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6 09:56: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习行动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改变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句话生动而全面地诠释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即: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呢?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
一、创设悟境,激发求知欲
因材施教,创设悟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学《雾松》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然后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四大自然景观,并相应出示了四幅相关景观图,请同学猜一猜,哪一幅是雾松美景?其它三幅各是哪三个景观。同学们纷纷争看答题,几乎不费多少口舌就掌握了四大景观的有关知识。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这时我告诉同学:“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去领略一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吉林雾松奇观,相信同学们都将为之折服,说到此处,班上同学兴致极高,随后请学生观看了雾松景观的录像片,边看边提问:这么美的景观什么时候才有?为什么只有吉林有,咱们无锡却没有?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看完录像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去寻找答案,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
二、表演课文,达到乐学
修订版“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后面还附有80首古诗背诵推荐篇目,背诵是吸收语文营养,丰富语文积累的有效方法,但大多学生认为背诵是份苦差事,既费时又乏味,如何让学生从厌背诵到乐背诵呢?根据学生爱模仿、善表现、乐表演的特点,我将部分对话较多、适宜编排剧本的课文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自导自演编排剧本,利用兴趣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并评选出前三名颁发“金鸡奖”,学生参赛兴致极高,一下课,他们顾不上休息四人一组进行编排:从课文内容的改编、角色的分配、场景布置、编排时间安排均由学生自行调整和协调,学生自导自演表演欲极高,大有一决胜负之雄心。而要演出高水准,牢记全文熟背台词则至关重要,是取胜的前提和基础,此时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背诵课文内容,一改以往的厌烦情绪,显得不亦乐乎。但小导演们并不满足于死板地背台词,对演员们的表演神态、动作、语气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远高于背诵要求。学生通过表演课文即牢固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情感熏陶,思想教育获得了美的享受,使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发展,到达乐学。
三、看看做做,激活思维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教学活动 设计
一、前言
个性化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兴趣的需要开展的教学,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了人的多样性、独特性,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这种独特性就是“个性发展”。有人调侃大学校园学习:上课的时候,清醒的学生没有发呆的多,发呆的没有睡觉的多,睡觉的没有玩手机的多。对此说法,作为高职学校教师,我虽不完全认同但也深有体会。这些固然有学生学习意识不够,学习懒惰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课堂对学生有多少帮助,有多少吸引力,他们是课堂参与者,还是只是为了学分无奈的作为了课堂教学的道具。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强调了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因此教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性,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每一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点,那我们的课堂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本文以高职高专《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理论基础
这里首先对多元智能理论及个性化学习理论作一概要阐述。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著作《心智的架构》中首次提出的并着重论述的理论。 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八种智能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优势,这种智力可以在实践中明显的得到体现和开发。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个体智能的差异化。由于该理论的内涵和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十分契合,国内教育学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同时该理论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阐明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与指导。
个性化学习是当代国际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美国当代所提倡的个性化教育还是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以“个性化养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改革,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个性的张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些都说明无论东西方,无论时代变迁,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到对人个体生命的提升。该理论强调从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强能出发,采用恰当的方法、手段、起点、进程和评价方式等,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一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养成,也是个性的自我实现和追求的过程。当今社会崇尚张扬个性,提倡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建构个性化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是面向少数精英,侧重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部分学生的其他优势智能的发展。这种学校课程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而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则完全追求每一个学生的基于个性之上的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考虑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学习风格的独特性等因素,通过多维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学生课程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多视角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四、课程分析
专业:工商管理
课程:统计学基础
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程
《统计学基础》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尤其重要。本课程既介绍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又介绍社会经济领域所特有的一些统计理论与方法。因此,本课程的开设既为学生学习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服务,同时也为日后学生进入工作单位所需的社会经济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统计工作过程,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调查实施、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等技能。
五、教学活动设计
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搜集与统计相关的新闻资料,也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并通过网上展开问卷调查,课程终期我们会安排学生外出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始终秉承这些原则:教学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基于个体自主学习,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基于师生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基于对问题的探究。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教学中的沟通技巧,做到教师指令的传递简单明确,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及过程;课堂的沟通交流要做到及时的反馈,做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注意沟通中的同理性及非暴力沟通。以下是我在《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常见几种教学设计,为了直观说明每一种教学活动,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述。
此外需要指出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三点问题:第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状态、学习外的情绪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形式;第二,注重学习过程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彼此之间教学内容以外的互动交流,我时常与学生交流人生观点、社会热点话题,以此激发他们的情绪,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人生正能量;第三,适度地给课堂留空白。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提倡粗线条生成性课堂,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空,让他们完成对知识的整合,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但留空白并不代表教师责任的“空白”,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时候你需要隐身起来,当学生需要你的时候要及时出现。
教学活动的开展关乎教师的一言一行,有时课堂中教师的一个感叹词都会让课堂生机勃发。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体就有区别与他人的很多个不同,即使有再好的教案、课件,每一个教师对他的演绎都是不同的,何况还有时间、空间、受众对象的千差万别。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多钻研,勤思考,广借鉴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创造性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3]唐宗明.大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估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04):62-65.
[4]鞠文.略论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3):120-121.
一、小学英语教学基本方法
1.听说法。
它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句型操练,学生通过大量模仿和机械重复,准确地掌握语言项目,养成习惯,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这是我们惯用的操练新的语言项目时必不可少的一步。
2.情景法。
它主要强调采取一种演示的方法教授语言项目,即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教具创设语言情境,然后用行动和手势示范新语言项目。我们在给学生呈现新的语言项目时,均建议采用此方法。正是由于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课堂情景语言活动,满足其展示、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交际法,也称结构功能法。
情景语言教学法有其局限性,即创设的情景会话与实际的生活语言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在情景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交际法。语言作为交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听、说、读、写都很重要,每项技能都要培养,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把电子书包与英语教学整合
1.单词的导入。
目的: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操作:打开“Happy New Year”这一主页,首先用鼠标点击选择“歌曲欣赏”,让学生可以跟着音乐齐唱Merry Christmas这首歌曲:然后点击“Learn New Words”进入生词学习界面,屏幕上将依次出现该课的单词及解释该单词意思的图片与动画。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这时点击“小喇叭”按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单词的拼读和发音。待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印象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再加上小组竞争的方式,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丰富生动,很快就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记忆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培养。
2.句型教学。
目的: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通过电脑课件设计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作为引发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联想,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操作:点击“句型放送”按钮,电脑将出现该课句型所反映的特定情境画面,同时用正常语速示范对话,学生边看边听,结合画面所提示的情境和刚刚学习的单词。努力揣摩句型的含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句型中。接着,运用跟读方式逐句教授句子,学生可在每句对话后跟读该句对话,自然而然产生想知道句子内容的欲望。此时点击“教读”电脑将显示课文内容和每句话的中文意思,然后点击“全文朗读”即可朗读全篇句型,给学生留下一个总体印象。这时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选几组学生演句型中的对话角色,由扮演者用麦克风读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通过网络评判自己语音的准确性。学生大多踊跃参与学习。
3.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目的:巩固当堂知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创设新的情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对话练习。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一起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操作:点击“练习对话”,根据动画或图片的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对话。我设计了一个扩展性的对话,内容为:圣诞节时,Sam和Tom前往Daming家拜年Daming觉得很奇怪―现在并不是新年。Sam和Tom解释说“在他的国家”圣诞节就是年。Daming明白后,高兴地祝Sam和Tom新年快乐。此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动脑动口动手”,达到温习巩固的目的。
4.查询资料。
目的:激发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我设计的这个内容以了解课外知识为宗旨,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或有声图片为学生介绍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实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
永吉二中学
王闯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诸如能量转换、信息处理等重大科学难题都得到生物界去寻求启示和答案,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以及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21世纪的生物科学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世界。这就意味着,21世纪将需要大量的生物科技人才,而这些人才将主要从今天的学生中产生。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的升学模式下,初中生物学科结业成绩根本不记入升学成绩,学生、家长、其它学科的教师甚至一些学校领导对生物学科教学的轻视溢于言表,要让学生自觉地学好生物是不可能的。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的生物教学困境,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学习效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现将我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选用何种方法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只有从实际出发,优选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中学生广泛而多变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思维,为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一)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有部分实验演示时的可见度较低,成功率较低,有的实验材料因地区限制很难采集或多次演示会耗费较多的材料费;有的实验只能看到实验的结果而看不到实验发生的微观过程。另外,学生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运动等动态过程以及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等则更加难于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做到愉快、轻负、高效。
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情景示题。我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活动,设计录制或剪辑录像片段或制作课件,其中蕴含着要研究实验的问题,创设一种学习的情景,使学生看后主动卷入到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如讲《家鸽》一节,目的在于探究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录像所创设的“活”画面是:海鸥、丹顶鹤、家鸽等鸟类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随后配音点出蕴含的要研究的问题:鸟为什么能飞?仅仅是因为它们有了翅膀吗?通过声像并茂的情境示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了学生以家鸽为例去探索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索性学习,优化了新课的导入。
2.利用电教手段加强直观记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电教媒于“经验之塔”的中上层,它们为学生提供较上层的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和动画等更易于理解的经验。因此,电教媒体提供的经验,既容易向具体经验转化,又容易向抽象经验转化;既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抽象概念时有具体经验支持,又有利于学生对获得的具体经验进行不同层次的抽象。我根据这个理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的特点,研制出具有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过程、文字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教学辅助软件或投影片进行辅助教学,采取演、讲、练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降低了学习生物学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达到初中学生学习生物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一节时,学生对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袋鼠,昼伏夜出的鼠、蝙蝠,生活在水中的鲸等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了解得太少,没有什么印象。于是我收集了鸭嘴兽、袋鼠、鼠、蝙蝠、鲸、黑猩猩、大熊猫、虎等生活习性的影像文件或大量图片、背景音乐等,制作了蝙蝠回声定位的动画过程,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了本节课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对辅助软件的播放,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嘴象鸭喙,脚象鸭脚,在水中滤食的鸭嘴兽;头小、眼小、前腿短、后肢发达,胸前兜个小宝宝在广阔的草原上一蹦几米远的袋鼠妈妈;呲牙咧嘴的老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等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对回声定位动画过程的观看,清楚直观的看到蝙蝠的喉发出的超声波在碰到物体时返回,由蝙蝠的双耳接受,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物体的种类、性质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对课件的演播,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哺乳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活习性的多样性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记忆。
4.利用多媒体演播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够表现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地用自制的或引入的CAI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对生物的微观结构、生理活动、生殖过程、生活过程等动态过程进行模拟演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学方法。每个课件中精选的习题和智能化设计,通过鼠标或键盘完成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控。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适时适量地应用电教手段辅助生物课堂教学,通过眼、耳、口、手、脑同时并用,优化了学生的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和谐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目标分层教学
目标分层教学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接受能力等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依据教学大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相应的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主观努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和确立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动手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落后生和弱生)三个层次,并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定出不同的、适当的目标(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对基础较差、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上进心,知识上基本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重点落在理解掌握知识点上,在期末考试中大多数能及格。对中等层次的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潜能,知识上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能力,增加思维的变通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良好。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其力争成为尖子生,冲刺生物竞赛,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培养创造力、自学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层次划分、目标确立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通知学生,在能力上适当提高一个档次,在学习成绩上如实相告,分析其优势和弱点,确定竞争对象,使他们在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激发热情,积蓄力量。
落实目标。课堂教学立足于中等生,在展示目标时,给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叶芽的结构和功能要求理解,通过教学,使中等生能够理解,而让优生掌握叶芽的生长与枝条的关系,并要求思考有关的问题;对于落后生和弱生来说,只要求初步了解,课后能再现。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根据难易程度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他们获得正确答案,增强自信心。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分别使用探索性练习题、主体性练习题和基本练习题进行训练。
阶段调整,激励进取。在阶段(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一个阶段)考察、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显著的提高一个层次;对综合结果下降的可降低一个层次。对降低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自信心以利于进步。对提高层次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获。使尽量多的学生朝前一个层次发展。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初中三年生物学习之后,学生层次的分布有很大的改观,落后生和弱生面不断减少,优生不断增多。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法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等的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动,并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探索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生物实验教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方法有:
1.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就是在生物实验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按照由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由整体局部,从外内、从左右、从上下等次序进行观察,以达到认识、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2.局部观察法即细微观察法
局部观察法就是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在形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和水稻花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进一步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3.对比观察法
对比观察法就是将事物进行纵横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比较、鉴别、识记、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例如:在观察植物茎的结构时,将单子叶植物(如甘蔗)的茎与双子叶植物(如椴树或南瓜)的茎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单、双子叶植物茎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在观察双子叶植物的茎时,又将木本茎(如椴树)和草本茎(如南瓜)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和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和草本茎的异同点。
4.重复观察法
重复观察法就是为了保证生物实验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进行多次重复的观察,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即“观察、观察、再观察”。重复观察法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保证了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脊髓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多次翻身反射试验,确定脑是否除尽。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重复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
三、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组织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在生物活动中,我和我的同事们选择了符合学生年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活动方式。如选择具有新颖、知识性强、有趣味、科学性较强的课外活动项目,如褐云玛瑙螺、金鱼的饲养,番茄、辣椒等常见植物的栽培和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拓宽了生物学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大自然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3.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如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等。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进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根据设计进行观察、记载、系统掌握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进行实验总结。以上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4.成功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辅导学生将实验(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并将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
总之,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会学,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课
听课是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或启发而言的,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讲好,学生听好,只有二者互相配合好,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课后不可能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和消化,教会学生听课,把知识完全消化在课堂上。
1.要情绪饱满、精神集中地听课。上课时,情绪越饱满、精力越集中,就越能听出道理,就会越听越主动。
2.要抓住教师讲课的着重点,弄懂关键问题。教师在讲重点时往往加重语气、放慢语速,或演示生物模型、标本或多媒体课件,或借助于板书、重复、强调等形式。要求学生听课时要耳、目、脑并用,看、听、思结合;眼睛要正视讲课的教师,留心他的姿势、神态和表情;如果教师以教杆助讲课,还要注视教师的教杆,要特别注视教师的板书、板演、板画的内容等;如果教师运用生物模型、标本或多媒体课件等帮助讲课,要认真观察、思考,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直观记忆,以利于掌握教学内容,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当堂理解所讲知识,真正听懂这节课。听课时,还要注意联想,联想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用学过的旧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联想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生物现象、生活知识等,以利于理解、消化听讲的内容。只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动脑筋想、动手记,听课才会卓有成效。
3.要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质疑问难。由于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组织的活动都是经过周密思考和认真准备的,所以上课时要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或不理解的问题,要敢于发表意见,以免存留错误见解。另外,还要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即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预习时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为此上课前要认真预习,发现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划下来,打个“?”,或记在笔记本上。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这些问题时,要加倍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力争当堂找出的问题当堂消化。
4.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注意听取教师的总结,以利于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破笔头。人的记性再好,总是有限,因为记忆与遗忘是并存的,没有记忆就没有遗忘,没有遗忘也就不能更好地记忆。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课后复习。同时,记笔记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笔记的方法很多,在上新课时,我要求初二学生把笔记记在笔记本上。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将老师的板书和一些老师没有板书出来的重点知识记在笔记本上,这样的笔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线索,便于复习,同时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在笔记本记录的基础上学会批注记录法,所谓批注记录法是指在教材上作批注而记课堂笔记的方法,是笔记本记录的一个补充。指导时,可让学生随着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在教材的有关地方把教师讲的重点,或作的某种解释、某种说明加上自己的理解、体会,记在教材上。如果补充批注的内容较多时可以记在同一页的“天头”、“地头”,或添加的白纸上(注意将白纸粘贴好)。同时,指导学生用统一的记录符号在书上作注。如在重点的地方画上“·”,在重点词、关键词的下面画上“”,将生物学概念用“”框住,并在具体的概念解释下面画上“_______”,在不明白的地方加“?”将教师讲的番号直接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等等。这种笔记法,能紧密结合教材,既能提高看书、记笔记的速度和效率,又便于查对,复习时还利于温故知新。但要注意,批注时要言简意赅,尽量节省字数,且不可掩盖住书本上的字,以免影响看教材。
在上复习课时,我让学生用“心得笔记法”,要求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将教师要复习的内容看完后写出复习心得。比如书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疑难点,这些内容的知识结构等,都可作为学习心得记录下来。等到教师上复习课时学生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听课了。这样长期坚持,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阅读和讨论
我对教材中难度不太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根的形态、花的种类和结构、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人的身体等编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我编写的阅读提纲,阅读教材内容,同学之间边阅读、边在书上勾画、边讨论,在明确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了解情况,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精讲点拨的启发和引导下,轻松愉快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疑点。
(三)记忆
记忆是过去识记、经历过的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由识记、保持、再忆和重现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其中“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在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科的具体特点,主要的记忆方法有:
1.结构层次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现行教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现行教材中生物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学生往往对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记忆起来感到麻烦,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方法去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
(1)层层剥离法:“天生我才必有用。”生物的每一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相应的功用(功能)。在教学生记忆一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功能时,遵循从外到内的结构顺序依次记忆,使复杂的结构不会记漏。如在记忆木本茎的结构时,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它的内层是韧皮部,其中有韧皮纤维和筛管,因此,树皮有保护、支持输导的功能。剥掉树皮是形成层,它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因此它的功能是不断地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剥掉形成层便是木质部,由于木质部是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的,因此,木质部的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剥掉木质部便剩下中间的髓(树心)了,由于它是由一些薄壁细胞构成的,因此,髓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将刚才剥下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放在一起就是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草本植物茎、花、叶片、动植物细胞等的结构和功能的记忆。
(2)层层包裹法:这是与层层剥离法相对的一种方法。在记忆时找出结构的中心所在,然后逐层包裹而成。如花的结构中心位置是雌蕊(产生胚珠),雌蕊外面包有雄蕊(产生花粉),雄蕊外面包有花冠(保护、招引昆虫),花冠外面包有花萼(保护),包好后放在一个“托盘”(花托)上,再在下面插根“杆”(花梗),这就是一朵花的基本结构了。
2.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是有意记忆的一种。这种记忆方法的前提是理解,因而指导时要让学生对某种知识积极动脑,深入理解,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一些基本原理,应采用这种记忆方法,否则很快会遗忘或记忆混淆。如在记忆细胞吸水的原理时,就必须先理解浓度、细胞液浓度、外界水溶液浓度、物质扩散等知识才能够牢固地记住细胞的吸水原理是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又如在记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概念时,在理解了它们的过程后记忆就难以忘记了。
3.意义记忆法
这是一种利用知识本身的意义或赋予知识某种特殊的意义进行记忆的方法。如记根尖的结构时,根的顶端叫做根冠,冠者帽也,根冠的本身意义就是说它象一顶帽子一样戴在根尖的顶端,当然就有保护的作用了。对于根冠以上的结构我教学生这样记忆“冠(根冠)上(接着根冠的上面)生(分生区)长(伸长区)毛(根毛区,又叫成熟区)”。
4.字头记忆法
就是将一个内容中的词语的第一个字或第一个字的谐音记住,简化记忆内容,加强记忆。例如:学生在记忆自花传粉代表植物(小麦、水稻、豌豆、番茄)只需记忆“自(自花传粉)小(小麦)水(水稻)碗(豌豆)翻(番茄),也就是说从小装水的碗打翻了”、雌雄异株植物的代表植物(杨树、柳树、菠菜)时,教学生记“忆(雌雄异株)杨(杨树)柳(柳树)菠(菠菜)。”学生把字头当成顺口溜来记忆,就不会忘记那些难记的知识了。
5.系统记忆法
把动物和人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等知识放入系统中进行记忆,使零碎、难记的知识就容易记忆了。
6.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生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声音等直观形象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生物微观结构、生活习性、动态过程等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将这些直观形象记在大脑中,既不容易遗忘,又容易再现。
7.归纳记忆法
把知识的某些相同属性进行归纳而记忆的方法。如在复习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生殖方式时,通过归纳总结,只有细菌是进行裂殖,其它的都能进行孢子生殖,另外酵母菌还能进行出芽生殖。又比如在复习脊椎动物五个纲的生殖方式时,归纳出只有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而其余四个纲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在生物复习课中,这种记忆方法举不胜举。
8.对比记忆法
二是应该有一个比较能够表达我们主题的氛围设计,今天大家在大会会场看到大会主题形象宣传板,很清晰,而且它有中英文,这些宣传板带出这次大会主题氛围,也带出了国际公共关系交流的概念,这是很用心思的策划。我们应该重视通过场地的设计,气氛的设计,把活动的主题氛围带出来,这点往往有很多人不太重视,他们只考虑某一个活动环节上的创意,而忽略了场地上的创意。
在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技巧可以利用,只要我们不断总结提高,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公关活动策划与实施是企业策划部、公关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在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成功的公关活动能持续提高品牌-全球品牌网-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顾客满意度,提升组织品牌形象,改变公众对组织的看法,累积无形资产,并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销售。很多组织都运作过公关活动,但没有目标、没有重点、虎头蛇尾、不够严谨的公关活动屡见不鲜。有的公关活动由于策划欠周全或危机处理不力,导致活动失败、损失较大,甚至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受到法律制裁。
公关活动策划有常规的方法可供遵循,但也有不少技巧。三分策划,七分实施。
一、目标一定要量化
公关活动特别是大型公关活动往往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一个新产品在中心城市的上市传播费用,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大的公关投入?为了企业的传播需要,为了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为了更多的目标消费者去购买他的产品,这就是新产品上市公关活动的目标。没有目标而耗费巨资做活动是不可取的,目标不明确是不值得的。笔者遇到一些保健品企业,看到同行做节日公关活动,他也要做,而且要求活动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发稿更多,但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要传播什么样的卖点、概念,没有设立目标。有的企业做公关活动,设定了不少目标,比如,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促进销售等,但是没有量化(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百分比,促进销售的货币额度),方向模糊,错把目的当目标。目标一定要量化,它不是希冀式的观测,而是指日可待。只有量化目标,公关活动策划与实施才能够明确方向,才会少走弯路。
二、集中传播一个卖点
公关活动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平台,不是一般的促销活动,要确定活动卖点(主题),并以卖点作为策划的依据和主线。很多公关活动,花了不少钱都不知是什么活动,留不下很深的印象。只有提炼一个鲜明的卖点,创造公关活动的“眼”并传播,才能把有关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完成活动目标。这里的卖点是公关活动环节设计中最精彩、最具传神的地方,活动事隔多年,情节大多被人淡忘,但仍能让人记起的一个情节。公关活动策划需要创造这样一个非常精彩的,要把这个环节设计得更有唯一性、相关性、易于传播性。当然,集中传播一个卖点,并不是只传播一条信息,而是把活动目标和目标公众两项因素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一个卖点,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圆满完成我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特别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校班子成员、学生会负责人、工会小组成员组成的“永兴中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直接负责此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的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教职工做好学习笔记。
二、深入学习与政风行风评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全校教职工,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
2、省、州、县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
3、《文选法》和总书记等领导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如《关于深入学习实践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李长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吴官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党风廉正建设》、教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4、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有关精神(如《关于实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5、省、州、县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6、省、州、县有关领导在教育系统行评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如:省长助理杨建昆同志在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省教育厅厅长何天淳同志在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三、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
1、学习方式:采用“自学为主,集中为辅,工作学习两不误”的方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2、时间安排:主要利用每周五晚例会时间统一学习,然后再由教职工自行找节假日时间自学。
四、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讨论活动
多渠道、全方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诸如黑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大讨论。大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成功经验,以及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如何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3、如何加强党风廉正建设。
4、如何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政风行风建设。
5、如何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1 场地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那么冬季冰上课每周至少五千人上课,平均每天一千人。而体育课大多数安排在下午,平均每次课的人数就在四百人左右,冰场上的密度可想而知,不用说教学效果,安全隐患就是问题。
1.2 南北学生差异大。北方学生大多数接触过冰上课,基础相对较好,而很多南方学生几乎都是第一次见到冰,不用说基础,有的女同学根本无法在冰上站住,更不用说滑行,哪怕是基本的走动都是奢望。在这种良莠不齐的基础上,照顾弱势群体必忽略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反而消弱对弱势学生的引导和提高。
1.3 厌烦情绪。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寒冷畏惧(摔伤)、滑行能力弱的恶性循环。速滑刀的保暖性就差,对滑行能力强的人来说,稍微不能活动,都难免冻脚,何况是毫无速滑基础的学生呢?一堂70分钟的冰上课,几乎冻僵了肢体,又怎么能控制好需要高度平衡的运动技巧?长此以往,三种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学生的厌烦、甚至畏惧上冰的抵触情绪。体育课不但不能成为锻炼学生身体的有效手段,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和包袱。由此,我们逐渐意识到,充分调动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冬季体育课程的安排由单一传统冰上课向多元化发展将是一个趋势。
2 滑雪作为冬季体育课补充可行性
2.1资源优势。黑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滑雪旅游资源优势,在全国滑雪市场占有60%以上份额的黑龙江现今有70余家滑雪场,雪道100余条,总长度5万延长米,各种档次索道80余条,滑雪板万余副,直接用于接待滑雪旅游者的床位6000余张。这是高校开展冬季滑雪的先决条件。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为大陆性气候,山区冬季雪季大,雪期长达120天左右,适合各高校在不同时间段自由选择,避免短时期内人员大量涌入,造成雪场过度拥挤。
2.2 适宜人群。滑雪运动本身也是一项对平衡、协调、技巧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并不是适宜各类人群。但是作为冰上课的补充,他的适宜人群相对更加广泛,发生冻伤机会要比速度滑冰小;雪地相对比冰面柔软,碰伤也相对较轻。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对此项运动有兴趣,作为一种高雅、刺激、愉悦身心的户外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因此滑雪运动本身魅力注定了它的适宜人群会比滑冰更广。
2.3 时间安排。进入十一月份,各项户外体育活动已经处于低潮和停滞阶段,到12月份左右上冰前差不多有四周左右时间为真空期(既不能上冰也打不了篮球、排球等)。对于非常重要的课程可串于真空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整周的时间作为滑雪周。各学校的各个专业的实习也同样不是处于一个时间段,实际上难度就在于传统意识上对体育重视不够(有的专业一实习就三四周,影响了课程更多),如果能将体育活动周作为一种制度,那么协调起来也不再困难。
2.4 经济承受能力。周一至周五是滑雪场的相对淡季,价格相对便宜,而且滑雪人数较少,便于开展教学。对于学校这种大集体消费,雪场的价格相对降低,甚至可以与雪场签订协议,将学生的消费额度控制在可承受的能力范围是不成问题的。毕竟滑雪还不是一种廉价运动方式,相对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消费水平,达到满意效果还不是大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雪场相对过剩,资源浪费,促进创收与提高经济效益并举。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化工行业正逐步趋于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化工技术要求就必然提高,通过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这一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工生产中的相关技术知识,以不断培养出新型化工人才。基于此,笔者作出一下的分析及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为达到当代教育技术要求的需要,满足当代教学手段的改革需求。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化工仪表的计算机辅助教育课件,利用课件中包括的大量音频、视频、图画、动画,把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原理和仪表结构借助媒体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加大授课信息量,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工教学的效果。比如制作三维动画把传统教学中难以演示的仪表结构进行动态的展示;又如把化工车间内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操作系统拍成MV进行播放,强调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视课程本身具有的系统性,以纵向思维面对课程体系,确立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单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降低理论要求,注重仪表的结构、选用方法及工作原理的讲解,也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降低微观分析力度,注重仪表的特点及其如何的应用。
基于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分析,除利用多媒体技术外,还应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进行压力仪表的讲解时,教师应拿出化工企业中发生的真实事例,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对于得出的结论,应要求学生说明原因。这比教师单一的灌输知识效果要好很多。
在课堂教学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大量的实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讲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大实验实践力度,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加大实验实践力度是与理论教学完美搭配的重环节。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缺乏实验实践力度将导致教学质量不健全。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存在着实验条件有限的尴尬境地,为应对这一缺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改善:一是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的开设实验课;二是把课程和学生的事项有机结合,加快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车间实习熟悉各检测仪表结构和控制系统。三是多去车间将各检仪表、控制系统和操作流程拍成MV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感觉度。四是定期布置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去有关五金商店参观,借助网络、阅读相关报刊杂志了解有关仪表市场行情,多写仪表论文,切忌勿滥宜精等。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利用学校特色资源,实施案例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某校建有化工作中试车间,该校利用这一特色资源中的典型生产装置实施案例教学法,针对反应釜温度记录仪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等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体现出专业课具有的教学针对性,也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
五、开设虚拟仿真系统,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例如化工仪表的参数调整,就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调整。但在教学过程中,初学者几乎没有机会动手实践操作。开设教学实验虚拟仿真系统,是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自动化的基础实验过程、设备和操作系统以及其操作的基本流程。通过计算机进行动态虚拟模拟,从而得到与真实实验效果一致的结果。另外,利用虚拟模拟技术,在计算机上创建与现场实际操作一致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虚拟模拟现场操作,通过实验,得出与实际操作过程一致的实验结果,很好的解决初学者不能实际操作的窘境。
六、深入生产车间实践操作,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教学主要是根据化工生产的四大参数(温度、流量、物位和压力)进行讲解,在了解生产的工艺过程的同时必须了解工艺控制指标和控制过程,这也是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在实践上的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对于工艺人员与仪表人员来说,都要熟悉工艺过程,了解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功能、控制指标和要求;熟悉控制方案,熟悉各控制方案的构成。对于仪表人员还应该熟悉各种自动化工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调校技术。
因此,学生在校内系统的学完理论知识和进行与模拟了真实环境的仿真系统外,那就得必须系统学习自动化实践知识,让学生到操作现场参观、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学生深入生产车间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自动化操作在化工操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七、组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就是把那些对仪表有兴趣的同生组织起来,教师以自己已经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学习难题,给同学们设置学习进度,并定期交流。通过搭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平台,将组织学生更多的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跟仪表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合理策划和规划学习,延伸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上述措施能明确教学目的、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寻求解答问题的办法,打牢基础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先结合,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其海,周新华,尹国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特色教学方法探讨[J].广东化工, 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