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9 18:47: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证明,对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在校期间校内文化与风气的建设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见全面准确的学生档案信息对于高校未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需要加以重视,才可让高校信息系统更完善,后续将针对性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校教育;学生档案;文化建设
高校时期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进修阶段,也是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的冲刺阶段,档案则是能体现学生这一阶段一言一行的重要参考依据。无论是对校内教学管理工作来说,还是社会各大企业对学生的评鉴工作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原始数据,特别是对校内文化与风气的建设,更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档案作用的分析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下文将展开详细讨论。
一、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内涵
校内档案,是校方受人事部门任命,在管理工作中依据自身人事管理权限,以学生个人为基本单位不断收集后形成的学生个人信息原始资料。其主要的作用是为校内管理与鉴定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主要包括学生的学历考核,政治成分考核、日常管理、奖惩决策、就业指导及校企信息互通等。是能够全面反映出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信用记录、作风情况及学习与工作态度等多方面信息的重要资料,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是校内文化建设过程当中,作为原始参考,学生档案信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在高校阶段,校园文化建设关乎着学生的未来及校方在教学领域中的形象,所以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校方教学方针与师生队伍素养的体现,师生队伍素养高、教学风气良好,即是有着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培养以及校方的形象建立都有重要的意义,而校内档案则正是校内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可见这样重要的人才信息来源,是促进校方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也正是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1]。
二、高校档案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应用
1、利用档案影响力,促进管理工作的改革
校内管理工作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约束自身养成积极性格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正面校园风气,树立良好校内文化形象必要的因素。可见管理工作与校方其他工作的紧密关联以及对后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档案资料则正是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当懂得利用档案,推进管理工作的改革,才能让内部管理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且更具实效性。例如针对部分平日学习或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或教师,充分利用档案的影响力,便可以对其言行产生约束作用。校方在平日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当更详细的将校内师生队伍任何信用信息、道德信息、态度信息与成绩信息都及时收录在档案当中,让档案越来越丰满,才能让档案的约束管理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内部师生了解到档案对自身的影响,进而自主对自身的态度与言行进行约束。确保校内风气得到改善,是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第一步[2]。
2、利用档案信息直观性,促进自我了解
档案是在客观评价后,通过多方思考,将个体表现体现出来的原始理论参考。档案为校方工作及社会企业评鉴都能够提供有效参考,这是众所周知的,被忽略的是档案对于记录对象自身的参考作用。校内师生虽然较比他人要对自身有更深的了解,但在校期间关乎学习工作的许多细节却是师生自身都无法完全了解的,而档案则正是能够帮助校内师生队伍强化自我认知的重要参考内容。校方了解到这一点,应当针对性向校内师生一定程度开放档案,利用当前应用广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档案库,以便每个校内相关人员都可随时对自身的档案内容与档案相应变动进行查询,才能更快加深对自身各方面评价的了解,进而有更明确的自我管理方向。针对档案当中对自身的评价进行针对性思考,找出自身需要改善的缺陷,才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提升素养,最终成为更加优秀的个体。而校内师生素养都得到提升,才能够建立起更加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进而改善校方形象。
3、利用档案内容的不断完善,确保档案实效性
档案作为具有参考作用的原始资料,其是否完整,是否精细,是否全面,与其实际作用的体现有着密切关联。一言蔽之,档案内容记录细致,记录项目能够随时得到更新,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师生个体的各项信息,提供更可靠的参考。特别是高校学生与教师,作为已经成年的独立个体,会涉及更多信用行为,接触到更多来自网络上与社会上思潮的影响,所以对其各项情况进行更完整的记录,才能确保档案的客观性,并在社会上各类企业对人才进行筛选时提供更合理、更真实的参考,更符合校方的发展需求及社会企业的评鉴需求,有助于提升校方在教学领域及社会上的评价。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想要确保档案的全面建设,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校方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来完善档案的建设,为档案设立更多可供参考的子项目,例如信用卡记录,借贷记录等等,不断充实档案内容,才能使档案成为更有意义的资料,而不是为敷衍而匆忙记录的[3]。
三、结语
档案是为校方文化建设提供参考的重要资料,校方忽略其重要性,导致内容不完整,评价不客观,不但会影响到校内各项工作的开展,更会对校方形象产生影响,不利于高校发展。因此校方只有加强重视,审时度势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教育领域发展需求对档案不断进行完善,才能确保档案实际作用的发挥,为各项工作提供更有利的借鉴。
作者:马燕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3-136.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档案客观、真实的记录了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高校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各项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能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每一位高校档案工作者所面临最紧要的问题。科学认识高校档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涵义
高校档案是高校校建设和发展以及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客观、真实的记录了高校建设的创业史,再现了学校发展的全部历程和精神风貌,是高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真实性、凭证性、查考性和备忘性的特征,又蕴涵记忆和延续高校自然形成的传统文化精神作用。高校档案不仅是高校校史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高校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档案蕴涵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活动。高校档案真实地记载了高校光荣的历史和创业史,再现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和全貌,它是高校文化的积淀,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是高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总结、探索和改革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一种体现,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自己。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为宽泛,其独有的时代性、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开放性特征,确立了其在高校育人中的特殊地位。大学校园文化一般由三方面组成:一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具有文化信息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它包括校园内可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二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和行为规范等。三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办学理念等得到共同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
二、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1、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密不可分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二者关系密不可分。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两者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校园为基础,以传播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宗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校档案也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客观性、直观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有效形式的载体。高校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最有效途径。
2、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的一切育人活动都必须围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而进行。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利用好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认识档案与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认识,重视相关工作,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文化和教育作用,提升档案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档案成为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
(1)高校档案是良好的德育教材和生动的育人资源。
高校档案记载了学校的发展史,校史是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学校创建、发展、变迁,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示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利用各种各种的宣传活动和校史学习,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营造优良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以校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作文大赛,在学生中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校史讲解工作。在不同时期举行校史图片展、校史影视展,开展校史文化宣传周、校史刊物征文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校史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学校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学校一代代耕耘者,一步步由艰苦创业走向辉煌的历程。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育人途径。通过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学生从中得到美好的享受和陶冶,得到人生和智慧的启迪,不断完善品格。通过组织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增强自信,不但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他们得到锻炼,提高个人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三、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着力加强档案工作,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增强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工作。要真实地、客观地、准确地、及时地记录下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重视档案工作,提升档案品位。经常组织档案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展档案研编和校史研究工作,通过研编,不断挖掘档案资源。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通过网络、媒体、报告、展览等方式开展以档案内容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体现档案的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大力弘扬校园文化。
2、着力加强特色档案建设,适应校园文化网络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管理;文书档案;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原始记录,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学校各部门如何利用档案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所收集的档案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具有专业化、多功能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单位以专业化档案管理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为核心,以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认识
首先,树立专业化理念,提高专业化认识。档案管理专业化是指档案管理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也包括职业专业,国家对档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档案知识、档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我国有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其次,培养专业化精神,增强专业化意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塑造档案职业文化、职业品格和职业素养,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遵守法纪、保守秘密,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事业追求、职业理想和工作态度。陈希周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四忌”》一文中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忌态度冷淡,缺乏热情,二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三忌不熟悉馆藏内容和档案管理业务,四忌对查阅档案的人员不严格监视,对查阅过的案卷不经检查就人库。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克服“四忌”,努力做到服务质量专业化、学习培训专业化、业务技能专业化。
再次,建立档案管理专业化体系。蹇文燕在《浅谈基层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专业化构建》一文中指出,档案管理和开发专业化构建的路径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转变工作理念;二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专业化队伍;三是完善设备,加大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四是整合利用档案资源,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档案管理专业化的目标是人本化,要坚持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保管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所有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离开了人所有的档案都没有任何意义。档案管理专业化过程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单位统一的文书档案标准,克服各自为阵、各自为术、各自为范的局面,积极推进文书档案建设一体化,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全面、准确、便捷的功能。
二、创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模式
要提高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建设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经费独立、业务独立的档案馆。《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把档案事业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机构,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应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设置档案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检查和指导;档案馆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具有保管档案的专用库房,档案库房应当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尘、防光等条件和设施。
目前,高校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文书档案产生并存放于各单位、各部门、各学院,或者单位内部设立档案室,由这些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管理零散,缺乏规范性、整体性,作用很难发挥,价值很难利用。二是成立档案馆的高校,文书档案由档案馆专人负责,各单位和部门指定兼职档案员协助做好归档工作,管理制度健全,文档生成过程规范,档案的价值整体得到利用。
三、改进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方式
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专业化、管理方式专业化、管理手段专业化、管理措施专业化等。陈丽在《提升四川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标尺》一文中认为,档案专业化管理是指以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从管理工作的各项专业环节入手,以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把服务者的工作重点集中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的管理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组织专业性、管理过程专业性、技术专业性、人员要求专业性等。
制度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逐步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实现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为了提高文书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开发文书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必须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以信息化改变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档案馆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刊物、图书等媒介,采取出版、播放、陈列、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刘向在《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一文中认为,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程序员的档案知识水平。要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使软件所附有的功能适应档案管理的特殊性。还要进一步完善软件开发公司的售后服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对软件和系统进行升级。陈金水在《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助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一文中认为,要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实现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业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及时配备业务档案现代化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业务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四、培养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批职业化、事业型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的关键。《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专业及相关知识,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守秘密,热情服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称评聘,并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文书档案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管理人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素质,在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上发挥表率作用;其次,要掌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具有文书档案的鉴别、识别能力;最后,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文书档案的形成、收集、鉴别、整理、利用、保管等一系列专门环节。另外,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文书档案充分利用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贤文在《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干部档案管理队伍》一文中认为:“干部档案管理队伍应该懂得电子计算机操作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自如地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干部档案材料的贮存、检索,应该懂得录像、复制、缩微等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仪器,应该具有基本的化学、生物知识,以利用各种手段实行对干部档案材料的防霉、防腐措施,应该懂得中国档案发展史、干部档案史,等等。”为此,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使档案工作者从档案资料保管员向档案资源开发者和研究者转变。
其一,加强档案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发展档案学科知识体系,根据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办档案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结合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培养档案管理应用人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人才和档案学研究人才。
其二,引进档案管理人才。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在职称评定、推优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吸引其他单位或部门具有档案专业学习或管理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
其三,选留档案管理人才。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留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改善档案管理队伍的学历、年龄、知识、学缘结构,增强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活力。
一、建设高校档案馆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1、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公用电话网的装机总容量已达到了6134万门,长话线路已发展到35万条;中国公用数字网CHINADDN和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已经相继开通,我国目前已有全国性、地方性的专用电话网300多个,网络的规模已排在世界电讯网的第六位,成为应用最广的联网工具。
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接轨。就全国高校来看,1994年以来,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进,很多高校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连入CERNET,其余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自2000年底开始陆续建成。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自动化是高校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必由之路。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3、经费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现代化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通过Internet、CERnet网可以看到,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已经初步认识到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的重视,预示着经费的加大投入。档案馆自身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了造血功能。近年来,许多高校拨专款给档案馆购置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
二、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我国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数据库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各馆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高校档案馆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4、经费保障率低目前虽然硬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价格在不断下跌,但档案馆网络化的实现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高校档案馆的经费投入较少,用于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购置好的硬软件,建立高起点的档案馆网络,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经费仍是影响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5、人员整体素质低弱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高校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组织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高校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真正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引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高校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增加经费投入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维护均需要大量资金,学校应加大投资。档案馆领导要利用档案馆自动化方面已取得的成果,积极向校领导反映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网络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档案馆网络建设纳入到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预算之中,从而加快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应利用已建成的数据库和网络为社会服务,获得一定的收益,并把它们投入到网络化建设中,“以网养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基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社会各界科技化进程不断加快,档案管理也是如此。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以往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它将档案管理的工作延伸到了文件管理方面。一方面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相关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本领,适应新时代的档案管理要求。
1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加入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同时更加方便地管理档案资料,保护资料安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相关高校的计算机设备达到相关技术的要求,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软件使用能力也要达到要求。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使用者为中心,建设一种更方便于使用者使用的档案知识服务体系。这种体系更强调服务而不是档案管理,也就是说,相关档案部门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查阅的平台供使用者使用,而并不单单是对高校师生的档案进行简单管理。因此,该行业也渐渐转变为一种带有服务性质的行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旧观点,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做到实处。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大有益处。将档案以电子化的形式储存、管理起来,在当今倡导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这种信息化建设是节省纸张的环保行为。高校档案信息化也使资源可以共享,减少成本的浪费,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同时也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系统化,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2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运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文档一体化可以使高校档案工作更为方便,同时高校档案工作也为文档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地点和场所,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不断的适应中互相融和发展。具体来说,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断增大。文档一体化管理可以为就业单位提供一个随时随地查询毕业生在校成绩、奖惩记录、特长、师长评语的平台,这样方便用人单位更加直接了解该毕业生,可以从全方位评价该毕业生是否可以录取。同时,学生的信息可以被用人单位查询,从某一方面来说也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文档管理一体化也让学生可以在相关网站查询到自己的信息或者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和教师以及用人单位都提供了方便。
2.2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在高校,档案有许多种类,不仅有学生档案、还有教师以及学校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的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如此多的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求,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更是不适应,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提出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文档一体化管理可以让文档管理工作人员将文档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比起传统的文档管理工作来,查阅更方便,储存更长久。同时,档案的归类和登记可以在网上进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利用相关软件对档案的归纳整理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模式化、规范化,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3 实现资源的共享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以前各高校的档案都是采取封闭模式来管理的,显而易见,面对当今这个“世界村”大环境来说,用传统的封闭模式来管理档案当然是行不通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正是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同信息技术、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使不同的学生资源可以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出现,能够做到平均分配资源,增加了资源的共享性,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信息支持,使不同使用者在同一时间查询到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减轻了信息查找的繁琐性,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
3 加强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途径
3.1 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文件管理
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使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二者结合在一起,两者在同一个综合管理系统之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因此,文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势必也会影响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规范化。在文件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对于文件内部以及外部的各种信息数据必须严格规范,促进文件一体化管理的推行,为文档一体化管理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和相关技术支持。
3.2 建立相关管理机构
文件和档案具备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基础。首先,我国当前的文件和档案是有机的整体。从文档管理史上来说,其存在的内容主题与形态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只是时间的差别——现行文件或者历史文件。从另一角度上说,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对于同一文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处理的工作。其次,在文件被颁布时由文书处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当文件上规定的工作已经被实施,该文件就成为了历史文件,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方便以后查阅。这样有益于文档系统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对高校这个文档异常丰富的地方来说,建立一个组织专门对文档进行管理和储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校要建立文档管理机构,首先,要建立全校性的文书及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并由该组织负责全校整体的文书与档案工作,搭建一个文档同步的有效领导体制,由此组织负责协调文档工作,并检查、监督高校内部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其工作合乎规范性。该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会议或者以其他形式商讨档案管理相关事宜,并对重大的文档工作进行决策。其次,高校必须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例如,档案室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档案管理规范,培训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检查指导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然而,高校目前档案室的职责仍然在档案的整理、管理和分类上,这样就造成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朗,大部分工作时间被浪费在不是职责所在的地方。最后,各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这样就能将被动地听从上级的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主动履行自己工作,各部门主要领导要起带头作用,为文档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打下基础。
3.3 加强文档一体化规范条例的制定
建立高校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要建成非常不容易,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按照标准来执行,这样就为以后的资源共享和文档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此外,文档建立所用到的卷宗纸张、档案盒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设置,届时统一编号,方便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应用文档一体化的自觉性,使其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对领导者也要进行培训,增加领导对于文档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文档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然发展趋势,这样从上当下重视起来,对于文档一体化的实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4 加强软件开发工作
目前,文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同部门使用软件不同,不能相互对文件进行对调,因此,要加快对文档一体化软件的开发。在软件开发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软件的兼容性能,保证其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运行,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满足现代办公环境的文档一体化技术保障体系,使不同部门之间文档的运转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档案数字化建设 问题 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广西的50多所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综合实力都在不断提升。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推进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档案数字化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广西高职院校也正逐步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纷纷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平台。高职院校档案室是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提供重要服务的窗口,必须得跟得上学校发展的脚步。档案信息化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提高档案提供利用的效率。传统的档案资料查找方式是先经过手工或者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目录检索再到库房查找,有时候要往返几次库房才能查到利用者所需档案资料,花费较长时间。档案数字化后就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轻松查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将档案信息经过校园网络传输,就可以提供给校内外相关人员利用,利用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就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找相关档案信息。
(三)有效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为主,占用空间大;对纸质档案的频繁翻阅容易造成损坏、字迹褪色。目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档案库房面积仅能容纳3-5年的库藏量,随着档案的逐年递增,现有库房很难容纳庞大的档案。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档案存储空间,还有利于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二、广西高职院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建校历史在50以上或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或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以上,都需要设立档案馆。”根据规定,目前广西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符合成立档案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成立档案馆,仅仅是成立了档案室,隶属于学校办公室。档案室仅配备1名专职档案员,虽然少数院校配有2名专职档案员,但常常还要兼顾学校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处于建设发展阶段,主要将经费投入基建、教学和科研上,不可能对档案工作投入太多。
(二)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目前,广西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仍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主要采用纸质、录音、录像等载体保存档案;以案卷归档和保管的方式,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提供查阅的方式以手工翻本,费事费力。虽然统一使用了GD2000档案管理系统,但仅局限于档案目录数字化,档案全文数字化仍然是空白。更没有实现档案资源在校园网共享,无法满足多用户的同时需求。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缓慢。2002年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颁布,自此我国全国各地、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但是2002年广西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刚刚从中专、技校升格为高职高专,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整合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信息化建设,因此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非常滞后的。
(四)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问题。档案数字化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档案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将纸质档案原件数字化过程中,拆分、扫描、数码相机拍摄时容易造成档案原件的丢失或者字迹、数据不清晰。二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后,面临着计算机“病毒”、“黑客”等安全问题。高职院校档案内容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尤其是科研类档案具备非常高的科技含量。如果不加以安全保护,将造成重大损失。
三、广西高职院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经费的投入。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经费投入。首先要配备档案专职人员,对档案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档案人员除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管理、数据库建设、图像处理等专业知识。其次还要配备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相关设施,如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
(二)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制度。在开展数字化建设前期,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制度,确保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从而使档案管理朝着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三)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操之过急。高职院校档案信息量庞大,短时间内不可能将全部材料数字化。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可到区内外先进的高校或者企业学习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避免盲目建设。根据本校近几年档案的利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按照先新后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步骤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
(四)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加密、信息认证、防治计算机病毒、信息备份、网络安全和档案信息长期可存取技术等。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中要注意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不能在数字化过程中造成原始档案的丢失、破损,在扫描或相机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使字迹清晰不模糊。二是做好档案信息备份,购买先进的存储设备,避免档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更新换代后导致档案信息无法读取。三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后,要维护好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给档案信息一个可靠安全的存储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而推进档案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化是必然途径。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利用一系列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储存的一体化,实现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收集、保存、传递带来的成本。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档案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材料,通过文字、图像、音像等不同的形势保存下来,对于推动学校的发展,维持学校的稳定、维护学校的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形势而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高校档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高或低的标尺。
高校档案信息化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专业学科也在逐渐丰富当中,不断增长的师生人数、教学内容导致信息的增长,从而使档案的内容变得充实、材料来源广,使用落后的人工方式来收集、整理档案是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教育的发展。档案信息化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自身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已经逐步进入正轨,部分管理人员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还是存在高校管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深,推动积极性低的问题,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设备和经费,部分高校资金和人员本就吃紧,致使高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片面,认为大量的投入却没有为学校带来明显的效益。
(二)基础设施设备的不完善
专业的设备和完善的设施是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本条件,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扫描仪、打印设备等,软件包括收集、处理、传递、保存信息的相关软件。从高校的实际配置情况来看,出现了三中常见的设备问题:一是硬件设施组合配置不合理,认为计算机就是一切,有了计算机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档案信息化;二是软件配置不合要求,软件相对于硬件来说花费的成本较低,高校在配置时不按照自身需求,均进行配置,不仅浪费资源,也浪费档案管理人员的时间。
(三)档案信息建设过程有问题
高校档案种类纷繁复杂,关系到党政、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虽然初衷是保证为师生领导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但是往往结果不尽人意,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档案收集、处理、归档不及时,某些部门形成的文件没有及时上交,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不能形成可存储的档案信息,最终导致档案无法归档,形成的文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存,或者失效或者消失,其中还存在档案收集不全、档案出现重复、档案补充不及时等问题。
2、档案安全出现隐患,高校档案的网络系统与互联网相连,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和社会中存在恶意的人群,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库出现中毒、信息被盗、信息被更改甚至是存储的数据被损毁等问题,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阻力。
3、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这是指高校与高校之间没有统一管理档案的标准,影响高校之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交流,不利于高校对信息的开发。
(四)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技巧水平较低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的技巧整体水平不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科学知识的掌握度低,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遇事无法做出正确、灵活的决断。部分人员计算机水平不达标,无法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阻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水平和深度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需要学校管理者对其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当领导意识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专业人才、建设经费等与高校的发展是呈正比的,这项任务才能顺利开展。
(二)加强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
领导者应当根据高校当前的状况,增加或完善现有的设施设备。基础设施齐全才能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加强档案建设的管理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把分散的材料和文件进行统一的收集、归类,然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整理,最后由管理人员进行提交、分类、存档。根据流程走,使每一个过程中的信息都是完整的、正确的、及时的,保证信息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同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能监管,及时更新数据库的安全功能,对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出现数据损毁等问题。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规范信息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提高管理团队的素质,才能使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认识高度和对信息建设工作的热情以及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三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相互交流管理心得、分享理论知识,借鉴别人的经验以此提高个人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档案信息化将建设的发展。
四、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是高校档案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保持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使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工作不断发展,为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亓正.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7).
一、当前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
1、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历年来艰苦创业曲折发展的实践过程,记录了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具有文化属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育人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因此,档案部门不仅要整理好、保管好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挖掘,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系统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努力做到学校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档案资料,就能提供什么档案资料。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先进文化的载体,参与和指导校园“文化品位”建设便是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
2、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直观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其是新时期校园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不仅能为本单位服务,还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便于高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作用
高校档案不仅在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提供素材,在营造高雅、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和有力工具。
1、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记录者和承载者,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创新所必需的营养,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如果充分拓展档案馆(室)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信息的功能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将档案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档案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就能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繁荣高校文化,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到档案馆(室)接受文化和知识的熏陶。
2、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是实现档案“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高校档案馆(室)如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根据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清理馆(室)藏档案,对能公开的档案大胆尝试采用像图书馆的开架书库、查阅大厅等类似的公开查阅档案的方式,尽可能简化手续为师生利用提供便利,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并且档案馆员在接待学生利用档案时,应以亲和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查询者提供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档案人员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娴熟的技能和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档案的魅力。
3、高校档案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1)前辈贤圣的示范教育素材。利用高校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历史名人的珍贵资料,以名人的人生经历感染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我校通过举办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的专题展览,为学生学习树立了榜样和楷模,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爱国、勤奋、敬业的文化教育素材。高校的良好校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同时,高等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带有强烈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学风是一种群体气质、作风的反映,它对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操行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3)学校成就的激励教育素材。通过展览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传统特色,突出学校的历史地位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使大学生了解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史和学科的发展史,激发大学生热爱母校的思想感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4)知识创新教育素材。高校档案忠实记录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招生情况、专业设置、教学评估,教师考评、教学改革、教学设备,学生学籍成绩、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等等。这些记录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上升转化为教育理论,成为新的知识信息点和成果。
三、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
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者要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被动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创新档案文化,打造档案文化品牌。通过网络、媒体、橱窗、宣传板等途径,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宣传特色档案信息,自觉把档案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树立档案文化建设理念,把静态无声资料开发成声文并茂、形式新颖、贴近校园文化建设实际、赋有震撼力的宣传材料。
2、进一步充实馆藏档案,丰富档案编研资料。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明进程最重要的记录载体,它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较好地反映了高校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高校档案馆(室)利用档案编研的各种资料,如我校编制的财务制度汇编、基础数字汇编、校志、年鉴、优秀教案集、优秀论文集、优秀成果集等具有丰厚底蕴的档案文化作品,充分挖掘了高校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档案编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师生开阔视野,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3、举办校史展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高校档案馆(室)中的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浓缩了高校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巧妙组合与设计,举办高规格的校史展览,真实生动地再现高校创业的艰苦历程及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学校的美好形象,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将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措施。校史展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增进爱国、爱校思想,而且展出中名人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突出贡献更能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我校在50周年校庆时,通过举办校史展览,使上万名校友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学校,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发了他们为学校、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斗志。
4、利用档案展现高校的良好形象。
高校档案馆(室)通过学校公布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校史馆、博物馆建设,挖掘学校的人文精华,增加文化特色,把高校档案馆建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很多高校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开发多媒体宣传软件等方式,利用各种图表、照片、录像建立了展厅基地和网上宣传基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了解学校的成就,接受多种知识和美的熏陶。同时,校史馆、博物馆等学校文化场所还有助于社会了解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和过程,通过公众效应促进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增强,展示其良好的对外形象。
5、利用档案中的学术研究成果,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保障。
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高校学术档案记载了高校师生历年来的学术论文、著作等学术成果,记录了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数据,总结了他们在科研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帮助研究者了解科研的进展情况和已有的项目成果,使研究者得到启发,避免重复研究,而且还能提供实验、观察和理论概括的基础材料。
参考文献:
1、邬雪军:《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档案与建设》,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