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5 13:10: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批评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作为党委书记,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认为有纪委干了就行了。
2.安排工作性子急,工作超前,从而出现乡村干部重复做工作的情况。
1.工作和生活上过于严肃,对于同事亲和力不够。
2.对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关心不够,你把主要精力在政府工作上,却忘了自己作为乡党委副书记的身份,希望你重视。
三、对xxx拟批评意见
1、忧患意识不强。你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建设,中庸主义,认为一切都还好,固步自封,不能积极的、创新性的开展党的工作,抓意识形态工作不够。,认为是意识形态是虚的,没有正确对待。
2.学习自觉性有待加强。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次数虽然多,但是安排的学习时间短,形式单一,党委会议记录不够规范。
四、对xxx拟批评意见
1.过于重视实际工作,理论学习认知重视不够。
2.认为自己在树堡乡工作时间长,自己是老党员,老干部,就先发表意见定框框,影响了其他同志充分表达真实意见。工作中听取意见不主动,不够虚心,对不同意见听之甚少。
五、对xxx拟批评意见
1.思想认识和思维模式跟不上发展需要。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州委的决策部署中,对党的理论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研究得不够深,解放思想不够,工作开拓创新不足。
2.平时工作只顾自己亲自干,没有将工作分解给包村的其他干部,导致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村干部存在依赖思想。
六、对拟批评意见
现在,我冒昧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以下建议:
1、我认为XXX是一个做事十分负责任的人,但可能由于性子比较急,好胜心强,有时候在工作上难免对同志们要求有点严格,造成了一些同志的不理解,建议和同志们、老师们多沟通交流。
2、我认为XXX存在老好人思想,对自己主抓的工作,多数情况下认同的多,很少发表不同意见,不愿因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不同而得罪人。
3、我认为XXX做事认真负责,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原则性很强,在直言不讳上,没有充分考虑大家的感受。
4、我认为XXX工作认真,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强,但是有些事情比较急躁,在工作中的魄力和原则性不够强。
5、我认为XXX是一个做事十分负责任的人,但是在一些事情上缺少一定的变通能力。个人认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和事情的本质,在有时候是可以进行一点变通的,使得事情变得稍微简单一些。
6、我认为XXX办事能力较强,但是有时候做一些事情没有那么积极。
7、我认为XXX在工作中的魄力和原则性不够强。
县政府及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着力于狠抓落实,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效果,代表满意度较高。
1.已得到解决或采纳的建议有51件,占67.1%。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城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建议”,已安排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县小餐饮单位全面实行煤改气工程,同时对餐饮单位油烟排放进行了规定,根据各餐饮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场指导安装油烟管道,采用高空排放、下水道排放和增设油烟净化装置等手段减轻环境污染。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大对严重失信个人和企业法人曝光惩戒推进诚信泗洪建设的建议”,县政府积极应对,一是在金融办设立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打击非法集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人,梳理负面典型,以儆效尤;三是通过广泛宣传,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维护我县经济大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
2.纳入计划和议事日程正在解决落实的建议有22件,占28.9%。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归仁徐洪河码头设置的议案”,按照原有政策及规划,徐洪河沿线所有码头都应清理关闭,但现在由于南北水调工程的贯通,原有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县政府已安排交通局会同规划、水利、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以及沿线乡镇,共同研究制定上述区域规划建设方案,待评审通过后实施。
3.因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能解决或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解决而向代表作出说明解释的建议有3件,占4%。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扩大杨树速生材种植面积的建议”,目前,我县杨树大部分为雌株,现在正值开花结果高峰期,每当春季,杨树飘絮问题带来诸多烦恼。经了解,南京林业大学正在研究杨树雄性不育系,既不飘絮,也没有花粉。鉴于新品种正在研究中,暂时还不具备扩大杨树速生材种植面积的条件,未来待新品种研究成熟后,再推广种植。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办理责任。
县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主要领导对建议办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专题召开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明确了承办部门、责任领导、办复时间、质量要求;各承办单位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承办人员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切实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的大事来抓,有效促进了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办理水平。
建立了办理情况督办和通报制度,落实了各承办单位的督办责任人,采取电话催办、跟踪督办等形式,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同时加强审核把关,各承办单位在回复代表前,由政府办对回复件进行把关,重点建议送政府分管领导审核,确保答复格式规范、内容准确。
3.突出工作重点,增强办理实效。
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力求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具体落实上做文章。针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4.加强沟通联系,提高代表满意率。
注重增强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听取代表对办理工作的要求,汇报办理情况和结果,提高了代表满意率。
三、下一步打算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支持下,在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县政府承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建议办理不够深入细致、效果不明显,一些建议的政策性较强,落实需要较长过程,办理结果还有一定差距。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
明确代表建议从交办到办理、答复、落实、跟踪、反馈等相关办理规程,严格依制度办理,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督促各责任部门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承担办理工作,配齐配足专职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老舍认为“知道了文学特质,便知道怎样认识文学了”,文学批评也“要拿这些特质作裁判的根本条件”。作为一本概论性质的课堂讲义,凡事点到为止,老舍或为显现某种科学性与时代感,因此莫能免俗,欲借西方学者的学说观点来增强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和可信度,抑或如他所言,“文学批评有许多种,我们为省事起见,就用莫尔顿(R.G.Moulton)的方法,将文学批评划分为四大类:理论的批评、归纳的批评、判断的批评与主观的批评”。具体说来,归纳的批评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形成一个批评标准;理论的批评使人们用新眼光看新作品,具有指导作用;而判断的批评只是在批评史上有讲述的必要……分析、比较过各类批评的短长之后,老舍从中分出了哲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两个元素,即“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史”,其中“批评的任务必是由检考文学、由特别的而达到普遍的”,批评史“所记载的批评意见只是历史上的演进”,“批评史对文学批评的重要,不在乎历史,而是在文学方面。”从中不难看出,老舍是反对客观的批评与“个人借着批评来发表心中所蕴”的主观自由的批评,肯定“那有价值的是批评的自身也成为艺术,就是当它的内容已经陈腐,还能使人爱读”的批评——“判断的批评是指出对不对多于爱不爱,对不对是以一定的法则衡量作品的自然结果,爱不爱是个人的,不管法则标准。爱不爱是批评中的事实,而主观的批评便基于此。”老舍由此得出“文艺必须与文学特质相合”,批评一个作品须看“作者在这作品中完成了文学的目的没有”,“建设一个文学理论必须由多少文艺作品找出文学必具的条件”,老舍指出这才是“文学的正路”,合格的批评者“必须由文艺本身为起点,因为只有文艺本身是文学特质的真正说明者”。老舍援引其他几个欧洲学者的文学批评观点来证明他自己的主张:“文学本身是文学特质的唯一的寄存处”——他充分肯定了阿瑙德对批评家的界定——“不但批评文学,也批评生命;他批评文艺,也批评批评者。他以为文化的意义便借求知而进于完善,求知便能分辨好坏善恶,这便是批评。因为批评的事物是‘要知道世界上所知所想过的最好的,然后介绍出去,以创出一个真的新的思潮’”;他称赞王尔德的批评家必须具备“一种敏锐感受美及美所给予我们的印象的性情”的主张;更是对詹姆斯将艺术家比作“探看荒林的探险者”,批评家则是“检查者去考察这条路”的说法大段引介。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老舍以上所引西方学者的观点,尽管系统而好看,但实在缺乏深意,讲来讲去也只是常识性说法,而老舍由此所作的引申才真正显示了有着人本情怀的“写家”本人对文学与批评的独特理解。他说,“文学家也许是写自己的经历,像杜甫与Wordsworth,也许是写一种天外飞来的幻想,像那些乌托邦的梦想者,但是无论他们写什么,他们是给人生一种写照与解释……他们的哲理是用带着血肉的人生烘托出来的……我们到了他们所设的境界中自然能体会出人生的真意义”。因此,读者“应当站在创造者的地位去观察”,才“不至于武断……这样,他不但只是了解文艺,他也一定要明白文艺中所含的生命是怎样,那就是说,他必须明了人生,才能明白文艺所表现的是什么”。写家老舍相信“诗只能被诗人摩抚”,“艺术家自己明白自家艺术的底细”,因此才“会写出最有价值的批评来”,但他也承认艺术家并非事事精通,其局限性正好可以由专门的批评家来弥补。作为一个批评家,必须要“对创造家表同情”(“没有同情,便不会真诚”),老舍援引Coleridge的话来佐证之——“对于青年人我必须这样说:以缺点判断任何作品永远是不智慧的,第一个尝试应当是去发现良美之点。”老舍认为作家的感情、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这三者怎样的运用与调和不是个容易的事”,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何,与能引起读者的感情与否,是作者首先要注意的”。比照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对凡俗生命的关注,个体遭逢命运捉弄的无力无奈以及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悲悯情怀,我们可以体会到有着多年创作实践的老舍对于文学、个体、社会的深切把握。他说,作家取材“必是对于人生与自然有极深的了解与心得,他根本的必须是个艺术家”,而“社会自觉是含有重视个人的意义”,“个人之所以能引起兴趣,在乎他的生命内部的活动”,由此,“小说之所以为艺术,是使读者自己看见,而并不告诉他怎样去看,它从一开首便使人看清其中的人物,使他们活现于读者的面前,然后一步一步使读者完全认识他们,由认识他们而同情于他们,由同情于他们而体认人生;这是用立得起来的人物来说明人生,来解释人生”,正合了阿瑙德的“不是说以道德的标准去批评文艺,而是以文艺和文艺时代的生活相印证”的说法,也就是避免用外在功利的评判准则来评判文学。
综观其创作生涯,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中呈现的“文学批评”观实际上贯穿了他的创作实践或者反过来说他实践了他的关于文学的判断:“文艺才配称为生命的解释者。”“文学根本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要替自然与人生作出些有力的解释。”“像预言家似的为千秋万下一个真理。”从老舍的直接表述和对中外从古至今的“文学的倾向”的细致梳理中,我们不难看出老舍对于“人”的重视,对于“生命”的温情关怀(不论是现实的或虚构的人物之间,还是创造家或批评家之间都需要真诚相待,用心去理解彼此的生命)。事实上,老舍这里讲的“生命”是无法具体明晰与传达的,此话怎讲?“生命”是个别的具体的当下的,归于个体经验,而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故只能大而化之,以文学打通内外,沟通人类共通的东西(“生活”),用普泛的人的生存状态或人性来呈现“生命”的“律动”,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气”有相同之处。“文学讨论它自身”,也就是有着自身特质的主体“文学”如何以“生命”为节点去认识去理解作为客体的“文学”,同时作为手段的“文学”与作为对象的“文学”又是互相映现的——作品与读者,生活与作品,作家与作品以及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沟通、重合,贯通着经验的相关的“生命”联系。入乎其内,故能写之(艺术源于每个人的内心,理解个人的内心就是理解生命);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以美的本质,以物感物,构筑生命的有机整体,“使我们看到我们的光景是美好”)。真诚的同情的“生命”意识正是作为读者的批评家批评的前提,只有深刻感受到创作者表现在作品中的“生命”律动,用内在的文学特质去体悟呈现于眼前的各类文学形态,用批评家个人生命的体验来理解创作者的生命状态以及体现在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的起伏,批评家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批评来,老舍的这一思想为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批评与文学间的关系,如何建构合理的批评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是老舍比照中西文学史并结合自己多年创作实践写就的一本关于文学问题的系统性论著。尽管将文学的特质归纳为“感情、美、想象”并不新鲜、准确,但他通过对文学的创造、起源、风格、形式、倾向的考察,分析说明诗、散文、戏剧与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特点与分别,揭示出文学源于人类“表现”的天性,经过“心觉”创造,目的在了解和解释生命,而这命题显然有所出处,有着老舍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的。对文学的这种主体的生长性认识,自然渗透到了老舍的批评观——批评家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与对“创造者”同情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关键词:诗品;情;雅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09-02
钟嵘十分看重建安诗歌,“降及建安……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诗品序》),在建安诗歌中又尤其推崇曹植,认为“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1]149对曹植诗歌的渊源、风格特征进行评论,充分肯定曹植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其中“情兼雅怨”说影响深远,学界对“情兼雅怨”具体内涵也有所关注,但是较少将此与钟嵘的批评家身份结合来分析“情兼雅怨”的批评内涵及意义。
一
钟嵘所言“情兼雅怨”包涵情、雅、怨三方面内容。首先来看看钟嵘对诗歌“情”的认识。《诗品序》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1]47钟嵘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这种情应该是内心真实的有感而发的。正是因为诗的真实感人,才能“动天地感鬼神”。他又近一步说明诗歌之感人的最终作用是“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也就是宣泄愤懑,排解忧愁,使人情绪舒缓。诗人抒发自己的情感内心愤懑得以宣泄的同时,又能引起读者共鸣,使他人也能借诗抒情。由此可见钟嵘是很重视诗歌的“吟咏性情”,也就是说要表达出个体内心的意愿、情感,诗歌要因“情”而生。
“雅怨”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先来看看“雅”的内涵。雅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大体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要求。《毛诗序》言:雅,正也,言今正者以为后世之法。雅者,正也,言王正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2]63。言雅即正,从内容上对雅进行了规定,即有美刺指向。杨雄所言“中正则雅,多畦则郑”(《法言・吾子篇》)言“雅”为中正,亦从《毛诗序》所论。及至魏晋南北朝,挚虞《文章流别论》所言“诗经是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则偏向于对“雅”艺术形式上的规定。
钟嵘在《诗品》中有八条提到雅。“指事殷勤,雅意深笃,得诗人激刺之旨”(评应遽)此条所论“雅意”实为诗歌的美刺内容。此外诸如“虽乖秀逸,是经伦文雅才。”(评颜延之),以情深含蓄为雅”;“然贵状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评鲍照),言鲍照诗句危言晦涩,音律不和谐,不合清雅之调。“亦遒变,若铨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评任■)言任■诗歌体正调雅;“鄙薄俗制,赏心流亮,不失雅宗”(评谢庄)以言辞流畅为雅,这些则从艺术形式方面对“雅”内涵进行了补充。
与“雅”相对的是“俗”,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运用“雅”“俗”概念对文体风格进行评价,如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称:“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熔范所拟,各有所司,虽无严乳,难得逾越。”[3]339联系钟嵘所言诗之“俗”特点,亦能看出钟嵘所称“雅”之含义。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到“俗”,其言:“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1]62-65在此钟嵘视重理无味虚为俗,对此予以否定。此外,钟嵘在品评诗人诗歌时也多次用“俗”概念,如评鲍照:“然贵状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固言险俗者多以附照”[1]282,在此钟嵘以穷形而不避危仄即情感过于激烈为俗,是“伤雅”即不利于雅的表现。评欣泰等人云:“鄙薄俗制,赏心流亮,不失雅宗”,认为不流畅明白为俗,俗则失雅。而从“鲍休美文,殊已动俗”此条中可知钟嵘认为诗无文采为俗。结合总体而言,钟嵘比较倾向于“雅”之艺术形式,特点有三:一是不可以追求诡异奇特形象,不主张过于激烈的感情抒发。二是不过于直率地表现自己的一切,不严厉迫切。三是主张声律和谐,文辞并茂。
“怨”的具体指向又是什么?《诗品序》中有一段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1]77孔子云《诗》“以群,以怨”,“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钟嵘将“怨”的范畴扩大,由“可以怨”的具体感人之事来看,“楚臣去境,汉妾辞宫”为离国之悲;“骨横朔野”“魂逐飞蓬”为颠沛流离、客死异乡之伤,“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为征人思妇之痛,“解佩出朝”为辞官之愤然,“扬蛾入宠,再盼倾国”为仰慕之忧伤,所述事例以悲为主,情感基调哀伤,情感内容多元化。由此可以看出钟嵘所言“怨”,实际上是指以悲为主的感人之事在诗人内心引起的哀伤情感倾向。他具体评价的诗歌也体现了这一标准,评为上品的十一位诗人的诗歌就有七位属“怨”的范畴,如“文多凄怆”(评李陵)、“文以典怨”(评左思)等。
综上,钟嵘评曹植诗“情兼雅怨”,实际上就是认为诗歌要抒发个体情感,情感抒发以悲为主,悲情不宜极端,抒情文辞要优美。
二
他将曹植立为最高典范,以“情兼雅怨”来评价曹植五言诗,是否符合诗人诗歌实际呢?分析曹植诗歌的特点以及其创作,就可知钟嵘是否符合实际。
从曹植的创作实际来看,他的五言诗内容是以“怨”为主,同时又通过多种方式求“雅”,达到了怨情雅发的效果。曹植近四十首五言诗有四分之三与“怨”有关。“怨”的内容丰富,有世俗生活中的“怨”,如《送应氏二首》》为朋友离别之怨,《磐石篇》言离别故乡之苦,《赠白马王彪诗》写骨肉相离之悲戚,《七步诗》怨骨肉相残,《呼嗟篇》叹个人境遇之无奈,《门有万里客》《梁甫行》怨社会惨境,《七哀》《种葛篇》道出的是妇女的哀痛。也有宇宙哲学上之怨,如“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浮萍篇》);“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赠白马王彪诗》);“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薤露行》),这种直感式咏物咏景而及己,日月变换想到人生的飘忽,由朝露的瞬息想到人世的仓促。
从“怨”的消解方式来看,曹植多以叹息、幻想等比较柔和委婉的方式来消解怨,而无如“拔剑东门去”(《乐府诗集・东门行》)这样武力式的宣泄。如《送应氏二首》,诗人送朋友自然心情惆怅而所见又是满目疮痍,更是悲凉。而他最后只是“气结不能言”以将怨聚集于内心的方式完成“怨”的消解。《磐石篇》写及“林木无分重,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乘■举帆幢,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写尽离别故乡羁旅之险和人生颠沛不安,最后诗人也只是“仰天长太息”。曹植的游仙诗流露出人生短促的忧虑,所以诗中几乎都表明他幻想永生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有他想以此消解忧愁的愿望,如《游仙诗》诗人就说自己“岁岁少欢娱”而想着去游仙。而怨妇诗则是曹植委婉表达心中“怨”的另一事例。如《浮萍篇》借女子被弃又希望丈夫回心转意的心理描写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自己不被重用渴望重用的心理。
曹植写诗还特别注重音律。慧皎《高僧传》十三《经师论》云:“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况子建集中如《赠白马王彪》云:‘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情诗》:‘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皆音节和谐,岂尽出暗合哉。”[4]507-508除注重音韵之外,曹植尤其重视文章之藻采,在其诗文中也多次提及辞藻,如“公干振藻于海隅”(《与杨德祖书》),“得所来讯,文采委曲,晔若春荣,浏若清风”(《与吴季重书》),“骋我径寸管,流藻垂华芬”(《薤露行》)等。而曹植诗句亦言辞优美,诸如“凝霜依玉除,清风瓢飞阁”(《赠丁仪》)、“白日濯青春,时雨静飞尘”(《仕太子坐》)、“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公宴》)等诗句中的动词都是经过精心锤炼。曹植对音律和辞藻的主动追求,使诗歌尤其是乐府诗逐步趋向骈偶,从形式上约束了情感直白的表露。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曹植诗歌情感指向悲怨为主,偏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表达方式委婉含蓄,重视辞藻的选择,声律和谐。由此可见,钟嵘所言“情兼雅怨”是客观公允的。
三
魏晋南北朝时,伴随着传统文论的成熟,文论作者对自我批评家身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钟嵘在《诗品序》提出批评家的批评要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不能随意评论。其言:“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於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徒自弃於高明,无涉於文流矣。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馀,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1]81-86从中可以看出钟嵘写《诗品》的目的:一是纠正士俗“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自弃於高明,无涉於文流”的创作风气,二是纠正“准的无依”的批评风气。从创作角度考虑是如何写好诗,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是要确立评价诗的标准。这显示出钟嵘作为批评家的责任感。
钟嵘将“情兼雅怨”定为好诗的标准之一,他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评价曹植,认为以“雅”制“怨”,回归到了诗歌的本质,发展了陆机的“诗缘情”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诗歌理论“发乎情,止乎礼”做了一次补充。当然钟嵘以“情兼雅怨”作为佳诗创作的要求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好诗的范围,把质朴感情真挚的诗歌都排除在外,但是他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曹植诗,理性地得出了这样的评价标准,的确担负起批评家的责任,也促进了后人对曹植诗歌进一步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一、艺术批评教学应该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尤重实践教学
一些优秀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消费。需要通过艺术批评对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科学判断与评价,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用一定的理论和批评标准对作品做出判断并不难,只要熟悉和理解艺术理论和方法就能对艺术现象做出判断,但理论和标准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美术现象本体,这种判断又是否符合艺术市场的规律就成为艺术批评的关键。我国现代艺术批评还相对比较弱,没有形成符合中国艺术实际的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西方艺术批评理论也被引入中国,丰富和发展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同时也显出强烈的水土不服。从内容上看,现代西方艺术理论,主要是美学理论,并不关心艺术本体的规律,而是通过研究艺术现象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构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庸俗社会学美学,它与直觉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的观点极端接近。他们的观点是把艺术归结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就像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中一样,承认艺术中只有思想内容是本质的,它使艺术内容脱离这种内容体现的手段和形式,成为一种纯思想的推演和演绎。以这样的理论作为基础对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只能是理论范围无限扩大,语言越来越晦涩抽象,什么都说就是不说艺术,形成了一种学院化理论倾向。
从教学效果上看,现代西方艺术理论扎根在西方文化土壤之中,是艺术理论家面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艺术问题进行的理论分析。在对西方文化和社会现实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理论,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学习的结果就成了古今中外艺术理论的大杂烩。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理论是必要的,但更要从艺术现象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也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东西。因此,就要求批评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艺术发现力。这种敏锐的发现力就是一种艺术直觉。一般说来,直觉就是欣赏者未经理性分析与逻辑推演而迅速直接地把握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感性特征的能力。直觉洞察力不同于推理,不借助概念,却又包含着情感想象理解。批评家的洞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是从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中敏锐地对现象本质的悟解力。“看”也正是“眼睛的思维”。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其特有的敏感性,会感受到其独特的音调、动作、表情、形式、画面、题材等,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稍纵即逝的感受,这种感受才是艺术批评所要表达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有其天赋的一面,更多的还在于个人后天的学习,是一种对各种知识的整合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对知识具有很强整合能力的人,在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越多,他的直觉能力也就越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见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同样,“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官是经过训练的、具有文化感受力的感官,而不是纯自然生理上的感官,“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①艺术批评所需要的敏锐观察能力,它一方面来自对人类历史的学习——“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另一方面就是敏锐的观察,这种观察就是一种实践——感性活动。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研究艺术现象本体,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才能得出实际的而不是空想的,科学的而不是抽象的判断来,因此,艺术批评教学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尤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它是保持艺术批评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艺术批评实践教学是艺术市场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
艺术市场是以艺术商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交易行为,如果无法判断或者判断不出艺术商品价值,艺术市场运转就会产生困难,甚至最后崩溃。
艺术商品的价值是由艺术本体的价值和艺术载体的价值两部分构成的:艺术创作作为文化生产,不是纯粹手艺的展现,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显现。克罗齐指出,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创作技术方面,不在于构思的物化,也不在于作品的构成,而在于艺术家意识中酿成的特殊精神内容,其形成的物质“外壳”只应该把这种内容凝定下来并传达给他人。这种物质“外壳”的物化就是艺术品,艺术家完美地表达出自己思想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作品,它的外显形式就是独特的个人风格。艺术本体的价值量是由以创作主体长期的累积劳动量为依据,以承认艺术创作经验、艺术传达和表现的技能技巧、个人禀赋才情的差异、社会影响和时尚因素以及稀缺程度为基础的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艺术载体的价值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原创艺术载体。其价值量无法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2.人工复制的艺术载体。其价值量也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3.机械复制的艺术载体。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计量。
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并非由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决定,更多的是由其使用价值来决定。任何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它既是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的本质属性,也是艺术市场运行和存在的基础,艺术品具有使用价值是艺术品具有价值或价格的物质基础。
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针对具体的人。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列宁认为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时代历史背景、文化传承、艺术交流、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经济状况、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市场需求、媒介“炒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艺术品对使用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用价值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会给炒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在人为的炒作推动下就会出现市场混乱,不利于市场发展和建设。这就需要艺术批评能够对艺术现象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使用价值明确和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批评实践教学也为艺术史学科和艺术理论学科的教学提供资料和理论支撑,促进艺术学科适应时代和市场需要。同时,艺术市场具有一般市场运行的规律,但更多的是艺术市场自身的特殊规律,艺术管理类学科要想真正反映艺术市场的特殊规律,就必须深入艺术市场内部,实事求是而不是生搬其他市场规律,就必须研究艺术品的经济规律,艺术批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艺术经济规律的关键。我们强调艺术批评的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是说艺术批评可以包办艺术市场课程建设,也不是说艺术批评的地位有多高,只是说,艺术批评处在艺术市场学科中的基础和纽带的作用,我国目前艺术市场学科教学和建设还比较薄弱,通过加强艺术批评学科建设来促进和协调其他学科建设,有利于尽早形成艺术市场完整的学科体系。
(注:本文为天津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6.
关键词:染织;刺绣;艺术设计;民间纹样
一、中国民间染织刺绣设计的简介
中国是最早发明织绣和印染的国家之一。早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用麻、丝织作平纹组合或罗纹组合的“布”。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罗纹葛布。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盛在竹筐里的绢片、丝带和丝线,同时出土的还有几块炭化了的苎麻布。这些平整细巧的丝织品,都是以蚕丝先缫后织的产品,技术上达到相当娴熟的程度。这说明在此之前先民的织作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我国古书说黄帝之时“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看来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
我国棉花大面积推广较晚因此我国古代长时期的服饰原料主要是葛麻和丝。葛麻织作的织物古代称“布”,丝织作的织物古代称“帛”。在男耕女织的古代,治丝绩麻都是妇女的事,因此我国古代把解决穿衣问题的工作(如纺织、缝纫,刺绣等)统称“女红”。
商周时期,我国的麻、丝纺织技术已相当完善,多彩织花的“锦”和把绘画刺缀在纺织品上的“绣”已有相当的发展。据考古发现,商代中、后期的墓葬中已发现了平纹的“纨”、绉纹的“e”、绞经的“罗”、斜纹或回纹的“绮”和双经双纬的“缣”等。到战国中期,各种丝织品和各种绣品已十分繁盛,光彩夺目。如1982年发掘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一个墓发现的丝织品就有绢、绨、纱、素罗、锦、绦、组、彩条纹绮、刺绣多种,颜色有红、黄、绿、蓝、紫、棕、黑、黄、褐等,绣纹有龙纹、凤鸟纹、动物纹、几何纹等,其织造方法使用了平纹地经线提花、分区配色“挂经”、纬线起花、针织单面提花等先进技术,满目琳琅,美不胜收。
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纺织印染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丝绸产地东起沿海,西及甘肃,南至海南,北达内蒙古,不仅品种繁多,印染刺绣水平也相当高。不少权贵之家招致男女工人从事纺织,谋利肥家,刺激了丝织技术不断改进。唐宋以后,官私丝织、印染作坊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华东沿海地区迅猛发展,各种风格和纹饰的“锦绣文绮”争奇斗艳,使中国的丝织工艺在世界上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二、民间刺绣设计理念
在中国的丝绸品种繁多,光彩照人,但并不是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享用品。古代中国长期的宗法封建社会和阶级压迫剥夺了劳动人民享用丝绸的权利,“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般人民只能穿葛、麻、粗毛、棉布做的衣服而被贱称为“布衣”。虽然如此,劳动人民的爱美之心是不可泯灭的。衣服原料虽然简单,但中国劳动妇女把祖国传统的织绣、印染技术巧用于粗衣布料,同时也把她们纯朴秀美的感情融会于一针一线之中,这就使得中国的古代民间织绣、印染更显得质朴纯真、艳丽多姿。从中国民间刺绣传统来看,我国古代的民间刺绣工艺,主要是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玩具等。这些民间刺绣工艺品,多是生活中的实用品。实用品加以点缀、装饰,不仅美观大方,还能加固布料、增加强度,像裤脚、袖口、衣领、鞋面、鞋垫、袜底、头巾、肚兜、挂包、背包加上刺绣,不仅打破了面料大面积的单一色彩,加强了衣物优美的轮廓,还耐磨经穿,比使用单纯的面料更结实。
我国的民间刺绣讲究“情”,讲究民俗传统。例如:枕头用的绣花样,同是一种方形图案,老年人用的大多采用福、禄、寿的题材,意思是祝愿老年人健康长寿;小孩子用的多采用“五毒”图案、老虎图案,意思是避邪镇恶,祝福小孩子像老虎一样勇敢健壮;年轻人燕尔新婚,则一般是选择鲤鱼闹莲(象征爱情的和谐)、莲(连)生贵子、鸳鸯戏水一类的图案,以祝福新婚夫妇家庭美满、多子多福。又如:挑花或绣花的手帕,是姑娘们贴身的用品,也常常用来馈赠情人,作为定情的信物,因而绣得极为漂亮、大方,隐藏着姑娘心中的秘密;孩子们的“虎头鞋”、“虎头帽”,则因为寄托着母亲的希望和祝福,格外做得雄壮威武,透着那么一股子结实憨厚的猛劲。所以,从中国古代民间刺绣的传统看,我国古代的民间刺绣,大多是把实用性、装饰性同人们追求生活美满的理想、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它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力求形式美又寓意吉祥,或借物传情,把人们真实的情感以浓缩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中国古代的民间刺绣的手法种类
中国古代的民间刺绣手法,主要有绣花、挑花、贴花这三种。绣花是用彩线(丝线、绒线、棉线等)按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缀连出美丽的纹样,古代叫作“黹”或“针黹”。绣花多为妇女所作,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是妇女的主要职业,因而也是“女红”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绣花起源很早,商周时已很发达。我国各地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绣品,像春秋的“凤鸟穿花纹绣”、战国的“龙凤虎纹绣”、汉代“长寿绣”等,都是当时贵族服用的精品。这些朝代的民间刺绣十分罕见,主要是因为布帛不好保存,没有流传下来。我国的刺绣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基础,产区分布极广,但以江南最为流行。明清时期,江南“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对中国刺绣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民间绣花的方法很多,有铺针、平针、缠针、散针、打子、套扣、盘金、辫子绣、锁绣等,技术虽不如宫廷绣花讲究,但题材广泛、形式活泼,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我国古代民间的绣花有传统但不程式化,它就地取材,因材施绣,随其所好,把真实的感情注入到一针一线之中,因而有着华美而刻板的宫廷绣花无法比拟的风格。平常我们说民间工艺是生活的艺术、现实的艺术,于此也可见一斑。
挑花,又称十字绣,是严格按照布料经纬纹络以小十字挑织花纹图案的刺绣方法。挑花图案以十字形直角构成,有独特的变形几何形装饰风格,而且刺绣时不伤布丝,反而能加固织物的耐磨损性能,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以针法、用线的不同又可分为:架花、撇花和纤花。架花是一面绣,撇花是两面相反的绣,纤花是正反两面一样的绣。挑花的装饰题材,以花卉、动物和楼阁殿堂为主。图案的布局,一般是布面中心挑绣大团花,四角边沿挑绣小型的角花、边花,很讲究匀称和构图方式。不同地区的挑花风格也有区别。如汉族的传统挑花多以白色布为地绣蓝花,少数民族挑花则多以青、黑色布绣彩色花。这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
布贴花是一种用彩色小布块拼成各种图案作为用品装饰的刺绣方法,又称“补花”。布贴花常用来装饰服装、帐帘、枕头等,还经常与绣花结合在装饰物上堆起浮雕式的花卉、动物,甚至在上面挂上金属饰片,显得特别粗犷、憨厚。我国古代各地都有给小孩做“百家衣”的习俗。所谓百家衣,就是向乡邻收集各种颜色的小布块拼制童衣,取百家保护、祝佑平安的意思。这种“百家衣”上往往贴有“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的布贴花,其用意是希望孩子能祛毒避害、健康成长。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用的背布(用来背小孩)也往往是绣花和贴布综合运用的,它以精致的图案给孩子展现出一个美好甜润的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心灵手巧的母亲希望孩子快快健康成长的心情。
中国古代的民间刺绣,由于年代久远,实用物易损坏,所以目前我们发现的实物很少,很多工艺我们只能靠现在还在流传的民间传统绣法去挖掘。(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构件、批量钻芯、批量评定
因各种原因,某些已建工程未对隐蔽项目进行验收或制作相关试件、未对进场材料进行送检,导致工程竣工后无法验收,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必须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鉴定,其中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的评定我们可以采用回弹法、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等检测方法进行鉴定,本文通过几个工程实例,对批量钻芯法遇到不能批量评定时如何处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工程实例
实例1、开平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程于2000年3月开工,因各种原因,该工程未报建,未制作相应试件、未对进场材料进行送检。该工程混凝土采用的是现场搅拌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0。受该公司委托,我站于2009年11月03日对该公司进行混凝土批量钻芯强度检测。首层柱和二层梁各钻取24个芯样,其中二层梁构件的检测结果如下:
经计算,该生产车间二层梁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差,上限值,下限值,,,不满足批量评定条件。
实例2、开平某花园二期1区B1商住楼工程于2005年报建,同年5月开工,在施工到二层面后因故停工,二层梁未制作混凝土试件,混凝土采用的是中泽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的商品混凝土,于2011年更换施工单位,接手重建工作,委托我站对二层梁混凝土构件进行批量钻芯检测。受该公司委托,我站于2011年6月21日对该工程进行了混凝土强度检测。本次检测方式为钻芯法随机抽检,抽检位置为二层梁。根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要求,经与委托方共同协商,确定钻取15根梁,其中10根梁各钻取一个芯样,另五根梁各钻取2个芯样,每个芯样加工成一个芯样试件,共计20个芯样试件。对每个芯样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经计算,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差,上限值,下限值,,,未能满足批量评定条件。
实例3、开平某花园二期1区A3商住楼工程于2005年报建,同年3月开工,在施工到二层面后因故停工,二层梁未制作混凝土试件,混凝土采用的是中泽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的商品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于2011年更换施工单位,接手重建工作,委托我站对二层梁混凝土构件进行批量钻芯检测。受该公司委托,我站于2011年6月21日对该工程进行了混凝土强度检测。本次检测方式为钻芯法随机抽检,抽检位置为二层梁,钻取芯样直径为Φ100。根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要求,经与委托方共同协商,确定钻取15根梁,其中10根梁各钻取一个芯样,另五根梁各钻取2个芯样,每个芯样加工成一个芯样试件,共计20个芯样试件。对每个芯样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经计算,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差,上限值,下限值,,,未能满足批量评定条件。
二、数据分析处理
当出现无法进行批量评定时,我们首先要对检测数据进行判断,看有无异常数据需要剔除,如果剔除了异常数据后能满足标准要求进行批量评定,则无需进行扩大样本容量,否则宜扩大样本容量,直至满足规范要求。文献1第3.2.3条规定,钻芯确定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可剔除芯样抗压强度样本中的异常值。剔除规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T 4883的规定执行。当确有试验依据时,可对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样本的标准差Scor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正或调整。实例1、实例2和实例3都不满足规范要求,我们对这几个实例的数据先判断有无异常数据需要剔除。
根据格拉布斯(Grubbs)检测法,对上侧情形、下侧情形、双侧情形进行判断,判断公式如下:
上侧情形
…………………………………………(1)
…………………………………………(2)
下侧情形
…………………………………………(3)
…………………………………………(4)
对于实例1中的二层梁构件,样本量n=24,,s=5.34,计算得:
(37.5-25.6)/5.34=2.228
确定检出水平α=0.05,查表得G0.95(24)=2.644,G0.975(24)=2.802,因G24< G0.95(24),故判为未发现G24=34.9MPa是统计离群值;
确定检出水平α=0.05,查表得G0.95(24)=2.644,G0.975(24)=2.802,因< G0.95(24),故判为未发现G24=34.9MPa是统计离群值;
对于双侧情形,因G1-α/2(24)= G0.975(24)=2.802,G24,均小于G0.975(24),故实例1中无异常数据需要剔除。
同理,对于实例2,经计算得G20=1.86,,查表得G0.95(20)=2.557,G0.975(20)=2.709,、均小于G0.95(20) 、G0.975(20),故实例2中无异常数据需要剔除。
实例3经计算得G20=1.38,,查表得G0.95(20)=2.557,G0.975(20)=2.709,、均小于G0.95(20) 、G0.975(20),故实例3中无异常数据需要剔除。
三、处理对策
因为钻芯检测属于有损检测,不仅对建筑物构件造成损害,而且检测工作量大,检测时间长,检测费用贵,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不能批量评定的构件进行扩大芯样样本容量,具体处理方法笔者认为应区别对待,对于符合文献2可剔除离群数据的,应按文献2的方法进行异常数据剔除,若剔除后经计算满足批量评定条件时,按文献1的方法给出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当出现不符合按批量评定条件且按文献2中的方法计算无离群数据时,在保证推定值偏于安全的条件下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芯样抗压强度分布在设计强度两侧的,笔者认为在保证批量评定结果偏于安全的情况下,可剔除最大值再进行评定,若剔除后经计算满足批量评定条件,则剔除最大值后再按文献1的方法给出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若剔除后经计算还不满足评定条件的,宜按方法2进行处理。例一中二层梁构件在剔除最大值37.5MPa后,经计算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5.1MPa,标准差为4.8,上限值为18.9MPa,下限值为13.9MPa,满足批量评定条件,故二层梁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宜取18.9MPa。
2、芯样抗压强度分布在设计强度单侧或经方法一处理还不能满足批量评定条件的,笔者认为可对其余未钻芯的构件按一定比例(不宜少于5个构件)进行无损检测,并通过修正量的方法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修正,给出单个构件强度推定值,再与之前的芯样抗压强度值进行混合评定,直到符合批量评定要求,给出强度推定值;对于芯样抗压强度全都大于设计强度的,可直接给出单个芯样抗压强度值,检测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可取最小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