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02:0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第1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岗位管理;聘用制度

重庆经济发展取得突出的进步,在具体管理中针对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的具体要求可知,只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改革和创新。在人事管理中如何统一思想、提升认知度,明确管理目标是重点所在。要以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作为前提,让工作人员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工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

1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内容

1.1岗位设置类别

单位岗位设置分为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专业技术岗位指的是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对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工勤技术岗位指的是后续维护、后勤保证和服务等方面职责,在实践阶段要处理好岗位划分工作,以可评价职称作为基础,处理好行政工作人员和不可评研究体系。必要时要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从现有岗位入手,领导和非领导班子要确定兼职资格,对结构统筹处理后设立岗位[1]。

1.2岗位设置的结构

机关事业单位整体结构比的预设是重点,要进一步确定岗位内部结构比例,以专业等级作为基础,对规定比例和机构分析后,协调处理设置的统领。在后续处理阶段,各个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部门需要紧密结合岗位结构灵魂,按照刚性要求实施。如果存在设置不合理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力度要求,凸显出绩效考核的最大化作用,实现岗位合理控制。

1.3人事管理中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管理等方面,根据控制基本要求可知,在实施阶段要掌握基础和前提,把握具体内容。在界定处理过程中,深入分析结构比例的含义,科学制定岗位位置,根据聘用程序落实。

1.4岗位设置核准制度

岗位设置方案要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对资源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审核后,要根据人事单位划分要求和比例进行实时控制。重庆市人事管理部门对单位管理进行审核后,能实现宏观管理和的结合。在不同管理阶段,需要开展文件的学习工作,文件审核通过后,制定岗位预设体系,上报上级部门后审核批准实施,最后对岗位管理和聘用方案进行总结和验收。

2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

重庆市人事单位管理中对各项制度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的问题,导致具体管理难度比较大。以下将对当前人事单位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现状进行分析。

2.1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求

聘用制度对单位整体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前在具体设置阶段存在不符合发展需求的现象。符合评审要求的个人向专业部门递交申请后,可能会存在审核不通过的现象。在岗位竞争初期,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首先进行平稳过渡,然后进行职位和岗位选择,但是整体岗位设置无法满足具体要求,进而出现很多其他类型的问题[2]。

2.2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大

在基础管理上仅占用管理岗位的数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高学历和高志成的优秀人员仅聘到管理岗位,其工资待遇比较低。岗位设置的实际意义不明显,则势必导致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在具体管理中考虑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作用可知,在岗位落实阶段,建议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适当缩短岗位比例,提升岗位设计优势。

2.3缺乏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

在岗位说明书中,对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整体上缺少部门合理化设计,指导性文件缺失,导致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以条框类型为主,量化指标不完善。量化指标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岗位划分和具体要求可知,在政策划分阶段,要适当对比例调整,使其适应需求,更好的调动职工积极性[3]。

2.4考核体系可操作性差

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对任职规则和比例等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完善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没有参照经验,概括式的管理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考核目的,上级领导部门需要提前对系统进行分析,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坚持标准化考核,保证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3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

机关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特殊性,为了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按照现有管理方案要求实施,避免出现岗位管理无法落实的现象。以下将对人事管理中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的落实进行分析。

3.1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

在方案处理阶段,以分类处理作为基础,要分别设置管理岗位,以专业技术作为基础,坚持规范优化的管理方式。考虑到动态指标和原则设计要求可知,形成岗位竞争机制,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后,适当调整待遇,能凸显出用人机制的完善性。根据本单位现有管理特点可知,人事管理中,必须对具体管理方案进行分析,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入手,对用人机制和用人制度等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将其直接用于监督管理中。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存在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等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人事和分配制度。从现有聘用机制方面入手,对岗位布控进行分析后,了解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使其符合人事改革趋势[4]。

3.2落实人员聘用制度

岗位设置后,对人员聘用有了严格的要求,岗位预设过程中,如果存在未编制或者编制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组织难度增加。根据岗位数量和管理方案可知,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特点进行实施,符合条件的员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能满足编制方案的具体要求。根据现有聘用方案要求可知,专业技术管理和普通人事管理存在差异,可适当对方案调整,以规定结构为基础,按照竞聘原则进行聘用。工作人员获得对应的任职资格后,可以享受该岗位的具体待遇。为了保证个人申报的合理性,在工作阶段可以采用个人申报、人事部门管理和后续审核等方面内容,按照拟定方案和要求落实。

3.3完善监督管理机构

根据国家现有规定可知,核准岗位总量、结构和比例中要突出公开和公正的原则,按照组织监督管理方案要求实施。在组织结构管理中,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建立明确的层级关系,全单位岗位聘用组织要适当进行监督和管理,指导人事部门将各项制度体系落实,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工作顺利实施。各个部门需要对现有结构类型掌握,不同部分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岗位聘用的具体工作,包括:岗位聘用、考核和解聘等都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各个科室成立专业评价小组,积极参与到机关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管理中[5]。

3.4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

聘用到管理岗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留处理工作,禁止出现分级现象。对于现有的岗位工作管理现状可知,等到职工职级发生改变后,要做好对应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聘用至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人,受聘期间工人身份不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工勤技能岗位标准执行,其他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解聘或退休后,仍按照工勤技能岗位兑现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涉及到的管理工作有很多,包括: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落实等,单位领导部门要对对应的项目负责,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岗位设置的方案和任职条件,以现有聘用管理案例作为基础,为了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要立足于现有局势,确定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结构比例,将眼光放长远,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

4结束语

人事管理中对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等有严格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取得突出发展成就,在具体管理中从确定合适的岗位管理方案、落实人员聘用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构、处理好工资待遇的平稳过渡的方面入手,立足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按照管理方案和要求实施,进而保证人事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喆,叶志锋,吴树雄,余其俊.基于岗位分类管理模式下的多元化聘用制度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02):44~49.

[2]吴超.岗位聘用制度条件下的考核工作[J].中国林业教育,2014(06):34~39.

[3]辛虹.实施岗位聘用制度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兼谈高校进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新时期[J].北京教育(高教),2011(01):131~133.

[4]杨玉浩.人事制度改革中管理岗位面临的新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3(03):54~56.

[5]陈华勇.基于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3(30):144~145.

第2篇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06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07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06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是核心,严格工作程序是关键,严肃人事纪律是保证。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沟通衔接,不得随意开“口子”。人事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将不予确认岗位等级和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事业发展中具有举重足轻重的作用,涉及到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行业。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实际情况,就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试行内部机构改革,为岗位设置打基础。我单位为适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在做大做强我单位各项事业的基础上,树立淡化编制、强调用工;淡化身份、强调贡献;淡化文凭、强调业绩;淡化行政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淡化福利、强化奖励的新理念。从2001年12月开始尝试推行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优化结构、强化管理为方向的内部机构改革。在人事用工改革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身份,实行岗位聘用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态势。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实行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和所聘岗位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档次,拉开分配档次,最高与最低岗位系数在0.8至1.6之间,部门负责人可对部门内人员的奖励根据实际工作进行调配。在财务核算改革方面:实行预算管理,在费用支出,设备资产折旧等方面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模拟完全成本核算。目前我单位已成功实施了五轮内部机构改革,通过内部机构改革,不断尝试、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机构合理、职责明确、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内部机构改革为我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做好了前期铺垫,保障了我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平稳过渡、顺利实施。(二)摸清家底,为设岗和聘用做准备。1.掌握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单位编制人数、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内设机构数、各级岗位职数。2.摸清在编在岗人员情况。单位及内设机构现有人员总数、职务、技术职称、结构分布情况,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各自的数量、比例和结构,各职务层次的人数和比例,并分类做好统计。3.收集各类资料。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成立机构的文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聘任)的文件以及年度考核、业绩成果等基础资料。(三)逐步推进、程序规范、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经过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人员的实际状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业务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等研究所需岗位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各类岗位围绕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职数控制、结构合理的原则设置相应的岗位。(四)科学合理,稳步实施,完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1.岗位聘用条件的制定。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制定聘用条件是设岗的关键点。要注重聘用条件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为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起到激励和引领作用。2.岗位聘用的实施。在开展人员聘用工作时,应使现有在编在岗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逐步规范岗位聘用管理,完善考核,能上能下。对已超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工作人员,通过提前退休、高职低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人员对岗位设置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个别人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充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担心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原有人员结构比例失调、“双肩挑”人员不能就高兑现工资。由于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2.岗位设置操作过程中存在“因人设岗”现象。岗位设置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事设岗”,但也存在有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将“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作为前提拟定设岗方案,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3.岗位设置与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聘用情况存在矛盾。岗位设置政策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地位,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竞争择优晋升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在原有层次基础上增加了等级,每个层级都规定了严格的结构比例。目前,普遍存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比例高于分配比例,导致出现很多人岗不相匹配的现象。4.大量编外用人的权益得不到维护。岗位设置管理明确要求在事业单位编制限额内进行,保证现有在册在编人员入岗。而实际情况是,由于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存在大量的编外用人现象,很多编外人员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骨干。但是,这次岗位设置未能实现同工同酬。

三、几点建议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根据江机编发〔2012〕9号、〔2011〕1号及江府办发〔2011〕34号文件精神,我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级别为股级,具体负责全县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性质为公共管理类别。核定事业编制为5个。共设置管理岗位4名,均为九级职员,工勤岗位1个,执行的是九级职员工资。未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领导职数及中层干部职数未作明确(注:江府办发〔2011〕34文件第五条第二款“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至今未见到文件)。

二、推行聘用制度情况

1、主要做法。首先,我中心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即县扶贫和移民局统一进行管理。在聘用制实施过程中,传达贯彻了全县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精神和局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会议精神,成立了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对每个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召开了全体职工岗位设置工作的专题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并确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材料的报送,以确保岗位设置工作顺利完成。其次制定了实施方案及聘用岗位的标准。组织人员根据事业单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聘用岗位的标准。再次,每位职工根据自已的工龄、职称年限以及工作能力,对照岗位要求和标准,填报聘用岗位,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并公示。最后,根据每位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合同规定,加强对聘用人员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方能继续聘用。

2、基本经验(1)公开、透明。将岗位设置、聘用合同条款策宣传到位。组织职工学习各项政策文件、聘用合同内容,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2)公平、合理。在岗位设置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心实际及人员结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聘用标准,使职工对岗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确定目标,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3)科学、民主。我中心在制定方案上,征求各方建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经局限领导小组讨论并通过。详细、周密的聘用管理制度使职工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岗位等级。经个人申报,领导小组审批公示后,填写聘用合同并上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建议

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 存在问题 措施与对策

建立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现,它不仅涉及到事业单位人员结构调整及用人机制转变,而且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用好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实现人才社会化;逐步建立高效、灵活、规范的用人机制,打破岗位终身制,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让事业单位真正做到竞聘上岗,促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体现待遇能高能低、岗位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变得科学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对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岗位类别区分不严格,存在“因人设岗”现象

第一,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脱离了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数、结构比例和岗位最高等级,也没有结合本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对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具体职数进行设置。而是依据传统习惯和方法不分岗位类别、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最高等级,在单位编制总数内以安置现有人员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点,以求平稳过渡,回到“因人设岗”的老路。

第二,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在专业技术人T岗位竞聘上仍以论资排辈,任职年限长短作为主要依据和条件,理由是操作简单,便于理解,好做工作,能平稳过渡。这样就出现了,给“有资历”的人员设置“照顾岗”,对“惹不起”的人员设置“特殊岗”,给有关系的人员设置“关系岗”等等,仍然离不开“因人设岗”的路子。

(二)机构编制与实际岗位不匹配

事业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业发展,有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业务范围扩大了,工作量增加了,工作人员也增多了;有的却精简缩小了对外服务的范围和业务量,相应也削减了工作人员等等,而机构编制部门又未及时对各种情况作相应调整,随即出现了“人多岗少”和“岗多人少”的现象。“岗多人少”的单位人员,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晋升的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岗少人多”的单位人员,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晋升的机会就少,甚至渺茫,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管理岗位界定不明设置偏多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受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总数控制的,管理岗位的结构比例同样是受控制的,如,以专业技术为主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不能超过单位总岗数的一定比例。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使得从事管理岗位的人员远远超出核定的控制比例,但是,他们的报酬并未按管理岗位计算,而是按专业技术岗位给他们发的工资。原因是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规格大多是股所级,依据有关政策规定,股所级管理岗位的套改工资计算最高级别只能是管理岗的九级(科员),而专业技术岗位的套改工资计算最高级别可以到五级(副高级工程师)或更高,两者相比差距很大。以专业技术为主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大多既是单位负责管理事务的管理者,又是本行业的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就是平常说的“双肩挑”人才。另外还有一类是以各种理由进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行列的,他们考虑的是管理岗位有实权,好办事,专业技术岗位工资,高实惠。不论哪一种“双肩挑”人员都要多占据一定岗位数量,在受岗位总量控制下,势必把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挤出了岗位或出现超编、超岗现象,这样严重挫伤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单位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不利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说阻碍着单位的发展。

(四)工资待遇不能严格执行“以岗定薪”原则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吃“大锅饭”现象。工资待遇没有严格按照“多劳多得”、“以岗定薪”、“以绩定酬”和“以才定酬”等原则进行工资分配。存在着高职低能、高工资低效率,高职称人员被放在普通岗位照常拿高工资。这些都是违背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也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五)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只是停留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出台符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切实可行的竟聘、管理、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岗位设置办法与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管理办法过于陈旧,竞聘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还在沿用公务员管理办法和沿袭以前事业单位的旧办法,缺少契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上仍以论资排辈,任职年限长短作为主要依据和条件,理由是操作简单,便于理解,好做工作,能平稳过渡。这样就失去了以工作业绩评优劣,不以资历排座次的“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大大挫伤了年轻同志的锐气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双肩挑”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能上的需要,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既是专家,项目带头人又是负责单位管理的管理者,从而导致“双肩挑”问题的产生。三是事业单位在人才流动方面,也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四是工资待遇未能与实际工作挂钩。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不均,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人员,比同工作年限的工勤人员收入少,比专业技术人员相差更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管理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在人事监管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事业单位用人的手段。

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建议、对策

(一)事业单位编制的核定

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前提。机构编制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综合单位规模大小、工作性质、效益高低、未来发展的潜力等因素,合理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具体职数。并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可作适时适度调整。

(二)事业单位岗位类别结构比例的合理确定

事业单位岗位类别结构比例的确定,主要是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事业单位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总数,结合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以及现有人员情况,综合分析,按照精简高效、结构合理、因事设岗,防止和避免“因人设岗”的思想,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专业技术为主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应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承担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职责为主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应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三是以承担操作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为主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应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一般情况县直事业单位岗位总量应相对比乡镇的总量多;专业性强的行业应比专业性弱的事业单位总量多;专业技术岗位比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要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与岗位总量控制相结合,让专业技术聘任与岗位聘任统一起来。在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及其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控制比例上,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按照类别分别制订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不搞“一刀切”。工勤岗位设置,实行岗位等级结构比例管理,有条件的单位应逐步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对那些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少、分布比较散的岗位设置可以采取以主管单位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综合平衡,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调控使用。

(三)岗位管理责任的规范

一是要明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事业单位按照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制定岗位说明书,认真抓好业务工作和单位自身管理。主管部门着重于监督检查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制定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事业发展状况提出岗位设置方案,协助相关部门修正,落实方案和监督执行。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及时核定方案、积极提供编制、职称评价、人才流动、标准审核、经费保障等服务。二是要制定分工细致、责任明_、指标科学的岗位考核细则,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岗位职责;超编、超岗人员,采取分流、竞争上岗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逐步消化。三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和追究制度,把工作压力转变为工作合力。

(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现阶段,重点应从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岗位聘任、工资福利和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1.要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制度要充分考虑岗位、业绩、能力等多种因素,把“以岗定薪”、“以绩定酬”和“以才定酬”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励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活力。另外,加强绩效工资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的分类、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同时还可采取总额包干的办法,如,对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工效挂钩的办法。

2.完善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制度和业绩评价制度,完善综合评价办法,让其评价客观、公正、公平。在职称评审上,要建立量化评审办法,真正做到能者上、优者上;要调整评审资格条件,打破学历、资历、地域的限制,针对行业、地域差别,确定外语、计算机等能力、素质的要求。在专业技术岗位级别设置上,要体现激励原则,特别是乡镇一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给予他们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其有晋升副高甚至正高以及相当职务的机会。业绩评价要把工作实绩考核作为重点,综合考察其工作能力、操守、项目前景、困难度等要素,要充分体现民主,不搞“一言堂”。

3.完善岗位聘任制度。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一律实行聘任制。其中,事业单位领导的任用要改变单一的委任制,在严格干部管理权限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按规定的程序,采取竞争择优、招考聘任和选举聘任等多种形式予以聘任,实行任期制。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要以评聘分开、竞争上岗为重点,激活用人机制。要把竞争上岗作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能上能下的重要措施。根据岗位所要求的综合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资格资历,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演讲答辩、组织考核、领导集体研究等环节,实现平等竞争、择优上岗、动态聘用,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工勤岗位等级设置也要实行考聘分开,即逐步实行工人技术等级资格与单位聘用分开的制度,改变目前工人岗位能上不能下、技术等级终身制状况。取得岗位等级资格的工勤人员,要按本单位岗位职责的要求,在岗位等级设置的比例内进行公平竞争,用人单位根据竞争情况和工勤人员的平时表现、劳动技能、工作实绩等情况,综合平衡后确定上岗对象。

4.完善激励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任期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特别贡献制度,职务等级晋升制度等,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专业技术岗位来说,特别要研究同级职务不同等级的设置办法和评定制度,以便在同级职务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鼓励钻研业务,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岗位奉献,鼓励多劳多得,形成人人讲奉献,人人能奉献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与管理,看似一项简单的设岗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们要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局出发,让单位的大多数人员能走上岗位,保证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那些情况复杂,一时没有配套制度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暂时按照现行的办法制度执行,待今后出台了相关制度统筹解决。

参考文献

[1]韩阿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公共管理2007.

[2]应玲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1(5).

[3]蔻文誉.浅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第6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管理,维护聘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是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措施。

第三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保证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四条市、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监督指导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第二章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

第五条市及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结构比例指导性控制幅度》,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负责审定本级所属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本级所属事业单位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并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动态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设置岗位要依据下列原则:

㈠正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市所属的技术性强、人才密集的事业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除卫生、工程、农业等系列经批准可少量设置正高级岗位外,其他系列一般不设。

㈡主系列岗位职数,一般不低于总职数的80%。

第七条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具体制订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职责、权限和聘任条件,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

第三章聘任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受聘人员的基本条件是:

㈠一般应具备按国家规定程序通过评审或考试取得的

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执业资格;

㈡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㈢遵纪守法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㈣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九条受聘人员除具备第八条规定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符合单位制定的与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相适应的岗位任职条件。

第十条事业单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㈠建立组织

建立聘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聘任方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聘任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和考核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聘任工作的具体实施;考核小组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对竞争上岗人员的考核。

㈡制定方案

聘任方案应按照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在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

1.公布竞聘岗位。由聘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竞聘岗位,适时召开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大会进行公布;

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责任、任务、工作目标及工作考核标准;

3.确定上岗条件。规定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能力及水平;

4.职代会通过聘任方案。聘任方案应进行充分酝酿,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聘任方案无效。

㈢公开竞聘

1.公布竞聘岗位及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和竞聘程序等有关事项;

2.应聘人员按照公布的岗位条件,申请应聘相应的岗位,每人可以选择1—2个岗位应聘;

3.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应聘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初审,合格者方可参加竞聘;

4.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考核小组召集一定范围人员参加的会议,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由应聘人员进行竞聘演讲,考核小组组织进行现场答辩,并组织群众测评;

5.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情况,向全体职工公布对应聘人员的考核结果。

㈣对竞聘人员进行聘任

聘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竞聘考核情况和岗位需要提出拟聘意见,并作出聘任决定,或提出推荐、提名意见。决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实行聘任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一般为7天,对公示人选无异议,或虽有异议经查证无问题的,单位可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

第十一条对确因工作需要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单位负责人(正职),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聘任事项。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可以依据本单位岗位需要,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单位内部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其工资待遇和岗位津贴按实际聘任的岗位确定,在聘期内有效,原职务和任职资格在档案中保留。低职高聘一般不得越级聘任。

第十三条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应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聘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第十四条专业技术人员变换工作岗位,或聘任期满后需要续聘的,应按本办法重新进行聘任。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的聘任方案,分别报同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批。

第四章聘任合同

第十六条单位与受聘人员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精神,以聘任合同形式确定聘任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的签订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十七条聘任合同包括聘任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及保险待遇、违反合同的责任及聘任双方协商的其它条件。依据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统一的原则,统一使用《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单位与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第十八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一般为1—3年,也可根据本人所承担的课题、项目所需工作时间的长短确定。实行院(所)、厂长负责制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任期可和院(所)、厂长行政职务任期同步;接近离退休年龄人员的任期,截止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

第十九条聘任合同应按有关规定到当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鉴证,鉴证后即具有法定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如确需要变更时,双方应协商一致。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原聘任合同继续有效。

第五章任期考核

第二十条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任期考核按签订的聘任合同的任期进行。年度和任期的考核结果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续聘和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注重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主要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和业务水平能力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二十三条年度和任期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可优先续聘和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予以其它奖励;

(二)考核确定为合格等次的,可申请续聘和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可申请续聘,但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给予3至6个月的告诫期,视不同情况,予以解聘、低聘、待聘或调整工作,低聘或调整工作的人员应当相应改变岗位工资待遇。待聘人员,由用人单位规定一定的待聘期,在此期限内,停发岗位津贴。

第六章职责与监督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方面有下列权利和责任:

(一)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人事政策、法规,制定单位内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的各项规章;

(二)根据结构比例、岗位需要和聘任条件,按有关政策规定择优聘任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确定低聘、待聘、解聘等聘任事项;

(三)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内,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四)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确定津贴分配办法;

(五)经批准实行工效挂钩的单位,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工资额度内,确定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分配;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它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权限。

第二十五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行政辖区内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综合管理部门,负有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的职责,有权对下列情况予以纠正,并按权限对责任者做出处理:

(一)不按本办法签订聘任合同的,责令其补办手续;

(二)不按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聘任的,不予核定工资标准;

(三)不按本办法进行任期考核而办理聘任的,宣布其结果无效;

(四)其它违反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规定的,按有关政策法规处理。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问题;探讨

实现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就是要逐步建立规范、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后的弊端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实施以来,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矛盾,主要有:

1存在因人设岗问题

正常情况下,组织结构设置是先设计岗位,然后再配置岗位上的人。从组织结构需求的原生态来考虑,组织就是一些人为了一个目标一起来做一些相关的事情,那么,进行组织结构设置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事情和这些人如何很好地组合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岗位设置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事设岗”,即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对其职能、工作进行规范评估和分析,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由于岗位设置工作的主体、对象重叠,有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将“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作为前提拟定设岗方案,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在竞争上岗实施中往往以资历、工龄、学历等为硬条件使得年轻优秀人才难以竞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因人设岗现象,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2不利于优秀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表面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实中,新进的人员一般都是来自毕业起码都是本科学历的人员,甚至于硕士、博士生。按照这种设置要求,新进的刚毕业本科、硕士、博士生到单位后,享受的档次自然很低,而且会长期处于低档状况。原因是这种设置造成低档次偏重且过多,而中高档的晋升空间过于狭窄,导致受聘人员长期处于低档层次。这种设置表面具有科学性,但其考虑现实状况的整体性、人性化不够合理,而且现有的职称晋升评审也需要在第一级岗位聘满多少年才符合参加评审条件,因此这种聘任管理办法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

3“双肩挑”人员占有的岗位使岗位职数明显短缺

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内设机构负责人往往需要,有的专业职能科室还必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管理岗位负责人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部分专业岗位与管理岗位“双肩挑”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即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又担任着管理岗位的负责人,使得事业单位本来就少的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职数更加短缺。

二.对策与建议

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的难点、矛盾的焦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岗位竞争上岗聘用条件设置要合理

岗位设置后的管理工作关键在聘用环节,竞争上岗聘用条件的设置是重中之重。在设置岗位聘用条件上,应注重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不要设置太高过于离谱,那样没有人符合,反而成了摆设,空着职数成资源浪费,引发人员不满。二是不要简单地按上级文件的基本条件照搬照抄,要按照实际设置岗位聘用资格条件到一定的高度,最好具体化,以便能激发人员去按实力拼搏,使职工形成奋斗的目标。三是设置岗位聘用条件的目标要发展一头,关注中间,激励落后。发展一头是要设置好高档位,并保留高档位一定的空间;关注中间是要让大多数人员进不了高档但能享受到中档;激励落后是要减少设置低档,鼓励低档人员进入中档。四是设置聘用条件内容以普通化、大众化为主,但要体现行业上的专业技术技能特长。比如,发表的论文、具体的业绩、获得的奖励或荣誉称号、因某项工作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等等。这种特殊性条件能展现本行业的水平和个人的能力与优势。具有这样能力和优势的人,被聘用后,在今后工作中更能够发挥其个人能力与优势,有利于本行业的工作。这能体现公平,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2建立能上能下的聘用考核机制

第8篇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机构编制情况

市区镇综合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职能和任务:为辖区群众提供职业介绍,用工登记,信息咨询,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组织培训等;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为育龄妇女提供各项计划生育服务;开展化教育,提供各种实用技术、短期培训和岗位培训服务;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开展“春风行动”慈善救助,医疗救助、低保金发放,慈善超市,助学救助及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扶贫等工作;负责镇国有(集体)资产的管理、投资与运行,确保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辖区内个体工商、农贸市场和私房出租税的征管;负责辖区内撤村建居社区的农转居多层公寓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任务;编制农转居多层公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科普宣传,文物、文化市场管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业、农机、农电的管理和服务,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负责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工作,提供畜牧兽医服务;开展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运营、维护、监督和城镇道路的卫生作业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自来水管的安装、维修,水费收缴工作。完成镇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单位规格为正科级,经费形式为财政适当补助,编制数30名,其中管理人员30个,无专业技术人员及工勤技能人员。

(二)正式在册人员情况

市区镇综合服务中心实有人数29人。

其中管理人员29人(单位领导正职1人、副职2人,具有相当于副科级2人;无内设机构;其他管理人员24人)。

(三)主体岗位情况

市区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岗位为管理岗位,占岗位总量的100%。

二、拟设置岗位情况

(一)岗位总量

市区镇综合服务中心拟设置岗位总量30个,其中管理岗位20个,专业技术岗位10个,工勤技能岗位0个。主体岗位是管理岗位,占岗位总量的67%;专业技术岗位占33%。

(二)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和数量

管理岗位总数20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67%。其中七级1个,占管理岗位总量的5%;八级(1)2个,八级(2)2个,分别占管理岗位总量的10%;九级15个,占管理岗位总量的75%。

1、单位领导岗位3个。其中:七级职员1个,名称是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八级职员2个,名称是镇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2、非领导职务2个,为八级职员。

3、其他管理岗位15个,为九级职员。

(三)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专业技术岗位总数10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33%。

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0%。

副高级岗位1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0%。其中:七级岗位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