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8 19:58: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设计思维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设计思维

第1篇

关键词:苹果产品 设计门类与社会学 哲学与艺术 科学与语言学 心理学与创意

中图分类号:TP36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1、从设计门类与社会学的角度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苹果产品在设计门类上应属产品专业的设计思维,而苹果产品在思考了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生产技术这三要素之外,更加是将产品的统一性、缜密性与特色性加以重视,使得其产品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质品牌价值与神秘气息。并且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它的设计风格,更加凸显了苹果产品的市场价值。

从社会学领域分析,影响设计思维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大众的审美倾向、客户的要求以及设计本身的一些制约等。“作为一个设计任务的完成者,也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优秀的设计师会对社会上的设计文化思潮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决定里设计应当有更高层次的追求。”①从1976年至今的发展历程里,苹果产品至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简约、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展现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体,无论贵贱贫穷与否,皆是如此,同时每个人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又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人。该产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充分的展现人性美的一面,“以人为本”,也体现着一种克而有度的绿色设计。同时,苹果的设计师又能善于发现、把握、迎合时尚,抓稳时代的“消费”脉搏。苹果产品的色彩、材质、工艺以及设计形式即抓住了人性化的特点,又将时代的潮流完美的贴合,介于时尚与流行之间的设计思维,在苹果的产品保持世界领先的进程上功不可没。

2、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哲学可思可辩,可存在即合理,可怀疑即思想,没有定论,而在苹果产品设计的沿袭上,却可充分领悟出思维的两种要素:感受与得意。“感觉有可能被疏忽,因为它太过直接和微妙,而感受则可能是一定深度的触动,可能是感觉的积累和升华。”②好看指的是什么?美丽的视觉愉悦?形式的漂亮?德里达说:“我更愿谈体验,这个词同时意味着穿越、旅程、磨难,既是吞并了的,又是单一的,我没有说是直接的。”③苹果产品跟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的感受,这份感受需要设计者心领神会的体验与驾驭,他不仅仅发觉出了自己的感受,也满足了受众所需要的感受。忘却事物外表的细枝末节,注重事物的整体意蕴,也可以给设计的思维以启发。哲学思维领域所说的“得意”,得其意境,忽略外形。大家有目共睹的苹果产品,设计上简单干净,没有奢华的图文与案理,却又能将内在的优质与含蕴体现的淋漓尽致。

支撑思维的元素很多,精神理念是其中之一,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能看到苹果的设计带给人理念与绝对的美感。苹果的符号以及它的创始人乔布斯,两者的形象似乎彼此交融,烙印在一起成为一个绝对的理念。苹果做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信仰。信仰是精神层面的元素,它作为苹果产品设计思维的指引,将“简单”做到极致,不仅仅在产品的设计上,而且在其销售的理念上都将这两个字推行至极,没有煽动性的言辞,也没有闪烁的效果,精神理念为苹果的设计做了至关重要的设定。

3、从科学与语言学的领域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历史上的设计运动反映出技术对于设计的推动,无论是传统设计的代表中世纪的哥特式设计,还是后起的新艺术运动中现代主义艺术的部分,设计美学的变化总是伴随着时代物质材料的变化的。所以科学的设计思维也必定在苹果的成果之路上熠熠生辉。苹果设计的科技成分同样遵循着人体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设计特征,与此同时,苹果产品除了在顺应时代科技成分外,也加入了其特有的技术成分,为的目的仍然是保持苹果特殊性的品质,这是其他同类型的产品未有做到优秀的,利用苹果手机的外壳采用玻璃钢的成分,优雅、牢固的同时采用巧妙的工艺手段,将其logo与设计样式凸显出来。

语言是符号的一种,符号的视觉传达应当具有指示性、说服性、象征性和说明性。而设计,应具有两方面的追求:一方面,符号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说,必须让人们顺利地从能指走向所指;另一方面,符号必须是充满感性意味的,也就是说,从能指到所指的道路不能是单一的或过于快速。④苹果产品的符号跟其他很多同类型的产品一样,简单干脆,甚至简单到甚于其他的产品,不仅仅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同时也超越至吸引眼球的地步。其特定程序的系统更是有别于市面上普遍发售的系统,该系统拥有漂亮,设置简单,稳定性强,易用等特点,一贯的沿袭了它的设计本质,在语言符号上也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

4、从心理学与创意的领域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这两者的距离在设计思维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距离需要理性与直觉的瞬间逆转,例如观看污浊物和危险品,以及可观而不可及的物品等等。两者的距离产生了人们内心审美价值的起伏。苹果产品的心理距离,无疑是它为自身的产品设计的高端品牌与独特理念,就好比人们内心深处的述求,对美的事物自发的憧憬等等。应用在距离的美感上,因它高端的定位、独特的价值体现以及前端的科技体验,能够撩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心理距离需要设计师考虑分寸,过度的述求可能导致的恰恰是反感,从这个意义上讲,苹果的设计师充分的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把握住了该产品在定位上所占据述求的度,这也是苹果产品设计思维一个卓越的定位点。

象征有着明确的能指与所指,各种文化中都会有各自的文化象征形象被用在设计之中,如建筑中的长城与天坛,哲学中的太极和易经,民间文化中的脸谱和中国龙。突破象征物原有的含义,赋予其新的含义正是苹果产品做到的最棒的思维设计。众所周知,金属带有阴影的银灰色同时带有缺口的苹果图像是该产品的标识,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奠定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先驱艾伦.图林。1954年6月7日,在诺曼底登陆借助图林的密码技术取得成功10年零1天后,因被注射激素治疗同性恋而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折磨的图林吃了一口沾有氰化物的苹果后死亡;而雅诺夫在一次采访时却说:“被咬掉一口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它看起来不像樱桃”。一直崇尚高端与简单完美理念的苹果公司却用了一个并不完美的有着缺口的苹果图样,既体现了该品牌的谦逊的品质,又能逆向的将其本已杰出的品牌产品有力地宣传出去。

5、总结

第2篇

烹饪与饮食是人类进化和生存的重要基础,在新华汉语字典中烹饪解释为:“做饭做菜”。烹饪材料通过烹饪成熟确保了食物的安全、美味和消化吸收。因此饮食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不在仅仅满足饮食的生理需求,对菜点的个性化、精神化、多元化、养生化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烹饪的概念也发展为:根据顾客要求及原料性质,通过成熟、调和、装盘造型等工艺把可食性原料加工成营养、卫生、美感的菜点的制作过程。从概念中不难发现当代烹饪的内涵应该是:菜点生产是量身定做,个性化设计的创作过程。因此烹饪设计的思维是指在菜点制作过程中制作者要充分思考实际情况,如原材料性质、顾客需求、生产成本、设备工具等因素,创作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美食的过程。烹饪设计将是烹饪业的重要的升级发展途径。

一、烹饪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

升级烹饪为烹饪设计,需掌握深厚的烹饪工艺学、烹饪原料学、营养与卫生学、中医保健学,烹饪工艺美学等学科知识。

烹饪工艺学不仅总结了菜点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法,同时也揭示了烹饪的原理和规律,如混合工艺、调味、组配、成熟等工艺的原理和基本规律,是烹饪设计风味技术层面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烹饪原料学是对烹饪材料的基本特征、营养、风味、鉴别、储存、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剖析的学科,类似于各行业的材料学,是烹饪设计材料层面的理论基础。营养与卫生学、中医保健学是从西方微观的解剖科学、中国宏观的哲学角度分析人类健康饮食方法,烹饪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健康饮食,可见营养与卫生学及中医保健学的是烹饪设计安全健康层面的理论基础。烹饪设计的产生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餐饮消费的需求,特别是造型的美感,因此烹饪设计者需掌握色彩搭配、工艺造型、造型意境等美学原理和技能,因此烹饪工艺美学是烹饪设计美学层面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构成了完整的烹饪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

二、烹饪设计的原则

(一)烹饪设计的安全原则

烹饪设计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烹饪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原则,主要包括:杜绝使用变质、带毒的原材料;烹饪设计产品必须确保完全成熟,特别是肉、禽、蛋、奶、野味等原材料;装盘造型过程中使用无毒、卫生的餐具,点缀造型的材料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原料搭配要避免食物间的禁忌等等。

(二)烹饪设计的适口原则

适口原则是指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因此烹饪设计时设计者必须首先考虑消费者对产品风味、审美、用餐目的等因素,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正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可见适口的原则属于烹饪设计的核心价值。

(三)烹饪设计的思想原则

思想原则指设计过程设计者必须要先确定产品的主题思想和质量标准。同样一种原料具有多种的加热方法、调味方法及造型方法,但每种方法所表达的思想和质量是有差异性的。因此作为设计者必须根据消费者要求和原料的情况先确立设计的主题思想和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够使设计的各种要素围绕在思想上进行策划,才能真正的设计好一个产品。

(四)烹饪设计的营养原则

营养是饮食的最终目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分布在食物中,如肉类有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却存在于不同的蔬菜中,粮食则蕴藏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等等,通过原料间荤素的合理搭配才能够有效的确保菜点的合理营养,实现饮食的目的。

(五)烹饪设计的造型原则

造型是指在盘、碗等餐具的方寸之间,通过对菜点成品的造形,表现出菜点的材料美,技术美,形体美与意趣美。其本质是从食用功能出发注重结构美化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菜点造型设计中应遵循单纯齐一,重复与渐次,对称与均衡,严整与灵动,写实与象形,夸张与变形,多样与统一的美学法则。

(六)烹饪设计的融合原则

烹饪设计是产品创作的过程,创作过程不仅需要技能、美学、营养等知识,同时还需要设计思路的素材,比如经典的中西点技艺、经典的中西餐技艺、新材料、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等等,设计创作必须通过各种素材的融合才能实现,如菜点融合、中西融合、技艺与新材料融合、菜点与景观融合、菜点与文化融合等等。

三、烹饪设计的方法

(一)调和(味)的设计方法

每种原料都有特定的色、香、味、质、营养,每种原料也没有绝对的完美,因此菜点调和是非常重要的烹饪设计环节。调和应遵守:“补、盖、突、乘”四个基本的方法。

补是指菜点的主料在色、香、味、质、营养等方面存在某种不足时,必须通过调味和辅料的搭配完美滋味,比如海参需要鲜汤与味素给予鲜味,需要脂肪滋润和提香,同时也需要绿色蔬菜来配色、均衡营养。盖是指菜点主料存在较大异味时,可先通过预加工去除部分异味,在正式烹调中再运用辛辣的辅料、调料来掩盖异味,使菜点具备美好的滋味,如动物内脏、野生动物或次新鲜的肉等的设计。突是指主料在各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品种,调和过程可不用辅料或用清淡的辅料、调味料,使菜点达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滋味,如新鲜的成年土鸡、刀鱼等材料的调和设计。乘是指优质的原材料,利用味的相乘作用,加入多种不同类型的配料进行的混搭或不同鲜味、香味的调料的同时使用使菜点的形成浓郁的复合滋味,如优质的鸡肉清炖是“突”,体现原滋原味,但也可以与竹笋、菌菇一起炖,它体现的是多种原料间相乘所形成的锦上添花的相乘滋味;如佛跳墙就是这类菜肴的典型代表。

(二)火候(质)的设计方法

火候是指火力的大小与加热时间的总和,是利用热干空气、蒸汽、水、油、陶砂、盐、石等介质使菜肴成熟形成滋味的过程。在成熟工艺中火候的运用存在单一加热与复合加热二种情况,单一加热指采用一种成熟的方法进行成菜,如清蒸鱼;复合加热指采用二种以上的成熟方法进行成菜,如脆皮猪爪。

单一加热成熟的方法对原料有着严格的要求,基本遵循质地老的原料应采用小火长时间的火候使菜点酥烂,如对应的炖、煨、烧等烹调方法,质地较嫩的原料大多采用大火短时间的火候使菜点保持鲜嫩质感,如对应的炒、浸、煮、炸、烤、熘等烹调方法。那质地老的原料能否采用炒、炸、烤、熘等短时间的烹调方法呢?这完全是可以,具体方法为采用复合加热法,即可以先把原料加工酥烂,再采用高温短时间的烹调方法,这样会使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如脆皮红烧肉可达到外脆内酥烂、肥而不腻的全新质感。当然质地较老的原料还有其它方法使用大火短时的加热方法如肉类可制泥、可制嫩等。

(三)造型的设计方法

烹饪造型设计是设计的点金之笔,需遵循设计构成规律,具体为盛器容积应与制品量相适应,如果菜量大而容器小会显得壅塞,甚至易产生汤汁溢出污染桌面的现象,将量小的菜肴盛于大器则显得空虚旷薄,一般来看,装菜一般在容量的70~85%之间,以内侧线为度,形态饱满,点缀应有相应的空间,外空间应是预留的而不是临时推挤而出的。盛器形式应与制品相符合,如汤盘利于汤卤融烩;炖焖煨菜砂锅最宜,炸、煎、熘、炒宜于平盘,利于表现。盛器色彩应与菜点色彩相谐,一般应复杂菜肴用清纯餐器,简单菜肴用复杂容器,暖色菜肴用冷色餐具,冷色菜肴用暖色餐具。

四、总结

第3篇

(一)注重造型空间思维形成

由于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表现上,对于空间造型感理解较差,而恰恰造型的空间感是产品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设计表现基础。所以在基础课程的布置上势必迫切需要将空间造型思维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二)着重设计表现思维培养

设计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石,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在锻炼手绘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设计思维的表现效果。手绘表达的目的是设计思维的表现,故在学习表现效果的同时就应该加强设计思维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调整

(一)递进性教学

按照方法性的指引,采纳教学内容以模块的方式递进性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表现能力。

(二)与实际相结合

摆脱枯燥的理论、死板的作业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变化的、活泼的考试方式,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口味,做到以兴趣点带动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内容转变

第4篇

关键词:创作思维;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它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文字,进而传达给人们各种信息。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需要多种创作思维的相互作用,它的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又离不开灵感思维,各种思维相互激发,共同促动着平面设计的创作与发展。

形象思维是平面设计创作的主要创作思维。在实践中,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它具有一定的具象性、情感性、创作性。形象思维是进行平面设计的基本和主要思维形式,从平面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中可以看出形象思维的痕迹。当今流行的几米插画广受欢迎,因为它挥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它所流露的信息更多的是通过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形象思维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都市人的感慨、幻想与梦,带给人们对人生百态的种种回味与畅想。

可见,形象思维是富有一定特征的,它离不开具体形象,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其中,形象思维是从丰富的材料中选取鲜明、富有感染力的部分,加以突出、放大,把丰富的感性材料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审美意象,强烈的情感色彩渗透着主体的情感意向,设计者的喜怒哀乐潜化于设计作品之中,使设计者与观者间形成情感的互动,发挥者平面设计作品的内在价值。丰富的想象,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将种种生活印象组合在一起进行再造,创作出新的设计形象,是设计者进行平面设计创意所必备的能力。培养设计师的想象力是成为出色平面设计师的关键因素之一,要使自己深入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永远不要封闭自己的思想或者只专注于某个狭窄的领域。

抽象思维是平面设计的辅创作思维,是在认识深化中,摒弃具体的材料,把事物内部规律概括为抽象的概念加以推理,具有理性色彩和客观性、科学性,它可以帮助设计者进行设计主题的分析、提炼、创作目标的确立、材料的筛选等。设计创作离不开抽象思维的潜在作用,如北京奥运五福娃的诞生过程,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专家组以艺术大师韩美林为组长,在确立方案时,进行了多次设计方案的改动,最终经过多次筛选、分析才刻画出理想的五个极富特色的福娃形象。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运用在平面设计的中需要恰当的把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作为创作思维,两者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渗透,设计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形象思维是艺术认识活动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排斥抽象思维就会影响到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价值品位。相反,如果过多地运用抽象思维就会使设计作品枯燥乏味,毫无风趣。

另外,灵感思维的出奇制胜,带给设计以精彩的火花。灵感思维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然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形式。可以说灵感思维是一种出奇制胜,它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灵感思维不是唯心的,是客观的,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使问题瞬间澄清的顿悟。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高贵、美好的象征。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而这个过程中需要设计师懂得有关“火凤凰”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风俗。杉浦康平在《游》封面上写满了各式各样的“游”字,其实这是错字大集合的封面构成,其着眼点在于汉字设计上挥之不去的错位与混乱,他在汉字文化上艺术修养和技巧的掌握是其灵感的源泉。足见,灵感的出现需要设计师掌握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同时,灵感的出现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刺激,设计者往往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看到别人的一个动作、姿态,自己的灵感便突然闪现,进而转入豁然明朗的境界。另外,灵感具有突发性、易逝性,因此需要设计者迅速将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否则可能瞬间消逝。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在它们基础上进发出的灵感思维,在平面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发挥是潜移默化的。在设计之初,首先要确立主题,这其中离不开设计者的抽象思维对主题进行提炼和作品基调的确定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整个过程统筹安排既基础又关键,需要设计者在设计之初理性地进行设计定位,否则整个设计将失去意义。其次,围绕设计作品搜索更多的感性材料确立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加以放大。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设计者的形象思维,筛选出需要的具体形象,绘制出种种表现其设计形象的图形语言,而且需要灵感思维去创造出独创性的设计思想和形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计者做设计加法,即围绕主题,自由发挥,设计出与对象有关的尽可能多的方案。之后抽象思维便发挥其作用,对所绘制的方案或图形语言进行修改、提炼和筛选,这是一种设计减法,即对之前做的众多的设计方案和图形进行提炼、去粗取精,留取最能巧妙表现主题的和最富表现力的方案。然后,再做进一步的修改加工,并对设计进行整体组合和把握,这个过程离不开抽象思维同时也需要形象思维的再发挥,种种思维相互交融方能完成精彩的设计作品。

平面设计需要实现设计者与读者心灵的互动,这便需要设计者在创作思维方面,注意与读者思维的衔接,不能孤行自我的创作理念,要与社会生活、大众审美相悉相通,让读者能够顺利接收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与纯艺术不同,平面设计的受众是大众,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以人为本,平面设计是一种需求而不仅仅是装潢。设计师要运用形象思维等不断深入感受和体验生活,才能使设计者的思维与读者思维形成一种思想共鸣。

平面设计必须依靠形象思维,但是不能脱离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以顿悟和灵性创造出奇特的设计形象,为平面设计作品向高层次的发展推波助澜,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作为设计师更是应该了解和把握创作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发挥规律,培养创作思维,创造出极富韵味的作品。

第5篇

【关键词】思维;设计;独立;创新

一、设计思维的意义

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是为了实现设计最为核心和最为本质的目的:就是设计者如何把那些含义和观点传达给观者,以便使设计者的思想能进入观者的心灵。进而满足观众对设计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想。巧妙启发抛砖引玉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例如:几块钱币经过独到有序的排列,可以概括时间的延续,几把钥匙经过不同的重叠组合,可以展示人的一生,鸡蛋里生出幼苗,圣诞树长在月亮上,一张白纸可以隐含着虚无飘渺的无限空间,一张黑纸也能让人坠入无穷无尽的奇妙幻想。张冠李戴、偷梁换柱、颠倒黑白、异想天开这就是在“思维设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使用自己能看到和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现代电脑艺术的技术和技巧都可以尝试,二维的、三维的、四维的、立体的、平面的、彩色的、黑白的、单线的、平涂的……各式各样的形式都可以选择,并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他们的优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力,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所建树。思维是人类最活跃,是无拘无拌的部分。作为艺术工作者应当在人类文明的曙光在黑暗的混沌之中,开始闪现的那一瞬间,理应张开想象的翅膀将思维发挥到极致。

二、设计思维的地位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艺术家,设计师,因此培养艺术家,设计师首先是培养和更新他们的思维关联和模式,其次是依托其上的表现技巧。如何培养大批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主要是解决创新的方向性问题,及如何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创造能力”则是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新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而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则是将建立在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离开这一点,创新创造只是一句空话,而在实际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当一名学生来到学校,它的主要任务,目的事什么?学习的技术吗?不错,但这仅是一方面,而且不是重要的一方面,我认为培养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的主要职责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判意识及艺术创造能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想在当今教学中,我们最缺乏的就是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独立精神指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所谓独立思考指的是要求学生用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思考,这样才会思路多样化,立体化,思维的网络才会彻底打开,四通八达,创造出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来,这样当我们的学生面对某以课题的时候就不会仅仅让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单一的形式和表面的技巧上,从而指导思路应从哪里打开,切入点又在什么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毫无个性的千人一面的局面出现。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思维创意的训练和新观念的培养。

三、思维决定一切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两意”的艺术境界,蕴藏着东方艺术的神秘和形式美,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赋予这些古老的思维观念新的血液和生命,为什么毕加索、丰罗、梵高等画家能成为世界级画师,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惯性,创造出了和前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以前初学绘画时,不知受什么客观式主观观念的影响,喜欢上了灰色调,外出写生时或室内静物写生时看到的都是灰色调子,后来观念又转了,又喜欢色彩绚丽的装饰艺术,再后来又喜欢上了抽象绘画艺术,最终眼睛看到了全是抽象方形,比如去健身房锻炼,所有的健身器械呈现在眼睛里全是纵横交错的点线面等构成抽象的形,早上起来阳光透过窗户射到床上,墙壁上、地板上、眼里全都是抽象的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那句话,思维和观念决定一切,自然也会左右人们的眼睛,当一个艺术家或设计师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旧时空里没有较度时,毫无疑问这样的作品是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

参考文献

[1]顾建华.艺术设计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材料.2004(7)

第6篇

设计思维,一是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二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包含了触发创意的方法。

设计思维以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为目标,依据文化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创意设计与实践。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一节课。我们选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抛砖引玉,引发数学老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视,对数学教育本质的思考和实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情境引入到旋转概念的归纳,进而探索旋转的性质,试图体现几何研究的“基本套路”:明确问题——定义对象——研究性质(判定)——应用。其中,“明确问题——定义对象”体现了旋转的抽象过程和旋转概念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定义对象——研究性质”体现了从旋转的概念到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深入认识数学本质。设计教学流程时,把知识问题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内容的呈现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本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归纳结论等数学活动来进行。

一、《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旋转这种图形变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由旋转的概念得出性质,由性质得出有关旋转的作图方法,在作图中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这几个内容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平移和轴对称变换的对比。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

2. 通过一个三角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理解旋转的性质;

3. 在旋转的概念及性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树立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进一步掌握数学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1:情境引入,明确课题

引言:关于图形变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还存在很多旋转的现象,比如钟表指针的转动,风车叶片的转动,游乐场里摩天轮的转动,月亮绕着地球转等(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因此,认识旋转、研究旋转变换的规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你能再举出一些旋转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意图:生活中有许多有关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追问:钟表指针的转动可以抽象成钟表指针这个图形绕一个点在旋转,你举的例子呢?

总结:在这些例子中,有些运动方式比较复杂,有些是空间运动,有些是一些运动的合成。例如:自行车在行驶中车轮的转动,即使是在笔直的路上行驶,车轮在转动的同时,整个车轮也在平移。但是我们举的例子中都含有相同的一种运动方式——旋转。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认识和发展的。因此,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图形变换之一——图形的旋转。即在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点的旋转。

出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意图: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时,有一个抽象的过程)

环节2:归纳概念

活动一:画一条线段AB=3cm,把已知线段AB绕点A转动,画出一个旋转后的图形;这样的位置唯一吗?

活动二:把已知线段AB绕点B转动,画出的图形和活动一中的图形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活动三:把已知线段AB绕点B转动30o,60o画出的图形和活动二中的图形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活动四:把已知线段AB绕点B 转动30o,你能画出几个图形?

(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生成性思维。让同学自己体验通过改变旋转角、旋转方向和旋转中心,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图形,从而引出旋转的“三要素”)

思考:给定哪些条件,才能确定旋转后得到的图形是唯一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意图:对典型事例的共同特性和不同特性的研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学地刻画研究对象”上,引导学生归纳旋转的“三要素”)

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按某一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解释:与平移类似,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平移、旋转(或转动)是指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是指图形的位置的变化,是一种全等变换.)

活动五:请同学甲对已知线段AB描述一个旋转,大家按照他的描述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意图: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

环节3:旋转的性质

活动六:三角板的旋转

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绕直角顶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画出图形,分析前后有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发生了变化?

提示: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平移,翻折,你认为图形的旋转应该从哪几方面研究?(意图:引导学生类比平移和翻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旋转的性质。)

学生的回答及师生的归纳如下:

(1)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每个顶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变————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每个点转动的方向一致,转动的角度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追问:

1.你是怎么想到从这些角度发现结论的?(意图: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2.换个旋转角度,旋转中心,你还有刚才的发现吗?

(意图:学生类比平移和轴对称,试图辨别旋转与原有知识对象的异同,使研究对象逐步序列化,这种数学思考体现逻辑建构问题的逻辑过度与彼此支撑,是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跨越的桥梁,使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结构无缝对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环节4:巩固新知

1.如图ADE是ABC绕点A旋转后的图形,分别指出:(1)旋转中心;(2)旋转角;(3)若P是AB 中点,经过上述旋转,点P的对应点在什么位置?

(意图:巩固旋转的相关概念)

2.如图,E是正方形ABCD边CD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o,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你有哪些不同的作法?

(意图:1.加强对旋转的理解和认识,熟练应用旋转性质解决问题;2.巩固正方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3.不同做法的对比,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方法一:延长CB到F,使BF=DE,连接AF。ABF即为所求。

方法二:作∠EAM=90°,使∠EAM的边AM交CB延长线于点F。 ABF即为所求。

方法三:以A为圆心,AE为半径画弧交CB的延长线与点F ,连接AF。ABF即为所求。

练习:

1.钟表的时针从下午3点到下午5点转动了多大角度?

2.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B与AE在同一直线上,则ABD与ACE全等吗?若全等,ABD通过一种什么变换与ACE重合?

环节5: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旋转的定义及性质,你还有什么疑惑?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习惯,在总结知识的同时,注意总结方法。)

二、点评及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再现了几何研究的基本套路:明确问题——定义对象——研究性质(判定)——应用。突出的亮点有:从知识的角度看,展现了旋转概念的抽象过程和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各环节都有明确的思维发展目标及措施。活动的设置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表述,用语准确;设计意图清晰。

本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从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知识储备、方法储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平移和轴对称变换的对比。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如:通过一个三角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理解旋转的性质。在旋转的概念及性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树立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进一步掌握数学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

我们提出“优化教学流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体现了流程的优化。以下对几个环节具体评述。如环节1:情境引入,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时,有一个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应该而且必须让学生感受的。本节课正是从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中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问题特征的探究形成一个共识,所举的例子中都含有相同的一种运动方式——旋转,而且都是绕一个点的旋转。这样将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提出问题恰到好处,自然、得体、流畅,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生成。

环节2:归纳概念,由活动一到活动四,分别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的数学活动,老师不断追问“这样的位置唯一吗?”,使学生体验到可以通过改变旋转角、旋转方向和旋转中心,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图形,从而引出旋转的“三要素”。归纳旋转的定义,并做出解释。知识生成过程正是学生亲身体会才能引起思考、震撼,思考的变革需要不断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平移、旋转(或转动)是指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是指图形的位置的变化,是一种全等变换。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经常性地、不间断地去提醒、去反思、去归纳,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活动四之后,思考题的出现水到渠成,从不唯一到唯一需要设定什么条件,知识过渡很好地架设了桥梁,也顺利地渡过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关键——旋转三要素。之后设置了活动五:请同学甲对已知线段AB描述一个旋转,大家按照他的描述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个活动设置的非常有效。不是老师强调要背概念,而是通过学生动手画图,来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8篇

1.1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所谓建筑设计的创新,按照科学的策略表现建筑技术,同时不断提高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以保障完美优秀的设计效果,且体现建筑风格及创意,确保最终建筑预期的目标得以落实。建筑设计在创作的过程中,建筑师自身必须尽可能的体现其主观能动性,把主体的创新思维及建筑风格表现出来。要把创新思维在整个设计的全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促进建筑设计的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1.2建筑设计的特征从形式上来说,建筑设计不但要与各种使用需求相符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具体来说,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1.3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遵照相关的原则,具体原则主要有:合理化原则、经济适用原则以及安全有效等原则。在建筑设计时始终遵照合理性原则运用到设计中,利用科学的建筑设计把资源的合理化的配备,用最少的资源取得高效的利润。因此,建筑师必须及时更新其知识和设计理念,设计之前必须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项目做出科学的设计。而且对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工程预算要仔细规划,如此可以把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控制资源的有效使用。

2现代建筑设计现状

2.1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多样,独特创新,但缺乏现代的理念因为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风俗习惯,当然,建筑风格也不例外,这和它们之间的社会文化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每一个地区其文化习惯也不尽相同,也就使其建筑设计的风格也不相同,一般来讲,建筑设计一定要和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文化历史在建筑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相符合。同时,也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城市来说,也是一个最佳的诠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因此也吸引了一些国外的建筑师的热情。尽管如此,也凸显出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只注重了历史文化等,而忽略了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对所取得的科技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并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当代建筑的设计应跟进时代的发展,将建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2.2现代建筑设计技术成熟,设计科学合理,但缺乏生态理念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基础,在建筑的室内设计或者建筑内部的技术处理方面技术的发展都很成熟,比如建筑结构的稳固和通风系统、防火设计以及墙体保温隔热。但是,在当今建筑设计中,人们只追求了建筑本身的安全舒适度,却也因此忽略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致于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很多建筑都采取了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建筑设计中,把这种注重生态的理念融入了建筑设计当中。比如,为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建筑周围修建水池,能在炎热的夏季有效降温;还有,对建筑的屋顶采取太阳能屋面,有效的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能提供热水、供暖以及用电。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将这些对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正好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符合。

3可拓展的思维

当在建筑设计中,对当前的问题能很好的解决时,通常我们就将其归为灵感以及创意和构思等,对于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就会感到没有一点办法,这是因为在解决问题时,对于问题本身缺少一种有效的推导方法。当前,建筑的发展朝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科学化,因此就要沿着定性化以及定量化的道路来前进。逆向思维为建筑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一个推进发展的空间。可拓学和创新学对于逆向思维模式同样十分重视。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不但能够使人们从反面去对事物进行探寻,主动的去将常规的具有单一性、单项性、逻辑性和习惯性思维打破,所以它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建筑设计之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来设计创新是很常见的,采用可拓学的方法和原理分析建筑创新设计的可拓性,对于设计手法和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是十分有效的,比如在设计错层住宅楼的室内楼梯的时候,常见的设计思维就是把错层部位的楼梯、栏板、平台设计成固定形式,并在左右中的部位只能对其中一个位置进行选择。这样一来就无法使室内空间的灵活布置和多重使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得室内的楼梯、栏板都很灵活,这就使该问题有效的解决了。

4菱形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分析

菱形思维主要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收敛的思维过程称为一级菱形思维,在这一基础上又能繁衍出多级菱形思维,该思维模式对于建筑设计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十分适用,可以用菱形思维模式来对建筑设计思维的过程加以来描述,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来说,菱形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建筑在设计创新的时候要采用菱形思维模式,一定要慎重,并且还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明确目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这一点必须认真对待,在开始设计之前必须得明确目的,这样就不至于盲目设计。(2)创新性,创新性在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很好的体现出来。(3)可行性,建筑设计的创新首先得以实际为基础,这样才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在实际过程中也较容易实现。

5逆向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分析

逆向思维对于可拓思维模式十分重要。逆向思维能够将传统的定向思维模式打破,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寻求变通。逆向思维能够使人们站在事物的反面去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彻底的了原有的逻辑性,这种方式虽然带有冲击性,然而逆向思维模式却能够让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在进行逆向思维的创新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创造学中一般都习惯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包含方向、属性、原理、方法的逆向,逆向思维可以在所有事物的创造与思考中广泛运用,但是可拓性思维的逆向思维主要是在变换反物元、非物元、逆事元的时候运用的,可拓性思维模式以一种形式化的方式对逆向思维模式进行描述,使其学习和应用起来更加便利,当前在建筑设计创新案例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已经十分普遍了,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设计思路不清晰的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再运用可可拓性思维创新设计的时候必须慎重,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在卢浮宫增建工程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就成功的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其逆向思维表现在:将玻璃和钢结构的透明金字塔添加到古典建筑群中,无论是从材料还是结构、造型来看,其几乎与众多古典建筑格格不入,但是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将反差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进而闻名于世界。不仅是卢浮宫,米拉公寓的设计也独具一格,运用了惊人的想象力,其造型仿佛从地面生长的生物体,既是建筑设计的创新,又是对以往建筑设计观念的颠覆和反叛。还有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一反一般博物馆中规中矩的常态,其堆砌无序、形体扭曲,但整体的建筑效果却很好,如同一朵怒放的“金属花”。还有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设计者将室内交通路线与设备管线设置在建筑外,这样做的效果是:建筑物内部结构清晰的展现出来,此建筑设计也突破了传统,体现了设计理念的创新和建筑艺术创造。

6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思维与一般的思维区别与其出现、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创新主体非常多的智力因素及其综合的发展过程,比如,研究分析、逻辑思维以及创新素质等多种能力。建筑设计优秀方案的创作,需要灵感,同时又是一个形象与概念、感性与理性互相交融的过程,采用创新思维方式,能将建筑的构思创新水平提高。6.1领悟和感知能力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构思,是一个既体现智力融合的过程,又将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突出。设计灵感一般是某些具有想象力的发现,直觉思维的意思比较浓厚。设计灵感还是一种醒悟与融会贯通,更是一个顿悟过程。设计灵感一般来源于人们感性的思维,需要建筑师在生活体验中不断的提炼和获取,要慢慢累积不同的人文知识与生活经验,以将各种层次知识进行融合和贯通。设计时还要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自然可以使人迸发出许多创作灵感,也是创作的源泉。6.2创新心理的驱使设计创新与创作极具创造性,主要就是创作者投入与参与自我意识的过程。创造的动机主要是求知欲、情感和追求超越等诸多品质,这些品质也能进一步构成创造活动。设计创作进行时,创作者一定要投入真实情感和富有激情,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与开放的心理状态,具体包括理想、兴趣、信念和独立性这些心理因素。6.3对想象力的训练想象作为设计创作的核心,是指人们凭借潜意识的理性和直觉大胆的对事物进行联想与猜测,并且提出假说,重新组合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中的各种图像,从而形成创新的作品成果。要想拓展想象力,首先要有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还要有训练对各种想象的认同。想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并不包含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想象力作为一种直觉能力,它的开拓可以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想象力的培养,包括对问题的观察、理解力、对事物本质的捕捉、洞察力的训练和培养,还包括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对各种相关方法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7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7.1做好建筑节能发展能源是当今国内和国际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融入节能的元素是一项十分可行的创新思路。当前,在一些城市以及一些部门内,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比较薄弱,给予的关注度也较低,这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十分不利。为了做好建筑节能发展,应首先强化公众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加大建筑节能的投资力度和监管力度促进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7.2建筑设计向智能建筑发展所谓智能建筑是指将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建筑设计中,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智能建筑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高标准的使用要求,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为人们节省出一定的时间,创造出一定的便利。7.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际上是对“节能建筑”和“智能建筑”的融合,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三方面: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以及回归自然。绿色建筑既是对环境的保护又是对人类的保护,是一项双赢甚至多赢的设计理念,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是未来建筑设计创新中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8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