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1 03:20: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军校毕业学员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制度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院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只把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般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未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给予足够的地位和重视,工作思路不够明确,甚至没有有关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检查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二)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武警院校对于学员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没有淘汰制,毕业设计结果对工作分配没有什么影响。不管学员是否真正自己动手完成还是敷衍了事,只要能交出一份论文就可以完成答辩,对完成过程考虑得较少,并且目前网络发达,导致一部分学员照抄或在大部分搬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所以毕业设计(论文)不通过的学员很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并未把毕业设计论文当回事,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学习、工作、生活懒散,主动性和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课题针对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课题主要是教员提出的,有些教员所定课题和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不紧密,这就导致在指导过程中教员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员的完成情况;有些教员为了图方便存在题目几年不变的问题,缺乏创新;一些教员,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员由于自己本身的实践机会很少,对部队了解少,选题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和学员今后的部队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目的。
(四)师生比例失衡
武警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导致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失衡现象,许多院校存在着一个教员带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学员的现象,也有人戏称“放羊式”的模式;教员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承担其他班级专业课程的讲授任务,实际指导学员的时间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学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落实制度,抓好管理,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管理单位在毕业设计开始初期应明确下达论文格式,制定严格的范例。毕业设计不仅仅是要完成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其中还要经历很多环节,比如开题、中期检查、保密审查等。各个环节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落实。而由于武警院校的特殊性,保密审查尤为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毕业论文最终的顺利完成,甚至有可能造成无法预想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学单位还要严格督促教研室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确保毕业设计工作圆满完成。同时,指导教员要做好学员总体规划的指导工作,让学员对课题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思路,从而使其做到心中有数,自己积极主动着手毕业论文设计。
(二)适当为学员更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压
由于部队院校的特殊性质,学员毕业之后,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就此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毕业生觉得无论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与坏都能毕业,这样就使一部分懒惰的学员应付了事。学校应该加大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力度,根据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政策,院系应该制定出在这方面配合学校的实施策略,而具体到每个负责实施的教员本人也应该根据校、院、系、专业而制定符合相应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标准。对质量不能达到要求的学员实行推迟毕业或二次答辩等措施,使学员有压力,才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来提高质量。
(三)适当拓宽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途径
大部分毕业生只能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校、教员、学员应发挥自己的能力拓宽途径。学校、教员应该利用积极为学员创造条件,使学员能够到部队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有能力的教员,可以将学员带入到自己的课题中去。指导教员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造诣,所以对学员在这一科研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就很深入,同时使学员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也有了一个较高层次的掌握。这样做既可以解决了学校经费问题和师生比例过大问题,还可以培养学员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实际问题的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能激发学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提高指导效率
在毕业设计进行阶段,要加强教研室、学员队与学员三者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在交流方面,学员队与教研室之间应该有相互的沟通与合理安排,避免学员在接受毕业设计指导与训练时间上的冲突;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应当有密切联系与交流,互相了解其设计进展动态,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另外,指导教员应及时了解学员毕业设计动态,定期检查学员进展进度以及工作的质量。通过让学员以总结汇报形式进行答疑,指导教员对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给予正确引导,由此,学员迅速调整研究方向与进度。总结汇报的方式又可以让学员提前熟悉答辩流程,增强口头表述能力。通过进行口头表述,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和提炼,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听众解释和讲解他们的设计内容,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军校有着地方院校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军校管理制度严格,其学习氛围整体较浓厚,对本科学员采取封闭式管理,在教研室更有优异的研究生带动本科学员深入开展科研的氛围。其次,教研室为本科学员提供的工作机与上网机分地分区,这既解决保密问题,也避免出现学员自制力不够强而长时间上网等问题。另外,随着武警院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武警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渐得到加强,不仅仅是教员自身知识丰富,而且师生比例较大,基本上能做到1名指导教员只负责2名左右的学员。相信在教学管理单位、教师、学员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作用也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高贵,何娟,周蝶飞,黄魁华,关于提高
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
思考,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9) :
42—43
[2]韦巧燕,蔡青.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的探讨,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6(6):88—90.
[3]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员毕业设计质
量的措施,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6):
200—203.
[4]程国君,于秀华,董超俊,浅谈如何提
文章揭示了情绪管理的内涵,论及了加强军校学员情绪管理的意义,从军校学员常见的负性情绪阐述了培养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军校学员;情绪管理; 能力培养
军校学员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指挥军官,不但要具有过硬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表现出的方面很多,其中判断心理素质是否过硬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有效地管理情绪。人的情绪具有两极性――积极和消极、轻松和紧张、平静和激动,虽不能简单地用好坏区分,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则有好坏之别: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则会使人感到焦虑紧张、烦燥恐惧、悲观失望,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而人的情绪无时无刻都会因为内外世界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加强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到军校学员能否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一个大问题。
1 情绪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令人喜悦、激动或让人痛苦、难过的事情,这种喜怒哀乐的体验,心理学上叫做情绪,它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具有心理上和生理上反应的特征。情绪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表现于外在的行为,以及从事某项活动的意志力,对某项活动的结果将产生重要作用。情绪对于军事活动同样有很大影响,军人的喜怒哀乐对于军事活动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训练、作战等都有不同效果,既能促进、增强军事活动效果,也能削弱、减低军事活动效果。列宁说过,战争的胜负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士兵的情绪决定的。因此,对每一个军人来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何谓情绪管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一书中这样解释: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情绪管理的内核不是要消除或压抑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用适当的方式调控情绪。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基础。不能正确辨识自己处在什么情绪,对情绪的管理也便成了空谈。二是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目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军校学员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心理发展由易感性向稳定性过渡,情绪中的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等两极性十分突出;情绪体验丰富、深刻、强烈、敏感,喜怒哀惧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头脑发热,盲目冲动,凭感情用事;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有时兴奋激动如火山爆发,敢想敢做,有时消沉忧郁如石沉大海,一蹶不振。由于军校学员具有的上述情绪特点,加强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的管理情绪,对军校学员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适应外界环境能力,顺利完成学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履行我军历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军校学员常见的负性情绪
军校学员具有的情绪特点,使得个体在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时,就会产生一些情绪困扰。军校学员常见的负性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体验,是当事人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期待情绪。军校学员的焦虑表现为:紧张害怕、烦躁不安、担心忧虑。如因为动作难以掌握、训练难度大担心身体损伤而害怕训练,对重复性学习、训练感到烦躁疲惫、缺乏兴趣,综合考核时要求高要求严格担心不能顺利毕业而心事重重。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在军校学员所有的负性情绪问题中,焦虑是最主要的一种。
2.2 抑郁:
抑郁是一种忧愁、担心、思虑过度的情绪反应,它常表现为孤独、悲伤、绝望、自责等,当遭受严重挫折而又无力改变现状时常会产生这种情绪反应。军校学员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上,内向孤僻、不善辞令、过于敏感,总是把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隐藏在内心深处;学习、训练、考核上,焦虑过度、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上,得不到理解、信任与尊重,人际关系紧张。另外,对部队院校生活和环境不适应,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2.3 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所习惯表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在血气方刚的军校学员身上比较常见。当被人误解和动机受挫时往往会产生这种情绪反应并容易导致冲动,有的军校学员也会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愤怒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负面影响,被愤怒的激情控制时,认识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思维阻塞,大脑皮层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因此,在愤怒情绪控制下,常常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过激行为,轻则会伤害战友间的感情,重则因一时失控而酿成犯罪。
2.4 恐惧:
恐惧是在缺乏准备,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事件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当人面对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现代战争是高技术和信息化的战争,其残酷性往往会使参战官兵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培养过硬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各院校加强了实战模拟和高强度训练,这给军校学员带来了一定的恐惧情绪。军人如有过多的不正常的恐惧情绪,不仅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破坏军人心理的稳定性,还会对培养积极的作战心理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容易导致其意志消沉、思想涣散、斗志减弱,丧失战斗力。
3 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军校学员对自我情绪有了一定的理智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易受环境及他人的感染,常常感情用事、盲目从事,自控力、稳定性还不够,而其情绪心理状况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院校或部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应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力度。
3.1 构建情绪管理疏导机制,促使军校学员养成积极情绪、转化消极情绪:
要切实提高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管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军事训练与心理训练、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情绪管理疏导机制。情绪的疏导机制是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核心措施。院校应认清军校学员的情绪本质,正视军校学员的情绪表达,以“疏”、“导”为原则,建设系统、全面的情绪疏导渠道,引导军校学员情绪的合理宣泄,培养积极情绪,转化消极情绪。一是院校要成立心理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定章立制,负责组织协调全院校的情绪管理疏导机制的构建和工作的开展。二是成立心理教育疏导中心,具体负责开展学员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心理社团和学术交流等工作。三是旅(系)队建立心理服务工作室,协助中心负责情绪疏导和宣泄的具体实施与指导,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关心疏解问题学员,及时收集和报告心理信息。通过诸如以上疏导机制的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畅通军校学员情绪宣泄渠道,引导军校学员视情绪不同而做到适时、适地、适度的情绪选择与表现,达到自己所渴望的结果,最终提高军校学员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成立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减压室或心理宣泄室,为军校学员提供展示自我、沟通交流、情绪发泄的时间和场所。
3.2 加强情绪和情绪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军校学员的情绪识别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利用网络或报刊媒体等各种途径,加强情绪和情绪管理等心理知识的普及,使军校学员能够科学准确地掌握情绪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训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军校学员的情绪识别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提高觉察和感知自我情绪的能力。识别自我情绪是情绪智力的基石,只有在识别自我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恰当的利用。所以当负性情绪出现时,军校学员要坦然接受,认真体会,不能剥夺。一是回顾自己有过的各种情绪,总结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清楚地了解和把握自己独特的内在反应模式及情绪反应的原因。同时,通过反复的回顾和总结,了解自己较之以前是否有所改观和进步。二是撰写情绪日志。记录并整理每天的情绪日志是了解自我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每天的记录来加深自己对情绪的认知和觉察。这个方法不仅能增强军校学员情绪的觉察力,也能准确了解、分析和把握情绪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要提高洞察和辨析别人情绪的能力。人的是社会的人,要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打交道,因此,军校学员只了解自己的情绪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读懂、体会与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也就是拥有同理心。同理心要求军校学员能够了解引发对方情绪的因素,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军校学员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倾听和共鸣,运用判断、推理挖掘其隐含的情绪和需要,进而产生共情,做到真正完全理解对方,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
3.3 加强管理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军校学员掌握常见的情绪管理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军校学员学习并掌握有关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以缓和、转移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常见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宣泄情绪。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虽可以减轻焦虑,但这只能缓解表面紧张,却按捺不住内在的情绪纷扰,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导致心理异常,带来更大的身心危害。因此,负性情绪需要及时地排解和释放。军校学员在遭到负性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如可以选择朋友、心理咨询师、网络等进行倾诉,可以通过写日记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大哭一场让情绪随泪水宣泄,等等。
二是转移情绪。军校学员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意外伤害后,不是将自身的压力或心中的怒火转嫁或发泄到别人身上,而是寻求一种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的、比较理智的方法排解情绪。如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再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等等。
三是升华情绪。负性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地自责,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但都无济于事,甚至导致无法自拔。军校学员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把挫折和失败带来的痛苦、压抑、焦虑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部队或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从而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四是转变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军校学员正确认知自己,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A(Activating events)是指引绪的事件,也就是人能感觉到的事实;B(Believes)是自己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Consequence)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人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人的反应,但实际上是自身的观点信念造成的反应。因此,军校学员首先要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自身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其次要消除不合理信念,主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化概括和糟糕至极。要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自身的观点和信念,并且探讨这些观点信念与所产生的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某些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戈尔曼著、杨春晓译,《情商》,中信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高职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及思考 创建自主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自主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航海类专业学生自主管理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寻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 浅谈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浅探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形成 浅谈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 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析 浅析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 学员连队化管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1+X”模式初探 柔性管理,形成自主管理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自主管理 对“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学员自主管理的思考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学员自主管理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高峰 裴学斌 张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当前,全军和武警部队承担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任务的院校全面推行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学员自主管理的意义和学员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探索连队化管理模式下提高军校学员自主管理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连队化管理 军校学员 自主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49-02
2013年秋季开始,全军承担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任务的院校相继实行了学员连队化管理体制,这一管理模式突出特点是院校参照基层连队编制、规范和要求,是在专职干部指导下,由学员依据条令条例实施自主管理的一种运行模式。在连队化模式下实施自主管理,要充分发挥学员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增强学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行为规范、纪律约束等逐步变成一种高度自觉的习惯,在自主管理中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学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为后期部队任职打下坚实基础。
一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学员自主管理的意义
1.学员自主管理是连队化管理的根本要求
军校学员实行连队化管理就是要着眼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合格军事人才,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学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律管理,实行开放式的自主管理,强化学员组织指挥和筹划协调能力的培养,锤炼学员军事素养、身心素质和战斗作风,使学员在校期间能够在近似连队的环境中经受从战士、班长,到排、连指挥员等不同岗位的锻炼,保证学员在校期间做到人人上岗、角色互换,从而使学员一入学就能接受连队生活锻炼,一毕业就能适应部队岗位任职的需要。
2.学员自主管理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重要途径
军校学员的主体是“90后”,他们观念前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新观念较快,对新生事物兴趣浓厚,对热点问题敏感度强,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和错误言论的影响。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学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对错误思想的识别力和免疫力,个人主义严重、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现象比较普遍。军校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管理工作虽然能够直到提高学员思想觉悟、约束学员行为举止,但是对人数众多、个体差异巨大、思想行为活跃的学员来说,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学员自身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严格规范行为举止,加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性状态。
3.学员自主管理是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部队的建设发展需要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懂得科学管理的复合型军官,这显然不可能仅仅通过教员的课堂讲授、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和管理干部的教育管理全部完成,还需要学员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己成长成才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调控和完善。而自主管理是就是对行为、思想、心理的完整活动过程的自我管控,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几乎涵盖学员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全部领域,任何外界管理都不可能全部涉及,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管理的主体性价值,充分激发学员成长成才的自发性和自为性,是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学员自主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自主管理观念存在误区
一是管理干部思维习惯与学员自主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军传统管理教育以服从式、灌输式为主,管理干部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强化自己的管理主体意识,而学员作为管理客体只能被动接受。这就导致很多管理干部片面地认为连队化管理就是要与部队一致、向部队看齐,很少考虑激发学员自主思维、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导致学员失去了主体意识和自主管理需求。二是学员自身缺乏自主管理理念。目前的学员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叛逆心理、求异心理严重,自我认识水平不高,职责担当意识缺乏。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担任管理职务的学员骨干,往往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上传下达的传话筒,而不是发挥管理效能的催化剂。作为管理对象的广大学员往往过分依赖于他人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于即将担任的管理职务也没有做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2.自主管理能力有所欠缺
一是管理部署的能力不足。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实行旅―营―连三级管理体制,设置了旅营参谋干事和连长、指导员等“学员军官”实践岗位。每一名军校学员都将有机会经历不同岗位的锻炼。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员军官中“不想管、不能管、不会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很多学员军官对党务工作、带“兵”建连、训练教学法等不了解,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岗位,加上绝大部分青年学员普遍缺乏对部队的认识和了解,使得自主式管理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二是管理的底气不足。连队化管理模式下,必然有一部分学员扮演着“普通一兵”的角色,他们对于同样身为学员的“学员军官”存在着“不服从、不服气、不配合”的现象。青年学员生活阅历不足,缺乏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处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主管理的能动性不高,效果也不好。
3.自主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教学训练和行政管理存在一定矛盾。教学方面,连队化管理打破了之前按年级、按专业编队和组织教学训练的传统模式,但在课堂教学时仍按照传统的班次进行,这就出现了同一连队不同方向、不同连队同一方向的现象,管理相对分散,对课程教学组织、连队教学管理带来影响。训练方面,当前不同年级的体能技能训练内容存在差异,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各有不同。如一二年级学员重在基础体能训练、三年级学员重在具体技能科目训练,四年级学员重在备战毕业体能联考,这就导致了学员连不能像部队那样统一组织体能技能训练。其次,学员连队化管理组织不够完善。学员连各级骨干的职责和权利并没有正式的规范性文件规定,多数单位的做法是参照条令条例中连、排、班长的职责,没有突出军校工作、生活、训练的特色,在骨干选拔任用、学员岗位调整、激励监督机制上还没有系统地予以明确。
三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提高军校学员自主管理效益的途径
1.树立主体教育理念,培养学员主体意识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的学员自主管理与部队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良好的秩序和高效率并不是唯一的终极目标。管理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以条令条例为中心和以经验说教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充分尊重每名学员的主体地位,使教育管理过程真正成为学员自主自觉的活动。学员的主体意识发展水平影响着学员自知、自检、自奋的程度,从而决定他们的发展水平。只有加强学员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主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学员主体意识的培养要求管理干部工作重心要从具体事务的处理变为工作方法的指导,不能包办一切、也不能幕后操纵,更多地应该是协调和引导,给学员最大的自。
2.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自主管理素质
学员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不足,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监督,自主式管理就很容易陷入“牧羊式”管理的怪圈。在自主管理过程中,管理干部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邀请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学者进行讨论授课、组织学员进行总结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要注重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管理实践平台,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活动安排和组织筹划,增加学员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每一名学员也应本着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的态度参与管理、服从管理,不断丰富管理知识、改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实效。
3.完善自主管理机制,增强自主管理效益
关键词: 军校数学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建议
从在市场经济交易中反映买卖双方交换关系,作为一种计算和描绘工具开始,数学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到今天数学的应用已经远远不只这些。它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统计、设计、教育、机械、建筑、经济、工程、物理、决策,等等。
但是,数学发展的现状与数学教育都存在很大的弊端。
一、军校数学教学模式现状
军校数学教育占了文化课程的很大一部分,也是考核要求最高的文化课之一。但是数学课程的开设、教学和考核等手段真的实现了数学实质的教学目标了吗?
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军校目前课程开设情况,教学效果及考核内容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学员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数学教材的难度系数大,封闭又传统,理论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与实际联系不大;第二,教材与考核要求很少涉及数学理论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考察,于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考试形式和题型变化微小甚微。
数学发展表现出来的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和在外部应用中的自觉性还将在下个世纪中继续下去。这样的发展现状对数学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首先在教育中数学应该被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要强调数学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注意加强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的整体观念的建立可以帮助理解数学,增强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反之,综合应用能力的增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
二、对军校数学改革的建议
1.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尽量精简,除去过时陈旧的知识,把实用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增强逻辑性;其次,习题训练一方面要起到温习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起到发散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比较难实现的一步,因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的不只是一点理论知识还会牵扯到其他知识和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方面建模和实验打开了学生局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看到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是切实在身边起作用的,确实有助于科学发展并将继续带动科学的发展。
2.考核方式需要改革
根据数学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目前这种只考核基础知识、题型几乎不变的百分制笔试模式已经很难能达到数学培养的要求了。要培养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要从考核内容上向这个目标靠拢。我认为一方面要考核学过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考核学员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包括必要的理论知识(100学时左右)和计算机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具体措施是基础知识考核与论文创作相结合,其中论文创作要求可稍低于研究生论文要求,但目的是让学员适应综合运用知识包括理论知识、数学软件和综合搜索知识的学习方法。
3.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际上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还要从数学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出发。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学员理论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员的逻辑推理能力、灵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员兴趣,做到学与问结合,充分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和推理演绎式教学方法,形成勤于发问、善于思考充满乐趣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结语
根据笔者在地方大学七年的观察和总结、在军校三年对军校教育的研究实践,从军校学员学习数学的现状来看,兴趣不高、主要处在一个延续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应付考核的阶段、离数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较远,这是一个迟早要解决的弊端。改革要从本质出发――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只要这些改变了教员们就会慢慢改变教学方式顺应这种环境,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琦.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国成人教育[J].2003(02):146-147.
[2]李尚志.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大学数学[J].2003(01):271-272.
[3]胡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黑河学刊,2012(08):100-101.
[4]马丽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13(09)198-199.
关键词: 新教员 培养目标 岗位职责 课程教学 导师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新教员是教员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新教员的培训,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是每一所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迫切的事情。通过有针对性地制订新教员培训计划,强调学习,帮助新教员树立信心;突出技能,提高新教员综合素质;重视评价,不断形成和完善新教员的培养机制。
一、新教员的来源及特点
我校新教员的来源:一是地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即现在的文职教员;二是刚从部队院校毕业分配来的现役从教军官;三是刚从野战部队调入的有一定部队经历的从教军官。前两种人员学历较高,但没有部队经历和从教经验,后一种人员主要缺少从教的经验。总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丰富,但教学的实践经验贫乏,从原来的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需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新教员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德育目标:爱岗敬业,关爱学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军人气质。
业务素质目标:过好“三关”,即教材关、备课关、讲课关。教材关:熟悉教材、课标,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备课关:了解学员的学情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教案规范;讲课关:能够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落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使授课效果从知识的传播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简言之,通过对新教员进行一系列的培养,使他们达到“六个一”:具备一种精神——敬业爱岗;拥有一种心态——阳光自信;敞开一种情怀——爱生如子;树立一种意识——求新思进;精通一门学问——任教专业;养成一种习惯——终身学习。
(二)培养时间
培养时间至少为一年,甚至可延续到他们被评定为讲师之前。
(三)培养方式
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阶段,新教员主要学习教育基础理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法、听名师介绍从教经验、观摩“优质一堂课”等内容,时间为1月左右。
2.在岗自学。
由教研室和教学小组负责,指导新教员自学教材、课标及教案编写规范等。
3.导师制。
导师制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导师和被导者相互听课、评课,每周新教员要听导师授课2次以上,导师指导新教员备课、上课及科研等每周不少于1次。
4.集体听课评课。
新教员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认真听取其他教员的点评意见,对照自己的想法,也可谈谈收获。
5.讨论交流,参观学习。
培训过程中,可以相互介绍经验,撰写书面体会,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交流渠道。
(四)培养内容
1.岗位职责模块: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及教育思想。
军校教员应该热爱军械事业,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其一,教员是文化的传递者,要为学员授业解惑,就得不断学习。其二,教员是学员行为的示范者,教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员未来的品德发展。其三,教员是管理者,教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教学才有效率。其四,教员是父母,教员要用心做事,用爱教育。其五,教员是朋友,师生之间的融合度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学员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六,教员是学员的心理辅导者,了解学员的心理特点,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员健康的心理品质。
军校教员除了具有地方教师的一些共同的师德以外,还必须遵守部队的管理规定。
2.课程教学模块:课标的学习,备课与教学设计编写,典型教学案例评析,教学技能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程序方法与评价,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新教员上岗汇报课,课堂教学反思的撰写等。
新教员准备承担某门课程,需在教学小组的帮助下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整个知识架构,学习备课和教案编写的基本规范,听老教员讲课,参加集体评课议课,还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育技术能力模块: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学资源库的综合应用。
科技发展五年,我们的知识将落后五十年,我们要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收集有用信息,同时利用课件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大课堂教学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4.教育科研模块:军队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教学服务于科研,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科研以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课题为主,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也是今年学校的重大举措。
5.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处理教员与学员关系方面,教员始终把自己当成学员遵章守纪的“班长”,日常生活的“家长”,学习工作的“师长”,要以科学的方法了解学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员,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员,还要注意掌握“心育”的艺术。
针对以上五个模块,可以设置专门课程或者内容,供新教员学习。针对岗位职责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军校专业技术干部有关政策、如何提高军校教员岗位适应能力等;针对课程教学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教学的过程与基本环节、如何提高教员的教学设计能力等;针对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示范课、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等;针对教育科研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学校有关科研政策制度的宣讲、如何加强科研学术能力培养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现代教育心理学、士官学员的心理特点等。
(五)培养考核
采用现场听课、实地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根据集中培训阶段的学习内容组织一次考试,占总成绩的20%。集中培训考勤成绩占10%。教学基本功占20%,教学基本功包括硬笔字、简笔画、征文活动和演讲等4项,每项各占5%。试讲成绩占30%。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占10%。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占10%。总分高于或者等于90分的为优秀,60分~90分的为合格,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
对于考核优秀的新教员,由学校发文通报表扬。对于考核合格的教员可以上岗授课,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文职教员不聘用,现役军人进入下一轮培养,还不合格者,延期转正或者考虑换岗。
三、几点建议
(一)对新教员的建议
1.教学成绩是生命线。
教学的成绩评定来源于学校专家、所教学员及同行的意见,成绩的好坏与教员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一定要多方面着力,虚心向老教员学习,教学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教员今后的发展。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课堂上要动静结合。
照本宣科,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课堂上要动静结合。
3.幽默的教员最受欢迎。
教员的幽默风趣,能让学员学得愉快,自己也教得轻松,既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习效果。
4.上好第一节课。
开头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员为之赞叹,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员,得体的幽默让学员笑起来,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员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这无形中给学员留下了好的印象。
5.学会欣赏学员。
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专长,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适时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每个学员各尽所能,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学员队的干部,就相当于学员的家长,多些肯定、少些指责,让他们有信心和希望对学员进行管理和教育。
6.多听课。
新教员要想把课教好,要多听老教员的授课,从中吸取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多思考别人授课的思路和方法。从模仿开始迈出第一步,然后才能继承和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二)给学校培养机构的建议
1.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目前,我校大部分新教员半年后就走上了讲台,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建议可以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发挥导师制的作用,让新教员跟随老教员听课、改作业、课后辅导等,重视新教员对装备的使用、保养、故障判断和维修能力的培养,把新教员培养的效果与导师直接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2.建议提高换岗教员的比例。
随着作战方式的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多专业多军种的协同作战。学校培养的士官学员不再是只面对单一装备,这就要求教员对专业群内各型号武器装备比较熟悉,需要一部分教员实现换岗流动,流动的渠道可以是部队与院校、专业与专业、专业与基础之间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3.增加士官教员,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有些从野战部队调入我校的士官,或者我校的优秀毕业学员,熟悉某种装备,可以进行新教员培训后,充当教员,做好相关专业的教学、教学辅助工作。对士官教员个人而言,提高了能力;对学校层面而言,又做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军晖,周应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42-43.
[2]杨华,吴俊.美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对我们的启示.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6):43-46.
[3]许礼生,杨丰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教文汇,2007.11(上旬刊):17.
关键词:本科学员;创新实践;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10-04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院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军校的永恒主题[1,2]。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创新实践能力,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3]。完善军校本科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可有力推进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工作。
我们以某军校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针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的管理要素和关键环节进行了问卷调查[4]。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本科学员创新实践活动已呈现出成体系、多类别、高层次、广参与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合力育人机制,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浓厚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5]。但与此同时,学校学院、创新实践基地和学员队在支持、指导和服务活动的作用发挥大小不尽相同,仍存在一些管理机制上的不足:(1)在调动参赛积极性与维护学员日常管理制度之间把握不准;(2)学员队(营)与教员之间的长效交流机制还有待建立;(3)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制度尚不完善;(4)对参赛队员的评价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5)学员队(营)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存在部分缺位,权责不一致。以上问题主要由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管理相关机制还不够完善引起。
本文在对问卷调查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的管理要素和关键环节,面向学员的实际需求,从加强顶层设计、提升业务机关能力、明确学员队职能、发挥创新实践基地主体作用、创新实验中心教学方式、拓展教研室(研究室)职能这六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充分发挥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在培养学员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学员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体系化管理机制
由于军校管理制度具有指令性强、集中性高和层级严密的特点,顶层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成效。在军校条件下,要想开展好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系统性工程,首先要做好包括业务机关、学员队、创新实践基地、教研室(研究室)、实验中心等单位之间的顶层设计工作,更好地整合学校各方资源优势,形成体系化合力育人机制。
该框架贯彻以学员为主体的理念,以提升学员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业务机关、学员队、创新实践基地、实验中心、教研室为五个支点搭建学员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平台,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建立集动员、激励、教育、引导、保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实践活动管理机制,真正将管理和服务细化到学员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6]。
(1)业务机关要履行好自身职责,通过研究型管理和服务型管理,寓研究于管理之中,通过经常性的调研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为学员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
(2)创新基地要起到主体的作用,真正担负其创新实践主阵地的责任,建立起高年级学员与低年级学员、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与参赛学员、有参赛经历的学员与新学员之间的密切交流机制。
(3)学员队(营)要切实担负起服务主体的重任,建立起责权清晰,保障有力的服务型管理模式,为学员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条件。
(4)实验中心要发挥实验设备优势,支持学员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实验器材,为学员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开放的实验平台,促进学员更好地理解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与与技术基础。
(5)教研室(研究室)要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积累雄厚的优势,通过与创新基地的联动与交流制度,善于将科研实践中的技术资源转化为学员创新实践的活动资源,厚植学员的创新土壤。
根据以上框架,新学员进入学校后可以参与到由五方搭建的包括学科竞赛、课程实验模块、综合实践项目、自主创新实践活动等在内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环节,通过建立竞赛分级管理制度、与学员队(营)正规化考评挂钩、队(营)干部激励制度、建立长效交流机制等措施,形成五位一体的体系化管理机制。
二、强化业务机关指导职能,完善管理、保障和评价制度
当前军校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方面的体系化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相关机构职能较为分散,涉及到学科竞赛的有些问题都是特事特办,没有制度的强制约束和保障。一些常规的服务职能保障有待加强,例如竞赛信息、创新项目立项、经费申请与下拨、学员参与竞赛请销假、以及结题、成果评价等过程中,学员往往要从学员队(营)、学院甚至校机关进行反复协调,有的跨院组队的甚至会出现请假困难的情况。为强化业务机关的指导职能,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完善管理制度
校院两级业务机关应完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制度管理规定,包括竞赛信息收集及、学员请假、外出参赛及学员竞赛成绩公示等在内,打通职能分散的制度障碍,让学员真正享受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所带来的便利,以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量减少通过变通方式处理实际问题。
(二)畅通交流渠道
学校业务机关可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资源,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构建网络化交流环境,搭建学校层面的交流平台。学校业务机关可以在教学网上建立专区,由专人负责所有竞赛信息的按时,由原先等级式逐级信息传递变为由学校到学员的扁平化方式。开辟专门交流区汇总各类竞赛信息,遴选学员骨干对交流区进行管理,方便机关、教员和学员交流。鼓励师生利用教学网开展相关创新实践竞赛,对于参与教学网建设积极的个人和组织可以定期予以奖励。
(三)建立闭环反馈
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专门团队,以学员军事职业发展和部队任职需求为牵引,构建学员创性实践能力评价与发展追踪和闭环反馈机制,可更好地评估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的效能,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管理方式,不断优化使其不断满足实际需求。指导学员依据自身特点打造个性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依托学员队(营)以及网络化平台为每个学员建立创新实践能力成长档案。
三、借连队化管理模式改革东风,建立学员队(营)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服务型管理模式
与地方高校松散的学生组织不同,军校每个学员都从属于一个具体的学员队(营)组织,具有等级分明,管理严格的特点。军校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普通高校的管理经验进行相应的调整,立足学员队(营)组织在学员日常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制定适用于学员队(营)组织的服务型管理模式。
(一)服务型管理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在课外创新实践领域的服务型管理模式是军校军事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它的落脚点仍然是管理,同样具有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等管理要素;与指令性和控制性管理模式相比,服务型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处理,让管理的服务属性深入到学员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学员队(营)通过发挥动员、激励、教育、引导、协调、保障等服务职能,在学员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做好信息的传递职能,及时了解学员需求及问题,配合主要训练和教育机构,结合各部门资源优势来解决学员最迫切的问题,最终使学员顺利完成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锻炼成才的目标[7]。
(二)明确学员队(营)干部职责
学员队(营)行政主官负责制是管理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学员队(营)在管理过程中充分细化动员、激励、教育、引导、协调和保障制度规范,进行效果评估与反馈,落实具体的硬件保障条件和组织保障条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设立一名学员营主官专职负责竞赛管理[8]。建立队干部激励机制,对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队干部在考评时做相应的倾斜,充分调动学员队(营)主官的积极性。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博士代职队干部的作用,在学员队(营)竞赛管理中承担辅助管理工作。
(三)完善学员自主管理制度
学员队(营)内部成立自主管理小组进行自主管理,负责信息传递和协调,充分发挥学员竞赛自主管理组织的作用,协助进行大量竞赛的管理,有效协调学员营正规化的管理与学科竞赛的矛盾,杜绝“特事特办”的情况大范围出现,进一步完善基层学员队(营)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管理体系,促进学员学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发展,全面提升。
(四)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交流机制方面,在各学院内部可建立定期的联席委员会,成员包括院机关、学员队(营)、创新基地、实验中心以及教研室领导、资深教员与学员骨干。委员会各成员约定专职人员负责沟通及协调事宜。通过定期会晤、特定问题协商、规范化问卷调查、学员交流会等方式,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和沟通机制。充分发挥连队化管理模式改革各年级甚至不同学院混编的优势,使连队化的规范化管理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形成广交流、大融合的生动局面。
四、深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实践主阵地作用
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从学员培训与筛选、部队需求提炼、教学成效评价、研究成果转化、创新指导模式等方面进行推进。
(一)学员培训与筛选
与实验中心合作,更多地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将学员在创性实践活动中容易遇见的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纳入到实验课程体系中,真正将正确的实验性思维教授给每一名学员。建立学员筛选机制,综合理论基础、培训成绩、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因素对学员创新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和分类,面向竞赛的实际需求,根据能力互补原则组建学员创新实践小组,选拔优秀创新实践小组参加竞赛。
(二)部队需求凝练
在参加竞赛过程中,加强与基层部队的联系,通过组织学员及教员参观演习、参与训练、举办座谈等形式高效获取、提炼部队实战需求,真正将部队的实际需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研究目标联系起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服务于部队。
(三)教学成效评价及成果转化
在教员成果评价方面,切实解决教员指导创新实践活动工作量计算、效果评价问题,将其纳入统一的绩效评估体系中。在学员方面,由成果评价方面从单一竞赛成绩评价扩展到竞赛成绩、专利、论文、成果转化等综合评价。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结合大学生创业竞赛,探索专利、技术、成果转让的具体操作模式以及财务管理模式。
(四)创新指导模式
进一步优化创新基地指导管理模式,设立学员教练团。除目前已有的指导老师直接带领学员方式外,还可将参赛经验丰富的优秀学员纳入指导团队中来。一是传授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给新学员,并纳入优秀学员的课外实践学分。同时可将部分校内比赛的承办和一些高级别比赛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工作交给这些团队,增加创新基地自主运行能力。
五、优化实验中心功能,推动实验课程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环节深度融合
实验中心是本科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活动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担负着学员实验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任务。构建课内实践平台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协调互动的关联模式,可深入挖掘现有科技资源,更好提升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9]。
(一)打造优质教学内容激发学员创新思维
从学校各优势学科方向的科技成果中,选用合适内容建设如光电对抗、网络攻防、大数据分析、水声对抗等内容新颖、军事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开阔学员眼界,强化学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二)建设开放实验平台支撑创新实践开展
在课外时间向学员开放部分高端精密仪器设备,提高学员实践技能层次,支撑学员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等各类型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三)凝练实际创新需求,提供基础科技支持
课外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也为实验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需求。针对学员参与各类创新实践,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实践活动实际需求,既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又要提高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针对学员在创新实践中的普遍性、基础性技术难点,通过精心的专题实验教学设计帮助学员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四)引入优秀实践成果反哺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将优秀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作品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专题设计实验等方式引入实验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既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直接支撑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大平台交流互鉴,共同促进的局面,让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充满活力与蓬勃生机。
六、发挥教研室(研究室)技术和师资优势,支撑学员创新能力提升
当前有些教研室(研究室)以科研为主,除了毕业设计之外,平时与本科学员接触较少,技术上的优势难以转化为学员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研室(研究室)应充分发挥技术和师资优势,更好支撑学员创新能力发展。
1.建立与创新基地和实验中心的交流机制,设立教学联络员岗位专职负责技术转化。
2.通过设立实验室开放日,并在低年级课程负担较轻的情况下,更多安排与创新实践活动有关的参观和前沿讲座,即为新学员积累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过程所需的知识基础创造条件,让学员能够尽早接触与竞赛有关的指导老师。
3.在高年级课堂上进一步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学应注重启发思维,引导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在师生间形成一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努力使课程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探讨、获取新知的发展过程。
更多设立本科生科研和实践岗位,让学员更多地介入到实际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为更好发掘学校深厚科技积累服务于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庞国斌.试论实践能力在形成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科学,2005,20(6):5-8.
[2]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3]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17.
[4]钟海荣,徐攀,张培梁,等.军校本科学员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组织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3):62-66.
[5]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训练部.2012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Z].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6]刘三朵,张冬胜.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9):43-44.
[7]秦石乔,汪莹,吴建华.学员队在人才培养中作用和职责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1):107-109.
[8]钟海荣,吴金刚.学员军旅导师探析――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学员队干部的新要求,新定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73-75.
[9]王德军.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4,14(3):83-85.
Research on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on Practice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Military Academy
XU Pan1, ZHONG Hai-rong2, ZHAO Xiao-fan2,YANG Dong-sheng2
(1.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Academy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Ocean Acoustics;2.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Hunan Changsha 410073,China)
关键词:学员评教;教学质量;对策分析
一、现行"学员评教"局限性
在实际的评教过程中,学员对教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感知和评判,受到自身及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评教结果偏离实际,可信度降低。所以"学员评教"结果只能做决策的参考。而不能是唯一的依据。影响"学员评教"的因素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1、学员的对评教意义认识的不足
学员评教的最终受益者是学员,合理的评教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但由于宣传引导不够,部分学员对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敷衍了事,使得评教流于形式,不能反映教员真正的教学水平。
2、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人情感和学习基础会影响教员的评价等级
不同学员对教员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同,例如学员对自己感兴趣科目的教员评价较好,对不感兴趣科目教员评价较低;对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员,对严师的评价较高,学习动机不良的学员则更喜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活泼轻松、幽默风趣的教员。
3、学员评教受知识水平的限制
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认识不够充分,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员评教的准确性。此外,学员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评价能力与评教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差距,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二)课程性质的影响
学员对不同性质课程的评价也缺乏可比性。抽象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通常比应用性较强的经验学科教学难度更大,但收效往往不够明显,教员得分偏低。比如之前我校一位深受学员喜爱的计算课老师临时代了一学期的大学物理,上课水平变化不大但最终打分结果,计算机课明显比物理课分数高很多。曾经抽样调查显示同一位学员,对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美术鉴赏课程教员的评价等级将依次提高。在转型后,我校课程多偏重实践类课程,这样基础课与实践课课程区别更加明显,学员主观性更强。
(三)教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教员的年龄、性别、职称,性格特点和交际能力等非教学因素都会影响学员的评价。职称高的教员,容易得到学员的尊重和推崇,评价较好,而对职称低但教学能力强的教员评价较低;沟通能力强、亲和能力强、注重娱乐的教员,更容易得到学员的认可;在调查中还发现,学员评教过程中"以貌取人"现象仍很普遍,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教员相对一般教员所获得评价较高。
二、完善"学员评教"机制策略的初步设想
(一)制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学员评教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建立适合学员特点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学员评教"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学员评教"质量的重要因素。"学员评教"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军校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形成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实现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在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性、科学性的前提下,首先,评价指标应因学科和课程的类型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科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另外应该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例如,对法律教员甲,他在某学期的评教分数是80分,他所教授的学员队共开设K1、K2、……K6六门课程,这个学员队给6位教员的评价排名中教员甲的排名是第2位,相对靠前,本学期和教员甲教授相同课程的法律教员共有8位,他的评价排名是第6位,相对靠后,经比较,两种排名偏差较大,所以可以对其评教成绩进行适当降低。
其次,评价问卷应兼顾主观和客观评价。对客观问题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主观问题可采用问答题的形式。评价指标要进行量化,而不是笼统的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最后通过预测评来检验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每次测评前,可以随机抽取一些学员队的学员对几位教学成绩相对稳定的教员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重视程序的规范性,打牢"学员评教"的根基
1、协商评教方案
评价方案涉及确定评价参与人员、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指标、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形式等,这是开展学员评教的准备性工作,也是评价成功与否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2、实施评教计划
要严格依照评价方案实施评价,避免操作层面上的形式化。
3、形成评教结论
评教结论既要有翔实的评价资料为佐证,也要有具体的分析报告,并附有改进计划和发展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
4、评教信息应及时反馈
评教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位教员,教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表现,找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多次评教和多渠道评教相结合
评教时间不同,可能会带来评价结果的不同,例如考前评教,学员容易产生"恐慌"心理,担心给教员评价不高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若采取考后评教,又会使部分学员易产生"报复"心理,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将对教员的不满情绪带到评教中去。建议采取期中评教、期末评教、不定时评教相结合的方式,尽量避免"一锤定音"带来的不良结果。
同时要重视已毕业学员对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目前,"学员评教"仅仅以在校学员为主体,而对于已毕业学员的后续调查却开展得非常少。毕业学员作为曾经教学活动的主体,对于本校教员的教学应该是最熟悉的,同时他们在岗位任职过程中,对于在校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对什么是好的教学比在校学员有更深的了解,另外他们评教更加客观,避免了在校学员功利的色彩,真正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因此,如果能够很好地组织已毕业学员参与评教活动,再结合其工作单位对学员能力的反馈,将对教师教学和高校教学质量、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评教方式上应将网上评教、问卷评教、座谈评教等多种评教方式相结合,弥补单一评教方式的不足。尤其应重视网上评教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建立院校教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评价数据库与管理数据库,适时为教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已成为可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网上评教"将成为"学生评教"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网上评教"可以实现由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进一步充分发挥评教对教学活动的调节功能。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评教系统,对相应的教师进行开放式的评价,同时教师通过登录系统可以随时看到学员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匿名评价,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适当调整。另外,由于"网上评教"是实时进行的,学员(包括已经毕业的学员)可以随时进行"网上评教",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深入,对原来的评价进行修正,这种动态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员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我们必须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切实发挥"学生评教"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评教结合、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秀芹.论军队院校转型中教员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军事教育,2006,(2).
[2]姚金海.军校教员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国军事教育,2006,(2).
一、区分层次结构,突出教学管理工作重点
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任务、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一是不同对象,不同方法。参训学员既有来自海陆空,还有二炮、武警;既有来自作战部队,还有研究所、军代室和军队院校;既有年龄、军龄、职务、军衔相对较高的营职以上学员,还有年龄较小的排职或见习期学员;既有在机关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机关干部,也有大部分的拟任机关参谋、干事。学历不一、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为此,应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比如,针对大学生毕业干部文化程度高、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可采取开放性课堂授课,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加讨论式、辨析式授课教学;针对战士提干学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的特点,可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做好引导,点燃学员“兴奋点”,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二是不同任务,不同形式。根据培训任务的性质可区分为组织集训和保障集训任务。对组织集训任务,教导机构应从教学的组织领导、任务部署到教学计划拟制、组织实施、考核验收、总结讲评实施全过程、全时域、全员额分责管理;对保障集训任务,教导机构主要负责协助管理,应积极配合主办单位搞好集训保障,主动与主办单位协调联系,按照主办单位的指示要求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全力保障集训工作的开展。三是不同阶段,不同标准。围绕培训目标,应细化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组织方法、质量标准及措施要求,凡未达规定标准的,不上新课目、不转换练习、不进入下一阶段教学。如预任参谋“六会”训练,第一阶段主要打牢“写”、“画”基本功,第二阶段转入“传”、“读”、“算”、“记”的强化训练,重点解决“算”和“记”两项技能训练,第三阶段结合基本战术训练,把“六会”融会串联起来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分段打基础,分项达指标,全面夯实“六会”基本功。
二、把握关键环节,促成教学管理工作规范
在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牢牢把握关键环节不放松,是确保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重点。一是盯住职责。鉴于条令、大纲中未明确教导机构各类人员职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领导机关工作职责》、《参谋职责》、《教员职责》、《队干部职责》等教学管理职责,建立“一岗一责、一人一责、一事一责”的按级抓教学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注重按职组织、按职检查、按职讲评规定,确保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有效运行。二是盯住制度。坚持好教学计划、教学形势分析、考核竞赛、登记统计、资料档案等五项制度,切实做到对象变、内容变、人员变但制度不变的要求,调控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正规平稳开展。三是盯住问题。要针对教学课题转换、教学人员变更、教学场所变换等问题带来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空档”和“死角”现象,采取队干部与教员协作、主教与助教搭配、不同课目教员之间的教学衔接等方法,使教学管理工作全方位、全时域、全员额展开,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较多采取机关、部队领导、地方专家、院校教员合力教学,落实教学计划易受气候、教员、器材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实际,应主动协调、合理组合、多案预备,确保教学计划的落实,减免教学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针对教学管理项目杂、要求高、过程长的特点。应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职责、定标准的办法,强化教学管理者的责任感,保证教学效果。
三、狠抓教学队伍,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院校教育要面向部队,需要培养一支“晓战善教”兼备指挥员和教练员素质的“双员型”教员队伍。一要坚持在岗训练。围绕“立足本职、加强训练、提高能力”的目标,按照“分期分批组织、分层分类指导、分职分项评估”的方法,组织教员岗位练兵。通过“以工作带动,用训练驱动”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水平。二要通过任、代职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员到一线作战部队代职锻炼、调研学习、现地备课,了解部队训练的新动态、新装备、新训法,及时掌握部队训练的组织计划、施训管理和考核验收等第一手资料。三要外请专家培训。通过定期邀请部队兼职教授来院讲学与部队建立起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使用教员及时了解毕业学员在部队的岗位任职表现和军事训练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要借助部队重大演习活动历练。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参加部队重大演习活动,或与部队开展联合演习,掌握部队组织训练的程序、方法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将部队关注的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时刻连通训练场,应部队训练所需,急部队训练所急。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