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连锁经营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26 07:5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连锁经营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连锁经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S串串;连锁经营;餐饮业;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58-02

1 S餐饮有限公司概述

S餐饮有限公司是中国优秀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于2007年9月在成都成立,是专业从事串串香、火锅连锁经营、底料及调味品生产、物流、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S有限公司立足于特色餐饮行业,秉承重品质、抓服务、塑形象以回报社会的理念,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规范各店的质量和口味,成立了生产部、物流部、加盟连锁中心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串串香加盟咨询、串串底料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S餐饮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持续稳定提高。

2 连锁经营理论及连锁餐饮业概述

2.1 连锁经营的理论

2.1.1 连锁经营理论概述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连锁经营业具有四个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经营商标的统一,服务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连锁经营有这几个基本的特征,所以一定程度的确保了连锁经营的成功。

2.1.2 连锁经营的优势

①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店名、进货、配送、价格、服务、广告、管理、核算的统一。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强化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环境布置、色彩装饰、商徽、广告语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强化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③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④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工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

2.2 连锁餐饮业概述

2.2.1 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2.2.2 连锁餐饮业现状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群体已成为餐饮业中最活跃的部分,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餐饮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热点。我国连锁餐饮业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连锁经营成为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自从我国的市场上有了国际连锁经营组织的攻占,我国餐饮业就努力地在连锁经营方面做着努力。并且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如内蒙古小肥羊,重庆火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连锁餐饮业起着带头作用,走在前列。②我国连锁餐饮业保持发展状态。在2010年。据调查,餐饮企业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和加盟店居多,占75%。而这些企业中,以销售额10亿一下的经营规模为多数。并且,95%连锁餐饮企业的销售额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说明,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③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由于物价的上涨,连锁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据调查,2007年,30%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一半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在10%~2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有25%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在5%以内,而一半企业的毛利率基本没有变化,还有27%的企业的毛利率有增长。所以,大多数企业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大多数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④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连锁餐营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其在人们心里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不高,据相关调查,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在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人力资源匮乏占比例最高,其被选择比例达到了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⑤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待开发。虽然,连锁餐饮经营已经是我国餐饮业的主导模式,但是,我国连锁经营的餐饮业无论在管理方式还是从销售业绩方面来说,和西式餐饮连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都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又存在以下问题:

①品牌意识薄弱。在我国,形成独具自己特色和企业形象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比较少,而我国有自己成熟品牌的企业,如一些中华老字号,老品牌,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品牌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注重对品牌的保护,不能坚持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不能保证各分店的口味,服务等的统一,有些分店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造成对已有品牌的损害。②规模效应低。所谓连锁经营的要义就在于用很低的成本复制经济样本,从而将规模扩大,规模是餐饮连锁竞争的优势和必要条件。然而,我国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发展时,有目盲,急于求成的情绪,用特许经营遍地开花的方式,广开分店,导致其发展要求与自身情况不符,最后失败。③标准化程度低。连锁经营具有统一化的特点。统一的店面面貌,统一的广告营销、信息传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的库存和管理。但是,在我国,对与很多中餐企业,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就不比西餐企业有优势,所以,绝对的标准很难做到,标准化程度就相当很低。④物流中心不够完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作用,但不少连锁餐饮企业却只把配送中心单纯的看作配货,不愿意耗费物力财力去完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连锁经营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对物流中心缺乏准确的认识和重视,配送中心不仅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齐,也没有发挥配送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制约了连锁餐饮经营的进一步发展。⑤专业人才匮乏。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普遍面临存在一个重要矛盾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大多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都有。同时,由于观念,薪资等方面的愿意,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的人才,所以,人才的短缺成了制约餐饮连锁经营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S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3.1 S餐饮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S餐饮有限公司从2007年9月开业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两百多家加盟商的餐饮企业公司已完善了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及储备,可以为广大有意愿加盟的客商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秉承“共赢、共进”的合作理念,愿与广大合作者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3.2 S餐饮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形式单一。虽然产品风味独特,但与其他传统餐饮业相比,传统餐饮业的菜品一菜一味,各有特点。火锅产业则由于锅底种类相对较少,加上消费者每次选择的锅底种类终究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带来滋味相对单一的缺陷。②质量问题。与传统餐饮业相比,串串香对肠胃的刺激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S餐饮有限公司一直以大众的价格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在价格和质量的协调方面存在矛盾。在保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③发展空间较小。火锅产业的地域性使得一地一味,四川人只认麻辣味的火锅,北京人就爱吃涮羊肉等等,这使单一风味的火锅类别很难做到向全国推广,更不要说走出国门。④竞争力低。就四川而言,和S餐饮有限公司类似的火锅店,串串店很多,而且,串串香的宣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非常大,而对于S餐饮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就相对变低了。⑤经营者自身的素质。S餐饮有限公司的加盟者经营知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加盟者不具备一个经营者应有的素质,素质较低。

3.3 S餐饮有限公司对策分析

①加强创新。推出更多的菜品,推出更多的套餐或组合服务,推出更多的口味,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②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原料,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节约成本,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增加菜品品种。加强质量的监督,增加食品卫生检查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消费。③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主动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制订常客奖励计划等。④加强品牌管理,提升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任何商品都有其品牌。消费者注重商品质量,价格,服务,但对商品的综合反应就是其品牌,现在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对于餐饮业是如此,所以,应加强S餐饮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和管理。⑤注重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服务人员的仪容,态度,举止等都要经过专业培训,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培训,将这些细化的服务标准灌输给员工,使服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其次,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选择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较高专业素质的人。不仅如此,更要为员工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心里,避免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第2篇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培养各方面人才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出具有各个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适用的服务对象,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更好地满足门店经营管理、总部管理、配送中心调配与管理类等经营岗位的各种需求。学生通过在不同岗位的磨练切实提高自身的素养,包括与人沟通、接人待物、专业技能、信息处理等。

一、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主要的目标是为一些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的管理和技术岗位输送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说,该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时间较短。连锁经营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有一定的背景,与国外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在引用连锁经营的理念上时间比较短暂。(2)技术要求高。结合连锁经营的特点来说,连锁经营企业要有成百上千的连锁门店以及小的分公司。(3)需求量较大。近年来,连锁经营企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缩短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时间,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连锁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入到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途径探究

1.明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只有具备明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目标才可以有效地指导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使之打破传统的改革理念和思想,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的专业改革理念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勇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道路。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制定好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岗位的不同需求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并且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好监督,在整个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实践教学中,这是值得深思的教学改革难点。应该打破传统教材内容的限制,对整套课程进行全面的专业配套教材设置。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材设计更加科学

在经营连锁管理专业的改革中,教材的科学化、专业化是重点。目前,就教材的设置而言应该是在结合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国外的连锁经营管理理念,结合我国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全面建设更具有专业理论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的编订应该遵循实践性、专业性原则,引进当今最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力求打破传统的基础课程教材中的理论体系,更加追求经营连锁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另外,应该注重经营连锁管理专业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加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

3.壮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能否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建成一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以便建成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连锁职业人才培训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也就是说,要提高经营连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教学内容更现代化。旨在通过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教研和教学改革实践中,鼓励培育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师。可以聘请在该方面资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同时每年还要组织有资质的年轻教师进修,建设一批批具有高专业素养以及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下,鼓励教师利用好现代的科研技术成果,例如多媒体、仿真模拟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帮助教师可以提升教育业务水平,利用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除此之外,要做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实时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刺激下,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在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最终建成符合专业教学实际情况、高素质、专业性极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4.创造良好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校内和校外环境

要想真正做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工作,需要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相互配合。在综合利用好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经营管理专业的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逐步完善设施,建设较为科学先进的实验教学基地。同时,要建成完备的校外实践基地,在践行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能够真正起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教学专业咨询、实习指导和适当就业安排的作用。只有建成相对完善示范性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才可以更好地指导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工作。

第3篇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对不同形式培养的不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这样的需求,如今社会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备受大家的关注与使用,例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以一种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很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也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与计划。所以,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即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及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人才及缓解人才就业压力,由此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现今的市场也是一个缺乏专业人才、素质人才及全面发展的人才市场,然而,连锁经营管理正具有这样特点与特质,其的人才培养正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成为市场发展中必不可少及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最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高校、高职、专科等高校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就会呈现出学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于是,其学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鉴这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可以运用“校企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人才并解决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实际情况,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就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二、分析现今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鉴于新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到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差别,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素质也远远差于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的数量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其主要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形式欠缺。目前,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例如:有大家都常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同培训公司、培训企业、企业连锁及企业机构合作等培养模式。从各方面来看,这还是呈现着方式单一且连锁机构较少的现状,单从这几个方面讲不仅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都只局限于专科及职业高校等院校,这些院校的专业也有局限,明显就呈现着分配不均的现状。然而,这些现状对于不断发展且逐渐增长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来讲,是远远满足不了其的需求及也不能使人才培养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2.人才培养的专业计划与企业的需求不一致。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一个对准目标的计划与方案往往是成功的基石与重要保障,只有坚持这种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就连锁经营企业人才需求的形势来看,其是多样的、丰富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也包括计划管理、设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技能管理及运输管理等等。但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知识技术不过硬、培养方向不明确、技术培养不成熟及专业素质不高等现状。当把这些专业人才推向市场中进行实践时,就会导致人才专业技术不过硬及半生不熟的状况,将这样的人才运用到企业中就会表现出一种凡事都不会做,或是只会做一半的情况。同时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呈现着另一种趋势,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式太过于急,或是学习的范围太广泛等,这样的培养形式毫无疑问就导致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实训基地

近几年,连锁零售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连锁企业方兴未艾的快速发展中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其中人才总量的匮乏,结构的失衡,素质的偏低,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外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教学,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训课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探讨。

一、编写特色鲜明的实训教材,增加实训课时

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以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为主导,择取必需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看重理论的应用,而不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由于客观原因,有关连锁经营实训的教学内容仍存在不少空白,客观上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要实现学生的就业素质与企业零脱节,就要求教学内容相应增加企业运作流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课程改革与调整时,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及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原则。适当减少了难度大、对操作技能影响小的理论内容教学的学时数,加大实践案例教学和直接进店的实习学时,保证每学期有实习,每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管理门店。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1∶2或更大,增加实训课时,可以为学生在实践中提供必备的条件。

二、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培养大批懂经济管理、懂市场运营、懂电子商务技能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造就一批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改革传统教学中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提供锻炼和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学校同合作企业双方互派师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教育项目,形成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校方选择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进行课堂内的教学,企业方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从基层到管理岗位经历的实际操作专家进行课堂外的教学。在课堂延伸到门店,门店与课堂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师资的最大优化组合。企业方接受校方师资的挂职锻炼,给空有理论的学校教师提供参与实战的机会。比如,挂职连锁企业中心店的店长,在参与巡店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并锻炼管理的才能;同时,学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职前、职后的培训,努力使自己向“双师型”教师靠近。

三、营造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

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主要是筹建校内超市。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训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校内超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首先,针对超市经营的特色,对超市的具体岗位进行划分,将实习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校内可以通过设备的布局、环境的布置、体现企业精神的口号张贴、学生着装的统一、企业规范的引入、劳动纪律的执行等,让学生在一个与企业基本一致的仿真环境中实训,培养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其次,要求学生把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的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例如,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圣诞节、元旦等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学商店的实际情况,设计促销方案和营销策划活动。

最后,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连锁经营企业制胜的法宝。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加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标准、理解标准、执行标准,培养他们规范操作的意识,加强其在连锁经营企业从业的统一性、协调性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四、重视校外实训教学与实战相结合

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学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所谓的校外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联合,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将教学的实习环节延伸到企业中去,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技术力量和文化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克服了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提高了办学效益。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到合作企业分阶段实训时,就要将课堂教学直接引入门店。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层级的要求,第一阶段为认识和基本技能的实习阶段,学生主要是对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个认知和对连锁经营的整个运作流程的了解;第二个阶段为综合实训阶段,学生到合作企业按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的层级要求对应岗位实习;第三阶段为顶岗实训阶段,学生以员工的身份顶岗进入合作企业,为以后的就业作准备。这样一来,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在实训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新问题、新形势,使得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修订完善要和培养管理人才的目标一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和培养管理人才的步伐一致;校内校外实训课教学要和当前社会需求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倩.“校企双向介入”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探析[J].经济师,

2008(5).

第5篇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即联合同等职业高校联盟,有针对性地考核现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市场的需求,依照现在市场岗位对应的人才要求,由专门的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岗位给在校学生提供实训活动基地,教育工作者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岗位完善学生职业素养。具体而言,就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将岗位责任落实到实处,依据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将日常工作任务带入到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领域中,实现工作过程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行动的运作模式,将工作内容还原到情景设置中,从而真正意义上建立连锁经营管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此企业、学校应定时地开展会议,实现校企间的和谐沟通,获取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建议。

二、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善处理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促进校企相互合作的经营方式,在一定基础上,需要在高校、企业共同努力下实现。

(一)国策的扶植

校企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在稳步提高高校对学生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就业率。具体而言,近年来针对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国家出台了相应扶植政策。对于校企互动中表现良好的学校给予相应奖励,而对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相应鼓励,同时给其在国策上的支持。对此,国家政策给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大支持,使得社会上很多学校、企业纷纷加入到校企结合教育模式中。

(二)高校、企业间的积极合作

1、构建校园、企业长期合作的教育形式。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组织,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工作者,确认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管理目标,统一工作内容中,获取相应管理者的改革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让企业在与学校合作工作中获取相应利益,才能让企业管理者积极投入到与高校合作的队伍中。因此,高校应在确保培育优质人才到企业团队中的基础上,为企业优秀团队的建设提供支持,让企业真正意义上获取人才效益。就实际情况来说,现代社会很多大型企业都没有自己专门的培训组织,从而无法获取大量的优质人才,对此,学校只有将自身人才最大化利用,才能切实为企业员工解决教育培训问题,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积极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2、实现具有弹性的学习制度。连锁经营管理具有周期性变化,对此,高校应在满足教学任务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富有弹性的学期制度。在企业运行的淡季时期,规划学生在校内开展的理论课程学习,针对实践工作进行校内培训。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旺盛季节时期,学校则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培训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在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实践的锻炼。

三、结束语:

第6篇

通过有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13年,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占据所有企业的30%以上,可以看出,连锁经营发起前景十分广阔。当前,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稀缺,在全国范围内,有70%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缺少具有执行能力的管理人员。因此,高校肩负着艰巨任务,所以必须加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力度,进而实现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当前,高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培养目标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因而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对教学体系、模式等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对提升学生管理和其他素养,并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高校开展此专业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教育资源缺乏。比如,一些高校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重视力度不足,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资金支持不够,造成高校没有专门的实验设备。同时,教学软件也很少,使得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局限性。

(二)对学生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不重视

当前,不够高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作为重点,使得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其没有具备丰富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三)教学体系不完善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包含专业课、实践课程和一些基础课程,所以高校必须制定教学体系,进而确保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然而,一些高校所制定的教学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专业课程占比高达80%,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在不健全的教学体系下,学生未能接受全面的教育,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管理技能欠缺。

三、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提升学生素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

某高校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提升学生的素养,通过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为优化学生的管理能力做好铺垫。首先,该高校为了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加大通识教育。高校意识到学生的素质对其发展的作用,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素养得到提升,为其从事连锁经营管理提供有利依据;其次,高校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和连锁企业卖场布局、商品陈列等专业作为教学的重要课程等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学习到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通过健全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其素养也有所提升。

(二)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提升学生的素养,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目标与市场相适应。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拥有较高的素养,进而确保其步入社会,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那么,高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过程中,应该将具有实用型、社会型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高校通过掌握市场动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三)加大教学力度

高校为了实现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重视。因此,高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并对资源加以整合。同时,高校将资金用于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完善教学条件上,通过建立连锁经营管理实验室,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提供有利条件;其次,高校还应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与用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定岗实习,进而将学习到的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以高效应用,培养其管理技能。因此,通过加大教学力度,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职院校;“1+X”证书;实践机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又一契机。该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应该在高职教育阶段启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1+X”教育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为我国建设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战略2025”的计划。目标已经明晰,如何实施“1+X”证书是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合理的计划是成功的关键。在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是“1+X”证书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生源质量普遍较低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职业教育被当做是层次教育而存在的,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和能力是比较偏低的,在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中分数都比较低,考不上普通高中或大学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教育,所以这就使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偏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招收都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度比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所以高职院校想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掌握职业技能是比较困难的。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和中等职业教育相连接的,可以达到对学生技能的一贯式培养目标,但就是因为中、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层次性教育,所以生源质量确实是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和难题,如果能够改变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的现状,生源质量就能得到一定提升。

(二)技能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1+X”证书培养模式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弊端,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专业技能培养与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责。从目前看,我国高职教育不是十分重视实践技能,虽然也开展实践课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校内实习,校内实习都是仿真的,而且实习教具更新的也比较慢,另一种是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但企业为了不影响其正常生产,所以基本上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观摩。这两种现有的实习方式都是形式主义,而“1+X”证书培养模式则能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三)校企合作水平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只会理论知识而没有动手操作的能力,那么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合格的。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多数是走形式的,并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目的,企业愿意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升企业的名誉,企业并不会真的让学生们有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是怕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二是怕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受到伤害,所以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多数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其他时候就只能观摩,并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多是在销售门店工作,风险相对较小。在“1+X”证书培养模式提出后就要求学校和企业要深化合作,学校可以全方面的培养学生,企业也可以优先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学生能学习真正的技能,一举多得。

(四)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高职教育,在各方面都会给予资源支持,师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现在的老师数量仍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而且现在大多数老师实践经验也很少,在技能实践方面并不能传授的更多,对“1+X”证书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一定了解后发现一些“双师型”老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理论教育比较好,实践教育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外聘老师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外聘老师本身就是在读研究生,所以授课老师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又如何能掌握实操技能呢。“1+X”证书培养模式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要求的老师就更加少了,所以国家一定要重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尽快的提高老师的数量和质量。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的实践机制构建

(一)提升招生生源的质量机制

教育质量问题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非常重要,就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提高生源质量是尤为重要的,是“1+X”证书培养模式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高职教育是层次教育,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才会上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也不高,很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这些问题,所以提高生源质量是重点工作。

(二)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职业资格证书质量参差不齐,社会上对职业证书认可度较低。所以在施行“1+X”证书培养模式时高职院校应该控制好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问题,对现有职业证书进行梳理和区分,并参与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工作中。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应该梳理出与之相关的职业资格认定书,然后把含金量较低和实用性较差的证书取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去重新规划职业资格证书,选择资质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证书,这样高职院校就可以与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培养出合格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三)深化校企合作水平沟通机制

“1+X”证书培养模式的提出后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联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掌握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市场学等多学科知识,所以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连锁企业去进行实践。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有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大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企业只是想获得良好的名誉,并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新的培养模式下,想要深化校企合作就要让企业得到实惠,比如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招聘人才的机会,在实习期间为本企业物色合适的人才,减少企业的招聘成本。

(四)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是“1+X”证书培养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提升。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生源也越来越多,但是老师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就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调,再加上老师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对职业教育培养有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老师的授课水平,应该优化教师队伍,多去引进实践性人才进行授课,同时还要对现有老师做好培训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定期请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企业家、专业岗位优秀人员等到学校为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1+X”证书培养模式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多学习实践技能,使课堂更加丰富。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的实践机制途径

(一)优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途径

高职院校要科学化的进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满足其需求的专业人才。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先了解市场上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能力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去设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一年级高职院校主要安排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论课可以分成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主要是政治、英语、数学等内容,专业课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营销学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及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学习层次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并且要求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做到专业课与资格证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三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参加实习,把学生派到连锁经营的门店中,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日常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并不断的积累经验,为正式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二)优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考核方式途径

高职院校要把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了解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去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在施行“1+X”证书培养模式后,高职院校要与知名企业及国家劳动部门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证书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与考试。积极引导学生顺利获得职业等级证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通过“以证代考”方式进行。“以证代考”一方面可以真正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尽早获得职业等级证书。

(三)加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协作途径

第8篇

关键词:系统科学理论 连锁经营

系统科学理论对复杂系统运行规律的诠释

(一)系统科学理论强调复杂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科学认为,整体大于其孤立部分的总和。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其组成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新性质,从而揭示了宏观的整体规律。因此,只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系统。系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整体性。一个机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具有系统的固有特征:各种要素由于机制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整合,所形成的整体功能一般而言应大于或优于整合之前单个主体功能简单相加之和。在一个连锁经营企业组织中,每个成员、单位都是一个行为主体。这些行为主体具有自主判断和行为的能力、与其他主体之间交互(信息和物质)的能力、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并且具有相互依赖性,还能根据其他行为主体的行为以及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规则,以便与整个组织和环境相适应,由此形成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局面。

(二)复杂系统的演化具有不确定性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系统演化的规律具有确定性,但是演化的结果却是随机的,即系统确定性下的内在随机性,即系统的演化是混沌(chaos)的。连锁经营企业作为具有外在随机性的复杂经济系统,系统的演化规则每时每刻都不确定,虽然结构是确定的,短期行为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而长期行为却变得不规则,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蝴蝶效应会在系统的发展变化中充分体现。混沌系统对初值的敏感性对传统的建立在理性计划、预测基础上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传统模式在进行预测与决策时总是先根据过去的经验、情况总结一些规律,然后提炼出模型,或者再编成程序输入计算机,然后就企图一劳永逸地向其输入数据来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对市场走向进行决策。尽管其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让预测尽可能的精确,结果却造成了一些管理人员过分地依赖模型,并以精确地分析形势来进行决策,在预测与决策中却抛弃了凭直觉进行决策的艺术而走向纯理性的极端化。实际上,原因与结果之间是非线性(nonlinear)变化的,一个大的原因可能只产生一个小的结果,而一个小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个大的结果;相似的原因不见得有相似的结果。因此,根据以往发展的趋势推测未来和做出长期的计划、预测是不可靠的。

(三)复杂系统的结构具有分形特征

复杂系统是一个混沌体,有混沌就有分形,只是混沌强调动力学过程,而分形强调几何结构。连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每个层次尽管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整体与部分间却存在着结构、功能、理念的自相似关系, 无论是在思想观念的突破上,还是在科学方法论的建树上,分形几何学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系统科学理论对连锁经营的启示

(一)在统一中求变化

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连锁企业分店数量多,位置分散,面对的顾客需求和偏好存在诸多差异,我们既要充分重视连锁经营统一的特色,更要考虑统一的模式如何与本地的特色结合,系统理论认为一个完美的系统应该是多层次、多种模式共融,这样更容易产生新的元素,一个系统具有丰富复杂的模式,才能够抵御外部的变化,更好适应外部力量的冲击,比如,餐饮连锁的经营模式在南方和在北方就应该有所不同,在北方应该体现大气豪迈的风格,而在南方则可以追求品质的精细,特别是注意当地特色菜的发扬光大,以及当地饮食习惯,体现出一地一风格的丰富内涵。这样餐饮连锁自身的品牌中融入当地新的基因,才能在新的地方立足。同时自身也得到提升,变得强大。

(二)紧跟市场突变的节奏

连锁分店的数量迅猛增加,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传统的管理,首先是将这些动态复杂的问题近似为静态问题,然后再将非线性近似转化为线性问题,按照经验制定出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依靠信息系统(systcm)实现标准管理,这种看似很“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却被发现,店长们常常沉醉于周密的计划,甚至被事先制定的章程条款束缚了手脚,以至于无所作为。现有连锁经营的管理过程中,常常根据对市场的预测来指导计划,而对市场的预测又建立在对顾客、分店、地域、潮流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基础上,当我们瞻前顾后,自认为已经接近百分之百地确定了所作出的预测、计划是正确的时候,商机却稍纵即逝,可能由此产生的决策往往与实际情况错位或时间上滞后,甚至已经完全过时了。依赖计划、抱着计划不放,并一成不变严格执行,是没有出路的。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系统演化具有确定性下的内在随机性,是混沌的。即使同样的系统,尽可能同样的内、外条件,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也会导致系统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蝴蝶效应),事实上要保持初始条件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比如,连锁经营每个分店的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规模、口碑、工作质量等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的),因此系统运行有可能出现连锁分店经营千差万别的结果,完全脱离预先的周密的设计。这种情况在连锁企业系统中大量存在,比如连锁分店的人员结构、管理程序及营业模式都没有大的改变,而仅仅一个微不足道的企业行为(瑕疵)就会导致连锁企业巨大的损失,甚至走向衰败。这是因为系统在发展演化的进程中,这些企业行为可以看作系统演化的分岔参数(bifurcation parameter),行为产生的时刻就是演化进程的分岔点,分岔点前后系统将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出现不可预料的状态。因此对于优秀的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找到并控制这些作为“关键因子”的企业行为 (分岔参数)。引导演化进程向有利的方向分叉。如果管理者按照制定好的规则程序办事,把精力分散到各个细节,看似面面俱到,却有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关键因子”,比如:员工在企业受到的关注度、各分店企业的薪酬标准以及顾客是否得到个性化照顾等,“关键因子”的确定没有现成的公式,也不能靠逻辑推理产生,它们往往需要凭经验与直觉来感悟。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确定性管理,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的对象都是人,人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人的思维具有非理性的一面,比如情感、心理作用以及思想等等。而这正是经典的科学管理理论所忽视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不清楚、不确定情况,从而导致了确定性管理在很多情况下无能为力。因此需要考虑人的思维的非线性、非逻辑、非理性等特性,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在管理过程中循规蹈矩机械的、逻辑的执行作业程序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它无法使我们的思维系统跃升到远离平衡的状态,而打破常规,超越固有的思维定势。开放的交流、广泛的联系才会使管理者思维系统产生突变,引领连锁企业的飞跃。

(三)构建丰富的管理模式

20世纪70年代“分形”一词已为人们熟识,并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提出:物质世界的整体和局部存在着相似性,局部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而整体就是局部特点的写照。我们所处的世界从宇宙天体到身边的万事万物,从物质的形态到微观粒子,形成了一个无限层次、精细万千的结构。整个宇宙就是一棵浩大的分形树。无论是物质的结构,还是事物的进程无一不充满了整体与局部的相似性,连锁经营企业由众多层次的分支机构组成,我们不难发现分支机构与整个企业系统的相似性,以及分支机构之间的相似性,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行的管理办法,比如,可以在连锁分店搞试点,将其成功的模式推广到整个系统的其他店面,而局部出现的问题也为整体发出了预警。一个店面就是整个企业的缩影,甚至一页宣传资料、一句迎宾词就包含了企业的内在基因,小小的载体可以反映企业的理念、精神、效率、风气等内在形象。因此有效的管理要求我们从小处做好,如果每一个细节都完善了,整体就是一个优秀的分形体,许多看似无形的东西如形象、声誉、广告、服务等,却是连锁系统最重要的引擎和粘合剂。

(四)连锁经营的企业文化应不断创新

如果一个品牌没有文化的支持,无异于失去了存在的灵魂,伟大的品牌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一种让顾客可以奉为终生的品牌信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对于连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凝聚、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作用,而创新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充满活力呢?系统科学认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熵(混乱度)是不断增加的,当熵达到了最大值就意味着能量的耗尽、系统的毁坏。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客源的流失、员工的懈怠、企业的衰败。所以开放、交流是企业创新的关键,这是因为开放的系统能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人员、资金的交流,交流融合过程中系统内信息量增大,负熵增加,有序程度升高,开放的企业是充满活力的。

理论研究者结合中国连锁经营具体实践,提出连锁经营各种管理系统共用的基本原则―3S原则:简单化(Simplific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专业化或专家化(Specialization),从系统观的角度看,简单化就是让连锁经营的结构扁平化,简化机构间交流的繁杂流程,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企业的决策层和员工间的交流更直接,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标准化就是规范连锁企业机构间、人员间交流的方式流程使其便于联系、方便操作;专业化或专家化,则是鼓励企业或个人在某方面努力追求卓越,充分体现其个性,倡导企业员工绝不追随他人的企业精神。所以3S原则的效果就是促使机构的上下层间、分支机构间、员工之间管理理念、即时信息充分融合交流,连锁企业本来就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这里提到的开放交流是指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开放。管理者应该避免企业处于封闭的状态,不断为企业引进新的人员、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并且利用包括电子网络的各种现代媒体渠道促进员工与外界的交流和融合,这样更容易产生新的商业理念、新的销售渠道、新的商品、新促销模式,为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促使企业在不断的突变创新过程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后强,汪富泉,张国祺.分形理论对科学思维的影响.系统辨证学学报,1993(3)

2.张建辉.混沌理论对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商业时代,2011(32)

3.张铁山.混沌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3)

4.布鲁纳.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