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6 04:27: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添枝加叶训练。如用“暂时”造句,先进行扩词
附图{图}
1.谁暂时离开,结果……
2.因为……什么暂时停止……
3.为什么,谁暂时关掉……果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造出了很多内容不同的句子,如:阿姨因为有事 暂时离开了一下,宿舍里乱作一团。影剧院正在装修,暂时停止开放。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看精彩的电视,突 然天黑了下来,雷声隆隆,我只好暂时关掉电视机。最后以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举一反三地扩词扩句 。
二.联想训练。苏教版第九册练习5(3)要求造拟人句, 有位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往床上一坐,振 动了不倒笑翁,它笑着说:“小主人,别生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创设了三种情景引导该学生 展开想象:
1.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我一回家把书包一甩,高兴地往床上一躺,不倒笑翁发出宏亮 的笑声,向我敲起了警钟,告诉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当你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不倒笑翁发出柔和的笑声,像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抚摸着我的脸,轻轻地 说:“孩子,记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去了信心时(不倒笑翁向我点头,对我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 弱,你弱它就强。”)由于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使学生有话可说 ,语言丰富生动了。
三.变位训练。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往往只有一种意思, 充当一种句子成份,而实际上,多数词语有多种意 思,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用“沉重”造句。
1.爸爸公司的产品因为不合格滞销了,这两天他的心情特别沉重。(放在结尾,程度深的意思。)
2.爸爸妈妈今天离婚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去。(放在中间,程度深的意思。)
3.这担子很沉重,不知道哥哥是否挑得起。(放在中间,分量大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用某个词表达同一种意思,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仿照书中“像柳絮一般的雪, 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一句话,用“……像……”造比喻句,我 先把这一句话改成了三句话:雪像柳絮一般,在风中飞舞。/在风中飞舞的雪,像芦花一般。/在风中飞舞的 是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
[关键词]图形创意 创造性思维 创意 课程改革
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和开拓性的高级精神活动。创造性思维为创意提供新颖、独创的思维成果,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开拓未知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动力。思维的训练需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结合,同时既是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创作灵感、想象力、创造力,是提高艺术专业高校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从一个全新的、系统的方式进行设计教育的革新。
图形创意课程中,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相互转化和融合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概括与象征,产生联想、想象与发散的创新思维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循环联想、图形同构和夸张寓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循环联想与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在在人脑内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使不同表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类型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新设想可以从外部形态、内容逻辑、意义性质和情感反应的相似性引起联想。例如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利用这一特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相残的事实,生动形象的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相关联想是由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另外的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人或事物,又叫接近联想。举个简单的例子,“叶落知秋,举一明三”意为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就是相关联想。对比联想是指对立事物之间或者相反特征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种共同特性中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比联想是一种选择性泛化,在艺术创作和哲学研究等思维活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利用对比联想从直的烽烟联想到圆的落日,构成了一幅意境雄浑、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因果联想是凭借经验而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做出的判断,由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因果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联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联想到原因。因果联想可以一层套一层、一环套一环的不断深入地进行联想,直至达到创意的准确切人点。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在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时候,可以遵从“看-思考-追问-感觉-表现-设计”的步骤来训练。启发学生利用联想方法,通过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完成循环联想的训练,例如字母F联想到字母F的循环过程:字母F通过相似联想到牙刷,牙刷通过相关联想到牙齿,牙齿通过相关联想到嘴巴……木头通过相关联想到斧头,斧头通过相关联想到字母F。如此,通过15组联想图形完成循环联想(见图1)。
循环联想的训练将不同的形象和概念互相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组合创造。通过练联想的方法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和理念和转化为具体形象,是思想与精神的组合。因为联想思维的强大链接能力,使一些概念和形象思考时获得很多的灵感,从而寄情于物或借物喻事,使传达变得更有意味和更具创造性。
二、图形同构与形象思维
图形同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巧妙的构成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图形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是视觉艺术的思维载体和表达语言,图形同构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来表现。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形象思维从信息学角度来说是为主体运用表象、灵感、想象等形式,将对象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特征表现为形象性、非逻辑性和想象性。形象思维反映事物的形象,表达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和形象性的符号。通过寻找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形状上和意义上的相近性,进行特殊的组合和表现,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奇特的图形。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启发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完成图形同构的训练,例如帽子的同构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帽子可以同构为火锅、咖啡杯、跳水台等等不可思议的物体(见图2),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体现出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图形创意过程中,我们需要放开思路,利用形象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点,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因素,将联系因素和相似因素运用图形形象同构在一起。形象思维需要在五光十色的现实形象中感触和发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形象和事物。它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更致力于追求对新形象的表现。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图形同构要加大思维跨度,思维跨度越大越能出现新奇特异的效果。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荒诞的感觉,而图形同构就要利用荒诞和奇特造成出人意料的震惊效果,意在加强人们对事物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夸张寓意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顺应各个角度和不同方向,提出设想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创造力和智力的研究大师吉尔福特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没有发散思维,人的思路就狭窄,创造就会枯竭。他认为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关系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维具有独一无二的新异能力,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智力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发表新观念体。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利用发散思维形式,对旧有的形象概念进行突破,即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的物象进行发散式想象,通过多向观察,多维构思、纵横比较、最后产生和图形有关联但本质不同的图形,这实际上是一个破坏与重建最具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描述了一个小故事(见图3),一只香蕉被人咬了以后变成了苦瓜。这种夸张幽默又有寓意的表现方式为以后设计中的创意想象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多向性的思维方式,以推演的方法来训练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单一的思维定势,寻求多种猜想、多个设想的思维模式。在表现形式上跨越现有概念,从常规中求新、求异、求奇,在反向中寻觅突破,从相悖中寻找创意,达到灵活性、梦幻般的延伸,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放在首位不仅是图形创意课程的主导思想.也是整个设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新思维是设计的动力。创新思维和设计意识的开发训练,对于从事视觉设计活动从业人员和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利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模式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点,结合图形创意方法包括循环联想、图形同构和夸张寓意,为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开拓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契机,为提高艺术专业高校艺术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 成朝晖.平面港-图形创意[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2.
[3]王暄. 以创造性思维反弹琵琶——创新思维与设计意识的开发训练[J]. 艺术与设计. 2008(02).
[4]王暄.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平面设计创意研[J].长沙大学学报.2008(01).
[5]高林娟.图形创意的联想思维方法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1(08).
创造性思维,即独立、创造性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即是能自觉运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探索、发展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表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满足于一般的结论,而是广泛地、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心得过程中,必须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探索精神,奠定创造基础
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化,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各种转化的心理品质,而这些心理品质的核心则是探究心里。实践证明,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它需要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等特征将已知的知识、方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在本质特征系统的系统思维结构,随学生的“系统思维结构”的扩充,其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也就更宽广,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成功率也就越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发现的因素,特别是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通过观察、计算、思考、讨论发现的重要公式、定理,应力求巧妙地让学生发现而得出结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指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善于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现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现着创造性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知、体会和借鉴。为了激励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问题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逐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境是围绕个体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自己。因此一个良好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创造性因素,以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进行创造,对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系统思维结构,从而产生灵感,使之表现为新发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三、设置创新情境,增强创新能力
在培养指导精神,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必须相应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经常如此,学生才能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创造性思维有三大特点:即事端性、伸缩性和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三大特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渗透又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创新问题情景时要从这三个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训练思维的伸缩性。训练思维的伸缩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变换题型,训练思维的多端性和新颖性。思维的多端性是指通过一种思维方式可产生大量的新假设;新颖性是指通过这种思维可以找到途径,仅依靠一种证明方法来培养思维的多端性和新颖性是不够的,还需引导学生发掘所有学知识来求得结果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一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这样的思维活动属于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一般称为创造性思维。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达及求异性和潜在性,它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它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性。
二、幼儿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在幼儿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教师提几个问题,幼儿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其实幼儿自身潜藏着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从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创造性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
1.创造性活动的不稳定性。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是转瞬即逝,具有不稳定性。
2.创造性活动具有情境性。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
3.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出个体差异性。
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有的善于模仿,等等,具有个别差异。
四、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丰富想象,增强创新意识。
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幼儿教师要不断开阔幼儿的思路,促使他们活跃思维,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无数的“为什么”挂在了他们的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我们一定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形成敢问、好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幼儿常常能由一个简单的形状想象出无数的象形物。借形想象符合幼儿善于想象的特点,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幼儿通常会就某一形状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认识中积极“搜索”象形物并动手“发明”。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情境创设。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我们要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点燃想象的火花。
(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会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
(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教师要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发展幼儿思维,打开想象的闸门。
2.营造氛围,发展创造性思维。
(1)创造环境。给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学习,激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用音乐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幼儿生来对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更积极、更主动。选择合适的乐曲配上文学作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加强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为文学作品注入活力。其次,老师在分析教材后,要带着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这样就能得到幼儿的热烈响应,反之则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再次,结合每次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墙饰的布置、描绘图画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绘画;幼儿;创造性思维
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部分,历来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者对审美客体的感受和表现,它具有较高的情感性,是极具生命力的视觉审美艺术。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富有情感和灵性。因此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其做法如下:
一、在绘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美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很强,往往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许多成人无法体验到的美。在以往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追求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审美情感的启发和诱导。所以要注重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审美感受力,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大胆、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幼儿画“花”时,首先要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的花图样,又带领幼儿到大街上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这样使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在通过有关花的记录片,让幼儿进行情感体验,而后让幼儿欣赏歌曲《蝴蝶花》,让幼儿感受到花朵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最后让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情感被打动了,一朵朵活泼而富有朝气的花、一朵朵欢快嬉笑的花便出现在画纸上,整个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有的花朵“含笑点头”、有的“微微摆头”、有的“昂头招手”;有的幼儿画出了许多只蝴蝶在各种各样的花上玩耍等等。再如:教幼儿画“娃娃的表情脸”时,先出示几种表情让幼儿看一看,学一学,然后让幼儿自个带一面镜子照一下自己的脸部表情,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画面上的“表情脸”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可笑。这两次的绘画活动都是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绘画过程很少指令干涉,更多地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观察、思考、想象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绘画活动中,不急于告诉幼儿绘画的方法步骤,而是让幼儿去观察、思考、想象。通过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在“三、八”节期间,教大班幼儿“献给妈妈的礼物”绘画活动中,在这之前先带幼儿到商场里去观察,然后请小朋友思考,需要送给妈妈一件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让幼儿想象和画出一副有创意的画面,并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其画的内容,有的画洗衣机,让妈妈洗衣服省力;有的画双漂亮的拖鞋,说妈妈工作一天太累了,穿上它就不累了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踊跃的发言,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供动手机会,进行灵活、多样、新颖的发散训练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绘画的效果来说,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照样子画,幼儿的作品可能会很整齐、很漂亮,但其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而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能力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如:小班幼儿是以事物的简单线条和基本形状为重点,进行绘画时首先出示一幅以绿草地为背景,草地上开满了以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花朵,请幼儿想一想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还能画出什么?有的画出了小动物的家;有的画出一辆大汽车;有的画出一个生日蛋糕等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画面都源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绘画技能
有一些美术作品和美好的自然景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幼儿欣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用自己的视觉器官去感知。因此要重视典型作品让幼儿欣赏。如:在引导幼儿欣赏环保意识很强的作品《种树》时,首先提出问题:“这画面上都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画了几种颜色?颜色是怎样搭配的?画面的前面和后面都画了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树会怎么样?”等等。帮助引导幼儿总结画面内容。接着请小朋友画《种树》,要求有创意、新颖、独特。有的创造性画出了各民族小朋友一起在荒山上种树的情景;有的画有外国的小朋友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在戈壁滩上种树的情景;每幅画都表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表现出全世界小朋友保护环境的美好向往,从而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更深层的培养。
总之,教师应注重在自然宽松的绘画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打破定式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教师要突破常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达到效果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学生能依据语言环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言之成理地理解课文时,教师就该给予肯定。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生不迷信、敢创新。
二、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贫瘠的土壤是生长不出茁壮的禾苗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青年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培养好奇心。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再次,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最后,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青年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青年创新。鼓励青年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发展。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三、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触同类事物,就主动地选择新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阅读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要努力的创设创造性思维
(一)拓展读物内容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挖掘创造想象的潜能,以此拓展读物内容的想象空间。“在任何创造活动中,创造想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重要条件”。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闪烁着耀眼的火花。人类的想象力很大程度是指向未来的。这种面向未来的思维品质也是学生形成坚持探索、追求赶上目真理品格的必备因素。
(二)唤醒参悟生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满足提供应试直观需要,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宝塔。脱离了生活的阅读必然成为空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只能是奢望。所以,参悟生活的情感体验的缺失正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功能的病根。
五、要发展良好健康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1-02
数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性”不只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设思维情景,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和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我在讲三角形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三角形,我在课前让他们准备许多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看谁准备的最多。在上课时,我让他们拿出来自己事先准备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学生在动手前就已经对三角形进行了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分类、比较,但他们由于知识和潜在能力的影响,还不能对三角形进行准确的分类,就会有疑惑。这样学生就带着疑问走进了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我就因势利导: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许多三角形,你们发现这些三角形是否一样?他们是否有区别?你们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了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讨论、发现三角形的特点,相信你们通过合作一定会找到答案。然后引导学生从边,角等方面去讨论、发现,和老师一起概括、总结。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解决了问题,学习效果显著。
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会积极思考,自然对所学知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践操作、检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
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数学直觉是建立在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深厚的功底,就不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把“直觉”当作是凭空臆想、想当然,胡乱猜想。猜也是有根据的,数学直觉是建立在扎实知识基础上的。知识储备越丰富、越广泛,逻辑思维能力就越强,猜对的几率也就越大。要告诉学生:“没有苦思冥想,也不会有灵机一动,直觉的灵感是勤劳和自信的产物。”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已熟悉了镜子里的图形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提供一些生活实例、图片等,让学生明白左右交换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猜测,凭直觉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特点。镜子与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绘画,对折等实践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简单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真正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枯燥乏味,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分散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都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打破框框,走出书本,进行多项思维,并进行分析比较,异中求同,合理中求灵活,求简捷,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改变以往由教师演示,推导给学生看的旧教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在巩固、识记乘法口诀时,有效预设,创造互动,化枯燥为有趣。如:首先让学生回顾一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那么2只,3只,4只,5只青蛙呢?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举手回答。从而达到了复习巩固乘法口诀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不仅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少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析中,过于拘泥于形式,思维缺乏创造性,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首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应留有余地,发扬其思维中好奇、敏锐、活跃、敢想、敢创的一面,引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欲望,克服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展充满生命力的思维活动。其次需培养其质疑思维、转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反思维定势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鼓励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
独立思维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标识之一。善于思考,不断创新,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的表现,鼓励自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借助课堂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活动时间,不受课本与教师传授内容的束缚,充分发挥独立见解,有利于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个人认识”。只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质疑包括修正错误型质疑,问题多解型质疑,题解简洁性质疑,补全解答型质疑等。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能力:
1.给出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判断的错误;给出繁解漏解,让学生在对已有解答的繁琐的批判和对解答的不全面的质疑中发展思维的简洁性和完备性。
2.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答案的不唯一使得学生不能再在对问题感到似是而非的时候仍能通过排除法得到正确答案。只有对知识、方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把握才能正确作出解答,并在对每一个是非选项的质疑过程中发展由质疑到释疑的思维能力。
3.给出结论开放的命题,让学生在求证的过程中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
二、提倡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
所谓思维的多向性,通俗讲就是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心理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思维形式通常表现为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四种,而从“创造”角度看,逆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尤其重要,下面举例来说明:
1.逆向思维。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它的反向或由正常思维习惯的反面来考虑问题,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时常会有“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效。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给予引导利用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2.横向思维。初中数学是由代数、几何等各个分交纵横沟通组合而成,因此,探索解题途径时,除了思前想后,还要善于左顾右盼,而“数形结合”则在横向思维中有着巨大潜力的有效解题途径。
转移思维能开阔视野,不使思维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个侧面。它要求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转移思维方向与联想方式。不断改进与扩充已有的结果,不仅重视常规方法,同时也重视非常规方法。
有意识、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数求值解题,不仅可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有效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达到简化、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的简洁性、准确性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从而达到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培养逆向思维习惯
心理学把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做逆向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辅助法宝。对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从正面去直接探求,常常一筹莫展,若改变思维角度,适时启动逆向思维,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往往能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突破思维障碍,开辟新途径。培养逆向思维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保守性,同时,往往能导致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促进数学创造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数学逆向思维的能力。
1.注意阐述定义定理的可逆性,强化对定义的逆用的自觉性与敏感性。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定理的逆命题正确与否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其条件和结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完备,还能激发学生去钻研新的知识,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
2.通过公式的推导、公式的变形、及公式的不同形式在应用方面的异同分析,启发学生从公式的正用转化为公式的逆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
3.注意解题中的可逆性原则。如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考虑。反证法、分析法、反例否定法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强化逆向思维。
四、培养形象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