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9 15:32: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达尔文的故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伟人与家世之间从来就没有符号,时代铸就一个伟大的灵魂;不是家族使个人高贵,而是使家族高贵。”这样的结论出自于一位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但丁。这位诗人与一切名人都有所不同,他是孤独的,也是伟大的,他的一生都受尽了无穷的冤屈。
在《世界名人百传之十大文豪》这本书里,它向我展现了但丁的一生。他生活在一个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他从骨子里主张入世,因而有了从政生涯而没有遁入书斋作无益的苦思冥想。然而当时的佛罗伦萨又是一个吃人的世界,阴谋、野心、党争、势力等等将把他一口吞下,但他心如铁石,偏偏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佛罗伦萨这个小世界又把这快消化不了的“顽石”吐了出来,并冠之以“狂人”、“小偷”、“骗子”、“贪赃枉法”等罪名,使他在人生中很难找到知己。他从政被逐、被流放,就如步入黑暗的森林,失去了自己的孤独具有崇高的美学意义,但丁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他为自己所定的目标是精神文化而非物质文化,所以他的孤独具有超功利的特征,是希望用自己有限的、不完满的精神去枸建一个无限的、完满的精神世界,所以它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形体上的痛而孤寡。孤独又意味着对曲音的呼唤,希望举臂一呼,应者如云,使整个宇宙响遍至善的和谐之声。
但丁是摔倒过,他蒙受到了无耻的诬陷并因此被终身放逐,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悲观沉沦,裹足不前,而是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他的母亲曾在梦中看见但丁摔倒之后,站起来变成恶了孔雀。事实上当他再次站立是,他没有成为孔雀,他仍然是一个人——是一个人人都想把他列入自己国籍的伟大的人!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6)21-0034-08
“进化论”不仅内容繁杂且误解多样,加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最深奥的课题之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是有难度的。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很少有人认识到“进化论”的上述难度,致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或照本宣科,或简单说教,最终难以使学生理解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中学历史“人性化”课堂,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人性化”课堂要求史实通透、强调人物故事、突出精神感悟等,都为提高“进化论”教学质量提供了行动方略。
一、进化论简史
“人性化”课堂的前提,是史实通透。通透“进化论”,首先需要了解进化论简史。
“进化”一词源于西方。生物学中,“进化”最早是描述子宫中胚胎的生长,被视为生命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不断向上的运动。斯宾塞倡导的宇宙进步体系,就包括生命向着更高形式的必然进化内容,这样“进化”超越了胚胎学范畴,具有现代含义。19世纪中期,达尔文又将“进化”发展成生物演变规律。严复介绍到中国的“进化”一词,具有斯宾塞特色,认为“进化”“谓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而逐渐变化”。现在,广义的“进化”指世界万物的进化,其中包括天体的进化和地球的进化。狭义的“进化”指生物的进化。中学历史教育视域中的“进化论”即属于生物进化论,具体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仅是生物学家解决生物如何进化问题的一种设想,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设想与孟德尔遗传学综合后,才被人们普遍接受。
1.生物进化论:从拉马克到达尔文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有两种进化模式。一种是法国的拉马克模式,即横向进化,由地理研究所揭示的物种非恒定性;另一种是英国的达尔文模式,即纵向进化,由地质研究所探讨的化石记录。两种进化模式,一直流传到现在。
(1)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拉马克的进化论学说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年),在《动物的哲学》(1809年)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进化论。
一是,生物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在相继产生各种各样的动物时,自然从最不完善或最简单的开始,以最完善的结束,这样就使得动物的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二是,生物进化演变具有渐进性与缓慢性。“就生物界而言,自然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一步一步连续进行的”,“需要有非常长的时间和条件的连续深刻变化,才能使自然得以将动物的结构发展到某种复杂的程度,并根据这种复杂程度来了解动物的完备程度”。
三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身谋求更加复杂化(完善)的天赋(上帝赋予的权力),及对环境的特殊条件做出反应的能力等。生物进化的倾向来自于“上帝所赋予的权力”,或自然“赐予动物生命以这样的权力,即使结构日益复杂化的权力”。
四是,进化的规律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在每一个尚未超过发育限度的动物中,任何一个器官使用的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就会使那个器官逐渐加强,发展和扩充,而且还会按使用时间的长短成比例地增强其上述能力;这样的器官如果长期不用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削弱和被破坏,日益降低其能力,直至最后消失。”这种进化“使得动物个体获得或失去的每一种性状都通过繁殖传给由此产生的新个体”。
(2)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1809~1882年)在《物种起源》(1859年)、《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年)、《人类的由来》(1871年,又译作《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著作中,提出并逐渐完善了进化论。其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物种形成学说。“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二是,共同祖先学说。《物种起源》中“进化树”插图,比较清晰地表达了共同起源学说,即共同祖先学说。
三是,自然选择和渐进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又叫最适者生存,它既包括种群因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也包括种群因遗传而保存下来。“如果有益于任何生物的变异确曾发生,那么具有这种性状的诸个体肯定地在生活斗争中会有最好的机会来保存自己;根据坚强的遗传原理,它们将会产生具有同样性状的后代。我把这种保存原理,即最适者生存,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需要经历缓慢的变化时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机会,它(自然选择)就静静地、极其缓慢地进行工作,把各种生物同有机的和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加以改进。”
四是,生物界进化说。生物界每一种群或个体都是进化的。“每一纲中属于较大群的优势物种有产生新的和优势的类型的倾向”,“每一大群便倾向于变得更大、同时在性状上更加分歧”,“占优势的类型”打倒较弱的类型而维持自身优势。
五是,物种进化学说。“新的物种缓慢地在连续的间隔时间内出现”,自然选择导致“物种和整个物群的绝灭”,“优势类型的逐渐散布,以及它们后代的缓慢变异,使得生物类型经过长久的间隔时间以后,看来好像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同时发生变化似的”。同时,“生殖率如此之高以致引起‘生存斗争’,因而导致‘自然选择’并引起‘性状分歧’和较少改进的类型的‘绝灭’。”
总之,拉马克和达尔文都认为生物是进化的。对于进化的机制两人见解不同,拉马克主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强调了环境变化在生物变异方面所起的“诱导”作用,但却主张变异是以生物本性(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为主因。达尔文认为变异和环境是相互独立的,在环境发生作用前变异就产生了,环境只是对变异选择产生作用,生物(以物种为单位)通过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性状得到保留,不适应的性状被淘汰(适者生存)。
2.进化论的“进化”:进化论面面观
(1)达尔文主义:一个并非一致的思想流派
“达尔文主义”常用来指达尔文有关进化论的思想体系,但这一体系并不是主张一致的思想流派。季羡林等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化史知识》中认为:“许多自称或被称为的达尔文主义者,他们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尤其是对其中进化机制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2)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种诠释社会现象的理论
19世纪中期,斯宾塞将进化论学说扩大到人类社会,把“最适者生存”不仅视为生物进化过程,且看作人类进步方式。以此诠释英国当时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指出“自由贸易和经济竞争”是自然选择的社会形式,认为最强者胜利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英国学者霍德华在《达尔文》中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和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3):一种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
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写道,人类社会制度是不断发展的,如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这是历史的进步。1884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运用进化观点,论述了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进化论产生的背景与影响
1.革命时代孵化的“革命”: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人性化”课堂,关注历史人物在何时、因何、为何能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思想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达尔文借当时的“革命”大势,提出了自己的进化论。
(1)经济巨变导致社会转型:社会发展呼唤着生物进化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英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新兴城市崛起与传统城市衰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传统贵族日趋衰落,导致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问题。如何理解这些新现象,怎样解决这些新问题,成为当时思想和科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及功利主义哲学,分别从政府政策、人口控制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力图理解和解决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同时,交通运输工具的飞跃、远洋战舰的出现等,巩固并拓展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
(2)科学革命引起观念变化:理性躁动催生生物进化论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及地理大发现等,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解放,眼界也更为开阔,动态的变化观开始萌发与发展,对占统治地位的传统静态观提出了挑战。18世纪,天体进化观、地球进化观相继问世。“进步”概念成为启蒙运动的最重要主题,并影响了自然科学发展,“假说―演绎法”成为公认的科学研究方法。《世界文化史知识》认为:“启蒙运动是一场真正的思想革命,它所给予人们不仅有新的观念,而且还有探索的勇气。人们大胆怀疑传统的思想,探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冲突而产生的理性躁动,连同对生物界知识的不断增长,最后催生了生物进化论。19世纪初,在人类社会进步观的启发下,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生物进化论――拉马克的进化论――问世了。
(3)生物界知识的增长:生物学成就助推达尔文进化论
基于“假说―归纳―演绎”方法的进化论,其基础是生物分类的完成和完善。18世纪,瑞典学者林奈初步完成了生物分类,他把所有生命体划分为两大部分,即植物界和动物界;这些大范畴进一步划分为一系列的小范畴――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的完善,连同胚胎学和解剖学成就,为观察和比较生物物种间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4)个人努力:达尔文孵化出《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他对生物学痴迷,精于观察和总结,及善于研究和汲取其他相关科学成就的必然结果。在1831~1836年间的远洋考察期间,达尔文观察到物种互相联系的普遍性。回国后,达尔文又费了20年的时间搜集资料,在地质学、解剖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的阅读、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学进化论。
2.“从达尔文以后,世界就不同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历史地位
“人性化”课堂,关注史实通透中的思想地位,即了解解决问题方案的效益。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评价,美国学者科恩在《科学中的革命》中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学者斯蒂芬・杰伊・古德尔在《达尔文与进化论》中更是指出,“从达尔文以后,世界就不同了”。概而言之,达尔文进化论的革命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领域:从观念到价值观的转变
与“哥白尼革命”相提并论的“达尔命”,在思想观念领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促进了思想解放。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代表了欧洲科学历史的一个大转折。自然选择的原理,打击了基督教的“天意说”。物种起源和进化,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利用自然科学,解释动植物表现出来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驱除了造物主的地位。达尔文“把上帝废黜了”。
其次,改变了人类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人类只是持久进化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结果,他们与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这是对人类自我陶醉的一次沉重打击。从此,人类与同其他生物一样被列入自然界。人类的所有特性都将成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最后,改变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以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将生物进化论引入伦理学领域,摧毁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人人专门为己”的想法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权势的人们相信他们是依靠生存竞争的力量而居上的,在生存竞争里强者和狡诈的人胜过了弱者和说真话的人。“他们坚信必须强壮、有力、无情、实际、自利,因为上帝已死去了。”
(2)科学领域:从观念到内容的革命
美国学者科恩认为,“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19世纪的科学”。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开拓了科学视野。达尔文进化论,将变异、多元论、机遇、不确定性、目的性程序、历史信息等纳入哲学范畴,启发和开拓了科学范围。此后,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逐渐成为科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二是,改变了科学态度。达尔文进化论,使得人们抛弃了单纯依赖逻辑追求真理的经院哲学,更加重视实验、观察和收集事实,以发现规律。同时,达尔文进化论引发的科学争论,改变了人们对于学科共同体的态度,争论和研讨成为科学发展的常态。
三是,开发了多样的科学方法。达尔文运用演绎、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论证假说的科学性,探讨科学规律,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印证了新科学方法的巨大价值。此后,“假说-演绎法”突破了当时自然科学归纳、观察等主流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是,促进了生物学发展。围绕进化论的合理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他们或支持进化论,为之寻找证据;或反对进化论,搜集和研究反证。这些都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于物理学、哲学等学科之外的科学。正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等影响下,生物学逐渐发展成一门内容丰富,与人类和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
三、“进化论”教学的主要着力点
“人性化”课堂,主要指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解读和运用史料,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感悟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生活境界和精神追求,感悟历史人物人格魅力,以此陶冶、引领和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人格,达成培养史学素养的课程目标,奠定学生全面成长的坚实基础。利用“进化论”的史实,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最“经济”的一条途径是 “让达尔文自己倾诉”。具体包括达尔文倾诉的社会环境,倾诉的过程、内容和倾诉的影响等。
1.理解“标准”,确定主题
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本课主题的确定,实质是解决进化论的中学历史教育价值问题,即进化论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怎样的养分。
《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从字面上看,这一标准的前半部分,属于科学范畴;后一部分属于社会学范畴。因为进化论阐述了生物的演变机制,涉及人类起源问题,所以与传统宗教的相关论点产生矛盾。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涉及领域不同,进化论属于认知范畴,以寻求自然规律为旨趣;宗教则属于“灵”的范畴,以寻求人类的超越为旨趣。从史学视角看,这一标准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在探讨进化论产生与演变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特性;二是,在进化论有关人类起源的结论中,联系宗教相关结论,探讨科学与宗教间的本质区别。科学的本质特性,是连接两个层面的桥梁。因此,进化论教学的主题,应以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区别为核心。
需要提醒的是,按照严谨的科学规范来衡量,进化论的一些内容,特别是对人类起源的理论,既没有充分的证据,也不能证伪,更不能复现(用实验验证),其科学性还有待于提高,这是进化论现在还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暂时得到公认的科学成就,也仅是时代的产物,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所以,进化论的教学不应立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具体内容,而应立足于达尔文创造进化论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思路可概括为:以科学的本质特性为中介,沿着进化论创造过程――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科学方法与科学特质――科学与宗教间的区别等路径,最终让学生理解科学与宗教分属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功能。同时,让学生了解“宗教的观点也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调整,消除宗教观点与科学成果间的矛盾对立,也是宗教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课的具体教学路径是:以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故事为线索,在感受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探讨影响科学发展的社会和个人因素,进而领悟科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引领学生探讨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方法,进而领悟科学一般方法及科学的本质特性;引领学生探讨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影响,进而领会达尔文进化论的历史地位;最终引领学生从人类起源的角度,比较科学与宗教的区别,进而领悟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2.围绕主题,精选史料
“人性化”课堂,强调客观史实与史料中情感意蕴的感染、感动与感化。
揭示课堂教学主题,须借助史料来完成。围绕“感悟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这一主题,首先,精选典型再现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故事性史料;其次,精选典型阐述进化论内容的史料;再次,精选典型反映进化论影响的史料;最后,精选典型反映基督教有关人类起源的史料。其中,故事性史料需典型再现达尔文痴迷科学与运用科学方法探讨进化论的精神。史料首先取自《达尔文自传》《物种起源》等原典型著作;其次取自《科学中的革命》等经典型著作。同时,精选史料,还须遵循经济原则,即最大可能发挥教科书的史料价值。综合上述要求,有关进化论教学中的精读史料,可以选择以下内容。
史料1:像这样一些事实显然只能以这样假设来说明:物种逐渐起了变化。这个题目常常使我不能忘怀……在我回到英国以后,我想也许按照赖尔在地质学上的先例,以及搜集一切有关动植物在人工培养下或在自然状态下变异的事实,会对整个问题有所阐释。我的第一本笔记是于1837年开始的。……现在(1838年10月)读了这本书(马尔萨斯《人口论》)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往往易于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则往往易于消灭。其结果就会形成新的物种。这样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能说明进化作用的学说了。
――〔英〕达尔文《达尔文自传》
【解读】本段材料选自《达尔文自传》。达尔文在材料中反思了自己提出进化论的主要过程。从中可归纳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缘由、主要观点和方法。材料间接体现了他取得成功的个人因素,即科学考察、收集材料,运用“假说-归纳-演绎”法,加之在广泛阅读中获得启示,从1837年记录第一本笔记开始,历经22年(1837~1859年),最终发表《物种起源》。
史料2:新的物种缓慢地在连续的间隔时间内出现。……物种和整个物群的绝灭……这几乎不可避免地是自然选择原理的结果;因为旧的类型要被新而改进了的类型排挤掉。……优势类型的逐渐散布,以及它们后代的缓慢变异,使得生物类型经过长久的间隔时间以后,看来好像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同时发生变化似的。
――〔英〕达尔文《物种起源》
【解读】本段材料选自《物种起源》。材料阐述了进化论的四个结论:生物和物种具有进化性;物种进化具有缓慢性;新物种经过适应-变异-遗传-生存等阶段考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被淘汰。结合教科书内容,达尔文的进化论,还包括生物同祖说。而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生物同祖说,即人类起源于低等级生物,人类与猿猴同祖等。但明确提出人猿同祖说,是在《物种起源》发表后的《人类的由来》等著作。
史料3:达尔命大概是科学中曾经发生过的最重要的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是对世界、人和人的制度的本质重新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达尔命对世界产生了新的看法,它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进化的世界,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有系统的世界,并且认为人类社会是以一种进化的模式向前发展的。
――〔美〕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解读】本段材料选自《科学中的革命》,作者是美国科学史专家科恩。在《科学中的革命》这部著作中,科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概念。本段材料将达尔文进化论定性为“革命”,高度肯定了达尔文进化论在科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材料还指出达尔命在科学中的主要影响,即启发人们系统思考世界、人和制度;将动态观引入科学,从此“世界动态发展”观,逐渐成为科学界的主流观念。
史料4:我们必须记住,宗教和科学所处理的事情性质各不相同。科学所从事的是观察某些控制物理现象的一般条件,而宗教则完全沉浸于道德与美学价值的玄思中。……一般说来,科学每前进一步,便证明各种宗教信念的表现方式需要作出某种修正。……同时宗教思想这种表现法也不断地在趋于精纯,不断地排除了芜杂的想象。宗教与科学的接触是促进宗教发展的一大因素。
――〔英〕怀海特《科学与近代世界》
【解读】本段材料选自《科学与近代世界》,作者怀特海是英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科学与近代世界》,阐述了学科塑造近代世界的主要表现,特别阐述了科学与宗教间的关系。本段材料,首先提出观点――宗教和科学的性质和任务各不同。进而指出近代科学发展与宗教变革间的关系――科学发展推动宗教日益走向精纯。特别指出科学和宗教的各自特性和任务――科学在于探讨规律,有着系统的方法体系;宗教在于寻求心灵寄托,重点在道德、美学和精神超越。进化论与基督教虽然都涉及人类起源问题,但由于它们分属科学与宗教范畴,一般没有可比性。但两者都是人类的创造物,能够相互影响。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共同起源学说,对当时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确实是强大的冲击力量,这对人类的思想解放、价值观重塑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逼迫基督教教义日趋精致化。
精读的史料,须以学案的形式呈现,以便学生细味体悟。课堂中教师应从史料的内容、反映的特点或本质、作者的意图等方面,引导学生多视角解读。此外,还有需学生泛读的史料。泛读的史料,一般以增强教学趣味性为主,适当渗透情感、意志和精神超越方面的内容。下列史料可作为泛读史料。
史料5:(托马斯・赫胥黎认为):查尔斯・达尔文,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艰苦卓绝地斗争;也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幸运。他发现了伟大的真理,却饱经践踏,深受偏执盲从的人谩骂,甚至全世界的哗然耻笑;他终于活到了这一天,看到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它在科学领域作为不可辩驳的真理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成为普通人思维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美〕丽贝卡・斯泰福《达尔文与进化论》
【解读】本段材料出自《达尔文与进化论》。这是一部阐述进化论发展史,以及达尔文创造自己的进化论的著作。材料介绍了赫胥黎对达尔文的评价。本段材料可作为达尔文创造进化论的导语。达尔文经过艰苦努力,幸运地“发现”了进化论,虽在当时遭到人们的误解,但最终赢得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赞誉,做一位像达尔文一样的人,应是人生的最大追求。达尔文如何创立进化论?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为何进化论受到当时人们的误解?最终人们是如何理解进化论的?这就是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
史料6:达尔文坚信,加拉帕戈斯群岛是最神秘的实验室,大自然在这里进行她最深奥的实验。关于这些岛屿,他宣称:“从时空两个方面来看,我们都仿佛被带到那个伟大的事实面前,那个神秘中的神秘――新的物种首次在地球上出现。”重返英伦,为探索地球生命的神秘历史,达尔文献出了自己漫漫一生的其他岁月。……关于1835年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短暂之旅,他说,“那是我所有观点的发源地。”
――〔美〕丽贝卡・斯泰福《达尔文与进化论》
【解读】本段材料叙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对达尔文创造进化论的主要作用。为何达尔文能够远渡重洋,到这个位于南太平洋,靠近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小岛?这个小岛的物种对达尔文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问涉及英国19世纪殖民扩张;第二问涉及科学考察在达尔文创造进化论的作用。
史料7:威尔伯福斯的论点使他(特里斯特拉姆)确信,他当时变成了一个反达尔文主义者,而且在他的余生中也一直如此。最近我有机会重新阅读了威尔伯福斯的文章,之后我发现,虽然威尔伯福斯激烈地抨击了达尔文,但他也称赞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对科学作出的重要贡献。威尔伯福斯认为,应当归功于达尔文的在生物学思想中的主要创新是――自然选择的思想。
――〔美〕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解读】本段材料出自《科学中的革命》,文中在对赫胥黎――威尔伯福斯论战进行了历史考察后,叙述了与教科书不同视角的“论战”。威尔伯福斯在当时的论战中,也赢得了支持者;同时,他也高度评价了《物种起源》中的某些观点。这段材料是对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补充,展示了史学研究的重要特性,即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描述,其内容也不同。史学的魅力,就在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视角,以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事物。
泛读的史料,一般以课件形式呈现,以教师串讲大意为主要方式,以体味史料蕴含的深刻含义、感受历史的趣味性。
3.依托史料,设计程序
“人性化”课堂的基本程序是:感知探究――感知和理解史实;探究体验――研读史料;体验感悟――反思学习内容与过程;重构表达――展示学习收获。进化论的教学程序,可依托上述主题及基于主题的史料来设计。其主要着力点为以下方面。
(1)科学分层:用知识结构奠定达尔文倾诉基础
教科书围绕进化论内容的提出和演变,首先介绍了宗教对人类起源的观点,进而介绍了生物学成就,然后介绍了进化论的提出与演变,最后概括了进化论的影响及分析了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产生分歧的根源。科学分层,就是首先区分教科书中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上述表述。需要指出的是,宗教有关人类起源的观点和一些生物学成就,仅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社会背景,不属于原因范畴。同样,有关科学与宗教的区别,也不是进化论产生的影响,而是基于进化论的高层次概括。最终,通过揭示上述内容间的关系,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以初步奠定达尔文倾诉的主要基础。
(2)纵横联系:让达尔文回到他生活的时代
由于进化论教学时,学生已学习过必修一的政治文明史,必修二的物质文明史。所以,纵横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应是史实教学的第二步。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拓展,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纷至沓来。一些力图解释或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些内容在政治史和经济史中都有具体史实,纵横联系就是将这些具体史实纳入进化论的知识结构中,以完善进化论的知识结构。这样,我们就能让达尔文真正回到他生活的年代。
(3)史料解读:理解达尔文倾诉的内容与意义
史料解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以史实为基础,并进一步深化史实的学习;它又以突出教学主题为目标,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体验历史真谛为一体。史实解读以精读为主,中间穿插泛读内容;以品味教学主题为主,杂以体验历史发展的情趣。一般而言,精读史料要追问,泛读史料要精彩。在进化论教学中,一般采用两组精读史料,其中穿插泛读史料。需要强调的是,史料解读过程,如果增强故事性,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感悟表达:在学习过程中达成课程目标
体验感悟,实质是整体理解学习内容,汲取历史营养的过程。即通过基于故事的综合探究或师生总结反思,来揭示主题,感悟历史真谛。如通过达尔文创建进化论的故事,整合本课内容,在史实和史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感悟达尔文创建进化论过程中蕴含的情感、意志和精神追求,感染、感动和感化学生,以此汲取历史养分,增长智慧,获取未来发展的动力。重构表达,即用各种形式表达学习收获,包括重构历史、情感体验和心得感悟等。如每位学生都在本课学习的后期,构建出自己心目中的达尔文和进化论。此时,让学生表达这些建构内容,以相互借鉴和启发,是重构表达的目标,其方式,可以是口头叙述,也可以是书面表述,还可以是图画示意和肢体表达等。
马赛克差一点跌落玻璃杯。“拜托了!”列面的女孩子很夸张地学日本姑娘大鞠躬,抬头的时候,却像有点在偷笑,不诚恳的吧?
“如果是笑话,我不觉得好玩。”马赛克解释,“谢谢你的可乐。”
对方的表情,有点像除草机的高速运作。明明是高傲的人,拼命压抑的怒气,最后化成轻声的四个字:“不、是、玩、笑。”说完轻推了下桌面,非常轻,却还是晃得人害怕。
马赛克警觉:“这顿我请好了,再联络!”扔下钱走到离大门三步的位置,幽幽的声音背后传来:“你以为这样就可以算了?”
“所以你就答应了?”
马赛克一脸无奈的表情:“我是被逼的。”没人理会,达尔文耐心地调自己的咖啡。细长的手指在夸张的容器堆中寻找咖啡碎末产生的灰浓液体,要求精确到分毫不差。
“我知道你什么都能拍的。只是鬼而已。”马赛克不忘拍马屁。
达尔文示意他闭嘴,耐心地看着导管中一滴滴跌落的液体,慢慢汇合在另一个透明的容器里,最后导入特制咖啡杯。浓郁的香味。他慢慢端起,细细闻着味道,然后一饮而尽。满足的表情。
“搞不懂你,费半个小时调出来就只是为了喝一口。”马赛克嘀咕。
“是三十五分钟四十四秒,差一秒都可能走味。”达尔文脱掉有点熏黑的工作服――调咖啡也是要工作服的?扔给马赛克,“那就请你收拾一下吧。”像打发仆人的表情。
“凭什么,又不是我喝的!”看了一眼达尔文,马赛克低头:“我收拾,只要你肯拍。”窗台投射的光线,印在达尔文棱角分明的脸庞。他像尊精致的雕塑,眼神微微聚焦。
“拍鬼,貌似很好玩。”
他下了结论,马赛克就放心了。
门突然开了,一阵阴风袭来,门外一长串的风铃像过电般带动。
“他来了?”达尔文问。
“呃……其实我到现在自己也不信。不是应该晚上吗?”完全透明的空间,一个声音幽幽传来,“麻烦你们了。”马赛克吓得差点把容器砸毁。空中幽幽飘着一张老相片,缓缓地飘到达尔文的身旁。达尔文接过,上面的情侣彼此依偎、笑容灿烂。男子活脱脱是木村拓哉的扮相。
“还是个帅哥……帅鬼……帅朋友……”马赛克打住。
“随便坐吧。”达尔文相当镇定。沙发上印个淡淡屁股印,显然鬼不胖。
“想要怎样的照片?”达尔文问。
鬼并没有说话,静静的,除了那个凹陷,就像什么部不存在一样。
“我该回去跟那个姑娘道歉。”马赛克感慨。片刻,沙发上空突然留下几行液体,慢慢跌落到靠近沙发的桌面。
鬼居然哭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马赛克递了张纸巾。达尔文则去把玩自己的相机。“说故事的话,请回吧。我更希望谈具体的拍摄要求。”
“然后你们就跟鬼商量好了具体的拍摄行程?”奈芙很有兴致地听着。
马赛克拼命点头,不忘偷桌上的薯片吃。“那鬼很绅士,不过谈到拍摄计划的时候很有经验,要求也高。要那种一眼就能让人永远记住的效果。老达都说,是个行家。”
“你不跟他多聊聊冥界的事?”奈芙漫不经心地问。她似乎对报纸上的今日食谱更感兴趣。
“我问了,他不懂。才死两礼拜,以为自己没了该去天堂,结果却一直这样着。飘到空中,听得到我们说话。”
“哦,这样啊。”奈芙翻第二页。
“他没事做,也不知道这状态得持续多久。想找找同类,城市除了噪音啥都没有。他最后就去了女友家。”
“还真是恩爱啊。”
马赛克喘口气,喝了口可乐:“他们在一起八年了:是婚礼当天死掉的。车祸。”
奈芙没有发表意见。
“那鬼生前为救女友,自己被大车撞飞,整个尸骨不全。他女友为此自杀超过七次,他就只能眼看着。最后一次,他哭得很大声,没想到女友听到了。后来他发现,除了没法现身,其实他可以被人类感觉到。”马赛克顿了顿,接着说,“女友说什么也要跟他在一起,接着自杀。不是每次都那么好运可以被救。他后悔得要死,想躲。女友说你要消失,她会死得更快。鬼最痛苦的事大概就是不能阻止别人变成鬼吧,哈哈。”
马赛克自己笑得很没力。“最后,他们彼此达成共识。女友要他的照片,有了照片便有了牵挂。即便人鬼殊途,她答应他,不再自杀。”马赛克讲完,自觉有些微微感动,杯中的可乐光了。
“是个骗局吧?”奈芙突然冒了一句话。
“什么?”
“只是个借口。女孩还是会死。世界上怎可能有人拍得出鬼的照片?拍不出来,女孩子就可以死了。”
她终于放下了报纸,微笑:“这是个铁了心要死的姑娘。”
“可她不知道这世界有影人馆。”马赛克笑了下。这点,他深信,“如果有人能拍鬼,一定就是达尔文了。”
临了奈芙只有一句话总结:“你们还真的是活见鬼。”
影人馆。
原本本午睡的时间,现在却一阵忙碌。这是一间老式的阁楼,据说是什么伯爵家道中落才肯卖的最后遗产。离市区蛮 远,附近的街坊很少,走两步就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正是和风细雨的季节。阁楼底层,简单的装饰,加了两块透明玻璃,换个牌坊就算开张:影人馆。阁楼上方,则是一堆摄影所要的场景。达尔文一个人居住。
马赛克经常说他就是个幽灵,没事守着个神秘古堡,还假装足影楼,基本不接客。现在却帮鬼拍照。
“需要我做什么吗?”鬼很腼腆地问。
“给我你最自然的姿势。”
第一个场景,道具布置出演讲舞台的效果。记得那是他们第一次认识的时候,她在楼下学政客大声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冲上去给她献花。
“奇怪,那个时候,你们为什么不拍照?”马赛克忍不住问。
“当时……只顾着……你知道……拥抱……”
“当我没问……”
虚拟场景拍摄最需要的便是灯光的调度,如果说达尔文是马赛克嘴上的传奇的摄影师,那么他肯定自诩是天才灯光大师。的确,他打的光……连鬼都招揽得到
“要调舞台效果的追光,那个,你遇到光没事吧?”马赛克多嘴问了句。
“呃……我非常希望自己有事。”
一片强光下,什么都没有。马赛克心中其实蛮疑问,他们是不是闹着玩?
鬼是真实存在的。怎么拍下来呢?
达尔文却一脸专注看着那堆光。
“你的机子呢?”马赛克问。
达尔文托着下巴,双眼迷离。他的身后有个漆黑的盒子,用块紫色的丝绢包得严严实实。他像个外科大夫,双手极其细致地缓缓解开,打开盒子,拿出黑色的古董级别的相机。
“这我以前没见过。”马赛克说。
达尔文一笑:“专用的。”
“这种胶卷应该绝种了吧?怎么洗?”
达尔文淡淡地说:“都是我做的。”
他轻柔地架好机子,调光,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双眼开始泛光,那种油然升起的操控一切的自信,就是达尔文。
“请微笑――”
“等一下。”鬼喊了暂停。
“怎么了?”马塞克问。
“真的,能拍出来吗?”
“这个嘛,我只能说,如果他都拍不出来,就真的没人了。”
达尔文只是认真点头:“可以。”
“我怕……”
鬼的声音听起来很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拍出来的会是什么。我死的时候,身体没有一块肉是完整的。”
“那个什么,你现在不知道自己啥状态吗?”
“我不知道……和你们一样,我也看不到自己。我用手去抚摸…其实我也是摸不到自己的。但是我却可以让其他的物体改变…我很难描述清楚…如果拍出来了,很恐怖……也许……”
“我明白。”达尔文点头。
他走过去,将手伸出来,进入一片光中。那只手,拉开长长的黑影。
“能握住吗?我的手。”
指缝间,像投射不同的力道。达尔文虚空地重重地握了握。
“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就像她也能感觉到一样。”
“剩下的交给我。”
达尔文开始拍照。
“求求你,对不起!”
女孩这次的表情无比尴尬,头次显得焦急。
“只是请我喝过咖啡,不用这样玩我吧。”
即使是再美的女孩,被这样玩,马赛克还是会生气。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你就不能通情达理些?”
高傲的人,即便道歉,也可以趾高气扬。
“我最初托你们帮忙,听过影人馆的传说……而且也真的感觉到了变成鬼的姐夫……我想也许可以碰一下运气,我不能让姐姐死。”女孩开始解释。
“哪像是求我帮忙,分明是胁迫。”马赛克小声嘀咕着。
女孩没有理,继续说:“我知道姐夫是好人,姐姐跟他在一起再幸福不过。可……他毕竟是鬼了,姐姐应该有更好的人生。给鬼拍照?谁都知道那是姐想寻死的借口。但是我一定要努力……我都想好了PS之前的照片…总之,这是唯一的希望……”
“对啊,没错啊。现在我们拍出来了,你又要…一”
“我知道是我堵了。可是,即便让姐姐看到照片,那也并非最好的长久之计。”女孩叹着气,这次马赛克可以肯定,那是真的伤感,“她一心寻死,就因为姐夫的存在。即便有照片,她也还是会提其他的要求,她的目的只是让自己也变成鬼。我们不可能24小时看着她……”
“所以你们就想了另外的办法,让她失忆?”马赛克打断。
女孩点头:“只有彻底忘记姐夫,姐姐才会有新的生活!”
“八年的感情完全结束,该是更可怕的事吧。”马赛克感慨。
“那也好过她现在就死掉!”
马赛克明白了,这姑娘想到就会去做,完全不顾他人的个性。
“我无所谓,只负责打光。拍照这档子事,完全是老达一个人说了算。”
女孩坚定地摇头:“不可以让姐姐看到照片!”
“换言之,你是来打劫照片的咯?那么,祝你好运!哈哈。”马赛克开始觉得好玩,好像还没有人敢动达尔文的照片,老达视为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
“他在哪里?”女孩问。
“应该在暗房冲印吧。我奉劝你不要去打搅…”马赛克没说完,女孩已风一样冲了进去。“有好戏看了!”
她进去以后整个看呆了。红色,暗房特有的光泽。一整排都是照片,像齐整的士兵。弥漫着一股诡异液体浑浊的味道,那些深的、浅的、明显的光线,像灵动的灵魂,自己漂移着。
突然有了幽蓝的光。暗房的中央,门板阻隔的位置,是巨大的水晶球。
光源。那些游离的抽象的散射的光线,在一整片暗红中,被浸透得没了凌厉,更像是柔和得如同细发的海带,缓缓地飘着。
她仔细看照片。照片之前什么都不存在,随即便有了奇迹。
只是拍下光的场景的相片,像有了生命,跟着光,串在一起跳舞。一个个灵动着即将出生的生命,一点点,慢慢荡漾开的震荡,越来越剧烈。最后就像是所有精灵的欢舞。
她觉得简直在做梦。晃得太厉害,光也太强,她闭上了眼睛。
直到静止。睁开眼,那个精致的男子,将一层层的光,慢慢地印入相片中。于是,便出现了,鬼的照片。
“那些,都是思念的碎片。”暗红下的深蓝,达尔文的微笑很抽象。
“如果她能忘记我,也许就有了新的幸福。”鬼平静地说。
马赛克递上一杯啤酒。
“谢谢,我可能无法……”
马赛克自己喝下去。
“那么你呢?”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其实,我早死了呀。”鬼叹口气。
“是要出去避避略,等她完全失忆。然后,她反正看不到你,你也喜欢可以当她的,守护鬼……守护神?”
“嗯,哈哈。”鬼开始发笑。
“那个催眠大师,真的有效吗?”他忍不住问。
“放心,听说是世界一流的怪才,保不齐跟达尔文一样。人脑经过他一弄,就像电脑的重新安装,啥都不会留下。”
“说起来,你们……到底是……”鬼对影人馆有了好奇。
“别把我当怪人,我很正常,只是会打光。老达这家伙,我也搞不明白……以前是怪,还没怪到要给鬼拍照吧。你存在就很怪了。列了,你倒是想想,你为什么死了还不消失?所有事部因此而起。”
鬼很懊恼:“我也想知道。”
那些照片好像有生命。
照片里的影像,如同投影的幻影,一点点播放姐姐的恋情故事。
很鲜活,无法用投放影像形容,像一下子钻入脑子,清晰在你的心里。
她完全说不出话来,一下子涌入太强烈的感觉。那些思念、甜蜜、纠结、羁绊,她无法感知的一切一切,如此鲜活地自我催生,膨胀,释放。她完全懵了,信息量太大,感觉脑子要爆炸,却又很迷恋,如此鲜活地存在。
最后是车祸出现的反复重影,那一刻,他冲在了她的面前,一下将她推开,毫无犹豫,然后自己被撞成碎片。
姐姐的哭喊、挣扎、尖叫、绝望,都强烈地化成毒瘤,牢牢抓紧她内心。
她大叫起来,她想躲开这些记忆。她快疯了。“啊……”她闭上了眼睛。
温暖的手,慢慢地帮她擦眼泪。
她哭了。
“都过去了。”达尔文递上咖啡。
“那是你姐姐的记忆。”
将照片打包,塞入牛皮纸袋。“其实他并不是完整的鬼,而是,思念你姐姐的思念。”
“那种无法被理解的,却又强烈存在的人脑的脑波力量。在已经完全僵化的时代,没人再次相信的奇迹力量。”
那些话,用平实的话讲出来还是很有力量。
达尔文自己喝了一口水,很奇怪这个时候,他并不喝咖啡。太麻烦了吧。
“我拍不出真正的鬼,却可以拍出思念。”他慢慢说着,“也许这个世界已
经帮我们规划了什么样的人生才够正确。爱情不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但还是有人,为着这些信仰,存活着。因他们的存在,才会有鬼魂的存在。”
“可是……”她想反驳点什么。却觉如此无力,还没有从刚才巨大的震撼中出来。
“我的工作完成了。”
达尔文将纸袋递过去。
“给不给她看,是你的事。”
他起身去放水杯。走到门口的时候,双颊突然流出无数的汗珠,呈现从未有过的疲态。
“但是不合理啊,明明我们也能感觉到鬼的存在。”马赛克搞不懂。
奈芙似乎永远在翻食谱,却从不下厨。
“把鬼的存在归结于她姐姐的思念,什么恋爱产生伟大的力量,听上去都很美好,可毕竟有点不合理吧?那鬼就这样真实存在着。他跟我聊天,还跟达尔文喔手。我能感觉到。这解释为思念,也太扯了吧?”
“在你眼中,鬼到底是什么?”奈荚问。
“就是人死掉另外一种形式吧,这种解释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就是能量还没消耗完的表现。你想,他终于可以跟心爱的人结婚了,然后呢,就死掉了,是那种怨念才残留下来的。就是很古代的解释,因为内心夙愿尚未实现存在的灵异现象,这个个我比较容易接受……”
“也许,你说的才是对的。”奈芙并没表示出有多关注。
“不过,谁知道呢。我都能大白天撞鬼,而达尔文还能拍鬼,这年头,你说的对,活见鬼。”
奈芙突然饶有兴味地看着马赛克:“你有没有想过,只有鬼才能拍鬼?”
“你是说……”
奈芙笑了笑。
“靠,你说老达是鬼,那我真的天天在活见鬼。我才不信呢,再说,就算是鬼,你怎么知道?”马赛克大笑。
“或许,你也没想过,我也是鬼吧。呵呵”
看着马赛克的脸彻底吓绿。奈芙才开心地大笑。
第二天,清晨。马赛克还想睡,被门铃吵醒。推开门,一个敏捷的身影冲入,手中晃着香喷喷的饭团:“我带来了早餐。”
马赛克崩溃:“事情都了了,还来干什么?”
“我想留在影人馆工作。”
女孩很认真地说。
“我叫薇季分,今后请多多关照!”
大概谁都以为这是一个故事的结局。谢谢,而恰巧,这才刚刚开始。
薇季分在影人馆死磨着不肯走,又是捣蛋又是撒野地尖叫。而达尔文完全对此爱理不理的时候,她姐姐家,房间的门被人推开了,原来是她姐姐的家人希望姐姐去催眠师的诊所。
房内空无一人。保安都疯掉。为防她自杀,房间内24小时都有监控录像。而镜头里面,她一直是存在着的。
她就这样,莫名地消失了。
达尔文的“进化论”想大家一闻皆知,他讲述着人类从细胞到猿进化成人的过程,那是众所周知,但是我8岁的表弟为历史揭开新的一面。
那天晚上我和表弟在同一房间学习。我感到纳闷,这种年龄的小孩应该是坐不久啊!他反而对初中的历史书感兴趣。时间一分一秒闪过,表弟像块木头似的,一动不动看着书,我也极其认真的写作业。“哦!我明白了”表弟突然大叫,吓的我魂都快散了,我说:“你没事有事,瞎嚷什么啊?”“我明白了那个什么“打耳蚊”的进化论”表弟兴奋大喊,我快笑爆肚皮:“是“达尔文”,再说谁知道你是不是疯子。''表弟开始讲故事似的:“人类首先是一只猴子,生活在树上,拿水果当食物来吃,时间一久树上的东西被啃没了,就跳下树,又在陆地上生活。有一天,天空电闪雷鸣,打了一个大的雷,把整座山都烧着了,在山上的动物全都被烧熟了,那肉的味道很香,于是猴子们发现味道很好,后来,猴子们还懂得保留火种,从此吃熟的东西。不久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大雨,把火种全扑灭了。后来,猴子们为了寻找火种,去爬山到另一个地方,可这山真难爬,也有一些猴子们,曾在山上生活的,很想知道山下面是什么,在山下生活的猴子们也很想爬上去。终于猴子们都如愿以偿,他们寻找到了火种,又继续吃熟东西的习惯,上山下山成为他们的寻亲访友的通道。渐渐他们行动时学会了站立走,而在北方的猴子们的体毛仍保留,南方的猴子们的体毛因天气热,脱去了……
我连忙掌声称好,“达尔文”要是知道了定又被气死。谁说小孩天真幼稚,但我觉得表弟的故事更科学,实际。说不定科学家应从小孩抓起。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激情和兴趣,发挥其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生物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对富有新鲜感的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及其他的方式来启发、诱导学生并突出“趣、新”二字,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 利用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围绕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小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利用学生较多的无意注意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节课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时,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蚜虫比喻成蚂蚁的“奶牛”。蚜虫是以树的汁液为食的,当蚂蚁想吃汁液时,它会用前足敲打蚜虫的背部,这时蚜虫会吐出一滴汁液给蚂蚁吃;而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蚯蚓既是生活垃圾“处理员”也是保护环境和改变土质的能手(其体内可分泌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的酶,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磷等速效成分;其在土壤中的活动可使土壤疏松,排泄物能增加土壤肥力,并可在体内富集一些重金属,如汞、铅和镉等,其在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的10倍等。);而在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我们可以把杜鹃称为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因为它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即不筑巢也不育雏,而是把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让这些鸟类替它孵卵和育雏,自己则逍遥自在,快乐似神仙。
2. 利用诗词、成语,提高学习兴趣 在中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有关于动植物描写的诗词佳句,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即可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节课时,我们在讲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可引用“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而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可提到“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我们国家的语言和文字也丰富多彩,有很多的成语和谚语都与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适当地引用一些成语和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时,可引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在讲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我们可引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的条件反射时,可引用成语“望梅止渴”、“谈虎变色”等等。
3. 介绍趣闻、趣事,增强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在我们这个世界中,与生物学有关的奇闻趣事数不胜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趣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节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那个时候在美国有一位漂亮的舞蹈女明星,当时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公子哥们追求她,但都遭到她的拒绝。因为她非常心仪爱因斯坦,她主动给爱因斯坦写信。向这位不修边幅、长相普通的大科学家求爱。她在信中写道:“如果我们俩结婚了,那么我确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听到这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同时也会议论纷纷,这时给学生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了。我们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家族基本上都是近亲结婚。达尔文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姓韦奇伍德,他们属于三代旁系血亲。而达尔文的母亲原姓韦奇伍德,嫁给了达尔文的家族,达尔文本人又娶了他的表妹埃玛·韦奇伍德,结果结婚后他们先后生下了10名子女,但是其中3人夭折,3人不育。这就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亲身验证近亲结婚的危害。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震撼力的。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 联系生活实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不亦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先讲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摘 要】生物属于高中的重点学科之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因此如何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是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讲述情境创设技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情境创设技巧;高中生物教学;运用
1.前言
有个德国学者曾经这样来描述知识与教学情境的关系,知识就好比是盐,而教学情境就好比是食物,如果在食物中加入盐,就能够烹调出一道美味的菜肴。课堂教学基本组成要素是教学情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教学情境是日常的教学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在进行教学情境创造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并且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意义有价值。
2.情境创设技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通过生活实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是来自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学科,因此高中生物研究的对象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对于教材上的知识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为亲切,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尝试将生物学科的这个优势发挥出来,通过生活实例为学生多创造教学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举个例子:在学习“细胞的呼吸”这个内容时,教师要事先让学生准备三到五个苹果,将这些苹果放到不同的袋子中,其中一个袋子敞开袋口,另外一个袋子扎紧袋口。经过一个星期之后,学生将这些袋子打开,发现敞开袋口的袋子与先前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扎紧袋口的袋子却有一股浓浓的酒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敞开袋口的袋子与先前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扎紧袋口的袋子有一股浓浓的酒味?在这些疑问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进思考和学习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2通过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实验操作往往能将抽象的或者难度高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实验活动,通过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举个例子:在学习“向光性”的内容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将燕麦胚芽鞘的实验准备好,也就是准备一组见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和一组有单侧光照射的燕麦胚芽鞘。上课的时候,将先前的实验结果拿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认真查看燕麦胚芽鞘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状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得出结论,燕麦胚芽鞘弯曲的方向是向着阳光方向的,因此学生脑海中有了朦胧的“向光性”概念。学生在直观想象的刺激下,就会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
2.3通过故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听故事是一个乐趣,如果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能将教材内容结合动听的故事,通过故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必定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当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时,可以将鼎鼎有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告诉学生,30岁的达尔文与其舅舅的女儿艾玛结婚,不久之后,这对夫妇生了六个孩子,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幼年夭折的总共有三个孩子,另外三个孩子命运也很悲惨,他们都是终生不孕者。我们都明白,这些孩子的悲剧都是由于近亲结婚造成的,但是达尔文的时代是没有近亲结婚的研究的。等到晚年时,达尔文通过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明白了这些知识。通过达尔文悲剧性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近亲结婚知识,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
生物学科的逻辑性较严密,教材上的前后知识往往有很大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也就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上,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举个例子:在学习“基因工程”这个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先前学习的有关基因知识,例如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结构等。在复习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如世界万物各种生物的性状为什么千差万别?人类能不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变某些生物的某些性状?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依靠的是什么力量?学生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具有了知识基础,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就不会感觉苦难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为明确。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不仅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连成一体,同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通过生活实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受学生欢迎,通过生活实例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通过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实验操作往往能将抽象的或者难度高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接着是通过故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最后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旧知识的复习,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连成一体,同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高中生物的教学和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春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高中生物教学教法探索[J].考试(教研版),2012,4(14):366-367
[2]吴茂胜.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三案六环节“有式”中的“无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3,5(23):555-556
[3]傅秀荣.情境创设技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2,9(25):720-721
[4]刘海涛.“问题情境”在高中生物选修模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8(10):321-321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例 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准确恰当的运用实例,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开发智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1]
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在学习《生物进化》时,我生动的叙述了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过程。达尔文青少年时代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爱好制作动植物标本,22岁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自费环球航行。在航行期间,广泛考察了沿途的地质、地貌、自然环境、动植物物种及形态,搜集、制作了大量矿石和动植物标本,写出了篇幅洗繁的考察笔记。达尔文长期的辛勤努力,创立了《进化论》。通过达尔文的事迹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2]
二、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科学素质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点燃他们探究性、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讲述生物与环境时,我引用了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用:“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而战胜了楚国。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桔生淮北则为枳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桔子生长的很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淮北温度较低,结果长出又小又苦的桔子,晏子借此说明偷盗是受楚国的影响。[3]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了身体素质
在讲述胚胎的发育和营养时,引用周围村庄中早婚早育者带来的危害等实例,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后代健康成长,并结合实际讲述遗传、变异、传染病等知识,使学生懂得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规律,有计划的进行免疫和防治,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4]
四、认识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意识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即使学生感到亲切,又能认识科学的重要性;还能使学生热爱科学,自觉运用科学,树立科技意识。如:讲述《禁止近亲结婚》,我引用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违背生物学规律带来的悲剧。达尔文于1839年与表妹爱玛?韦奇伍得结婚,他们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7个有不同类型的疾病(除1人终生未嫁外,有3个无后代)。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的引用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实例教学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5]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事实,经得起推敲。我们在运用实例进行教学时,所用实例,必须是真实的,不生编硬造毫无依据的事例。因为这样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反而事与愿违。因此,实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2.新颖性原则
教师在引用实例教学时,力求实例新颖,学生听起来新奇,有吸引力。对学生熟悉的实例,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其内涵,增强实例的趣味性和诱惑力。“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把握其骨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力求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业务修养,学好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地理、物理、化学等,平时更要多看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如:《人与自然》、《动物圈》、《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等。
3.易懂性原则
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为此,在无论引用哪种实例时,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实例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突破口。这就要求实例必须浅显易懂,若引用过于深奥的实例,学生们把大部分时间去理解实例,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失去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4.破难突重性原则
在教学中引用实例主要有二个目的,其一,使抽象的理论浅显化,这就是为了把难点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浅显易懂的实例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其二,突出每节课的重点知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住每节课的重点知识,往往在讲授知识点时,引用一些恰当的实例来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知识点既是该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运用实例更应与知识点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破难突重的目的。[6]
5.针对性原则
在实例教学中,有时是为了破难突重,有时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等。无论是那种目的,都不能盲目的引用实例,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实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勿引用与知识点毫无相干的实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喧宾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实例的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素质教育内容,并巧妙地与实例教学有机结合,能增强课堂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绪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在运用实例教学时,力求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密切配合,效果更佳。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应在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收集各种最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及有趣的实例和数据。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但在引用实例教学时,一定要紧扣教材,适时、适量、适速地引入,才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且不可只为了哗众取宠,大量的举一些不能服务于教学的实例,其结果事与愿违,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
参考文献
[1].作者:胡明、李少毅,《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3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作者:刘恕等,《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6年6月。
[3].作者:周美珍,《生物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年。
[4].作者:瞿礼嘉等,《现代社会中的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 文学达尔文主义;《傲慢与偏见》;人类行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脍炙人口的西方文学经典,《傲慢与偏见》已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其无尽的诠释性,本文尝试用西方当下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文学达尔文主义,对《傲慢与偏见》进行新的阐释与评价。
一
文学达尔文主义是近十几年来在西方崛起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其奠基人和主将是美国密苏里大学英语系教授约瑟夫·卡罗尔(Joseph Carroll),他借助进化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将文学批评与从现代进化论角度理解人性的进化及适应特征结合起来,认为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知识,包括人类想象力创造的文学作品,都能从进化论角度进行解释。
在卡罗尔看来,以前的文学批评流派,不管是批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现象学,还是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等等,尽管各有其他流派所不见的洞见,但都有一个根本的局限,即没有涉及人性的进化和适应功能。卡罗尔认为,既然文学反映了自然选择决定的人性特征,就要用动物所关心的问题,如维持生存、掌握技能、繁衍后代、养育子女、亲属关系、社交行为等,来解读文学作品,用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来研究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他在《进化论和文学理论》、《文学达尔文主义:进化论、人性与文学》、《解读人性:文学达尔文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中全面、深入地阐释了文学达尔文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批评实践。
文学达尔文主义从基本的进化原则——生存、繁衍、亲属关系、社会活动、生命循环等方面来解读文学作品,把文学作品放到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集中在繁衍后代方面。如同达尔文研究动物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动物进化的模式一样,文学达尔文主义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要探讨人类行为的内在模式,认为不考虑人类普遍的行为模式,就不可能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
婚姻财产、养育子女、社会关系等人类行为是《傲慢与偏见》探讨的重要内容。“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1]1奥斯丁在一开头就点明了小说的核心主题——婚姻和财产,而且她还指出这是人类普遍的行为模式。
选择人生伴侣是《傲慢与偏见》的核心行为。小说中的男人为了吸引女性的注意,像孔雀开屏那样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优势。有财产自是莫大的优势,没有财产的就要靠翩翩的风度、优雅的举止赢得女性的好感。
民兵团的军人用优雅的举止和风趣的谈吐吸引年轻女子。奥斯丁敏锐地指出,韦翰彬彬有礼、和蔼可亲、谈吐动人。在菲利普太太举办的舞会上,他是“最得意的男子,差不多每个女人的眼睛都朝着他看”[1]52。韦翰与彬格莱、达西不一样,他没有财产,必须靠自己的仪表、风度和社交手段博得女士的好感。正如进化心理学所认为的那样,像韦翰这样没有财产的男子,只有通过和有钱的女子结婚来获得一份安全感,虽然他最终也没能如愿。
《傲慢与偏见》中用财产地位吸引女性的男子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依赖型和独立型。柯林斯先生虽然在长相、风度上无法和参加舞会的其他男子相比,但他仍有足够的吸引力找到一个妻子,由于他有一定的财产,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在婚姻问题上看重财产的夏绿蒂·卢卡斯嫁给了他。不过,尽管柯林斯先生有财产,也娶到了老婆,但在小说中他从头至尾都是嘲讽的对象,原因不光是他没有风度、举止笨拙,更重要的是他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是傲慢跋扈的凯瑟琳·德波夫人赐予的。在尼日斐花园举办的舞会上,他不听伊丽莎白的劝阻,莽撞地非要不经人引荐就去招呼达西,结果“达西先生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奇目光斜睨着他,等到后来柯林斯先生唠叨够了,达西才带着一副敬而远之的神气,敷衍了他几句。”[1]67当凯瑟琳·德波夫人邀请柯林斯和他的妻子去吃茶点时,他喜出望外:“他本来一心要让这些好奇的宾客们去观光一下他那女施主的堂皇气派,看看老夫人对待他们夫妇俩是多么地礼貌周全。没想到这么快就如愿以偿了。”[1]106进化心理学指出,对于可能的结婚对象,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对方的独立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对柯林斯流露出讽刺的原因。
彬格莱是另一种依赖型的人,他缺乏主见,依赖于别人的意见,容易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研究者可能会说在吉英和彬格莱的恋爱中,是吉英的被动性导致他们的恋情一度出现波折,或者吉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彬格莱坚定不移地爱上她。这种看法诚然有一定的道理。夏绿蒂·卢卡斯在和伊丽莎白谈到吉英时说:“女人家十有八九都是心里有一分爱表面上就露出两分。毫无问题,彬格莱喜欢你姐姐,可是你姐姐如果不帮他一把劲,他也许喜欢喜欢她就算了。”[1]15达西后来在向伊丽莎白解释他为何劝彬格莱离开吉英时也说:“即使观察力十分敏锐的人也难免以为你姐姐尽管性情柔和,但她的心不容易打动。”[1]130不过,尽管如此,彬格莱和吉英之间真正的问题不在吉英,而在彬格莱。彬格莱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达西三言两语就让他产生了动摇,一度把吉英置于脑后,让她为他消得人憔悴。这让我们感到彬格莱和柯林斯一样,缺乏独立性和坚定的意志。因此,尽管彬格莱有教养、有财产、有地位,但由于缺乏主见,显然不如拥有同样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却又果断、坚定的达西更受女性青睐,伊丽莎白、彬格莱小姐、凯瑟琳·德波夫人都把他作为理想的丈夫或女婿。
与柯林斯、彬格莱相比,达西更具独立性。但即便是有财产、有地位、有独立性因而更具竞争优势的达西,也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伊丽莎白之所以拒绝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原因之一是他之前表现出来的傲慢和冷漠的贵族气。在被伊丽莎白的智慧和周身散发出的青春活力吸引而有意继续追求她之后,达西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伊丽莎白来到彭伯里以后,看到他在真心实意地提高自己:她“从来没见过他像现在这样一心要讨好别人,无论是在尼日斐花园和他那些好朋友们在一起,还是在罗新斯跟他那些高贵的亲戚在一起,都不曾像现在这样虚怀若谷,有说有笑。”[1]170-171达西慷慨地邀请伊丽莎白和她的舅舅、舅妈到他在彭伯里的庄园来,通过殷勤地招待伊丽莎白和她的亲戚表现出自己良好的礼仪与风度。
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第一次求婚还因为他不够大度。巴斯卓有影响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女性在选择伴侣时比男性更看重慷慨大度。[2]19-31男人不仅要有能力为对方付出,而且还要愿意付出。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光是富有还不够,还必须乐于同他的配偶共享他的财富。在小说开始时,达西不仅没有表现出慷慨的一面,而且十分吝啬对伊丽莎白的赞美:“她还可以,但没有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程度。”[1]9随着故事的发展,达西变得慷慨大度起来,不仅在公开场合赞美伊丽莎白的眼睛长得好看,还替韦翰还清债务,促成他和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的婚事。达西像孔雀开屏那样全方位地展现自己的魅力来吸引伊丽莎白。正如进化心理学所认为的那样,随着达西越来越向伊丽莎白表现出慷慨的一面,他对她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最终成就了二人美好的姻缘。
在《傲慢与偏见》中,不仅男性对女性的吸引符合进化心理学理论,女性对配偶的选择也体现出进化心理学的合理性。夏绿蒂·卢卡斯嫁给柯林斯完全出于“财产打算”,是典型的实用主义选择,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浪漫情感,我们可以把夏绿蒂自身的迫切需求同进化心理学结合起来分析她这种实用主义的婚姻选择。夏绿蒂已经27岁了,而她周围可供选择婚配的男子并不多,这使她不得不接受一个虽没有感情基础但经济条件相对不错的男人。大卫·C·吉尔里称夏绿蒂的婚姻是限制下的理性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她进化论角度的考虑。[3]13理性选择并不意味着最好的选择,而是权衡付出和回报后做出的,是为了增加繁育后代、传布自己基因的机会而接受的差强人意的婚姻。
伊丽莎白同样面临着可以嫁给柯林斯的选择,但她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尽管一时没有其他更理想的结婚对象,她仍然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这也可以从进化心理学和追求高质量、平等的婚姻进行解释。女性作为婚姻关系中付出较多的一方,在选择配偶时要从长远考虑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稳定性及责任感,这个人既要有社会地位,又要能提供经济支撑。班纳特先生由于对妻子粗鲁,对孩子管教不严,几乎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伊丽莎白和夏绿蒂的选择从两个不同方面印证着进化心理学的合理性:夏绿蒂为了给子女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选择了有财产但缺少爱的婚姻;伊丽莎白不选择缺少爱但有财产的婚姻是考虑到这样组成的家庭可能会对后代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就像她自己的家庭一样。
但文学达尔文主义并不仅仅用生物特征来解释人的婚配行为,而是将基因—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卡罗尔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研究发现:“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都希望他们的丈夫有财产、有地位,而男性人物则希望他们的妻子年轻、貌美。但小说也显示出判断个人品质最重要的准则是男女都要高于上述基本标准,并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心灵。”[4]95把人类行为的生物层面和具体的文化语境结合起来,是文学达尔文主义的追求,奥斯丁对人物智慧的描写和对风度的强调同英国18世纪的文化风尚密不可分。大卫·莫纳汉指出:“18世纪的英国讲究礼仪,格外强调个人的文雅举止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个人的品质决定着道德,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5]2-3因此,尽管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祖先看重男子的地位、财产、外貌而不注重其行为举止,奥斯丁却认为风度和智慧在18世纪更受青睐,它们是一个人受欢迎的利器,是道德高尚的证明。比如,班纳特先生虽然不乏智慧,但他对太太的讥讽太过无情,难以赢得我们的敬重。班纳特先生不注意风度暗示出他是一个失败的、没有威信的家长,也不是一个好的择偶对象。同样,达西一开始也不是伊丽莎白理想的结婚对象,因为他态度生硬、傲慢,直到他表现出一定的风度和慷慨时,伊丽莎白才爱上并同意嫁给他。
三
在分析了《傲慢与偏见》对婚姻财产的诠释之后,我们接下来看看奥斯丁对其他人类行为——养育子女、社会关系的探讨。
养育子女、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傲慢与偏见》探讨的另一主题。班纳特太太和班纳特先生不仅婚姻不美满:一个粗俗、愚笨、浅薄,一个冷淡、对妻子漠不关心,二人始终没有心灵的交流,而且忽视了对五个女儿的管束和教育。伊丽莎白的智慧主要是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得的,而丽迪雅则不顾家庭体面同韦翰私奔,让班纳特一家为此蒙羞,成为嘲讽的对象。同样,达西的父母也没有完全尽到养育子女的责任。他们虽然都是体面之人,有财产、有地位,但忽视了对达西性格的培养,导致他傲慢自负,在公开场合羞辱伊丽莎白,甚至差点儿因此失去他和伊丽莎白的美好情缘。柯林斯是个古怪之人,无知、肤浅,这部分要归咎于他父亲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吝啬小气,没有能力培养儿子健全的人格。
社会是婚姻、家庭的大舞台,《傲慢与偏见》的重要情节是伊丽莎白能否进入上流社会,她的对手当然希望她不能。彬格莱小姐渴望自己嫁给达西,因此不断地恶意中伤伊丽莎白,诋毁她的容貌、性格、家庭和低微的社会地位。彬格莱小姐还希望哥哥彬格莱娶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为妻,这样能进一步巩固她的社会地位,为此她串通达西一起试图拆散彬格莱和吉英·班纳特。达西的姨母凯瑟琳·德波夫人想让达西娶自己病态、乖戾的女儿,因此也想方设法诋毁伊丽莎白和她的家庭。但作家奥斯丁在小说中谴责这些对手的势利行为,希望伊丽莎白能够进入上流社会,为上流社会注入新鲜的气息。奥斯丁认为上流社会的人不仅要有财富和社会地位,而且还要品德高尚,令人尊敬,那些徒有地位、财富而没有知识、才华、风度、性格的所谓上流社会人士只能得到奥斯丁的嘲讽。《傲慢与偏见》揭示的深层社会推动力是:上流社会的男子娶虽出身低微但心地善良、富有才智的女性为妻,这就将个人品质融合到财富、地位里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
很多作家虽然没有从进化论角度理解人性的形成,但他们凭艺术直觉对人的动机和感情有深入的认识。就奥斯丁来说,她虽然不是达尔文主义者,但却创造了与进化论观点相吻合的人物,因此能用文学达尔文主义理论对《傲慢与偏见》进行有力的阐释。文学达尔文主义不仅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人物做出了新的阐释,对相对次要的人物比如班纳特太太,也有不同以往的新见解。奥斯丁在小说中说班纳特太太是一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6]2200多年来评论家也大多认同这一看法,但在文学达尔文主义者看来,班纳特太太痴迷于嫁女儿有其合理性,因为她心中非常有数:如果五个女儿中任何一个婚后有了孩子,班纳特太太的基因都会被传播下去,这就完成了进化论所强调的生物有机体传布自己的基因这一生存、繁衍的最终使命。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尚在发展中的文学理论,文学达尔文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它以进化心理学对人性及人类行为的研究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但进化心理学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领域,且目前还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其理论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地融合与检验,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很难准确、牢固地抓住其精髓并应用到文学研究领域。但文学达尔文主义无疑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视野,将文学研究从后现代主义批评对性别、种族、阶级和各种各样社会建构的强调中拉回到对文学所表现的人类行为的关注,给批评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文学达尔文主义的领军人物卡罗尔这样说:“文学达尔文主义批评既能避免传统文学批评的浅层释义,也能克服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对人性的错误简化,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文学表现的源头与主题,发现伟大文学作品震撼人心的魅力之源。”[4]103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 New York: W.W. Norton, 2001. 译文参考了王科一,译. 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D. M. Buss. Sexual Strategies Theory: Historical Origins and Current Status[J].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1998 (1).
[3]David C.Geary.The Origin of Mind:Evolution of Brain,Cognition,and General Intelligence[M].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4]Joseph Carroll. Human Nature and Literary Meaning: A Theoretical Model Illustrated with a Critique of Pride and Prejudice[G]//Jonathan Gottschall, David Sloan Wilson eds. The Literary Animal: Ev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Narrative.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05.
[5]David Monaghan. Introduction: Jane Austen as a Social Novelist[G]//David Monaghan ed. Jane Austen in a Social Context. Totowa, New Jersey: Barnes & Noble, 1981.
[6](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