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控制工程论文

控制工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30 18:3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控制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控制工程论文

第1篇

1)构造生产,科研和教学三者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创新应用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因为在当前的我国高等教育中,并没有一个十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构建这种应用人才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让生产,科研和教学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把大学中的科研以及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它们成为培养教育人才中的重要资源和优良环境。在目前的高校中,我们仍然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材料成型专业与佳木斯佳电、煤机股份有限公司、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融合,使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企业将设施设在实验区、学校把实验室设在企业车间,为学生科技创新创造条件。这种教学、生产、服务、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工作环境,必将取得良好产学研科技创新效果。

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线。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以学科来设计专业,但它并不是学科本位的,相反必须是对接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线,分析创新型人才能力体系纵向演变的特点,体现以能力为本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根据佳木斯佳电、煤机股份有限公司,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增加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金方面的知识,增加摩擦学、材料磨损理论、失效分析等方面的课程。以科研项目和工程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同时校企联合开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联合编写教材内容。

2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1)校企互动,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我们在控制工程和材料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的体系设计之中,始终要求把专业导向定位在生产需求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之上,把地区地域性的产业当作基础,走一条产—学—研三者相互充分结合的教育之路进行教学的改革工作。对现在实行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刻的全面的改革,建立起学生的个人能力,学校教学的教育课程和区域特定的产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校的教育体系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地域产业的应用。在地区地域中的典型产业里,通过对该专业在其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这样能够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案例库进行补充,可以对可选择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完成对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调整工作,把在这些产业上的实际应用贯穿到生产实习,学生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学校理论实验教学等各个教育环节里面,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识点的案例教学—课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分化”的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育既包括为认识新事物、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新技术而展开的科学试验、专业实习等必要的检验性试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技术问题,提高创新应用能力而展开探索性、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育教学贯穿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满足高学历的学生成才要求,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同时增强专业能力并且认清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无论对于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以就业为主的学生,都必须给予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行多样培养,增强不同学生对如今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加学生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机会。如对少数需要继续深造的研究型学生,可以通过试办“实验班”等途径,使他们向研究型人才发展;对以就业为主的学生,可以着重加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专业培养方式,即大学一、二年级按照学科大类培养,即不分专业,以夯实基础;从大学二、三年级开始,我们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爱好、特长、未来就业取向,结合专业社会发展需要,采取院系专业选择、学科大类选择、全校范围选择等不同方式,实行分类培养。

3)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锻炼。充分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知道毕业设计是展现一个学生能力水平和质量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也是学校在教学质量环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所学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检验。所以当我们面对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时候,必须要使毕业设计的模式培养充分的面向地区产业,使它们之间能够无缝的相连接,让生产单位对我们大学生的具体的岗位需求和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相互结合,必须是有机的结合,即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一个产业里的实际的典型的生产问题想结合,在相应的设计中也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实际的生产要求来进行,当然学生的指导老师不能单单只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要有工厂中的工程师的参与,两者共同组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学生设计的结果必须得符合生产的检验结果。只有通过这种毕业设计的模式,再加上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力度,同时增加了学校与地域产业的结合密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结业工作和地方地域产业的三位一体。

3营造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环境

1)构建有特色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形成“传统+特色”的动态专业方向设置体系,设置学科前沿课程,突出传统专业与现代新技术新工艺的结合。条件成熟时,我们准备新开设快速成形专业方向。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强化计算机在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并结合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形成专业特色。

2)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依托各种有利条件,初步形成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院的三个工程中心已初步成为专业教育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以便提供更好地软硬件条件。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形成创新团队,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举办、参与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创业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网面设计大赛,“‘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科技活动,使第二课堂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工程师培训基地。与中国铸造学会和协会合力打造见习卓越铸造工程师、见习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基地建设,推进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班级实验和实习环节课时数的增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展,严格把好项目考核质量关,并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为各个项目提供支持,保证各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项目顺利完成。

4)建设充满创新的师资队伍。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之中,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是及其关键的因子。而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可能离开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尽可能的构造一些教师的争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分批到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化训练,在实践中增强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让我们的教师逐渐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意识以及观念,形成高质量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修养水平,最后使学生受益。

4实践成果与应用

第2篇

1.1钢材的质量控制

钢材进场时,质量证明书(原件)、出厂时印有厂标、钢号、炉罐(批)号、直径等标志的标牌必须齐全且一致,否则,应拒收。施工方对到场的钢筋进行抽样检测时,需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进行抽样。钢筋应分批按规定进行力学试验和焊接试验。力学试验包括抗拉试验、屈服点、伸长率、冷弯试验。焊接试验(搭接焊)包括外观检查和拉伸强度试验。钢筋试验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该批钢筋即可使用。钢筋原材料检测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按批量进行检测。钢筋的各项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钢筋的技术要求,则应取双倍试件(样)进行复检,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验收钢筋判为不合格。不合格钢筋不得使用,并要有处理报告,以防止混入其它批量中。在监理工程师认为必要时,需增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袁舫(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0014)加钢筋的抽检频率。使用前,应对钢筋表面的污垢进行清除。钢筋必须顺直,弯曲成型后,表面不能有裂纹、鳞落或断裂等现象。

1.2水泥的质量控制

工程中所用的水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经采购进场的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水泥使用前,应根据其批量按规范要求进行随机抽样试验。试验项目包括水泥强度试验,体积安定性试验,凝结时间、标准稠度、水化热等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需做细度、有害物含量的检测。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不同,试验项目也不相同。试验的结果,须报监理工程师审验。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水泥一律不得使用: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受潮或包装袋破损严重;出厂试验报告上未具有3天和28天强度;水泥存放时间按出厂时间算起,超过三个月。

1.3砂的质量控制

初步选定的砂,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的要求,需进行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筛分析、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比重、质量密度、含水率。必要时需检测氯盐含量。进场的砂在使用前,应根据产地、规格、进场时间、数量来确定验收批。其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方可使用。砂的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根据其批量确定验收批进行检测。

1.4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控制

采购先期,需调查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并根据国家颁布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对初步选定的碎石或卵石取样进行全面检验。碎石或卵石检验项目为:筛分析、含泥量、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值、有害物质含量。必要时需检测比重、质量密度、含水率。进场的碎石或卵石,在使用前应根据产地、规格、进场时间、数量确定验收批,抽样检验。检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使用。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根据其批量确定验收批进行检测。

1.5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

混凝土外加剂,应使用经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并批准生产的产品。产品要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厂名、品名、包装、质量(重量)、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进场的外加剂,使用前应按要求分批抽样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固体含量、减水率、泌水率、抗压强度比、钢筋锈蚀、含气量、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1.6粉煤灰质量控制

进场的粉煤灰,需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分批抽样检验。粉煤灰检测项目: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通过检验并确定使用的粉煤灰,其使用掺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1.7预应力材料质量控制

钢绞线应提供其坯料生产厂的有关资料,质保书(原件)、发货码单和标牌等相关资料必须齐全且一致。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拟定使用的或到场的钢绞线进行分批抽样检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即可使用。锚具必须是通过国家技术产品鉴定的生产厂的产品,并具有该锚具生产厂的质保书(原件)等相关资料。按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锚具的硬度、锚具的静载、锚具的性能等技术参数做出检验。检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方可使用。

1.8电焊条质量控制

电焊条必须是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优质产品,并具有生产厂的质保书(原件)等资料。按有关规定对电焊条做抽样检验。按有关标准对电焊条的焊接性能等技术参数作出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验,签认后才可使用。进场的电焊条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注意防潮。

2结束语

第3篇

建筑工程预算指的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以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以建筑工程运行施工的步骤、程序为基础,对建筑工程所需要的资金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根据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所投入的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工程预算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预算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为建筑企业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前提保障。建筑工程预算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能否顺利、高效地展开,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能否得到有效降低。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只有将建筑工程预算的工作做到位,才能进一步保障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科学性,使建筑材料、施工人员等都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2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2.1使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以建筑工程预算为工程造价控制的起点,经历了计算以及评价等过程以后,才将之编订成工程文件。当编制好的建筑工程预算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以后,便可将之编订成相应的建筑工程投资计划文件,成为建筑企业签订合同、贷款合同的主要依据。此外,科学合理地开展建筑工程预算还能较好地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的科学性,为施工工程、材料购买以及资金运作等计划的制定提供完备的档案。在确定了建筑工程预算以后,经相关部门对其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合理性进行审核后,便可通过银行发放工程贷款,发放贷款的数额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预算的数额。

2.2使建筑工程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主要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的基础上,以施工图纸为根据,并与资金投入、组织设计等工程施工计算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建筑工程各项费用的控制。施工预算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所需的具体劳动力、材料以及设备的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其以施工图纸为主要依据,并有效结合了工程的组织设计,这较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为建筑工程预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实现了对施工预算的有效控制,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3 为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设计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建筑工程中施工图的预算指的是在设计编制施工的时候,对预期的建筑工程成本进行充分计算以及评估、确定的过程。在进行施工图预算设计编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国家相关工程量的规定,对获得审批的施工图进行所需工程量的计算,然后再以各个预算定额为基础完成直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数据的统计,最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计算进而得出建筑工程的预算成本,从而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前提保障。

3充分发挥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的主要途径

3.1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给予高度的重视

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具有较强的专门性、适用性以及知识性,因而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更快地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知识技能,并对建筑工程预算知识、建筑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效率及质量,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所以,在控制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及素质的培养,并为其创造更多交流及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建立起健全的竞争机制,促使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2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的效率及质量,还能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还比较落后,各类数据资料还不能实时、有效地为工程造价的进一步控制提供充足的保障。一些基础数据的收集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管及处理,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同时还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加强。因此,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预算以及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要引进先进的工程造价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平台等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的管理,以提高其管理效率,保证工程预算及工程造价控制的质量。

3.3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是从最初的设计构想到设计制定详细计划的实施过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时候,只有把握好施工设计的尺度、标准,并将施工设计与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首先,在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施工设计图纸的变更。施工设计图纸的变更对建筑工程预算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其还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充分控制。相关实践表明,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图纸的变更越多,工程造价通常也会增加,这就要求施工设计时尽量一步到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少变更,以免工程造价过高。其次,不断完善设计竞争制度,并选择最佳方案。建筑工程的设计一般都是由设计院完成的,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设计竞争制度给予进一步完善对设计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的工程设计方案大多偏重于工程的技术指标而忽视经济指标,因而要对设计竞争的制度给予进一步完善,才能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3.4对建筑工程预算实施强有力的审核及监督

只有对建筑工程实施强有力的审核及监督,才能使建筑工程预算的合理化、科学化得到加强,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工程造价控制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建筑工程预算审核阶段,要分清楚预算审核的重点,制定出有效的审核程序及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承包方、贷款银行、发包方等的重要职责及职能;建筑企业对于虚假预算以及超预算的情况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从套价、取费以及工程量、材料价差等方面来进行,查看工程量是否与施工图或者变更图一致,套价是否出现漏套或者错套的现象,材料价格的调整是否符合市场价格,取费的标准应使用最新标准;制定建筑工程预算监督机制,以保证预算管理人员进行规范预算,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质量,从而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第4篇

1.工程项目财会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企业工程项目的财会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他们在工作是往往只局限于照抄照搬模式,对现代管理理念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时缺乏能动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些人员对于工程项目中的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知识不够了解,导致其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的工程项目管理,使内部控制的系统理念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内部控制中薄弱的控制环境内部环境一般由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构成,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由于工程项目具有投资时间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控制难度,如果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薄弱,就会在根本上降低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例如在企业文化中没有根深蒂固的内部控制理念,企业组织机构中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等,施工过程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没有得到强化实施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如同一个“空架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日,项目工程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同时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以致部分企业在实施项目工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与其他工作相比,工程项目属于非常态化的工作,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很有可能在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以致施工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影响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正常进度。因此,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导致工程项目存在一系列问题的重点原因。

4.工程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控制,包含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其中事中控制主要是由内部监督检查来保证控制的实施效果,以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实施。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在运行中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致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有效性。部分企业中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徒有其名,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得不到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导致其监督力度不足或无法正常开展审计工作,最终致使内部控制运作中缺陷得不到及时发现与处理。

二、关于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是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的基础,因此,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是完善工程项目控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优化工程内部项目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项目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在影响控制环境的多方面因素中,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完成效率和最终效果。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不仅可以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还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开支,因此,要优化项目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先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入手。第二,设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组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具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通过这一控制制度,可进一步提高现金交易在会计业务、会计记录、会计报表中的可靠性。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指的是内部控制中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没有直接形影的控制。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若要进行正常的经营管理就需要设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工程项目的内部监督若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切实执行并且效果良好,就离不开内部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是其主要环节。内部审计在监控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保证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康运行,还能促进控制环境的快速建立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此外,控制自我评估也是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一种突破,它具有全员评价、全员控制的观念特点,能够令员工在日常评估中提高自我控制意识,并且可以及时发现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结语

第5篇

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能不能做好、做精、不仅在于相应的工作人员,同时更在于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管理人员意识到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重要性才能对这一事件加以重视,配之以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然而,在我国,仍有一部分建筑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因而,严重的缺乏工程预算和造价的相关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任务不清晰、权责不明确,进而导致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工作人员对相应的工作不重视,因而严重的影响了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有效性。

2建筑工程预算和实际工程施工不符

建筑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它是属于理论上的。建筑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是要靠实际的施工管理来实现的。然而,由于,一般的建筑施工周期都比较长,建筑企业做好工程造价和成本预算后,由于时间的问题,很多施工材料可能都会有价格上调的现象。例如一些建筑企业经常会出现工程预算的材料价格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买的价格出入极大,同时这种情况还没有引起这些建筑企业的重视,如此一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3加强建筑工程预算和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本文针对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建筑业中的这一问题。

3.1加强对工程预算定额体系的制定和完善

要想加强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首先就要完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从以往静态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转变到动态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在做工程预算和工程成本控制时,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材料价格的变化,运用动态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来加强工程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3.2加强对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建筑企业责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只有将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进行完善才能使得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相应的工作。同时,企业还要针对于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这一方面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有业绩者进行嘉奖,相反对于那些不认真、懈怠的工作人员要加以惩罚,严重者考虑其去留问题。

3.3加强工程预算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的培养

工程预算工作人员是进行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直接人员,因此,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直接关系到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建筑企业要重视工程预算人员的成本意识。例如一著名企业中,企业的领导通过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同时倡导员工向榜样学习的方式,为企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约气氛,正是这种节约气氛使得公司在工程预算方面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4结语

第6篇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题目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设计题目要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过程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每年约有60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承担毕业设计的教师有7人,平均每人带8名学生,也就是说,每个教师要确定8个毕业题目,且这些题目又不能重复,实际上这很难做到。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大部分的范围就是四大类化工设备的设计,即容器设计、换热器设计、反应釜设计、塔器设计,虽然这些题目训练了学生查阅文献、计算数据、绘制装配图、编写说明书等环节,但是,由于毕业题目缺少实际工程背景,大多是课程设计的扩充和放大。有的甚至一题多做,互相抄袭,有的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检验,其次,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造成把关不严,要求不高,使学生得不到好的指导,有些学生忙于社会考试和找工作单位,缺少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指导教师要精心选定毕业题目,使题目多元化,题目多来源于工厂、企业有实际背景的课题,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专业设计的积极性,为此,指导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多方寻找毕业题目,可利用带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机会,与工厂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争取获得一些合适的题目,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拟出一些毕业题目。

2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对毕业设计环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一部分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将来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另一部分打算将来考公务员或考特岗教师,所以,对毕业设计只是参与而没有积极性,特别是在民族学生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指导教师应该从新疆大化工大石油的角度,特别是我国的能源建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已向新疆倾斜的现实出发,向学生讲明本专业在新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去化工企业就业,并向学生介绍新疆的化工企业,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进而提高对本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视。如果条件允许,应该请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向学生做专业方面的宣讲,让学生听一听来自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目前,在新疆境内只有新疆大学开设有过程设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每年毕业一个民族班一个汉族约60名学生,而新疆境内的化工、石油、煤化工等国有及民营企业正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应该是供不应求。2014年新疆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新疆紧缺专业,投入400万元资金作为专业建设经费,因此,不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学校内部环境,本专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前景。作为毕业设计教师应该把这些优势向学生讲清楚,教师本人也应该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寻找有实践背景的设计题目,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3校企联合指导毕业生的构想

在实践教学基础上,应该聘请企业工程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毕业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知识与实践知识不至于产生脱节,使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得到同步提高。如果毕业设计题目是源于生产实际的题目,企业指导教师提供的资料和文件都是企业经过多方调研或从生产实践总结的内部资料,学生知道题目的真实性又与今后的工作有密切联系,则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真刀真枪地锻炼,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深入企业调研和实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指导教师言行对学生选择毕业设计的影响

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每年由指导教师出毕业题目,再由学生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平时给学生印象较好的教师,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比较跟这类教师做毕业设计,相反,学生不太喜欢平时讲课平淡或对学生要求及其严格的教师,学生的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就怕设计不过关,拿不上毕业证。因此指导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做到为人师表,人性化管理,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中,不能认为为难学生,特别是民族学生,由于汉语水平较低,普遍存在惧怕毕业设计的心理状态。

5指导教师职称职务对学生选择毕业设计的影响

学生中普遍存在愿意选择职称高、学历高的教师做为自己的指导教师的现象,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目前有9名教师,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4名,实验员1名,学历均为本科及硕士,总体来说,本教研室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所以,教师应有一种紧迫感,争取尽快晋升职称,才能取得学生的进一步认可和信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6总结

第7篇

1.1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有些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无法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益,反而对工程质量和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1.2给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给水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由行政部门或者是相关的授权单位对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导致有些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建设程序和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的企业无法获得及时的监督与管理,为工程管理质量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1.3给水施工质量缺乏完善的标准以及质量责任的切实落实

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给水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给水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必须给水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不断走向完善,不然会导致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时宜,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城市给水工程建设的需求,造成项目工程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另外,质量责任得不到切实落实给水工程弊端之一,一旦存在质量问题,无从落实责任,对施工质量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1.4给水工程施工单位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

有的施工单位自身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大部分单位都有将工程分包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有些给水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在质保体系的建设方面不够完善,随意变更设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5缺乏完善的项目监督管理机制

监理人员在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给水工程施工单位,却通过各种手段躲避或者拒绝监理人员的监督,使得工程质量无法获得有效保障。另外有些监理人员疏于职守,对施工单位缺乏严格的管理,造成了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缺位,严重影响给水工程的长远发展。

2给水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强化策略

2.1做好给水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第一,当签订给水工程施工合同以后,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要熟悉了解施工图纸,对于施工现场的地下建筑物、电缆、光缆、天然气管道等分布情况要充分掌握,才能避免施工时对其产生的损坏。对于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以此保证工程顺利开工。第二,材料的采购也是施工准备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材料的选购时,要确保进场的材料具有符合国家规定和施工标准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资料,尤其是管线材质,如果质量不好,则其抗压、抗渗能力就较差,这对于工程施工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适当对材料进行抽检,确保进场的材料质量有充分保证。第三,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放线是否科学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数据不够准确,会导致管道的最终位置不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倒坡现象。所以,给水工程施工施工之前必须落实交换桩的复测和保护工作,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能够擅自变更管道的走向。

2.2加强管道安装质量的检验

在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以设计方案为依据选用经过全面检验后的高质量的管道材料。因为在市政给水工程中,管道的使用年限的要求常规下要超过20年,因此必须严格检验于管道材料的抗压性以及抗渗性,避免在其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变形或是渗漏等。市政给水工程管理中,给水管道是否遵循规范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极大地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水平,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好各项安装环节的质量监控,特别是对柔性管敷设问题的监控,必须将环刚度以及荷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升管道安装的质量水平。

2.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城市建设项目的市政给水工程,根据国家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在管理与监控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时,质检人员必须深入把握并理解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严格的监督并管理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工程中,假如发现偷工减料或者是违规操作的状况,质检人员必须马上制止,同时向工程管理部门反映,促使相关人员尽快进行制定改进措施以及整改方案的制定。

2.4逐步建立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

现阶段国内的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监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导致城市难以形成一个规范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市政给水工程的监理人员必须在归纳并总结各项目的施工监理经验,与专业人士进行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并深入研究,进而制定出与国内市政给水工程施工监理现实相符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同时进行积极推广,将统一的行业标准推广到各施工单位好排水工程监理单位之中,进而使给水行业朝着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3结语

第8篇

环境工程专业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如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实验方法和技术来支撑、扩展和延伸自己的内涵和外延[2]。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实验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完整地、系统地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以及实验技巧等。同时,学生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实现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掌握技能,并能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促进思考,从而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达到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3]。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将原实验课程教学安排和内容进行改革,改变原来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学习同时进行,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在完成基础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将水、气、固、声的专业实验整合为一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共48学时,集中在第七学期末的两周内进行,其中水方面专业实验25学时。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训练分析、判断、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初步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强化演示验证的实验内容

专业实验中演示验证实验内容是不可缺少的,相关的实验内容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验证实验中设置了水中常见阴离子的测定、颗粒自由沉降实验、离子交换实验等内容,同时注意专业实验内容与环境监测实验内容不重复设置。

2.突出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进行实验。设置了混凝+过滤(吸附)实验、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药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和讨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关键设备进行讲解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训练,学生对文献查阅、实验方法、分析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开设研究探索型实验

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开设了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实验和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的研究型实验。在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的动态实验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路线,设计诸多影响因素对生物转盘生化处理生活污水的各指标的去除效率,自行选择1~2个影响因素和1~2个指标的去除效率完成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在实验中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文献阅读训练,迫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合理性,分析生物转盘后续四个生化池溶解氧,回流比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的研究实验中是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每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与部分研究工作。通过科研经历养成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学会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两个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更好推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多渠道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多家典型水处理运行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场所,有力地保障了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由于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有一定环境工程设计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训练。实践教学环节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得到较系统的训练和全方位的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每2~3人一组,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设定进、出水水质工艺方案的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艺计算,绘制图纸、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完成一个典型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使学生进行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认识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包括对企业生产和典型工艺的感知、对职业的成就感,主要以查阅资料结合实地参观为主。生产实习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结合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熟悉典型水污染控制工程处理工艺、单元处理技术与设备、处理效率,加深和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生产实习选择企业运行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各工段跟班生产,掌握企业概况,工艺技术和运行参数,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原理、结构和运行指标,自动控制和能源状况。提高学生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施工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第七学期末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严格做到一人一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第八学期开学提交开题报告进行答辩。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到相关企业再次进行实习,依据任务书内容资料收集;选择毕业论文的同学按照任务内容要求进行大型仪器的操作学习、主要实验手段和方法的学习、完成实验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工程实践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突出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的训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