出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起关注幼儿差异、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观念。

(二)教育活动目标意识淡薄,以传授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

调查发现,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教育活动目标意识淡薄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主体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不仅对教育活动设计的方向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育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具有规约功能。为了解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目标意识的强弱,研究者对部分刚刚结束教育活动的教师进行了访谈。

访谈者: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B:教育目标是我从书上抄下来的,写在备课本上……

教师C:我忘了,可能是……

访谈发现,与教师B和教师C回答相似的不在少数,可见一些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或将活动目标置之脑后,或按部就班,看似有目标,实则无目标。

2、将传授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

研究者观察多所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学后发现,许多教师讲授诗歌时都逐句讲解,并反复要求幼儿背诵。教师D讲道:“教儿歌,要让他(们)把细节学会,清楚意思,除了这些,没有想过。”在问及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E说道:“每一节课都有目标,就是让孩子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必须掌握,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目标。”可见,不少教师对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没有从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考虑,往往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幼儿情感与能力的发展。

(三)将教育内容等同于教材,教育内容远离幼儿生活

教育内容是教师传递给幼儿的主要信息,是幼儿认知的主要原料。教育内容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高价值。研究者对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上存在诸多问题。

1、将教育内容等同于教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依次为:教材,占75%;幼儿兴趣,占5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占53%;教育活动目标,占49%;家长要求,占30%;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占27%。这说明有近半数教师认识到了选择教育内容要依据幼儿的兴趣、《纲要》的要求及教育活动目标,但不容乐观的是,还有近半数的教师没有考虑这些。即使有的教师能正确认识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与实践脱节、上课照搬教材的问题。观察教育活动现场发现,有些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完全依照教材。可以说,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将教材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甚至将教育内容与教材等同。

2、教育内容远离幼儿生活

对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材进行调查发现,教材由当地教育部门指定的幼儿园占47.1%,由园长自定的幼儿园占28.1%。还有14.8%的幼儿园无材。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选用的教材有多个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多以反映城市幼儿现代生活为主要内容,如“神秘的车窗”“乐乐果汁店”“卧室”“洋娃娃”“电脑”等,很少涉及农村幼儿的生活。这些与农村幼儿发展特点、需求及本地区资源、文化特性不相适宜的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好奇心,不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给教师在教育方法选择及活动材料的准备等方面带来困难。研究者在一美术活动现场观察到教师教幼儿用纸杯剪出洋娃娃。当问及“纸杯是现买的吗”时,教师F说道:“有一些是平时积攒的,其余的(纸杯)是新买的,这给我们这样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如果这样的花费较多,我们将难以承受。”

3、乡土教育内容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研究者参观一些农村民办幼儿园时看到,在一些活动室里有具有乡土气息的墙饰及玩教具,如麦秸编制的各种动植物以及铁环、泥塑坦克等,但当问及如何开发与利用乡土教育内容时,有的教师表示,有时候上课会用一些自制教、玩具,像语言课上就会用到毛绒玩具。但感觉没用什么特别的材料,主要是废旧物品,像小朋友的袜子、手套,一些废报纸、瓶子什么的,会让小朋友带来制作一些东西。有的教师则提到,出于安全考虑,很少组织孩子出去。对于地方的特色,没什么好介绍的,孩子们都知道。可见部分教师对乡土教育内容的认识仅局限于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没有认识到农村常见的黏土、沙、树叶、草、种子、猪、牛、羊以及各种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等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可以说,农村民办幼儿园在乡土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利用上仍处于起跑线上,有的幼儿园甚至还没有要“起跑”的意识。

(四)活动过程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在对教育现场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组织仍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下面是一则对西北五省区某农村民办幼儿园混合班语言教育活动――“一去二三里”活动的观察记录:

教师:翻到第14页,可能有的小朋友会背,里面有大家认识的数字。

教师朗读一遍。

教师讲解:

看图上有几座房子?

这个地方像城市还是农村?

农村里冒烟的时候是在干什么呢?

现在我们看看第三句,人们要是干活热了怎么办?

亭台有几个?有六七个,凉亭是干什么的地方?

现在我们看看“八九十枝花”,下面一共几枝花?

教师朗读两遍。

教师提问:刚才讲的记住了没有?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意思?

“烟村四五家”是什么意思?

“亭台六七座”是什么意思?

“八九十枝花”是什么意思?

幼儿背诵,先个别背,然后集体背。

小朋友背诵唐诗《静夜思》《鹅》《梅》《草》《数字诗》。

学习文学作品的主旨是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感知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古诗学习要求教师在帮助幼儿排除语言理解障碍后,充分调动幼儿的经验去感受古诗所勾勒的意境,并在大脑中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然而,上述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活动的组织纯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对诗歌的讲解及提问没有与幼儿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经验相联系,没有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师讲、幼儿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的提问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往往导致幼儿机械地背下了诗歌,却没有真正理解诗歌大意,更想象不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师以这种方式传授的“死”知识不仅不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还会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导致幼儿产生“习得性愚蠢”――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及由此导致自信心丧失。对于这首诗,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画上有哪些景物?学习了这首诗,小朋友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说说我们幼儿园(家)周围的景色。由此,逐步引导幼儿步入古诗的意境中。

在对教育现场的观察中,研究者还不时看到黑板上写着“3+5=8”“5+4=9”之类的算式。当问及怎样给大班幼儿讲解算式时,教师G说道:“在黑板上写出来,如‘1个小棒加2个小棒’。”可见,一些农村民办幼儿园不但教育内容小学化,其教学方式也较单一。

这些现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园教育教学问题的严重性。分析得出,造成以上四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园长、教师认识错误,将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二是迎合家长要求,无奈地跟着不合理的要求走;三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当研究者请教师“谈谈教学中的主要困难”时,很多教师表示,主要困难是缺乏经验,和孩子们没有办法沟通,不理解幼儿在想什么,要干什么。

三、对策与建议

(一)严格把好入职关,保证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为70%,但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6.8%,其中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专业不对口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是出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就业困难的无奈选择。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首先保证教师队伍质量,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针对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而专业不对口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实行分层分类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应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相关管理部门要尽快将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清退出幼教师资队伍:师源紧张地区,应对非幼师专业或中专以下学历的幼教人员加强职前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量化要求,制定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最低专业及学历标准,并规定具体的考核、评定方法。教师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核方可聘用。

其次,保护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吸引和稳定合格的专业教师从事农村幼教工作。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敦促执行。规定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培训、奖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合理的待遇标准。

(二)组织专家、教师编写适合当地农村幼儿园的乡土教材

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由于幼教专业理论水平有限,在选择、组织教育内容上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甚至将教材与教育内容等同。对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教师尽快编写适合当地农村幼儿园的乡土教材,使教师教学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师在职培训,使教

师掌握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的方法。农村民办幼儿园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在县、乡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开发一些具有“农村”味的乡土教材。

(三)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考虑到农村民办幼儿园多为一班一教(师),甚至是一园一教(师)及教师多为“外行”的实际情况,教师培训的途径、内容及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1、在培训途径上多管齐下,尤其要发挥短期培训及教师辅导网的作用

巡回指导、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及园本培训均是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途径,但短期培训、教师辅导网更适合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学习的需要。短期培训时间短,工学矛盾比较容易解决;培训内容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需要确定,缺什么,补什么,灵活性、针对性较强。短期培训要加强计划性、连续性和周期性,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辅导网的培训借助网络,组织县、乡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开展支教、拜师结对等形式的“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帮扶活动。这类帮扶活动以实际操作为主,教师间直接进行观摩、学习及经验交流,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园本培训应以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为“本”,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可以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努力挖掘自身及家长潜力,以一两项活动为突破口,开展园本培训。如由教师带领家长开展手工制作比赛,用米粒、秸秆、石头、泥巴等物品制作粘贴画、石头画、泥塑等,或运用民间传统的手工工艺进行刺绣、剪纸等,这样,既能部分地解决幼儿园玩教具匮乏问题,美化幼儿园环境,也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认识幼儿教育的目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能使教师感受到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激发其开发园本教育内容的兴趣与愿望。

2、在培训内容上要考虑到教师的现有基础、需要,强化教师科学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无论哪种形式的培训,都要依据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现有基础、需要组织与调整培训内容。如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知识欠缺、幼儿心理知识与教育方法难以相互联系的问题,可将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两方面知识结合起来,开设“幼儿心理与教育”专题培训,以便教师理解幼儿心理与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相互关系,更好地掌握教育方法。还应增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培训内容,如“农村幼儿家教”“自然材料造型”“废旧物品造型”“编织”等富有农村味的内容。

对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尤其要注意帮助教师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使他们认识到幼儿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学习和发展的;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兴趣;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教师实践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提高,因此必须分清教师多项实践能力的轻重缓急。美国的一项对高水平与低水平教师差异进行的研究表明,两者间最明显的差异在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上。对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而言,观察、交往、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重中之重。

第7篇

NOC活动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支持下,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一项集教学探讨研究、教学交流推广于一体的全国性公益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活动开展以来,积累了大量有关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成果,在学前教育领域实现创新理念再实践,实践成果再创新,NOC活动的教育研发机构——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历经三年研发,完成了这一使命。

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促进幼儿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作为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学前教育研发团队,我们在多年前就提出幼儿园教育需在学习和教学形态上进行创新的思想。经过三年研究,设计出完整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方案”(以下简称“学与教方案”),并研发完成了方案所需的创新产品和实践路径。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我们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保护其好奇心和兴趣,创设丰富的学与教形态作为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依照这个基本思路,进行具体的“学与教方案”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由此,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如何将信息技术、多种载体的传播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用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幼儿园教育资源获取、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资源共享、体验式教学中,改变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再现生活情境,建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手段。由此,将幼儿园传统的教育发展成为新型的教育,促进幼儿园学与教形态的不断创新。

“学与教方案”的内容设计

基于基本思路和研发重点,我们将“学与教方案”设计划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指南》要求,研发全新的与《指南》要求一致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发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数字素材,以及具有广泛兼容性的幼儿园教育多媒体平台,组成“三位一体”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创新产品——“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是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专门研发的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学与教方案”的开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形成下列内容构架: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活动指导方案+数字素材库+多媒体平台

在这个内容构架中,活动指导方案是主体和核心,数字素材库是对信息化教育活动的资源支撑,多媒体平台是帮助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

1.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所编写的900个独立活动,活动内容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忠实遵循了《指南》的具体要求。全书在整体结构上分为5个领域,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每个领域设置180个独立活动,每个学期有30个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特别为《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分别设计了教师手册和幼儿手册。其中的幼儿手册在内容上与教师手册中的每个教育活动相匹配,采取图配文的表现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发现和听觉辨识来理解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要求设置了幼儿动手动脑的项目,如连线、选择等。同时,幼儿手册还考虑到亲子教育因素,设置了“小贴士”便于家长使用时了解教育活动要求,使幼儿手册成为一个幼儿园活动向家庭延续、实现家园共育的媒介。

2.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

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配套数字素材库、通用数字素材库,以及两个补充部分:多媒体数字课件库、家园共育素材库(如图1)。

(1)配套数字素材库(如下页图2)

素材采用积件形式,以PNG格式呈现,拖拉方便。便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平台时随需随用、任意摆放,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画面。

便于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调用、组合。在活动中随活动环节渐次叠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可以借助素材和多媒体平台,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情节再现、情境搭建、创意延伸。

包括各种造型的幼儿与成人形象,丰富的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境设计,以及活动内容所涉及的各类物品设计等。

(2)通用数字素材库

通用数字素材库除具有上述配套素材库的文件格式特点外,涉及内容更为广泛,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为教师备课及开展活动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来源,共分为十二个类别(如下页图3)。

(3)多媒体数字课件库

多媒体数字课件库收集了多家幼儿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学与教活动的参考资料。课件素材选自幼儿园一线教师集体讨论和精心设计的课件,以及历年参加NOC活动的幼儿园教师课件,集中体现出在幼儿园学与教活动中对多种传播载体的灵活运用。素材的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特色鲜明,便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借鉴和学习。

3.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

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由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组成。

(1)备课平台

自动记录和管理教学备课,能简便编辑备课课程及灵活储存备课过程和资源,自动生成备课文件包,并具有将备课转换为授课的功能。

具有同步搜索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百科、网页和本地数字素材库资源的功能。

具有音频、视频编辑的制作功能,文字书写、编辑和文字转换声音的制作功能,挂图和卡片编辑的制作功能,调用PPT、Flash等软件的制作功能。

具有远程视频教学交流功能和照相机功能。

(2)授课平台

具有电子白板书写、彩色绘画,影视、音乐和PPT、Flash等多种格式文件载体的同步播放和同步切换功能。

轻松实现互动学习和远程教学交流。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供了保障;激发了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园间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连通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顺应了幼儿园教育中“学与教”形态变革的大趋势,促进了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学与教方案”的实施平台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发展NOC实验幼儿园,创建实施“学与教方案”的平台。NOC实验幼儿园将使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活动,实现所有NOC实验幼儿园都是在同一平台上以相同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在同一环境下展开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和实践,用同样的素材进行交流和探讨,接受专家的统一指导。

NOC实验幼儿园自2013年开始设立,目的是结合NOC活动组织、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通过组织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创新开展;通过专家指导,提高园长和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实践能力。

设立NOC实验幼儿园,还有助于协助各地加快幼儿园教育学与教形态创新的区域整体发展,提高幼儿园在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幼儿园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家园共育搭建交流平台。

指导和培训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通过不断的指导和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帮助幼儿园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为此,将借助“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开展,依靠“学与教方案”研究团队、课题组专家、NOC活动组委会及高校的学前专家,在NOC实验幼儿园中持续不断地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使幼儿园教师在应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育活动的同时,有机会在学与教形态的创新与实践中得到专家的指导,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环节是实现“学与教方案”整体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将从七个方向对NOC实验幼儿园教师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

方向一:幼儿园信息技术的环境建立及发展趋势。

方向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怎样引导幼儿体验和参与。

方向三:信息技术运用如何与教学深度融合,现代电子设备与教学怎样结合,信息技术运用怎样推动教学资源的创造和整合,如何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设备。

方向四:幼儿园信息化及网络建设对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方向五:信息技术环境对幼儿学习与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方向六:信息技术如何与家园共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方向七:幼儿园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案例的分析与交流。

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并派专家和研发人员进入各NOC实验幼儿园进行入园指导培训。

“学与教方案”的整体设计思想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变革的大趋势,申报的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学与教形态变革的研究》获批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目前,课题指导组已经将《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作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的教学材料。

“学与教方案”的构思、策划和研发历经三年,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幸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以及多个省、市、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多媒体教学专家,优秀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教师都亲身参加了具体的研发工作,他们为本方案的成功完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此深表敬意。

第8篇

论文摘要: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教师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许多偏差和局限,结果表明教师注重“外在的”、“技术性”的在职学历进修;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较差;学习内容的选择确定,组织方式大都由管理者发起;学习研究过程中缺乏合作研究意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评价能力不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转变管理理念,端正教师学习动机;加强软件投资与建设;增强合作意识;建立自我评价机制。

1 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又称自律性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那么,目前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的态度、动机如何?学习的条件创设、组织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评价能力如何?笔者选择了莆田市妇联系统自办园所三所幼儿园共10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和获得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探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和指导策略,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教师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能力,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调查方法

选取莆田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教师45人)、莆田市育心幼儿园(教师30人)、涵江区儿童活动中心(教师25人),共计100名。自编《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表》,问卷调查教师的学习的态度、动机、创设学习条件、学习组织方式,过程的调控,自我评价情况。分发100份问卷,全部回收,并且有效。

3 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教师注重“外在的”、“技术性”的在职学历进修,在工作实践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淡簿。调查结果统计发现,86%以上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如自学考试、电大函授、网络大学、远程教育等获得大专以上学历,75%教师获得大专学历,10%获得大学本科学历,84%教师通过中级计算机考核,96%教师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为了获得学历文凭和评职称。在对待在岗的工作实践中的学习,98%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很重要,但遗憾的是在“你认为哪种学习模式最能有效地提高自己专业水平”,85.6%的教师选择“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只有8%的教师选择“园本培训、自主研讨”,以上数据说明当前教师注重“外在的”在职学历进修,忽略了园本和自身的资源,在工作实践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2)幼儿园、教师家中幼教杂志多,但普遍缺乏教育理论书籍,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较差。86%的教师认为园幼教著作少,但订购的杂志繁多,大都有7种以上,有《幼儿教育》、《幼教博览》、《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家中的幼教书籍也大都是幼儿园为教师订购的2—3种幼教杂志,《教参》较多。有98%的幼儿教师家中有电脑,上网的有92%,但上网经常查阅专业资料的有26%。幼儿园虽有为教师提供计算机,但“你是否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率为12%,折射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并不理想。

(3)幼儿园教师学习内容的选择确定,组织方式大都由管理者发起,学习盲目,功利性强。

在“幼儿园的专业实践学习的内容选择与确定”一栏中,99%的教师选择“由园领导、年段长确定”;在“幼儿园教研学习组织方式”与“内容选择与确定”基本一致,自发组织选择几乎为“0”。在与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中,发现每所幼儿园的领导都非常注重每周的教研学习,学习时间大都安排在周四或周五下午离园时。这段时间教师已工作一整天,身心疲倦,为了完成任务,教师大都按年段集中在一起,就管理者所要求的问题,或学习内容匆匆进行讨论、交流。虽然形式多样,有读书笔记交流、案例评析、说课、评课等,但大多数教师反映,所写的“读书笔记”是管理者要求的,有的甚至要求至少每周一次,研讨学习的内容大都从幼教杂志上选择,脱离本班实际,针对性不强,因此在“你是否着眼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一栏,有84%的教师选择“较盲目,针对性不强”,在“学习为了什么?”一栏有85%的教师是“为了完成园领导交给的任务”,功利性较强。

(4)幼儿园教师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面对实际问题,缺乏合作研究意识。

根据调查,我发现许多教师对什么是“自主学习”的理解有误差,75%的教师误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的独自学习”,缺乏合作意识。从“遇到教育困惑问题时,解决的途径”68%的教师选择“独自反思,逐步解决”也不难看出教师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缺少与他人积极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5)幼儿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评价能力不同。

从调查统计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可喜的数字,在“你是否经常着眼于实际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呢?”85%的教师填写“经常”,这其中有67%的教师为一级教师,这类教师大部分较年青,她们的精力充沛,家庭负担少,有较强的进取心,在园里大都是骨干教师,而9%高级教师一部份已被评为省级骨干和市级骨干教师,她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和长期的自我学习,在专业水平上有质的飞跃,能够通过自我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能力,明确地意识到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架框,以此作为自主学习行为的背景。同时,许多教师虽然经常在学习工作中进行反省,但反省后由于缺乏管理者的支架式的帮助和支撑,及被自身学习习惯方式的禁锢导致对实践出现的问题,缺乏学习研究态度,有的甚至长期处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状态,最终阻碍了专业水平的发展。

4 思考与建议

(1)转变管理理念,端正教师学习动机,为教师自主学习创设宽松的心理背景。

“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能改变和克服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功利性和表面性的倾向,从停留在一般性的知识理论的“外在的”、“技术性”的学习转变到重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专业素养,特别是教育工作实践中学习、研究。要逐步引导教师端正学习动机,即教师的学习,其目的重在教育专业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在获得证书、文凭或仅仅知道新的理论知识、模式。其次是在于管理者能否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软环境,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高宽松、支持的心理背景。能否尊重信任教师,相信教师有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弹性空间,有效调动教师的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否在教师学习研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能否通过自评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

(2)加强软件投资,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资源、资讯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教师问卷调查,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的幼教书籍多是幼儿园为她们订购的幼教杂志,种类也较少,虽然部分教师家中计算机已上网,但上网查阅资料者廖廖无几,即使有,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幼儿园的理论书籍也欠缺,且局限于幼儿园教育较多,这就很难满足教师学习的需求和在理论学习上得到提升。构建幼儿园开展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培训模式的支撑体系迫在眉睫,因此管理者在增强硬件资源配置的同时,更要加大软件资源建设。如订购教育理论书籍、教育著作,各班配备计算机、安装宽带网,建设幼儿园的网站,让教师多接触外界信息,了解当前园内外教育改革思想和先进经验,丰富感性经验,提升理论水平。社区、家庭等一切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都是教育可利用的资源,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充分利用在教师学习研究中,管理者有责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力量,为教师学习研究工作服务。

(3)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确立组织方式,调动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

首先管理者要经常深入一线,发现学习的需求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研学习中尊重教师的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教师在根据幼儿园本班实际(发展、特点或薄弱环节)需要,拟出学习方向,让教师在预定的学习菜单中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再统计归类分析,从中筛选出一个阶段一定量的学习内容,这样就可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其次应让教师自由组合,自由确立组织方式。康德指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因为他在和人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J。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正好适应了人的这种心理倾向,同时满足了个人的参与欲,激发自主意识。在学习组织方式中,管理者可打破固有的集中学习和年段小组学习的模式,可根据教师自选的学习内容或专题学习内容灵活分组,或将共性较多的学员分为一组,或将差异突出分为一组,让教师自已商议、自由组织。可“师徒挂钩式”,可“年段跨跃式”,或“手拉手互帮互带式”等,每小组可以推荐一人为组长,由组长主持小组研讨,可以一人主讲,共同学习;可以轮流发言,互相帮助;可以一人答辩,其余纠问,提高学习效率。

(4)增强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学习研究体。

自主学习不是个人的独自学习,它是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解决自身的问题,加深对自身的了解从而完善自我。因此,教师应增强合作意识,要主动、积极地争取其他同事、领导、教研人员等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合作学习研究体,管理者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育改革和学习研究中,就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讨论、分析,既提供实践的反馈,又提供理论的指导,热忱支持教师的自我学习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