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二年级学习经验总结

二年级学习经验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1 03:0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二年级学习经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二年级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教学;调查研究;反思

下面是我在教分式方程时由一名学生的质疑引发的思考,它对分式方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发.

二.调查研究

(一)调研学生:《一卷通》是我校初二年级统一使用的教辅资料,问题1是笔者选自《一卷通》同步练习P20第13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都出现分析不严谨,从而导致漏解的现象,于是就很想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因此对初二年级作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95%左右的学生都答错.

(二)访谈教师:由于笔者在上课时出现分析上的错误,于是想了解其他老师对本问题的理解情况,就把问题1拿给本年级的其他几位老师解答,结果参与的五位老师中有三位与笔者出现同样的漏解错误.

(三)查询资料:在《一卷通》的单元测试卷P12第13题的参考答案也出现考虑不全面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答案错误.

三、教学反思

(一)现象:我校是区示范性学校,生源好且师资水平较高,但事实上不论是我校的学生还是老师,或其他编写教辅资料的老师对这一类问题都出现了错误,说明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对于这一类问题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二)原因: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解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时会导致增根的产生,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就是教师若考虑不仔细、不全面,也很容易出现错误.

(三)经验总结:分式方程有解必须建立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才能成立,若分式无意义,则分式方程的解无从谈起.对于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可分下列三种情况考虑:

①分式方程“有根”――整式方程的根就是分式方程的根;

第2篇

关键词:篮球教学三步上篮 技术教法实践经验

1、问题的提出

1.1技术现状

现代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在篮球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很大地位,而其中,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则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很多教学前辈都进行过反复的技术分析,但还没有一种结论是完全面向农村中学生的特点而论的。我身为一名农村的体育教师,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这项技术如何进行分解教学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1.2教学的基本思想

近几年来农村中学生无论在何种素质上都较城市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学生的模仿能力却很高,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一再强调技术而应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工夫。那么在教学安排上,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在教学步骤安排上也跟原来的教法有所区别:基本素质练习(占30%)、身体协调性练习(占20%)、技术讲解示范(占10%)、自主性练习(占30%)。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初二年级四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并与本校其他体育教师共同商议、座谈,参考我学区教学前辈的建议和对学校教学现状的了解,亲自对四个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探讨,在课后了解学生对课的感受,自行评定效果。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新旧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三步上篮技术教学主要就是强调技术的传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徒手模仿动作练习

2)技术分解练习:(A、三步的跑动B、接同伴球练习C、自运球练习)

3)完整技术练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在技术上下功夫,强调技术的正确性。而通过实践印证了农村中学生并不适合这样的方法,因此,本人通过实践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是很成熟,但可以共同行们参考,步骤是:

1)基本素质练习:a、跳跃能力练习(例:助跑摸高)b、定点投篮c、垫跳投篮d、碰板练习e、持球一步上篮。

2) 协调性练习(自编篮球操:徒手、持球、原地、行进间等相结合)。

3)技术讲解与示范(以示范为主,结合视频教学)

4)自主性练习(完整技术:运球三步上篮与上篮比赛)

3.2普通班与实验班教学效果比较

通过实践,本校初二年级四个教学班教学效果的截然不同,充分证明,对农村中学生来说,要想掌握好技术,提高基础素质还是最为重要的。现在的农村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急需开展全面的体育活动阶段,但是还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的飞速提高,多数家庭又是一个子女,溺爱孩子的程度远远大于城市的孩子,致使学生在家中不从事一点体力劳动,在学校又因受场地、器材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加上学生自身又是好逸恶劳,所以身体素质极弱,因此,各项运动技术的学习,其重点也就自然而然的放在了基本素质的提高上。一下的几个具体实验数字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一点。

说明:【初二年级75班50人、76班55人、77班48人、78班50人,其中75班76班为普通版,77班78班为实验班】

表1显示普通班中能将技术运用的很好地学生占总人数的8%,能将技术较好地完成的占总人数的50%,不能保证每次都能顺利完成技术的占总数的11%。而实验班在相同等级上的人数比例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依次为21%、50%、14%、5%(对照表2)

4、结论与建议

农村中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是非常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但由于近年来受到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种种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们得不到正常的活动条件,时间一长,学生们的体制开始下降,运动兴趣低落。因此说,并不是农村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如城市学生的开阔广泛,而是缺少一个有力的条件和家长以及农村领导、教师的足够重视与支持。希望今后能逐渐改变这一现状的不足。由于农村中学生占青少年群体的比例很大,是我国各项体育活动培养人才的重要源泉,只要加以重视,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支持,因此,我身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更要脚踏实地将工作做到实处,尽我所能将工作做到最好。

以上是本人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点心得体会,还望观者给予批评指正。

第3篇

【关键词】写话水平;识字量;写话欲望;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水平的发挥。放眼长远,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写作能力。课标对小学生写作要求呈螺旋式上升,要求比较高。学生的实际写话水平与课标要求差距很大。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这个课题是小学低年级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问题。

二、文献综述

围绕课题,用文献法。笔者了解了中外识字教学及激发写话兴趣的研究情况:

在识字方面,英国、美国和日本都有各国的识字特点。我国识字多注重课内识字方法的研究,对学生课外识字途径与方法重视不够。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前人研究认为,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可能到高年级时立竿见影就能培养出来,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长期培养。

查阅文献后,笔者发现:(1)前人对识字的研究多是经验总结以及多在课内进行识字。(2)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缺乏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

三、研究的具体问题

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增加识字量,扫除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障碍。

接下来,笔者对论文里的几个概念进行界定。

小学低年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小学阶段实行六年制教学,教育界把一、二年级称为低年级。

识字量: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识字量是指学生认识字的数量。

写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三年级以上习作称为写作。把从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下学期这一年半的时间的写作称为写话。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增加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第二阶段,激发学生的写话欲望。

第一个阶段,在研究开始,笔者对学生识字兴趣、写话能力和写话水平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学生识字兴趣的调查结果:不愿意识字的学生占16.6%,愿意识字的学生占39.5%,喜欢识字的学生占43.7%。学生写话能力调查结果: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的学生占93.8%,作品中出现教材以外的字的学生占14.6%。学生写话水平调查结果:95分以上的学生占10.4%,85-95分的学生占16.7%,75-85分的学生占29.1%,60-75分的学生占25%,不及格的学生占18.8%。

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呈现三低现象,学生写话困难,写话能力较低,写话水平差。这主要是学生写话水平受识字量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笔者立足课内,通过 “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牢固汉字的字形。课外,笔者通过“读报识字”、“路牌识字”、“姓名识字”等课外识字的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达到增加识字量的目的。

每个活动都指导学生把在活动中识记的生字图文并茂地用A4纸呈现出来。枯燥的识字活动立刻变得有趣多了。活动后,收集学生的识字作品,装订成册,在班级中互相传阅,从而大大增加了识字量。

随后笔者又做了一次学生识字兴趣调查及学生写话能力调查。识字兴趣调查结果:不愿意识字的学生占2%,愿意识字的学生占31.3%,喜欢识字的学生占66.7%。写话能力调查结果: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的学生占4.2%,作品中出现教材以外的字的学生占85.4%。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喜欢识字的学生由原来的43.7%提高到66.7%;在作品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的现象大大减少,由原来的93.8%降低到4.2%;作品中出现教材以外的字的人数也大大增多,由原来的14.6%增加到85.4%;可见,学生的识字兴趣相当浓厚,写话能力有所提高。

识字量增加以后,学生写话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笔者抽取学生一个单元作文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95分以上的学生占22.9%,85-95分的学生占35.4%,75-85分的学生占33.4%,60-75分的学生占6.2%,不及格的学生占2.1%。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写话作品能打85分以上的学生由原来的27.1%上升到58.3%。识字量的增加确实能提高学生写话水平。

然而,写话水平没有像笔者想象中得到迅猛提高,仅仅不到六成学生达到A等。识字量增加了,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学生的写话水平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呢?

第4篇

■专家引领课堂实践

2010年5月28日,东马坊小学二年级教室迎来了教科所李艳莹老师及北师大郭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王雅娟老师的《买洗衣机》课堂教学拉开了变异理论研究的序幕。6月,前章村小学梁晶、东马坊小学郝鸿娜两位老师同上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学区将教学现场光盘交给郭教授进行分析。7月8日,郭华教授再次来到东马坊小学,针对课例进行变异理论的再次培训。

2010年9月至12月,上庄学区变异教学课题组共开展了5次课题活动:11月15日进行了4节四年级数学概念教学课:前章村小学周明军老师的《相交与垂直》,东马坊小学刘元元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一)温度》,白水洼小学韩飞老师的《线的认识》,上庄中心小学冯丽君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试讲后在教授和专家的分析中教师们加深了对变异理论的理解,找到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关键要素。在随后的二次试讲和12月22日课题交流研讨会上,教师们对变异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更加成熟了,概念的关键属性把握得更准确了。交流研讨会上,北师大的四位专家给予了细致入微、发人深省的点评和指导,使与会老师在看课中得到感悟,在倾听同伴表达中进行反思,在聆听专家指导中接受培训。

通过高频率的理论培训和试讲、研讨,教师们理解了变异理论的基本内涵;通过全员参与课题组四学区巡回研讨会,教师们对变异理论在课堂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011年3月至5月,课题组教师们更是激情满怀,我学区4所学校4名教师经过三轮试讲,选拔出东马坊小学郝鸿娜和白水洼小学黄继娥两位教师参加海淀区5月27日“运用变异理论拓展学习空间”的国际研讨会现场课展示,变异理论的创始人马飞龙先生听了东马坊小学郝鸿娜老师的《摸球游戏》后对课堂教学给予充分肯定。在聆听马飞龙先生对变异理论的阐述、观看香港教师授课后,教师们更加明确了变异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理解了概念的反例、非标准正例的来源。

■运用理论研究得法

变异理论在教学上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应当如何从具体事例中分离(抽象)出普遍原理的教学规律。变异理论强调,只有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关键属性进行区分,提供相应的具体事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具体来说,变异教学理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有以下几点:变异理论比较完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本质,理解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机制,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变异教学理论有良好的操作性,便于教师掌握;通过变异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可以促进我们对习惯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进,增强我们的研究意识,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

在专家引领下,课题组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法、案(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策略,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专题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践经验中的规律,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现在,教师们已经能够在教学中抓住概念的关键属性,科学设计正例、旁例、反例进行教学;在听课评课中,常常听到干部教师们说某节课的某一点能够很好地运用变异理论。在海淀区变异课题征文活动中,我学区共有29篇征文参加评比。教师们在征文中畅谈课题研究的心路历程,分享了在研究中的收获与经验,呈现出来的相对完善的教学设计,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一个个生动活泼、可供借鉴学习的案例,其中7篇获一等奖。

第5篇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第6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

第7篇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xx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师范生寒假小学家教社会实践报告。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大学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大学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大学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分析;指导;培养;感受;表达

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入“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种方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们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3.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瞎编,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4.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构思。简单地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3)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地不留痕迹地指导学生习作。

第二阶段: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