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19 07:51: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会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会管理论文

第1篇

1.协助规划工作,加快综合体投运

按照事业总体规划,2013年共新建综合体8个,改建综合体2个,新建活动室4个,总改造面积3.1万平,总投资1.2亿元,建设完成后辐射小区20余个,居民5.5万户。在工程实施期间,事业部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建设进度,多次深入基层检察指导工作,对相关管理人员提出,要加快综合体建设进度,规划好综合体使用功能,必须做到综合体交工即投运。按照这一指示要求,房改办积极联系规划部门,及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参与基层单位综合体功能规划工作,协助相关单位和部门与政府对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证等相关证件,协调政府职能部门进驻综合体等相关事宜,定期召开综合体建设工作例会,由事业部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和安排工作,全年召开了主任级办公会议5次,专业办公会议5次,帮助基层单位规划完成一卡通收费大厅9个,政务服务大厅9个,便民超市10个,爱心大姐工作9个,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1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个及各种活动功能间40余个,统计完成各种设施、设备四大类100余项,共计750余万元,确保了综合体顺利投运。

2.开展培训工作,加强综合体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进“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加强创新矿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综合体的正常运行,房产处在突出服务的前提下,大力开展了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培训任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矿区社会管理调研学习现场会在大庆油田矿区召开,集团公司39家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房产处按照大会要求,认真筹备本次会议,确保了会议顺利进行,会议结束后,各油田兄弟单位陆续到大庆油田参观学习,共接待其他油田各类学习10余次,房改办通过培训和交流,也不断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二是积极参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共参加了集团公司在北京、大连和四川等地组织的培训5次,参加油田内部培训8次,在培训结束后房改办组织基层单位进行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传达了集团公司、油田公司最新的工作动态和目标任务,使各基层单位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把握工作导向,与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保持一致。三是开展矿区内部培训活动,乘新一小区是事业部创新矿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发祥地,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推广乘新一小区成功经验,房改办不定期地组织各基层单位到乘新一小区参观学习,共组织不同层级的参观活动20余次,参观学习达到了1000余人,通过参观学习,基层单位对社区服务综合体“四位一体”布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建设综合体的过程中开拓了新思路。四是加强志愿者培训工作,在建设志愿者团队和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方面,房改办通过与基层单位协作,共组织了6次志愿者培训活动,培养了81名志愿者骨干,通过志愿者骨干带头,开展了群众自发的各类活动共计200余次,帮助困难群众100余人,实现了综合体平台与志愿者服务的融合。

3.是落实惠民政策,深化综合体作用

在为油田职工争取生活保障优惠政策方面,房改办在矿区层面与各辖区政府保持联系,了解最新的政策导向,并每月参加市政府组织的《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例会》,及时通报矿区创新管理工作上的难题,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基层单位层面,以各综合体内政务服务大厅为依托,落实政府在公共卫生补贴,公共交通补贴和养老机构建设投资等,2013年为油田职工和家属申请和发放企业医院、社区医疗和地方医疗补贴1997万元,协助油田职工及家属领取地方政府发放的各类社会救助909万元,社会福利补贴1341万元,争取地方政府对矿区建设的投入391万元,真正让小区居民感受到了惠民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

4.开展招商工作,提升综合体品牌

引入社会专业服务是创新矿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确保食品安全、货真价实是重中之重,今年房改办组织开展了针对已投运综合体便民服务项目的调研工作,掌握目前的经营现状、服务情况和商品种类等,目的为即将投运综合体便民服务项目的招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调研结束后,在房产处领导的带领下,房改办分别与庆客隆、中央红小月亮等国内大型的超市连锁企业进行了洽谈,配合各公司完成了合作意向书和规划书,为下一步便民服务项目的招商选商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房改工作

1.住房子系统数据调整工作

住房子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大庆油田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数据依据,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住房子系统要实现职工人员情况及油田住房情况的动态管理。2013年,系统共有业务人员1048人,油田职工人员数据445582条,小区173个,楼房数据4590条,其中包括矿区直管3083条,住房数据195505条。

2.住房子系统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针对油田实际情况,将全油田业务人员的集中培训,改为分单位小班培训。这样既使业务人员直观提出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够加深本单位内部业务人员的横向交流。截止2013年11月底,深入基层办班9次,培训业务人员近500人。

3.93-98企业提前退休人员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根据油田公司人事部《大庆油田解决企业内部提前退休人员待遇问题实施方案》有关精神,结合《大庆油田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方案》相关规定,按照油田公司领导要求,完成1993-1998油田内部提前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发放工作。此项工作共涉及补贴人员13259人,补贴资金近2300万元。由于此类人群的特殊性,在补贴发放前,需要协调油田公司人事部门、稳定部门以及离退休管理部门,对涉及补贴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实,确定基础数据准确,补贴发放无误。

4.企业引进博士(后)住房政策落实工作

从1999年开始,为促进高层次急缺人才的引进,油田公司(管理局)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引进的急缺专业博士(后)特殊住房待遇。目前此类住房政策需要落实。涉及落实住房政策的15名博士(后)及配偶(共计30人),其中有12户属于无房职工,在无房职工中有6户夫妻双方均为油田职工,共涉及补贴资金42万元,截止2013年底已发补贴金额近23万元。按照企业目前房改政策可以顺利解决。有另外6户涉及非油田企业,需要与大庆市房改办协调解决。可能发生的资金总额需要与大庆市政府部门调查了解后,方可统计。有3户属于有房职工,共涉及补贴资金6.4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毕。其奖励住房还需由房产办公室协调解决。

三、爱国卫生工作

1.成立爱国卫生组织机构,认真编辑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及办法》、《爱国卫生执行标准》及《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工作制度、爱国卫生工作制度、除四害工作制度、宣传工作制度、政策法规工作制度、除四害药具调拨发放制度、药具仓储保管制度、科技管理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包括发生食物中毒应急措施和发生病媒生物传染病的应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油田各级单位卫生工作任务分解及食堂、食品行业检查细则,以便部署、检查、落实各级单位卫生工作任务。

2.积极与市政府爱卫会沟通,强化监督油田各级单位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

第2篇

党和国家提出了要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并明确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法治保障”要求。那么,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首要方面是理念的更新,另一个是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当前社会管理的方式存在一个显著的矛盾性发展,即管理设备与技术越来越先进,然而管理手段却依然像过去那样粗放与粗暴,暴力执法经常被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是,虽然社会管理设备的性能是提高了,但我们在社会管理理念上却没有与时俱进,作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如,我们早就提出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但是有些管理者和执法者缺乏严格依法办事的精神,把法律当作管理老百姓的工具,某法律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利则要依法执行,如果对己不利则放置一边。他们仍然没有从最为根本的观念上进行转变,对社会管理法治理念存在诸多误区。中央已提出要用法治思维武装领导干部和管理者的头脑,要用法治方法化解社会矛盾,但由于法治理念未及时更新,尚未来得及对社会管理法治的支撑要素做出相应的调整。而社会管理法治理念的及时更新,则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动力与引导,促成社会管理创新内外部动力的一种及时回应,这种回应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

二、法治理念更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

前已述及,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理念的更新及社会管理方法与方式的转变。理念的更新是首要的,这是因为理念更新是行动创新的先导,人们的思想和眼光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一个没有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很难想象他在解决所遭遇的社会管理问题时会想到用法律解决问题;人们具有不同的法治理念,就会对社会管理中的问题与做法有不同的认识,就会形成不同的法治实践效果。在目前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理念,以全新的思维与眼光来体察社会,认识自己,以避免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生重大偏差,把社会管理创新引向歧途。实现民主和善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要严格依法办事,依照法律和制度管理社会;而这需要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法治理念的指引。哈耶克指出,“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①换句话说,政府必须要法律的框架内活动,其社会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必须由法律授予,在社会管理过程既不能越权、也不能滥用权力、更不能怠行职责;要形成“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以及权力的行使由人民进行监督的意识与氛围。如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还固守原来的理念,如“权大于法”、“把法律作为管理和控制社会的国家”、“不严格依法办事”等,将会把社会管理创新引向歧途,无法达到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

三、法治理念更新是规范和保障社会管理权力的需要

社会管理政策的决定者和执行者均具有一定的权力,因而存在着社会管理权力侵害相对人权利的可能性,这已被现实中大量实例所证明。因此需要对社会管理权力进行必要的规制,其实规制也是一种保障。为达到规范和保障社会管理权力的目的,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社会管理人员进行法治理念教育,用正确的法治理念能够武装其头脑,使社会管理者树立依法行使权力和注重保障相对人权利等正确的社会管理的法治观,远离与排斥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滥用权力、侵害相对人权益的行为。二是将正确的法治理念具化于具体的社会管理制度和机制中,使社会管理的各项制度与决策能够体现现代法治观的要求,能真正保障公民权利。对社会管理相对人而言,具备正确的法治理念也非常重要。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这当然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活动时依法而为和自我克制,也需要相对人对法治理念的接受与理解,才能在权益被侵害时具有依法维权的意识,能采用合法方式维权,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四、市民社会的良性成长需要全新的法治理念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由政府统一安排和管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是日新月异,社会结构日益多元,人们的诉求更加多样,利益格局日趋复杂。传统的“全能型政府”、由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是呼之欲出。于是,国家权力逐渐从一些领域退出,逐步构建起职能范围适度、组织规模适中的政府,在管理中是提供引导、指导与服务。

五、政府职能转变及法治政府的建立需要更新法治理念

我国传统的治理模式是以行政机关为主体,采用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一方面政府大包大揽,包打天下,另一方面政府应负责的公共职能却长期履行不到位;一方面政府承担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应该由政府履行的一些社会管理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说明倚重行政手段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弊端丛生。经济市场化、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发展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促使政府要转变职能,要求变革传统的“一元化”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打破政府发号施令、群众被动接受的单向管理方式;我们要顺应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重新为政府定位,形成多元多维、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形成公民人人参与管理,服从管理,并从中受益的格局。这需要全新的法治理念,建立法治政府,政府需依法治理,不能越权、不能滥权、更不能怠行职责。公民需要依法参与管理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最终,在社会管理中充分体现民主,使社会管理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双向的互动的活动,政府与公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六、结语

第3篇

一是参与公益服务。结合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活动,发动志愿者深入社区和公共场所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以2013年为例,先后设立城市文明劝导员125名,义务保洁员189名,义务交通疏导员58名,发放《文明市民手册》8950多份,消除卫生死角120多处,清理垃圾近10吨,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积极参与防洪减灾及“4•20”雅安地震救灾工作,开通了志愿服务咨询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接受社会志愿者电话咨询485人。面向全市招募包括医疗、心理抚慰、抢险等专业化较强的应急志愿者30人,随时待命。二是服务大型活动。围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组织发动志愿者积极参加宣传、咨询、联络、秩序维护(劝导)等志愿服务工作。比如,在奥运火炬传递和国际峨眉武术节等重大活动中,组织近1000名志愿者参与礼仪、安保等工作,配合活动顺利完成。其中,2013年8月9日至11日的武术节,安排了120名志愿者,10名后勤志愿者,4名摄影志愿者。围绕2014年全市“重点建设招商年”主题,组织8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征地拆迁和项目服务,助推城市经济发展。三是参与扶弱助困。坚持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以各类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为对象,发动志愿者进行长期结对帮扶。近年来,整合资源投入30万元建成17个留守儿童之家,发动青年志愿者与32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对,捐助款物24万余元。开展“爱心圆梦“”爱心助学”活动,救助重大疾病青少年20人,帮扶贫困大学生121人。结合全省开展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组织350名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256户贫困户,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四是服务生态建设。如2013年全年,围绕全市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生态文明宣讲6720多人次,参加义务植树3.6万多棵,清洁河道20多条,推进企业技改项目25个。

二、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年志愿服务经过了20年的发展,在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3]目前,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表现为:招募宣传途径不完善,服务激励方式不系统,评价反馈渠道不畅通,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四个方面。

(一)招募宣传途径不完善完善的志愿者招募机制是青年志愿服务长足发展根本保障。一是社会招募的途径不够广泛。目前,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受到机制保障、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仍以组织发动为主要途径。组织招募是以行政推动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招募方式组织动员的范围较小,大多局限于各级团组织;行政色彩过强,会使人们产生抵触心理;开放程度较小,难以吸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二是青年志愿者的构成较为单一。大多数青年志愿者都是在校学生,也有小部分来自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这样社会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目前,志愿组织很少在个体、私营、合资企业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人群中进行志愿宣传、引导和招募,而实际上,在这些组织中,存在着大量有奉献精神并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士,而且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在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服务激励方式不系统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合理、有效、适时的激励,能够调动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使志愿者获得归属感。虽然青年志愿组织已经初步形成一套比较适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激励方式较为陈旧单一,多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激励方式,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物质奖励或者荣誉表彰。二是激励主体比较局限。在我国,志愿者的激励主要是来自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而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的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却很少参与到志愿者的激励活动中。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还没有将企业、个人和社会这三者纳入到激励主体之中,没有得到他们在资金、设备、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评价反馈渠道不畅通青年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一次志愿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服务过程的终结。只有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项目进行及时、科学、客观地评价和反馈,才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良性运行。评价反馈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对志愿者在整个活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造成志愿服务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匮乏,导致一些青年志愿者在缺乏组织凝聚力的情况下中途退出,不仅使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和志愿活动的连续性受到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志愿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四)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青年志愿者只有在自身生活和安全方面得到基本的保障,才能本着友爱、奉献的精神为人民社会服务,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高危、援助志愿服务当中,更需要保障青年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的物资需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青年志愿服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造遇到诸如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地位、作用等方面未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等问题,因此,出台与青年志愿服务相关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法制化,是当务之急。

三、思考与建议

在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主要依赖其自身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机遇,找准自身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平台上的发展方向,完善青年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一)培育社会化参与机制青年志愿服务需要与社会环境相融合,通过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与影响来鼓舞和吸引更广泛的青年参与,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不断社会化、普遍化和渗透化。同时,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应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直接组织者逐渐转变,把培育和扶持各种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型社团作为工作重心,着力帮助青年志愿服务社团逐步打造自身的特色,以此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其中。还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企业或社区,向法人团体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出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双向服务功能。

(二)形成网络化组织机制注重强化团组织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自上而下的“1+N+X”枢纽型青年组织体系,即以团组织为核心的“1(共青团)+N(团属社会组织)+X(青年社会组织及志愿者)”枢纽型青年组织体系,实施“2333”模式,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积极引导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依托团组织和团属青年组织的优势资源,对导向正确、管理规范、工作有效的青年社会组织,进行帮扶支持,资源共享,促其发展成为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强有力的外部力量。通过构建覆盖广泛、体系健全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进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高效开展。

(三)完善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制度上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保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良性健康发展。通过相关立法来积极构建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实施登记注册、系统培训、合理使用、有序调配、宣誓上岗、记时考核、参评表彰等相关制度,使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加快完善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提供有效的对接平台,保障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之间高效合作对接。进一步健全培训辅导机制,对注册志愿者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水平。

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市场经济;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广电系统在体制上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特别是在入世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有线、无线台的合并,地市台的职能转变完成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而集团化正是广电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我国的广播电视又是特殊的产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其特殊性和一般产业属性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它的特殊性而不强调它的产业发展,也不能因为它的产业发展而忽视它的特殊性。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喉舌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正确处理好广播电视事业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是广播电视事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广播电视事业由党委宣传部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体现在管集团的舆论导向、管干部、管政策。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是对集团实行社会化的行业性的依法管理。

政府要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法律服务还包括将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我国广电体制改革、战略改组以及广播电视立法结合起来。

只要有阶级,无论是什么国家,广播电视都带有政治属性,讲求社会效益,强调宣传管理。就连自我标榜最自由化的美国也不例外。例如:2003年3月份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军方加紧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大量提供对己有利的宣传材料,限制对己不利的新闻报道。3月31日,两名美国记者被控违反报道规定而遭到封杀。我国广电业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事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负有重要社会责任。我们不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宣传工作为中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前提,以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为己任,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其产业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就没有听众观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广播影视事业在发展速度,扩张规模上,要做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同步,与世界传媒业相匹敌,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特别是要把宣传功能和产业功能进一步开发起来。

加强宣传管理与产业经营并无矛盾,只有加强宣传管理,产业经营才更规范;只有加快产业经营才能发展壮大宣传规模,加强宣传力度。

当社会信息化环境趋于成熟和企业内部组织规模膨胀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信息产业化进程中,媒介的资本运营问题。“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行政力量始终是一头独大的,因此,取得外在行政力量对广电改革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表现在取得外部行政力量的理解之后改革本身的阻力得以化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行政力量的强大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改革的进程。”行政整合还包括完善激励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推动理论创新,整合智力资源;推动技术挖潜,整合设备资源;增强传播实效,整合宣传资源;实施项目制,整合节目资源;强化资本运营,整合社会资源。必须指出,行政整合虽然是中国电视业改革进程中一个阶段内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最终方向。

产业经营的目的是在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由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顾客组成。”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发生冲突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冲突时,有眼光的企业家通常以选择后者为上策。比如一批虚假医疗广告的投放可能会在短期中获取丰厚的利润,但当这些虚假广告被广大患者识穿时,就会严重影响到媒体的社会形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特别重视追求长远利益,它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日常报道结合起来,无处不体现出着眼大处的远瞻风范。

由于我国的政策规定不准国外的资本、民间的资本甚至行业。广电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可以称为垄断行业广播电视是独家经营的,广告是垄断的,播出是垄断的。视频业务是有线电视网的强项,还有政府政策上的垄断保护,盈利能力有充分的保证,掌握着垄断性的行业资源。电视网络成了广电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播节目、播广告,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数字电视、视频点播、互动电视、立体电视等,这些都属于“垄断性”项目。随着国外传媒的“入侵”,随着做强做大的要求,还必须积极应对竞争。垄断是相对的,竞争是绝对的。比如,行业内台与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抢收视率就是竞争;行业外增值业务中的宽带上网、IP电话、数据传输等的开展就是竞争。

注重品牌是广播电视走向成功的做法。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默多克在80年代买下20世纪Fox,并将其他资源纳入Fox的品牌之下,如今Fox已经成为著名的新闻台标识。品牌必须与相关资源有效配置,才能产生最佳效益。又比如CNN,为了吸引一流人才,发挥他们的名人效应,CNN可谓不惜血本。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事业属于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部门,节目制作的成本可高可低,可大可小,伸缩性很大。可见成本核算非常重要。因此理顺内部运行机制,在广播电视内进行以实施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为突破口的改革尤为迫切。这一举措,会极大地提高电视生产力,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这就需要对广电的上十万个原始数据资料的采集、分析,形成广播电视成本管理数据库。现在不少电台、电视台开始以成本核算来采制节目,讲求经济效益。

伴随着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广告经营也逐渐占据了传媒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广告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兴旺,因而经济发达的省市的广告收入远远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市,如果当地经济发展有所波动,广电产业的主业务必定殃及池鱼。随着境外传媒的“落地”,电视广告成本的加重,加上新兴的第四媒体的强劲冲击,导致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发展缓慢。经济上过分依赖广告收入,就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要把广播电视事业做强做大,眼光只放在广告一个目标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加紧在增值业务上做文章,开发新兴产业,重视高新产业。所谓增值业务,是指有线电视公司利用富裕的网络带宽资源,开展电视信号转播以外的业务,目前以宽带上网的技术条件最为成熟,成为有线电视公司增值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成立的广电集团宜采用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做强做大的一个核心因素,核心竞争力强调的一是组织,拥有与众不同的特殊的资源整合;二是能帮助组织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三是它具有价值性、延展性和别人很难复制的特点。

媒体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在几十年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他们在节目的采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更需要一批懂业务、会经营、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精通广电业务又深谙传媒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由于传媒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加剧,业界既需要专业人才,更急需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第5篇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所获得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美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等人对1979年美国主要社会心理学刊物发表的文章作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归因及态度和态度改变,论文达50篇以上;其次是社会和人格发展以及认知过程,达40篇以上。

第6篇

社会医疗保险从设立到推广,再到不断深化,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提高我国医疗体系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实绩。然而毫不晦涩地说,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以来逐渐表现出多方面的局限和不足。首先,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者的身份由多个主体共同承担,造成管理工作的过于复杂和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扮演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者角色的有关部门包含了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其次,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者数量过多,加之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内容很难做到泾渭分明式的严格划分,所以,造成工作内容与管理者之间角色的冲突和信息的难以及时送达。最后,传统社会医疗保险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个险种之间为了争夺更大的客户资源,完成既定的参保率,而放松关键的审核环节,造成重复享受医疗保险的情况发生,并导致医疗保险资源的分配不公和严重浪费。

二、新时期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1.精简管理部门,实行权力集中的管理模式

为了避免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层过于庞大而导致的医疗保险信息不对称,医疗保险资源浪费以及重复获取医疗保险补助等弊端的出现,新时期以来,我国改革了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级别的社会医疗保险区域,指定相应级别的卫生局或者其他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伴随着这种管理权力的集中,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在险种上也实现了集中,将原先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之下的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归拢,统一安排在卫生局及其他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之中。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是险种合一工作中的绝对主体性部分。通过这种权力集中的方式,实现了对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瘦身”。强化了对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实现了对社会医疗保险资源的科学分配和结构的不断优化。

2.委托管理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简化管理部门,实行权利集中的过程中,各级卫生局以及其他卫生行政机关的角色往往面临着难以避免的尴尬和矛盾。作为我国医疗体系和行业的主要负责部门,其需要考虑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水平和营收等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积极的促进。但由于其同时肩负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重任,为了保障公民获得切实的医疗保险服务,必须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水平进行全程监督和考核。为了避免这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实行了委托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从当前较为成功的试点地区管理经验来看,这种委托管理模式的实行是通过签订保险合同、委托合同、医疗基金管理等方式来实现的。

3.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因素管理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在本质上是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不带有盈利性质。但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由医疗机构、保险机构、被保险人等三方共同组成。而医疗保险的形式是以金钱作为载体的。所以,我国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在实际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和加强了对利益相关三方的道德风险的管理,强化了对其的参保率的审核工作以及道德品格的评估工作。

三、结语

第7篇

1.营造团结奋进、公平有序的社会风气

“促进社会公正”是社会管理基本任务之一,加上体育活动往往是建立在公平的规则下的。在公开的场合,个人或者集体的智能与体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让优胜者获得奖励和尊重。体育运动所追求的“公正、公开、公平”正是社会道德核心观念的体现。体育参与社会管理,一定程度上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团结、奋进、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2.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

体育锻炼在强健人们体格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在“竞争、团结、写作”的体育文化下,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体育活动使我国在繁忙的生活劳动之余得到了较好的休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事业日渐繁荣的今天,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对抵制不良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大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减少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果有矛盾产生,会因为没有及时的化解和疏导使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邻里的和谐相处。体育运动“相识、相知、相助”社交功能能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化解各方面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政府体育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出体育超越政治、语言、文化、地域的优势,广泛的开展体育活动,使外人人员与当地人员能和谐共处。另外,不论是亲自参与体育活动,还是观看体育比赛,都可以使人们的情绪得到宣泄,缓冲大量不良情绪积累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人们可以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相互理解和任务,降低了邻里之间发展矛盾的几率。

二、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及其创新的实现途径

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应该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有效的维护全社会的体育权益,并强化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规范体育行为,化解体育矛盾[3],在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社交功能上下足功夫,使体育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1.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在社会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职能就是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体育参与社会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体育设备陈旧落后与人们体育需求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相关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深入人民群众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加强体育公共服务的创新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体育锻炼指导与服务、体育竞赛表演等,不断完善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2.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素质

民族的身心健康与国家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是每一个公民实现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身心健康素质。目前我国观众身心健康素质存在问题的人民群众不在少数,青少年学生体质也在不断下降,少年儿童肥胖问题令人担忧。相关体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协调全民健身工作,大力实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健身培训工程等贴近群众的高质量健身项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锻炼基础和条件,不断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为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发挥体育社团作用

社会组织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政府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协助政府对社会中的事务进行科学的管理[2]。体育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管理及创新过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社团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号召性,在化解积怨、调解矛盾、维护社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还能促进全面健身活动的推广与普及,提高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社团有效的补充社会基层管理工作,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做好充足的准备。

4.净化社会环境

在体育比赛中,有部分体育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不择手段,出现了诸多体育竞赛不公平的问题,降低了体育的良好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社会和体育相关部门应该对违反赛风赛纪的现象严厉打击,规范各类体育赛事,最大程度上消除体育领域的丑陋现象。另外政府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法制环境和社会市场环境,提高运行员及其团队的体育政绩观,使体育竞赛能公平、公正、公开,从而保证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

三、结束语

第8篇

近些年,随着国家社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于社保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河北省的社保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完善,为促进本省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河北省虽然属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思想观念更是保守陈旧。在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保险事业的大背景下,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险组织机构设置分散。从河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的设置与中央部委的管理机构不一致,社会保险业务被分散到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等多部门分别管理。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就归卫生部门管辖。由于机构不统一,必然造成组织机构的管理协调性差,这样,不仅很难统一社会保险决策的制定,延误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更直接导致社会保险机构重叠、业务交叉、人员浪费,加重了社保经办部门的工作难度,也增加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成本。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置不足。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参保对象由企业职工向各类人群扩展,区域由城镇向广大农牧区延伸,这就必然要求在农村建立乡一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满足广大农民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保服务的需求。但是,河北省还没有建立乡一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层社保服务不健全。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社会保险工作在广大基层的开展,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全国城乡居民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成逐年上升的状态。数据显示,2013年末,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4548.8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674.51万人,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503.94万人,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为737.04万人,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为667.58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参保人员,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配置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影响社保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阻碍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除了社保经办机构人员数量不足,经办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阻碍社保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保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社保的经办工作也更加专业化、细致化,这就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经办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项任务。然而由于以前的社保工作比较简单,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目前全省的社保经办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社保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模式落后。目前,河北省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还在延续传统的模式,即按险种设置的“单险种”机构体制,每一个险种都要建立独立的数据系统,各险种之间的业务相互分割,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社会保险五大险种都有基础信息等方面的一些共性业务,“单险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出现重复性的工作,这不仅降低社保经办管理工作的行政效率,还会加大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的难度。同时,“单险种”管理模式也会使各险种的社保基金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既不能集中运营,也不便于监督和管理。

(五)社会保险规定不完善。为保证国家社保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应的规章、规定,以及意见和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关的制度,保障广大居民的社保利益落到实处。目前,就河北省的情况来看,近几年,也出台过一些符合本省实际需求的规定,为国家社保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省人社厅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关于使用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的实施意见》,就对本省因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经营受到影响的企业,自2014年4月份开始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暂时性困难,稳定就业岗位。该项意见的出台无疑对于特定时期受到影响的特定企业及职工从政策上给予了特殊保护,符合国家社会保险工作的要求。但是,从整体情况上看,河北省就贯彻国家社保政策出台的相关规定远不能满足社保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三地必将实现社会保险的互通,那么,河北省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出台相关的意见,推动三地社会保险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完善河北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河北省环抱京津,自古即是京畿要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它给河北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能够充分执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河北省必须转变观念,提前作好规划。京津冀一体化的实现必然带来三地社会保险的一体化,因此,河北省必须完善社会保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创新社保管理工作,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满足京津冀社会保险一体化的需求。

(一)构建政府主导型垂直管理模式。有学者提出,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诟病于现行分散式的行政管理体制,正是因为现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能实现统一管理,才造成了政出多门、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的局面。所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主张社会保险的管理应由目前的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采取政府主导型垂直管理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型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能从制度上根除原有社会保险管理上存在的弊病,创新机制,提高效率,解放和发展社会保险生产力。在政府主导型垂直管理模式下,尽快建成“经办五险合一、信息系统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基金核算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对五大险种统一办理登记、核定缴费基数,为参保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社保经办机构的行政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社保机构的内部管理成本,实现社保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我国部分省份如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地对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行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垂直管理后,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提升,社保管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河北省的社会保险也应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垂直管理模式,统一机构、整合资源,提升社会保险机构能力和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健全基层社保机构。指出,要适应城乡统筹保障项目的增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以及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整合管理资源,加强社会保障机构能力建设和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今后,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将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首先建立基层社保机构,设立乡、村级社保服务平台,并配备专业的社保管理服务人员。基层社保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对于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配置。针对河北省社保经办机构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尽快增加人员配置,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保管理工作的需求。一是要加强对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不但要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各个险种的政策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还要加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二是加大宣传,增强社保服务意识,提高社保服务水平。社保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注入人文关怀,切实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四)加快制定社会保险配套措施。一是应尽快出台有关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建立京津冀职工的养老保险协商机制,积极有效地推动三地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协同发展。二是在医疗保险方面,应该共同搭建京津冀三地间的医保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医疗保险在三地间的即时结算。三是在我国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河北省应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广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工作,以及推进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