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8 12:37: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教务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的教务主任对于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教学质量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生在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关注点,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他的学业成绩非常糟糕,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吗?绝对不会。所以我认为抓学业成绩,抓教学质量是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予以重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
二、想方设法抓教学
要提高教学质量有四个因素,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管理,四是家长。在学生和家长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我认为教务处抓质量的关键是抓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项工作我们是能做且必须做的;教务处如何抓好教学,我个人的观点是三抓:一抓常规,二抓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三抓评价。
一抓常规;要知道,质量是怎么来的?质量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复习、考查等若干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组成教学单元;若干教学单元首尾相接组成一定的教学周期,若干教学周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构成完成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就是在一个个教学环节,教学单元,教学周期以至整个教学过程中一项项形成,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高的,如果我们教师哪个环节忽视了,学生就会形成知识断层,最终影响整个教学质量,所以教务处要对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做到程序操作,全程控制,按照区研训中心的常规考核要求,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等五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五认真,一学期要做到2次常规检查,最好纳入绩效考核。教务处要明确常规要求,做到教师人人知晓,人人参照执行。
二抓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我一直认为一个教师平平淡淡上一个学期的平常课,不如认认真真上一节公开课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公开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捷径。我不是很赞成推门听课,我赞成预约听课,听课先告知教师,然后让教师去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教师钻研教材、训练学生、构思教法等的过程,就是教师提高的过程。这就等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让老师先去培养,教师的教学技巧先去训练、选择。等教师都训练好了,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务处管理的目的了。当然教务处安排听课要注意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都要听,全面提高。可以这么说,上课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一般素养和教育素养。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务处除了抓听课外,还要抓好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菱湖一中的教研组活动值得全区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课堂观察听、评课落到实处,效果非常明显,作为全区较大规模的学校都应该借鉴菱湖一中的做法,小规模的学校可以分文科、理科活动,也可以利用连片式教研活动搞教研,在互助合作中提高教师水平,要知道教学从来都是开放的。
三抓评价。评价有两个,一是学生评价,二是教师评价。首先学生评价,我们全区各校都有丰富的经验,菱湖片的联合出卷,千金中学到最后阶段的每天一次练习考试,应该说效果明显,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考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全学期只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他的都叫练习和调研测试或者监测。学生的成绩也不要排名,但是可以奖励月学习标兵和进步之星。另外学生的考试监考一定要严格,要落实2人监考制度,只有良好的考风才有良好的学风。其次教师评价。据我所知,全区对于教师的评价有2种方法,一种是侧重教师个人奖励,一种是强调学科组团队考核。现在,两种考核方法都在相互借鉴,侧重个人考核的在增加学科团队奖,强调学科捆绑考核的在注重个人增量考核,浔溪中学上个礼拜对初一抽测了一次,为了增加增量的依据,我相信是有效果的。但是作为教务主任,我们更主要的工作是每次检测之后,要及时将分析的数据整理出来,开好质量分析会;分析的数据越细越好,教师之间的比较要一目了然。另外教务处要抓好学籍管理,今年开始全国一个学生一个学籍号,不能随意改动。课程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规定,一张表格,不能出现2张课表,初中是33课时。
三、全力以赴推课改
课改是大势所趋,高中的课改,教育局主抓,力度很大。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师而言,当教师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干一件事需要绝对的勇气和耐心;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职业倦怠,甚至焦虑。焦虑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公务员也焦虑,听说现在晚上11点钟打电话来很正常,当官的听说一个季度一调整,他们比我们焦虑。我们当然也焦虑,很多年轻教师一到开学就说,又要开学了,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焦虑的现象可以叫做“魂不附体”。我们一方面感叹这个社会变化之快,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渴望某种牢固和稳定的东西。在这样一种不稳定和焦虑的情绪下,做教师的幸福感就全无了。我们老师现在也要XX年一流动,学生不是我的,学校也不是我的,教师的归属感全没了,哪来的幸福感。只有引导教师做课改,从浔溪中学的实践来看,年轻教师的热情很高,可以推行,而且今年全区班额控制,人数减少,是时候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时间点了。
四、千方百计抓课改
教改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各校一定要抓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词作为教务主任要明确:“一是以学为中心,二是小组合作,三是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也要有一定的模式,我们有菱湖一中的“三步六查”,浔溪中学的“三环六学”,双林二中的“导学提纲”,洪塘中学的“预学单”,我建议先入模,再出模。
我建议我们先到附近的学校去观摩他们的课改,包括我们的xx一中等。其次我们要制订方案,在初一年级开始试点。第三要组织教师开设公开课,研讨课,在公开课中提高,提炼。第四是要邀请有关专家做讲座点评,总之要千方百计。
课改之后学生讲为主,教师点拨为主,有些教师就会问你三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教改像什么?……
一、必修模块中生物图片的统计
对必修1、必修2、必修3教材的插图进行分类统计,分类的方法是:有些图片不属于生物图片,如坐标图、原始海洋景观图、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图片、温室中红色日光灯、汽水、渗透现象示意图片等非生物部分的图片,又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关,这些插图全部归类到其他图片中;表中的流程图包含很多的小图片,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有九幅小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包含六幅小图片,只计算为一幅流程图片,所有遗传图解都归类于流程图;表中的人物图片包含科学家肖像和实验图片,还有普通的人群(如白化病等)等。图片统计中包含必修模块三册教材,除练习题中的概念图以外的一切插图均属于统计范围(见表1)。
表1.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模块中各类图片的统计表(单位:幅)
二、生物学图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中,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插图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认识生命之美(形态美)。面对科学家的肖像,会让同学们热爱科学家,记住他们为生命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体验科学家是没有国界的,凡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值得尊敬和学习。模式图、细胞或细胞器图、分子结构图、流程图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有的甚至是突破难点的,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流程图片,说明细胞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模式图,说明这两类细胞的区别是以有、无核膜为界线来界定的,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细胞器图片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利于对比和区分作用。因此,插图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教材中占有较多篇幅,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重要的窗口,是文字不能取代的。
插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可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更加形象化,还有启发学生思维、以图代文之功效。有图片的地方,一定都有文字并存,强化对生命现象的理解,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对插图的教学是值得思考的。
三、科学识图,注意方法
1.识图方法探索。
在指导学生识图中,要教给学生识图方法,对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有明确的交待。不同种类的插图,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插图,教师应注意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对待今后相似的图片。
如“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实际上是一幅归纳总结图,该图片前每一种细胞器由一幅模式图和一幅亚显微结构图组成,必须先处理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这八幅小图片。对线粒体等图的识图流程:双层膜分工:动力车间(细胞本身就小,车间面积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想面积大,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内膜发生折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观察叶绿体(双层膜)分工(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为什么?)观察(内膜发生折叠了吗?它依靠囊状结构薄膜重叠使叶绿体内表面积变大)内质网图片观察(单层膜发生折叠,使细胞的内表面积变得更大)高尔基体(单层膜,大小囊泡和扁平囊,内表面积大)结论:细胞小,但面积大,更有利用于细胞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在细胞质中完成,是细胞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认识以上的细胞器“组装”成的细胞,的确是一个特别精细的结构,再观察“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品尝两个不同材料的“中秋月饼”, “品尝方法”依次围绕(外内)“膜质(细胞器)核”,师生、生生互动,在各细胞器学习中贯穿探究、合作和讨论。要教会学生注意比较动物、植物细胞的区别,与“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比较,加深对核膜的认识,澄清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分类标准的界定,以达复习之功效。
2.注重识图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碑。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着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学习知识,彻底摆脱“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科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和“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新的教育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期望每一个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着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生物学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探究性教学
中学生物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生物科学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但长期以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究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究性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多种方式,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是探究,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也是探究。实际上,它包括了许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因此,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景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探究。既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又让他们体验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
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另外还有许多知识点与哲学、数学等学科相关。因此,生物教师在搞好本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科间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科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综合应用能力。(1)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2)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的要求是:具备对一些生物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测,设计可行性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从广东省近年高考试题来分析,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了8道实验题,其中6道来源于课本,2008和2009年的高考试题分别有6道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虽然源自于课本,但是对原来的实验进行了变化的拓展,例如2007年高考第3问题“探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依据,探究叶子变黄的原因。从上述试题来看,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出题原则,只要平时教学能立足于课本,才能决胜于高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课本教材内容要善于探究和拓展,利用生物学史的材料进行探究,强化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发现史时,我以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从实验目标、原理、步骤及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确定了实验步骤,(1)取一盆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24小时的黑暗处理;(2)选取其中的一片叶片的一半进行遮光处理,一半曝光处理一段时间;(3)剪取此叶片进行酒精脱色处理;(4)喷施碘液,观察颜色变化;(5)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每步处理的目的,如步骤一的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了叶片原有的淀粉,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步骤二体现的是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等原则等。让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过程,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问题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之上,本人在提出若提供银边吊兰,让学生去尝试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的实验,让学生在用掌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教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加以分析和总结,就能逐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关注生活、贴近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命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有一重复观点“科学上很多的发明和创造,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进。”生物学是研究生活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形形、复杂多样的生物所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给生物教师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联系生命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变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为活生生的现象,使之产生亲近感,从而感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例如本校新疆班学生主要来自于农牧区,大部分家庭都有制作酸奶的经历,我在课堂上让热衣来・玉素因来描述制作的过程,制作过程是:将鲜奶加热煮沸温度下降到35摄氏度左右时加入“奶脚”(当地人对上次剩余酸奶俗称)搅拌均匀后放入碗中,加盖玻璃片放入温度30度至45度的环境中保温,8个小时即可食用。根据学生描述过程提出以下问题。(1)将鲜奶加热煮沸的原理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温度下降到35度的时候加“奶脚”?(3)“奶脚”中有何种微生物在发挥作用?(4)加盖玻璃盖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剖析、步步引导,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挖掘学生有限的生活资源,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突出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中心”,真正实施新课程的理念。
四、小结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作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还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多找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活学活用,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习得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最终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崔鸿,郑晓惠.新理念《生物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赵占良.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5).
[4]吴志华,崔玉影.关于目前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1.(08).
[5]张敏强,刘晓瑜.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J].教育研究.2003(12).
[6]陈坚,郭力华,黎志灵.海南省中学生物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2(05).
[7]童庆年.从学科地位的异化和新版教材的特点看生物课改的必要性[J]中学生物教学.2003(0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障碍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攻破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而高中生物概念学习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教师要确定概念教学的目标,将生物概念有效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明白概念所要表达的本质内涵以及延伸意义,从而能对雷同的概念进行区分,对同类的概念进行无误的归纳,在不断的积累、整理、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攻破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概念的障碍。
一、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概念出现障碍的原因
应该说,学生接触到生物是从小学的自然科学课堂开始,由于这门科目只作为一门副科来学习,所以教师没有对此做深入的讲解,学生也没有养成进一步探究的习惯,缺少对一些生物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一些生物概念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例如教师在讲动物和植物的时候会告诉学生,有腿有脚,会跑会跳的是动物;无腿无脚,长在土地上的是植物。由此一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种片面、错误的生物学概念,他们会认为蘑菇是植物,会认为鸡鸭是动物。这样笼统的概念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各个阶段都有一个学习特点,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在适当的阶段给予学生需求的知识。但是教师与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起初就没有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就以最为常见的现象为例,小孩通常情况下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就涉及到了生物这一学科概念,但是父母通常的回答是捡来的,或是更为唯美地说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家长对这一概念的阐述会让孩子陷入迷惑的状态。虽然随着时间的迁移,学生不断接受一些新知识,纠正一些,不科学的旧知识,但是由于起初没有养成严谨科学的探索习惯,所以对于高中生物概念的学习会存在一些障碍,这对学生生物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如何破除高中生物概念学习的障碍
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奥苏贝尔提出一个比较有见解的学习理论,即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记住词句和内含的符号,还应理解这些词句乃至符号所代表的本质内容。而这一学习理论恰恰可以运用到高中生物概念学习当中。
生物学概念是对生命自身所存在的现象以及活动规律进行本质的反映,这是它的内涵。生物概念中所强调的生命体还有存在的条件和范围,这属于外延。内涵和外延是透彻分析概念首先要了解的基本特征,而在了解其基本特征之前,要创造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对于所学的概念来说,教师要将其逻辑结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这些概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连接;对于学生来说要在内心建立起有意义学习的动机,自主地去学习探究,并愿意将新接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从了解概念基本特征这一层面来说,学生在这两个条件为基础的情况下学习,要想破除对生物概念学习的障碍,就必须明确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就如酶这一概念,它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具有催化的作用。对于酶的分类来说,大部分属于蛋白质,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RNA。教师在讲解这一概念的时候,要建立内涵与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心向,将现有的知识与新接触的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明确其外延。
三、教师如何破除学生高中生物概念学习的障碍
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其概念庞杂繁多,而且由于这些概念的特征及内容不同,所以彼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这样一来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联系概念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对高中生物的概念进行直接的讲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所授课程的特点来确定教学方法。对于生物学概念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都晦涩难懂,有相当一部分概念实际上是按照它本身特有的意思予以命名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概念的时候,用一种直接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就可以了。比如教师在给同学讲“染色体”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这一概念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即染成颜色的物体,然后再逐渐深入,为同学讲解其具体的含义:碱性染料容易将细胞核内的一种物质染成深色,这种物质就是染色体。
(二)采取概念解剖的教学方法来分析概念
我们将概念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多种要素组成,教师在概念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将概念解剖,找出构成概念整体的几个要素。通过对几个要素的分析来理解掌握概念。例如教师在讲到“相对性状”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到其组成的因素,即生物、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然后再讲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
(三)采用生活的实际例子,将抽象化具体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个课堂,将最本真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对于概念来说,它是事物本质以及特征的抽象概括,让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看到生物概念的本质。
(四)有效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雷同的概念区分
对比这一方法可以运用到各类学科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比物的内涵本质。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所以学生常常将其混淆,而这些概念一般都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同时这也是最易失分的地方。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对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有效类比区分,找出差异点和共同之处,使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清晰可辨,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
总结:
高中生物概念繁多无序,而且都十分抽象,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破除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概念的障碍。此外,教师教学生怎样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还应让学生自己探究,掌握学习概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中学生物学,2005(2):46~47
[2]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高中物理备课要坚持从教学目标、内容、步骤、方法、练习作业等各个方面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做相应分层,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平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发展等级相对应.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够在学习当中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感觉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学习的收获,感到付出的快乐,进步的喜悦.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目标之间应该注重各种各样的差距,应该坚持一定的等级,各个目标之间应该具备拾级而上的台阶,学生充分认识并逐步逐层的认知各种知识和目标.例如,学习“机械能“时,给学生确定一下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①感知重力势能和动能.②理解各种机械能的计算公式.③不同情况下各种能的转化计算④动能定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针对A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①②两个基础目标;B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①②③三个目标,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就要实现①②③④是个目标,尤其是第四个高等目标,这样,目标明确,学生既不会感到困难很大,又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二、坚持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坚持分层式课堂教学过程就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要保证同一节课内容有面向全体学生合的环节,同时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的环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学,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基础能力较弱,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他们学习积极性较差,需要接受老师的直接教学.B层次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较好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教学要求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基础能力较好,只需要完成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以后,开始针对不同的问题合作小学,让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这一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出更多的学习要求,让他向着更为高的目标迈进,促进学生向更全面的能力发展.例如,学习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案,A层次的学生用雪橇运木料,总重为4.9×105N,冰道是水平的,一匹马拉雪橇匀速前进的水平拉力为980N,试求出冰道和雪橇摩擦因数是多少?而对于BC层次的学生就要给出较有难度的学案,假设冬季滑雪运动员正好沿倾斜角为θ的滑道匀速下滑,则运动员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让他向着更为高的目标迈进,促进学生向更全面的能力发展.
三、课后检测分层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中生物;讲练结合
如何利用课堂短短45分钟把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呢?相信这是每一个老师都有思考的问题。而且,作为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提高实效性,这个实效性还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到呢?本人试着进行一些教学模式改革,取得到了一定成效,现把一些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望各位同仁给出宝贵的意见,共创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互助合作与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师对生”的课堂模式,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仅起到了引导者与辅导者的作用。
在实验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最成功的尝试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一课。这节课的上课地点改到了实验室。首先,我让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后,便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式以及已经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总的过程预测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哪些,以及可能有怎样的影响。接着,我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从所给的实验材料中选择部分就某一种因素集中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最后,让学生简要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同学分析其实验过程是否有误,实验结果是否合理。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是他们自己探究出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方式,他们印象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与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符合学习的自然过程。学习就是在原有旧知的基础上获取新知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知识的转移过程。第二,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仅仅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不然我们的学术世界将永远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前人探索知识的方法和态度。同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在各个领域创造新的奇迹。
二、课堂内外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生物必修3的第六章第二节――《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这节,我觉得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收集课内外资料,了解地球存在的问题。在放假前,我就布置好任务:班上每位学生都要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已经灭绝的或濒危动植物的资料,或者地球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等,然后作简单的介绍,主要分析动植物灭绝和濒危的原因,地球污染的原因等。可以多人合作,也可以个人制作,以文档的形式上交,也可以作成画册等,形式多样,学生自由发挥。
放假回来,我陆续收到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均用心制作,积极性也很高。我认真阅读每份资料,本想由我选出较好的资料给大家看,后来觉得,大家都这么用心制作,那就全部都展示出来,让大家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虽然花费时间很长,但我觉得很值得。
这堂展示课,我交给了两位学生主持,他们精心准备,查了大量资料,对全部的作品进行了适当的排序,然后让制作人作出简单介绍。在这堂课中,我才发现原来班上有很多具有特长的人物,平时是看不出来的。有些学生的课件做得比我还好,既有文字图片,又有动画,十分漂亮。介绍人也用了十分精彩的语言,能让我们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等全部人都介绍完毕,主持人请一些没发言的同学谈感受,还概括了一些地球面临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等等。可以说,这一节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认识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高考复习课中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复习课忌“重练轻讲”。高考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高考复习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靠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高考复习课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高考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生物都是采用学案制,主要形式是知识点练习知识点练习。一般会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回顾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在讨论过程中,某些学生会表现得比较积极,这样可增加部分学生的紧张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因为某些同学会发现别的同学都会了,而自己不会,感到紧张,就会更加努力学习了。我在班上试行,学生讨论认真,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答案,让其他组的成员发现问题并改正,学生都很积极,而且正确率也比较高,最后我再简单总结一下,虽然时间是用多了,但效果却很好!当然,我觉得这个方法不是每个班都适合,控制不好,讨论课就变讲话课了。
对于较难的题目,最好是老师事先布置,抽查后再讲解,但往往时间有限。因此我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迅速浏览一下学生所写的答案,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来讲解。复习课的板书也是很重要的,但板书不需要多写,把这堂课的重点写上去就可以了,既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来个小结,还可以让学生多看几眼增强记忆。板书设计好,会大大提高课堂实效性。
虽然课堂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取哪种课堂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师生动的讲课语言。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对语言的优化,应做到:1.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作用。
总之,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这样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蒋敦杰等.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媒体教学也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传统的媒体教学包括挂图、模型、实物等,现代的媒体教学更加发达,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等.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教师在提前准备课件时,可以对一些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进行相应处理,变成更加直观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但是在多媒体课件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课件的重点要突出,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在教授花的结构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相应的动画展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按顺序剖开花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最后对子房进行纵向剖开,对子房内的胚珠进行观察,本来只依靠课本讲解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不清楚的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对花的结构理解得更加透彻.再如讲解肾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及相应原理时,这节内容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肾单位的各种作用,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2.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因其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特点,注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验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设置实验教学时,首先应当带领学生对相应准备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并且提出假设和质疑,最后通过亲手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并且发现新的知识.如在教授《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时,就可以运用学校的实验设备,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血管的基本概念,等学生对血管有了初步了解后,可以在实验室分给每个学生一条金鱼,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并且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使学生们实际观察到真正的血管,把课本上的内容变得形象化,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3.培养课外阅读
初中生物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单纯的课本学习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就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的课外资料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生物知识是多姿多彩的,课本上只是包括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重视课外阅读,也对加深课内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如在教授《人的生殖》一节时,课本上的内容太过单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试管婴儿相关的课外内容进行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的生殖过程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当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向学生们推荐各阶段合适的课外读物,如《百科知识》、《大自然的奥秘》等都是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
4.注重鼓励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中;高中;衔接辅垫;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77-01
在高中物理教学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差异性,造成了学生难以在短期之内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物理教学上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因此,做好初中物理教学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铺垫工作,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以及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物理教学难以衔接的原因
1、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固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知识更加形象,更加容易理解。而高中物理教学知识侧重于抽象思维,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矢量运算等方面的内容的增加,使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更加大。
2、环境的变化。初高中教学过程中,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以后,面临一个崭新的环境,尤其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完全是陌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时期,学生心理上存在巨大的落差感,导致了物理教学质量难以迅速提高。
二、做好物理教学铺垫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开端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普遍接受部分高中物理的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授部分高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进入高中时期之后,迅速的融入到物理学习氛围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高中教学进度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习惯某种学习方法之后,特别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一旦学习方法需要改变,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阶段。而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正是这一教学规律的体现。在初高中不同的物理学习阶段,无论是课堂知识量、教学节奏还是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学生很难在短期时间之内适应高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在物理教学方面的适应力,将适应时间压缩到最短。这样有利于提高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有利于高中教学进度的推进。
3、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虽然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高中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上。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期,就开始渗透高中物理知识的内容,从而使学生预先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适应,这样有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比如,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受力分析是其中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受力数值计算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该项内容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密切相关。如果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就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合理深化,那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时期,就会很快适应相关知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教学铺垫工作的策略
1、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之间有其固有的关联性,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将初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是做很好教学铺垫工作,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在速度这一概念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速度一个标量。这个概念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但是到高中时期,速度则变成了一个矢量,具有其方向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复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导致高中教学中对于初中物理知识产生了怀疑,这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如果在初中时期,就对这个概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普及,就可以使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两种定义之间的不同,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迅速理解和掌握。
2、采用不同思维方式教学。由于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难以快速提高物理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适当的让学生利用高中物理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预先了解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提前走入“高中”,体验“高中”,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对物理思考方法的适应性,在初中就完成思维的“过渡”。
3、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进,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部分知识,潜移默化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将初高中物理之间的隔阂消除掉,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奠定基础,能够在进入高中迅速适应高中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