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

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19 10:30: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

第1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又到了该做总结的时候。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工作总结一

在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工作的今日,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的提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面向不一样年龄段的教师开展了相应资料的培训,重点加强了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现把x-x学年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情景。

我校此刻拥有四个专门的微机教室,配备二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按照省教育厅统一下发的教材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顺序,同时也兼顾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能以"边听讲、边上机操作"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在每节课后都有安排了适当的作业,除了便于学生用来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忙他们养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本事。在这一学年教学中继续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本事、智育与德育,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经过学习,增强信息技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二、教师培训情景。

本学年,我校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工作。包括多媒体工具的深入学习、网络工具与平台的使用,网页制作的进一步提高,还有各种图象处理软件如acdsee、phoshop的使用方法,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使用方法等。此刻,每个教师都有自我的个人博客,在学校内网上保存了自我的电子教案、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图文资料等,能够充分为教育教学服务。大部分教师能够从网上搜索并下载自我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自我所任学科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于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校校本教材修改部的统一安排,我们还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成员设计开发了信息技术、数学、语文学科的校本教材。

三、教师的获奖情景

张亮、吴晓岗、余海宾教师在扬州市第一届研究性专题学习网站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同时,由陈文艳校长挂帅主持的省“十五”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顺利经过验收、完成结题上报工作;再有,在省电教馆组织的第三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考核中,我校参考教师一次性经过率为100%,我校也荣获扬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称号。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工作总结

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所以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xxx取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经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我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其他方面:

本学期,我还分管阶梯教室、主控室等功能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让教师、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我尽职尽责,坚持各功能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各功能室各种机器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同时,还在主任的领导下,进取完成文印工作。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本事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提高。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我。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职责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景、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工作总结三

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下头我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教学工作

本学期担任二、五年级共十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创立个人教学专用博客《以往……格式化》,坚持提前两周备课上传教学设计,并及时上传总结及课后反思。

二、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我,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担任学校的农远管理员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做好资源的下载与以及农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为全校教师的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主要完成了学校学生机房电脑及其它设备的维护;全校多媒体设备及教师笔记本电脑的日常维护;协助教导处完成了全校学生电子学籍录入、相片采集及数据上报;学校班级论坛的用户注册及电子图书馆内电子图书的上传等工作;并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准时参加学校各项会议、校本培训。

四、教学成绩

组建了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并在宣城市首届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小学机器人灭火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一名、第四名及第六名;小学机器人足球个人第四名。并代表宣城市参加了安徽省“讯飞杯”第十届机器人大赛。

五、教研成绩

1、获得了宣城市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教学设计《小海龟变魔术》获得宣城市20XX年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评选一等奖。

第2篇

提升工程的实施,《能力标准》、《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执行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向纵深发展,使应用融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必将引领各类培训机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帮助广大教师提升技术素养,提高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针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从2004年开始曾实施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建设计划),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比较建设计划和提升工程两项培训工作的异同,对做好提升工程具有很好的启示。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核心内容是学科教学所需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能力

通过对《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在培训内容上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核心是学科教学所需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能力,内容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促进专业发展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能力。通过培训,教师学会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注重“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重点是关注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各种教育技术技能及其应用过程,形成灵活变通的教育技术技能,开展教学实践。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升级版。更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实际应用,重点培训教师在教学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的各个环节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课程设计考虑了教师和环境的差异性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对象包括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涵盖了整个教育系统。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参加培训或者不同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的教师笼统地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教材进行培训,很难激发教师对培训课程的兴趣,也使得一些教师虽然接受教育技术培训了,但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能力标准》是《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延续、细化和提升。关注的对象更加集中,主要针对一线教师。《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在研制时充分考虑了学科差异、装备差异和不同教师的水平差异。虽然中小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很多的发展,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数字化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中小学既有计算机+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投影的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也有触控电视、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在一些发达地区,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上网本、交互式多媒体环境+平板电脑的网络环境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环境也在运用。《能力标准》根据这些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差异,提出教师在简易多媒体和交互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教学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的能力,即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培训课程的设计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确定培训课程内容,运用典型案例,帮助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重难点问题。因此《能力标准》更加凸显了面向应用,关注差异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和针对性。所以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教师差异性,以满足各学科教师的需求。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采取实施主题式、案例式、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由教育部审定课程资源,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材和祝智庭教授编写的教材),有具体的网络平台支持,采取培训和测试相分离的培训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由教育部制定《课程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程审核遴选。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培训方式采取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实现了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目的。

《课程标准》将培训课程分为技术素养类课程、综合类课程、专题类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共27个主题。技术素养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适应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学会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技术。综合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专题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重在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标准》对27类主题课程从主题描述、内容要点、学时建议、实践任务、案例资源、考核评价建议、课程示例7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和描述。

因此,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组织、设计课程资源,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课程,搭建课程运行平台,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的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听专家的讲解,观看相关课件和微视频,还能与专家和同行们进行交流研讨;不仅能观摩别人上课,更能自己备课、讲课让别人观摩。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学习、个人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实践、评点反思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3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校长多次召开校委会商讨有关校本研修的话题,他还经常在学校例会上大力宣讲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研修,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器。领导的讲话,使老师们内心受到触动,思想上更加重视。我们教科室精心组织安排,使得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大力开展校本研修,主动研修,在我校以蔚然成风。

二、机制保障,带动学习

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导处决策安排,教科室具体主抓实施。首先我们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总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上交存档。平时无论是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还是自研活动,都要求做好笔记,以备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过程管理,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和“白云路模式”制定了《XX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对于结果的评价管理,我校又制定了《XX能级考评表》,《XX校本研修奖惩方案》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师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动中去,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三、活动引领,促进发展

本期研修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有:

1、积极反思暑期国家级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培训活动。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今年暑期的网上教育培训,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笔记,还保质保量完成了多次网上作业。今年开学领导检查了笔记,学校统计了成绩,我校每位教师都合格,特别是严小春、张金梅两位老师作业得了100分的满分,被树为我校的典型。九月针对此次培训,学校组织教师们分教研组或集中讨论收获,写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2、学生教育能力的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期十月举行专题讲座,主题就是如何有效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培训,先后讲了三期,老师们反响很大,许多年轻教师称收获大,受益匪浅。

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局实施校园联网计划,打造信息化学习平台。如果不会计算机,这一切只会成为空谈。十一月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以计算机运用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培训。针对我校实际,年龄老化,不会或不熟练成为主流,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在严校长的指示下,我们教科室主抓,定人定时定地点,聘请李主任负责培训。李主任精心备课,分若干个专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上网查找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网上教研,创建个人博客等。经过近一月的学习,老师们进步挺大的。

4、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语、数教研组除继续抓好听、评课外,还积极按上级要求每月搞两次网上教研,有中心议题,有参训教师回贴,有组长小结。尤其是10月份教学展示月,所有在岗教师都参与展示,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准备,扎实上课,大家都展示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一定实效。

总之,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操作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上自校长,下自普通教师,每人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我校的李书记、伍老师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们平时不怎么摸计算机,顶多就是看看天气预报,浏览一下新闻而已,但这次培训后,他们学会了打字,简单编辑,还会熟练运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等,进步可真大;李老师、舒老师对计算机也不很熟练,但她们学习刻苦认真,每天加强练习运用,现在不仅能打字排版,而且还会创建个人博客,写日志推送发表等;陈老师、杨老师本来电脑技术就不错,经过此次培训,他们的技术简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制作PPT课件,又快又有质量,甚至能做动漫,真让人羡慕。多种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进步。

第4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究实效,学用一致,每学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时,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4、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教学、教研、培训的统一,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5、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师德培训;德育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员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培训;3次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师一人一课活动。

(二)基本形式:

1、集中培训。学校通过教师对话交流等形式,就培训内容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2、校本研修。学校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思辩、实践体验、研讨提升、反思总结的过程,完成实践探究的培训要求。

3、自学实践。全体教师借助集中培训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轮培训的学习心得、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等培训。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克服教育教学与校本培训的“两张皮”现象,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本项工作的督察与指导。

第5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培训;外语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28-03

1 引言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任何教育系统内变革的成败都离不开教师这个因素[1]。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这也就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国家为此也出台了一些指导文件,许多高校从2001年开始也相继开展了相应的培训。

2 当前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调研相关文献,结合校本培训的实践,发现当前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确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2]。

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解和重视不够 教育技术不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不是计算机设备的操作能力,不是PPT课件制作能力,不是常用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因为缺乏内涵上的准确理解,学校和教师层面对培训工作要么不重视,要么有偏颇。

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不完善 大多外语院校并未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纳入学校整体的师资培训范畴,这样一来,教育技术培训就缺乏基本的规章制度和和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技术培训通常表现为一种补救式的、临时的、零散的、着眼于解决目前特定问题的措施。

培训的组织管理紊乱 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外语院校仅由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部门负责操作培训工作,缺乏教学、教务和人事部门的参与,受教育技术部门的“教辅地位”影响力不够和培训经费来源无法保障的影响,致使培训工作难以深入持久地有效开展。

培训内容与形式单一 对外语院校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开发,而是设计和应用。目前的培训在内容设置方面侧重技术层面,缺乏与实际教学及与具体专业的融合,忽视理念和素养的养成。培训形式以短期集训为主,多采用面授(讲授与上机实习相结合)模式,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师资的局限 具有相应能力结构和基本素养的合适的培训者是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3]。外语院校的教育技术培训目前以校本研修为主,担任培训讲师的基本上都是本校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部门的教师,而这部分教师因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要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积淀,要么缺乏外语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的过程历练,难以与具体的外语学科教学充分整合。

对外语学科教师缺乏研究 外语教学是一门具体的学科教学,外语教学实践需要不断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实际[4]。外语院校教育技术培训的对象就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者,这就要求在做培训的时候,除了要研究他们所属的学科范式,还要研究在这种特定范式下教师的成长困境。

后培训服务缺失 培训后的服务与激励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持续发展的后续保障,也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5]。在培训效果的评价和转化上,多数院校缺乏将培训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的跟踪。由于缺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技术支持、教学监督和跟踪服务,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3 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在外语学科教学和科研中自觉运用教育技术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参照《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6],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两大模块,其能力框架涉及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科研创新等。由此可见,教育技术能力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理论,也不是纯粹的教育技术技能,而是多个方面内容的综合。

结合外语学科教学和科研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不宜过分强调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教师需要了解的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技术,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技术,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且愿意为这种后果承担责任,以及将使用技术作为寻求问题解决及个人成长的潜在习惯。

经过几年的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斟酌和调整,从大的方面分成了5个模块,前面4个模块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第5个模块作为选修内容以满足教师的高阶需要及进行拓展。表1是四川外国语大学调整后的教学内容。

4 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构成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动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的不断推进,也在不断摸索、总结和发展。

将校本培训与区域培训相结合 校内联合人事处、教务处、教学院系等部门,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与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培训运行机制,如教务处负责协调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工作量及报酬,人事处负责参加培训教师的组织管理,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培训方案设计和培训工作具体实施等,并从人员、设施等方面积极为教师参加培训创设良好的氛围。

作为重庆市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之一,四川外国语大学除了校本培训之外,还根据市教委高教处和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委会的要求,开展重庆市范围的部分培训工作,尤其是外语学科教师的培训。根据培训实际,也会在全市范围内聘请相关的教育技术专家授课,也会选择性地组织本校教师学习市内其他培训中心的课程。

行政规定与自愿相结合 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在培训的起始阶段,学校采取的是教师自愿报名参与培训的方式,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现并不积极,效果一般。从2010年开始,由人事处牵头,以行政文件的形式对当年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做出硬性规定。从实际实施的效果来看,广大教师对培训比较满意。另一方面也鼓励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愿参与各种专题培训班。

按学科分班与按年龄分班相结合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学科布局按大类可以分为文学、社会科学和管理学,其中文学又以10多个语种的外国语言文学最具特色。在培训的过程中,根据语言学科与经管商法等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分班,形成不同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在同一学科内部,相对来说,年青教师的基础技能水平要高于年长者,所以分班的第二个原则就是按年龄分班。

通识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 经过几年的培训普及,针对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培训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进行了适时调整,比如分别举办有课件制作专题、教学设备使用与媒体技能专题、网络教学与网络资源专题、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开发专题等。同时,为了与时俱进提高培训水准,对常用软件的使用设有提高班,只针对某一项技能进行专门讲解,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参加。

讲授与上机指导、答疑相结合 在基本技能模块,将讲授、上机操练和答疑结合起来。为了照顾培训对象的精力和时间,培训讲师要对内容做精心编排,以典型案例贯穿始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上,培训讲师、助教与学员结成对子,深入具体学科协助受训教师完成培训内容,并及时对教师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教学评价与培训后服务相结合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明确的描述,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7]。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宜采用更为灵活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现场表现。如将受训教师的平时学习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电子作品(教学片段、教学案例)等,面向小组和全校进行展示,并交流观摩。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培训后的实际教学应用效果并在培训后提供持续援助。

5 结束语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个体成长的动力。近年来,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就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等,还都处于各自摸索阶段。必须在理论剖析的基础上经过具体的实践探索,才能使培训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本文以外语院校的实践过程与思考为主线,抛砖引玉,也为文科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以宁,张海.略论混合型教师的教学媒体综合运用能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3-6.

[2]贾巍,樊子牛,罗丽苹.外语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177-180.

[3]徐恩芹,任立春.论合适的教育技术培训者[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88-92.

[4]李艳,胡加圣.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62-66.

[5]孙祯祥,刘建新.教师培训后管理问题: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8):79-82.

[6]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解释与说明[M].2010:14-17.

第6篇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20XX年2月22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农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惠农区第三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训。为期2天的培训,深感自己与当今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有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新事物,学会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现将参加这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第一天上海师范大学鲍贤清教授《微时代的教育创新》的讲座,第二天宁夏教研室信息教研员杨宏轩老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需要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创新。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合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如何使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更清晰,学生更明白易懂,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可以为教学增添光彩和活力。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2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更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尝试、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通过2天得培训,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联系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把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发现了自己在教育信息技术中需解决的问题,发现了在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与不足。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有深度,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本次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我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7月26号的的考查活动之中,获得优秀成绩,成绩达标。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是自己成长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我知道,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我认识了很多教育中值得学习的榜样,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学习不但让我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存在问题及反思

1、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2、认识不够,忙于应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全新的培训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我很感激学校能够让我去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将不断总结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取得更大成绩,力争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育局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暑假教育局举办了计算机培训,我积极参加了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 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学习了Word 的操作,Excel的操作,等操作。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 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 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 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网络、 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 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 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 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应然;实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58―04

近年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共同焦点。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列为新课题。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2006”把年度主题确定为“ICT与教师专业发展”。与会研究者特别重视“ICT与课程的整合、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利用ICT提高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行动计划案例”三个方面[1]。焦建利等(2009)将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以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其目标在于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基于文献研究认为,我国在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之环境建设、教师培训、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相关政策支持、标准与评价、历程与阶段、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思路和内容都还不成熟,甚至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认识存在误区[2]。笔者认为,导致国内该研究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对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忽视和夸大两个极端。第二,将应然当作实然,即把信息技术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混为一谈,忽视教师作为信息技术“主人”的主体性。第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存在较大缺陷。研究者或满足于初级的描述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而忽视深层次的关系研究和过程与机制研究,或只重视力图寻求普遍规律的实证研究而忽视追求理解与共情的质性研究,或醉心于宏大的理论体系研究而忽视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即“顶天”不“立地”,或“立地”不“顶天”……

一 应然: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教师学习并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增强信息化专业发展的意识;第二,在清晰的目标导向下,提高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基于个人十余载的信息化专业发展实践和大量的个案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变革、提高教师绩效、引发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1)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

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等等,是特别需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类人群,即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作者。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个人知识管理,提高个人知识力。

知识检索工具――教师利用Google(学术搜索、图书搜索、Google实验室等)、Baidu(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新浪(iask爱问知识人)、数字图书馆、CNKI、Wiki百科、教育资源库等知识检索工具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知识。

知识更新工具――信息技术支持知识更新的四种方法即实践法、交流法、学习法和反思法。“实践出真知”。信息化教学实践扩展了教师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视野和领域,有助于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可以利用BLOG、Social Bookmarks、SNS、IM等社会性软件通过反思和交流进行知识更新。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知识检索工具、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教师网联、知识博客、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总之,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化学习、混合学习和泛在学加快了教师知识更新的步伐,向着梦寐以求的“4W”目标迈进(无论是谁,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均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知识)。

知识管理工具――包括知识获取工具、知识保存工具、知识开发工具、知识共享工具、知识利用工具和知识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利用社会性软件、教育资源库、PKM软件等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结构优化工具――教师利用概念图和脑图工具可以把思维过程、结果和其它隐性知识通过图表、文字等进行形象化和外显化,将获取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或改造原有的知识结构(顺应),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结构优化和知识融合创新。

(2)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教师一旦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可以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监控能力、信息化教研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教学案例库汇集了特定教学情景下教师教学过程的客观描述,已成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知识检索工具、知识更新工具、知识管理工具、知识结构优化工具帮助教师打牢科研的知识基础。数字图书馆、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写作等。Web2.0技术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和工具。教师利用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和网上投稿平台可以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反思能力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博客等社会性软件的低技术门槛、零成本、零维护和高绩效的特性进行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和群体化的教育反思。日积月累,教师必定能够不断提高教育反思能力。

(3)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

教师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教师工作一方面具有创造性劳动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大量琐碎的重复性劳动等问题,日积月累,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到职业的无趣、无成就,教育也就变得死板、僵化,缺乏开拓创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轻日常工作负担,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劳动的创造性。教得轻松、教学有乐趣、有成就感、有创造性的体验,教师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将职业升华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达到专业境界。

2 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伯林纳(Berliner)提出“新手阶段、进步的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五个阶段。钱兵、郑友训依据“高原现象”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开始阶段―迅速成长阶段―高原期阶段―克服高原期阶段―迅速发展阶段”[3]。我们认为,无论怎么划分,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大有可为的。

(1) 准备阶段:师范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见习、微格教学训练、教育实习、教育技术竞赛、社团活动、学生业余科研、导师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家教、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支教等实践环节培育教育技术能力。师范生可以利用成长电子档案袋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得到有效发展。

(2) 求生阶段:指任职头一、两年内,教师获得处理日常教学事务的基本技能及对学生行为的指导能力。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见习、微格教学训练、教育实习、家教、顶岗实习支教使师范生提前进入求生阶段,职后求生阶段也就相应地缩短了。

(3) 巩固阶段:指任职第三、四年,教师获得相对熟练的教育教学策略,具备处理和解决学生学生行为问题的能力。新手教师借助DVD光盘、网络远程视频会议、教学案例库等获得各种特定教学情景下教师教学的间接经验,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熟练教师。

(4) 更新阶段:指任职第四、五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调整、更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更新方式更多、更有效――基于网络的自学研习与校本研修,基于教师网络联盟的远程培训,基于Web2.0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研究共同体(虚拟教研小组)等。

(5) 成熟阶段:指任职四、五年后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丰富、充实和提高自己,开始形成程序自动化能力和实现教学行为的自由控制,具备深度反省能力,并拥有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教师利用博客、成长电子档案袋等反思、评价工具进一步走向成熟。

在“更新―成熟―再更新―再成熟”循环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情意不断升华,期间会遇到“高原反应”或瓶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更新―成熟”循环的周期,迅速补强专业发展的短板、突破瓶颈(例如提升理论素养,跨越技术门槛等),快速走出高原期,形成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1) 教师制度建设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制度、从业教师的管理制度等。信息化管理使得教师业务考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聘任或任用更加合理规范、公平公正和高效,促进教师不断进取,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信息技术介入教师制度建设,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催生了信息平台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制度,例如教师专业发展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学校PDS、校本研修机制和教师自主发展制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等等。

(2) 教师教育方面――有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3) 自我更新方面――教师专业化经历了由“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人被动专业化教师个人主动专业发展”的过程。“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4]。信息技术在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其作用不但没有减弱,在转变的过程中反而会进一步加强:第一,易用、好用、高效的反思工具帮助教师保持自我反思的常态化、可视化和系统化。第二,博客日记、电子作品集、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忠实地记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各个阶段的关键事件),帮助教师保持与自我专业发展的对话,明了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目标和路径。第三,Web2.0新技术使得教师通过合作、对话与交流进行自我更新的通道和方式更加有效、更加多样化。

4 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绩效

乔纳森(D.H. Jonassen)把信息技术工具划分为认知工具与效能工具。其中,效能工具(productivity tools)重在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文字处理系统、作图工具、数据处理工具、电子报表系统等[5]。教师平时的大量重复性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效能工具来高效率地完成。其实,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工具都具有一定的效能作用,都可以在该工具擅长的方面提高教师的效率。而教师绩效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工作,或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意味着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发展。

5 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是一种信息型实践。因此,信息技术更有可能引发教育变革。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几次大的教育变革均缘于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发生了大转变。正在发生的第四次教育变革使广大教师增强了信息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了信息化专业发展能力。

二 从应然走向实然:转变研究范式,提升研究质量

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寻求纵深的突破,而作为理论支撑的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却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态势极不相称。笔者认为,研究者必须完成研究范式的四个转变,即从满足于逻辑推理的应然走向注重案例研究和寻求最佳实践的实然,从初级的描述性研究走向深层次的关系研究和过程与机制研究,从力图寻求普遍规律的实证研究走向追求理解与共情的质性研究,从验证性研究走向以设计学习环境与开发学习新理论为双重目标、通过迭代循环提升研究质量的设计研究。这是因为:(1)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高度复杂性、个性化、情境性、可引导但不可控制、迭代循环等特点。因此,难以通过逻辑推理、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验证性研究确定各种变量(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也难以获得具有普适性的规律。(2)教师专业化是通过一个个教师具体而微的专业活动来实现的。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来自教学一线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模式、工具、策略、方法和技巧(最佳实践)对他们更有帮助。(3)设计研究的迭代循环是提升教育研究质量的重要保证。(4)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初见端倪。汪晓东、秦丹(2009)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了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即政府主导的网络培训、民间合作的教学网站、政府引导的教育博客、以及教师个体的自主研修[6]。笔者通过对5位优秀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历程进行案例研究,建构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7] [8],提出了十条对策[9],并且归纳了此类案例研究的六点意义:第一,提供榜样学习,充分发挥典型个案的启发、借鉴和示范作用。第二,探寻原因,即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三,提取最佳实践,总结教师可资借鉴的专业发展理念、途径、对策、方法工具与经验技巧。第四,建构理论,即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第五,协助发展,即帮助个案教师以个案认识自我,发掘隐性知识,推进自我发展。第六,提升绩效,即帮助个案教师加快专业发展进程,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三 结语

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和大势所趋。但是,研究者更应该明白,信息技术不能自发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仍然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应然与实然的转化者,是信息技术的“主人”。因此,研究者应该转变研究范式,切实加强案例研究、过程与机制研究、质性研究和设计研究,为广大教师寻求多样化的最佳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专业发展路径、理念、方法和模式,以及相关工具、经验技巧和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际平.通信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UNESCO2006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综述[J].教育信息化,2007,(1):30.

[2] 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1):18-24.

[3] 钱兵,郑友训.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2004,(1):20-22.

[4]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28-38.

[5] 戴维.乔纳森,简.豪兰等著,任友群等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 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J].远程 教育杂志,2009,(2):21-25.

第8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权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学习时也只是被动机械接受,不能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采用大规模的集中培训的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势必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工学矛盾突出。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想到了利用网络,突出校本。

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日趋凸现。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至少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学矛盾。(2)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的方式。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学校中进行”。校本培训正是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学习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进行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课题研究,以求克服诸多矛盾,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彰显“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功能和效果。通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种培训模式。

模式一:集中培训模式

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实施分层、分阶段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对于中年教师,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教起,如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料的搜索、下载等,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对有―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青年教师,我们提高培训内容的难度,以制作课件的软件应用和上网浏览、收集、处理信息为主。如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建立博客和发表BBS,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操作等。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求教师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做报告。河师大吴忠良教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业培训,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同志为教师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打造特色学校而努力》的报告。我们还邀请了市职业技术学院马春元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季华老师、鹤翔小学白志江副校长等到校做报告。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教育名家的教育报告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三、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了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学科培训学习。每两周学习一次,分语文、数学、技能等几个小组。每次学习之前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上网查找资料。等到教研活动时,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资料,畅谈学习的体会。每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都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每次集中学习后,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

(2)研究课堂教学。以说课、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学校规定每周由一位教师作公开课,轮流进行,每节公开课结束后马上举行评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课。实践证明,“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式。

(3)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由教研组长,根据年级进度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备课内容,安排一位教师重点备课。教研活动时,这位教师要重点发言,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运用到的教学理论等。其他教师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所指定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整改,重新设计。

模式二:以网络为依托的自主研修模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教师在拥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平时工作紧张、精力有限,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参加正规的面对面学习。网络具有时间、空间上的灵活性,使学习变得随时、随意,更能适应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能够很方便地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例如,有的老师家里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他就可以把学习安排在家里进行。

一、建立教育博客,开展网上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更简易的平台。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件等上传发表到博客上,既可以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还可以通过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实现交流学习的目的。

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教师们利用博客或反思课堂教学,或叙写教学随想,或记录学习心得,或抒发人生感悟。通过在博客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大大拓宽了教师进行新课改的思路,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通过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教育名家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的交流。网络交流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交互自由的环境。参与讨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的积极开展。二是网络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它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参与网络讨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向他们请教教学中的难题,还可以了解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师通过K12教育论坛、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音乐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教学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切磋教法,研讨课例,与名师对话。

模式三:以专题网站为载体的培训模式

一、建设学校专题网站

为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在网络学习研究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网站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起到了为教师培训导航、鼓劲、解惑、铺轨的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后必须将带回的学习资料、学习汇报通过网络与全校教师交流;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后,要将说课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后反思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上自己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进行学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在主页上建立了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市基础教育资源网的链接。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课件、教学设计或者案例,极大地方便了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二、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上培训学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发了10个门类800多门网上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习,享用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培训学制为两年,240学时,实行学分制。

教师首先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网上辅导老师安排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而后把练习和作业到继续教育网站,辅导老师再对这些练习和作业进行评判,并把每个教师的得分保存在数据库中,教师通过查看系统保存的得分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教师还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网上继续教育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我校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机房向教师开放,教师可以利用没有课的时候到机房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目前学员已全部通过考试,圆满完成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三、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堂教育技术培训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在市教育局师训科精心组织安排下,200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鹤壁班开班,我市共选拔了50名优秀教师参加学习,其中我校就有10名教师。此次学习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培训分为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下载加工等八个模块的内容。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我校10名教师全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8名教师成绩为优秀,2名教师为良好,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员中,我校教师占了6名。

4月27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淇滨小学班正式开班。淇滨小学剩余69名教师全部参加了网上教育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教师利用没课的时间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习,他们认真看学习材料,完成网上测验。根据学习内容与本组同学发贴展开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不仅进行理论学习,还理论实际相结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填写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I分析统计学生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