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11:34: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登录平台。依托企业主管部门、街道办和各居委会,摸清全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再就业档案,动态管理再就业数据库,对填写《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审批表》的人员,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在再就业期间尽早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二是拓展服务平台。今年我局将扩大再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基层组织,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规格”的要求,在县街道和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每个服务站派驻x名专职工作人员,定岗位、定编制,同时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聘用x名劳动保障协助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直接、更方便的零距离服务。

二、开展就业培训。按照多元投资,多股运行的方式,与社会上有办学能力的机构进行横向联合,利用他们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免费对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学历、年纪轻、接受能力强的失业人员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新行业、新技术的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术系数小、操作简单、收入稳定的保洁、绿化等社区综合项目的培训。下半年将举办x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次以上。

三、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增加就业岗位。以街道和各乡镇为依托,努力开发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开拓社区服务就业新领域。二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培养我县品牌,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各项职业介绍费用,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县外就业,并优先安排他们到条件好、收入高、风险低的单位务工。三是推行以非固定单位、钟点工、临时工等为主的就业方式。

四、加强宣传。在大力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的同时,以典型带动的宣传方式,努力发掘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对下岗失业人员中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成绩突出的人员,做为宣传重点,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灵活择业的新观念。

五、重点帮扶。对男x周岁以上、女性x周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安置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上,对公益性单位安排原属于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还从再就业资金中将给予部分社会保险(养老、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夫妻双方全部下岗的家庭,最低限度的保证一方实现再就业。

第2篇

今天我们在成华区召开全市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座谈会,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候,请关键人物,来研究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市委刚刚召开了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会议,在今年即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关键时候,我们请各区(市)县分管和直接从事就业工作以及就业督导组的关键人物来研究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这个关键问题。刚才,我们参观了成华区龙潭街道劳动保障所,成华区戴浚区长介绍了成华区就业工作情况,各区(市)县领导汇报了近期工作情况,小新局长通报各区(市)县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情况,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通知,相信通过今天的座谈交流,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特别是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有帮助、有提高、有促进。下面,我就贯彻全市推进“三个集中”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就业工作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成绩初步显现

二、正视不足,问题急需解决

在充分肯定前段时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是整个充分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较严重。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区(市)县对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对于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不到位,造成有的地方工作力度不大,工作措施不力,工作作风不深入,对市上的要求采取简单应付的办法。刚才,小新局长对各区(市)县就业工作进行综合点评,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坦率的讲,我对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率已经达到83.4%这个数据,既感到高兴又有些疑惑。二是在落实七项制度上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七项制度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七项制度都真正落到实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才能真正做好。从目前情况看,有的制度落实的比较好,有的还未真正落实。比如在就业配套规划上,应将就业促进方案作为必备材料。目前全市在建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有66个,是不是都同步制定了就业配套规划?是不是都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查?如果现在不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下半年大多数区(市)县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将集中入住,就业问题又将上升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三是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还有待提高。集中居住区内的失地农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总体素质偏低,竞争就业能力不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手段和特殊的方法。有的区(市)县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中没有针对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特殊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工作措施的针对性还不够强。四是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稳定性还不够高。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实现稳定就业。在已经实现就业的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中,灵活就业的比重达到24%,这虽然说明我们较好地落实了灵活就业服务制度,但也说明实现就业的稳定性不高。

三、攻坚克难,确保目标完成

肯定成绩,发现问题,目的是为了推动下一步的工作。为确保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多次讲过,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中,有两件事情最重要:一件是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一件就是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问题。只有把这两件事办好了,促进充分就业才能落到实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已纳入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不仅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安居问题,也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市推进“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化和科学发展成败的大局。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各区(市)县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把做好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作为整个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大胆创新,扎实工作,确保落实。

二是围绕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今年,全市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要进一步健全就业配套规划制度、社区就业工作制度、就业培训制度、灵活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工作协作制度、援助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完成集中居住区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率达92%以上,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80%以上;就业援助“962110”成功率达100%,消除“零就业”家庭;90%以上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要建成充分就业社区。各区(市)县要围绕上述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并将此工作业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奖惩逗硬。要严格实行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汇审制度;坚持和完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督导组要重点督查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深入居住区入户调查,及时研究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第3篇

2009年基金监督管理科成立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工作得以稳步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2009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201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管内控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基金和资金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规范各项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防范基金风险,根据各项支出特点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局党组的安排下,在相关科室的支持协助下,重新组织修订完善了社保基金各项支出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具体操作流程,确保了基金管理和各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二)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拟写了《清镇市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清镇市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并及时呈报市有关领导审阅,并及时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2、严格按照有关操作流程对就业再就业资金及社保基金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并深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一是从5月份以来,认真审核每一笔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支出;二是每月下旬按时会同社保局退休科审核拟退休人员资料,并对拟退休人员有关情况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保证拟退休人员符合退休条件,确保基金支出安全完整;三是对2009年每季度、每月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有关支出进行审核;四是及时组织召开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联席会议,保证有关资金的及时拨付。 3、加强与社保局、就业局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对接,对各项基金和资金操作流程各环节内容进行熟悉了解,以便更能结合实际开展监督工作,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基金和专项资金安全。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及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等。

5、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对2005年、2006年、2007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及经费拨付情况进行了详细核查并及时报告检查情况。二是对2009年每期开班培训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及时填写培训质量统计表,及时准确了解每期培训质量等情况。

6、对各乡镇劳动力分市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一是会同市财政、审计有关部门对百花湖乡劳动力分市场建设工程进行验收。二是对新店、卫城、流长劳动力分市场建设有关事宜进行现场查看。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按时向局办公室报送科室工作动态信息、工作周报、月报及工作总结。二是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及本局组织的有关活动。三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

(一)深刻认识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能定位,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从业素质。

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管理使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规定性和严肃性,只有熟悉掌握社保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各项法律法规及实际业务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基金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运行。工作之余,基金监督管理科科室人员学习了大量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基本掌握有关业务处理要点及监督管理过程中应重点监督内容。

(二)积极参加我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各项学习活动,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三、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目前基金管理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监管体系和就业再就业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基金监督管理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内控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等。

(二)由于就业再就业资金及社保基金有关政策和规定较多,加上自身时间有限,对社保及就业工作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尚在熟悉中,导致对有关政策的把握尺度不准,基金监管工作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从社保

基金征缴、社保基金各项支出以及社保基金节余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如何有效监督基金征缴、各项支出以及基金节余一直是基金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工作量较大、人员较少的条件下,要真正做到对每笔基金征缴、支出进行有效监督还存在一定困难。

(四)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与社保和就业部门有关人员的交流沟通还不够,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沟通还需加强。

第4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源,安国之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2015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政策措施,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强化普惠制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

今年,我市将结合就业形势,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工作。同时,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及各类会议等多种形式把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基层单位。树立和宣传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基层单位切实落实政策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气氛。

二、2015年工作目标:

2015年,我局将实现实名制就业***人;

积极规范就业技能培训操作;

加大扶持力度,将实现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人,带动就业人;

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并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

进一步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三、务实基础,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继续把新增就业人员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标。把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促进我区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和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2、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乡的统筹管理和调控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积极就业政策和促进创业体系,实现就业惠普,创业争先目标,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均等化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就业能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在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积极开发城市治安、保洁保绿、物业管理、医疗服务等社区公益性岗位,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岗位的力度,更多地安排困难人员再就业。将社会保险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实现再就业的职工及时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将就业服务与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紧密结合,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规范化。对困难群体实施精细化服务,将就业困难群体分类输入计算机管理,建立台帐,确立帮扶对象,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依托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街道和乡镇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健全工作手段,加强基础管理。继续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质量,落实工作经费。

2、努力促进就业增加,缓解结构性失业,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基本满足城乡劳动适龄人士的就业需求。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强化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容量,有效减轻结构性失业压力,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

3、进一步发展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立足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积极促进劳动力流动,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对劳动就业的管理手段和相应的法律规章,进一步深化改革管理制度,调整和协调有关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4、统筹城乡就业,深化就业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建立统一新型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在2015年,争取城镇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富余劳动转移就业率达**%,动态消除“零就业”“零转移”家庭

5、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建设,建立起与统筹城乡劳动保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经办能力,加快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建设。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第5篇

绩。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9.8万个,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0.92万个,有6.8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两年下降,为3.28%,农民就业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以人为本,就业优先"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一、我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开展

二年下半年,我们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行意见的通知》(苏府办[2005]99号)精神,结合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求创建"双无街道、社区"的活动,以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衔,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为主体,成立了专门的班子,确定了相应的关于认定充分就业社区的试行标准,在九月中旬召开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大会进行动员和布置,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

创建活动是整合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各项社会资源,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我们创建工作的基本就业目标是: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前提下,社区内80%以上的失业人员实现各种形式的再就业;40-48大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达85%以上;切实解决双下岗、双失业和单亲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的再就业,达到省厅规定的"双无社区"标准。

我们的就业服务目标是: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的走访率达100%、信息采集率达100%、网络录入率达100%、就业指导率达100%。特别是要通过这项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工作思路,有效提高社区就业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由被动式就业服务向主动式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一般性就业服务向个性化就业服务转变;由依赖政府安置向帮助和鼓励失业人员自谋出路、互助就业转变,从而推动全社会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创建活动的进程和成效

这是我市首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亮出了"充分就业社区"的品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引导性作用显著,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与基层就业服务的密切结合,非常必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与街道社区态度积极,行动扎实;通过创建活动,有效地提高工作水平、深化就业服务、锻炼协管员队伍,使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党和政府亲民、富民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我们首先以失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工作难度大的苏州城区为工作重点,以劳动保障四级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努力取得突破,进而全面推开创建活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了援助和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在现有13个再就业援助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人民商场、长发商厦等16家再就业援助基地,使我市市区的再就业援助基地发展到29家,拓展了再就业岗位资源。

市各区、街道先后组建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定了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各街道社区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对辖区内的全部失业人员进行再次摸底调查分类,加强了对双失业、双下岗和单亲家庭,以及其他就业特困对象的上门走访、跟踪服务;积极推荐失业人员参加免费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积极采集就业岗位、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开展网上匹配业务,推荐和帮助广大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与此同时,各市也相继开展创"充分就业社区"以及"双无街道、社区"等具有充分就业意涵的活动。如昆山市结合再就业工作目标,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街道与社区签订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责任状,统一制订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双无街道"、"双无社区"工作月报》等四套工作台账,使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0%、援助对象就业率达89%、减少"双失业、双下岗家庭"达98%以上;常熟市、张家港市加强宣传工作,强化社区服务,摸清失业人员的基础情况,举办再就业援助招聘专场,并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定额社保补贴办法,大大促进了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吴江市加强各类创业指导、培训服务,形成技能培训、提供岗位、介绍就业"一体化"运作机制,"双失业、双下岗家庭"一人安置就业率达99%;太仓市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考虑,如开展时间短、见效快、就业门路广的实用技能培训,社区托底安置,保障创业稳定性,加强工作考核奖惩等。

经过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的工作,年底,市就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考核小组,在12月份会同各相关区劳动保障局及财政局对进行创建申报的社区进行了现场考评活动。

考核小组经过随机抽样,先后走访了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20个社区,实行现场考评,占全部申报社区的14.7%;在二年市区参评的138个社区中,已有100个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达标率为72.5%。

三、创建活动的收获

在二年度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收获:

㈠各级政府全面动员,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领导得力。各区领导重视,劳动保障部门动员迅速,工作力度大,各街道社区全面行动,尤其是明确了以社区为主体,展现了群策群力抓就业的局面。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对创建活动有明晰的认识,积极支持,并亲力亲为,参与走访、采集就业岗位、实施再就业援助等具体活动。如沧浪区成立了"沧浪区促进就业工作联谊会",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辖区群团组织及用人企业共70个单位成为首批会员,建立了紧密型联系,正式启动促进再就业活动。

㈡就业服务工作特色鲜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成果接受了实践检验。目前,我市的劳动保障网络系统已经联结了五市七区、21个街道4个镇、158个社区以及23个村,并正在不断延伸,是我市最大最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之一。我们以此为基本信息平台,各社区全面运用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劳动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管理服务。各社区健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设立了开放式的服务窗口,配备了电脑、打印机,部分社区还配置了LED信息屏、触摸屏等,工作场所及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服务工作的需求。各区在创建活动中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强化了工作优势,如金阊区的网络应用、平江区的专场招聘、沧浪区的基础管理、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农民就业、吴中区的"一户一就业"等等。

㈢社区就业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业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在创建活动中,各社区具体落实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就业登记证》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就业岗位信息及招聘、就业指导及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失业期限认定、失业人员特殊补助服务等九项服务内容;区、街道明确了每月对社区创建进度进行考核评价,以及召开居民座谈会、收集群众意见等方法掌握社会反映,促使各社区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与双失业、双下岗、单亲家庭至少一人再就业率均实现考核目标。尤其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如平江区海涌社区、梅巷社区等,发扬风格,提供跨辖区服务,有效帮助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㈣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开拓思路,因地制宜,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各街道社区将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当地的社会情况、客观条件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金阊区新庄社区在就业服务方面强调"五个利用",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信息、社区岗位、社区居民中人事干部的"人脉"、社区干部的集体力量,努力采集岗位,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沧浪区养蚕里第二社区的协管员殷祖康,通过自学计算机知识,开发了社区失业人员管理"一点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道前社区、二郎巷社区等不定期印发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宣传品,在居民中广泛派发;平江区光华社区动员失业低保人员放弃低保,重新走上就业岗位等;还如吴中区胥口镇在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推出"汰脑子""搭台子""腾位子""贴票子""铺路子""创牌子"的方法,从端正思想意识到完善公共服务到加强就业援助,步步深入,全镇已经消除了就业空白户。

㈤加强培训教育,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协管员队伍。各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经过多次培训、考核,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面对重重困难,迅速打开局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如在现场考评的过程中,我们经过随机抽样,向1%左右的登记失业人员进行电话调查、走访等,反映信息和服务的质量总体良好。尤其是一些社情复杂、失业人员多的社区,其协管员的工作精神更是令人钦佩。如平江区装驾桥社区的赵云燕上门服务被人家多次撵出门外,她克服困难一年走访2080人次、推荐170人次再就业,沧浪区龙港苑社区的袁林芳,采集150余个就业岗位、推荐123人次再就业;金阊区彩香一村南社区倪建红,把劳动保障服务向居民家中延伸等等。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劳动保障协管员,他们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园地里的辛勤耕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二六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设想和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功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并根据各地的居民结构,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体现就业再就业基础工作水平的考核办法和指标,针对老城区、新城区、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考核,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进一步推向新的高度。在今后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㈠创建工作的常规化。把突击性的要求化解为常规工作,做好工作进程的日常台帐记录,夯实管理基础。

㈡协管队伍的网络化。在本区域内,将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和兼职人员或社区志愿者结成网络,明确负责人,定期开展业务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㈢业务培训的制度化。对新、老劳动保障协管员都要订立年度培训计划,主要学习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网络操作及日常就业管理服务业务,考核发放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协管员素质。

㈣工作目标的定量化。凡是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一般都予以定量化,加强工作成果考核的区分度,增强激励机制。

第6篇

今年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总揽,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克服特大洪灾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推进“三化”进程,市域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救助全面铺开。社会保障成绩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工伤、生育保险顺利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50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蔡侯祠被授予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市志工作成绩喜人,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某某市志》(1986-xx)编纂工作进入扫尾阶段。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全面启动,“中国·某某”门户网站运行顺利。贸促工作得到加强,“和谐某某”电子展馆成功启动。八件实事成效明显,各项考核指标超同期进度。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整治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依法、科学、规模、安全开采,交通、建筑、消防等其它生产领域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工作全面加强,法制建设继续深入,打黑除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破获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以严小军为首的黑恶犯罪组织,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9.85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18元,同比增长8.5%。

二、2012年工作设想

2012年我市将坚持以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开足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大引擎,突出园区建设、国企改制、农产品加工三大战略重点,全面推进“三化”进程,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7篇

一、2004年度劳动人事工作回顾

2004年,##公司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区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劳动保障工作成效初显。一年来,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切实维护员工权益,有效开展社会保险等工作,为我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扎实,成效较明显,我集团公司2004年度先后荣获区“青年文明号”企业、区“企业贡献奖”、区“科技进步奖”、“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等殊荣。回顾一年来的劳动保障工作,主要得益以下几方面工作的持续开展:㈠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2004年,我们根据下属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支持政府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展。年初,我们根据各下属各成员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用工特点,通过多种内部政策充分调动他们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积极性,同时,还针对“4050”人员多渠道、多途径的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并积极和市、区劳动就业指导部门保持及时和高效的联系,四月份和七月份,我们根据成员企业##公司新项目发展的需要,分别在市、区两级劳动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近百名有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的下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安置就业,并根据劳动就业相关要求,积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的重新定位和自我发展。据统计,我集团公司自1994年创立以来,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占总人数的近40%。㈡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对进入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针对其思想状况、个人素质及家庭现状等情况,及时的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排除其顾虑、化解其思想障碍和心理包袱,并帮助其重新规划自己未来。同时,我们还根据其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其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上的重点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并能拥有一技之长。多年来,我们企业内部完善的二级培训体系的作用逐步得到了发挥,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精英、经营骨干、生产能手,有近百人获得了职称、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企业现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52人。㈢社会保险工作切实可行。为切实将社会保险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来。2004年,我们对企业内部员工劳动身份、劳动关系、劳动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及时、详细、全面的摸底和登记。统计出企业内部劳动用工存在以下五种情况:

一是已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人员;二是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待改制和待身份置换的人员;三是在原单位已离退休人员;四是实习生和学徒工;五是在个私、民营企业和有关社会从业人员(一直不能购买社会保险)。为此,针对以上五种用人情况,我们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及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保险相关规定及我区实际情况等,对以上人员分别采取给予参加社会保险、发放社会保险补助等形式,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也使社会保险的保健作用在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显著加强,企业员工的一些顾虑、思想障碍等都迎刃而解。㈣劳动者权益依法保障。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注重一流的员工素质和一流的企业管理,“以流程管事、以制度管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劳动保障方面,我们严格按《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把人员的进入关,精心做好人员引进的每个环节工作,对引进的每个人员我们都对其进行严格和科学的面试测评,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保密合同等,确保员工的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劳动福利、劳动安全等符合国家规定及企业要求。特别是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从上到下约定俗成了一条强制规定要求,无论各成员企业及项目的盈利状况如何,都要确保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多年来,##从未拖欠克扣过员工一分钱工资,更没有发生过员工维权“上访”的事,员工在企业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团队意识独树一帜,企业效益也因此年年上台阶。

二、完成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㈠充分依靠市区两级劳动部门。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始终及时和高效的与市区两级劳动部门保持沟通,不断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利用劳动部门的相关资源拓宽和促进再就业工作,并以再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就业;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针对每年的劳动状况及媒体报道的难点、热点及焦点问题等,我们都进行认真对照,突出重点环节,严格防范,自查落实,决不在这方面存有半点侥幸心理,从而确保企业劳动保障工作开展的合情、合法、合理;㈢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和个人发展。对进入企业的每个员工,我们都加大培训投资,切实将培训作为员工的福利,并对每个人的生存和个人发展负责,提高其生存技能和职业专长,确保其能适应社会发展;㈣尊重人、关心人,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考虑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尊重每个人,把每个人都当作企业拥有的资源,并在工作上支持和帮助,生活上关心和帮扶,事业上成就其舞台和空间,从而使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极大地发挥。

三、2005年劳动保障工作计划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提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和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不足和疏忽之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2005年度工作中切实加以落实:㈠深入开展劳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企业全面开展劳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是切实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企业依法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面发动,确保该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㈡积极参与“劳动保障信用等级”的评定活动。实行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方面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一种有效管理机制。这对于规范劳动保障执法机构依法行政,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维护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㈢进一步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在做好新人员岗前培训的同时,我们将加大投入,提升培训层次、培训质量和培训的针对性,以努力造就:一支站得高、看得远的决策队伍;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队伍;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员工队伍;㈣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在实际工作,我们将坚持“以企业发展促劳动就业、以劳动就业促企业发展”的方针,把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去努力实现;㈤继续巩固和提升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亮点。2005年,我们将充分争取劳动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劳动部门的服务平台作用,在巩固去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体系,把各项新的举措及时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总之,做好2005年度劳动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为此,我们必须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二00五年四月十日

2004年是##公司全面发展的战略转折期。这一年,我们围绕中心抓核心,突出创新求发展,完善了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集团公司“三个重点、两个提升、一个突破”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显著提升。现结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2004年度劳动年审相关要求,总结和自查如下:一、2004年度劳动人事工作回顾2004年,##公司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区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劳动保障工作成效初显。一年来,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切实维护员工权益,有效开展社会保险等工作,为我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扎实,成效较明显,我集团公司2004年度先后荣获区“青年文明号”企业、区“企业贡献奖”、区“科技进步奖”、“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等殊荣。回顾一年来的劳动保障工作,主要得益以下几方面工作的持续开展:㈠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2004年,我们根据下属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支持政府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展。年初,我们根据各下属各成员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用工特点,通过多种内部政策充分调动他们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积极性,同时,还针对“4050”人员多渠道、多途径的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并积极和市、区劳动就业指导部门保持及时和高效的联系,四月份和七月份,我们根据成员企业##公司新项目发展的需要,分别在市、区两级劳动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近百名有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的下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安置就业,并根据劳动就业相关要求,积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的重新定位和自我发展。据统计,我集团公司自1994年创立以来,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占总人数的近40%。㈡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对进入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针对其思想状况、个人素质及家庭现状等情况,及时的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排除其顾虑、化解其思想障碍和心理包袱,并帮助其重新规划自己未来。同时,我们还根据其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其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上的重点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并能拥有一技之长。多年来,我们企业内部完善的二级培训体系的作用逐步得到了发挥,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精英、经营骨干、生产能手,有近百人获得了职称、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企业现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52人。㈢社会保险工作切实可行。为切实将社会保险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来。2004年,我们对企业内部员工劳动身份、劳动关系、劳动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及时、详细、全面的摸底和登记。统计出企业内部劳动用工存在以下五种情况:

一是已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失业人员;二是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待改制和待身份置换的人员;三是在原单位已离退休人员;四是实习生和学徒工;五是在个私、民营企业和有关社会从业人员(一直不能购买社会保险)。为此,针对以上五种用人情况,我们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及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保险相关规定及我区实际情况等,对以上人员分别采取给予参加社会保险、发放社会保险补助等形式,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也使社会保险的保健作用在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显著加强,企业员工的一些顾虑、思想障碍等都迎刃而解。㈣劳动者权益依法保障。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注重一流的员工素质和一流的企业管理,“以流程管事、以制度管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劳动保障方面,我们严格按《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把人员的进入关,精心做好人员引进的每个环节工作,对引进的每个人员我们都对其进行严格和科学的面试测评,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保密合同等,确保员工的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劳动福利、劳动安全等符合国家规定及企业要求。特别是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从上到下约定俗成了一条强制规定要求,无论各成员企业及项目的盈利状况如何,都要确保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多年来,##从未拖欠克扣过员工一分钱工资,更没有发生过员工维权“上访”的事,员工在企业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团队意识独树一帜,企业效益也因此年年上台阶。

二、完成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㈠充分依靠市区两级劳动部门。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始终及时和高效的与市区两级劳动部门保持沟通,不断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利用劳动部门的相关资源拓宽和促进再就业工作,并以再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就业;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针对每年的劳动状况及媒体报道的难点、热点及焦点问题等,我们都进行认真对照,突出重点环节,严格防范,自查落实,决不在这方面存有半点侥幸心理,从而确保企业劳动保障工作开展的合情、合法、合理;㈢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和个人发展。对进入企业的每个员工,我们都加大培训投资,切实将培训作为员工的福利,并对每个人的生存和个人发展负责,提高其生存技能和职业专长,确保其能适应社会发展;㈣尊重人、关心人,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考虑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尊重每个人,把每个人都当作企业拥有的资源,并在工作上支持和帮助,生活上关心和帮扶,事业上成就其舞台和空间,从而使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极大地发挥。

第8篇

__*镇2013年工作务虚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抓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关系调整三条主线,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保障执法两篇文章,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为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努力,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自身队伍建设情况

(一)思想建设方面

今年我所本着优质服务群众,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结合党的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队伍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坚持每月召开工作例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爱民、为民、利民的自觉性。11月13日-17日,带领我镇10个村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泰安参加了全省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并通过了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四级考试,人社所两名同志通过了三级考试。

(二)服务质量方面

以基层平台建设为契机,我所大力加强机构设置,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在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监察等窗口,并进一步明确办事职责,简化办事流程,做到即到即办。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合作,勤政廉洁,行业风气端正,职业道德良好,主动、热情地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

二、就业再就业情况

(一)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积极推荐就业

我所在区人社局就业办的组织和指导下,邀请__*大姐职业培训学校在全镇15个省级贫困村中,成功举办了10期就业帮扶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家政服务、农作物种植、养殖等六个专业,参与人数达20__人以上,为农村失业人员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促进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我所参加了全市“就业帮扶乡村行”活动,辖区内六家用人单位与56位失业人员签订了用工合同,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同时积极与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与全镇的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掌握岗位信息,及时地将岗位信息到各村委会,或根据所掌握的失业人员的技能状况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直接通知失业人员参加岗位应聘。

(二)努力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服务取得了新进展

我镇居民户数____*户,人口50370人,劳动力24687人,今年来,我所大力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实行失业登记,建立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积极推进困难人员就业。20__年受理失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申请536人,转移劳动力1160人,新增灵活就业924人,新增困难群体94人,并相应建立了工作台帐,同时在工作中对他们给予就业援助,积极推荐就业,成功就业12人。

(三)依托平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在全镇内4个村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采取调查、推荐就业、跟踪建档等方式,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三、劳动用工管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保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情况

(一)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企业用工

我镇企业和外来工人数比较少,为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我所今年加大了对企业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对辖区所有用工单位的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农民工工资的发放、社会保险的缴纳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也加强了用工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二)劳动保障监察得力,民众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今年来,我所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企业欠薪预警制度和工资支付条例。一是加强宣传,落实制度。加大《劳动法》、《工资支付条例》的宣传力度,从源头上预防欠薪案件的发生;二是完善监控,严密跟踪。实行工资发放备案、信息报告制度,对问题企业,及时上报和监控,主动介入,控制事态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争将劳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的稳定,20__年受理劳动维权1起,协调处理1起,办结率100%。

(三)社保基金征缴顺利完成,参保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我镇继续加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针对农村参保意识不强,我所工作人员通过宣传 教育,使各类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真正认识到参加养老保险的意义和好处,增强了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和自觉性,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了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基金收缴、养老金发放无差错,让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今年,我镇为40余名60岁以上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办理了一次性缴费和领取手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我镇新增参保职工143人,职工参保总人数达3756人。我镇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20__余人,其中60岁以上已领取养老保险人数9067人,1—10月份,领取金额达______元,缴费人数____*人,征缴基金7732250元。

四、做好技能扶贫招生工作

实施技能扶贫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通过资助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资助对象为: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居民困难家庭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就业愿望的子女。我镇今年共招收技能扶贫学生13名,由政府每年每人减免学费3600元,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80元。三年共为13名学生减少费用达18万元。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做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

为及时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同时,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5月中旬,对辖区内108名退休人员和供养遗属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资格认证,重阳节对75岁以上退休人员进行了“温暖在社保”走访慰问。

六、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劳动保障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建立企业用工、参加社会保险、就业培训、招工等情况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基层平台与市区业务实时联网,业务协同处理。20__年,利用网络及时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失业人员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双零家庭”认证申报等工作,城镇居民和用人单位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统计报表的管理,做好劳动保障平台系统的维护工作,为各项业务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我所虽然人员少,事情多,但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所积极参加区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取区局各科室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13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协助企业办理劳动用工、合同鉴定工作,劳动合同签定率达到95%以上;调解处理好发生的各种劳动争议,做到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认真抓好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及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按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三、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抓好技能扶贫招生工作。继续做好就失业登记证的办理工作。

四、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五、抓好我镇400余人城乡居民重复参保退保申批表及到期领取养老保险人员领取审批表审核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示范点创建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整理工作,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