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3 21:58: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钳工基础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是整个建筑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验收质量,其中施工质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筑基础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包括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两种。偶然因素是指随机性因素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少。异常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不合格、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不合规范等,这些异常因素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
一、基础工程旌工质量控制概述
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例如,在IS0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IS09004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应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因此,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如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
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建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障,首先要建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在施工开始前要对设计图纸审查基础处理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是否按照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的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没有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等。然后要建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监理单位要对预制建筑构件、原材料、混凝土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最后要建立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受委托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不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影响,对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桩的承载力、锚杆锁定力、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和桩身完整性实施检测,检测结构完成检测业务后,出具检测报告。
2、严格原材料控制与施工控制
首先要查验钢材的质保书和质检报告,凡不合格和不符合设计规定的钢筋不能使用,表面有粒状和片状老锈的钢筋要除锈测验后方可使用。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查安装好的钢筋,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位置、形状、锚固长度、搭接接头的长度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规定。绑扎必须牢固,钢筋表面须洁净、无泥污、油污,按厚度垫好保护层。填写好隐蔽工程验收单。查模板的轴线、标高、起拱和几何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都要符合规定。堵塞漏浆的孔洞,拼装缝隙要2mm。要监督混凝土搅拌工艺,严格按配合比规定的材料、品种计量。加水量中要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混凝土要随拌随用,一般从搅拌机出料到浇注完毕的时间不超过90min。同时有关人员在现场按规定随机取样做试块。标养28d 的抗压强度,大于设计抗压强度为合格。混凝土浇筑竖向构件时,必须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50mm。基础混凝土面要求平整。浇水湿润不少于7d,可在终凝时喷涂养护液;冬期要保暖防冻。控制好杯基的杯底标高,只允许有负公差,如有负公差,可用高标号砂浆垫平。
3、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检查
由于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因此要保证最终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就要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对于建筑基础工程而言,基坑尺寸、标高、基础垫层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基础墙皮数杆、标高、杯底弹线等都应设置成质量控制点。例如对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检查,该项检查是施工中进行事前主动控制的一项基础内容,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工程测量定位和标高的引测依据,建立工程测量基准点,自行做好原始的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等测量控制点的技术复核,通过抽检水准点、标桩埋设位置和建筑方格网等对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检。并报项目监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要对进行复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对处理后的效果还要从新进行质量检查,直到满足质量标准。
4、注重基础工程桩竣工时质量控制
基础桩竣工时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测出地面开挖后的桩位偏移量、桩顶标高等,有时还要协助测试单位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别不大时,桩位偏移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拉线法,即在原有或恢复后的纵、横桩位轴线的引桩点间分别拉细尼纶绳各一条,然后用角尺分别量取每个桩顶中心点至细尼纶绳的垂直距离,即偏移量,并要标明偏移方向;当桩顶标高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经纬仪法。在桩顶标高测量中建议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1cm 要求。在单桩垂直静载实验中,在整个桩基础工程完成后,测量工作需要配合岩土工程测试单位进行荷载沉降测量,对桩的荷载沉降量的测量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当不宜采用百分表测量时,可采用S05精密水准仪。
总结
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提高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若要从根本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做到如下几点: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管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炳良。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 科技资讯. 2008(12)
[2] 江壁湧。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质量控制[J]. 科技风. 2010(16)
[3] 李子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 科技资讯. 2008(23)
[4] 余苑隆。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 内江科技. 2009(08)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防治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1.1特 征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1.2成 因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预防处治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1.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2.1.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2.1.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2.2、施工方面
2.2.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2.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业主,妥善处理。
2.2.3、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2.2.4、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隔栅(土布)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2.2.5、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 按2000计)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
2.2.6、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2.2.7、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重做好养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隧道 初期支护 施工技术
在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影响其施工质量因素较多,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必须加强这些因素的分析,并在一定的原则下开展施工,最大化的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做出以下几点研究。
1、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的根本前提
在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应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隧道施工之前必须对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进行调研,例如在山岭口开挖隧道时,就不得盲目地开挖直接进入洞内,否则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开挖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工序进行,不得打乱工序,尤其是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否则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支护施工前,必须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据地质报告所反映的围岩基本情况,确定初期支护的各项施工参数,如超前支护形式、钢支撑规格及拱架间距,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及厚度等;在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做好围岩变形量测工作,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反馈的及时性,为初期支护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2、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2.1准备阶段的技术措施
在工程准备阶段,首先应加强与设计方的交流,明确设计意图,加强设计交底,结合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针对性的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其次,应在施工之前结合实际针对性的确定施工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原材料、施工机械、人员、管理制度等最大化的确保施工顺利的进行;最后,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表工作,确保截水沟施工的有效性,并严格按照设计的需要放线刷坡工作,采取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开挖。
2.2施工阶段的技术措施
由于锚喷支护工艺本身的原因,使得它能做到支护及时迅速,甚至可以在挖掘前进进行超前支护,加之喷射混凝土的早强和全面密贴性能,因而更保证了支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初期支护施工中,一般要对初期支护的每个分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每一个分项工程的不达标,都会造成初期支护的设计承载能力不能有效实现对围岩的变形进行控制。
2.2.1锚杆支护施工技术
根据围岩级别的不同,在选择锚杆类型上也有所不同,围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中空注浆锚杆;一般情况下,会选择砂浆锚杆。
在锚杆支护施工过程中,应该从锚杆数量、锚杆拔力、孔位、钻孔方向、钻孔深度、孔径、锚杆垫板进行质量控制,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在现今采用一般气腿式风枪进行钻孔时,钻孔方向由于工作台车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钻孔方向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在有些工程中,为了方便施工,钻孔角度不能达到90度,大多数钻孔的角度仅为30度左右,这样锚杆的锚固、组合梁结构作用就不能有效的达到设计要求,大大的减弱了锚杆对围岩的锁定作用,出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为了简便,不认真的控制钻孔角度,例如设计锚杆为3m,在钻孔台车上钻孔的空间不足,如果风枪直接用3m的钻杆进行钻孔,钻孔角度就很难达到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在钻孔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施工中应该先用长度较短的钻杆进行钻孔,在接着用较长的钻杆继续钻孔,这样一般就能达到钻孔方向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的要求,这样锚杆对围岩的锁定作用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2.2.2钢筋网支护施工技术
钢筋网支护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在铺设第一层钢筋网时,网片应该与围岩面进行密贴铺设,这样才能与围岩达到共同承载的效果。在钢筋网支护施工中应该从网格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与受喷面的间隙、网的长、宽这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2.3钢支撑支护施工技术
根据围岩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钢支撑,围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型钢钢支撑,型钢类型分为I14-I22工字钢;围岩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格栅拱架。
在钢支撑支护施工过程中,从钢支撑类型、安装间距、保护层厚度、倾斜度、安装偏差、拼装偏差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进行短台阶开挖,在支护过程中也要根据台阶进行支护,这样施工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增多,会造成围岩的多次变形下沉,要控制好围岩的下沉,应该严格做好初期支护的整体性控制以及每个台阶拱脚的稳固。
在整体性的控制中,一榀钢支撑一般用几节短的钢支撑通过法兰盘连接,钢支撑之间采用连接筋连接。所以,要控制好初期支护的整体性,就要严格控制法兰盘和连接筋的连接质量,有一些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法兰盘间连接采用4个或6个螺丝进行连接,但施工中并不能按设计要求的数量进行螺丝的连接或出现螺母松动,两片法兰盘处不能紧密连接;连接筋的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焊接问题,特别是在钢支撑安装中出现一点偏差时,连接筋与钢支撑翼缘出现缝隙不能密贴,这对连接筋与钢支撑翼缘之间焊接质量产生影响,焊缝长度和厚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时,施工中为了简便,也不进行处理,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出现的缝隙处应该采用钢筋填缝帮焊,使其达到焊接质量要求。
2.2.4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技术
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结,结合牢固,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喷射混凝土严禁挂模喷射,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当喷射混凝土作业分层进行时,最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混合料应随拌随喷,喷射混凝土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喷射混凝土应适时进行养护,隧道内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冬季施工时,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在结冰的岩面上不得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强度未达到6MPa前不得受冻。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严格按照强度、厚度、空洞检查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控制,在现今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喷射混凝土背后有空腔,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对砼背后空腔采用混凝土喷实或埋置注浆钢管进行注水泥浆将空腔进行填充密实。有一些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一些怪现象,在出现超挖的情况下,在喷射混凝土作业前,一些施工会采用石棉瓦挡在钢支撑背后将超挖部分挡住,在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这样就很恶意的造成了喷射混凝土背后空洞,这样就为以后的施工及运营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空洞的存在,初期支护与围岩面不能密贴,围岩的变形会是骤变,对初期支护产生的破坏力比较大,甚至造成大的塌方,所以在施工中严格禁止这种施工。
3、结语
对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影响隧道初期支护施工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2009.10
[2]丁士昭 逢宗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5
关键词:地基基础;施工;工艺;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founda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found in these issu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se, draw some quality control means, I hope it will help to the later work.
Key words: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以及多层建筑的逐渐减少,房屋的工程量越来越大。因此,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也越来越多。在设计中,基础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到其所承受的上部结构的类型、地基地质、地下水位、地基承载力及可能沉降情况等因素,以及地震作用下可能造成滑坡等灾害。另外,还应该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相邻已有建筑对其有可能产生的影响,还应注意了解临近地下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情况。
1地基基础施工工艺
首先是地基基础的设计。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地层部分即地基,基础则是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必须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能够严格控制基础的沉降在其变形允许值内。满足了上述要求,我们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须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土地基上的浅基础。当上述地基基础形式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考虑借助特殊的施工手段相对埋深大的基础形式,即深基础(常用桩基),以求把荷载更多地传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去。
1.1施工流程
工程测量定位——桩位放样——预应力管桩施工——工程定位测量——放灰线——基槽开挖——铺块石垫层——浇筑砼垫层——基础弹线、放样——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基础砼——砼养护——砌筑砖基——回填土±0.00以下柱、梁板施工。
1.2工程定位测量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本工程进行定位测量,采用一台J2型经纬仪及一台DS-6型水准仪交错复核测量,严格控制轴线、标高的累计误差,经甲方及监理人员的复核,误差均在施工规范允许偏差内。
1.3基槽开挖
本工程基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因施工期间雨水较多,故在开挖前,在建筑物的西端做临时集水井,由专人值班进行24小时不间断排水,以确保基槽干燥,局部较深部位用小型清水泵不定时排水,以实现现场基槽开挖后无积水。对自然地坪定好标高控制点以控制挖土深度及基底标高。对挖土操作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基槽具体结构。
1.4垫层施工
待设计、甲方、监理等单位地基验槽后开始垫层施工。首先测定垫层水平标高,插上小标签,以确保砼垫标高正确性。垫层采用100厚C10砼垫层,在浇筑前己做好标签,来控制垫层标高。
1.5弹线放样
按施工图在砼垫层上弹出各轴线,并测设标高。经自复后,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人员复验无误后才进行下道工序。
1.6钢筋绑扎
对进场钢筋进行力学试验,合格后才配料。绑扎时,严格控制地梁钢筋的保护层,各钢筋和箍筋的间距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安装柱插筋时,轴线同柱的对应位置正确,用方木对柱插筋进行固定,以防在砼浇筑发生位移。绑扎完毕后,及时做好隐检资料,经质监、建设、监理等单位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进行砼浇筑。
1.7模板安装
基础地梁及承台模板均采用九夹板,模板安装中拼缝严密,表面平整,节点做到精工细做,重点解决了因漏浆砼产生蜂窝、麻面的通病。基础模板工程经复核,各标高、轴线、断面尺寸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1.8基础砼浇筑
为了保证砼质量、缩短浇筑时间,本工程基础砼均采用商品砼。砼采用分段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完成的方法,简化砼的泌水处理。及时做好砼养护工作,砼浇筑后12小时,浇水养护14天。
1.9砖基施工
基础模板拆除后,进行砖基弹线放样。本工程砖基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砖、水泥、砂己及时做好物理试验工作,合格后才用于工程上。砂浆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为120S以上,随拌随用。砌砖采用“三一”砌砖方法,做到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灰浆饱满。及时做好防潮层工作。
1.10回填土
在拆除承台、地梁模板后,修补砼表面缺陷后,排尽积水,组织土方回填至设计室外地坪,用机械分层夯实。回填土采用原土回填,无含石块、碎砖、灰渣、有机物等。
2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最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2.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2.1.1轴线位移原因
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仪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2.1.2控制措施
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桃(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
2.2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2.2.1偏差原因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2.2.2控制措施
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术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
2.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2.3.1防潮层失效原因
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3.2控制措施
施工中,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24cm墙防潮层下的丁皮砖,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
如图纸设计对防潮层未作具体规定,宜采用2cm厚1:2.5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季施工。
3结束语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最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关键词: 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 A
桩基础是桥梁工程常见的基础形式,是在土质不良地区修建桥梁时,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方案。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桩基础可分为预制桩和浇筑桩两大类。目前大型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一般采用现浇低承台桩基础。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桥梁建设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各项桩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堪忧,如不经处理,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减弱和寿命缩短,桥梁桩基础施工成本巨大,在工程项目做好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成本的控制也是一大热点。因此,做好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1、保证桥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1.1完整细致的设计图纸
在桥梁桩基础施工时,必须要有一套详细合理周密、完整可行并且经过审核的施工图,施工图纸必须经过设计单位现场考察确定出图,这就要求甲方积极与设计部门协调沟通,施工单位也要在事先预知的情况下与甲方和设计单位沟通,确保在施工工程中少出变更,采取适当的施工作业方法,并且考虑到以后的相关问题;这样重复考虑了客观因素,就使得在以后的施工工程中得意迅速展开工作,并且免去了施工过程中的其他事项,为节省时间和工程造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2良好的施工队伍和施工组织能力
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施工,都要选择相应的施工队伍来完成,这就要看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如工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工作的熟练程度,各工种的协调配合,是否有意识等方面,机械设备状况的好环、设备的适用性、施工管理人员的组织规划能力,与各部门协调能力,施工过程中运行情况等。在每个桥梁工程桩基础施工前,均应仔细阅读地质图,对不同的地质层,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便道沿路线河岸布置,以便于材料及机械调用,对于设在河道中的临时工程,需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根据洪水大小及频率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便洪水过后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窝工,降低恢复生产费用。注意在原材料和混凝土等地区有差异条件下提前考虑这些问题。这里面对于不同类型的桩基础,需要从地质、环境、施工条件、工艺的熟练程度去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如果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则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施工组织者积极制定周密细致的工程进度表,积极对各工种和各部门下达适当的劳动定额,充分调动施工队伍的积极性,尽量控制劳动人员的流失和窜岗。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安全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奖励积极努力的员工,合理惩罚犯重大错误的员工及管理人员,节约开支,做到在每个环节控制工程成本。
1.3招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及工程材料成本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业主及其委托的咨询单位编制标底是以社会平均价格为基础。因此,企业首先要积极搜集工程造价资料,分析其利润和成本构成,建立成本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桥梁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自然及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困难,施工过程成本变动较大,充分做好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核算及分析对控制成本具有积极的作用。健全的招投标制度,规范的运作,合理的中标价格;施工过程中监理大力的监察力度;严抓桥梁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优劣,确保桥梁工程管理质量。施工单位的技术主管,驻地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整个桩基础施工过程的监督,建筑工程材料的选用和做法须符合施工图和甲方的要求。施工方所采购工程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桥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方或者建设方所采用的材料。以上都是做好工程和控制工程成本有效的方法。
2、桥梁桩基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2.1加强物资管理
材料成本占桥梁工程成本的65%-80%,降低材料采购单价是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进场后项目部对大宗材料采用了公开招标,在保证了供货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总体造价,同时也减少了人为操作带来的管理漏洞。
加强材料计划和管理:有些地区由于地形所限,难以征用大片的土地用于储存材料,所以在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度及季节,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条件下,确定最低储备数量,尽量减少材料库存量,减少材料资金的占用及保管开支;材料的损耗量,根据公司的经验数据或定额规定,每月按形成实体的材料消耗加上损耗数量计算各施工班组的理论材料消耗数量,超出数量由施工班组承担相应的费用。
加强项目资源整合。对于项目通用的一些特种机械设备,如吊车、装载机、挖掘机等,由项目统一租赁,由项目机械管理人员根据施工人员的作业安排提前调度,大大提高了机械的利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2.2劳务费用的控制
劳务费用要遵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劳务工资水平,制定合理的劳务工资。对于重要部位的施工,要采用有经验的长期施工班组,以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2.3加强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资料的收集与上报
1)先算后变,力争主动变更。分析合同工程量清单各细目单价,充分利用不均衡报价,分析变更可行性,增加单价较高细目的工程数量,减少亏损细目的工程数量。2)抓住合同文件纰漏,收集有利证据。有些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时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在所难免,如挖孔桩透水及岩层地质变化等,施工中充分挖掘潜力,及时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沟通,做好各项记录并及时签证。
2)监理工程师特殊指令。监理工程师颁发的与合同文件要求不一致精神,如工期提前与推后、质量要求提高等,也要及时收集相应的文件及成本资料,及时上报索赔文件。
3)抓住个性问题为索赔做准备。共性问题由于涉及费用较大,索赔难度很大,找出典型的个性问题,并收集相关辅资料,及时沟通上报。
4.1加强工程保险索赔力度
桥梁野外施工,自然条件恶劣,有时晴空万里洪水突如其来,令人措不及防。为此,项目除按合同要求投保工程一切险与第三者责任险、建工团体意外伤害险外,还投保了施工机器、设备保险,雨季洪水来临后,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与沟通,成功的降低了自然灾害及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4.2安全生产关乎成本
安全第一是项目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乃至企业的存活。桥梁施工自然条件恶劣,安全生产措施及紧急预案必须完备。为此,项目建立安全生产小组,制定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和安全生产设施,有助于降低企业运作风险。
3、结语
良好的工程质量和合理的工程成本是每个施工企业追逐的目标,它体现工程施工管理中从项目的生命周期开始每一道作业,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门、施工现场每一位操作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同时,强调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发挥全员参与改善的主动性相结合,通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全员参与改善的主动性,来达到经营层的要求同项目基层部门的追求的一致性,谋求在最低成本状态下,在保证达到要求的施工质量前提下经过合理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使项目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管控,使桥梁桩基施工成本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也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手册》 石勇民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年2月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技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点
1.由于在开挖和其他土木施工中往往还存在各种交叉作业过程,而深基坑结构的自身荷载主要由结构立柱直接承载并传递给地基,减少了大面积开挖时卸载对基坑持力层的影响,同时降低了深基坑内部土基的回弹量;
2.底层结构平面一般作为工作平台,不需要另外架立设置开挖工作平台和内撑结构,这样做即可大幅削减支撑结构和工作平台等临时设施,从而减少了施工费用;
3.施工受力合理,超大面积深基坑内的围护结构变形量较小,从而避免了对临近建筑物的严重影响;及时地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可以很小地受到风雨的影响,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不浪费工期;
4.应用施工可使得建筑工程上部结构的施工与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和立体同时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的情况下一般可节省工时1/3左右;
5.应用技术处理措施对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有:支撑位置会受到地下室层高的限制而无法调整净空高度,在遇到较大层高的地下室结构式需要另外设置临时的水平支撑结构或加大维护墙体的断面和配筋数量。因为在开挖施工是在深基坑顶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基坑内部要分布具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撑立柱和降水用井点管,而我国目前还欠缺一种小型且高效的挖土机械,致使深基坑开挖难度增大,无法安全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
6.最大化地利用地下空间,以扩大地下室的建筑面积。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处理要点
2.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调整采用逆向思维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剪力墙结构是作为一种承担荷载的竖向构件。通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处理,剪力墙是以先施工上一层结构,再施工下一层为原则,其受力模式已发生本质的变化,故在建立计算模型中应按照大梁结构构件输入;
2.2 钢管桩的吊装垂直度需严格控制
由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工程深基坑的竖向构件必需采用钢管桩或格构式钢桩,而吊装这样的竖向构件时如何能够控制好垂直度是关键因素。首先,在深基坑钢桩桩顶的标高以下一米处架设定位钢板,为了调节钢板水平,定位钢板需要具有三个以上的调节螺栓,钢管桩中部采用钢筋笼定位架,同时在地面上架设井字形临时定位木架;
2.3 桩基类型的选择
从一般地深基坑钢管桩安装定位的设计要求来看,人工挖孔桩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选择,由于挖孔桩施工中存在泥浆的扰动,钢管桩的沉桩过程难以把握精确的垂直度,基坑开挖后出现偏心问题比较普遍。
2.4 技术处理应用效果
超大面积深基坑施工技术处理是适应现场环境的绝佳方案,如在雨季中的桩基施工往往会彻底暴露在不利环境中等。深基坑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掌握且不会占用主导工期,可与主体工程的施工协调作业。从工艺技术的应用与普通的基坑基础施工相比较而言,深基坑施工技术施工可有效避免基坑围护、旧楼加固施工等,从而节省了工期和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亦可为下一步的施工打好坚实的基础。从以往的施工实践中来看,超大面积深基坑应用施工技术既可在技术上得到保障又可以在社会经济上收获效益,不可不谓“双赢”。
2.5 转变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在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提高,缺乏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是以库伦或朗肯理论为基础,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理念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应逐步建立健全一套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处理探究
3.1 施工准备阶段
在深基坑钢筋绑扎过程中必须保证事先预留桩位的孔洞模板,设计位置及尺寸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通常,在桩位孔洞周围预埋四根M32螺栓,并采用胶带密封好螺纹部分,以避免螺栓受到混凝土的污染。预制加工施工用的钢筋混凝土桩体,需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浇捣过程中要查看预留孔洞模板和预埋螺栓的设计位置,确保不发生偏移;
3.2 施工阶段
开始正式沉桩要求每根钢桩长为三米,预制桩顶部为尖头的预制桩,桩尖冲下放入预留孔洞内,在机架上调整大梁高度,安放千斤顶,接好高压油泵站,开始压桩。立机架、用预埋螺栓作地脚固定,调整垂直。焊缝应连续满焊,上下桩身的中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的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千分之一,每节桩长为两米。当压入桩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尽可能用送桩器压入条基内,至基底面300mm处,再做封桩混凝土施工。先用钢制送桩器试压,顶进土层后拔出,以防预留孔内存有杂物阻碍正常压桩。压桩操作必须保持桩垂直,进尺均匀,压同一根桩应缩短停顿时间。接桩采用钢板围焊,上下桩身对齐校正,间隙用垫铁挤实焊牢。浇捣时一定要注意孔洞内是否有存水,否则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加强振捣以确保混凝土密实。
3.3 质量检查及验收阶段
当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较快时,要适当调整沉桩的整体进度。针对超大面积深基坑应用逆作法施工工法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要提前拟定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必需协同主体工程的进度。主体施工应尽可能保持结构的平衡,偏差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顶桩施压过程中要注意到桩身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的发生则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卸压处理。沉桩施工方案,要在设计内容中明确沉桩的顺序、路线及机械配置等,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分清主次。吊机架安放保持稳固,应用的千斤顶和高压油泵设备应在相关专业部门的检测核定后才可使用。
预制桩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单等,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桩位正确,桩身垂直,接桩偏差均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压桩孔与设计位置的平面偏差不得超过±5mm。压桩时桩段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5%的桩段长。桩基按有关规定必须做单桩静载试验。必需在沉桩施工停止15天以后,待土的强度恢复即可进行试验程序,并要严格控制预制桩桩头进入基坑内必须预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接桩焊缝牢固,无缺、漏焊现象,压入土中铁件必须刷防腐漆处理。操作进尺均匀,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另外,严格控制封桩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强度准确,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必须按要求留试块,检验混凝土强度。
四、结束语
总的来看,通过深基坑施工技术处理,在设计中采取关键线路思维,施工中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如架设临时支撑结构等工序,从根本上节省工程量、缩短工期,从而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在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涉及到深基坑的施工问题已逐步趋于扩大推广的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研发,深基坑施工技术处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将前景无限。
参考文献:
[1] 邓伟仁;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57-59.
【关键词】植筋锚固;加固;施工技术
引言
屋面是当前施工中的重点,是建筑物主要的遮风挡雨的部件。其在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不但要做到抵挡风霜雨雪的作用,更要抵挡各种自然因素与自然灾害对屋内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在屋顶施工中的不断应用,屋顶施工除了在加强其施工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整体效果和美观效果。植筋锚固施工技术在建筑物屋顶施工中的采用不断增大,其施工中不但要控制其质量,更要保证施工中的整体效果,避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当影响建筑的美观与质量问题。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使得其在施工中荷载力也不断的变化,在施工的过程中,和在理的考虑是屋顶施工结构的加固过程中主要的处理过程和设计问题。
1 方案设计及使用范围
当前社会对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更是注重其各种美观。屋面作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结构,其施工形式和施工工序是影响其质量的前提基础,更是其美观效果的主要保证因素。在植筋锚固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屋顶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屋面的分析与叹息,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在各个施工阶段都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具体施工方法。了解房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思想和主要的特征,结合周围实际情况由设计院出具铁塔支墩的加固补强图,具体对支墩下的梁及墙采取加固措施,支墩下原设计为剪力墙的采取对增加的支墩柱竖向筋用植筋技术锚入墙内。支墩下原设计为框架梁的需从下一层剪力墙为起点增加一层支墩柱,墩柱箍筋遇梁时采用植筋锚固技术。本工程植筋钢筋直径有Φ14、Φ22、Φ25三种;植筋采用取芯钻孔的方法。在此仅论述植筋锚固技术的应用,其他部分不再论述。
MLJ结构胶的特点:使用安装方便快捷,施放位置准确;锚固力大,抗震性能好,破坏状态为锚固端砼开裂或钢筋变形,无拔出现象;结构胶可以快速固化,可实现快速承载;水平及垂直孔均易施工,并能保证孔内充满胶。
结构胶的性能以环氧树脂为主剂,其优点如下:环氧树脂具有很高的胶粘性,对金属、砼、陶瓷、玻璃等大多数材料均具有很高的粘结力。
环氧树脂有良好的工艺性,可根据需要配制成很稠的膏状或很稀的灌浆材料,固化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储存性能稳定。
固化的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好,固化收缩率小。环氧树脂材料来源广,无毒。
结构胶的技术性能如下:粘结拉伸强度>30.0Mpa;拉伸剪切强度>20.0Mpa;压缩强度>50.0Mpa;弯曲强度>30.0Mpa;混合粘度(20℃时)90min;硬化时间(20℃时)
使用范围:可用于梁柱钢筋生根,后加预埋件等以混凝土为基体的隐蔽工程锚固。
2 植筋锚固技术参数选择
在目前的屋顶施工过程中,采用植筋锚固技术的方法是比较少的,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严格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没有固定的规范使得其在施工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一般都采用实际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相应的施工。
3 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材料准备砼凿面机械成孔清孔结构胶配制注胶固化试验。
4 施工方法
4.1 材料准备 按设计要求及锚固参数,准备直径Φ14、Φ22和Φ25mm的钢筋,应注意下料长度,钢筋表面应采用钢筋刷蘸5%浓度的盐酸除锈,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用丙酮溶液去油。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金刚石钻机、电锤、鼓风机等)检查无故障,准备配制胶体的计量器皿、容器等。
4.2 凿面 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对梁侧面、顶面及板面进行砼凿面,要求凿面轻锤、凿毛,并去掉松散颗粒,且凿面要用钢丝刷净,高压水冲清洗干净;以有利于新旧砼可靠的连结,保证新旧结构的整体性和良好的抗震性。
4.3 成孔 对需要锚固钢筋的地方弹线定位,并按已定孔位进行机械成孔;钻孔深度,按照施工参数确定,满足深度要求。钻孔时,边钻边取出砼,并用高压鼓风机将孔内粉尘清出孔外。
4.4 清孔 对成孔进行高压风处理,将孔内灰渣吹净,用烤棒烤干,然后用丙酮清洗孔壁。
4.5 注胶植筋 MLJ结构胶的配制严格按配合比值计量调配,搅拌时避免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搅拌,容器内不得有油污。调配时确保搅拌均匀、颜色一致,胶灌入孔内后将经处理的钢筋插入孔内,按一定方向旋转多次,以使树脂与钢筋和混凝土表面粘结密实,并临时固定,在常温下24h左右便可受力使用。
4.6 固化 7d后结构胶完全固化,进行拉拔试验(无损伤检验),试验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注胶48h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8h内不得对钢筋有任何扰动。
4.7 成型 植筋完成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其它工序——钢筋绑扎、焊接、模板支设和砼浇筑工作;在砼浇筑时严格按 浇筑方式施工;同时要保证预埋件和锚栓位置的准确、可靠。
5 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1 植筋锚固的关键是清孔 孔内清理不干净或孔内潮湿均会对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锚固质量。
5.2 确定合理的锚固参数 例如钻孔直径、深度。
5.3 胶体配制时计量必须准确 否则胶体凝结的时间不好控制,甚至会造成胶体凝结固化后收缩,粘结强度降低;胶体配制好后应立即放入孔内。
5.4 注胶量要掌握准确,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过多,插入钢筋时漏出。造成浪费或污染;过少则胶体不够满,造成粘结强度不够。
6 质量要求
MLJ结构胶必须有检验报告,必须掌握其相应的技术参数,实现确定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及钢筋外露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及相应的验收标准。
7 安全要求
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核安全技术条例规定,手持冲击钻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高空钻孔时,应搭设脚手架,并设操作平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关键词: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沉管灌注桩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题记:
伴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2008 实施,要求我们要及时掌握规范中的技术要点,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提供依据,2009 年上海 13 层大厦整体倒塌质量事故就是典型的桩基础质量事故,隐蔽工程是我们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验收标准,每道工序实施层层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达到优质工程。应当指出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应从基层施工抓起,从管理控制做起,才能减少施工项目的质量事故。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
桩基础施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千年前的三合土地基处理技术到现在普遍应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施工工艺不断创新,施工方法不断完善,施工设备不断更新。
目前我国常使用的桩基础类型包括埋入式桩、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等,施工过程中所用设备多由国内探矿厂提供,机型多样化。埋入式桩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应用最多的为中掘施工法桩。所谓中掘施工法桩是把小于桩径30~40mm的长螺旋钻、或钻杆端部装有搅拌翼片的螺旋钻及钻斗钻等插入桩的中空部,在钻头附近的地层连续钻进,使土沿中空部上升,从桩顶排土的同时将桩沉设。
在施工中通常将桩端注入压缩空气和水,促进钻进的同时也使桩沉顺利。为使桩获得更大的承载力,桩埋入孔中后可分别采用量终打击方式、桩端加固方式或扩大头加固方式。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工艺种类较多,能应用于各种地层,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较低,低噪声,少振动,无地面隆起及入土深等优点,在我国地基施工应用最为广泛。
二、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一般每 1.0m设置护壁,护壁用细石混凝土现场浇注,上下节护壁搭接 50~75mm,桩质量和承载力容易保证。人工挖孔灌注易发生如下质量问题:地下水渗流严重的土层,易使护壁坍塌,土体失稳塌方。当土层出现流砂现象或动水压力过高时,护壁底部土层会突然失去强度,泥土随水急速冲出,产生井涌,使护壁与土体脱空,或引起孔型不规则。在挖孔过程中边挖边抽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护壁易受到下沉土层产生的负摩擦力作用,使护壁受到拉力,产生环向裂缝。若护壁所受到周围土的压力不均匀,将产生弯矩和剪力作用,易引起垂直裂缝。而护壁和后浇的混凝土成为一体,是桩身的一部分,护壁裂缝破损或错位将影响桩身质量和桩侧阻力的发挥。孔底较深时,浇灌混凝土应采用串筒或溜槽,否则混凝土从高处下落易产生离析。孔底水在未抽干的情况下浇灌混凝土,易使桩底混凝土稀释,桩端阻力降低。
2、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措施
预制桩多采用柴油锤、蒸汽锤或自由落锤打入土中。打桩过程易发生以下质量问题:锤击力过大,易打碎桩头。打桩拉应力引起桩身开裂。打桩拉应力的产生及大小与桩尖土的特性、桩侧土阻力的分布、入土深度、锤偏心程度和垫层特性有关。若桩较长,桩尖土质较差,锤击入射的压力波从桩尖反向为拉力波,最大拉应力大多发生在打桩初期桩身中部的一定深度范围,约 0.3- 0.7 倍桩长位置。若桩尖土质较坚硬,入射波从桩尖反射传至桩顶,此时,桩锤已回跳离开桩顶,应力波再次反射形成拉力波,这时最大拉应力一般发生在桩的上部。对不同桩型和土层,要凭经验或预先用波动方程进行桩能力分析,选用桩锤。若桩锤选用不合适,难以达到预定的设计标高或满足贯入度的要求。桩头钢筋网片设置、配筋不符合要求或桩顶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桩顶不平、混凝土标号低于设计要求等,在打桩过程中都易击碎桩头。
3、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措施
沉管灌注桩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水位较高的场地。该桩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较高,也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沉管灌注桩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如下。锤击或振动沉管过程的振动力是以弹性波传播方式在周围土体中衰减消散,沉管周围的土体以垂直振动为主,一定距离之外的地层,水平振动大于垂直振动,加上侧向挤土作用,易将刚初凝的邻桩挤断。在软硬交接面土层处,易发生缩径和断桩。当桩距小于 3 倍桩径时,沉管过程有时会使地表土体隆起,从而在邻桩桩身产生竖向拉力,使得刚初凝的桩被拉断。拔管速度过快,管内的混凝土浇灌的高度过低,不足以产生一定的排挤压力,在淤泥中易产生缩径或断桩。
三、桩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措施及方法
(1)为防止导管接头与导管漏水,施工中应通过严格的控制,保证导管制作具备以下条件:¹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º下端一节导管长度长一些,一般为5~6m,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在混凝土内,每节导管的长度要整齐统一,便于丈量长度,并作出标记和记录。»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导管埋入混凝土不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¼导管内径应一致,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½所有法兰盘接头均须垫入5~7mm厚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
(2)为预防孔壁坍塌,在松散沙土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比重、粘度、胶体率的泥浆,在操作中避免碰撞孔壁,并随时注意控制泥浆的比重和含砂率。
(3)混凝土自拌合机出料至开灌时间不宜超过30min,施工中间每隔30min要上下活动导管,防止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提升导管困难,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中途中断浇注时间不宜超过30min,整个桩的浇注时间不宜过长。
(4)注意灌注所需混凝土数量,为避免混凝土超灌,要掌握好钻孔速度,在正常钻孔作业时,中途不要随便停钻,以避免扩孔导致混凝土超灌。浇注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1.0m,以便清除浮浆和消除测量误差。务必注意,不要因误测而造成断桩。导管的埋入深度取决于浇注速度和混凝土的性质,但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m,一般应控制在3~5m内。施工中,应注意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发生导管接头漏水形成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也不出现孔壁坍塌等质量问题。
四、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事故及处理
1、导管进水
当首批混凝土数量不足, 导管接头不严, 或者焊缝破裂进水、导管提升过猛, 或测深错误引起超提等情况就会引发导管进水。由于初灌量不足引起的导管进水, 可以将孔内散落的混凝土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除出来, 然后重新灌注水下混凝土; 由于导管接头不严或导管超拔引起的导管进水,可以将原导管或更换的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中, 用潜水泵或吸泥机将管内的水和泥浆吸出, 再继续灌注。导管进水的预防要注意: 初灌量要计算准确, 确保首批混凝土能将导管埋住不少于 1m 。若料斗不够大, 可于第一个料斗的上方安装一个储料斗, 用于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时储料, 确保满足初灌量; 定期地通过“水密试验”来检查密封性能, 发现有问题的导管要及时处理; 灌注过程中, 认真记录灌入混凝土的数理和测量导管埋深, 杜绝测深错误引起超提。
2、断桩
断桩大都是上述各种事故引发的次生结果。另外, 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久, 首批混凝土已初凝, 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面上升并在两层混凝土中形成泥碴夹层而导致断桩。对于已经发生或估计可能发生断桩的钻孔桩, 应采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 作深入的探查, 判明情况, 对情况不太严重的, 若断桩在桩的上部, 可在侧面用人工开挖后再行处理; 若在下部断桩, 可以采取钻孔高压注浆补强的方法处理。情况严重需要废除该桩时, 可以在桩两侧各钻一根桩形成挑担桩, 但必须透彻理解设计意图或由原设计单重新做出设计。预防断桩必须提高清孔质量, 防止导管进水, 避免超提,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缩短混凝土的灌注时间, 灌注时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 应将混凝土徐徐的注入导管。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企业竞争也就愈加强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桩基础建设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牢牢把握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苏利.浅析桩基础施工技术[J].工会博览, 2009, (09): 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