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0 13:47: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城;商业布局;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70-05

根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报告,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 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在大学生强大的消费能力驱动下,各路商家长驱直入,大学城商圈涌现。与大学生强大购买力不相称的是,目前蚌埠大学城高校周边的商铺大多数还是处在分散运营、各自为阵的初始形态,对于商业的布局、人流的聚集以及规模商圈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进行研究,研讨其商业类型、商业形态、发展优势劣势等,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蚌埠大学城商业经济的发展。

一、蚌埠大学城概况

(一)蚌埠大学城建设

蚌埠大学城位于蚌埠市东郊龙湖东岸即蚌埠市龙子湖区,全境位于龙子湖国家4A级风景区东岸,北依高速铁路蚌埠南站。大学城共占地10 000亩,共投资2 000亿,建筑面积670万平方米。目前大学城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有4所大学进驻,分别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电子信息学院、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自2002年建设至今,蚌埠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各类校舍、道路、供水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6.1亿元。

(二)大学城商业发展

随着商家涌现,大学城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服务街区即现在的龙湖春天商业街。龙湖春天商业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核心位置――被4所高校围绕,占地782亩,建筑面积达62万平米。龙湖春天商业街是蚌埠大学城唯一的商业区,距离每1所城内高校的步行距离都在15分钟左右,购物便利。其市场以个体经营为主,以零售方式出售商品,经营时间相对集中。但由于现有市场的不成熟,商业等级较低,服务设备不完善,使得龙湖春天商业街的发展受到压抑,这也说明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还没被合理开发利用,蕴藏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现状

(一)蚌埠大学城商业类型

本文对蚌埠龙湖春天商业街商业类型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把商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娱乐业划分到服务业之中,得到统计结果(见下页图)

本文对龙湖春天商业街的商业类型进行了分析:(1)三大行业中,餐饮业占比遥遥领先,高达54%;(2)在服务业当中,美容、美发店占比都是最高的;(3)商业空间主要用于餐饮行业,商业服务主要满足于物质层次上,在精神服务上的投入较少,也即是精神层次上的消费较少,商业服务结构偏低,商业类型很少。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

各校内部的商业布局规模普遍较小,经营内容以小型超市、报亭、理发店、打印店、书店、照相馆、干洗店、水果店、快递收发处等服务为主,经营状况相对良好,消费群体相对稳定。校内商业布局主要利用学生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建筑布局的架空层或内部部分地域,布置商业店铺和服务类摊点。这种布置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建筑布局利用率,其大部分布置在宿舍下面或内部,使得学生接受服务十分方便;其不足之处在于布局狭小,布置局促,经营环境氛围欠佳,难以形成较强的商业气息。

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主要为面式棋盘型组织形态和带状式商业组织形态两种。以龙湖春天商业街为例呈现出的这种“面”式商业空间布局不但服务于进入其区域的人员,还对区域外部一定范围的人群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满足相同空间区位中群体的不同消费需求,或满足不同空间区位中群体的相同消费需求。带状式的的校园商业空间是由多个商业单体组成,并主要沿街道方向顺序展开,且服务于进入其内部的人群,也对其展开方向临近区域的群体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三、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SWOT分析

SWOT是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意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发展优势

1.潜在消费者不断增加。蚌埠大学城的师生数量逐年增长,远期来看,蚌埠机电技师学院、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等也将陆续驻进,完全建成后,大学城学生规模将超过10万人。潜在消费者的不断增加,消费群体的相对稳定,加之大学生的消费面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将在长期里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周边的商品房不断增加。随着蚌埠大学城历年来的建设,其周边土地也陆续吸引着房地产开发商。商品房的增多,无疑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常住居民,而常住居民的加入,不仅给大学城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增加消费服务类型的需求也会增加。

3.旅游业的发展。大学城附近的龙子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其面积约为杭州西湖的3倍,据此,市政府可以参考西湖景区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立环湖商业圈。

(二)发展劣势

1.目前的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发展缓慢,发展不成熟,尚未形成规模的商业空间。龙湖春天商业街虽然是作为蚌埠大学城唯一的商业中心的地位存在,但其规模小、经营范围狭窄、布局相对杂乱、功能不够健全,还存在不少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隐患。

2.自发形成的商业布局有待规范治理和改进。由于缺乏合理的功能分区、管理较疏松等,导致流动性商业摊点较多,占道经营严重,经营相对混乱,街道卫生状况欠佳,特别是饮食摊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3.楼盘面积在扩大,给商业圈的合理布局增加了难度。房地产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型商业中心的形成,包括龙湖春天商业街那仅有的土壤也被用来建造住宅楼盘,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土地在商业活动方面利用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使商业空间的布局较为分散。

(三)发展机会

1.消费群体规模的扩大。随着高校历年的招生人数扩增,蚌埠大学城的消费者数量稳中有升。日后其他院校进驻和非流动居民的增加也会给大学城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2.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能力提升。《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显示,较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逐年提升。在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的情形下,蚌埠大学城商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大学城外的商业配套吸引力较差。蚌埠市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存在着远、贵、少的弊端,例如从大学城坐公交到商贸区大概要40分钟。市内百货大楼那一片局域设施相对旧、脏,不但商场内商品价格相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是昂贵的,而且其商品很多都是适合社会白领群体穿着,故不会使大量消费者流失至市区。

(四)发展威胁

1.消费圈内人流量较小,人气聚集度不够。蚌埠大学城位于郊区,人流量小,商业发展不够完善,消费规模偏小和商业区的分流影响了大学城商圈内人气的聚集。

2.消费格局不完善,消费档次偏低。蚌埠大学城内消费结构以餐饮行业为主,而服务业和零售业则很少,且大多数规模较小。

3.经营环境相对较差,管理难度比较大。龙湖春天商业街内店铺分布随意性强,各种类型的经营商家交错分布,没有形成合理的消费格局。

四、优化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的定位

1.以中偏低档商品和中偏高档服务为主的大型城郊购物中心为发展目标;消费目标主要是大学城的师生,其次是周边常住居民,最后是大学城外消费者;以综合性超市、专卖店、娱乐休闲、辅导机构和等级良好的餐饮为发展方向。

2.将龙湖春天商业街内的餐饮业、服务业和零售业有序地分开,有层次地布局,同行业的商铺设置在一起,并规范好对各所高校外部的摊贩的管理,总体上改善卫生街道状况。

3.打破原有的商业中心建筑结构,建造商业大楼,使不同的商品服务在不同的楼层进行,这样既可以减少商业空白点,还可以规避目前城内商业面积的限制,有效地利用商业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4.减少商品房地产在大学城内的投资建设,在周边的建设最好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日后大学城建设用地的扩展。

5.重视商品服务的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比重,加快大学城商业发展升级的步伐。

6.加强饮食、道路卫生和安全的监督管理。高校门口前的小食街由于沿着马路摆设,过往车辆的烟尘尾气毫无遮拦地粉刷着道路两旁的饮食摊。不仅如此,每到学生下课后晚餐宵夜时间,人流增多,道路经常出现拥挤,车辆行驶不便,加之路灯的惨淡,行人的安全令人担忧。

7.商圈布局的构想。由于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故可以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综合分析:首先,将龙湖春天商业街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商业用地面积;其次,在龙子湖公园东处侧建立延湖商业带;最后,在高铁站一带建立一处商业群,扩大大学城商业空间。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类型优化

1.增设业种、提升商品服务水平。实地调查发现,蚌埠大学城商业服务种类不齐全,比如书店规模偏小,书籍种类不齐全和服饰销售少,衣服质量偏低以及娱乐场所少,娱乐环境差等。蚌埠大学城商业应该从提供吃、穿、用为主的消费服务扩大到住宿、健身、文化、医疗等方面,保证消费者追求消费个性化,满足对休闲娱乐、文化、健康等消费的需求。

2.改变消费格局。蚌埠大学城各高校学生的主要消费支出为饮食消费占60%以上,服饰以及日常用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 28%左右。所以蚌埠大学城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应以服务业和零售业为主,把发展重点放在文化、娱乐等商业服务方面,但也应该保持对餐饮业的规模,并在原有餐饮规模上适当升级,进行有机的更新换旧。

(三)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优化

1.商业空间层级化。根据下页表可知,目前蚌埠大学城的层级有区域级和校园级两种。再根据蚌埠市与蚌埠大学城的情况,本文认为,优化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层级结构,总体布局可以采取“轴线发展+组团放射”的结构,分为“城级―区域―校区”三级空间布局模式:大学城级――主要建筑群为大学校园、商业购物中心。根据层级特点,可以利用龙子湖风景区和高铁南站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和环湖商业街以及在高铁站附近区位建立商业群落和房地产。蚌埠大学城目前还没有这一层级商业空间。区域级――与大学城级商业区比较,区域级商业区商业设施的经营和服务则显得内容较为单一,其主要满足区域内几所学校的师生日常所需。该层级的商业空间主要表现在被各所大学包围着的龙湖春天商业街,而这也是蚌埠大学城目前所有的一种商业形态。校区级――该层级的商业空间位于各个校区的教学区或者生活区内,也几乎是所有大学校园里都有的商业活动。这种的划分不但便于管理,还提高了大学城商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覆盖率,有利于大学城商业活动的管理和发展。

2.从纯物质消费空间到物质升级为文化消费复合空间。首先,大学城是文化教育的聚集地,其商业空间更应重视文化特色的塑造。蚌埠大学城商圈在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外,还应考虑到更高层次的交往需求,例如增设文娱类、体育类、培训类的商业场所。其次,大学城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年轻化的、高素质的人口结构区域,为了改变蚌埠大学城行业构成以餐饮业绝对占优这种商业形态,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增设其他行业的服务,扩大服务业和零售业。完善大学城级商业中心功能,增设区域级商业空间设施和有组织有管理地设置临时性商业设施。

参考文献:

[1] 张战锋.广州大学城商业空间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许振波,刘菊.高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蚌埠大学城为例[J].经济学报,2011,(1):85-89.

[3] 郭飞宇,储胜来,蒋阿慧.论蚌埠大学城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思路[J].中国市场,2011,(10):92-93.

[4] 朱佳佳.闽侯大学城商业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9,(4):72-74.

[5] 陈丽敏.新兴大学城商业空间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张蕾.岳麓山大学城校园商业空间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 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 谢超.大学新校区商业服务空间体系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范宇航,黄蕊.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商业空间布局调查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8):221-222.

[10] 赵阳.大学城空间布局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以呼兰大学城为例[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于晨晨.广州大学城(建成区)商业空间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 任云英,牛月,梁卉.散落的拼图:城郊大学城商业空间调查与反思[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2014.

[13] 郭立尧,徐晓静.关于松江大学城商业空间的研究[J].科技咨询,2012,(35):228-229.

[14] 罗念安.高校校园商业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Bengbu City Commercial Space Layout Optimization Research

ZHOU Yan-fe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Institute of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第2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对策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省大学生消费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第3篇

[论文摘要]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其消费趋势,对 指导 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 营销 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 社会 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主权,其消费行为对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容、特点,研究其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内容的特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 经济 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2.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 英语 和 计算机 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 投资 ,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3)电脑消费。好多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 成本 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 计算机网络 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3.休闲及娱乐消费

(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 文学 作品、书法、 音乐 、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4) 旅游 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公共 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4.人际交往消费

(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根据我院两年来对学生消费情况的 调查 ,05级06级学生一年的消费总额有明显增加趋势,05级学生在校一年的消费总额在6000元~9000元之间,06级学生升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内容表明,他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讲究实用性:从相关 统计 数据中看出,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是知识、事业和健康,其次是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而后才是理想、权力、地位和名誉。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

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 心理 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 传播 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 银行 卡、电脑、MP3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现象和观念。

3.追求前卫性: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二是追求新颖、时尚;三是理性消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 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 文化 价值,更多的倾向于 心理 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4.差异性:在 市场 经济 背景下,高等 教育 属于非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 农村 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 社会 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三、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

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展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用于继续学习的费用也将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费增加,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 保健 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费将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体育健身消费在校园中渐成时尚,“花钱出汗”不再被视为可笑的事,大学生对各种美容与健康产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 预防 疾病的需求,进入更高层次。

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 电视 、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今后会吸引众多的青年大学生。

4.人际交往消费 成本 昂贵: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网民年龄分布的高分值在20岁~30间岁,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几点启示

1.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 营销 企业应把握大学生注重个性、时尚性、模仿性的消费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运用不同的销售方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超市,旅游市场

 

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现实和潜在的旅游客源。随着大众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对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老越高,对于旅游业来说,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大学生旅游超市,丰富旅游产品是解决大学生旅游活动的有效途径。

1. 开发大学生旅游超市的可行性

1.1 大学生旅游兴趣浓厚

当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对于探求自然界、民俗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兴趣很浓,旅游动机十分强烈。同时,旅游作为放松身心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对旅游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大学生闲暇时间充裕

当前,我国高校除了有传统的寒暑假和法定的节假日外,一些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小学期、见习等自我学习的教学环节,因此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旅游活动。

1.3 大学生经济状况具备出游条件

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支持、参加勤工俭学、获取各项奖学金支持或者通过其它渠道,都能解决旅游活动的经济问题。

1.4 建立大学生旅游超市符合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是是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身上具有好奇、冒险、放荡不羁等个性,这使得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景区旅游,而是喜欢选择一些富有刺激性和探险性的景区游玩。当前,旅行社大都没有深入开辟这块市场,大学生旅游一般都采取集群自助形式。旅游超市具有产品多样性、特色鲜明等特点,足以满足大学生旅游的需求。因此,建立旅游超市,开发符合大学生需求特征的产品,必将会产生规模效益。

2. 大学生旅游需求分析

2.1 大学生旅游动因

进入21世纪,大学生出游的目的有了很大的变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65%的被调查同学认为旅游就是为了调剂精神、增长见识和交友。伴随着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社会人际间的频繁交往,高校大学生对认识新的地区和新的文化有了更为急切的渴望,也愿意与人共同分享,并开展广泛的人际交流。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旅游活动,并多提供人际接触的机会,增加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渠道。。

2.2 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往往会考虑交通情况、旅游区位、旅游花费、旅游目的地的特色等方面,大学生旅游的目的地首选是学校所在的区域,其次,便是学校以外区域的风景名胜古迹等景区。

2.3 大学生旅游项目选择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他们身上拥有着时代的特征和气息,在旅游项目的选择中,因个人需求、性格不同等因素影响,他们不再将观赏风景、领略异地独特景象作为唯一的旅游项目,他们开始对爬山登高和野餐露营等充满激情、刺激的游玩项目感兴趣,但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他们仍然比较保守。

2.4 大学生旅游对消费的要求

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的经济基础很薄弱,在旅游过程中,他们对食宿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以经济实惠为主;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他们也没有具体的选择,只要价格低廉,还能比较节省旅途中的时间,就是最好的选择。除此之外,大学生很少有其他方面的支出。

总之,大学生因为兴趣和梦想,他们对旅游充满了渴望,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很执着。因此,旅游超市应适应大学生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切实为大学生游客服务,相信大学生旅游超市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3. 创新大学生旅游超市产品的建议

大学生旅游超市是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提供策划、组织各种旅游活动和相关的心理保健服务的旅游公司。在旅游业不断趋于成熟的今天,大学生需要个性化、特色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旅游超市应从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多元化的服务上下功夫,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3.1 分层次丰富大学生旅游超市产品

旅游超市可根据大学四个年级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和侧重点进行设计开发产品。。如:对大一新入学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其他省份和城市,对所在大学校园及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对周围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非常需要有一个熟悉周边环境,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旅游超市可为他们提供校园游和交友游,比如,开展校园一日游活动等。对大二学生而言,他们大都学业比较重,且开始忙于考英语和计算机过级证书等。旅游超市可为他们设计具有休闲放松,缓解压力功能的旅游活动,比如观光游和体验游,让他们深入大自然当中,放松紧张的心情或者去体验民间平和、安逸的生活。大三学生多数面临专业实习和考研准备阶段。因此可设计经验交流型和休闲类的旅游产品。大四毕业生,课业负担较轻,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可为他们设计以情感交流为主的毕业旅游,在野外或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地点开毕业欢送会、茶话会等,并为他们提供设计活动内容等服务。

旅游超市还可以根据大学各专业性质划分理工、文史和艺术类,根据其特点,开展参观工厂、博物馆、山水游、野外生存游等活动,期间可穿插学术交流、歌咏比赛、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拓宽他们的交际面和知识视野,使他们既得到放松又陶冶了情操。

3.2 开拓大学生旅游超市特色产品

大学生旅游超市应基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的需要,可关注以下旅游产品。

3.2.1 大学生修学游

当前,很多大学生把旅游作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良好时机。旅游超市可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有一定休闲性的,能增长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和开阔眼界的修学旅游,如开展夏令营、考察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采风游等等。

3.2.2 大学生探险游

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探险是一些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旅游超市可根据学生的喜好组织探险或开展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比如,野外攀岩、漂流、自然界探秘等探险旅游活动。

3.2.3 大学生体育游

大学生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尤其是男生多数酷爱体育运动,旅游超市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发具有健身和娱乐性的旅游产品,比如冬季滑雪、沙滩排球等。

3.2.4 大学生生态游

低碳经济社会里,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许多大学生都参加过环保组织活动。旅游超市可针对大学生崇尚自然、热心环境保护的心态,设计一些生态旅游产品,比如农村生态游、自然保护区生态游等。对大学生来说,生态游可从自然中得到远离尘世、走进自然的快乐,可从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得到快乐,一定会得到喜爱环保事业的大学生青睐。

参考文献:

[1] 洪艳.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3):27-28.

[2] 余琳.青年旅游市场探微[J].经济师, 2004.(10):128-129.

[3] 姚佳.对大学生旅游的分析[J].理论界, 2005.(7):114-115.

第5篇

【关键词】B2C模式 网络小额信贷 运作机制 消费金融

近几年,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网上信用借贷平台,帮助借贷双方实现借贷行为。这种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有P2P模式和B2C模式等,P2P模式主要适用于个人对个人,借方和贷方均是零星散户;而B2C模式主要适用于机构对个人,借方是个体,贷方是机构。国内外B2C模式的网络贷款较少。目前市场上针对大学生设计的网络小额贷款产品几乎没有。本文主要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目标群的B2C模式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机制,分析运作原理(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贷款公司与大学生、高校、银行、相关商业机构及电信机构等有机联系起来,并且相互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从而说明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在运作上的可行性,并且为网络信贷的模式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国内外网络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信贷的不断发展与成熟,B2C网络小额贷款模式诞生了。标志性事件是2007年10月Wonga公司在英国伦敦的成立。这种新模式的出现对网络小额信贷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是原有P2P模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该模式也得到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至今已经获得了来自Greylock Partners,AccelPartners和DawnCapital等共计50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目前Wonga公司已成为国外B2C模式最杰出的代表。

在网络小额贷款风靡欧美国家的同时,国内不少人也嗅到了网络贷款所潜藏的巨大商机。目前国内也有不少机构在借鉴并引入欧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着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国内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已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类似于Wonga的B2C模式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但是已有相关金融机构开始涉足B2C模式的网络小额信贷业务。

二、针对大学生信贷的B2C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

1.大学生市场潜力大

金融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信贷产品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是无收入群体。但从长远来看,该群体潜力很大,一是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最快最强,更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639.5万人和51.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达2285.2万人。在校大学生正成为金融市场主要潜力军;二是从大学生群体的现实购买力来看,我国大学生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5919元,来源主要是家庭支持,其次为兼职收入。从支出上看,大学生每学期人均消费支出高达5819元(含学杂费在内);三是因为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信用度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信用风险小。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消费金融产品非常有必要。

2.以大学生网贷为例,研究网络信贷相关各方运行关系(见图1)

图1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各合作方运作

(1)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关系。①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网络渠道实现客户信用信息共享;②商业银行向网络小额贷款提供基础(实现借贷双方或各利益者之间资金的转移等)。

(2)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大学生及合作商业机构的关系。①大学生具有某种消费需求(教育培训、旅游、电子产品购买等)及网络贷款需求,网络贷款公司放贷,同时大学生获得某种消费需求;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能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商业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旅游社、电子产品卖场等)达成相关合作协议,网络贷款公司可以在其网站一些商业机构信息,获得广告费用。

(3)网络贷款公司、电信运营商、大学生的关系。①网络贷款公司可以从电信运营商获得大学生的电信资费情况以作为学生信用信息的一项来源;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和电信运营商达成项目合作,推出一款新的电信手机信息业务。该业务需要大学生在办理贷款业务时申请开通。电信运营商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即时贷款信息(比如在每月还款期限前一周发送贷款偿还信息包括需要偿还的额度、贷款到期时间等;在还款期限前一天再次发送短信提醒用户,以保证其按时还款。此项服务为收费低廉的有偿服务,网络贷款公司也可从中受益)。

(4)网络贷款公司、高校、大学生的关系。①网络贷款公司可以从高校获得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奖学金获得情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所获荣誉情况、费用交纳情况、图书卡的超期使用情况及是否违规违纪等(如果高校建立了学生信用档案); ②大学生申请贷款时需要上传一些证明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学校相关老师签字盖章以示证明。

三、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在其中间开展网络信贷风险较小,收益虽然现期较少,但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坚守对该银行的忠实度,对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信用好且高收入的客户群体。所以,银行可以在大学时代就培养感情,占据更大市场;而B2C网络信贷模式又给该产品提供了很好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董瑞丽.网络信贷-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新平台[J].浙江金融,2010.4.

[2]陈翔.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黄俊杰.国内C2C盈利模式的竞争力模型――淘宝网和eBay易趣竞争力策略分析,2008,3.

[4]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数据

[5]《大学生个人综合消费金融产品需求研究》,海航.慈航研究生奖学金课题研究阶段一研究成果.

第6篇

【关键词】韩剧 大学生 心理 行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海外电视剧不断涌入中国影视市场,尤其是韩剧在中国的热播,甚至掀起了一股被称作“韩流”的热浪。而且,从早期的电视定期传播,到最近的网络视频同步更新,中国观众能越来越方便地收看韩剧。其中,以网络为主要接触媒介的大学生,更成为观看韩剧的重要群体之一,同时,这也使得中国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充满“韩流”气息的大学生。

传播效果理论之一的“涵化”假说认为,媒介内容通常不以说教而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潜移默化地塑造或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般认为,在各种传播手段中,影视作品的“涵化”效果最为突出。传者将想要表达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植入影视作品中,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受众欣赏美学表现和叙事曲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灌输其思想和观念。因此,韩剧为韩国文化的传播和韩国形象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已有成果看,韩剧对中国大学生心理、行为层面的影响,尚缺乏实证研究,更未见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比较研究。为此,本研究试图以中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比较韩剧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影响,包括满足度、审美观、爱情观、消费行为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期对影视传播、尤其是跨文化影视传播的效果和影响研究有所贡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韩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滚雪球”方式,一共调查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读中国大学生和韩国大学生各100名。问卷设计里,包括了大学生对韩剧的使用与满足情况、对态度和行为的各种影响等内容。在完成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抽取其中20名(中韩大学生各10名)作为深度访谈对象,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提高研究的效度。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参见表1:

三、研究发现

1、大学生观看韩剧的使用与满足情况

受众是影视剧的传播对象,也是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早在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界就提出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的差异性和主动性。卡茨于1974年发表的论文《个人对大众媒介的使用》中,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逻辑,即: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引起期望,即对大众媒介和其他信源的期望,导致了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或从事的其他活动),结果是需求的满足情况和其他或许大多是无意的结果。①

在韩剧的传播过程中,制作方十分重视韩国文化的传播,往往在剧中加入大量具有韩国特色的元素,特别是演员服饰、拍摄场地、饮食文化及科技产品等,试图让受众在关注情节的同时,注意到一些具有韩国特色的事物,由此产生更加广泛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就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使用与满足”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1)了解韩国风光,2)感受韩国特色文化,3)看到喜欢的明星,4)自我励志,5)追赶时尚潮流,6)看到韩国最新的科技产品,7)放松娱乐,共七个方面,从“不能满足、不大满足、一般、大半满足、能满足”五个维度分析,通过比较中韩大学生对这七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值,我们发现:韩国大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在3.5左右,而中国大学生约为4,即后者更加满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中国大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方面,依次是:1)感受韩国特色文化,2)放松娱乐、看到喜欢的明星(并列),3)了解韩国风光,而韩国大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方面,依次是:1)感受韩国特色文化,2)了解韩国风光,3)放松娱乐、可以看到韩国最新的科技产品(并列)。

可见,中国大学生对韩剧的整体满意程度高于韩国大学生。而且,经卡方检验发现,在“放松娱乐”、“看到喜欢的明星”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

2、韩剧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975年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文化规范”论,强调以传播媒介作为出发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会促使接收对象发生种种变化。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的间接和长期的效果。②影视剧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形态,同样也会对受众产生相应的效果,即促使受众发生种种变化。

根据实施问卷调查前的预调查得知,中韩大学生认为,他们观看韩剧后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整容的态度,2)关注韩剧中出现的物品,3)关注韩剧的拍摄地点,4)成为某位演员的粉丝,5)对爱情的态度。因此,实施问卷调查时,我们通过这五个方面的问题,考察韩剧对中韩大学生的影响。

(1)对整容的态度。韩国的整容业闻名遐迩,韩国明星的整容率居世界首位,韩国民众对整容也普遍持认可的态度。面对“看过韩剧后,您是否有整容的想法?”的问题,中国大学生中,87.2%表示“从未有过”,仅12.8%表示“有过”,而韩国大学生中,79%表示“有过”,仅21%表示“从未有过”。可究其深层原因,应与韩国整个社会风潮密切相关。

(2)关注韩剧中出现的物品。在了解“看过韩剧后,您是否购买过电视剧中出现的物品,诸如食品、服装、饰品或电子产品”时,回答“买过”的中国大学生为27.6%,而韩国大学生为69%,后者远高于前者。不过,反过来看,在回答“想购买,但目前还未买过”的样本中,中国大学生的比例(60.9%)远超过韩国大学生(27%)。也就是说,前者主要表现为“心动”,后者主要表现为“行动”。

或许,与韩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购买相关物品的迫切性、便利性都弱一些,但不管怎样,韩剧在引起受众消费欲望和行为方面的能量不容小觑,至少可以说,韩剧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引发了欣赏、消费韩国产品的潜在购买态度。

(3)关注韩剧中的拍摄地点。我们针对中韩大学生提问“看过韩剧后,是否想去韩国旅游或是去韩剧相关拍摄地点旅游?”经卡方检验发现,P=0,即中韩大学生在观看韩剧后的旅游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韩剧中出现的旅游地点,韩国大学生表示“去过”的比例高达69%,而中国大学生仅为14.8%,考虑到双方的客观条件,这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具体地看,中国大学生中,表示“想去,但还未去过”的比例超过八成,仅1.1%对此“没有兴趣”,而韩国大学生中,表示“想去,但尚未去过”的比例为31%,无一人表示“没有兴趣”。

由此可见,韩剧中表现的韩国风景和拍摄地点,对中韩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十分成功地构成了引导中国大学生赴韩国旅游的潜在的巨大商机。

(4)成为某位演员的粉丝。韩国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对演员的严格训练,以及他们的美好相貌、优良素质。通常,韩国男演员帅气高大,女演员活泼可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为此,我们考察了中韩两国大学生对韩剧明星的态度:“看过韩剧后,您是否会喜欢韩剧中的某个演员?”中国大学生中,表示“会”的比例为73%,而韩国大学生中,更高达94%。

总的来说,韩剧演员给中韩两国大学生都留下了的正面、积极的印象。

(5)对爱情的态度。韩剧以爱情题材著称,因此,我们从恋爱观的角度,考察了韩剧对中韩两国大学生的影响,询问“看过爱情题材的韩剧后看,是否会影响到您个人的恋爱观?”在此,恋爱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恋爱对象的态度,二是处理恋爱关系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中,50%表示“有点影响,但不明显”,39.8%表示“有明显影响”,合计近九成,而韩国大学生持这两种观点的比例总和,略高于中国大学生,超出九成,比中国大学生高出约7个百分点。同时,中韩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会被影响”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约10%、3%。

由此可见,韩剧对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恋爱观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结语

综上,韩剧对中韩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恋爱观、消费行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特别之处,即韩剧对韩国大学生在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力只略强于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整体的受影响程度基本相当,也就是说,韩剧对中国和韩国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恋爱观和消费行为的综合影响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见,中韩大学生在影视文化的认知上存在共通性,这对于促进中韩两国影视文化的交流,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是一大有利之处。

参考文献

①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0

②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92

第7篇

当前,大学应届毕业生为客源的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受到旅行社和旅游景点的青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对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获得大学应届毕业生旅游的市场调研数据,对这一群体的出游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应届毕业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通过分析,希望能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遴选了5所北京市的高等学校(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1月在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和操场等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0份,回收473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8.94%,其中男生占45.94%,女生占54.06%,专业分布上文科47.86%,理科51.92%,保持文理科基本持平。抽样结果概况基本符合现实状况。在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96.79%的毕业生(453人)表现出了毕业旅游的意向。

一、大学应届毕业生出游驱动因素

著名学者艾泽尔・阿荷拉提出了旅游驱动力社会心理模型,他将旅游动机划分为逃逸因子、逐求因子,前者是摆脱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后者是通过到一个新的环境旅游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回报。在此,本文根据艾泽尔・阿荷拉的旅游驱动力社会心理模型,结合实际问卷调查,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出游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在大众旅游中,逃逸因子占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思想观念、求知欲望、追求因素等方面有独特的特征,因此,学习和增长见识、体验新生活方式以及情感交友等逐求因子占据了关键性的作用。实际的问卷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点,见表1所示。

(一)逃逸因子

在上述的调查中,压力因素、时间因素等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出游的逃逸因子,这两大因素分别占据了55.85%和54.30%,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出游的重要驱动因素。

1.压力因素

旅游能缓和紧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代社会充满了紧张感和压力感,大学生也不例外,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也即将承受职场的压力,同时,也经历着毕业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通过旅游暂时逃避学校的环境和学习的压力以及未来职场的压力,调整心态、放松身心。通过旅游中的心境转换,能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回归到现实生活承受压力。在调查中,55.8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因素;而在访谈中,“放松”两个字也被多数的应届毕业生不经意地提及。

2.时间因素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毕业后,工作随时都能找,且工作后基本就一头扎进工作里了,但是毕业旅行不一样,出了大学校门,就很难再有大学里宽松的时间了。出于“时间上的自主控制权”这一原因,许多应届毕业生都在毕业季规划了旅游计划。因此,在调查中,54.3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驱动因素。

(二)逐求因子

在表1的调查中,学习、增长见识,旅游观光,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品尝美食,休闲物,情感交友等因素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出游的逐求因子,这些因素在大学应届毕业生出游的动机中占据了决定性作用。

1.学习、增长见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应届毕业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学习行为,它能对人们的知觉、人格、动机等产生很大的影响,能通过旅游学习满足自身的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学习接受能力强,通常把旅游当作是学习锻炼、体验生活和接触社会的过程。基于这一层面的驱动因素,69.54%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表达了毕业旅游能“提高独立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探索未知的事物”、“科考旅游、获取知识”、“去自己心仪的单位或城市考察”、“踏入社会、走上岗位后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的诉求点,怀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想法出游。

2.旅游观光

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出游驱动因素多样,但是,基本上还是以浅层次的旅游观光为主,这成为应届毕业生毕业旅游的第二大逐求因子,占比56.29%。在出游过程中,他们更加地偏好于自然环境和风景较好的景点,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或见识祖国的雄伟风光,或欣赏古建筑、名胜古迹的美。

3.情感交友

在调查中,63.80%的人表示与自己的好友(好朋友、班级同学、舍友)一起出游,23.40%的被调查者情侣出游,还有6.6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个人或与家人出游,6.18%的人选择跟团出游。在对占比最多的“好友”群体的采访中,很多人表达了“出了学校大门,就很难再和同学们聚齐了”这一不舍心态。

4.其它因素

除了上述的逐求因子外,被调查者还表达了休闲购物(30.46%)、体验新的生活方式(27.81%)、品尝美食(18.10%)以及探亲访友、宗教朝拜、参观比赛和展览等其它因素(9.27%)诉求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去新的环境中获得新的体验、感受异乡淳朴的民风、了解异域的民俗风情,获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并且,出国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诸如瑞士、法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都成为应届毕业生热衷的国外旅游地,对这些出游者来说,休闲购物成为仅次于旅游观光的另一大驱动因素。除此之外,出游的驱动因素也不乏探亲访友、宗教朝拜、参观比赛和展览等其它因素,但这都是比较弱势的驱动因素。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大学应届毕业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在时间上比较宽松,在思想价值观念上比较成熟,求知欲比较旺盛,重视情感交友,又爱追求时尚,注重精神生活体验,这种种因素,让他们在毕业季时选择了出行旅游,而毕业后即将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时间上的自主控制权的即将失去,则进一步促使他们坚定了毕业旅游动机。

二、大学应届毕业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建议

第8篇

旅游研究

(1)江永“三千文化”特色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探讨 伏六明

(5)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扶贫绩效模糊评价 向延平

(8)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谢新? 郑立文 吕群超 谢新丽

(14)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以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为例 罗芬 方妮 周琴

(19)基于ahp法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乔海燕

(23)广西入?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糜吻?蚍⒄共钜旆治?姜尧 谭丽林

(28)旅游景区形象测量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吴雪飞 邱宏亮

(33)基于ahp分析的民族旅游地竞争力研究——以大寨瑶族梯田景区为例 冯雅力 吴忠军

(38)导游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向前 刘衔华

经济研究

(41)林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标准的经济学分析 陈建敏 黄森慰 张春霞 谢志忠

(45)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测评与对策研究——基于2008-201o年面版数据的dea分析 李言规

(49)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黎克双

哲学·公共管理

(52)重温小平“九二”及对当下我国改革的哲学思考 朱雯云

(56)中国人的儒道互补人格及其内在变动机制 涂阳军

(61)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 秦勃

(66)就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优化 孙勋 曹建康 李红勋

(70)男性青少年犯大五人格特征分析 陈利君 孟红

法学研究

(73)关于我国专利奖励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喻少如 曾祥昌

(77)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 诸江 叶胜宇

(81)完善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姜淑明 李炯

(86)慈善捐赠:现状、成因及改进思路 周艳

生态与文化

(89)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万世之基——论绿色发展的林业观 谢朝柱

(94)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经验 汤伟 李珍贵 朱青松 龚胜辉

(96)长沙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宋平 刘华 贺彬

(100)专家对19世纪上半期德国交通政策的影响分析 罗衡林

(104)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文化价值批判 黄汀

(109)当代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论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李雄华

(114)汉族情歌的人类学解读 白志艺

(116)论社科科研

才评价的主体 邹颠

(120)《经济林研究》品牌期刊发展之路探析 闻丽

语言文学

(123)湘西南苗瑶平话的代际传承研究 胡萍 吴萍

(127)从语音特点看吴语区的谐音习俗 唐七元

(130)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生态审美视野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海棠 杨灿

(134)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音乐性元素 唐旭君

(138)兰斯顿·休斯小说《并非没有笑声》的意象叙事 林娟 欧阳凤

(141)不再沉默——从欧茨笔下的莫琳形象看女性话语权 崔金燕

(144)《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 蔡爱春 申丹

(148)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中医学中“脏腑”术语的英译 张小云

艺术设计

(151)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中红砖艺术为例 林阳

(155)基于模仿创新的产品设计 叶剑虹

(157)对人性化网站设计的探讨 杨亦艺

体育

(160)篮球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训练研究 马丽娟

(163)博弈视角下的难度动作推进武术套路国际化价值探析 陈红梅 龙佩林

(166)湖南省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李军

(169)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攻防技战术指标与比赛成绩的关联分析 王恩东 刘毅

(174)中华武术散打之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解读 马景卫

教育研究

(177)新时期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李春燕

(180)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管窥 吴锦波 唐鼐

(183)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黄文胜

(187)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胡清华

(191)法律本科生团队式司法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漾翅法律实践团队为例 蒋先福 黄捷 王朝

(194)物流类本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李义华 庞燕 王忠伟

(198)《绿色食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彭湘莲 付

(201)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析 潘璐璐

(204)略论高校散文鉴赏教学中的形象感染 孙际垠

(207)从语言模因论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钟玲俐 刘胡英

(210)合作学习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有效性研究 何凌霄

(214)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白玲

(217)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杨培涛 谭骏珊 王帅 苏慧

书评

(22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再认识——读罗建文教授《社会发展理念与民生幸福研究》 孙伟平 温

航亮

(223)2012年总目次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