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9 14:18: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引言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教育重视能力培养;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开展素质教育;随后,我国进入创新创业教育时代。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放在国家工作的首位。2010年5月4日,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自《意见》实施以来,虽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速度迟缓,缺乏形式创新等现象依旧存在。
一、文献综述
(一)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赵绚丽(2011)[1]经过详细的研究后认为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教育的充足与缺失,与采用的创业教育的形式关系不大。创业教育研究不足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要想取得创业教育与产业活动的成功,就必须结合创业教育的规律、要求与特点,实施合理的、科学的创业教学。鲍桂莲、冯爱秋[2]等人认为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才有可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大多创新创业实践借助于“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开展,只有少数精英参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
(二)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刘艳(2010)[3]从高校教学内容角度出发,认为内容目标模糊不清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遇到阻碍。对学生来说高校更像是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处,要解决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就应该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目标。郭云贵(2012)[4]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角度出发,认为当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多大学仅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一门课程。创业教育教材也存在缺少或编排不当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不能及时、广泛地掌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狭小的范围之中。
(三)学生认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林雪岩,刘洋(2013)[5]从学生的角度经过详细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落后,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一系列问题。李贵兰[6]认为创业意识影响着人们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与能动性。可以说,创业意识是创业的精神支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走向创业的重要动力源。唐根丽,王艳波[7]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另外,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2003年,美国共有1 600所高校开设了2 200多门创业课程,并成立了10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日趋成熟:创业课程逐渐增多,教育模式反复更新,理论研究逐层深化。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创新创业大赛颇受重视,全国以及各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大赛(参见表1)。另外一些高校也会举办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比赛。
2.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各地区、各高校的创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种类逐渐增多,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总体趋势呈上升势头;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文献的产出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恰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使得学生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楚,认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不大[9]。其次,大学生的“求稳”使其缺乏冒险精神。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为22.9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10]。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阶段,虽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创业类相关课程,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三、创新创业教育瓶颈产生的原因分析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都较低。本文认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发展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讲授课课时过长,实践课缺失
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以公选课或必修课类型出现,上课时间为32学时―36学时。大部分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讲授课的形式开展。讲授课的目的是集中时间将所学知识教授给学生。目前国内高校讲授课课时过长,一方面会使课堂内容冗长枯燥,造成“拖延时间”的感觉;另一方面会造成只学“理论”而欠缺“实际”的局面出现,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展开。
(二)学校与企业/公司之间欠缺诚信、可靠、长久的合作关系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通过建立企业/公司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如果学校与企业/公司之间有合作平台,那么学生可以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去企业观摩、学习或实习,在具体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虽然有些大学与企业建立了学习交流平台,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很难维持长久。一般的合作企业都是不断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他们灌输就业的思想;或者一些本想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很可能会“享受”工作的感觉,最后放弃创业走上就业的道路,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失去原本的作用。
(三)创新创业大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进一步。但是创新创业大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创新创业大赛的选题很大程度上受指导老师能力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与企业联系不够,很难吸引到有实力的投资方,导致很多优秀方案都只停留在方案阶段,很难真正地实施开来。
四、总结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具有一定水平的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创新创业比赛的举办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加快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应合理运用各种平台,努力在校园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帮助大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等,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far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social trend of 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lack of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need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he survey uses cas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field research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policy support and increase of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ee aspects.
关键词: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talent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85-02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快速发展对创新创业类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社会现实。毕业生选择依靠政策扶持选择创业也成为就业新趋势。但是当前的90后、0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淡薄,过度的依赖父母,长期的处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造成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贫乏,懒惰、不团结、集体意识淡薄、竞争意识缺乏。为了提高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帮助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做好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开展此次调查。以往的研究调查多关注政策层面,却忽略了创新创业主体在整个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次调查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全体创新创业大学生群体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人物采访、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从现象本质中去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均是来自于对于我们此次调查之后的总结。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一些真实想法。问卷从分析目前的社会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创新创业的真实想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障碍、以及大学生毕业之后最佳的创业时间等几个方面来了解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学专业、所在年级。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社会就业形势、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的真实想法、以及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和最佳时间段几个方面来设置题目。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我们除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还选取了毕业之后成创业的校友作为访谈对象,并且通过实地参观创客基地,切实去感受创新创业为毕业生所带来的无限机遇与挑战。
1.1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剔除无效问卷,利用EXCEL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之后,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缺乏。
68.56%的人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人不到参与调查学生的一半。其种有54.18%的人有考虑过自主创业,但不知道如何操作。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严重不足。
第二,创新创业观念还不成熟。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不知道如何去创新创业。很多同学认为资金不足和高校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大学生选择创业之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另外,没有创业的勇气、害怕失败也是没有实施创新创业主要原因之一。创新创业观念不成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步伐。近一半学生都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大障碍就是资金和方向选择。学生认为缺乏资金和方向就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毫无头绪,外加观念不成熟,很多时候会在创业初期夭折。
第三,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选择比较保守稳定的就业方式,选择高风险的创业的大学生则少之又少,不到总数的5%。其中,问卷中57.1%的受访者认为创业的最佳时机是工作后1到3年。选择毕业之后就去创业的少之又少。
第四,对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还认识不足。通过此次调查和访谈,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准备,不知道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大部分学生想过去创业,但是真正动手去做的几乎没有。更别提主动去关注和研究这些成功者的经验了。
1.2 原因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业道路布满荆棘。创业成功的华丽外表是用困难艰辛的遭遇雕刻而成的,我们在赞叹他人成功时,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于创业背后的创新精神与坚持不懈的意念。一直身处象牙塔的我们,的确需要出来见见这个“丰满与骨感”相结合的社会。努力将在校园内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稚嫩打磨成金子。没有谁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必定经过荆棘与泥泞,坚持下来,用理智面对,才能乘风破浪!
第二,大学生需要加强沟通和交往能力。创新创业要想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此次调研和实地考察,小组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交流的能力。即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找工作,也是眼高于顶。不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第三,创新创业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失败,往往常人无法感受过的感觉你都会经历到。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很难在创新大潮中走下去。同时,创新创业的过程不仅是自身的,同时还关系到你的家人,同事、朋友、团队等。家人的反对、团队的误解、学业的安排,稍有差池,没有心理支撑创新创业之路就将终止。
第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不高。在创业上,无关学历问题,无关家庭背景,人人都能成功,人人也可能失败。问题就在于如何将失败变成成功的基石。忌虚、不惧场、谦虚、抗击心理能力。这些都是在创业路上需要学习的,也不论创业成功与否,这些品德,也将使你在今后就业的路上高人一等,并且受益终身。
第五,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如今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很多人都觉自己毕业后的工作跟自己现在的专业不搭边。但见识到师兄们的创业经历,可看出所学的不一定用得上,但却会带给你机遇。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以为,涉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为以后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也有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毕业时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首选的还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
2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2.1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在大一期间,就应该给大一新生安排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系统的讲授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初步的了解创新创业知识,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为以后的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基础。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学生更早更准确的做好人生规划。
2.2 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较有兴趣,但不知从何做起,并且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意识到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大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提供创业资源给学生。学生还应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创新创业指导课、创新创业指导讲座、创新创业大赛与创业实践课堂,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才能在大学生中塑造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2.3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经验是大学生创业的阻碍因素。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与周末的时间做兼职,寒暑假的时间可以选择进入企业或者工厂打工,既可以分担一下父母的负担,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经验,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就业形势与当今的市场状况,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还应该把握在校提供的各种创业资源的机会,积极参与创业讲座、创业大赛与创业实践,通过创新创业指导课堂,获取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为日后创业奠定基础。
2.4 加大高校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资金不足和缺乏社会关系是阻碍创业的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与政府应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去建功立业,使大学生既有个人远大理想,又有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在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从而解决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关键词:团队精神;创新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难题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题,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动力。由于起步较晚,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能力有限,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推动创新型事业建设,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据统计,当前世界上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为20%,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差距甚大。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创业教育在高校教学范围内的不受重视。当今高校范围内,大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选修范围,创业大赛,创业讲座是自愿选择的课外活动。没有完备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教学能力尚有欠缺,教育内容不科学、不完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团队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
(一)团队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崭新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满足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适应性发展产生的教育理念。按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创业教育逐渐被纳入高校人才教育之中,即开设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使得大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
当今社会的重要共识之一就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努力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创新创业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全新视角将大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存进大学生相互之间共同成长成才,在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平稳发展做出了有力的保证。
(二)团队精神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鲜的动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观念和意识,教授创新创业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创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现实可能性和社会创造力潜力。核心就是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基本素养。第二,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明确人生价值,树立人生目标,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以提高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不仅仅是当前创新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更是大学生发展为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人才的必备素质。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充满诱惑的时代,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思想受到消极影响。很多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过分注重竞争优胜,优劣观念过于突出,从而忽视甚至排斥沟通协作对于自身发展的作用。这样就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仅仅依靠自身去克服,大多数情况下,用有限的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越过这样的困境的。缺乏团队协作的意识是这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这也反映出了高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当前社会把团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选才的关键条件,就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团队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团队精神培养的教育也将大大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三)团队精神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和谐的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基本素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则是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要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团队精神可以让大学生迅速拥有符合集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培养大学生自觉拥有符合团体的共同价值观的意识,并转化为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在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维系上不仅仅依靠制度规则,更在相当的程度上形成集体意识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代表着团队集体共同的信念和精神。团队精神营造的和谐环境会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性的接受团队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和工作,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进步等都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三、团队精神的培养方法
优秀的团队精神需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目标清晰。具有优秀团队精神的人对于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十分清晰,并且对于目标的达成制定有充分的计划。第二,相互之间的忠诚信任。团队之间彼此的信任和可靠以及对团队集体的忠诚是团队精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第三,优秀的团队精神也要包容良性的竞争关系。在团队中,由于存在统一的目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个人利益矛盾,拥有优秀团队精神的成员并不会为了实现目标而相互斗争,相反他们会相互激励,相互分享,这种合作的竞争关系会让团队和个体快速进步,并保持团体的和谐环境。
为了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需要高校教育机构进行广泛的引导和教育。
(一)改革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取向培养。受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当今大学生大多数还是希望以找工作就业为主。在高校教育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的事业观念,提倡自主创业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并开展创业教育,逐步构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和创业支持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应结合就业环境给大学生一定的心理疏导。大学生仅仅在毕业之前有机会实习,粗浅的接触到社会工作环境,难有机会面对社会上的纷杂关系,对于步入社会本来就心有恐惧,冒险创业更是难以开展。因此,高校教育还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和实践指导纳入到教育之中,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二)形成倡导创业创新的校园团体文化。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以团队创业为主要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结构组成及其成效分析,有助于建立针对性、更具效能的创新业教育培养模式。在高校给予优秀创业团体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开展创业经验的分享和推广活动,在高校范围内倡导创新创业团体的建立,鼓励团体之间相互合作,协作共赢,可以建设更大范围甚至覆盖全校区域的大型创新创业团体。高校的社团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即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活动等信息,普及相关知识,加强理论研究。可以开展考核评审工作,激励团队进步。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合,为大学生创业活动带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搭建交流平台,规模化分享,加强宣传,树立标杆,推广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在高校范围内打造有力的团队创新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彭云飞,徐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1.目前,全球化贸易受到阻碍。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近期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都凸显出核心技术的归属权是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环节,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同时,我的国内需求仍然不足,发展创新型企业经济可以为经济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消费潜力。因此,中国必须重视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企业经济,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缺乏社会岗位导致近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率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创业型创新型经济,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有利于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创业是大学生实现个人抱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投入到创新创业浪潮中,这既有助于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又有助于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受市场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影响。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往往基于西方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验。因此,结合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
这有利于为大学建立良好的校风和学习氛围。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专注于企业研究和未来。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发展人才,同时提高大学的教育水平。
(二)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开展创业能力培养时,首先要进行创新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实际操作培训中形成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个性素质,在创业时把握企业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它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当高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时,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当前的市场竞争力,营造竞争意识,积极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企业创业竞争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推动中国创新型企业人才的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
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态度仍追求“铁饭碗”这样的体制工作,而非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情况持续发展极易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缺乏新鲜血液,创新动力不足。当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后,有利于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认知,从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新的认识,对自身的就业道路产生改观;有利于鼓励更多大学生进入自主创业的行列,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帮助了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往利好方向转型。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
大学生必须为自主创业做好准备,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对业务发展市场的充分理解。同时,大学生在决定开办自己的企业时,应该为创业失败做好准备。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在创业时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受到宠爱,很难独立生活。同时,处于大学阶段的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眼光与经验不足,抗压能力弱。
(二)学校因素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他们不仅没有办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还会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培训失去兴趣,无法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理解自主创业的重要性,这使得大学生无法顺利进行自主创业。与此同时,中国大多数大学的课程设置也不合理。没有激发学生在课程中创造新思路,难以形成创新人才,降低大学生的成功率。
(三)社会因素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如果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很高的认同度,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就会大大提高。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持怀疑态度,难以鼓励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相反,它对大学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当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时,不仅繁琐,而且难以鼓励和教育大学生,这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应该改变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避免对学生创业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能力弱,这与大学生自身的自我意思薄弱,高校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复杂等方面脱不开关系。因此,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提升个人心理能力素质
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很难面对创业的失败,这将导致大学生停留在创业能力的初级阶段,这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大学生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明确创业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更高的就业水平,以安慰心理,并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增强创业知识,强化意志和品格的培养,以求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面对个体自主创业的困难时能有强烈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二)发挥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
高校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是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大学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还可以将行业知识整合到课程体系中,随时渗透到大学生的知识中。同时,大学还应建立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为学生开展专业教育,促进其创业能力的成熟,满足政府对大学生的要求。
1、大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可以提高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
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项目管理;培养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继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受益面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创项目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迎接挑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引导学生求实创新,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大创项目开展情况
我校大创项目从2008年开始首届立项,至今历年8年,从单一校级项目层次到如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三个层次,从仅有的30项校级专项资金资助到近百项省财政厅资金支持,我校大创项目在层次、数量与质量上完成了质的飞跃,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校大创项目受益面广,成果丰硕。大创项目开展6年来,辐射影响学生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人数达5000多人,科学研究氛围逐步形成,学生公开篇数逐年增加。刚结项的2012年省级大创项目,学生公开25篇、应用成果4项和创业实战5项。大创项目培育了省级以上挑战杯等竞赛奖项多项,2012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状况调查》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广东毕业季文艺策划》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铜奖;2013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印先生图文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向阳花开网络花店》分别获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等。同时大创项目培育了多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 存在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大创项目已然成为我校大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但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与结项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项目结项率低
调查数据难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凝聚力不够等困难让少数项目组产生畏难心理,项目开展动力与信心不足,导致中期检查与结项均有少数项目自动撤项或项目质量太差无法通过结项评审的情况出现。2012年大创项目的结项率仅为62.3%。
2.2 项目质量不够高
虽然有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但从学生提交的结项成果与答辩表现来看,项目质量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问卷设计不够合理,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不当,论文格式不规范,文章逻辑不够清晰等。
2.3 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创项目作为学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指明方向,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即使有一腔热情,项目的开展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实际的项目开展中,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或指导老师因科研、教学事务繁忙等原因指导不够充分,以致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激励措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突出项目育人过程
不断完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注重过程管理,监控项目质量。大创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指导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开展教务处跟踪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项目由“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环节构成,各个环节均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突出过程育人,实施过程评价强调选题前期研究基础、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实践性结论,等过程;项目结项重点关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项目成果要求公开,突出小论文撰写的过程规范化训练,培养严谨的学术规范。项目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项论坛过程中均采用公开答辩形式过程指导,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过程相当于一堂“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3.2 关注项目质量,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3.2.1 项目晋级、降级机制的动态管理
由于存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项目级别,项目经费资助金额上也有很大差异,低级别的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晋升更高级别项目。鉴于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晋级、降级动态管理,既可以激励项目组向更高的目标冲刺,也让高级别项目组为了保持原位不被降级,更加认真对待项目开展。动态管理也让项目组明白成功立项仅仅是项目组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工作才是重点,不能怀侥幸心理、用敷衍态度对待。项目动态管理在中期检查时实施,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及格项目进行降级或撤项等决定。
3.2.2 项目团队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的构成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成员的才能,保持项目团队的活力,允许项目成员变更,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可以更换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
3.3 配套激励政策
学校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的有关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大创项目完成结项的教师,学校按规定分项目级别进行奖励,并由学校颁发大创项目指导教师证书。
学校将育人成果纳入申报上一级职称申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博士以及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
搭建学生科研和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06).
[2]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关键词】医学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育改革;实践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号召,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使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其本质就是希望在校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走进社会,提早接受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而检验更是一个注重技术训练的专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技术的革新总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医学检验领域,新型检验项目的开展及新型检验技术的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总结指导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经验与不足,从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
学院是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进行有效联系的中间者,学院既下达学校的各项政策给学生和老师,也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既能调动师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也能实时督促师生协作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1学院建立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小组
由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管办主任担任副组长,专门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申报和管理工作。
1.2落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预备项目
每年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在大一下学期积极申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预备项目。
1.3鼓励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医院检验科技术骨干担任指导教师
青年教师有创新潜力,富于开拓性和创造力,与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是激发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2]。青年教师刚刚从学生阶段走过,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更容易与学生沟通。目前,高校新进教师多为博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而医院检验科技术骨干临床经验丰富,工作中更容易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新技术或者新项目,两者互相补充。
1.4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或指导教师选题两种方式,做好立项申报工作
学院应及时宣传了解学生动态,对自选课题有想法的学生,予以鼓励,并组织向工作组汇报,对此类学生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对课题形成成熟的思路。对于指导教师的选题,项目负责人仍为在校大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文献调研、实验实施和论文撰写等,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思维和能力。
1.5监督和管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加强对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重点介绍项目实施所取得的进展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院既对项目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也能举全院之力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学院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推动作用。
1.6提供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条件
学院的实验室、教学楼和会议室等场地,应对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免费开放,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的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3]。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鼓励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医学院校课程设置较多,课余时间不够充裕,因此,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依靠寒暑假时间。对于自然科学类项目来说,往往一个项目涉及的实验比较多,出成果时间较慢。医学检验是四年制的专业,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临床实习,在校学习时间为前3年,从大一下学期申报开始,共有2个暑假和寒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参与项目的每一环节。笔者作为指导老师所带的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及成员为2012级检验专业本科生,在2014年暑假和寒假完成部分实验后,2015年暑假即进入临床实习,后续实验及论文撰写均难以主动参与,按时完成。
2.2要求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大学生主观意识的驱动,是创新创业训练获取成果的主要条件[4]。与学生一贯的课堂学习不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外专业内的研究进展、实验操作、论文撰写和成果交流等方面的知识,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和发掘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学生在达到学校要求的课业成绩以外,对课本外知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动项目的实施。医学检验专业相对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来说,课程较为轻松,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3不仅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锻炼团队负责人的团队管理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从团队的计划和组织,任务分配到项目时间的管理,都对项目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2.4提早接触实践技能,增强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遇到专业相关的实际困难时的心理素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大学生,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此类项目,缺乏对项目的近远期规划和安排,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产生退缩和放弃的想法,大学生应学会适时与学院及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学会寻找多方资源解决问题。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学校应把鼓励有科研项目和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指导教师不仅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更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来精心指导学生[5]。
3.1指导教师应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教学任务完成
指导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向大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科研及社会项目的机会,并监督和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完成,在传授理论知识以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2指导教师应适时督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推进
无论是学生自主选题,还是指导教师选题的项目,大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点拨思路,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防止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无所适从,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夭折。作者在指导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时,在项目启动阶段,即安排所有同学学习文献,对项目意义和内容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白项目的具体流程并知道如何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及时对操作技术给予指导,对于实验中的困难,鼓励同学向其他领域师生请教,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3.3指导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注意挖掘适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与普通的教学科研项目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要求时间不能拖延过长,项目不能太复杂深奥,大学生接触专业时间不长,对专业认识不够,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注意启发学生,挖掘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
4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宝贵资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尽管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中,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入,围绕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职业素养开展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仍需加强[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适应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体现了教育部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举措[7]。医学检验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型检验人才的培养,新型检验项目的开展,新型检验技术的应用,将给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2-2-22)[2015-12-20]..
[2]李立明,何桂英,刘子建,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3):84-86.
[3]李洁.多措并举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4(15):104-105.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5]钱小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40-42.
[6]张勤,李立明.国外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9):1281-1284.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雨果说;“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大学生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有了创新能力,才可以谈创业。创业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实践,是时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就业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已成为促进就业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创业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型社会行为,是把人生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特征是创新和创造价值。
创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孵化器。
创业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极富挑战性的过程,是人们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对创业者的锻炼和素质提升大有裨益。其中蕴含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创业并不神秘。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全新的生意,也不是学历“多”、知识“深”、智商“高”者的专利。重要的是,创业者对市场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必须专心投入。创业的核心是如何把市场需求和你要做的产品或服务结合起来。要自主创业,建议多从服务行业出发考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性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也正是自主创业者的特长所在,即符合创业者资本小、力量弱的特点。另外,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如电子商务(或网络商店)等。
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