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2 21:2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差异、旧知新知的衔接与掌握程度,尤其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等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用心倾听、关注错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用好课堂生成资源。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行和想法,往往包含有创新的信息,可灵机一动,有的是稍瞬即逝。如何抓住课堂中瞬间生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留个心眼,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创新资源,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例如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到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泥石流举例说明时,隐隐约约听到一个男生插嘴说:“我们的楼房这么高,要是地震了,怎么办?”于是我灵机一动,安排了一个环节:地震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同学们七嘴八舌,谈了很多有效的想法,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学校还开展了“地震来了”演练活动,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学生的抗震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其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各显神通。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从中学生也会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就拿我们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说,用心倾听,尤其重要,一要学生之间认真倾听,二要师生之间认真倾听,教学相长,事半功倍。

三、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心捕捉随时会闪现的错误,并善于化解、巧妙利用,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关注错误、分析错误,进一步提高错误与正确的识别率,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善于调控教学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型人才。可以说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更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

错误是人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铺路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错误,可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而每一次的纠错和领悟都是一种学习上的成长过程。“没有什么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因为不断地认识错误,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透过学生的错误,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最终会走出错误、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关注,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就让我们从关注学生的错误做起。

要实现教师的课堂指导优化,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符合学生课堂学习实际,做到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 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

第2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会自学,乐于自学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借用学生熟知的趣闻,亦可用诙谐、幽默的笑话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点燃学生自学的思想火花。一旦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学欲望时,就要适时地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之学会自学善于自学,让他们通过自学,体验到自学的甜头和乐趣,从而树立自学的信心,领悟到自学中获取知识的价值。如教应用题时,可以教给学生:“一读二抓三明确,四找五想六列式,七算八检九回答”的方法(即读题目、抓关键词语、明确题意、找数量关系、想解题方法、列出准确算式、检查并验算、写出答题),并要求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思路,寻求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去引导学生自学,以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自学例题前,教师可出示自学提纲,提供自学步骤;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提示,加以点拨;自学例题后,教师可引学生总结解法,探求规律;变式练习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各抒己见,释疑解难。这样,学生在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而乐于自学。

二、举一反三,恰当地运用知识的迁移

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将各部分的知识进一步同化、内化。如教学长方体时,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再问学生: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应怎么算呢?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可见,合理地利用知识迁移,可避免课堂教学中的重复、罗嗦、累赘等现象,减少课堂教学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恰当应用知识的迁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三、抓主抓重,精讲多练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自学的良好习惯,他们通过课堂中自学,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教学的内容,这时,教师应着重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突破其难点,保证其重点,把握其关键。然后,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加以巩固提高。教师还应根据训练,加强反馈的信息,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扼要讲解,对个别性的问题个别辅导到位。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能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3篇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对于我们数学学科的经验来看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

在学生课前预习时,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内容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内容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由于有些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和各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统一预习,达到先学的目的,在近一学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如何预习数学谈谈看法。

一、学会预习的必要性,学会预习是取得成功的良好开端

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助于扫除有关知识方面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预习可以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对于预习时看懂的部分,上课就着重研究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时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通过预习有助于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怎样预习作一定的引导,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

二、预习的基本方法,坚持正确的预习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在新课之前,要先对教材进行预习,那么高中数学从哪些方面预习数学呢?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要以全面入手;找出教材中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发现需要扫清的障碍;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我认为学生预习可以采取如下基本方法。

1.阅读。先对教材粗看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然后细细品读。数学教材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等的阅读。

2.作一定的标识。预习时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来。例如,重点的地方打上“*”,疑难问题旁边加“?”,需要重点理解的结论,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划“——”,对重点字、词下面加“”,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结果一头雾水。

3.写出自己的批注。预习时常常会有自己的看法、想法与体会,应该不失时机地在旁边写出来。哪些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用到了哪些前面的旧知识,新旧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对于批注是否正确,可以在听课时从老师的讲解得以验证。

同时学生在预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4篇

一、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

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搭配教学结构、测评教学效果的依据;也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时、形成学科“目标群”。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测量性。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还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自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使目标成为大纲、教材、教师教学思想风格和学生现有基础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力支撑点。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的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容量涉及到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要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教学容量,必须明确课堂教学容量确定的标准:一是要根据教学进度和课时教学目标;二是要根据学生现有程度、实际接受能力;三是要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手段。依据这三个标准,对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整体把握,定量思维,精心算计,合理分配,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科学确定课堂教学难度

科学确定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难易程度,保证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使学生可以接受,并通过有效的训练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如何确定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难易程度呢?

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处理好课堂教学知识、能力和既定教学目标的关系。完全放弃既定教学目标,一味迎合迁就学生所教内容超过或低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都谈不上高效益。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增强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教学和训练的目标应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过于简单又不太难,应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要循序渐进,减缓坡度,梯度,一步一个小台阶,逐步完善,最终达标。同时,还要处理好既定教学目标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共性,对大多数学生都会或都不会的知识点、能力点的教学和训练应当取消。要根据个性差异,课堂教学应以异步教学代替同步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

三是要关照学生的学习情绪,处理好学习中的焦虑。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中对难易的体验受情绪的影响极大,适度的焦虑对教学和训练不仅无害,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过度的焦虑,特别是长期过度焦虑形成的各种习惯反应方式,则对教学危害极大;轻度的焦虑或无一点焦虑则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过与不及对教学效益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是要注意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正确处理合格教学与特色教学的关系。要相信不少学生有巨大的潜在能力,能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接受特色课程教育,即使差生也不例外。

四、树立课堂教学的时效观

树立课堂教学的时效观,就是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入手,把课堂时间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环节,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定时实施,按时完成,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拖堂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说过:“教师对学生讲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双边活动占有时间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教的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学的时间,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当务之急是合理确定课堂上教与学所占的时间比例,把被教师强占的时间夺回来还给学生;把学生从“灌”、“抱”、“喂”中解放出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足够时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泰兴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精心设计教法、学法

科学的进步是以方法的进步为推动力的。同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强化教法、学法设计,并保证其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创造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教学方法选择优化,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三要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四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打天下的窘况,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五要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少时低耗、高效优质。

鉴于目前不少教师重教法选择、轻学法指导的倾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应放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有效地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第5篇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现差异,而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叶澜教授曾说:“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北师版)第20页]这一课时,我在课前了解到,虽然20+30是本节课新学习的知识,但班上有大部分的同学都通过其他的途径先学会了(有的在上幼儿园进时已学过,有的父母提前教过,有的是看一些书籍学的……),如果只是按着老师教给的方法来学,那就索然无味了。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表现,把自己已掌握的或刚想到的方法告诉大家,那就很有成就感了。因此,我根据课本创设的“小兔请客”的情境,做成课件,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得到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然后选出20+30这个算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计算,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汇报。学生几乎都能把我预设的各种算法说出来:“我是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 、 “因为2+3=5,所以20+30=50” 、“20里面有2个十,30里面有3个十,加起来是5个十,就是50” 、“我先摆三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五捆小棒,所以20+30=50” 、“因为20和30组成50,所以20+30=50”……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算,但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会算的同学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让那些还不会算的同学通过看、听别的同学算的方法,激起“我也要学会的”的强烈愿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新版教材课程内容及编排方式都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师要以新的课程观、新视角来看待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新教材优势,丰富教材内涵,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让教材成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我以教材中的“数熊猫”、“数圆片”、“数方格”、“数苹果”等作为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从而引入一种新的运算-----乘法。接着又用教材中的“儿童乐园”这一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并会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解决一些问题,由此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密切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方便性,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有机地把教材内容与教学创设的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体积”这一概念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动手做一个简单的试验活动:每小组配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一半左右的清水,然后往容器内放入小石块,并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容器内的水会怎样变化。水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即水面会上升。“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谁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在此基础上我突然提了一个问题。学生们正为自己做的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而高兴的时候,马上又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这水面会上升,那是显而易见的事,但为什么会上升却没想过。“是呀,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我也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理解什么是“体积”这一概念,在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这一概念后,让学生从这个实验中理解和体会“体积”这一概念的含义:“这个水是一个空间,石块放入水中,占据了水的空间,那么水就被挤了上来,所以水面会上升。”从而让学生迅速而形象、具体的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又如在教学“小数点搬家”这一课时,我以课本的主题图为情境,即以山羊卖快餐标价的情境,并把它制成课件,配以适当的音乐和语言,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理解和体会,小数点在4.00元、0.40元、0.04元其表示小数的大小的变化,并从中掌握变化规律。由于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钱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用学生熟悉的钱的变化的情境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就简单易学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捕捉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自主、人文、生活化”的气息。所以,一些不经预设,在课堂上不经意生成的课堂资源,教师如果能及时把握住,灵活调整课堂进程,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地促进更多的生成的东西,并及时的捕捉住智慧的火花,让它绽放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美丽。如因学生差异而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或认知上的新亮点,学生学习新课时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有时甚至是老师感到特“讨厌”的“乱插嘴”,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再生资源。如我有一节数学课,是上午最后一节。学生经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已显得有些疲惫。无奈今天只有这么一节数学课,又凑巧是赶课之时,只好使出浑身解数,尽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过有趣导入,学生经过一番辛勤的奋战后,新授内容很快结束,准备进入课堂作业阶段。这时学生已显出疲劳的样子。没办法,课堂作业还是要做的。我正寻思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一直喜欢乱插嘴的小刘同学好像知道下一步老师该布置作业了,就抢在我的前面布置起作业来:“作业就做练习四的第3、4题吧!”小刘响亮的声音引起全班“哄”的一声大笑起来,有的同学正用眼睛看着我,以为我一定会批评小刘了。“这不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时机吗?”我灵机一动,没有批评小刘,而是顺着小刘说:“小刘同学说课堂作业就做练习四的第3、4题。就让他当一回老师,同意吗?”“同意!”一句响亮的回答,教室里的气氛又轻松活跃了起来。课堂作业自然也做得出奇的好。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重要舞台。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数学》一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7月。

[2] 《数学》二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7月。

[3] 《数学》四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7月。

[4] 《数学》五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7月。

第6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31—01

1、前言

教学方法通常来说可分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但实质上所谓的现代教学是在传统教学上的拓展。但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都各有各的特点,因为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胜劣败是相对的,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之处,极有可能是另一教学方法的劣势之处。所以职业高中的生物教学老师应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各种教学方式、方案的教学效果,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只有教学内容融入特定的教学环境才能得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影响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2.1 职业高中学生方面所存在的影响因素

职业高中的生源是比较复杂,基础知识也较为薄弱,每个学生的学习阶段等级也有所差异,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远远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职业高中生物教师只有据此制定相对平衡的方案来进行生物教学,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生物课堂的优化。但是职业高中学生经历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较为丰富,所以他们的思想也相对的成熟,其责任心也较强。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一大优势,教师们应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将其应用教学方案中,不可置疑的这将会提高职业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

2.2 职业高中生物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职业高中是比较提倡专业性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注重各种类型的实践胜过理论知识的积累。换而言之,职业高中中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若要有效的提高其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则必须将“实践出真知”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有效的结合。只有理论与实践的正确结合才能更好的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相对而言,职业高中的师资没有普通高中那么雄厚,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在同一起跑线。所以,职业高中应做好相关的工作,使生物教师可以有机会再次进修。职业高中生物教师也应主动积极的继续学习,补充各种知识。

3、优化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职业高中学生经历过高考的失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一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职业高中初期如何帮助学生再次树立自信心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层次教学,以及时对学生给予相对正确的评价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职业高中还应该创新教学,将学生自身特点与时代的发展想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的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2 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方式

首先,小组合作或是独立探究的方式都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这种主动式教学,使得学生不再处在被动者的位置,他们可以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取。而教师也不再只是一味的教学,他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充当评价员以及引导者的作用。如此一来,既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资源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是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将生物学科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其相关知识。职业高中的学生仍处于一个好奇心比较强,求知欲比较旺的年龄阶段,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满足他们对此的需求。动静结合,再加以生动的配音,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譬如,细胞分化,利用多媒体则可动态的展示出细胞分化的一整个过程,包括其分化的方式等均形象而生动的予以了说明。

第7篇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学生的课堂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失策导致的。从我耳闻目睹的问题学生来看,之所以能形成这些原因,的确是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以下我要提出来探讨的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的问题。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减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那么,在教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该如何做才能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为呢?我觉得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改进。

一、多自我反思,教育观念要求“变”

教师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就象某些老师,一旦发现自己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学得不透,便马上叫来惩罚,要么留堂罚抄,要么罚他做一两百个俯卧撑,惩罚方式年年如此,从不考虑效果,考虑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能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想想,这种方式难道不就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吗?

我们当知,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受教育者,教育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那些有限的知识,我想,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能从观念上认识到这点的话,我们老师,哪怕发现学生的成绩不行了,如果能本着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多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学生就不会老是陷身于重重的题海里面了,更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导致对抗行为。如此看来,教师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别一味追求学业成绩,别老是用歧视的眼光看待“双差生”,别动不动在课堂上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多么重要!

二、多自我学习,教学方法要求“活”

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枯燥乏味的话,会容易导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据资料调查,有几种类型的老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常常会更多,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低下。

①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差;

②对教学不负责任,懒懒散散;

③软弱无能,缺乏魄力;……

的确如此,由于本身的表达能力较差,语言和要求含糊不清,甚至在上课时精神不振,死气沉沉,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睡觉,不捣乱,还能做什么呢?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想,只有老师本身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从而在教学方法上多变,变通,变活,才能营造师生生动活泼的互动的课堂。课堂活跃了,课堂问题行为自然就少。

我们知道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但如果教师一味以自己为中心,从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盲目的服务的话,则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里的感受就是“熬日子”的感觉了,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不捣乱还能做什么?怎样解决问题呢?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活”。课堂的形式要“活”,课堂的师生互动要“活”,问题的创设要“活”,哪怕是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活”的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学生的问题行为自然少之又少了。

三、多自我创新,教学手段要求“新”

早听过,有些老师凭借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不知送走多少代人!送是送走了,不知道是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作为老师,教学经验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能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更为重要!特别是时下,信息技术发展相当迅猛,现在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要求我们老师,结合新课标的思想,能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就尤为重要了。

特别是作为物理教师,由于物理知识跟生活联系相当紧密,涉及内容极广,有社会科学的,有环境污染的,有家庭用电的,有能源方面的等等。由此之多的知识含量,如果仅仅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怎么能很好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呢?更不好说在课堂进行深入探讨探究了。改变教学手段,比如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形象生动的物理现象通过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不用说,这种课堂形式,学生肯定是相当的喜欢。特别是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多利用动态的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动形象的物理情景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自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第8篇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 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