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电一体化应用

机电一体化应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02 13:54: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机电一体化应用

第1篇

在实际场景中,其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非常多的,其种类也是比较复杂的,开发该产品的厂家比较大,为了促进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效应用,我们要进行其机械接口环节、动力接口环节、环境接口环节等的优化,实现其标准化运作,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系列的机电一体化运作环节的协调,是难以实现产品单元模块的深化发展。比如对于相关变频调速电机内部环节的优化,确保其动力驱动单位的稳定运行,通过对其相关环节的运作,实现其功能的一体化。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标准模块化单位的有效应用,促进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满足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其内部结构的有效协调,满足企业的日常发展的需要。网络化的普及,也促进了各个设备技术环节的远程控制,通过对其监视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其远程控制系统的健全,这也是一种对于机电一体化环节的应用模式,这种技术模式的应用,深化了局域网技术系统,促进家用电器的网络化,满足了机械加工企业的相关工作行为的需要,促进其机械加工企业的内部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

2其机电一体化环节中的集成化环节的应用实现了对各个技术的综合利用

通过各个产品结构的优化协调,促进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协调,实现其管理环节、加工环节、装配环节等的优化,促进了生产质量效率的提升,满足了机械加工工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生产工序的高效率极其自动化的运行,促进其系统综合效益的提升。进行整体系统的有效划分,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其系统功能的有效协调。促进其各个功能部分的稳定运行。为了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健全,我们也要进行软件、硬件设备的应用,实现对系统的各个性能的有效体现,促进其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稳定运行,实现对相关能源的有效应用。

3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工业运作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机械加工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实现,我们要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深化应用,实现对微处理机环节的有效控制,实现其微机系统、显示装置、及其仪表技术的深化,促进其组装合并模式的健全,实现其工程的综合一体化的发展,促进系统的控制精度的提升,满足工程的质量发展的需要。智能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工业行业中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

3.1为了实现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我们要进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优化,促进其内部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中央计算机设备与其他相关控制单元的有效应用,促进其内部分布式控制系统环节的优化,确保该环节的稳定运行。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实现对日常生产环节、操作环节、管理环节等的优化,促进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不断延伸,实现对其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提高该环节的综合效益,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行。

3.2进行开放式控制系统的整体环节的优化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其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新结构体系的健全,促进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稳定运行,促进其各个机械加工企业的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其相关资源的有效共享,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该开发控制系统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各个控制设备的应用,实现其内部控制管理环节与经营决策环节的优化,促进其控制环节和测量环节的一体化运行,实现了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需要。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状;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化设备不断的发生着变革,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机电一体化就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现在社会中使用的大部分自动化生产设备都是机电一体化设备,它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以说现代信息化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机电一体化设备了。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结合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的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比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办公自动化、视觉传感式变量喷药系统、汽车电喷系统、生产流水线、全自动洗衣机、打印机复印机、电梯等,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机电一体化在工作中的运用,整体上来说是解放了人,它不仅减少人的体力工作,而且与人工操作、手工进行相比,结果会更精准、效果会更好。

二、机电一体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相对外国先进的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人才短缺。目前,我国有大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虽然高精的设备主要来源还是通过进口,但是,整体来看,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速度很快,与国外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以飞快的速度缩小。

传统的机器设备不仅机器落后,使用起来效率不如机电一体机高;传统的手工劳作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低技术含量机器设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市场要求。但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工作量大,设备多,劳动力也多,目前还不能不考虑资金、操作技术人员、原有工人安排等因素的存在,直接将原有的落后机器全部换成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这需要一个逐渐替换的过程,需要慢慢的进行结构的转型和人才的培养。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信息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和进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同时也会给相关的科学技术带来发展。它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点,也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技术越发达,智能化程度越高,高性能、微处理,完成人的局限内不能完成的工作为人们的生产带来便利。

(二)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 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三)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零件尺寸小,多是人工无法完成的产品,如尺寸在1毫米以下,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是小型化的发展方向。

(四)环保化

过去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但同样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信息革命时代,人们的思维发生了转变,提倡保护环境和资源,机电一体化也要注意这个方向,设计出更加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一体化设备和系统。

四、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应用范围广,工作起来效率高,在众多的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在我国,机电一体化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应用,数控车床、煤矿机械、柔性制造系统等。

(一)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是机械加工行业的新秀,顾名思义,它是用数字指令来实现机械的加工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它精度高、效率高,而且具有可复制性,按照图纸的标准和形状设置好指令后,可以自动精准的批量生产。过去的手工操作时期,工人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操作,需要凭借自己的眼睛来衡量操作的准确性,但是,人的视觉是有局限的,不能精准到最小的范围,机电一体化却可以精准到纳米这个微小单位。

目前我国使用的数控机床大多是多个系统操控下共同来完成的,功能强大,结构紧凑,数控车床相比于其它普通车床来说,能够做到精确化、智能化,动态仿真、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功能,极大地的丰富了数控系统的功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数控车床主要工作对象是不锈钢、合金、铜铁、亚克力、塑胶等,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钻孔、线切割、精铳等加工成不同形状的零件和模型。

(二)煤矿机械

煤矿机械领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使用的领域之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是将计算机、机器人等技术结合,我国最早的采煤机是在1992年与波兰公司合作开发的,经过了这些年,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合作,研发出了很多更先进的技术,使我国的电牵引煤矿电控系统更加的完善。

在上世纪我国开始重视机电一体化在矿井中的作用开始,国家组织人员向外国进行考察,并引进了一批最早的安全监控系统,在使用的同时,技术人员通过不停的探索和发展,研究出了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安全监控系统,经过三十多年的变化,目前拥有多家可以独立研发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公司,而且这些国人自制的安全系统无论在稳定性还是可靠性上都具有较大的进步,基本跟上了先进国家的水平,适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

矿井提升机可算是机电一体化在矿井中运用最得意的一项技术,它实现了全数字化的提升,简化了电气的安装,硬件配置简单,零件少,兼容性高,启动快,还能瞬间提速,软件的控制也很方便。我国研发的提升机控制系统非常的方便和安全,比如变频交流提升机,该系统可以使用2台计算机装置,这两台机器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处理系统外,它们还可以同步工作、互相检测。

(三)柔性制造系统

英文简称是FMS,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控机床、料盘、机器人、自动搬运车、自动化仓库等组成部分,此系统有三个类型: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自动生产线。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所以能自动调整并且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交流传动技术

交流传动技术一般包括两大类:同步交流电机控制和异步交流电机控制,它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黏着力强,目前我国的动车组和磁悬浮列车几乎都是采用的交流传动技术,交流传动技术之所以能快速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交流传动系统的优越性,备受各界的好评。比如动车运行控制系统,它就是由地面设备、车载设备、信息传输设备组成,是一项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时代的产物,是生产力的集中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将会不断的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门伟.浅谈机电一体化[J].民营科技,2012(10)

[2]李建蓉.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第3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了机械制造、信息处理、传感器、自动控制、传动等几项技术,其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将各项先进的新型技术融合成一体,不断进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从而使整个系统具备了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的优势。机电一体化主要是由机身、框架以及各种链接设施组成的整体。机电一体化通过自身具有的传感器将外部或本身存在的参数和状态进行传递,把信息转换成信号,在经过处理分析以后转化成为控制信息。而驱动部分主要是由控制信息操控的,通过操控可以完成各个构造相应的功能。按照控制信息的要求完成各项动作指令是机电一体化的执行部分。执行机构由机械、电测和电液等组成。机电一体化传感器传来的信息经过控制及信息处理实施集中式的处理、分析及加工,并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主要有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逻辑电路等,是形成控制及信息处理的主要结构。经过以上几部分形成,使机电一体化成为具备独特机械功能和电子因素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

2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因为具有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计算等方面的功效,更好地在生产和生活的应用中将产品的功能性和职能性发挥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了解,让我们更加认定机电一体化是提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机电一体化产品是运用模块化与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掌控和设计的,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但可以根据实际运用的状态进行负荷调整,良好地控制产品运行情况,同时还具有少数的智能化特征,如自动监视、诊断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依照对机电一体化产品优势的了解,我们很容易看出,对一体化技术的采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1)采用智能化对产品进行操控。在机械制造业机电一体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机电一体化以微处理为主要方式,同时还和数据信息操作系统紧密结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操控准确度。机械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快速和连续的性能,如果不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控制时会有很大的难度,将不能和每个设施的系统操控完整配合。(2)机电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分布式控制的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分布式控制可以更好地对现场计算机实施集中监视、分散控制。(3)多种产品融合,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开放式的控制系统可以将信息互相交换,同时还可以将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局面,再经过计算机相互链接实现控制一体化。(4)计算机有很高的集成化功效。运用计算机的集成化功能将生产经营管理和控制过程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原料从进入工厂到生产加工的过程一体化操控。在实现计算机全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5)实现生产交流传动技术,提高产品的广泛认知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电子、微电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通过交流传动技术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产品的平滑调动。

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如下五方面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1)数字化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通过对微控制器的不断创新改革,实现了操作数控机床。数字化经过计算机系统得以实现,从而提升了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的诊断功能,实现了远程操控与整改。(2)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中模块化是最基础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通过配套部件、接口等扩大规模,更加符合国际的统一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模块化发展推进了我国电气产品的一体化、规模化发展。(3)通过网络化操作使产品更加便利,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通过对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的运用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网络技术的普及、对远程操作与控制,可以提高产品的网络功能,从而与中心计算机连接形成计算机集成系统,更有利于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网络化的社会中具有更多便利的功能。(4)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人性化的模式是其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可以使产品更加灵活机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各项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再通过精密的智能化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产品正迈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人们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对产品的智能化服务要求也相对有所提高,人性化的智能仪器以及机器设备都会成为今后应用广泛的科技。例如,智能化的机器人等,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性能,从而使产品更好地发展。(5)微型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中,微型化的特征正逐渐受到重视。例如,在军事、医疗等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面积小、节能好、应用灵敏等优势突出得非常显著,因此通过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技术,使得产品更具优势。据我们的了解,机电一体化是一种由电子、光学、计算机、控制以及信息等多方面交叉综合而产生的一项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将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光机电一体化、全系统智能化、技术产品网络化、微型机电化微型化、自律分配系统化以及设计产品绿色化等。

5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应用 发展

0 引言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将不断更新。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等群体技术,合理配置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它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1.1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1.3.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

1.3.2 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

1.3.3 交流传动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1.3.4 开放式控制系统 “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1.3.5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化 智能化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2 数字化 微控制器和接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通用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控制操作、诊断和修复。

2.3 模块化 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避免利益的冲突,并能使之标准化、系列化。

2.4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自源化 自源化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

2.6 人性化 人性化是各类产品的必然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更自然,更接近生活习惯。

2.7 微型化 微型化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和系统。微机电系统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8 绿色化 工业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3 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与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有利实现整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 煤矿生成;机电一体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18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给煤炭开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还节省了一定的能源,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效益,更是实现了煤炭开采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把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的优势及其特点融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高科技运行体系。如人工智能程序、传感产品、自动控制程序等等,甚至可以说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都属于机电一体化设备。这些技术在煤矿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给我国煤炭生产带来了安全、可靠、高效的保证,是实现煤矿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机械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使其向着全新、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就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正向着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微型化、绿色化等方面发展。

2 煤炭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采煤、运输、提升等各个环节,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和危险率。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2.1 采煤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采煤机是煤矿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械产品,其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反应在产量上,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采煤中最具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属电牵引采煤机,与传统液压牵引采煤机相比,它具有更大的优势:

1)可以很好的牵引采煤机前进,并且在机器下滑的时候可以提供发电制动,为采煤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

2)电牵引采煤机中的制动器可以有效的防止机械下滑,因此在大倾角的煤层作业时而不需要设置其它的防滑固定装置,而且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长时间的工作,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3)由于电牵引采煤机以电力作为其牵引动力,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对机器的整体磨损较小,所以出现故障的机率也较少,使用起来安全性更强;

4)电牵引采煤机由于采取了电控系统,机器的动态性较比于传统的液压采煤机要好很多,而且在控制系统中可以对各参数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得采煤机能够更好的面对各种情况,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5)由于电牵引采煤机全部是由计算机来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的采煤结构对各种功能进行了集成,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而且体积比较小,机构也比较简单,操作起来简单,为煤矿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

2.2 运输设备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煤矿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对煤矿运输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机电一体化设备在煤矿运输设备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绝大部分已经实现了皮带式的生产及运输,大规模的强力运输已经相当普遍了,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在算计控制系统的监控下,可以为运输装置提供必要的故障诊断和安全防护措施,大大提高了运输安全性。

把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传输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实现运输的自动化,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可以对运输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对工作人员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2.3 监测系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煤矿生产中监测系统的应用尤为重要,现代化的煤矿安全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一大产物,它在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世界监测系统发展的有影响,我国也逐渐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测系统,这为媒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和机会。

在煤矿生产中运用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对生产实际情况及设备的运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隐患,及时作出应对,防患于未然,给煤炭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还可以通过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及时找出原因,这大大的提高了对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

3 支护设备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当前煤炭采煤工作中所用的支护设备正逐渐朝着电液压方向发展。电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电子信号操作,它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定压双向邻架和自动移架,有效的防止了顶板和支架的冲击载荷。

4 结论

煤炭机电一体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更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和空间价值。它是煤矿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础,更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实现结构优化、安全、高效、洁净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霞.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113-114.

[2]周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下,2013(10):15-16.

[3]谢佳. 略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J].综合研究,2011(6):1-2.

[4]吕燕,时秋萍,程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大型球磨机传动系改造中的应用[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

第6篇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第7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多种技术综合在一起运用的一种复合技术,其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机械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的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完美地将机械和电子技术融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有: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

1、矿井提升机电一体化概括

煤矿提升机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了,它是一种直流提升机,依靠的是数字化的发展。尤其是内装式的提升机,它将滚筒和驱动融合在了一起,使其结构大大的简化了,它所体现的流程是机械-电子电力-计算机-自动控制。并且就数字化提升机来说,其高度可靠,总线的方式又使得安装得到了简化。除此以外,硬件的配置比较简单,能够互相兼容。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设备上的实例分析

a设计依据

1.矿井的年产量:An=60万吨

2.矿井的深度:Hs=370m,装载高度:Hz=18m,卸载高度:Hx=18m

3.提升的方式:立井双箕斗提升

4.散煤的容重:γ=0.92t/m3

b 提升容器的选择:

一般认为比较经济的提升速度为:Vj=(0.3-0.5),一般情况下取 Vj=0.4

其中:H:提升的高度,双箕斗提升H=Hs+Hx+Hz=370+18+18 =406m

式中:Hs:矿井的深度,Hs=370m

Hz:装载水平与井下运输水平的高度之差。Hz=18m

Hx:卸载水平与井口的高度之差(卸载高度)箕斗提升Hx=18m

因此,计算得出经济提升的速度应当为Vj=0.4=0.4=8.06m/s

估算经济提升的时间为80.44s

c 求一次经济提升量:

经测算,取每年生产300天计算,一次提升量为4.77吨。

d 确定提升容器:

根据上面所计算的一次提升量,选择JL-6型立井单绳箕斗

则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最大提升循环时间T1x为=96.9s

从而可以估算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提升速度的最小值v≥=5.835m/s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电牵引采煤机是采煤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其特点是:

1、它有良好的牵引特性。采煤机前进的过程中,电牵引采煤机能够为其提供前进的牵引力,这样采煤机就能够克服其前进的阻力进行运作。另外,在采煤机下滑的时候有可以进行发电制动。

2、运行比较可靠,使用的寿命较长。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将只有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会受到磨损,磨损的面积较小,所以在修复的过程中,就会比较的简单和方便。

3、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电牵引的采煤机与其他采煤机相比,其设备简单、尺寸较小、质量较轻。并且是利用电能来进行运作的,而电能的转换是比较方便与快捷的,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

可以运用于大倾角的煤层。这种采煤机本身就具有防止机器停机时下滑的制动器,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做防滑装置的添加,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4、反应速度快,动态特性好。能够及时对各种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1991年煤炭总院上海分院和波兰额马克公司合作,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采用交流变频调速MG344-PWD型薄煤层强力爬底板电牵引采煤机。再之后,经过了将近20年的研制和开发,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发展的更加成熟了,从而推动了煤矿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适用于长距离的运输且实现了自动化,是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所以,近几年来它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目前所主要采用的是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中间一般只有三点驱动,这样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输送的长度和数量。此外,输送机的监控设备不多,灵敏度较低,寿命不长,总的来说和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四、其他煤矿机电一体化装置

液压支架实现电液控制的方向进行发展的,它将计算机技术和液压控制较好地进行了结合,实现了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驾,这样也就避免了对支架和顶板产生冲击载荷。

对于煤矿供电来说,首先其质量要高,要有可靠的供电,同时还要能够满足大功率的设备。所以说应当对节能型的产品进行推广。对于高压开关柜我们应当采用真空开关,其维护量小而使用的寿命又长。所以要想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系统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功率的损耗,我们需要采用的就是集中补偿与就地补偿相结合的办法。

五、结束语

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在煤矿的生产中被广泛运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开采的难度,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另一方面来说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水平,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未来的发展,要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矿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仍然要着重进行对煤矿机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得健,徐希康.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应用[J].工况自动化,2003.

第8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工程机械;应用

何谓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的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机械本体技术

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1.2传感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1.3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1.4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 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1.5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 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1.6 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2 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现代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置(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拌料设备称重计量过程的自动控制,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工程机械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工程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工程施工部门所面临的―个重要的问题。为帮助广大工程机械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工程机械中的电气与电子控制装置的功能、类别及特性有―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现在以简单的介绍与论述。

现代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效率。为满足上述的性能要求,工程机械仅仅依靠机械和液压技术的进步已显得力不从心。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为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目前工程机械的电子(微机)空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2.1 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能自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传统工程机械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例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油能量利用率仅为20%左右,如此低的能量利用率迫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节能。

2.3柴油机的控制如电子调速器、电子油门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等。

2.4提高作业精度。为保证成品料的级配精度,现代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并使计量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可达到0.127MM/3M。采用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供料实现了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摊铺质量。推土机铲刀、平地机刮刀、铲运机铲斗刀刃的电子(微机)控制,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而且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旋挖钻机因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在施工过程中对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公司都开发了自动控制功能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最为常见的有2种功能:钻桅自动调垂直功能和钻孔工程中自动回位功能。硬件方面,有些厂家采用了建筑工程机械的通用控制器、仪表,也有些厂家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定制开发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控制器、仪表。其中宝峨就定制了自己的控制系统,司机室内除了具有显示仪表外,还配有图像监视屏和具有宝峨特色的报警面板。

2.5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程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