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9 07:26: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地理课程讲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保留了传统黑板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工具,构造了一个交互性的教学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必将给初中地理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一、应用的优势和策略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高密度的交互性、丰富的资源性、多样的工具性特点,使新的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可能。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其特点和优势,设计好应用策略,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1.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仅靠单一的口语讲授、枯燥的文字说教或者简单的模型展示,不仅地理课堂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很难实现,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逆反情绪。利用白板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巴西”这一知识点时,作者在新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一组最能体现巴西特色的图片,如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巴西高原、2014世界杯比赛等,再配上热情洋溢的桑巴舞曲,学生聆听着悦耳的乐曲,欣赏着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很快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中。
2.有利于优化内容、提升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它的可视化优势大大增强了地理教学的视觉效果,从而优化了地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在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气候图、地形图等各种类型的电子地图。课堂上不仅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直观展示,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辅助工具进行聚光重点、填绘文本、勾画线条、缩放图像等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读图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3.有利于调动感官、活化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黑板,板书+挂图”。而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随意的圈画、拖曳、旋转、缩放、隐藏、强调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线索”。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暂停播放的视频,以美丽的长江流域的静止画面为底图,教师直接在底图上用魔术笔边讲解边描出长江的各个河段,利用荧光笔突出长江流到了哪个省份,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填注长江流经省区的简称和上中下游的划分,并适时从资源库中调出各河段的特色景观。描、绘、填、涂等方法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可以引起学生关注,促进课堂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和谐。
4.有利于地理演示、突破难点
突破地理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即便再借助挂图、板书也无法跳出静态模式。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播放地球公转运动的演示动画,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看到地球公转的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规律。演示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停止动画,标注并讲解什么是“二分二至”,帮助学生记忆,从而使以往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的演示化解了学生学习的瓶颈,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应用的“三忌”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的新阶段,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有效平台,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师生教学相长的工具,如果应用不当,其实际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作者认为以下三个误区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1.课件制作要与教学风格融合,切忌太僵化
交互式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课件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收集并优化组合好各种素材,不能将网上下载的课件不加修改和整合就直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水融,很难顺畅地进行下来。可见,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制作课件,唯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课件制作要与教学目标融合,切忌求花哨
在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与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切忌为了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道理。有些知识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讲清楚,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另外,如果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引入课堂,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见,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应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
3.课件运用要与其他手段融合,切记满堂灌
【关键词】 新课标;实践;课堂教学;中学地理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几个基本理念。新的课程改革给广大的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带来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一次发展的机遇。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几年的教改实践中,有以下的看法:
一、习题式自学
国家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况的。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一不变地按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逐一学习的话,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我尝试了论文习题式自学法。
1、教师给学生列出一系列问题。教师按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把本节课学生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转化为习题(习题难度要适中、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供学生作阅读自学提纲用。这样,就为学生自学指出了思路,从而降低了自学的难度。
2、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整理阅读笔记。学生带着问题,提纲式地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内容,按自己所掌握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教材内容,独立整理阅读笔记。
3、教师巡查并作指导。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层次不一,教师在巡查过程中要对阅读理解相对有疑难的学生进行提示和指导。
4、师生一同修改阅读笔记。请两、三名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一同讨论并修正其中的错误,最后整理出大家较为完善的阅读笔记。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
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民主思潮的冲击、教育体制的改革,师生关系趋向于一种平等和互补。现在,越来越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协调发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更好的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呢?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当回“老师”。
1、分组与选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参加“小老师讲课比赛”;然后选择一节内容较为浅显、适合学生自学的教材,把它分成几个部分,让几个“小老师”来抽签选择讲课内容。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信心。
2、集体进行备课。选定讲课内容后,利用一星期的时间,由全组同学协助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小老师”设计讲课内容,组内同学共同讨论定讲稿。当学生们为讲授某一问题在图书室里翻阅大量报刊杂志时,他们的资料查找、收集能力得到了提高;当学生们为某个讲课环节讨论时,他们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
3、学生教学生。当“老师”的学生和当“学生”的学生,课堂精神都高度集中,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课堂氛围活跃。
4、教师点评。在学生讲课结束后,师生角色回归,教师对几个“小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点明问题、更正错误、插缺补漏、总结成绩。这样的教学尝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效果甚佳。
三、课堂激发学生热情小环节
心理学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压抑、呆板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碍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被动消极地听讲,吸收率是偏低的。那么,课堂上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1、和老师比赛。在教授中国行政区划时,我一声不吭地在黑板上迅速地画出论文了中国的陆地轮廓,并在相应位置填上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然后扭头一问,“谁能在下节课和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准确的写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速度甚至比我更快?”;……“我!”……一会寂静后,一个响亮的声音出教室后排传来,“水分子”讲话了,“老师,我来!”……果然,下一节课,这位同学很好、很快地在黑板上相应位置写出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我表扬了他,并请他跟其他同学讲解自己如何能快速记忆这些内容。同学们佩服的目光和响亮的掌声,使这位同学开心地笑了。在这之后,班级的纪律得到了改善,这位同学学习地理的热情也提高了,课堂上总能听到他的声音,或认真论文朗读课文或踊跃回答提问。
2、我问你答。在新课学习前(或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针对上节课(或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编道题目来考同学。这样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对所学知识加深了。
3、“我”给同学批改作业。在课堂上偶尔留点时间让学生拿起红笔,批改其他同学的当堂作业。学生批改作业,在对其他同学的错误答案划上红叉时,给他的记忆更深,更有触动作用;自己的作业哪被同学划上红叉了,怎么被划上这么多红叉,也会促使这位同学今后得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更好地听讲。
4、 “布白”。“布白”原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 一个术语,是指画家有意在画面的某些部位不着笔墨,制造高远幽深、朦胧虚空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活动,巧用“布白”手法,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字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只绘出地图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地理事物,让学生完成并标注名称;对课堂表现欠佳的个别学生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等。
四、整理知识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主要方法如下:
1、图文互换。图文互换的方法,就是将某部分知识内容,改用图式表现出来,或是将某图式变换成文字进行叙述。学生通过图文转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头脑中建立了空间观念。
2、描图说话。地理学发展史证明,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会运用地图,对初中生来讲,是很重要的。能熟练地运用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而且,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智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复习课有时会让学生描一、两幅简单的基础地图(因为课时有限),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中国政区图等,然后要求学生在描好的地图上写一写读图后的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地图意识和阅图能力。
3、记课堂笔记。笔记可以“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头脑中混沌无序的思路变得清晰有序,同时将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日积月累,一定程度上内化为学生自身具备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