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4 22:21: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车站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 教学内容的阐述
接发车作业为《车站信号及维修》课程中实操项目之一。本设计内容重点为熟练地接发列车作业,难点在于严谨规范的操作,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操作性课程需要演练环境;②需要学生小组合作;③学生间需要交流经验;④评价要客观;⑤课后需要巩固练习。传统教学中教师针对书上内容满堂灌,让学生凭空想象操作过程;学生间没有交流,只有无操作性的小组;评价采用理论课评价方式:考勤、表现、作业等,流于形式;课后练习更是空白。对此,本设计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作为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结合实训室设备、录播系统、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难题。
1.2 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接发车作业操作标准;②掌握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标准完成接发车作业,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的学习作风;②学后自测,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③小组互评环节,培养客观公正的态度。
2 教学过程的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模拟实践为载体,任务驱动为主线,利用行车调度综合实训室、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将2课时的教学任务设计为8个过程环节。
2.1 课题引入
在有山有水的实训室中,人操作,车能动,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动车如何跑起来,围绕这个主题,借助实训室软件及沙盘系统,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一台计算机操作一个车站,以“玩”的形式开展探究的学习,解决学生面对学习的心理负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条件。
2.2 知识构建
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成就感,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次课的知识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也有利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3 视频观看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操作规范吗?现场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操作的呢?为学生播放接发车标准规范视频,引导学生模拟操作。
2.4 操作训练
规范的接发车作业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解决演练环境的问题。同时利用实训室内录播系统对学生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教师了解整个实训室学生的操作情况。另外通过录播系统学生可随时观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2.5 评价环节
评价在操作型的课堂中,往往流于形式,而借助实训室录播系统,学生观看各车站小组的操作视频,以此为依据结合评价标准开展自评、互评。使过程性评价更合理,让学生“听得见,看得见”自己和小组的表现。观看录播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取长补短;通过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态度。
2.6 知识测试
传统教学中采用纸质测试题,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自测,很好地解决了该难题,便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7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有两方面内容:交流体会、布置作业
2.7.1 交流体会
本设计借助校园网络开设交流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经验等。同时可将交流内容进行本地保存,为课后学习奠定基础。
2.7.2 布置作业
采用分层作业,拓展引申的思路布置作业。①应用型作业:a.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下开展复习;b.举例总结列车接发车作业的操作方法;c.本次课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本题的设计提高学生接发车作业的熟练程度。②思维拓展型作业:思考通过进路的排列方法及亮灯情况,为下节课研究通过进路作准备。
2.8 整理上传
课后训练环节一直是教学的薄弱之处,但课后的训练又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针对本设计操作性课程,所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录播系统中的典型案例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在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学习。
3 教学设计的创新
(1)玩―看―学―练―评,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网络、视频、数字化资源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操作、无交流、无课后等教学难题。
(3)充分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
4 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使专业课充满意境之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使我们的课堂不再静止,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受到了教师、学生的好评。但是,信息化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它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催化剂。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 102202)
参考文献:
[1]接发列车作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2009.
铁道运输实训沙盘线路上的10个模拟车站及线路设计参照真实环境、采用按1:48的比例,模型沙盘尺寸为:21.8米×2.5米×0.7米。沙盘台架周围置沙盘车站工作站和CTC车务终端,由模拟CTC控制中心完成大屏视景播放、切换与教学工作。沙盘盘体采用金属材料框架结构(钢架组件结构)组合拼接,表面喷塑处理。线路路基应采用10毫米的防火板制作,沙盘裙边采用16毫米防火板材料,正线线路真实模拟10个车站的线路、道岔及信号机的布置,并设置模拟站房、车站值班员控制台以及车站信号操作终端。教学沙盘共计配置动车组车辆模型10辆,模型外观参照福州到厦门动车车辆制作,两头包含列车头,可双向运行,车辆的电气和机械部分采用高品质结构,列车的运行状况由模拟微机联锁系统和CTC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列车模型在信号系统联锁运算控制机的监控下运行,主要完成对所有模型车站、所有信号机模型、道岔模型、轨道电路模型的控制以及模拟沙盘车站工作站联锁的运算。
二、CTC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以VisualC++2010软件结合SQL2000数据库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用软件来模拟实现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和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并能在这沙盘上实现列车的模拟操作。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在硬件上较传统高度系统主要是新增了自律机,并且服务器结构由C/S模式变为三层模式结构。
(一)系统整体框架结构CTC铁道运输教学沙盘仿真软件控制系统以福州到厦门所用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为原型进行设计,包含调度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调度中心与车站及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系统结构以盘体为中心,以各站场子系统为基本单元组成;盘体除实现支撑盘面各站场及其他场景的功能外,还用于系统供电和网络布线,联锁机和网络交换机也放置在盘体之中;“教员机”与整个系统控制中心“CTC”系统连接,其通过CTC系统与系统服务器通信,完成系统列车调度功能。
(二)CTC控制中心子系统设计CTC铁道运输沙盘教学系统的控制中心子系统参照实际铁路局CTC系统的部分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及习惯,界面和功能按钮与实际系统相同;该模块能够与模拟调度仿真系统组成了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仿真培训系统,从而模拟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司机三方在正常行车、突发事件及非正常行车情况下的实际工作情况;功能设计和工作流程遵循铁道部相关技术要求。控制中心子系统核心模块———行调台运行图计划管理程序框架设计见下图:运行图管理部分主要有调整图、日班计划图、基本图、历史图和邻台图,这些部分共用运行图模块,完成运行图布局、运行线绘制、运行线调整、施工符号绘制、阶段计划下达等功能。
(三)CTC车站子系统设计车站子系统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节点。车站接收调度中心下发的行车计划后,其车站子系统严格按照列车运行计划执行,并完成冲突检查、车辆进路安排、控制输出等核心功能。[4]同时,车站的调车作业计划编写与调车作业进路控制功能也由车站子系统完成。如上图所示,站场的“操作表示机”均接入局域网,其可与教员机(服务器)及临站子系统互通信息。每站的“操作表示机”是该子系统的“人机对话层”,而“联锁机”用于设备状态检测、联锁运算及设备控制等自律机系统功能。“操作表示机”和“联锁机”系统通过局域网络线缆进行通信。
(四)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车站系统连接线主要由三类构成,一类是电源线,一类是网络线,另一类是信号线。网络线是将CTC车站设备全部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车站采用双局域网结构,通过双交换机连接各类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值班员终端、电务维护终端、自律机、网络打印机等。电源线是从电源屏到采集控制机柜提供电源,并通过电源接线端子再连接各类设备。车站需要连接电源线的设备主要有自律机、双机热备单元、路由器、协议转换器、交换机、工控机、显示器、音箱、光纤收发器等。信号线一类是自律机连接控显机和列控中心的尾纤,一类是连接工控机及显示器、鼠标键盘的数据线。
(五)系统数据库设计基于上述的软件功能设计,设计数据库模型。利用SQL2000可以很好的设计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可以很方便的生成数据库脚本,也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数据库设计报告。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尽量使得设计结果符合3NF范式,但在涉及到性能的若干地方,也有意识地将符合3NF范式的设计降级为符合2NF范式。设计的数据库表单之间关联的部分截图如下所示
三、教学沙盘系统软件测试
在软件系统研发中,软件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测试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验证软件完成了并且只是完成了要求软件完成的工作。在CTC铁道沙盘系统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按照先制定测试方案,编定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程序,然后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评估的次序进行测试。在本系统,重点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过程是一个循环多次的过程,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直到满足我们在测试策略中制定的通过测试的标准为止。根据上述表格的测试安排,执行到测试报告阶段,系统的测试结果如下:1.测试数据:测试项总数163通过151项,通过率92.6%失败12项,失败率7.3%其中:严重度———高1项,占比8.3%严重度———中3项,占比25%严重度———低8项,占比66.7%2.项目的总结:经过前2轮的测试和修改,问题已经大大减少,这轮测试结束,发现的问题总数减少到9项,按严重程度的分项数达到了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测试可以通过,项目的研发过程可以进入收尾阶段。
四、总结和展望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组织课程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
由易到难课程安排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
实施教学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关键词:控制;工程实践;产学研;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特色招生专业,于2009年设置,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已达到500余人。该专业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重点面向城市地铁、设备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标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该专业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7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目前已建设《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1门校级精品课程,《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基础》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自2011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实训室、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等8个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类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建设。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订单式”教育和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两种方式,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基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该专业建设规划及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不同级别技能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办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参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岗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方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2、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必须结合专业特点。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模拟教学场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②加大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周,便于学生理解课程。3、结合企业岗位及课程需求,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体系的构筑,易于企业接受。
(四)职业技能改革。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有规范、有标准、有考核,确保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五)产学研创新。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社会与企业,丰富教师的学识,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陕西省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学校也要紧跟社会与行业步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建设及产学研创新,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成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 .cn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 铁路行车组织 学习情境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面向技术、面向应用,探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作为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得最为紧密。目前,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已通过省级精品课程的验收,如何对现有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铁路行车组织》实践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校《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受传统教育严重,该课程的设置,从计划、大纲、内容到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课虽然占很大比例,但内容跟不上,不够充实。
2.与同专业其他实践课程间缺乏系统连贯性。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实践课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联系,有些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本课程的主要实训场地是运输综合演练场,很多设备已老化,不能很好与铁路实际结合。用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年轻化层次居多,结构不尽合理,与日益扩招的学生数量和学生质量的下降产生矛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原则。以铁路对行车工作人才需求为依据,深入分析行车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岗位需要的能力。以各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1] [2],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2.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教学内容既有基层工种,又包含高等级工种,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以中级工为起点,要求毕业时所有学生获得所考对应工种的技能鉴定合格证。
3.独立性原则。摆脱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束缚,改变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与该理论课程相协调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4.系统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从基础工种到高级工种进行晋升实践考核,充分体现综合性和系统性。
5.过程考核原则。采取个人总结与小组评议相结合,教师过程考核与企业专家考核相对应,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构建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在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就业,根据就业去向对多家铁路单位进行调研,确定铁路行车组织在铁路站段就业的岗位群: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岗位群。根据该课程对各岗位群在人才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及具备从事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及调度指挥岗位的专业能力,具备团队协作交流、班组管理、对人身安全与作业安全的把控等方法能力,具备对学习新技术、获取与分析信息、优化运输组织、执行与调整计划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的社会能力[3]。
2.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组成实践课程模块
据上述岗位群,将实践课程优化整合成四个模块,分别是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实践模块。其中前两个模块是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后两个模块是专业综合能力模块。
接发列车实践模块分为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自动站间闭塞法接发列车、半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及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助理值班员、值班员和信号员。通过6502控制台、微机联锁设备、闭塞电话、调度命令、调度指挥中心等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考核,掌握3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程序,培养彼此相互配合的默契。
调车实践模块分为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牵出线调车、机械化驼峰调车及自动化驼峰调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调车长、连接员和制动员。这3个学习情境除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外,还去铁路现场进行参观和操作。其中牵出线调车是通过在西安西站调车场中师傅对真实车钩、制动软管、真实人力制动机的操作示范及学生的演练来完成,机械化驼峰调车是通过在西安东站驼峰调车场中师傅对真实车钩、提钩杆、铁鞋、调车设备的操作示范完成,自动化驼峰调车是通过参观新丰镇车站自动化驼峰设备及师傅的操作、讲解来完成。
车站统计实践模块分为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现在车统计、装卸车统计及货车停留时间统计,利用现在车报表、18点重车去向报表、运统1、装卸车报表、运统8、运统9、《货车统计规则》等资料,考核学生掌握各种报表的填写方法。
调度指挥实践模块分为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编制技术计划、车流调整及调度指挥,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室、运行图图表等资料、西安铁路局调度所参观使学生掌握运行图编制、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理解重车、空车及备用车车流调整的方法,铁道部、铁路局、车站三级调度工作,掌握日班计划的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洋.论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致富导向,2011,18:129.
[2]谭安雄.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构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J].西北医学教育,2011,5(19):1020-1021.
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处理;技能演练;故障设置台;创新特色.
1.前言
铁路企业以行车指挥和信号设备为先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常占运输事故比重的首位;电务职工要练就精湛的故障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由于场地、性质特殊和经费所限,职工技能的培训演练和学生的实践教学不易找到理想的场所。以至于在故障设置方面,多采用临时搭接和简单模拟,且各系统各自为阵、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的进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很多已有条件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车站。本论文研究的,即是在这样的车站设备基础上,增设一台能囊括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演练和实验实训项目故障设置内容的,便捷灵活的综合性故障设置台。除日常实践教学之用外,还可长期承担站段级、局级甚至更大规模的运输系统正常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以及电务系统的故障处理技能培训和演练大赛,还有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为铁路企业解决长期之忧。
2.现状分析
目前在故障设置方法上,如果是真实设备,则需要专人配合来回忙碌于控制台和机械室之间,还要爬上爬下,造成往往抓不准设置和取消时机,出现配合脱节的现象。高投低效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技术演练受到很大制约。也有的在设置中损坏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和隐患。某校就曾经出现长期插接挤坏继电器插接座金属片,造成接触不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是模拟设备,一是逼真性有遗憾,二是故障种类单一固定,不便于灵活选择运用,三因故障设置和站场属同一界面,隐蔽性差。
在故障种类数量上,真实设备因设置麻烦和安全性问题,模拟设备是预制的,且都受站场和场地条件限制,因此不易应变性的设置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或同性质不同现象的故障,不利于拓展受训者的见识。现场行车设备的非正常情况发生时机、、性质、影响范围等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只用一些固定的套法去应对是显得较为被动的。
因此,寻求一个设备齐全、规模理想、功能完善、科学规范的技能演练实训之地,是运输、电务、学校的共同愿望,亟待解决。
3.原理与方法
故障设置台主要根据成铁局《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1](该标准故障也体现在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操作手册中)涉及的故障中,反映在设备方面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再补充进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掌握的自动闭塞常见故障现象,以及信号设备使用中出现的常见和典型故障现象进行实况再现,便于相关人员认识故障并按相应的作业程序“对症”处理。采用在信号电路中按故障性质、分类设置故障点,设计控制电路用控件开关分专业区域集中布置在设置台上,安装于控制台旁边,老师可一人根据需要边讲边适时设置故障,而不需要专人配合。平时对柜门严格加锁,以防学生误动造成设备状态混乱,需用时打开相应故障现象的开关,需增加故障种类和深度时只需再打开相应复合开关即可。开关不多但故障数量可多达几百种,实现故障库的功能。设置方法主要考虑符合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程序中故障现象出现时机、涉及内容、影响范围、安全重点以及电务设备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技能层次性诸多因素综合起来选最适合的设置点。
4.设计方案
设计时依照先分析继而确定故障点,后画出设计图,再搭建临时电路进行试验,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后定案的逻辑程序展开。
对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17种需要进行故障设置的非正常情况,将其故障属性、出现时机、安全重点等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归纳,从而形成最佳的设计思路,确定对应的设置点。举例见表1。
对电务设备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电务设备维护中出现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障,再考虑故障的深度层次、测试的侧重点等因素,分别确定对应的故障点,其灵活性较强。
故障设置台总设计图。故障设置台机械设计图:主要包括故障控制盘面布置图(图1),台体结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图2)。其中(图1)布置为(从左向右数)三个区域,运输一般用一区;电务用一+二区;三区为公共预留,需要时再命名。
故障设置台电路设计图:设计图是将所有故障点的设置电路全部画出(因篇幅所限,整体图另成册)
可行性有效性分析。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柜体,中间安装控制开关的部分用高强度绝缘酚醛板,开关、芯线等均采用大功率高绝缘材料。
对电路设计部分的试验,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验证方法,主要有:根据设计搭接试验电路,
对照故障现象,进行对应性、符合性、有效性试验;根据平时自己在工作中处理故障的经验积累,进行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总结;根据对沙盘沿用至今的10处简单构通的设置点使用情况的掌握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根据对重庆技校针对信号专业的部分设置运用情况的了解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本设计立足安全、可靠第一,可行有效第二的基点,在连接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电路和安全连接法,使本故障设置台不干扰原电路系统。
通过上述验证,得知本课题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5.故障设置台的创新特色
本故障设置台特有的创新在于:综合了运输和信号专业的共同需求;故障量大,具备库的性质;故障性质有层次梯度和同类异象的选择;使用简单灵活;隐蔽性好,情景再现及时逼真,避就了脱节现象;规范安全。上述特色多项都填补了现有再用设施的空白。
专业适应性强。完全针对行车非正常情况所要求的故障现象、时机、作业内容、设备状态、安全要点;以及电务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处理方法的检验需求来量身订做的,适用两专业不同层次的演练。
故障内容丰富。只要运输沙盘各种类型设备齐全,故障设置也配合不同制式的电路,具有强大的规模性,可设置出几百种故障,具备了故障库的功能。其中包括了区段站、中间站、坡道车站和延续进路的,及半自动、自动闭塞制式站的各类故障,通过复合处理,则将会复合出更多更复杂的故障。这对于开展大型的或内容丰富的岗位技术培训演练,不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还因为故障现象的直观多样性和深度层次各异增长故障见识,提高演练人员的识别和应变能力,掌握对应处理方法。这在繁忙的运输现场和个体的经历中是很难实现的。
设计科学灵活。在考虑故障内容尽量丰富的同时,又要求不能重复,还要尽量节约台面空间压缩布线和设置点,即充分挖掘必要设置点的潜力来扩大容量,因此本方案采用了复合故障的方法来实现,不占容量空间。
备用区作为公用资源预留,以备非正常接发车作业内容的变更和电务设备的更新扩展或故障内容的补充。
制作成台式集中操纵,可安装于控制台或显示屏旁,一人便讲边设,设完立即关上柜门,隐蔽性好;还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电路设计和用料安全,各个故障点开关独立既互不干扰也不干扰原电路系统,因此安全程度较高。
整体规范性好。将不同专业,不同制式的设备故障设置综合于一柜,不但解决于了长期以来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演练受限问题,还有利于设备良好状态的保持。
本方案故障设置台兼顾了运输、电务、学生的演练实习及技能鉴定需求,故障内容丰富,设备类型齐全,并预留台面、控件、接口、线路、可随时增减故障点,以适应标准的变更和今后专业的扩展。其专业的综合性、功能的实用性、故障的选择性、扩容的灵活性、规模的完整性、可靠的安全性配合先进的运输沙盘设备规模,必将成为全局培训点乃至全路中的姣姣者。无疑是部、局职工业务培训演练的理想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可靠保证。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而易见,可以预期。
[1]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标准Q/CDP088~093-1997.成都铁路局,1997.12
[2]笪重元,林瑜筠.6520电气集中图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关键词:春运;顶岗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15;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38-02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1984年开办以来为铁路输送了3000多名人才,特别是近年来,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为保证专业大量输出人才的同时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加强校企合作,让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融入到企业中去,以一个准员工的姿态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磨练,才能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践。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后深入企业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顶岗实习与平时校内或一般校外进行的单项技能实习实训不同,它侧重的是体现真实的工作环境,而铁路春运暑运的需要恰恰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从2005年以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每年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各车务、客运站段提供500-800人次的春运暑运服务,创新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顶岗实习道路。
一、专业传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培养在国有铁路及地方铁路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一个特色鲜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一直以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是铁路行车、客运、货运三大岗位群。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认知和单项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这两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前往铁路现场简单跟班学习或在学校模拟实训室进行训练;第三阶段就是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深入企业作为一名准员工替代铁路职工单独顶岗,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高了职业素养。但是,看似完美的顶岗实习如果按传统思路做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来看,专业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安排在三年级第二学期,也就是2-7月份。而在这个时间段内,并不是铁路对人员需求的旺季,而近年来随着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是急剧增加,铁路企业无法为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顶岗实习岗位。其次,由于专业对应铁路行车、客运、货运相关的岗位,而铁路行车、货运相关的岗位例如车站值班员、车站调度员、调车长、连结员、制动员、列车调度员、货运调度员等,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或行车安全的问题,铁路企业对这些岗位上岗要求非常严格。这些岗位要单独上岗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跟班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且铁路企业担心学生的加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安全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只能观摩,不能动手,学生难以通过实习全面了解和熟悉岗位作业的各个环节和处理方法,很难与顶岗实习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的要求合拍。
二、顶岗实习对接铁路需求的具体思路与做法
面对以上两个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广铁集团衡阳车务段、惠州车务段、长沙客运段、东莞东客运段、广九客运段等单位召开顶岗实习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利用春运暑运进行顶岗实习的办法。通过探索与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上述的两个问题。具体思路是:以服务铁路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顶岗实习为纽带,铁路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过程共管、最终达到校企双方共赢。
1.双赢道路显活力。我国的春运暑运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铁路作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出行方式,期间客流急剧增大,在运输组织上难度大,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型客运站和增开大量旅客列车的客运段深感到人员不够,需要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支援工作。在铁路最需要用人的时候,组织具有较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的学生到车站和客运段各个岗位顶岗实习,实现了企业和学校的双赢。首先,对铁路企业来说,为保证效益,在人员数量方面都是以日常的正常运转为基础配备,而不是以春运暑运期间人员需求为基准。以衡阳车务段为例,每年需要增加大约600人支援春运暑运,如果这600人也纳入员工范围之内,那么不仅每年铁路增加约3000万的人工成本,而且在非繁忙时段,很多职工就会无事可做,管理上会出现很大问题。从2005年开始,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始变更教学进程,与铁路春运暑运对接,利用顶岗实习为铁路“两运”提供人力支持,解决了人员紧张,职工因工作量大而服务水平跟不上的根本问题。其次,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了铁路企业这个大实训场,解决了学生实践场所难找的问题。学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在顶岗实习阶段得到了实践的检验。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合作方式由于铁路企业和学校取得了双赢,使得该合作机制颇具活力。
2.校企共管育英才。对于做好顶岗实习光有良好的合作机制还是远远不够,关键在于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考核机制,本专业的顶岗实习从计划的制定到成绩的考核评价都是校企共同管理完成。每年春运暑运开始前学校和企业都会共同组织召开工作方案制定与协调会议,并适时修改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和评价考核体系。每个学生在上岗前都必须经过入路教育、安全教育、岗位业务培训、上岗前动员、上岗考试等各个环节;在顶岗实习指导方面,由专业教师、站段职教科相关人员组成的实习指导团队按照师生比1:15配备,严格按照铁路上班规范进行,班前点名学习和安全预想,班后进行总结分析,及时通报违章违纪情况;在考核评价方面,主要根据顶岗过程的质量来评价,评价主要由学生主体、指导教师、当班师傅三方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正是由于在参与顶岗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严格要求,注重过程管理,使每年顶岗实习都能取得校企双方满意的效果,学生毕业后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顶岗实习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迄今为止,参加春运暑运社会实践的学生中有800余人获得了武广高铁衡阳东站、株洲西站、岳阳东站、衡阳车务段、东莞东客运段、惠州车务段、长沙客运段等单位的表彰,本系因此项活动得到院级荣誉10项、市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1项,省、市级媒体报导30余次,并受到铁道部领导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春运暑运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蔡勤生.以服务春运建设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一个重要群体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服务社会生活、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志愿活动实践锻炼,也熏陶和培养了职业素质。志愿活动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素质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志愿活动;大学生职业素质;作用
随着社会公共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公共事业中的重要内容。2011年,唐山市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文明城创建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唐山市又迎来了国际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盛大召开,大学生志愿者更是遍布世园会的每个角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唐山的一个品牌。大学生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锻炼,也提高了各方面能力,培育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志愿活动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一致性
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志愿服务作为一项自愿无偿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事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它主要包括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理念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而“团结、协作、服务、奉献、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正是对人格素质的体现,与志愿服务精神具有一致性。
(一)志愿服务活动的责任感与职业意识的稳定具有一致性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在工作中表现为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这样的职业意识也正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所需要的责任感。有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始无终,刚开始积极性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因为怕浪费时间耽误自己的私事,或是因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难以继续坚持,也给整个志愿者团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志愿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整个团队负责。这也正是日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公司忠诚、对单位负责的锻炼。
(二)志愿服务活动对专业技能素质要求的提高与职业专业化培养具有一致性
由于以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局限在疗养院、汽车站、火车站、公园等地,活动内容也多是卫生清扫,所以很难体现志愿服务活动对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领域拓宽至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公共交通路口等场所,这就要求志愿者学习心理咨询知识、了解交通规则、掌握一定的医疗卫生护理方法等。而我们平时在校内进行的实习实训正是职业专业化培养的重要方式,这与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的技能素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二、志愿者活动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性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其特殊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机会
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生活体验,既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十分有益。
(二)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青年志愿者组织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人人都是志愿者。因此,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管理和策划。在服务工作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大家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互相沟通帮助、团结协作,从而学会了与人相处,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大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精神特征,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素质的核心体现。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多角度审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服务角色、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从而不断总结和提高。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志愿服务内容,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在面对新问题和复杂情况时,还要不断地用新思路、新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进入工作轻松、收入较高而且很体面的工作单位,对于那些艰苦行业他们一般不予考虑,而志愿服务可以使他们懂得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到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自信心,锤炼职业意志
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情境下学习各种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自如应对工作难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减少对就业压力的恐惧。由于大学生初涉社会,阅历浅,经验少,在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时,必然会遇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正确地认识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从而锤炼职业意志。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不但服务了社会和他人,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说,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职业素质培养具有一致性。因此,以志愿活动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可行的。
三、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社会有效沟通的良好渠道,因此,应该把握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有效载体,让志愿活动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大课堂。
(一)拓宽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实现志愿活动技能专业化
目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活动多局限在截瘫疗养院、长途汽车站、凤凰山公园等地,活动内容也多是卫生清扫。应拓宽到更广阔的领域,走进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公共交通路口等场所,积极参与关爱孤寡老人、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清理卫生、志愿交通协警等志愿服务和帮扶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派驻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对世园会的服务,我们可以派旅游专业的学生;对社区的服务,我们可以派物业专业的学生;对老年公寓的服务,我们可以派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以此来实现志愿活动技能的专业化。
(二)实现志愿活动常态化
在大学生志愿活动过程中,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与社会的有效链接,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考核标准,形成一整套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明确的目标、鲜明的主题、灵活的方式,并成立考核小组进行严格考核,把参与活动的成效与评先选优挂钩,为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提供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
(三)强化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组织和服务作用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各种资源,做好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首先,在精神上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其次是主动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渠道。再次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积极配合好国家级、省市级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大型服务项目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和便于大学生参与的原则,为大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
(四)突出志愿服务团队合作优势,促进大学生个体特长的充分发挥
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群体的人员构成是大学生,而不同的大学生其素质也不一样,有的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沟通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有的大学生知识面广、沟通能力较强但不愿吃苦,所以在安排志愿服务活动时,一定要将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合理搭配,既要讲求合作又要讲求有针对性,以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五)不断提高全社会参与度,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的加强
高校与社会公共事务单位合作也是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序开展的保障。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与唐山火车站、汽车站合作,有效调动安排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使志愿活动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获得了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化、社会化效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服务总队被河北团省委、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第十届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全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稳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作者:剧凤书 许晓蕊 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龙永红.志愿服务与青年学生发展的关系研究[J].青年探索,2015(4).
[2]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