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班组长工作思路

班组长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4 08:22: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班组长工作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班组长工作思路

第1篇

一、顺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提高创建高标准模范职工小家的认识

随着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面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开展建家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对此,我们车间工会一班人,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上级工会关于建家工作文件、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统一了创建高标准模范职工小家的思想认识。

(一)创建高标准模范职工小家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建家活动是各级工会组织转变作风、重心下移、贴近生产、贴近职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人心转化为生产力,人心带来凝聚力,心齐气顺干劲足,建家活动面貌新。

(二)创建高标准模范职工小家是全面促进车间工会工作的推动平台。建家活动是车间工会工作的综合反映,车间工会工作涉及区队管理的方方面面。“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党政工作的中心任务,规划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都是通过车间工会宣传、组织,发动广大职工来落实。因此要把建家活动与党政工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结合起来,与区队管理结合起来,作为车间工会工作的有效载体,才能使基层车间工会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经常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创建高标准模范职工小家是突出维护职能,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的落脚点。车间工会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做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实事好事,把善待职工作为永恒的主题,才能促进整个建家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建成职工信赖的职工小家。

思想认识的全面提高,为车间工会建家活动增强了不竭的动力,我们信心百倍的提出了“创建集团公司乃至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的奋斗目标。

二、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职工小家建设

几年来,我们车间工会着眼于大目标,立足于抓基础,不断健全完善了建家活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会组织的网络体系是开展建家活动的基础工作。我们车间工会——>队属各片区——>各班组,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会组织的网络体系。车间工会机构健全,战斗力、凝聚力强,班子成员有区队干部、技术人员、工长、班组长、女工代表组成,下设的8个职能小组和7个工会小组均活动正常,22个班组均有职工代表。队有民管会,片区有民管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各班组有民管员、群监员,按照相应职责,履行各自职权,为建家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第2篇

关键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模式;矿井安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98

1 突出五“查”内容,封堵管理漏洞

(1)“查思想”:查思想就是查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的思想牢不牢;查“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观念强不强;查工作中有没有麻痹大意、骄傲自满的思想产生。要树立“思想上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的理念,形成全员重视安全、懂的安全、时刻注意安全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

(2)“查作风”:要牢固树立“认真对待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件事”的理念,经常检查自己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是否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查安全中有没有不负责任、、乱干、蛮干现象发生;是否月月完成下井、抓“三违”等各项指标,通过查作风,全面分析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形成专项报告,由组织科统筹负责等。

(3)“查制度”:要牢固树立“制度决定一切、管理决定成败”的理念,重点检查各项规定、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消除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纪律松弛现象,按照“有制度、按制度办;没有制度、制定制度;制度不完善、修订完善制度”的指导思想。

(4)“查隐患”:树立“绝不留一点一滴隐患、让安全分分秒秒延续”的理念,不把小事看小,把好的小事做好,坚持做好小事,抓住安全小隐患不放,敢于动真,把好安全的每一个关口,才能防患于未然。坚持搞好月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周隐患排查整治彻底消除不安全隐患;严格遵循隐患不消除不生产的制度,对待隐患查出一个、解决一个。通过查隐患,使现场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隐患得到彻底的消除,工程质量有显著的提高。

(5)“查落实”:对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及相关安全活动安排,确保在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对上一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要没有任何借口的保质保量去完成,办事要果断,不要拖泥带水,提高办事效率;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对每一项工作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坚决杜绝马虎、凑付的现象。通过查落实,全面检查各级领导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促使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能落到实处。

2 突出以“防”为主,注重超前治理

公司大力开展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活动,做到“预防为主”。一是公司结合矿井实际提出了安全预评价、现状评价、专项评价、管理评价、人员素质评价、验收评价等评价手段,查找事故隐患,消除现场存在的隐患。二是各单位结合区队实际,制作了安全风险评价牌板并悬挂到了施工现场、岗位场所,便于施工人员现场对照和学习,做到了警钟长鸣,以便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安全行为。三是公司在采掘工作面、岗位场所设立了安全评价预报警示栏,所有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进行预想、预报,并且及时填写在预报警示栏中起到警示自己和他人之目的,凡是没有做到预想预报的,现场安监员给予每条隐患10元的标准给予处罚。

3 突出隐患“排”查,消除现场隐患

3.1 矿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公司每月26日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排查下月的事故隐患,进行类别与等级的确认,并形成专门会议纪要,对A、B级安全隐患要填写“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各科室必须负责监督落实,并进行现场验收,及时填写“重大安全隐患完成情况落实表”等。

3.2 专业每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公司每周六专业对下周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报专业副总审查,由总工程师平衡责任专业和责任人,每周一通过办公网络下发各单位,并对上周各专业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各专业对上周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及时组织验收,并对隐患排查及完成情况整理备案,建立专业安全隐患库。

3.3 工区逐日隐患排查制度

公司根据矿井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区队建立三级隐患排查体系:员工班组长工区。区长是本区隐患排查及措施制定落实的总负责人,分管副区长、技术员、班组长、员工负责各自分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工区对本区隐患必须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人员、责任、验收七落实。

3.4 班组每班隐患排查制度

每班开工前,班组长要对施工范围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记录在事故隐患排查记录本中,并安排专人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要在隐患排查记录本中填写隐患整改情况,当班无法处理或处理完不成的要向区队值班领导汇报。

4 突出封“堵”漏洞,强化人员行为

一是公司通过6S基本行为规范,即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及20要素,制定、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文件。文件在安全管理方面,对工作标准、岗位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对安全生产的所有岗位、人员、设备和全部生产环节实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控制,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消除事故隐患。

二是推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办法》,规定了从井上下文明用语、行走路线、现场管理、文明执法、班前安全礼仪等38项管理办法,还印发了《员工行为手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礼仪规范》,使每一位员工手持一本,对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是公司制定了副经理、副总以上领导、科室管理人员、区队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规范了管理人员的行为,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准。

5 突出“疏”导教育,提升行为控制水平

一是在员工安全心理状态上,运用了心理学原理,提高了员工的心理容量。通过这些年来的研究调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有近1/3的煤矿工人心理安全令人担忧,不容忽视。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了矿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式,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用意识决定思想,用思想控制行为,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

二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畅树亲情教育。公司把畅树亲情教育作为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整体素质、推进安全生产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亲情化管理,凝聚职工亲和力,使员工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公司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主线,使亲情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区队、每一个班组、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家庭。

三是在职工教育培训上,注重区队与安培中心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控制水平。坚持“每日一问,每旬一题、每月一考、每季一评”安全培训制度,要求每一位下井管理人员要带着问题下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询问施工人员问题,及时了解他们的安全行为,对回答不出来的月底精细化管理考核中给予区队扣分,强化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控制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安全心理意识,形成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6 突出“探”索、研究,完善管理机制

将市场化经营机制引入到安全管理制度中,利用经济这根杠杆起到消除现场隐患,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突出“花钱买隐患,指导服务安全”和“有隐患就是事故”的思想,通过安监员在现场检查隐患出售隐患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购买隐患整改隐患安监员复查落实隐患,实现隐患查出、落实、整改、复查的闭合管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总之,公司通过“查、疏、防、堵、排、探”六字方针为内容的安全行为控制入手,经过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全面提升了矿井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改善了工作环境、生产环境,以“安全行为控制”的管理模式,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劳动力陈旧的就业观念。我区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初期大多是以投靠亲友为主,属于小规模、零散的盲目流动,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落后、就业观念陈旧,对外出就业存有偏见、怕上当受骗、怕有风险,宁肯在家受苦受穷,也不敢走出去。虽然目前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外出的观念。为改变这种陈旧的就业观念,区劳动、农业部门在全区范围内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发表电视讲话、现场采访、制作专题、开辟专栏等形式,宣传政府对外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规定,打消人们外出务工的种种顾虑,鼓起他们走出家门的信心和勇气。今年1—10月份,共发放宣传单和用工信息30000余份,制作专题节目3期,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到场欢送外出务工人员5次。同时利用外出务工致富典型开展宣传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这些先进典型到城乡巡回报告,大力宣传外出务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通过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在我区农村营造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打造经济平台,创造转移空间,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我区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积极培植就业岗位,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采取各种手段,引导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地转移一批。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关键环节来抓,采取培强做大一批、引进新上一批、巩固发展一批的办法,培植一批农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全区现已形成源大实业、东方变性淀粉、海石花蜂蜜、小杂粮加工、天缘乳业、盛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培育粉皮、地瓜枣等农产品加工专业村8个,专业户200余户,带动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3万人。

二是壮大民营经济,就近转移一批。按照强产业、壮载体、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民营经济发展与镇(街)企业改制、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区新上招商引资项目109个,完成实际到位资金11.33亿元;全区新上及续建技改项目91个,累计投入资金4.64亿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0户,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12000余个。

三是发展工业经济,吸纳转移一批。围绕工业兴区计划,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膨胀经济规模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抓好续建和新建项目的落实。今年全区4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38个,开工率95%,累计完成投资11.3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8.9%,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截至目前,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31.81%;实现销售收入44.92亿元,同比增长72.61%。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农村在岗职工1500人,其中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矿山企业的工人劳动力达1000余人。

四是致力发展服务业,拉动转移一批。把服务业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行业,在加快发展餐饮、流通、维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目前,全区从事商业、运输、餐饮的农民已近2.6万人,已形成运输专业村22个,商饮服务专业村19个,庭院经济专业村17个。

五是建立健全农民中介协会,带动转移一批。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规范运作、强化服务、促进发展”的原则和“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农民中介组织建设,带动了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今年以来,全区新成立无公害蔬菜产销协会、养殖协会4个,全区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2家,入社农户7143户,带动农户30306户,帮助农户平均增收3900余元。

(三)发展劳务输出机构,健全输出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输出。

一是规范本地劳务输出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通过市场就业,有效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加大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原峄城区劳务输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人力资源合作中心,专门负责劳务和劳务输出的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内供与外输的合理配置,达到资源共享,有偿服务,互惠互利。推行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失业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把人力资源市场建成了峄城区的人才和劳动力的交易集市。严把民办中介机构资格审批关,实行劳务输出定期回访,建立劳务输出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是建立驻外劳务输出机构。在用工单位需求量大且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并健全驻外劳务输出服务机构,负责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协调劳务关系,解决务工人员的一些实际困难,开拓新的用工市场,切实做到“输出有组织、流动有服务、权益有保障”。目前,我区已在黄岛、南京、苏州建立3处劳务输出基地。

三是健全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以村级信息员和驻外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为延伸,充分发挥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级信息员的作用,摸排富余劳动力情况,建档立卡,建立基本数据库,变以前的被动报名求职为主动推荐择业,形成了劳务接收地、劳务中介组织、劳力输出地之间互通信息、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输出信息网络。今年以来,除镇(街)保障所外,还在徐楼、桃花、邵楼三个村(居)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区共聘任村级信息员423人,并为其颁发了信息员证。

(四)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技能培训,打造峄城劳务品牌。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单一是制约就业再就业的瓶颈。为此,我区一直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基础性措施来抓,制定了先培训后输送的输出机制,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

一是整合教育资源。今年以来,我区以实施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实行“订单”式培训,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信息咨询服务,提高了农民就业和择业能力。围绕该工程实施,全区确定培训基地6个,规范劳务中介机构8个,设立劳动保障联系点7处,配备兼职联络员130人,形成了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网络。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进一步膨胀教育规模,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培养专门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根据企业和市场的用工需求,进行订单培训,实现了市场需要什么样劳动者,就培训什么样劳动者,企业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近年来,依托区就业训练中心、区职业中专累计对1200余名务工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了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人,就业安置率在到90%以上。其中,为无锡华丰公司培训的陶瓷彩工150人,月工资都在1000元左右。

三是开展诚信教育。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常识、择业观念、竞争意识、社会生存能力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对输出人员进行诚实守信教育。区劳动保障局还编印了《外出务工人员须知》小册子,发给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狠抓以诚信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峄城外出务工人员深受各用工单位的好评,先后有600余名获得先进生产者称号,180余人走上了生产班组长、车间主任等重要工作岗位,树立了峄城外出务工人员的良好形象。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进一步膨胀职业教育规模、大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培养专门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镇(街)成教中心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的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岗位定向教育,争取使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鼓励引导各级培训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所主动与当地及外地大中城市用工单位签订合同,确定用工岗位,根据岗位工种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二)广开输出渠道,努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潜力。围绕培植蔬菜、林果、畜牧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地得到就业。

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进一步创造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兴建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本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商贸餐饮、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放开政策,放宽限制,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同引导民营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繁荣城镇经济,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切实畅通农民工异地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和我省青烟威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机构,形成劳务接收地、劳务中介组织、劳务输出地之间互通信息、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各类中介组织与外地劳动力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三)依法维护权益,保护和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成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机构,认真清理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严禁乱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监督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对招工后不办理用工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的用工单位,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强领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造宽松环境。牢固树立转移农村劳动力也是政绩的观念,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劳动力转移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是落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责任制。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业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切实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