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实习意见

学生实习意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12 05:15: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实习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生实习意见

第1篇

1.1调查对象

2010年11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在校本科四年级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18人。

1.2研究方法

1.2.1课间实习安排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共24课时,其中课间实习4课时。

1.2.1.1制定实习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结合目前本教研室所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1]制定了《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教学大纲: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熟悉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现状。教学内容: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介绍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1.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全科医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社区带教教师集体备课。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及难点。仔细研究角色扮演的案例,确定剧本,以及确定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线。

1.2.1.3预讲在课间实习课正式开始之前,由教研室组织全科医学相关专家,安排社区带教教师进行预讲。在预讲后由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1.2.1.4正式上课利用课间实习4课时的时间,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由社区的带教教师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然后由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名全科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向同学展示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最后再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的参观。

1.2.2问卷调查在课间实习的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参加课间实习的反馈情况。共发放问卷118份。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社区介绍、角色扮演以及参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并主动地参与到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去。课后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对《全科医学概论》的反馈情况。

3讨论

第2篇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状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课题小组的研究与探讨,在北方工业大学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状况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学校在籍学生,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艺等专业,共计400名学生参加此次调研,回收的有效问卷共400份。 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大学生实习期概述

本文所指的实习期,既不同于《劳动法》中的试用期,也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中的见习期,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更好地学习理解科学文化知识为目的。实习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实习生与学校之间存在教育管理关系,大学生的档案等个人履历文件也放在学校,接收实习生的单位与实学生并未建立《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大学生实习期法律关系

大学生实习期法律关系主要包括3个主体,即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主要涉及:学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生与学校之间属于教育管理关系,学生虽然在校外的实习单位参加实习,但其身份仍然是在校大学生,要服从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委托关系,用人单位具有的实际工作环境、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学校学习所不能提供给学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校教学培养目标,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学习实践技能,学校需要委托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代为培养学生,两者之间是委托关系。

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这一问题中最复杂的内容,也是实习生权益受侵害的案件中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所在。探讨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应当从两者的概念入手。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来源,依据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主观上并没有招聘新员工的意图;客观上,支付给实习生的报酬也不是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工资,仅仅是为了满足实习期内实习生的基本生活需要,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当中规定的工资等劳动报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是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工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身份仍然是在校大学生,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和教育,在校外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只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实习生也不可能在实习期间享受实习单位正式员工的待遇。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也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明确规定也将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排除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外。

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

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81.5%的大学生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未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导致在实习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约定不明,对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等情况下的解决方式考虑不周。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实习期内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不能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心理弱势也是导致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迫切的就业需求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很多学生专注于寻求实习机会,忽视了对自身权益的保护。

调查显示,85.91%的实习生未与实习单位签订任何形式的实习协议,在仅有的14.09%的签订协议的实习生当中,其实习协议约定的内容也不能有力地保障自身的权益,有81.36%的实习协议内容大多局限在实习期间的报酬、食宿、交通、费用等财产性问题,仅有19%的实习协议提及了劳动安全及人身伤害等相关问题。一旦实习期间发生矛盾或纠纷,65.28%的学生会选择“自认倒霉”“忍受下去”的处理方式,有13.18%的学生会采取请学校解决的办法,只有21.54%的学生会采取维权行动。

2.用人单位原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导致用人单位在选择实习生时有很大的选择权。部分用人单位将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既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也不提供完善的劳动保障,实习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调查显示,有50.23%的实习单位拒绝与实习生签订实习协议,在同意签订实习协议的49.77%的实习单位中,实习协议的内容也是由用人单位一手掌握,对于实习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工伤等事故时双方各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则很少写入实习协议之中。

3.法律规范的缺乏

目前,全国各地法院对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有些同类案件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处理结果。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当前法律规范对实习生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对其权利义务没有进行系统的阐述,相关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是导致实习生权益受损最重要的客观原因。由于实习期内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也不能依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导致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缺乏最有力的保障。实习生身份在维权时遭遇的难题,凸显了这一“两栖人群”损害赔偿的法律盲区。

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对策研究

1.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实习期内自身权益保障的相关规定,是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基本途径。

高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法律常识专场讲座等形式,将与就业问题相关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未来的实习和就业当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积累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点和维权意识,为未来争议的处理奠定法律知识基础,避免因为法律知识欠缺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引导学生高度关注劳动保障合同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保障合同或实习协议,约定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劳动争议问题,应当约定争议处理方式,避免纠纷发生之后实习生权益受损的情况发生。

2.加强引导与管理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活动,这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期间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高校加强对实习生的引导和管理,是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进行引导和管理。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具体负责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问题。由专人负责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工作状况,积极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和业务水平。要求学生定期反馈实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二是设立专门的权益维护机构,专门处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实习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实际工作,社会经验和维权意识都十分薄弱,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成立专门机构维护学生权益非常必要。要有专人负责处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受损问题,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协商,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在实习纠纷当中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3.引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为实习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近年来实习生权益保护方面的主要呼声。由于实习生身份不同于劳动者,因此导致事故发生后保障措施的欠缺,为了有效保障实习生的人身权益,将实习期间人身伤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应当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实习期间的风险纳入保险的范畴。在这一问题上,保险制度自身的优势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有效平衡学校、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利益。要平衡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不能由某一方主体来承担过多的责任。如果实习期间的风险全由实习单位来承担,必然会损害他们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引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分散实习期间的风险,保障实习生利益和实习单位用人的积极性,保障实习制度的顺利运行。

二是保险可以有力保障实习生的利益,使弱势群体得到保障。保险的基本原则是累积千千万万人的财力,结成一个抵御化解风险的大集体。在实习过程中,意外事故受到伤害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损失较为严重,为实习生购买人身保险,用保险金来解决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事件的赔偿问题,既不会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负担,又可以有力保障实习生的权益。

4.健全相关法律规范

第3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09-02

从当前高职顶岗实习运行实际来看,学生顶岗期间,存在着管理、安全等诸多问题,一些院校对于顶岗实习疏于管理,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本来的目的。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更是薄弱,基本没有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具体的工作抓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较为涣散无序的状态。对此,本文主要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浅谈如何构建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职业类院校一般采取2+1教学模式,学生大三期间在校外顶岗实习,使得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此时正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磨合期,这个阶段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提出了很多他们在学校所思考不到的问题,对学生的择业心态、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顶岗实习这一阶段对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1.做好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前提。顶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必要环节,是学生身份转变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必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的压力,需要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因此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有利于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从而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

2.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顶岗实习的效果和安全。自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下发以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业务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恰恰是高职类学院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必须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顺利平稳通过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

3.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为企业培育真正缺乏的人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企业职工的标准从事企业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吸收相应的企业文化,感受企业价值观、企业操作管理规范等,同时,其思想政治觉悟也要跟上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只有在顶岗实习期间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吸纳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为企业培育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当前职业类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身份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在校生变为即将进入社会的职业者,糅合了学生和职业者的共同特性。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学生很难适应心理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加之现在孩子生活环境的舒适,也使得他们对于顶岗实习的枯燥甚至不尽人意的工作环境产生心理失衡,导致与周围工作环境格格不入,产生适应障碍。

2.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发生变化。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与学校里相对单纯的学习环境相比,更加复杂多变,这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另外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区域分散度大,不能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要更加注重针对性,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度。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变化。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必然对学生先前的思想意识产生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产生相应的变化,不仅仅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也包括企业本身的一些个性化内容,比如:企业文化本身、企业操作规程、企业规章制度和与之相关的一些道德品质。

4.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尚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大多学院对于顶岗实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没有具体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没有真正组建起来;另外,企业与学院的合作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工学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力度,等等。

三、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加大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力度。我院每学年定期举办职业讲座8次,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为在校生讲授企业工作经验、工作要求以及当前的市场需求,让学生在校就能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对就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顶岗实习学生返校之际,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请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低年级学生讲述了他们顶岗实习期间难忘的经历,分享了实习感悟和收获。调动学院全体同学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为下一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顶岗实习前针对顶岗实习情况,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介绍顶岗实习相关考核办法,明确顶岗实习相关纪律要求,举例说明顶岗实习常见问题,提醒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明确顶岗实习要务,确保顶岗实习保质保量有序进行;另外,我院还根据具体情况,学期内定期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直观了解企业现状,为顶岗实习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我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思想政治指导老师和一名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另外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名技术过硬、品质优秀的专业技术导师,加上学院每个年级一名专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学校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顶岗实习单位,与企业联系密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协调各种问题和困难;企业单位的技术指导老师在言传身教中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形成优秀的职业习惯。我院的顶岗实习学生在思想、技术等方面都有老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我院充分发挥了辅导员、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企业相关技术指导人员等多方力量在顶岗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因较为分散,难以实现教师一对一的常规教育管理。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党员、干部在顶岗实习中树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顶岗实习小范围内争做先锋。另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切实利用起学生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顶岗实习小范围内的临时负责人,负责学校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络和调节工作,经常性开展顶岗实习经验交流,在与相关老师沟通交流中及时发现顶岗实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顶岗实习的具体要求,敦促学生认真完成顶岗实习周记,及时总结反思,主动分析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规程,主动发挥专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4.建立完整的顶岗实习考评机制,提高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我院通过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顶岗实习单位、所在班级班主任推荐,学生自荐申请书等形式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综合考评,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评优激励制度,每个班级评选优秀顶岗实习标兵一人、优秀实习生两人,并给予推荐选的优秀实习生相应的奖励措施。在实习结束后,在全院召开顶岗实习表彰大会,激励低年级学生在今后的顶岗实习中争当先锋,营造良好的顶岗实习氛围。另外,我院坚持学生在顶岗实习学返校后,召开顶岗实习座谈会,认真了解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给予下次顶岗实习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切实增强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思政教育平台,增强思政教育实际性。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接受外界事物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学院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灵活运用网络阵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班主任、辅导员等通过微信、QQ等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班级qq群、召开网络班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关注学生顶岗实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通过网络及时给予指导。

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院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在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下,仍然有很多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秀常.高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21).

[2]金志宇.顶岗实习阶段职校学生学业评价之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

[3]龙伟忠.学生顶岗实习伤害事故预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29).

[4]朱萍萍.提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第4篇

【关键词】信产企业;学生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以后将达到年产1亿台、总产值上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重庆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将增加到85万。随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用工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企业用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组织大量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不等的“教学实习”,于是“学生工”的问题随之出现。

一、中职在校学生到信产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信产企业用工量大且用工时间不固定,为保证信产重点企业用工,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将用工指标分配给各中职学校,为完成上级下达的送工任务,学校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停课到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导致学校只能被迫调整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反映强烈,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四处投诉或找学校理论,对中职学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实习学生年龄小,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太长

到各信产企业实习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岁,其中16-17岁占85%以上,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到企业后每天要连续从事12小时左右的工作,经常没有星期天,还要倒夜班,对这些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三)企业管理缺少人性化,实习生稳岗率不高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辱骂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在实习期将满时,班组长找各种理由开除学生。学生加班费经常少算,即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后也不补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学生每天几乎就干三件事,即上班、吃饭、睡觉。这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讲,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尽管学校和实习带队教师做了大量的动员和思想工作,仍有不少实习生自行离厂。很多学校的实习稳岗率都只有60%-70%。企业则依仗有政府的支持,完全不在乎送生学校、家长、实习生的感受,我行我素。

(四)实习生收入偏低,生活区消费偏高

在中职学生实习的企业中,除富士康底薪1550元以外,其他公司每月底薪仅1100元,2013年10月才上调为每月1200元。学生每月付出艰辛劳动,即使没有休息,每天加班4小时也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各中职学校也多次通过不同渠道向上级和用工企业反映过,但改进不大。生活区部分消费品比学校明显偏高,比如:餐饮、水果、部分日用品等,实习学生意见较大。

(五)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流失较多

到信产企业实习的中职在校生,绝大多数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操作简单而且枯燥,每天进行简单重复的动作,加上企业在管理、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对就读中职学校感到失望,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打工,造成部分学生流失,进而对中职学校招生宣传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企业在对学生工的管理上脱节,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各信产企业员工流动性强,更换频繁,班组长也可以随意开除实习生,而且往往不通知企业人事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如果学生从工厂脱离监管后出现人生安全事故,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

二、中职在校生到信产企业实习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做好招工就业服务工作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市、区(县)、镇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使信产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就业部门手里,促进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资金投入,使劳动力市场真正达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要,成为供需双方最迅捷、最可靠的交换场所;由政府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宣传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请进来考察信息产业的就业环境,建立跨区域劳务协调机制,积极为企业引进劳动力。

(二)制定行业自律规定,规范行业用工秩序

由市劳动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

与针对当前信产企业劳动用工、学生薪酬支付等情况,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制定信息产业行业自律规定,提出具体措施,并要求企业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促进企业自身用工行为的规范。

(三)尽量不安排在校在读学生到企业实习

大多数二、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6岁至17岁,其身心发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思想意识不到位,吃苦耐劳差,这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管理、生产和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社会形象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技工培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加大技工培训基地建设力度,采用定向式培训、订单式培养的方法,下大力气培养一批企业当前急需的技能人才,缓解企业当前的用工荒。

(五)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加强宣传引导力度,转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信产行业的就业岗位;要在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以优惠,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信息产业就业。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报酬、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个人要在社会上谋求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就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及妥善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还要有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胜任职业岗位,满足社会和个人对职业的需要。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概括起来,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或综合能力。如果能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2015年,广州技工缺口将达到30万-40万人,一些有预见性的企业已开始瞄准技校“抢人”。

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介绍,根据该中心统计数据分析,“十二五”期间,广州市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约为200万人,而供应量将不超过160万,缺口达30万-40万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制造业各个工种都存在用工缺口,尤其是数控、模具等工种的中高级技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技能型人才缺口也很大。”

据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技工平均起薪达到了2131元,较去年同期增幅为11%。高级技工平均起薪达到了3160元,增幅为13.18%。

一边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薪酬福利不断提高,一边却有职业技术学校向媒体反映技校招生困难。张宝颖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许多家长认为上大学是孩子的唯一成才出路,这种社会观念亟待转变。

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最近召开2012届技校毕业生预定会,招聘企业将整个市场的一层全部占满,很多企业都开出了缴纳三金一险、提供带薪年假等条件,还有企业承诺了在节假日组织娱乐活动,提供读书上网场所等福利。全场共有150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约有5000多名学生进场参加招聘。而这5000多名学生都不是应届生,而是将在明年毕业的2012届技校生。有技校校长介绍,应届生已经在去年底前找到了工作。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必需的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专业性、跨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如何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行业企业,借助于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我院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是国家示范建设的重点专业群之一,自从开办此专业以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建设之路。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职业道德良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但从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来看,往往是要求具备实际的预算能力,熟练造价软件操作能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就缺乏这方面的实战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不能马上进入角色。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们实训实践动手操作较少。我院自从创办此专业以来,始终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到企业广泛、深入调查,认真听取工程造价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逐步制定修改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并采取了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全过程的控制上保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二、注重实训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一)实践教学应该把握住社会与实践、工程与实践的脉搏,实践教学应参照工程实际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校内实训教学环节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二是模拟操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综合实践的作用,尤其是企业的资源优势。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企业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践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企业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

(一)校内实训教学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认识实习

3、技能专项实训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就业基地。

1、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2、顶岗实习

3、顶岗实习答辩

(三)逐步完善实训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实训实践教学的考评是验收学生实训模拟及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考评的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训实践环节来设计。根据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测评,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教师要积极转变以知识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师的教育与指导,使学生不但获得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备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去不断创新。教师是施教主体,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的、知识的、技术的以及行为取舍方面的难题的点化、转化和强化作用上。特别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示范作用对培育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实践(验)设计与报告、毕业论文与答辩形成一条主线,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努力使建立起的实践体系整体优化,提高效益,这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能力是学生知、情、意、行在新的水平上的综合,这种综合同学生的创造欲相结合,是追求某种社会价值进行发明创造和创业的奠基条件。努力形成尊重实践,营造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环境氛围,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技能型人才缺口[N].广州日报,2011,05.

[2]张可安.职业院校“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3]包和春.政府搭台走产学合作特色办学之路[J].北京教育高教,2009,02.

[4]牛继舜.论组织学习能力的内涵[J].科技与管理,2005(5):32-34.

第6篇

上半年不能住在医院,每天要跑去医院,还好不用每天晚坐班,这就比在医院住的人好一点,起码有点时间看看书。不过半年之后,我也要住在医院了,“享受”每天晚坐班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还是对实习充满期待的,正如老师说的,学了那么久,这算是终极检验了,只是希望自己不会表现得太差,不然师弟师妹被我们连累,打包去从化中心医院我们就罪大恶极啦。

昨晚,因为抽签决定谁要离开附一院,我的上铺8选7被抽中了,我心里也狠不好受,如果不是因为我想着既然要公平,担心老师偏心的话就抽签决定提出这个提议的话,也许她就不用离开吧。这一年半以来,我和她两个人被分出来不和班里的同学一起住,我们两个就有相依为命的感觉。她一直很照顾我,每次她回家都会带好吃的给我吃,每次我不舒服不管多晚,她都陪我去医院看急诊。在我纠结于考西医还是中医,考广还是很舒服的。她很会煲汤,但是我很懒,我想喝汤却不想动手,可是她却每次都弄好。

这一年半,我和她一起看书,一起开片,一起吃饭,一起失眠......虽然我们经常吵架,而且为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吵架,比如stonesir的精神问题,比如白大褂的问题,比如洗衣粉的问题,很多很多,但是没有十分钟,不知道是谁先开口,我们又没事了。其实我的脾气并不好,有时候我会朝着她发脾气,有时候没有好的脸色给她看,但是她从来没有怪我,而是包容我。陆说要我好好珍惜这么一段感情,以后分开了,舍不得也要舍得了。所以我真的希望,她能好好的,不要不开心了。

第7篇

关键词: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实践

1制定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和落实是实习教学环节管理的依据,对保障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本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其普通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软硬件具备,教学过程执行有力。但是留学生带教指导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带教的语言交流、带教方式方法、病例选择、医疗文件书写、安全管理、饮食安排、业余生活、宗教信仰等。医院针对这些特殊性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作为留学生带教管理的奖惩依据。岗前培训是指留学生来院临床实习开始前进行的系列培训,培训老师全部使用全英文讲述,培训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及教学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宿舍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书写等。医院健全了教育处-科主任-教学秘书-留学生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网络,严格执行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及轮转计划、出科考核,教育处定期考核。

2加强师资选拔和培养

师资队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2],留学生实习带教老师除了要具备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之外,还要能够熟练应用专业英语。为了保证留学生的带教质量,本院选拔出各教研室中级职称以上、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员担任留学生带教老师,并通过组织英语沙龙系列活动、老师全英文讲课比赛、选派老师参加短期培训等方法提高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英语沙龙活动主要利用业余时间,邀请大学英语老师或外教老师从日常口语交流、医学英语表达、英语教学查房、英文医疗文件书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训练,并强化老师之间英语交流习惯,使带教老师能更好地胜任留学生带教工作。全英文讲课比赛从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英语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派选手参加各医科大学全英文讲课比赛。

3探索留学生实习带教模式,重视日常教学活动及技能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3.1一对一导师指导和1+1配对学习

导师制是起源于14世纪牛津大学的一种教育制度,以师生关系密切为特点。大学导师制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3]。本院遴选部分医德高尚、知识渊博、责任心强、乐于助人、英文基础好的老师作为留学生导师,负责留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具体指导,引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医院文化,培养专业情感,同时与科室带教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理论及技能的学习。经过对留学生临床实习过程的一对一导师全程指导,留学生的汉语特别是医学术语的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导师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留学生和我国本科学生同时进入医院实习,实行1+1配对学习,即安排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留学生结成伙伴,互相帮助完成实习。这样可以使留学生群体尽快融入中国的实习生活,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中国学生能够帮助留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与患者语言沟通的问题,同时经过1年的实习配合,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5]。

3.2规范医院内英文讲座和教学查房

各科室集中英文小讲座或教学查房,保证实习教学规范和有效。教学查房精选典型病例,床旁查体并进行病情分析和下一步诊疗计划的点评。每周半天的集中学习和讨论,留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例有最全面的认识、多角度训练其临床思维,将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5]。

3.3临床技能培训助力实习带教质量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是临床医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6],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是留学生技能培养的先决条件,本院技能中心合理配置,模拟手术间、模拟病房及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核站,引进多种仿真模型,包括多媒体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胸腔穿刺、腰椎穿刺模型等。从临床一线遴选一批技能过硬、英语水平好的老师承担临床技能培训任务,选择临床常用的技能培训项目,示教与考核相结合,保证每一个留学生技能考核过关后进入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着重培养留学生操作前后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对患者隐私的保护等[7]。通过技能培训与考核,留学生技能普遍获得提高。本院的留学生代表队2017年参加天津全国留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儿科技能操作单项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和“最佳团队奖”。

4涉外医院优势与留学生教学相得益彰

本院是1959年由省卫生厅确定为涉外医院,是苏北地区唯一的涉外医院,多年来顺利完成了十余万例患者的涉外医疗服务。涉外医院品牌是留学生教学的一张名片,也为留学生实践提供了最佳病例。本院在涉外病房优先安排留学生实习,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诊治环节中发挥其语言优势,留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5重视跨文化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除了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8]。因此,培养医学留学生的人文素质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组织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春节贴春联、包饺子、年夜饭聚会、各种传统美食手艺展示、师生联欢等活动,借助传统节日让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民风民俗,增加文化上的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让留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现状,进而成为中国与世界的窗口[9]。在留学生宿舍设置了厨房和餐厅,配备电磁炉、微波炉等生活电器,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符合自己民族风味的饭菜。当然,在实施过程加强培养留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及时化解相关矛盾。另外,带教老师在实习带教过程中要多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学习诉求等,注重引导留学生运用正确的医患沟通技巧、道德标准、法律知识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留学生实习带教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

6.1语言交流方面

尽管大多数留学生已基本能听懂日常汉语并进行简单交流,但是要将日常用语和医学术语相结合还很困难,导致在面对患者的时候,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等诊治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多数情况下只能跟带教老师查房,许多实践任务无法独立完成。留学生读写汉语能力有限,书写中文医疗文件有困难,不能看懂化验室及辅助科室的检查回报单,只能通过老师的分析,对疾病的完整诊治过程有所了解[10],留学生难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诊疗操作等实习任务。如何根据留学生自身汉语水平,进行系统的医学术语应用、医疗文件书写及融入汉语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2带教老师师资力量方面

通过前期的培训,本院虽已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留学生带教老师,但是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带教意识不强,对留学生指导欠缺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带教任务;另外部分老师的英语水平还不够高,不能娴熟地应用英语进行教学。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和带教意识,增加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11],多种途径提高老师带教能力是今后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第8篇

关键词:能力建设;能力目标体系;会计模拟实验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目标体系分析

国际会计联合会确定的会计教育目标有三个: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将其落实到教学要求中,实质就是解决学生能力建设的问题。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实验体系的建设中应以学生的能力建设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高水平会计人才不断增长的需要。学生能力建设是以能力目标体系作为构建的依托,并结合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而实现的。通过对能力目标体系进行分解,可以包括基础能力目标体系、综合能力目标体系、创新能力目标体系三个部分。(表1)

(一)基础能力目标体系。基础能力目标体系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建设的基石,它包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能力、记账凭证的填制能力,对账簿和报表的编制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作为基础能力目标体系中的各项分指标,原始凭证的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解读能力和编制能力;记账凭证的填制能力主要包括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核算能力,对账簿和报表的编制能力主要包括对明细账、总账及各类报表的编制和处理。计算机运用能力主要是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对会计专业的学员来说,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会计学习过程中极其关键的步骤,这一目标体系的建立,为我们选择好培养的基点,提高办学的针对性指明了方向。

(二)综合能力目标体系。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综合能力目标体系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从多个方面来加以定位。综合能力目标体系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当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利用财务报告等信息资料,结合企业管理中的落后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对财务报告的解读,对企业进行全面、透彻、综合的分析,是高层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指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日益增多,会计人员应该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如实地确认和计量财务状况,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创新能力目标体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体现为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在目标体系的构建上主要由能够带动学生思考,提供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翱翔空间的指标体系构成,它主要包括会计管理创新能力、内部控制设计能力、税务综合筹划能力等指标。会计管理创新能力指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突破和改革,需要会计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管理工作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能力是指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内部控制的驾驭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把最敏感的环节和岗位控制住。税务综合筹划能力指会计人员能在企业做出重要的经济决策之前,以顺应税法的立法意图为前提,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税收因素,寻求未来税负相对最轻、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能力。

二、构建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模拟实验体系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现在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是依托学校建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来开展实验教学的。不容否认,这样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大纲不完善。在许多高校中存在着部分实践教学大纲不完整和不适用的问题,或者即使有完整的大纲也存在着许多执行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实验教学面临许多难题。比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着忽略教学大纲,把会计实验作为会计理论课的补充和辅助的思想,没有从学生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它,在运转中产生了许多协调配合的难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学设计和实践设计不相匹配,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难以兼顾,往往会形成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设计,导致学生的能力建设与培养目标的定位产生脱节,使会计实验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实验教学大纲的设计问题,使得实验课时的安排上也存在着缺失,与学生实验操作相关联的实验课程没有安排足够的课时,造成教师在实际执行时产生比较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缺乏科学严密的论证和切合实际的实验教学大纲的指导,许多学校在构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过程中,引进了许多非必要软件,导致利用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引入的软件在内容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内容的老化、资料的错误、系统操作的过分复杂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未能产生充分的效力。

(二)实验教材协调性差。现在许多院校在实验教材上基本上是依托着所购买的实验软件的配套教材,与教师理论课教材经常发生脱节的现象,使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时,陷于一种无法取舍的困境中,有时就会出现教师将实践部分减少或删除的现象,达不到实验的要求和效果,学生也会产生很多消极的情绪,从而不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达不到实验的效果。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自编实验教材,实验内容多取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以至于在企业类型、内容安排、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伴随实验教学体系的缺失,实验教材也缺乏层次。例如,基础会计的实验案例是一套业务,财务会计的实验案例又是一套业务,手工会计流程使用一套企业实例,会计电算化实务使用另一套企业实例,不利于学生透过繁杂的业务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实验教材的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实验教师理论化现象突出。高校会计学教师是实践课开展的主体,会计模拟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加上新时期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这就要求担任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会计实务实践经验。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高校任教,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的锻炼和培养,加上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中,使得部分原来具有会计实务实践经验的教师,其实践经验也只是定格在以前的水平,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在实验课的进行过程中,往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问题缺乏解决的手段和经验,这样的实验教师指导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分工不明确,许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实验课教师,也就没有教师更深入地去探讨和研究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层次问题,影响了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四)学生考核机制弱化。学生对学习某一方面知识往往需要靠兴趣或某种利益的驱动,会计实验对学生的吸引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在实验课过程中采取了一种消极应付的方式,这样的实验效果就可想而知。这一方面是学生存在认识上不到位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弱化,导致学生没有把精力充分地应用在实验课教学中。考核机制弱化主要表现为许多实验软件内设的考核系统不适用;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的操作较为复杂;未能建立统一的开放式平台;实验课时不够,无法进行有效考核。

三、构建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模拟实验体系的思路

会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以学生能力建设为实验构建依据,培养目标未能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出来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为了实现从全新的角度去构建会计模拟实验新体系,使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我们的构建目标:

(一)着力加强实验环境建设。实验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实验的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的建设包括实验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实验资料的建设。而软环境建设包括实验的执行能力建设和考核体制建设。

1、加强实验硬环境建设。实验硬环境建设需要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要设立专门的模拟实验室,如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配备实验材料和用具(如凭证、账簿、报表、票据、科目章、装订机、打号机等)、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等)和充足的实验用电脑,依托校园局域网建立开放式实验平台等硬环境。同时,各种实验设施应随着会计核算管理要求的变化、会计实务的发展、各种新仪器设备及软件的普及应用而不断更新、扩充。

要提高会计实验教学的体系化水平,实现实验教学资源更广泛的整合,必须要解决实验资料的建设问题。实验资料包括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实验大纲的编写必须明确实验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执行进度和学时分配、成绩考核标准等,在不同课程的衔接上,尽量体现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实验教材建设要坚持时效性、有用性、前沿性的原则,要考虑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和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学生对会计职业领域的认识。教材资料要体现仿真性和实战性,满足学生能力建设的目标,就要加强与企业界、会计职业界及相关政府机构的研究与合作,提高会计实验教材的有用性。

2、加强实验软环境建设。要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执行能力,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首先,应配备专门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师,尽可能让那些具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第一线了解、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处理方法和技巧等,以强化其会计工作的实战能力。其次,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随时了解和掌握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并随着会计知识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实务经验,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与会计实务不脱节。再次,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计划地派教师到这些单位交流,以提升其会计实务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到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来提高和丰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

传统的会计实验主要是依靠会计模拟实验室来完成,在培养实用性会计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实验手段单一、实验课时偏少、学生实验主动性不足等问题,由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改善实验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实验的效果和针对性。在实验的方式上应立足于校园网,构建开放式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够利用实验资源主动来开展相关实验,从而解决实验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状况。同时,应充分利用与实习基地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利用空余或寒暑假时间到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去体验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环节,让学生能获得更加直观的会计体验和感受,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会计实验中,考核方式应采取灵活和多样的方式进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可以笔试或口试,可以给单个学生打分,也可以在会计实务案例分析时的辩论赛中给团体打分,可以根据实验的进程进行测评,也可以依据实验的结果进行互评。在考试的手段上既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考试,也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机考,还可进行远程考试。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最终是要通过考核来督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实验质量,并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建设的目的。

(二)推进实验体系建设

1、实现基础能力目标的会计实验。基础能力目标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在构建该体系时应围绕其分目标来完善实验环节的链接,以充分体现实验的育人目标。在这一实验体系中应涵盖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用友或金蝶的会计应用系统实验、会计综合实验(手工)和会计综合实验(电算化)。在实际操作中,每一实验项目的独立进行,会导致资源的未能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在整合资源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每一个基础能力实验项目的不同侧重点,基础会计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解读,财务会计实验的重点应侧重于记账凭证的填制和账簿、报表的编制,用友或金蝶的会计应用系统实验主要让学生熟悉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来处理会计实务,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会计综合实验(手工)和会计综合实验(电算化)则可以达到在更复杂的业务条件下实现业务处理的实战化模拟,对于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2、实现综合能力目标的会计实验。要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需要对综合能力目标体系的内在要求进行认真研究,提高操作的实战性要求。可以通过开展成本会计实验、财务分析实验、企业财务管理实验、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实训等实验来实现第二层次的目标。成本会计实验、财务分析实验侧重于锻炼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以财务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成本会计实验和财务分析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成本费用管理能力、企业偿债分析能力、运营分析能力和盈利分析能力和抵抗风险分析能力,并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通过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实验,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处理实验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的能力。而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实训则通过多岗位、多角度、多样化案例来实现学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提高对会计实务的实战化感受,由此达到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和水平。

3、实现创新能力目标的会计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对创造性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就此层次能力目标体系的解读来看,主要表现为在充分学习和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后,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并达到创造性工作的目的。其能力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会计管理创新能力、内部控制设计能力、税务综合筹划能力。在会计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主要以ERP沙盘模拟实训和实地考察不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结合实验要求和企业内外部的基本情况,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探讨,提出各自不同的调查意见和改进建议,并由此产生思想的撞击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内部控制设计能力的培养上立足于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结合,通过审计实验的平台,在教师给定企业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比设计的方式来显现对内部控制设计方式的不同的理解,以达到提高和完善内控设计水平的目的。税务综合筹划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大有裨益,通过税务实务多媒体实验平台和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模拟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税务筹划设计方案对企业的受益程度,来考验和提高学生运用税法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宗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