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14 04:08: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灵活性、趣味性、有效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更注重语言的有效性。很多人认为只要设计一节科学有效的课,把课堂45分钟利用好就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可现实的情况是课堂上孩子们往往学得热热闹闹,但课后由于得不到适当的巩固而忘得一干二净。而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设置英语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达不到合理和科学化,而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阻碍了他们体会学习语言的乐趣,从而使小学英语教学走向一个极端。那么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应如何设计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布置灵活性作业

英语课外作业,就其类型而言,可以分为四类:练习型课外作业、准备型课外作业、扩展型课外作业、创造型课外作业;就其形式而言,有以下几种:复习、预习、阅读课外书籍、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就其内容来说, 有单项、完形、阅读、写作、听力等。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外作业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从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开展一些自编童话讲演活动,通过用英语写童话、讲、演、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外作业的热情。如,在讲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B部分中讲到Zoom和Zip冬眠的情景,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试着复述故事;2、和同学一起演故事;3、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尝试续编童话;4、改编故事。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完成。如果觉得有难度的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但要求有组长做好具体的分工。这样的作业不仅具有梯度性而且灵活,学生能够主动去做,也乐于去做。要注意的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控制,一般来说15-3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这也符合小学生注意保持的心理特点。

二、布置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的内容既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有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反之,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作业也不例外,有了兴趣的驱动,即使作业难度大,学生也能主动地克服困难去完成。如,在教二年级下册Unit7 Is It A Pear? 的时候学习了关于水果的单词,课后我让学生去画水果,涂上颜色并标注单词,并把不同形状的水果组合在一起,拼成各种形态的物体。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笔者大多采用任务型作业,因为《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的时候,学习了一些动词短语,我让学生回家拍一些家庭成员能够做的事情拍成照片并做成课件。这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型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和整理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布置有效性作业

《标准》指出语言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能否发挥语言的最大价值尤为重要。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因此,在课后除了布置基本的“听、说、读、写”作业之外,笔者还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性”作业,如观察记录和调查等。在六年级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了天气方面的知识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用英语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然后再到课堂上用英语汇报记录的结果。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观察了自然,把日常生活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增强了参与意识。又如,在完成五年级上册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的教学后,笔者请学生去调查小伙伴们的饮食喜好,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必须运用课上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对话。再如,学完五年级上册Unit2 My Day of A Week之后,笔者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在课后调查同学每天上的课程及做的事情,在下节课的时候通过让学生做课堂交流来巩固所学句型。这种实践性的英语课外作业,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量度适中、针对性强,还要考虑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采用一帮一式的合作学习,采用优势互补的形式促进双方的学习。遇到有难度梯度的学习内容,我采用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中下生可以选择一些基础题来巩固课堂知识,成绩好的同学则可以做一些课外阅读题,不断增长课外知识课的词汇量。这样就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利用竞争机制,要求学生在保证“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同水平学生作业之间互相比赛,作业完成得优秀的将获得“最佳作业奖”。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结语:

陶渊明的诗句中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课外作业就是这样可以用以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养成教育极其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小学英语教师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认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思想情绪、兴趣爱好、英语程度等,结合科学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拓展视野,从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多角度、多方位、想象和创新意识等多种能力出发,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巧妙设计形式多样的英语作业,让课外作业成为教师和每个学生间心与心的对话,使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布置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张洲、尹绍春,《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小学英语》[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3、裴榴;设计和布置英语课外作业的一般原则[J];2009年40期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9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同时,小学教育对于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小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已经形成共识。如何更好的发挥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作用更值得英语教师的思考和实践。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实效,是英语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为教师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属于一门新语言,属于新鲜事物,因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同时,由于英语与我们的母语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不加以适当引导,也很容易让学生对之产生恐惧心理。能否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会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灌输式的短平快教学方式,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还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学习盲区。而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就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根据实际对教学加以丰富和完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把握并落实好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和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把教学重心从学生的分数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新的课程改革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开展的,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具体和深化。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引导学生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实现“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全面发展。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考高分,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一门语言,语言的重要功能就是实现交流。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开口练,用心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主动的、深入的、充分的投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实践能力。英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情景化的设置和演绎。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的环境。把课堂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相结合起来,比如,学习动物,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呈现,学习水果,可以采用实物展现,而组织形式可以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击鼓传花,游戏接龙等。而问候、年龄等内容的学习,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围绕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要讲究方法技巧,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提高堂课学习效果。

当然,对于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英语这门与我们的母语有着巨大差别的语言,仅仅依靠课堂还是远远不够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是游戏场景或者是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英语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习发音,增强语感,学会纯正的表达,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对于教师教学活动而言,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评价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反馈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W评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反思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思结合的机会,不应仅仅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增强主体学习意识,实现自我意识觉醒。同时,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让教师的教学得到反馈和改进,使之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更符合学生的预期。这样,教学才能形成教师和学生的合力,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第3篇

【关键词】英语 课堂 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重视语法及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以“任务型”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的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运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对于具体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意义

任务型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能够感到知识和技能在交际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因而会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任务型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习积极性。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在任务活动中进行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责任心。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有利于自然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有助于培养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采用任务驱动型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现状,有利于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各项目标。

三、设计任务型教学的几个因素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③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④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⑤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⑥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结构

①在教师教的过程中,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活动,积极的能动状态,进入“参与任务”环节。②“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新句型,新单词后,还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围绕新知识点进行对话交流和讨论等活动,能直到很好的巩固作用。④学生对新的知识基本掌握后,可以在教师创设的任务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活学活用”能力。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这时主要起组织、点拔的作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培养祖国的精英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开始。而作为开启国语的智慧钥匙――语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深刻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改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学知识,那么我们收获的不可能是文学上的“巨人”,更可能收获的是呆滞的“矮子”。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者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去自我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来,由于儿童的好奇心重,更能接受图片、动画、朗读等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优势来优化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接受理解课文内涵,在娱乐中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当讲到《江南》这篇文章时,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朗读授课,因小学时期孩子的思维逻辑以及想象的能力有限,因此,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课文。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搜集很多关于江南的图片,做成幻灯片,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图文并茂,更好地吸收理解课文内容。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授课方式多样化,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模拟情景,深化课文内容

如当学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课文中所用到的道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仅有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的情况下,如何能喝到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操作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讲解课文中小乌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故事。并说明,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深意在于: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境遇,并通过冷静敏锐的头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人生态度。

(二)启发教学,诱发学生情感

如当学到《探母》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过文章之后,举办一个小型的情感交流会。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通过每位学生的对母爱的感悟,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布置一次关爱母亲的作业。可以是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次给妈妈洗脚的行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母亲的深切亲情,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三、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只能接受教师一味地灌输教材知识。语文这门课本来就灵活性很好,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只会让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新课改的任课要求。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提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融合新课改要求下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使语文教学由古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适应新课改的任课要求。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14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英语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们课堂实效的试金石。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例如: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师生互动,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谓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是指英语教师运用口语、手势、表情、w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必要的教学手段等来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的环境。它并非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灵活,收放自如,而且节约了教学资源。

例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课中,笔者找了十来个学生分成两组来扮演剧中的人物角色,Shylock的贪婪和Portia的机智勇敢,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而这正是常规教学中所欠缺的部分,学生亲身参与,兴趣就会特别高,其效果要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深刻得多。这样,这节英语课就变成了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英语实践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英语教学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单方面只责怪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重视过程,享受过程。因此,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是学生的“学长”,而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而且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在确定任务的前提下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存在问题、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予以认可、鼓励、给予希望,激励奋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看他是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

接下来,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也是时展的一大趋势。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采用场景式任务教学,预先设置好场景,使学生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生活中习得英语。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口头语言本来就不像书面语言那样严谨,即使犯点错误也无关紧要。只要不影响交流,注意力应放在流利程度上,而不是准确程度上。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对说英语的恐惧,使他们愿意开口。

三、英语教学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着眼于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仍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支配。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注重情感教学。

第6篇

关键词:中英母语课程标准 小学阶段 口语交际目标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27-01

课程标准作为量度教育质量的一条准绳,作为教材编写、教育教学的开展以及评价的依据,它首先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1992年大纲和2001年课标对小学阶段听说教学目标的表述:

1992年小学阶段听说教学的要求是:“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

2001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标准》在三个学段目标中,对口语交际教学各提出了4~6条目标要求。

对比一下两个大纲,听说教学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 交际取向

听话说话教学是心理语言学的概念,说话就是编码、发码,听话就是接码、解码,在听话说话教学中,学生说得是否完整、清晰,听得是否专心,能否抓住要点,这些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口语交际教学是言语交际学的概念。在言语交际学的视野中,口语交际是由交际的目的、对象、言语和非言语的交际媒介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

2 态度取向

新课标下口语交际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交际态度的强调。这些交际态度可以归纳为“尊重他人”和“自信、负责”两个方面。

3 能力取向

在听说教学中学生只得到了听话和说话的能力练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说”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言语实践,它更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取向的转移,必然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来体现,也肯定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组织、方法、评价等方面。但这个目标取向仅停留在观念层面,对于实际的目标陈述仍不够具体。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陈述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这样的措词表达:既确认要让学生发展的种类,又确认该行为运用的内容或生活领域。”也就是说,在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中,前者应该是一般的,而后者则是具体的。在现行的课标中,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正像泰勒指出的“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方式这样的形式,但不能具体地指明运用这种行为的生活领域或内容”,“陈述方式没能做‘内容’与‘行为’的有机结合,因而提出的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对课程开发的其他环节指导不力”。

英国小学语文第一阶段5~7岁听说教学总体目标是:“学生学习清楚地说,并考虑听众的需求。他们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参与讨论,提出与话题相关的观点。他们需要学习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讲话,以便集注记住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他们学习充满想象力的使用语言,并学习在角色扮演以及戏剧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第二阶段7~12岁听说教学总体目标是:“学生学习根据各种前后关系说话,说的时候注意考虑不同目的和听众,调整说什么和怎么说。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将为他们提供机会应不同要求的情境贡献自己一份力。他们还将学习如何适当地回应他人,考虑他人说过什么,怎样说的。”每个阶段有口语教学分类目标,在分类目标下又设基本目标和拓展学习。

对照中英两国的母语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讨论和交流的要求可以看出:

(1)英国听说教学目标操作性强。如在讨论交流时,让他们“轮流发言”,在第二阶段,应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形象“包括讨论的主席、记录和发言人”等,不再赘述,只要一看大概就知道讨论或交流如何进行。而我国则是提纲挈领式的目标,400个字的16条阶段目标,表述过于空洞、含糊。而关于讨论和交流,大概勉勉强强三个阶段加起来才98字。对教师而言,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安排进程、选择训练方式等明显感到过于简单,执行不力。

(2)英国听说教学目标的详细性。详尽又细致的规定,这是英国听说教学目标显著的特征。两个阶段既有总体目标的纲领式描述,又有分类目标的策略性指导,内容方法兼备。

(3)英国听说教学目标的层递性、系统性。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螺旋上升,不仅关注听说的内容,更注重交际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第一阶段英语听说教学总体目标要求说得清楚。第二阶段关注说得好,说得得体。在第一阶段,只是“考虑来自不同方面的观点”,第二阶段更深入,要“有礼貌地对待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使讨论能能够继续下去”。第一阶段提出“轮流发言”,第二阶段同样有“对讨论的话题贡献自己的看法,轮流发言”。而我国的三个阶段,只有一个总目标,三个阶段也看不出明显的层递性,第二阶段甚至没有明确地出现“讨论”一词,关于策略性的指导更谈不上,也难怪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既不明确又不便于操作。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缺乏操作性,表述过于笼统,太简单,不细致,目标之间的层递性不突出,缺乏策略指导和系统性。

因此,建议除了不便清晰表述的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和主体性的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外,要进一步明确行为目标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宜过于含糊简单。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组织有关的专家进行调查研讨,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借鉴其他国家关于听说知识、技能、策略的目标陈述,进一步完善语文课程标准,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 运用“认知冲突”教学策略,完善学生认知体系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策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接受新知识前,可根据自己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然而当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不一致、对立时而形成的矛盾状态。而对于未知的事物和矛盾的心理,人们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会不断探索、实践、验证,进而平衡矛盾心理,接受新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认知冲突”教学策略。

    在前概念和新知识之间制造“矛盾”,驱动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真理”,并最终得到实践证实,进而对之前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形成完善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所叙述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却分不清它们在作用上的根本区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于是笔者举了如下例子:

    师:某日,学生A打扫过教室后,学生B把教室又弄脏了。学生A为了强调自己已经做过值日了,他应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呢?

    生: I have cleaned the classroom! (学生根据学过的现在完成时的语法知识作出表述,然而已经用错了时态。)

    师:不对哦,同学们,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I cleaned the classroom just now.

    生:啊?(学生得知结果时,意识到已有认知结构与客观事实不一致,进而产生不平衡心理,引发认知冲突)

    师:现在教室干净不干净?既然不干净,说明人打扫卫生动作造成的结果已经不复存在了。请大家思考一下,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现在完成时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动作的结果还存在,而一般过去时只表示过去曾做过某动作,和现在不发生联系。如果还有疑问的话,请查看学习资料,进行证实。

    带着这一系列的冲突,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课堂新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二、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英语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去自行探究、发现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以合作学习为前提,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探究活动。该活动模式下的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同时又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去实践,从而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探究性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策略。

    例如:某些以a?开首的形容词、只能作表语,不能作定语。某些以?ly结尾的词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容易混淆,造成用法错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组织了“单词归纳”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教师设计、布置讨论、组织讨论、总结讨论四个前后联系紧密的环节。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以a?开首的形容词进行回顾,归纳出只能作表语,不能作定语的单词;归纳以?ly结尾的词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的单词。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或大胆猜想、检验,逐步达成共识。并不断探索、改进、提升,寻找新知,合作学习。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果。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对这些单词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8篇

    2001年1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颁布,小学英语作为国家课程在我国正式开设,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从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学习英语课程的小学生已经接近9000万,到2008年,全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小学英语的平均开课率已达到了100%(黄远振、陈维振,2009)。可以说,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外语教育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面对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争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范宏雅,2007)。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小学生英语学习群体和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中,特别是在合格的小学英语师资相对不足的客观条件下,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必然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如何解决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和反思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寻找出路。

    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目前,小学英语的课程价值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小学英语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开设,我国小学英语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在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然而,在这种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中,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不少困境和危机,这些困境和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干扰。笔者认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前主要面临以下三个必须要摆脱的困境。

    (一)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并未完全确立

    小学英语作为国家课程,具有义务教育的全体性和强制性特征。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小学英语的开设必需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有学者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小学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强制性开设(鲁子问,2004)。

    由于我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也长期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目前,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的差异,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率和开课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率早已经达到100%,甚至不少地区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尝试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许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到现在仍不能完成从三年级开设课程的要求。甚至在一些师资严重不足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一些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在不同学校“走教”来上课,要完成规定的课时量也就面临重重困难(吕吉尔,2006)。据估计,到2008年,小学英语的全国平均课程开设率才达到60%~70%(王蔷,2009)。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英语全国每周平均课时只达到2.84,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时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吴欣,2011)。小学英语开课量不足和不均衡的局面,无法体现其作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的全面性与强制性特征,说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义务教育性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这种不均衡局面直接导致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出现城乡两极分化。在城市,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优越,小学英语的开设率和课时量能得到保证;而在农村,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的不足,小学英语的开设率和课时量无法保证,但是课程标准规定,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到六年级毕业要达到二级。农村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他们在初中甚至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我国小学英语的国家课程地位如果不能得到完全的认可,不仅会影响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质量,而且会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谭伟民,2010)。

    (二)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依然存在

    小学英语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小学阶段大规模开设英语课程导致师资需求量急剧增加,针对当时小学英语师资严重缺乏和不达标的现状,不少学者曾公开质疑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可行性(董燕萍,2003)。

    为了完成开课任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力度。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做法是,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在职小学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后,转岗从事小学英语教学。这种做法使得当时有一大批其他学科的小学教师走上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岗位,造成目前在一些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出现大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岗位都是由非英语专业的转岗教师担任的局面。小学英语转岗教师本来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特殊现象,它不应该是构成我国小学英语师资的主体。但是,十多年过去了,这种局面依然存在。笔者2009年在广东省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该地区的转岗教师人数占小学英语教师总人数的65.4%。这一数据说明即使在小学英语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广东省,小学英语转岗教师仍超过半数(谭伟民,2011)。

    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整个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已经接近30万人,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数量上已经有较大的改观(教育部,2009)。然而,由于小学英语转岗教师问题没有解决,小学英语师资在质量上离课程实施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师资数量匮乏、师资构成以转岗教师为主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有学者指出,全国的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数量占整个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超过50%的局面,给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王蔷,2009)。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本土化探索不足

    现有的研究表明,小学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灵活运用适合儿童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决定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两个关键因素。我国小学英语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就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小学生特点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建构仍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可借鉴的本土实践经验不足,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仍停留在对国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引进、移植和模仿阶段,本土化探索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英语成为国家课程后,2001年开始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借鉴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掀起了一股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和研究的浪潮,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盲目跟风现象。另外,一些从国外引进和移植过来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我国个别教学条件较好的地区的部分小学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教学试验,取得较大影响的有浸入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模式等。例如,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已经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王斌华,2008)。然而,将国外的教学模式直接运用到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它们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同时,我国广大的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当中许多人没有只满足于对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引进和移植,而是立足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例如,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颇有影响的攀登英语教学模式和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就是立足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现实,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上的创造性尝试的代表(王文静、董奇,2008;包天仁,2004)。但是,目前这些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教学试验范围及规模还不够大,理论总结不足,影响力也需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在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我们在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由以下三对矛盾引起。

    (一)高度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平衡的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