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9 10:30: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知识结构;体系结构;分层模型;协议;地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复杂,涉及到彼此交织的许多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难教和难学的课程[1]。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学校精品课程,为此,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通过多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结构提炼为“一个结构、二个模型、三种地址、四种控制、五类协议”。尽管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很多,但上述这种知识结构从5个层面体现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
1一个结构
“一个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下简称“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经过50多年的飞速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阶段、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阶段和高速智能计算机网络阶段。其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讲清楚模型建构思想。
1) 体系结构的建构思想。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大事化小,分而治之”的方法,采用的是“分层模型”。
2) 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
在网络中,对等层之间的约定称为协议,它是平行对等关系。相邻层之间的约定称为接口,它是垂直调用关系,如图1所示[2]。在同一系统中,第N层向第N+1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在教学中,重点应讲清楚“为什么要分层以及怎样分层”。由于分层模型中包含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实体、协议、接口、服务用户、服务提供者、服务原语等。学生对于“分层”是很难理解的。网络中的“层”是不能用眼睛去观察,只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常用邮政系统的信件发送与接收过程来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2两个模型
“两个模型”是指“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这两个模型均是按照体系结构中的分层思想建构的。
1)TCP/IP与OSI/IP的相似之处。
TCP/IP和OSI/RM均采用层次结构,层的功能大体相似,在传输层以上都是以应用为主导的。两者都是一种基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包交换网络,而且分别作为事实上的标准和法律上的标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TCP/IP与OSI/IP的不同之处。
首先,出发点不同,OSI/RM是作为国际标准而制定的,大而全,协议的数量和复杂性都远高于TCP/IP,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而TCP/IP开始是为军用网设计的,一开始就考虑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可用性、顽存性、安全性、网络互联性,它来自实践,顺应社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具有强大的市场,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其次,二者对层次间关系的处理不同。最后,二者对异构网互联、无连接服务、可靠性、网络管理的考虑也不同。
在教学中要讲清这两个模型产生的过程,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异同,为什么TCP/IP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而OSI/RM最终没有占领市场。
3三种地址
“三种地址”是指“MAC地址”、“IP地址”和“域名”。
1)MAC地址。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如网卡)内部的全球唯一的序列号,通常用48位二进制数或12位16进制数表示。MAC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对网卡或网络接口的标识。
2)IP地址。
IP地址是网络系统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标识符,IPv4版本的IP地址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IPv6版本的IP地址用128位二进制数表示。它是在网络层对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标识。
3) 域名(Domain Name)。
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也具有全球唯一性。它是在应用层对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标识,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标识符。
为了方便通信,三种地址可以通过专用的协议ARP、RARP和DNS来完成地址映射,这些工作对人来说是“透明”的,如图2所示。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清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三种地址以及三种地址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与生活中的“地址”其含义是不同的。生活中的“地址”通常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而网络中的“地址”指的是一个网络设备或接口的“名字”或“标识符(Identification)”,它与地理位置并没有直接联系。正如用“名字”来标识人一样,计算机网络中为了通信的需要,要为网络中的结点取一个名字,以便传输数据时能区分不同的结点,找到目的结点。在不同的层面对网络结点取名有不同的标识方法,因而也就出现了三种“网络地址”。
不管怎样,这三种地址其实是在三个不同层面对网络结点的标识。由于体系结构的建构是分层的,因而就出现了在不同层面(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对网络结点的标识问题,同一个结点在不同的层面就有不同的名字是不难理解的。正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场合)有不同名字:“乳名”、“正式名字”和“身份证号”;读书时还有“学号”,参加高考时有“考生号”,工作时有“工号”等,所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多种标识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4四种控制
“四种控制”是指“介质访问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相关原理,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为人类进行信息服务就必须对这个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已成功实施上述四种基本的控制。
1) 介质访问控制。
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传输介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传输介质的使用有很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受控接入”和“随机接入”。
2)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常用的检错方法有循环冗余检验法、校验和法,纠错方法有海明码法等。
3)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就可能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在数据链路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和“滑动窗口”技术以“数据帧”为单位进行流量控制,在传输层(TCP)利用滑动窗口技术以“字节流”为单位进行流量控制。
4) 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网络中出现拥塞条件是:对资源的需求大于可用资源。常用的拥塞控制方法有: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研究型 意识教学 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分类;网络高层应用;osl模型:网络协议;通信原理;常用网络互连设备和传输介质;局域网、以太网、因特网特点和组网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网络的比较、产品和协议的选用、网络的配置技能。课程的概念、专有名词、外文语词较多,具有技术发展快,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广、规范程度较弱等特点,在课程学习中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以及实际组网技能意识。为此,在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意实施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安全和社会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素质能力和涵养。
一、实施基于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型学习法。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与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践与自学能力。实施过程如下:1.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2.给出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要自学的参考书目或参考网址;如在本人的空间主页放置自学内容以供参考学习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3.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得出评价结果。
(二)实践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至少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实验教程中需要严格按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对每一实验环节严格验收,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培养信息的学习、获取与处理能力
(一)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网络高层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部分感觉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网络的应用追溯到网络体系结构,如文件下载实际上是对网络协议的规范与遵守,并对协议的组成,以日常生活的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引申出知识点,如我国的母语普通话的基本构成,就与网络协议的语义、语法、定时间形成较强的对比性和可参照性。同时,努力改变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网站地址。如网易学院、千源网、教师本人的空间或ftp站点。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软件虽然不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中,但在给学生布置课题的过程中我有意让学生使用这些办公软件完成网络结构图与原理图的制作与理解,以达到辅助应用。
(三)网络交流与沟通能力。
对于课后和扩展内容,可以采取了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如:e-mail上交下载课后作业、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课后作业接收与解答疑问等。各种网络通讯手段的使用不但实现了异地教学的可能,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并能便利、快捷地攻取课程资源。
(四)网络检索与筛选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熟练使用,并比较其特点,掌握搜索技巧,在实验中也适当安排了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实验内容。
三、强化网络素质意识
(一)网络法治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当前网络上传输的内容有文字、程序、多媒体等。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本身就属于法律保护的作品的范围,则文字、程序、多媒体也应当属受保护的范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及道德意识,勿侵犯他人权益,滥用网络进行媒体传播与恶意拷贝。
(二)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问题课程中,文化安全问题不在教学内容范畴,往往被计算机的使用者忽视。网络上的假新闻、假消息、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都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在辅导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安全有关内容时,向学生及时进行抵制不良信息的教育,对于同学中要求讲授网络攻击软件,网络限速软件,盗号软件等情况,只对涉及到课本知识的同类软件的运行原理进行介绍,并强调要合理运用,不影响他人。
(三)网络社会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伴而生,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新技术的教学集中营,它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也使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成为了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利用网络完善教学。但是据调查显示,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验性无法切实展开,且发挥质量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一定要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实验特点,并深入探讨科学的对策改进教学,为培养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
正确的目标以及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主要引领航向。从本质上而言,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其相关理论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网络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网络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关键。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能够帮助学生将计算机实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进行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系统化脉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教学科目,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且它的更新速度较快,随时处于变动之中。由于计算机更新的快速性,也使得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程复杂多样,内容涉及的范围广阔。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逐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对教学设备、教学教材进行及时更新,并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连,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效率。
2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不充分。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相应的实验室。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或认识不足的影响,各院校都过于注重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了软件的作用,无法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巨大功效。此外,设备配套的落后性也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实验有效性的发挥。
第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那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是更新速度飞快的电子产品,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要根据设备的更改适时的革新教学内容。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却没有做到变化发展,实验内容长期必变,教学内容单一老套,与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此外,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学缺乏实际作用,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三,计算机网络教学缺乏创新。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只知道墨守成规,教学策略常年不变,实验操作完全结合课本,按照步骤执行。学生也是根据模式开展实验,一味的按部就班,根本无法发挥创新功效,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散,不利于教学求新、求变。
3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制定科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且了解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化,改进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革新教学模式。
3.1 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完善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一定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室是完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场所,也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对此,校领导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额,做好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运用高质量的硬软件设施,并营造一个实验室有效教学的环境氛围。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基于虚拟系统的实验平台,利用三维立体搭建一个实验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验场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图1。
3.2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也是满足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通过活动的积极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某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老师在实施网络实验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按照步骤,按部就班的开展实验,而是采用目标驱动、阶梯式教学以及分组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3 丰富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是教学主体,提高网络教学的实效性也势必要有完善健全的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紧抓实验不放松,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数量,使网络实验覆盖多个角度,发挥实验对学生培养的巨大功效;其次,增设网络虚拟实验,通过构建虚设的网络实验平台,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实验感受,并结合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当前网络技术相符的实验;最后,结合计算机考核现状增加认证实验。目前社会上有关计算机考核的测试种类丰富多样,认证考试是计算机网络知识权威的考试项目之一,学习计算机的学生通过该项考试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也会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高职院校结合这一实际,要在课堂教学中增设考试认证实验,帮助学生顺利考取证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巨大功效日渐凸显。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战场,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自身的教学情况,找到以往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状革新教学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完善教学设施。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做好人才培养,整合教师资源,并通过多种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劲.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75-76.
[2]安雷.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3):191.
[3]蔡久评,黄建华.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6):124-128.
[4]何银川.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不断推动着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 且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网络设计、建设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验课程, 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上机练习,实验内容随意性大、形式松散。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教学管理规范,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和促进,充分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授内容的重复和验证,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时, 要对实验的目的、重点、难点、过程、结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实验过程中, 让学生去自主研究,教师作启发提示、释疑和引导。这样在整个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动手做, 教师掌控实验的进度起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因此, 要求学生每一个实验都要提交实验报告。在报告中注重分析、总结实验中的收获、体会,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 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在实验课结束时, 组织实验技能考核, 最后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实验报告、考核及平时成绩, 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二)采用分组实验的管理模式 .一人一机的传统计算机实验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根据网络实验的特点, 我们可以采取独立实验与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分批分组来组织实验, 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提出一个最优方案。 网络的建立和维护一般都是一个群体来实现的, 学生将来如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 也需要与人合作。分组实验, 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研究、沟通和合作精神。对于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指定他们做一些实验辅导工作, 由他们负责所在小组的实验, 这种变教师指导实验为学生指导实验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网络实验不光需要计算机, 还需要一些配套设备, 且操作有一定的破坏性, 一人一套设备有时是不可能也没必要, 以小组为单位, 有利于实验室的恢复和维护。
不过, 分组实验有些问题也要引起注意。如在一个小组当中, 学生的能力相对有强弱之分, 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个实验, 那么学生为追求进度, 可能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就算了, 而其他同学,尤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所以, 在实验的组织与管理中, 应当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要求,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加强分组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实验过程中鼓励弱势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实验内容的设计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网络实验自身的特点, 实验内容设置为三部分: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网站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监控管理分析。
(一)常用网络测试命令与局域网构建。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可以了解网络状态,快速定位网络故障。网络测试命令是网络管理员最常用的工具。常用网络命令有: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route等。
(二) 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这部分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的实验, 如Web服务器安装使用,各种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动态网站设计与编程等。内容包括: 用IIS 配置和管理Web 服务器; 用Frontpage 做一个静态主页和一个动态主页;用Apache 配置和管理Web 服务器; 用Dreamweaver 做一个动态网站。
(三)网络监控、管理。学会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监测工具软件,如Sniffer,Ethereal、IP tools等。并用这些工具对截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TCP/IP、HTTP、FTP、POP3、SMTP、DNS、ARP等协议进行深入了解。
三、 结束语
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教学, 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 又拓宽了知识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业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也将随之更新, 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促进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宁, 唐良宝, 梁子志. 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8, (5) : 53-54.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4-132-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学生就业所必需具备的一种技能,各个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培养高素质全方面的应用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只看重文凭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技能,让学生走入社会后,在面对各种复杂而专业的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课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
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打下基础。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时效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
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形势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入学时新生所具备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也不相同,在学生入学后,常常因为教师、学生和学校方面的因素导致差距加大。在教学模式上,目前仍有部分老师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盲目地接受知识,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校的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备跟不上学生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的上机时间,导致学生兴趣减退,认为多学点理论知识就可以了,不注重实践课程,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成绩下降。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和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目标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一)改变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能打破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就要做到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中,教师不仅只是学生的指导老师,还肩负着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领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模式。
(二)改革教学方式
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通过采取灵活多样、幽默开放的教学方法,在充满乐趣的氛围内让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喜欢上课,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在实训基地模拟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高职院校要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到一个工作者的角色。在教学中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像多媒体教室、网络等辅助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立新型的适应时展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三)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更新也非常快,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的光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掌握全新的知识。而计算机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学生上机实践来培养。教师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互动,帮助他们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它与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相互融合,互相补充,教师的优秀与否,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高校要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同时加强教师带薪进修的机会,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让教师通过做一些课题与科研,不断进行自我充电,从新技术的发展中提炼出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善于总结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案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五)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只是用试卷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通过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操作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水平。在今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网络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高职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专业。通过不断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满足各用人单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6):49-51
[2]罗杰红,杨伟明,等.高职“四层四段四驱”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146-149
[3]于宁.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6):102-10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中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Internet接入与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掌握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掌握各种常用的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基本配置、掌握常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掌握一定的Internet接入技术及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
如何让学生掌握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又可以将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相结合,这一直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才能够培养出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设计与规划、组建、应用、简单管理与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广,而且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其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定义和技术原理,所学的内容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加之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普遍比较差,因此,如何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成为了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体系结构等原理为主,教学方法也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课堂上老师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工具对一些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但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缺少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培训,训练较少,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低下,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很多职业院校没有积极地应对知识体系结构的变化,并且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较为落后,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当前实际问题,致使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为此,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对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
3.1改革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内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标,因此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采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规划。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为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纳入工作任务,以构建校园网过程来组织设置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构建校园网中的工作过程,把实践内容分散、细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构成项目实训子任务,如表1。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由调整或重新组合,这样可以实现按需组建的实训项目,增加实训任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更新老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新教学大纲简化了中继器和集线器等设备工作原理的讲解,淘汰了老旧过时的X.25、帧中继等内容,增加了先进的IPv6、云计算、万兆位以太网技术等内容,删除了电话接入、ISDN接入等内容,增加了光纤到大楼、光纤到户,三网及四网融合技术以及路由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实训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为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们对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实训目的、工作情境、实训要求、相关知识点讲解、实训设备、实训拓扑图、实训步骤、注意事项等环节来组织实施,真正做到从实际网络应用出发,使每个项目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另外,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还提升实践环节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将实践课时总量调整为总课时的50%以上。课程结束后,我们还安排了一周课程设计(课时为30学时)。课程设计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改革理论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我们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习题训练法”等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是理论加理论的授课模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一种应用的讲解都是从“为何需要(Why)”过渡到“技术原理(principle)”,然后“怎样实现(how)”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中大量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实际操作演示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兴趣。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建立网络课程,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程教学得以延伸。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部分我们分别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仿真软件、VMware虚拟机构建Server 2008和真实的网络配置三种方式。对局域网组网、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广域网技术及各种网络协议部分我们使用思科公司推出的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运行软件进行实验,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完成网络中各种设备的配置,而且在配置之后能够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各种服务器的配置部分, 我们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VMware能够支持在一台主机中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设置,而不用担心对自己主机造成破坏,这有效地解决了直接使用物理主机反复配置、反复重启所带来的系统损耗问题。对设置主机IP地址、共享资源等部分我们采用真实的网络配置。
(3)改革师生交流方式。课堂之外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展教学管理。课程开始前,我们把课程大纲、选用教材、教学资源等上传到个人空间中,供学生浏览和查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制作每堂课程的空间课程教案,使之成为教学实施程序和操作方案,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空间完成旧课复习、预习新课,巩固所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展示优秀作业、课后辅导及答疑等工作。教师空间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便捷。
3.3改革考核模式
考试的组织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做法,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改革后的期末考试除了进行理论笔试(占50%)外,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占30%),还将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和实训作业递交情况也要纳入总分(占20%)。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
4结语 (下转第185页)(上接第52页)
通过本课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常用的网络协议、主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较清晰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以TCP/IP协议簇为主的网络协议,初步培养了学生局域网上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2(34).
[2] 胡远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2-9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编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包括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果,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排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二是消除学生对协议的神秘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任务编制
我院在2007年由作者执笔,编写了新一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对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了编制。课程设计基本上按照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安排,安排了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
实验一,简单网络程序设计。本实验选择了几个简单的网络程序,这几个网络程序或者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网络命令,或者是网络程序设计中的基础内容。通过从几个简单的网络程序中选取其中的两个实现,目的是希望同学们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能初步掌握TCP/IP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方法,对网络的实现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本实验的几个简单的程序都可以采用Java的网络编程包java.io中提供的编程接口实现,但是因为Java的网络包提供了较高层次的封装,屏蔽了网络编程中需要处理的细节问题,所以采用Java作为实现语言的同学需要把Java的网络包源码加入到自己编写的程序源码中,对Java网络包中相关代码的实现细节进行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这几个简单的程序是:(1)Ping程序设计;(2)Echo程序设计;(3)HTTP客户端程序,不要求解释HTML语言;(4)端口扫描程序。
实验二,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网卡的缺省工作模式包含广播模式和直接模式,即它只接收广播帧和发给自己的帧。如果采用混杂模式,一个站点的网卡将接受同一网络内所有站点所发送的数据包,这样就可以到达对网络信息监视捕获的目的。Ethreal是一种开源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软件,本实验通过Ethreal软件的安装使用,监控局域网的状态,捕获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包,并结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常用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做出分析,加深网络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三,Web服务器的简单设计与实现。本实验要求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并通过测试。
实验四,聊天程序的简单设计与实现。聊天程序是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程序,本实验要求完成一个聊天程序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实验五,动态网站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动态网站的构建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本实验要求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网站,掌握网站构建的流程、编程方法以及部署、运行等基本技能。
上述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必做的内容,而实验三、实验四和实验五只需要选做一个即可。
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
作者从2006年毕业入校以来已经指导了2届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在指导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总结了普遍存在的以下几个现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的措施。
[1] 学生人数众多。高校扩招使在校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对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课程设计只对组做要求,但是要求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众多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又起到了锻炼每一个参与学生能力的目的。
[2] 个体之间差异大。为解决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小组的组成上做了要求,要求一个组内既有成绩比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成绩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同学,这样通过组内的交流就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 懒于动手。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不愿自己亲自动手编写程序,而是通过在网上搜索,寻找相关程序或者从上一届学生手里拷贝。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增加了考核措施和激励机制,在验收程序时不仅看实验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讲解程序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中也增加相关的内容。在考核的时候,亲自动手做实验、编程序的学生的成绩要远远高于通过下载、拷贝程序的学生的成绩,达到激励学生勤于动手的目的。
结束语:上述是笔者通过编写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一些亲身体会,希望对参与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实践教学;教学平台;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9-0036-03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核心能力的主要专业课程,是本专业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突破传统,重组教学内容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产品销售、网络组建、网络维护等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现有课程大多介绍网络理论并覆盖网络技术等内容,各知识模块相对独立。对于网络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并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决于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1]。因此,为实现“教师所教即为行业所需,学生所学即为行业所用”,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借助思科、H3C网络技术学院资源,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与一线专业人员共同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选取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在介绍网络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加各种最新的网络知识,注重各知识模块的衔接,将传统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章节重组为5个项目:网络认知、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和网络防护。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个项目都设有一半学时的实验环节,并尽量利用Packet Tracer工具软件加以展现与强化,如表1所示。
二、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往的教学是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在机房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师生交流,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拓展提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请实践专家回忆并陈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找出各阶段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2]。对不同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
所谓课内课外结合,就是从“课内教学”转向“课内外结合教学”,利用学校校园网,让学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参与管理、维护校园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建立课程网站,提供大量的技能认证教程、课件和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所谓校内校外结合,就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参加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工学结合,就是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习任务的职业情景,力争达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每个项目中的学习任务都是以具体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教学活动中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具体做做的效果如何”等环节进行能力训练,整个过程既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考取思科、H3C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打下基础,使之具备企业认可的专业能力。
三、着眼全面,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决定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3]。本课程原有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和实验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岗位培养的理念、思想、原则、方法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从整体上做到理论知识讲透,实验要求具体、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各个训练任务都有其对应的训练目的、内容和指标,使学生学习有目标、实践有依据,通过自已的探究完成实验,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注重课堂讲授。理论性知识或概念在生活实际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影子,在教学中举一些内容贴切、学生熟悉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使用动画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图片,增强直观教学。
加强实物教学。实训室里摆放各种传输介质、网络设备供学生观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新鲜感,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亲眼见到具体的网络设备,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善用虚拟教学。针对平行班授课大多使用同一机房的现状,充分利用虚拟软件进行训练。特别是对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器的学习,学生的每次操作不会对机器原有配置造成影响,可以重复多次练习。
用好仿真教学。为克服实训受地点、条件的限制,使用思科公司的网络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进行仿真训练,使学生在个人电脑上形成一个小型网络实验室,及时复习强化实训内容。从最初搭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到计算机网络基本命令、网络设备选择、网络线缆连接、网络协议工作方式,再到网络服务器的构建,结合思科Packet Tracer软件,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组织大型课程作业。通过分析学校机房的组网需求,提出组建方案,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将与认证相关的网络资源和辅助文献及时介绍给学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填补空白,丰富教学资源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通过思科、H3C网络技术学院等网络教学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没有定期的整理、补充,缺乏系统性、前沿性。精品课程要展示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就要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4]。因此,本课程不断开发和补充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制作新的教学课件,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编写一套内容先进、体现本课程建设成果与特色的教材、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建设完整、科学的习题库、案例库、试题库、技能测试题库。
五、把握节奏,完善教学评价
原有课程考核方式为“理论+操作”,只在期末进行,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改革后,加强了形成性考核,由教师把握节奏,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定。平时考核:每节课都要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出勤、听课、完成作业和习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践考核:每个任务学习后进行实践考试,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组网规划和动手组网,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给予评定;模拟认证考核:每个项目学习后进行模拟认证考试,主要针对技能认证内容,此项考核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供了自测方法,并明确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和以后学习的方向;理论考核:整门课程要进行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全面,给出正确的评价。
这种考核方式,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学习品格,有效地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邹羚,等.高职《Photoshop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3-35.
[2]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6):1.
[3][4]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82-86.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s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Dong-en, SHA Ji-dong
(Chang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3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