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18:25: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生涯规划前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是做事情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还有一句俗语:“女怕嫁错郎,男哪怕入错行”,对于男女平等的当今,女不但怕嫁错郎,也一样怕入错行。可见,能否找准定位,成功的“入对行”,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能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打破了许多大学生的梦想,就业难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严重困惑,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大了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探索,以期对大学生在职业上的成长成才能给与切实有效的指导工。但是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如何呢?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历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经过几十年经验的积累,美国的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定向、择业目标和规划人生。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招统分的制度,个人在职业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变革,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越来越大,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能力。为此,高校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但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

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始把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之中,从大一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经过四年的就业准备和培训,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由于我国现行高中仍然施行文理分科以及学生从小对各种职业的性质和情况缺乏了解,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少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强。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没有清晰地把握,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从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也就无从规划。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在专业选择上比较盲目和随意,在上了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不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3.大学生职业选择价值取向不当。在选择职业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职业,而许多大学生受经济社会的影响,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而很少考虑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长期目标。

4.社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家庭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陌生,有的学生直到临毕业选择职业时,才得到家长的意见或被迫接受家长的安排。很多大学生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需求。但社会上,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许多大学生对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整体不够满意。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他们及时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为他们太公多方面信息或专业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同时,为他们提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2.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确定职业目标。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自己的性格,情感,思维能力,特长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指导工作应该为大学生自我探索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通过各种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增进学生职业生涯知觉,并逐渐理清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为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3.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应通过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意识深入人心。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加大物质投入,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及学生实习活动等方面应加大物质投入。高校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应该注意吸收社会资金,从而进一步保障提供给学生更好的职业训练条件及专业指导。

要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就要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工作,完善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改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能给与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庆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2]刘树成,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第2篇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都将职业生涯规划划分到学校教育系统之中。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等同于就业指导。许多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盲目地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概念和教育课程混合到一起,进行就业指导时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得就业指导的实践路径不完善。本文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出发,对职业生涯规划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工作路径。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对于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其毕业后乃至整个人生之路的方向标,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在学校中获得的技能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还能为学生提供现今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比如各个工作岗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竞争情况和职业发展现状等,并且对学生自我能力的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针对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弥补,朝着全方位的实践型人才之路前进。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也十分明显。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下,学校就业指导实施工作的相关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结合社会需求和工作情况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可以促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和有效实施,帮助学校在教育质量之路上前进得更远,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

三、职业生涯规划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内容形式单一枯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未来发展。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没有系统地帮助学生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所阐述的内容极为枯燥,仅仅是围绕学生应该具有的就业技能和未来的学生就业率等老生常谈的问题重复讲述,对于新兴职业发展的技能需求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养成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即便是在讲述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时,也只是通过教师的理论教学进行指导,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

(二)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为了方便,往往将毕业生集中到一个大教室集体教学,教学过程不分学生群体,只是一味地对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进行阐释,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

在高职院校中,针对现行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概括作用,将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到一起,进行系统的讲解。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应该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增加学生急于想要了解的未来就业方向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养成等问题指导工作,并且将学生带到操作车间等社会实际情境之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就业指导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直观结果的基础上,对每一类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避免集体教学,提倡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的个性指导。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充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在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其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以职业生涯规划贯彻落实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高校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转化成大众化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象牙塔”,接受大学生涯的熏陶,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现在在读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90后”,“90后”的大部分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和自信,他们虽然站在时代的前沿,但是普遍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社会也缺乏充分的了解。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走进社会,树立自我发展的信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本科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我国当前本科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对于学校而言,在中国来说,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与高校传统的课程设置是有区别的,在当今就业压力比较突出的时期,高校往往采取应急手段,只开展关于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面试等技巧的主题讲座,只能帮助学生在毕业时应用一些求职的技巧。这样急于求成的指导,在短时间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远角度而言,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的作用不大。

对于学生而言,本科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很多问题不断涌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没有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期望过高;②对社会的认识也不全面,缺乏客观性;③职业兴趣不够明确,也不够坚定;④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优柔寡断,过分追求完美;⑤不能从自身特点出发,盲从现象比较严重。

3.当前本科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本科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大学生基本上都生活在校园里面,对于外面的世界特别是人才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诸如:职业发展的方向、薪资情况、职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工作的性质和定位等情况。很多大学生还处在盲目阶段,弄不清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们充分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的定位。

(2)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成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化成“大众化教育”的模式,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方向发展。在经历了人生重大转折“高考”之后,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大学生们对未来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比较盲目,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在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对未来以及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恐惧,在团体以及社会活动中过分放大自己而忽视整个团队整个集体的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能让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逐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使其对社会的能量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更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3)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当前我国就业大军中最主体的力量,也是我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实行全面扩招,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刷新纪录,在这一群体中,遇到工作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此时,高校对于这种形势的处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

三、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重新认清自己,审度自己

每年都有很多学子,胸怀大志,从“象牙塔”踏入社会。可这些涉世未深的“天之骄子”,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时,有些人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有一些人,成为了失败者。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正确认清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准确的判断。因此,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本科生们一定要正确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判断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工作,制定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2.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

有了奋斗的目标,才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如果只是盲从现实发展需要,就很容易失败。因此在重新审度自己、分析自己的基础上,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自己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以此为中心,圈定在这一规划下应该提高哪方面的素养,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自身存在哪些优势,同时又有哪些缺点需要改进。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顺利进行的关键。

3.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

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时候能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成败。要想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优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4.制定可实现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任何事件的实现都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制定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方案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美国职业指导先驱弗兰克・帕森斯于1908年提出的,是对外部环境与个人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基础上建立的一定职业生涯目标。当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呈现了更为多样化的职业舞台,但从国贸专业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个人职业选择存在迷茫与困惑,为此,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重视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策略

(一)做好自我认知

自我认识是当前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首要的步骤,是其他一切步骤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好自我认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首先,认知手段要科学,也就是说,在对自我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手段,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了解自身的个性与职业兴趣方向;其次,认知需全面,在进行自我认知过程中,应该全面了解自身行为倾向、价值观、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习惯、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其三,认知应冷静,在进行自我认知中应保持冷静,既要了解自身优势,同时还应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劣势,通过与教师、同学等交流的方式进行获得客观评价。

(二)职业方向的选择

职业方向的选择是学生对今后就业方向的确定,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与指引作用。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将自我特点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另外应该遵循几点原则:其一,能力相适,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其二,兴趣相适,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点相一致的职业,将爱好作为事业来完成;其三,资源相适,在职业的选择上,资源是除能力以外决定个人成功的有一重要因素,协调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关系可以使得事业发展事半功倍;其四,善于洞察,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善于洞察整体的宏观经贸环境,掌握全球的经贸政策,寻找合适的机遇为个人成长奠定基础;其五,具备灵活性。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瞬息万变的,面对不确定的主客观经贸环境,学生应该保持职业选择的灵活性,先设定一个大致的职业方向,通过对各个专业的深入了解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选择。

(三)相关行业及要求的掌握

首先,了解专业。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应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了解:院校教师、专业负责人的介绍;与高年级学生开展座谈会,深入交流经验与认识;对院校的实习训练基地的考查与了解;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通过就业处与学生处了解各专业就业方向等;其次,了解行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该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清晰的了解,包括对我国当前的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发展格局、就业形势、国际经贸关系以及影响其关系的影响因素等等。还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和专家研究成果等多个渠道了解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再次,了解职业岗位与工作内容。在职业选择中务必要对该职业岗位以及其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行业内部人士的方式进行了解,进而做好充足的准备;第四,了解职业技能。了解职业技能是进行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全面的提升,要求从业人员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精通相关的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外能听说能力,对外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强等,这些能力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岗位敲门砖。

(四)职业技能培养规划与实践

首先,以院校的职业培养计划为培养基础,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训练与专题研讨会,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地拓展训练与深入学生;其次,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企业实训,提升对企业发展模式、专业要求、工作内容以及岗位理念的认识,不断获取行业经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再次,根据高校安排的课程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并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如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商务英语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等,另外还有常见的国际商务师、会计师证、律师资格证等等;第四,通过参与院校组织的学生学生活动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第五,在课余时间,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社会活动提升自己的视野、开阔眼界,提升对社会的认识,同时验证自己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第六,有意识地进行体能锻炼、书画练习、广泛阅读、挖掘特长。提升个人的修养与综合素质,为将自己培养成为乐观、自信、精炼、勤奋的人而努力。

(五)定期评估,适时调整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开始,但却一直持续到毕业。学生在刚入校后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未必完美,可能会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随着客观环境以及个人观念的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因此,学生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也不能懈怠,而是要通过条件的变化以及对个人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而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便做出适应个人发展的最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

0.前言

在高职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具有相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还能够促进学生不断的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认识社会职业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上和思想上的进步,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分析

在高职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一样的,主要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积极向上,在知识技能以及知识水平上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二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确保在未来职业的发展中有所规划,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使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具有准备性,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三是,能够促使学生对于社会职业要求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有利于学生了解如今社会的企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不断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提高[1]。另外,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使学生在走出校门进入企业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的方法分析

2.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高职院校,要想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的不同,进而会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的不同。如果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然会难于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2]。因此,教师通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学生的职业目标为出发点,针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性格进行更好的引导,能够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2.2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内心思想进行感化

由于一些学生对于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逐渐对学生内心思想进行感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并且采取典型的案例、 关注社会热点等方式, 让学生不断明确社会职业岗位对理想信念、 社会道德方面的真实需求,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 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的制度措施,安排相应教师定期(如每周或每月)和学生就职业发展或社会热点进行沟通交流, 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 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

2.3教育工作应该具有阶段性

所谓的阶段性主要就是指学生在高职学习的这三年里,在每个年级阶段都应该有一定的教学计划,使学生逐渐的在高职学习的三年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高职一年级的时候,教师应该主要应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主,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打好专业的基础为主。在高职二年级,教师应该对于在职业方向上比较迷茫的学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并且向着这个目标努力[4]。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教师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毕业指导当中,教导学生应该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知识的专业技能,并且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勇于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促进自身更为长远的发展。

2.4优化教育环境

要想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还需要不断的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优化教育环境首先应该从教师做起,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也才能够对学生的教育收到最好的效果[5]。另外,在高职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是非常的多的,因此,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融入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教师应该以职业导师制等多种形式,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能够相互配合, 形成合力,完善学校的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以便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只有将教育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够使学生在高职的学习中,掌握最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最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6]。

3.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渗透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对以后的职业有一个良好的计划,另外,教师还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日后就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唐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

[2]余春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魏红艳,张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2).

[4]李和新,张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第6篇

现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趋势。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中,人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与挖掘每个员工的潜力,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加强企业的职业发展管理,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多种职业发展通道,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受到众多国有企业的重视。本文以某国有电信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电信企业

【正文】:

前言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近十几年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兴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很快被国内职场所接受,并得到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传播速度加快,人们在激烈竞争中,为了求得稳定和更好的发展,也开始重视为自己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调查显示,“薪水”是大多数人更换工作的首要因素,占被调查者的39%,第二个原因即是“职业道路的拓展性”以27%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和评估所在企业的第二大标准。虽然员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但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样也担负着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的管理责任,从理念、制度、方法等层面对员工加以引导、保证和支持;各级管理者也负有沟通、辅导和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的责任。这是企业有效开发员工潜力资源的一种管理方式,能有效抑制企业与员工个体在目标整合上的偏差,并避免由此造成的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的丧失。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不仅能满足自身人力资源需求,而且还能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工作氛围。如何才能结合企业实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呢?本文将结合某国有电信企业人力资源项目中员工生涯规划的实例,阐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对策。

一、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发展管理,是企业为其员工实现职业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培训与开发等管理活动。它既是一种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手段,也是一种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手段。目的在于把员工的个人需要与企业的需要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才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达到企业组织与职工个人的双赢。

现代国有企业对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关心了,一方面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市场的竞争机制,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越来越依赖了;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又带来员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他们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对自身权利的要求。这就迫使企业不但不反对员工对自身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与选择,反而鼓励并帮助他们完善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同时设法引导其与企业的需要相一致。而职业生涯规划要通过一定的职业发展通道来实现,建立多种职业发展通道,给广大员工提供一个个人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是企业职业发展管理的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灵魂。

二、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利于企业根据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把培训、管理等资源与手段聚焦在所需的岗位人才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人才尽快成长。

2、有利于提高职工自我定位的准确性。增强员工对职业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职业困境的控制能力,摒弃职务不提升即职业不成功的旧观念,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在企业提供的工作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最佳才智与能力。

3、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企业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尽可能地为每个员工提供可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工作平台,积累充分的人才资源库,冲破企业发展与人才稀缺的瓶颈,强化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有助于留住人才。员工们对自己未来发展趋向和潜力的关注程度,普遍超过对目前薪酬的关注,一批有能力、有志气的青年将会留下来,与企业共同完成双方的目标。

三、某国有电信运营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在某国有电信运营公司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干打雷不下雨。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不太清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到底应该怎么做,或者是做得不到位。这里有两个案例。

案例一:

该电信运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某一谈起员工的流失问题就满腹苦水,一筹莫展:“以前移动分离的时候,把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员工都带走了;南北拆分之后,两家企业分别到对方的地盘筹建公司、开拓市场,又开始高薪挖对手的优秀员工。这不,我们公司好几个骨干都被挖走了。尽管通过仲裁,我们赢了官司,但人还是走了,剩下的人员还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些骨干的水平。嗨,真是没办法啊……”

案例二:

该电信运营公司的王某谈起自己的跳槽经历,也是骑虎难下,有苦难言。自己在原来的公司已经是骨干,对工作也没有不满意,就是有时候觉得生活有点单调。偏巧,现在所处的电信运营公司有意出高薪请王某过来当某部门经理。王某想想,觉得机会不错就接受了邀请。过来之后,虽说是经理,可是根本没有几个下属,活还是要自己干。更意想不到的是,当初承诺的高薪,也因为公司的效益问题,没多长时间就降低了。“这一跳,本想能够大干一番,也早点过上体面的生活,谁知……说心里话,真是有点后悔。但是既然已经出来了,也不能再回去了,否则太没面子了。只能留在这里艰苦奋斗了。”小王苦笑着自我解嘲说。

企业叫苦,员工也叫苦。这到底是为什么?

(二)案例分析

1、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主要是对人才竞争的准备不足。

本地电信市场多家竞争的格局,导致人才的流动在所难免。但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走在前面,甚至落后于市场竞争,没有提前为这种人才的流动做好准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该企业过早染上大企业病,使企业始终摆脱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子。大企业病的基本表现是“三多一少”,即: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多,管理干部多(官多);干实事的人少。这种以“官本位”为单一通道的管理方式,会导致国有企业大部分高素质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职务的晋升上,企业领导也将行政职务高低作为制定薪金标准、平衡关系的惟一选择。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将多兵少”的局面。

(2)缺乏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很多电信运营企业中,没有建立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优秀员工在公司看不到发展空间,不合格员工也没有及时淘汰出局,公司很难留住人才。因此让企业的人才合理流动起来,是电信运营公司要做的重要功课。

(3)没有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大缩小。作为电信企业,它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单一通道的职业管理模式所能容纳的人才数量必然有限,势必会造成一方面企业本来就不多的高素质人才无法安置,另一方面专注于科技开发与制造的人才又极为短缺。

在该运营企业里,通过竞争上岗,员工可以自己选择岗位,但是依然看不清楚未来。公司没有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晋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竞聘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而员工想要知道自己在公司的未来、职业的前途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如果竞聘之后,公司仍然不能让员工看到美好的前景,他就会到外面去寻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诱惑也很多,越是优秀的员工,他离你而去的机会也就越多。

(4)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很多电信运营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上存在断档的问题。一个领域里,顶尖的人才只有一两个,其他人员都差得很远;如果这些顶尖的人才流失的话,那么根本没有人能够担起他们的担子,企业的损失很大。因此,培养后继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是赢得主动的重中之重。

(5)造成高素质员工的流失与浪费,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吸引力。作为企业每一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每个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将员工配置到并不擅长的岗位上,既浪费了人才,又损害了工作。这种单一通道的管理模式,同时又会带来新的问题。由于通道单一,越往上职位数量越少,职工晋升的压力就越大,如果看不到晋升的希望,部分员工就可能离职,造成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企业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电信运营企业没有很好地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来迎接残酷的人才争夺战。

2、从员工个人角度看,他们的职业发展存在着偶然性和盲目性。

就说竞聘上岗,更多的人并不清楚自己适合哪个岗位,只是知道要竞聘比现在级别高的岗位,可以多拿钱就行。这样的结果就是盲目竞聘。只要岗位级别高,别管适合不适合都要去争一争。公司需要人的营销岗位,也许参加竞聘的人很少,而管理岗位本不需要更多的人,又可能候选人太多。最后究竟上哪个岗,偶然性就很大。

面对外界的诱惑,员工就更加茫然了。对方的公司到底什么情况,自己不是很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对方提供的职位也不清楚。反正别管自己喜不喜欢,能不能干,只要待遇好,那就跳。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一跳,有人如鱼得水,但是相当多的人却像小王一样,后悔莫及。

员工职业发展的这种盲目选择,与公司缺乏科学的、正确的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综上所述,电信运营企业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引导和管理是导致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电信运营企业亟需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留住人才。

四、搞好公司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对策

(一)电信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综观近几年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原中国电信早点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原中国电信就不会流失那么多优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原中国电信确实是中国电信行业的“黄埔军校,’,在造就了大批叱咤风云的人才的同时,也让竞争对手轻松获得了不少业界精英。那么,电信运营商中的员工流失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电信运营商的薪酬水平在当地是绝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这说明电信业的员工投奔其它运营商的原因不是嫌自己的薪酬低那么简单。人往高处走,实际上,一个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

电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一点是:行业内的企业就那么几家,竞争更为激烈和明显。也就是说,一旦高价值人才流失,那么很可能流失到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那里。因此,人才流失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后果更为严重。

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在主管人员和企业的帮助下,通过对自身价值观、个性、能力、发展取向等主观方面以及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客观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职业和具体的工作岗位。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后进行的工作选择,能够让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可以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责任在于个人,但绝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事。电信企业必须在员下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提供大量支持,因此,明确个人和企业管理者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全员参与式的管理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员工本人、管理者、公司等各个方面的积极主动性,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套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这几个方面承担的责任,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但又缺不可。

1、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员工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设计。因此,没有本人参与其中的职业生涯设计是不可想象的。那么,电信运营商在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让员工承担哪些责任?或者说让员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1)应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明确自身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和开发需求。这一步应该是员工所扮演的角色中的重中之重。

(2)应该展现出良好的工作绩效。这样,员工才会有在公司中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反过来,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助于员工提高自己的绩效。

(3)应主动从上司和同事、客户等信息源那里获得有效的反馈,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

(4)应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员工本人才能确定,别人是难以强加的。

(5)应主动了解公司内部有哪些学习活动、培训项目。通过自我评估,员工确定了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这时就需要主动收集公司内相关的教育培训信息。

(6)应该跟管理者开展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面谈。

(7)与来自公司内外不同的群体进行接触,例如一些专业协会、项目小组等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收集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管理者

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要从管理者那里得到有关信息和有关职业发展的建议。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电信运营商的管理者要承担起教练、评估者、顾问和推荐人这些角色。

(1)教练,是指管理者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员工出现的问题,比如,工作松懈、精神不集中、绩效下降、在工作中流露出不满的情绪等。发现这些问题后,管理者应与员工进行细致的面谈,倾听员工的认识、见解;然后根据员工的诉求以及现实的客观分析来确定出员工的需求,并加以详细的界定。

(2)评估者,是指管理者要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在于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因此,管理者要明确公司的标准、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公司的需求,从而使得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沿着公司目标的轨迹前进。

(3)顾问,是指管理者应该能够向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生涯选择,协助员工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议等等。

(4)推荐人,是指管理者要向员工推荐其他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比如公司的培训、业务研讨会等还要向员工反馈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情况,适时向员工推荐不同的学习和提升机会。

(三)设计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在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设计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尤其重要。传统上的职业生涯路线往往是单线条的。例如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路线往往是:助理工程师一工程师一中级工程师一高级工程师一总工程师,而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路线往往是:助理一主办一主管一项目经理一部门副经理一部门经理一总经理助理一副总经理一总经理。显而易见,技术人员的发展机会要相对少一些。对于专业人员占主导地位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让关键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公司重视这一点尤为重要。而单线条式的职业生涯路线会使得专业人员在地位、薪酬、发展机会等诸多方面均不如管理人员。最终,高价值的专业人员可能会离开公司。解决的办法就是为员工提供一个多重的职业生涯路线。图1就是一个三重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图l电信企业员工的三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体系可以让员工自行决定其职业发展的方向,向他们提供了一种“选择的乐趣”。在图1中,技术人员有机会进入三种不同的职业生涯路线,分别是一种科研生涯路线和两种管理生涯路线。这三种不同的发展路径的薪酬水平接近,发展机会也较相似,有利于员工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兴趣和技能的发展道路。

一般来讲,电信运营商在设计针对技术人员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要坚持以下两点。

1、保证技术人员所获得的薪酬、福利、地位和奖励等都不低于管理人员,这一条是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设计时首要关注的一点。当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性质、内容不同,基本工资可以不同,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可以低于管理人员,但要通过科研奖金、专利奖金等形式使其有机会提高总体收人

2、要为技术人员提供选择其职业生涯路线的机会。这一点不单单指电信运营商设计不同的晋升路线,向员工展示不同的发展路径,还指的是电信运营商应该为其提供有关的测评手段等职业生涯规划资源。通过测评信息,技术人员会明白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强项技能是与技术职位相适应、还是与管理职位相适应。

针对技术人员设计的多重职业生涯路径并不就意味着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能走上管理生涯上来。只有那些确实有卓越管理才能的技术人员才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成为管理人员。要注意多重职业生涯路径的设计决不是为了纵容那些缺乏管理才能的员工。对于无法进入管理层的员工,电信运营商可以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中重点考虑对他们的报酬激励。对干这部分员工的薪酬要以知识水平为基础,而不仅仅是基于目前工作的要求而定。重点通过薪酬体系的制定,促使员工拓宽自身的技能,减小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之间报酬率的差别。

(四)搞好电信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要把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作为员工与企业达到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目的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引进职业生涯设计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不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贸然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福建省某市移动通信公司曾经请一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师到企业演讲,由于事先沟通不够,结果在讲演后的第一天,企业里有多名客户经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集体提出辞职申请,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从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角度出发,正确把握职业生涯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面作用,在努力提供科学的职位阶梯和良好的培训机会的基础上,尽量把绝大多数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理想员工”上来。

2、唤起员工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目前还处在新兴阶段,大多数员工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因此,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向员工灌输职业生涯理念,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素质、背景等有关内容,使员工可以实事求是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员工不切实际的空想和“一心求官”的浮躁心态,安心本职工作。另外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员工发现自己的“短板”,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间接地为企业创造优良绩效。企业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让员工感到在企业里而可以获得长远发展,感觉更受重视,因而增强企业的归宿感和凝聚力。

3、建立以职位职级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补充的薪酬管理体系。

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的基本设想是:不同职位对知识、技能有不同的要求,承担职责的大小也小一样,所以不同职位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不同,每个职位的员工应当根据所从事的工作领取报酬。要使员工能够有机会获得职位的变换与提升:如员工从营业员开始干起,他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可以为营业员、值班长、店长、中心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在每个职位台阶上还可以纵向、横向衍生出更多的职位系列。如在营业员岗位上可以根据工龄、职业技能纵向分离出见习、初级、中级、高级营业员,在值班长职位上可以横向分离出与值班长平级的营业培训师、质检员等,这样使员工一方面既可以向高层职位发展,另一方面晋升到一定程度后也可以尝试不同的职位,从而增加职业生涯的多样性,延长自己的职业生命周期。考虑到以职位职级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中,在同一职级的职位上通常个人能力、绩效、经验也存在差异性,因此也要在薪酬上体现这种差异性,以提高员工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的积极性。

4、有意识地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稳定中低层次员工。

在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中,越往上层职位越少,多数的员工仍然可能是干了一辈子,职级只晋升了一、二台阶,因此要教育员工要立足本岗,爱岗敬业。特别是职业生涯里所提倡的“专注才能深入,专业才能精通,专家才有身价’的理念,对于稳定员工在同一岗位钻研深入,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能起到一定教育作用。法国马克西姆连锁西餐厅中最古老的一家西餐厅的价格在周末最贵,因为顾客都要在那天享受、欣赏一位工作了40多年的老服务员的精湛服务,在他身上浓缩了法国最纯粹的西餐文化和浪漫情怀。这些“劳模”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用这些例子教育员工,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关键在于要保持一个热爱工作的心态。当然,电信运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也要有这种容人、励人的氛围,培养自己的“品牌员工”,给其他员工树立“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大成绩”的职业发展观。

5、开展企业信心教育,树立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无论怎样科学,都不能回避行业的发展空间。近两、二年来电信运营企业能够重新成为职业竞争的热点,主要就是电信行业经过分营、改制、上市,具有了更好的行业发展空间:一是电信运营企业都是在海内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出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以及国家大型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信誉,它的运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一是电信运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是社会大众所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企业具有自然存在理由;二是目前电信行业仍然处于有限竞争阶段,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国家从安全角度出发,对基础电信领域承诺最多只出让股权的49%,仍须有国家控股,保障了电信企业的基础利益;四是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电信运营商带动了大唐、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手机终端制造商以及众多的末梢经营服务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从上述情况综合分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信运营企业不会轻易倒闭,将给员工提供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员工可以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从而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加员工的职业安全感。

6、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公司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及能力培训、提升工作技能的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培训,使学习与培训成为个人与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进一步提高员工职业发展的能力,帮助员工正确选择职业发展路径,促使员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达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同步进行的目的。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设计特定的课程和学习方式,让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得职业发展。这样,公司也会从员工的进步中获得更快速地发展。

另外,公司还要针对员工个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公司内各级管理者要承担起辅导下属职业生涯规划的职责,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给予具体指导。同时,公司要提供人才测评工具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个人特点。

结束语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职工多种职业发展通道的建立,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了一起,给员工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指明了员工职业发展的方向,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上进心,使员工找准了位置,产生了动力,这无疑将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这才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蓉: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第23页

[2]陈锷:人力资源管理MBA强化教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3第34页

[3]艾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文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第45页

[4]孙钱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典范.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1第12页

[5]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第43页

第7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师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者、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导者、社会服务的推动者,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专业技术、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质量,影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养,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分析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经验、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对构建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再结合高校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通过高校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提升专业水平与个人能力,实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最终实现高校教师与高校的共赢,乃至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通过“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补的形式,区域间和国际教育协作,项目合作并举的合作教育或是网络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继续教育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2]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

(一)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职业生涯规划与继续教育相辅相成,高校教师依托完善的政策、法规,科学地规划继续教育,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得以实现,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施并取得实效。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没有继续教育的实施,就没有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与实现。(二)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高校教师专业技术的发展,个人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终身学习。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学习生涯规划方法,增强自我认知水平,增进生涯探索,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增强生涯规划实践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前言知识,借鉴经验教训,提高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水平,完善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深化终身学习的目标。(三)继续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追求国际化的步伐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通过加大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延伸和传承,适应持续更新的教学内容、飞速变化的教育形式和日益多元的教育评价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促使高等教育有效匹配新形势下的各种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法制不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范畴,贯穿于高校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高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缺乏经费支持,缺少时间保证,缺少政策制度支撑,缺少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二)教育模式欠多样化。目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更新为重点,缺乏对高校教师师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以学术研讨会、大型的学术讲座等形式为主,缺少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设置。教育方式方法或是教师主导的线下教育,或是网络主导的线上教育,缺少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以试卷笔试为主,缺少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整个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环节,缺少企业这个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主体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主体的参与。[3](三)教育主体缺意识。整个社会缺少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氛围,高校教师自身缺乏终身教育理念和继续教育意识。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高校教师都视继续教育仅仅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学习过程。高校教师既是高等学校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有益于高校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益于高校未来发展、有益于整个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强有力”的法制化建设。1918年,美国首次正式提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1980年,美国国会颁布《继续教育法案》。如今,美国各级法律也对公立高等教育院校、私立高等教育院校,乃至教育研究机构提出明文规定,就是必须对所属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监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英国的继续教育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有着“继续教育之乡”的美誉。继续教育成为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之后,第三大国家性的教育体系。以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相继颁布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继续教育和培训法》等法律法规,把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作为重点,加大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明确中央教育机构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分工。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和《继续教育法》、墨西哥的《全国成人教育法》、日本的《终身学习振兴法》都通过立法确立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合法地位。(二)“本土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1.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1906年,施耐德教授提出并实施了“学工交替”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后来发展为经典的“合作教育”模式。如今的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以中小学为基地,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合作,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美国采用教师研讨交流会、教师导师制等多元的培训形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4]2.英国的“以校为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早在1992年,英国就开始了“工学交替”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1994年,又成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以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英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以校为本”,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都是英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参与主体。积极组织教师到学校和企业进行双重的学习,分别接受“教师”与“师傅”的指导与实践,发散型的参与机制使高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充分的提高,继续教育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高校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得以最大化完善。[5]3.德国的“全程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德国一直以来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教育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将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教育等诸多内容融入到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相关的法律条令中明确规定在职教师有责任而且必须参加继续教育。4.日本的“远程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日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科技来实施“远程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这一培训模式的实施,使日本的教师教育呈现了全域化、同步化的状态,从而使教师的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发展条件。高校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方式,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换为生产力。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全程化;就业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迈入“大众化”时代,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各高等院校都在加强和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设立了就业指导相关部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2010年9月,我们在西安某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非毕业班)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就业调查,进一步了解了目前非毕业年级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心理状况,根据调查反映出的具体问题,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在大学生中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是当前高校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调查实施的方法与相关数据处理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西安某高校电子信息学院2008级本科生(目前大学三年级)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其中男生209人,女生51人。调查所设计的本科生就业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向调查、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内容,主要选择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获取、就业能力准备等方面来解读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意识,问卷发放方式为实地调查,问卷为自填式问卷,均以单选题的形式呈现,以方便学生作答。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调查中发现,46.15%的学生曾经对自己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24.62%的调查对象尚未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9.23%的调查对象尚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述数据说明,在大学三年级之际,尚有半数以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这是因为很多学生现在都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它势必将严重影响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2.就业前景调查

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反映了对该专业的认可度。调查显示,有8.08%的学生认为该专业前景“很好”,大部分认为前景“较好”和“一般”,但是也有5%的学生认为前景“渺茫”。这说明,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后,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认同,但是认可度不是特别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针对学生开展的专业前沿辅导报告较少,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认识较少;另外,学生们在低年级期间主要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从而缺少在专业应用中培养起的自豪感。

3.希望就业行业调查

调查显示,有7.69%的学生希望出国深造,有5.77%学生想到科研院所工作,有18.46%学生有到企业工作的意愿,而有50.39%的学生希望考取研究生,13.46%的学生希望到国家事业单位就业,4.23%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这说明学生们对自己的就业目标有一定的思考。但是希望考取研究生和到国家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势必要远远高于实际比例,进一步验证了目前社会上的“考研风”和“公务员热”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4.就业去向意向调查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去向意向调查中,有36.15%的学生选择去北京、上海、广州工作,选择去其他东南沿海城市的占31.15%,有20.39%的学生选择在西安就业,而这一部分学生生源地也主要是来自陕西各地区,选择去其他西部城市的学生仅占4.62%,也有7.69%的学生没有思考过此问题。这说明,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收人水平相差悬殊,毕业生都愿意到高收入的沿海发达地区就业。

5.就业能力准备情况调查

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准备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6.92%的学生对未来顺利就业做了充分准备,29.3%的学生感觉准备情况一般,有47.31%的学生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另外有16.54%的学生对就业还没有概念。通过进一步的访谈获悉,当前半数以上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均用于网游和网聊消遣,未能将自己的学习和就业建立起合理的关联,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这也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和意识缺失。

6.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直至顺利就业,需要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技巧指导等阶段,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它对学生实现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了解和认可情况。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3.84%的人表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得不好,43.0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前三年接受就业指导的机会几乎没有,30%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而仅仅只有3.08%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究其原因,应该是目前设立的就业指导部门功能相对单一、事务性工作繁多,从而很难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7.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调查

目前,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开始于学生毕业学年,但在向学生们调查“何时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合适”时,发现只有26.15%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适合在大学四年级开始,有将近43.08%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征求学生们最想了解的就业指导内容时,有34.62%的学生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这就说明了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迫切性。同时也有27.69%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显示出目前大学教育心理指导工作还需要加强,另外有37.69%的学生选择求职面试技巧。

以上结果及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非毕业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现状有一定的启示:他们大部分由于没有意识到日益紧迫的就业压力,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这与目前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在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

在大学四年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开展侧重点不同的就业指导,主要开展“一年级培养就业意识指导、二年级增强就业能力指导、三年级提升就业素质指导、四年级加强就业技巧指导”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四年系统的指导,能够使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相应的知识提升工作,从而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大学一年级侧重培养就业意识

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缺乏对大学生活的系统了解,认为自己是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佼佼者,应该过相对轻松的“象牙塔”生活,从而忽视日益紧迫的就业压力。因此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使大学生系统了解大学生活,加强学生专业认知,并结合自身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举办“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会,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确地知道,上了大学不等于有了工作,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更激烈的竞争。举行“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使广大新生们能够从自己身边找到成功的样板,从而发挥优秀毕业生“典型引路”作用。邀请学院知名教授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前言进展”报告,加强学生们对专业的认知度,提升专业兴趣,从而能够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有不断填充自己专业知识的信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2.大学二年级侧重增强就业能力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已基本了解了大学生活情况,此阶段学生需要在进一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相对空闲的时间完善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在各学生社团组织、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电子信息类专业特长,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并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从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作科研,提高了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不要因为一年级时知道将来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而开始惧怕,要能够正视现实、敢于挑战、敢于竞争,以最佳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

3.大学三年级侧重提升就业素质

此阶段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是学生们根据自身条件决定未来就业方向的重要时期,就业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及对自己的将来作出决策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相应工作。针对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开设“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邀请考取研究生的高年级学生分享自己选报学校、考研复习等方面的经验,消除低年级学生复习的盲目性。针对想到企业就业的学生,鼓励他们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各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生产实习活动,进一步了解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召开“模拟招聘会”,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就业招聘会,使学生对就业应聘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从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中找出自身差距,从而利用大学剩余时间及时调整自己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另外,举办“创业先锋”等形式报告会加强创业指导,使广大学生对创业所处环境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从而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开创自己的事业;还可以开展“留学经验交流会”,提高学生们获得国外知名大学入学通知书的技巧等工作。

4.大学四年级侧重加强就业技巧

学生通过三年多的学习,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项能力的储备也基本完成,学校此阶段需要根据学生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以及做好就业指导的服务工作。

首先,面向毕业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技巧进行系统的指导,如自荐材料的准备、职业洽谈的艺术、专门的政策规定及签约注意事项等;开展小范围就业经验交流会,邀请成功就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就业经历,把自己好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学生。

其次,加强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信息系统,通过积极联系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网上查询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就业信息网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建立网络化的就业信息资源库,从而将就业信息及时有效传达给广大学生;同时,在前期面向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年级人才信息库,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意愿(包含就业去向、单位性质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招聘单位需求和学生意愿,向单位进行毕业生推荐工作。

最后,要重视就业咨询服务,学校要对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实施个别咨询或专题性咨询,引导学生调试不良心理、合理定位,学会收集并筛选合适的就业信息,以免陷入择业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