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06 00:30: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三语文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二期课改 考试大纲 高三语文教学 针对性 成就感

上海市“二期课改”实施已经有四年了,应该说,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法已经深入人心,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如何将二期课改的理念与高三语文教学联系、如何在高三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贯穿二期课改的内涵,却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几年的高三教学实际,将自己的反思及做法罗列出来,以期得到专家及同行的指正。

一、落实《考纲》,力求以点带面

“二期课改”提出:学校教育应该从传统的以传授人类文化为主,转向传承人类文化和培育创新精神并重。将学校

教育的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人格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加工知识、交流知识、应用知识等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但是,众所周知,语文知识体系繁复,考点细实,既有记忆性的内容,又有理解、鉴赏、评价性的东西,可以说涵盖全面、内蕴深广;加上作为高考指向性的《考试大纲》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些,都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解决这一困难的根本在于:教师要切实钻研、学习《考试大纲》,把握《考试大纲》的精神。《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考试大纲》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编订的。《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高三语文教学、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尤其要研究《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大纲》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明确教学、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

针对语文高考的特殊性,高三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需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复习应点面结合,力求以点带面,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在整个高三教学、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骤地进行;对学生,教师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稳扎稳打。

以200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考纲》为例,《考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细则、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等。其中,仅在“考试细则”一项中就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的比例(阅读约占80分,现代文、文言文约各占40分,写作约占70分)、试题难易的比例(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3:7)等,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而在“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一项中就有更详细的共10条规定,包括:①理解能力: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能写出著名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化常识;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②分析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及写作特点;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③鉴赏、评价的能力: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只要详细地了解这些,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才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安排,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推行“二期课改”的内容。

二、合理安排,力求有针对性

“二期课改”规定: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人性化、弹性化。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总的说来,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一般说来,高三语文教学、复习应该安排三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学习经典篇目、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培养对美文鉴赏评价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中,可以穿插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的过程。第二阶段:按照《考试大纲》的18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值得注意的是要力戒搞题海战术,不能将学生引导到应试考试的老路上去。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一星期便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针对性。高三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可控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可采取的做法是: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练习和评讲都安排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开头的三至五分钟,开辟 “美文欣赏”、“时文评论”、“关注天下”等新颖、活泼的小栏目,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他们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2008年高考上海市作文《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这些社会时事有很大的关系。

3.要有灵活性。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要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有所得,力求让学生有成就感

上海市提出“科教兴市”战略,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发展意识。对高三学生而言,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成就意识。

但是,高三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这一点相信很多教师会有同感。学生往往会认为:语文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与其花时间在语文上见不到成效,不如花在能即时见效的学科上。其实,这种现状与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等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该思考以下问题并做出抉择的时候了:①高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大,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我们力图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的学生,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却过于世俗?我们需要的结果是让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并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成绩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与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思索、解决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当然,在高三语文教学实际中,如何推行“二期课改”的内涵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广大同行即时反思,寻求最适合的途径。

第2篇

关键词: 高三语文复习成效提高方法

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与复习中所采取的题海战术,在应试成效上的确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尽科学与合理的,师生在精力投放与时间安排上付出了很多,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对等。教师不仅要开展一定强度的复习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提高效率上做文章,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抓住规律,激发热情,讲求方法,有效开展高三语文教学。

一、遵循心理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高三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任教高三的语文教师,就连许多家长也认为,在高三阶段需要大量的强化与巩固练习,高三阶段是最紧要的阶段,不苦不行。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高三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罗列”,大量搜集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习题、试卷。在教师看来,大量的习题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应试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反复机械训练来强化掌握,是许多高三教师常用的手段。

细究这种教学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教师的出发点,但是教学成效非常低,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操作性。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味地增加练习、考试的频率与难度系数,并不能够使教学成效得到明显提升,这是由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与数理化学科知识不同,语文并不能像理科那样,通过大量训练可以巩固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语文强调的“懂”、“悟”,不是简单进行重复与训练就能够提升的。相反,如果教师将高三语文教学的重心投放到无休止的练习与考试当中,学生根本无法对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与运用,还会感到身心疲惫。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缺乏了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成被动的应付,而不是主动投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潜心研究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心理发展方面的规律,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摒弃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高效、针对性强的训练,做到数量适当,简单重复的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删减,让学生有效巩固与消化吸收;二是强化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前景规划、精神激励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二、调整深度密度,有效增强成功心理体验

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点的考查,关注的是学生已经有多少内容掌握了,还有哪些部分没有掌握等,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成功感受及心理满足体验等方面关注较少,其实,这与高三语文教学成效高低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高三学生在年龄上已经20岁左右,在心理发展上具有较为成熟的观念,自尊心也更强,对于学习成功体验的需求更加强烈,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可以对教学成效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抱怨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基础差,在一部分学生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却和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联系,过多的重复练习挤占的是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消化、吸收的时间与精力,消耗的是学生的学习激情,加之一些练习或测试过于追求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效果与能力上的迷惘,甚至会在学生心中增长失败的消极情绪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对练习的深度与密度仔细分析,进行适当调整。

有经验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训练难度适中,二是数量适宜。进入高三阶段学习后,过浅的练习不利于师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过深的难度不仅超出高考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训练难度的适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思索、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复习活动。适宜的训练频率也可以让师生有反思的空间,对“教”与“学”开展拾遗补缺。

三、科学进行引导,切实提高复习针对程度

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要对教学时间与精力进行科学分配与合理使用,要注重对学生复习方式的指导,坚决摒弃一味增加学习时间、增加训练容量及施加学习压力的简单做法,要尝试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及灵活运用等方面入手,实现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高三语文知识复习中,一些教师注重了训练广度,却没有多下功夫,主要表现在开展大量讲述,没有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消化互动空间,开展大量训练,其中参杂着重复内容,浪费时间与精力,从而造成了“投入”多而“产出”少的奇怪现象,久而久之,“久则钝兵挫锐”,语文复习成效密度与强度偏高的讲解与训练中消耗,还会带来较强的心理压力,致使部分学生在语文复习中丧失进步的信心与信念,影响士气。

第3篇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第4篇

究其原因,这和语文的学科特点不无关系。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无边无沿,内容包罗万象,故而经常出现教考分离的现象,不是讲什么就考什么,试题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经常是两张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动,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在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改变:

一、盲目施行题海战术,会适得其反

进入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规模高难度的试题训练,以考促学,以考代练,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和复习状况,又能让教师明确复习方向。无疑,教师的出发点不错,但这做法是给师生加重负担,既无科学性,又难以操作,因此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频繁的检测和考试,师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没有及时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就又开始新一轮的考试,最后势必造成还没站稳就要起跑的结果,得不偿失。

笔者以为合理的高三语文教学:一是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和频率;二是不断激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紧扣课堂40分钟,力求高效落实

高三学生时间紧迫,课业负担重,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的学习和英语的练习上,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语文,做语文题,更难有时间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品味欣赏文学语言,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课,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课堂教学的40分钟。教师要争取把复习课的重点难点放在课堂40分钟,少讲精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复习,做练习,务必使每节语文课都能保质保量,高效落实。

三、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虽说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但毋庸置疑,适量的考试和检测是必要的。

但据笔者观察,考试中,削弱学生自信的,多是些高难度的题,得不上分数,还白白浪费时间。如果这样的考试频率一高,学生自然“望题生畏”,裹足不前。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让学生在做题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胜过没有质量的高频率高难度的训练。

四、抓大放小,让教学工作赢在管理

教学的穴道在于“管理”二字。只有把学生管理好,让学生把自己管理好,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教师要切实改变一节课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不给学生任何自学体悟的机会,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励上。年少飞扬的学生,只要从内心获得力量,就能在行动上更主动更积极更配合。

为此,高三教师该做的,不是整天跟在学生后面,严肃督导,不是把一天的时候无限往两头延伸,而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精神上持续鼓励,从心理上及时疏导扶持,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复习课效率。

另外,学校对高三学生,应该采用更温和的管理方式,这包括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刺目地挂上高考倒计时牌。有的学校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时间,从而有紧迫感,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个出发点毋庸置疑。但同时,悬挂倒计时牌,对学生也是一个刺激,尤其是高三学生本就身心疲惫,犹如惊弓之鸟,每看一次,都会增加紧张感,造成内心的慌乱和不安,反而不利于学习了。因为高三的学生,根本不用谁提醒,对时间本来就很敏感,也记得很清楚。这种做法,反而画蛇添足。

五、劳逸结合,切勿把学生逼得太紧

有的中学,一进入高三,就没了白天黑夜,没了周末,没了假期节日,一天到晚,用来休息的时间平均只有四五个小时,再加上固定的两点一线,让学生身体吃不消。但这一切都只为了学习,为了复课,为了高考。

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过度,精神崩溃。有的学生在高三经常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的现象,这都和高强度的学习有关系。

所以,学校对高三学生的管理应该劳逸结合,不能把学生逼得太紧,这样既违反教育学习规律,更是拿青少年的身体来做赌注,用健康去换取高考上线人数和升学率,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反之,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尤其对高三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做科学合理的安排,劳逸结合,才能激发出活力和学习的动力,无形中提高复习课效果。

第5篇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一些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引导”二字。

教学的生命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是引导学生对个体学习激情的激发。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笔者以为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

一、精讲精练,重在引导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这种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大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多是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比例关系,而且纯粹“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是无益的频繁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进而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同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得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影响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发现、思索、解决问题,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可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应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三、向“引导”要效益

教学上必须多注意引导,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的做法,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教师往往过于居高临下,冷却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第6篇

关健词:复习;管理;教学质量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如下理解和方法:

1 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 让学生有所成就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 加强管理合理指导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第7篇

关键词:方向;思路;设计;关系

一、加强对《考试说明》和考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行动指南。所以,研究《考试说明》是保证备考复习目标明、方向准、效率高的第一要著。在推进复习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认真研究,尤其要注意不间断地对照《考试说明》所列的考项,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阶段复习的重难点的策略、路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总结规律方法,提高复习实效

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高考试题,最直接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之其他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开展全真训练,使师生都能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哪些已经考过”“哪些还未涉及”“未来可能会怎样考”等。

二、明确复习思路,确立阶段重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的复习工作,要在宏观思考的前提下做好微观调控,要在时间划分和内容安排上全面思考、统筹兼顾,要以纲(《考试说明》)定教、依本(教材)导教、依案(学案)施教,做到梳理课本全面细化、整合学案灵活优化、紧扣高考强化训练、预测走向适度拓展。

三、优化环节设计,强化合作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强调集体备课,不等于不要个人备课,在做好集体备课前,首先要加大个人备课的力度: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使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掣肘,使自己不时地要去翻阅教案,讲课的连贯性也大打折扣,至于教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就更难挥洒自如、传达到位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就警示我们每一位身在高三的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先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再学习、借鉴、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轻松自如,才能在集思广益中彰显自己教学的个性和魅力。

四、要正确处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让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扎实的训练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三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基础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掌握直接,阅读和写作不着边际,学生感觉渺茫,所以,有的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复习就不够重视。殊不知,这是一种对学生、对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题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指导学生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进而熟练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或规律。写作训练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将阶段训练重点与整体训练布局有机结合,既要针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不同方面开展专项训练,又要区分不同类型命题进行综合训练。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应试策略的优化。

虽然作为高考复习指导文件的《考试说明》年年都有变化,但《考试说明》的变化对语文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为不管语文考试怎么变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扎扎实实进行,这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

2.重视练习讲评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提高

进入课堂讲评这一环节,教师的讲解或点拨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一是读题读文心态的调适、意识的强化、行为的规范、方法的指导,二是题干指令的分解与综合、命题意图的揣摩与理解,三是解题角度的判断与解题思路的扩散,四是答题的规范要求与操作要领。

第8篇

给了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

身正为范”从业准则,本人奉守“德高为师。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以思想者姿态施教”工作准则,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个性化处理,总是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

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11月。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欢迎。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分”由“管”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课题研究方面。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