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4 08:43: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采矿工程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采矿工程专业是矿业企业的主打专业,而本科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后阶段的教学环节。经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对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实际系统的演练,并结合矿山现场生产加以实际应用,从而巩固和扩展采矿工程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采矿工程理论计算、工程制图和计算机设计等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拓宽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丰富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矿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学术、思想作风。因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说明书写作质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学生前期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及出国等因素的影响,采矿工程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说明书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环境的影响,也有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因素。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深造的重要过渡阶段。如果毕业设计不能达到要求,可能会造成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不系统、不深入,基本技能不够熟练,动手能力差,不但造成企业、研究生导师和机关领导对培养的本科生印象差,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前进方向和前途。因此,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对矿业类高校培养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2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2.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2.2书写功底差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2.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4低级错误多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3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3.1前期准备不充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
(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
(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
(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
(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
(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3.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
(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
(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3.3外部环境因素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4结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一个体系、四个层次、三个平台”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基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采矿工程;实践体系;三维一体化;创新能力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开采中的高新技术含量低,矿难频发,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以及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这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2]因此,煤炭企业发展必须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实现科技采矿,才能提高资源采出率、减少矿难、满足环境保护要求。[3]科技采矿观念的提出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一般煤矿开采的能力,又强调培养学生从事复杂开采条件下煤矿灾害防治的实践创新能力。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形成了以下独特的实践教学理念:第一,立足安徽,服务煤炭行业,充分结合我校的办学条件、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特色、生源以及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复杂开采条件下煤矿灾害防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成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基地以及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国家级实验区。第二,整合大学四年期间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独立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位置,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完整和统一的教学体系,形成技能、实践和创新能力并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4]第三,组建以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为核心,老、中、青教师与煤矿企业兼职人员的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第四,整合学校、学院、企业三方面的资源,把教学、生产、科研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教育向社会开放,聘请煤矿企业人员兼职到学校讲课,激励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到企业讲学和学生到煤矿企业实习,学校和学院做好煤矿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学生、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定期交流沟通成为常态化,同时,以科研项目驱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采矿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与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一个体系、四个层次、三个平台”为特征的较为完善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学习状况和实践教学时间、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以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平台为空间维度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5]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是:我校地处两淮地区,两淮矿区的煤矿开采深度大,地质条件和围岩赋存环境复杂,多为高瓦斯突出煤层,针对两淮矿区特殊的开采条件,结合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将矿山压力及控制、开采方法与工艺、采矿系统工程及计算机应用三个方向的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规划。具体是:①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一体化,围绕“素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这一中心思想,统筹安排实践课及其教学内容;②实践教学平台一体化,即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煤与瓦斯共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四个产学研基地和张集矿、新集一矿、朔里矿等18个实习基地进行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便合理最大化利用;③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整合大学四年期间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便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优化配置,以利于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这些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的内涵表现。
(二)实践教学层次1.综合社会实践教学层次综合社会实践教学层次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和艺术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层次的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思想、吃苦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融于社会。该实践层次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实施,实践教学平台从校园内延伸至企业和社会。2.基础实践教学层次该层次是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包括外语、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等,这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基本技能培养。[6]比如:外语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7];工程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掌握先进设计技术和设计工具的能力[8];而物理课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等。基础实践层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3.专业实践教学层次该实践教学层次基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煤矿地质学、矿山岩石力学等;专业课包括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设计与优化等。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为专业理论认知实践、设计实践与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这个层次实践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逐步过渡到生产性实践、设计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让学生利用已获得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直至大学毕业,在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4.创新实践教学层次支撑创新的平台是实践,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该层次包括产学研结合、参与教师项目、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教学层次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实施,在校内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和社会进行。
(三)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实践平台的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平台建设,我校采矿工程学科在校内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和煤矿企业实践基地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其中,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已建成教学实验室27个、研究室4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有20多个,包括1个校内实训基地、4个与企业合作产学研实践基地和18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等;同时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与工矿企业搭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三、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一)实践教材建设方面根据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教师专长,学科组织教师编写了自己的实验教材,建立了一套沉淀了几代人的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已在试用的自编教材有《采矿制图标准》《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和《矿山压力测试技术》,经修改完善后将正式出版;已正式出版的教材有《岩石力学试验教程》《采场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自编实验讲义10多本。
(二)实验设备研发方面多年来,自行研制或联合研制了高承压水作用下岩石破裂过程的试验装置、固气耦合实验台、可旋转相似模拟实验台等10多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已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在实验设备的研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设备的研制,将实践教学和实验设备的研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制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开展创新性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着力引进优秀博士充实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进实验室做实验、到生产单位实践锻炼等,多渠道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科研能力。为使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交流机制常态化,聘请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
(四)实践项目建设方面学科瞄准采矿工程领域的前沿,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开展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课题23项,主持承担省部级及与企业合作项目1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9项。学科及时将这些科研成果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增设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积极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利用项目驱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注重能力、个性及创新意识,形成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了教学、科研、企业三方面的资源,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保障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的合理化。实践证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实践和创性能力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建设,这也是我们今后还需努力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耀东.问题及其调整对策[J].中国能源,2008(11):5-9.
[2]杨丛丛.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4(16):1-2.
[3]柴修伟,张电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5):81-83.
[4]李天斌,蔡国军,付小敏,等.地质工程与土木工程的“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103-108.
[5]单红忠.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纺织教育,2009(5):62-64.
[6]吴萱,董俊,张鸿儒.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2):107-110.[7]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一、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师生参与和知识技能检验过程,能否取得预想的实习效果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从宏观角度而言,是否有相关国家政策优惠进而调动煤炭企业的积极性以配合实习,学校是否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环节并出台适当政策鼓励设置一定数量的校级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上适当倾斜以及实习时间点和实习天数的优化设置,是否出台相对灵活性的实习形式并配置对应的实习效果考核方式,如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以及集中分散统一形式等;从细观角度而言,学生是否将毕业实习实践课程与教学过程中专业必修课同等重视,教师是否全身心投入毕业实习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如何相互进行配合以达到毕业实习良好效果等。对于提到的宏观角度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较多说明和分析,此处主要从细观角度方面开展研究。
1.学生实习兴趣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习也不例外。现有的实多程序为:实习动员,教师带队实习,现场听课,井下参观,完成实习报告并考核完毕。模式化过程重而灵活性较少,学生主动性较低,造成有些学生甚至将毕业实习过程简单认为去煤矿现场搜集一些资料以完成后续毕业设计或现场观摩,忽略了借助实习机会进行现场实践的主要目的,从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习,部分学生在后期毕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也间接与此次被动实习有关,实习过程兴趣低。
2.学生在生产现场参与度少
毕业实多为集中实习,依据各矿业高校在每组人员数量及实习时间长短设置有所差异,通常为每组学生6~8人,现场连续实习2~4周。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一直在生产现场,但这期间参与现场相关活动较低,主要活动包括听报告,搜集矿井基本资料,并下井2~3次参观学习,为毕业实习实际参与度较少,不仅不利于保障毕业实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学生对工程实践收获的期望值,进而减弱了工程实践性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综合性培养效果。3.“教师-学生-企业”三者互动不高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和企业之间以及学生和企业之间互动较弱。目前我国部分院校与矿山企业共同实施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制度在保障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方面有一定成效,增强了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间的互动,但由于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对于大多数采矿工程毕业实习而言,在实习期间,教师与企业协调沟通实习时间和实习安排,教师将实习具体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与企业之间实践互动关系转变为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听课和下井,从而易造成教师是三者的中心,成为上述实习安排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同时也未设置学生与企业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实习互动环节,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效果.
二、“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1.教学方法的内涵
结合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细观角度方面存在的上述三大问题,提出一种探索性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法。如图2所示,贯穿该方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毕业实习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三部分:实习前的动态准备阶段、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以及实习后讨论总结阶段,可利用以下10个字进行归纳:即想、论、看、备、选、研、践、述、测和议,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工程实践积极性,提高毕业实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增加现场实践机会,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教师和企业三者呈动态交流过程,以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
2.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1)实习前动态准备阶段。《礼记中庸》曾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毕业实习也是一样,实习准备阶段工作是整个过程的基础环节。在学生准备去现场参加毕业实习期间,需要完成“一想、二论、三看、四备”四件事。其中“一想”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毕业实习需要完成哪些任务,通过毕业实习自己想学到哪些知识,对工程实践现场最感兴趣是哪一部分,前期专业理论学习中哪一部分还较欠缺,需通过现场实践弥补或了解清楚,如何将前期学过的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场部分串接起来等;“二论”是指将集中实习的几位学生召集起来,大家一起讨论上述疑问,并与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让学生寻求工程实践的兴趣点、实习关键点和疑难点;“三看”是指观看实习矿井宣传片以了解实习矿井基本情况,带领学生去采矿实验室观看教学模型以加深理解回顾重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再次学习相关专业课本,使学生将实习矿井、实习教学大纲、教学模型、专业课程之间关系初步联系起来;最后,“四备”是指启发学生在完成前三步的基础上,为实习现场工作任务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通过完成上述四步,使学生真正明白这次实习是“自己如何实现良好的实习效果”的出发点独立去思考和准备的,从而兴趣点高,有利于后期实习的顺利且深入开展。
(2)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工程实践参与度是能否取得毕业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但其落脚点和决定权在于学生。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都在煤矿生产现场,但由于我国井下生产地质条件复杂,赋存的不安全因素多、井下生产工序繁杂、生产过程节奏快等客观因素,煤矿企业普遍为毕业实习活动提供的下井次数有限。因此,实习过程中试图在学生下井数量上大幅增加是不现实的。在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学生在生产现场需要完成“选”、“研”和“践”三步。首先,让学生选择必要的、感兴趣的报告主题,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地质、设计、矿压、安全、掘进、开采、机电等方面不同主题,学生可以选择一部分、全部或者选择感兴趣同主题内容由不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多次讲解;同时,也包括学生选择哪部分主题先讲,哪部分内容后讲,把实习的重心移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引领人和服务者,为学生选择的各报告主题联系现场既懂理论又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这样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具有主动性,更有兴趣积极参与现场实践过程。其次,实习期间将传统的现场人员作报告转变为特定主题研讨会,而在空余时间安排一定次数的无主题研讨会。特定主题研讨会使现场工程人员和实习学生之间由常规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与探讨过程。研讨会之前带队教师将实习矿井部分基础资料分发给学生,鼓励和引导每位学生为不同主题研讨会认真准备问题,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多从矿井生产角度对这些问题解答,带队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从教学理论角度进行补充,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带队教师三者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自己对相关知识了解清楚,巩固了理论知识,逐步深入分析书本理论与现场工程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另外,无主题研讨会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现场资料、书本理论课程回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部分特定主题研讨会过程中未涉及的问题交流和探讨,结合学生需要和要求安排对应的次数,并将其贯穿于现场实习整个过程中。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工程图纸一直被看作是采矿工程师的语言,矿井整体布置、地质构造、采煤工作面布置、巷道支护方式等在图纸上都清楚表现出来。因此,研讨会上多结合现场工程图纸进行讲解,而对于文字性的生产地质资料等,主要作为研讨之前的基础资料了解学习,进而提高研讨实效性和精炼性,加强学生识图与绘图的能力。最后是井下实践,井下实践是现场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实验室教学模型、校内实验课程在生产现场的集中反映。在对矿井基本资料和相关图纸熟悉的基础上,通过井下实际观察和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以及现场真实心理感悟,让学生明晰设计工程图纸的严谨性以及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空间关系并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井下实物与图纸三者间无缝对接,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井下现场如此设计原图2“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方法因、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有更为优越设计方案,并可将这些问题和学生思考的结果加入无主题研讨会进行共同探讨。
(3)现场实习后讨论总结阶段。毕业实习效果的总结与讨论是整个毕业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既是衡量或检验学生毕业实习成效的核心标尺,也是总结和思考本次毕业设计成功与不足之处的教学活动,可进一步优化毕业实习各环节或具体活动,为下一届毕业实习提供宝贵实践经验。将毕业实习讨论总结的研讨会安排在现场实习的最后阶段,包括三部分:“述”、“测”和“议”。首先是实习学生讲述,集中实习的每位学生进行口头汇报,讲述此次实习自己的主要收获、对生产现场的实践感触以及此次毕业实习对后续毕业设计最大帮助之处(除搜集整理的矿井基础资料外)。通过这种讲述方式,不仅有利于陈述者有效整理归纳实习成果,增强个人成就感,同时对于其他学生和带队老师而言,也能从讲述中学到很多知识。其次是考核检测,邀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此次实习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设计部分,结合图纸讲述设计遵循的规范和原理、生产现场选择采用现有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以及现场应用情况,这种方式看似考核,实际上是给学生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让每位实习学生都充满自信,带队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评分。最后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议论研讨此次毕业实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在为毕业实习画上句号之前的一次大范围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本次实习活动中的成功之处可保留强化,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可在下一届毕业实习中改进和优化。
三、效果评价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68-02
引言
煤炭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中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均超过了70%[1],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和开采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灾害和事故也频繁发生,采矿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但是,中国矿山企业目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短期内难以独立胜任。为此,对采矿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改革势在必行。
一、采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采矿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现场实习等环节。
二、采煤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采矿专业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内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普遍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大采矿”模式构建教学体系[2],应用这种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宽了,但学的深度浅了,同时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时有限,范围广了,课程多了,相对来说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就减少了,没有实践做保证就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减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弱化,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本科教学的效果,致使培养出的学生高学历,低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不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采矿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许多地质资料是保密的,使得学校收集原始地质资料比较困难,同时各大矿业院校为了满足市场对采矿人才的需要,都采取了扩招这种方式,这势必就造成了资料的欠缺,为了缓解这个环节,许多矿业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不够科学,做课程设计时学生不是人手一题,而是几人一组,共同来完成一份课程设计,客观上为学生抄袭创造了条件,使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很好锻炼;也有的简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难度,随意更改地质资料如断层、褶曲等,使得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地质资料出入较大,学生很难从设计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真本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和能力的重要步骤[3]。但是许多高校实习时,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下采煤、掘进规程,了解一下地质资料,下几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场问题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使得实习效果较差。以上这些就造成实践与课本理论的严重脱节,达不到本科大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不适应新时期矿山企业发展的需要。
3.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保证实践质量。目前,各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费高,使得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经费不足,导致采矿专业学生在矿山企业的实习时间偏短、内容少、实习过程简单,实习质量普遍不高,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煤炭企业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化,许多企业考虑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更不愿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实习,学生通常只能进行象征性的参观,致使实习质量难以满足要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保证实践质量。
4.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实践性教学水平不高和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学生的扩招,人数的增多,外加经费不足等原因,往往是学校上课的需要老师,实习也需要老师,导致教师人员不够,为了缓解这个问题,许多院校采取减少实习带队教师,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并且采矿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中、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挂职锻炼这一环节,工程实践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最好的指导,只是做一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学生实习成绩评定过于简化,带队老师只是简单看一下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随意给个成绩就是总成绩。没有系统的成绩评定标准,使得部分学生有机可乘,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容及实现途径
1.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改变以往循规蹈矩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使实践教学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各个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良好衔接匹配,相辅相成。使学生通过实践把课堂抽象理论得以形象化,通过接触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理论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培养的毕业生成为素质全面、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改变传统实践方式。改变以往传统实习方式,采用教师统一负责,学生分散实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派到各个矿井,聘请矿里负责人临时指导,教师不定时的进行随机检查及分散指导,这样既可以缓解实习单位由于实习人数多,实习内容不好安排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原先由于人数多教师指导不到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毕业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签约单位情况,提前联系单位尽量用工作单位地质情况进行毕业设计,使得学生在毕业前就对工作单位有一定了解,提前熟悉了工作环境,同时也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热情,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尽快融入煤炭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之中奠定了基础。
3.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采矿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习环节上需要学校及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进行合理政策的支持,同时要加大采矿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投入。目前,许多高校实践基地都是利用校友关系或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名义上是挂牌了,实际上矿方也不怎么乐意接受。这样就造成了实习时对方勉强接受,在落实实习任务时也是敷衍对付,学生没有参与到解决实践问题中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锻炼。实习基地建设需要矿方和学校的努力合作,高校提供高科技术对现场进行指导,矿方提供实习平台,二者互利互惠,确实把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到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实习质量,所以要想使学生实践质量有所提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个一方面可以使教师通过现场挂职锻炼,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指导学生工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参与科研,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实践做好铺垫。学生实习成绩采取两方评价,一是实习单位矿方给出的评价,二是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及实习日记记录情况及平时检查时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综合给出实习成绩。
结论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实践方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更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国矿难黑洞的休止符[J].教育与职业,2006,(22):38-40.
[2] 徐学锋,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50-151
关键词:新常态 采矿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76-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炭供给能力迅速增强,然而,近几年煤炭消费需求明显放缓。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少,这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带来了严重挑战,对毕业生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初等教育,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
1 当前国内煤炭形式分析
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吸引了巨额资本流入,甚至出现和煤炭无关的行业涌入到煤炭行业中,呈现出“全民齐挖煤”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3.3万亿元之巨,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共计1.08万t,其中,从业人数442.4万,进而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图1)。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指出,2020 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目标应约束在27.2亿t标煤,即38亿t实物量以内,“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大幅降低已成事实。安徽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到2020年,全省煤矿数量减至37处,生产能力控制在每年1.1亿t左右。国内、省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
2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与其他群体相比,95后大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1)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接受新思想的能力较强,学习带有一定的职业目的性。与之前的初高中阶段不同,初高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初步认识,涉及到社会活动较少。然而,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他们进入大学前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初步职业规划,希望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1]。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形成浓厚的兴趣,明确他们的职业定向,进而使他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技能,最终成为国家和该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2]。(2)实践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差。采矿工程专业属于工学领域,是培养掌握固体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毕业后能从事矿区资源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科学开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学校为他们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教学环节,但受人数较多和场地的限制,实习时间普遍较短,甚至部分煤矿开采方向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阶段没有到井下的经历。
3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是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4]。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效果互补,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2013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200人,2014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160人,2015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120人,2016年采矿工程专业招生70人,采矿工程系教师30余人。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把学生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在学生招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在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分级式可控全长注浆锚杆”获得第13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矿灯一体化长时低温自救器”和“应对冲击地压的缓冲吸能支护体系”两项作品获得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克斯盾瓦斯抽采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类银奖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毕业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 结语
煤炭企业近2年来步入寒冬,亏损十分严重,国内、省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95后大学生有其显著的特点,社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凯.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53.
[2] 柴修伟,电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5):81-83.
关键词:矿业工程;采矿;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78
1 采矿工程学科现状
采矿工程促进采矿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这些年来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一直促进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各个采矿项目符合安全、经济和高效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水平。许多国家始终坚持将其采矿业至于本国的领先的地位,欲其实现采矿工程的自动化、必须着重发展本国的系统理论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紧密集成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说采矿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采矿技术的不断提高深度的影响着广泛的最高水平。针对矿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领先地位,其理论研究和结果的世界生产力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不光如此我们还需对先进的技术进在矿业研究中大胆探索,极大地促进采矿工程得到安全、经济和高效的发展。使其传统矿业里不完善和生产力水平低、效率差的环境污染和其他现象得到巨大的改善。
2 主要学科与人才培养方向
2.1 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学科
基础课程: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统计,线性代数,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采矿、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力学、矿井通风与安全,Wellways工程,电气工程,液压传动和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矿业安全规定,矿业经济,矿井瓦斯控制、采矿工程英语、测绘、矿山机械和设备和人才培养编辑器。
2.2 采矿工程专业的才培养方向
在当今世界,科技拥有先进的突飞猛进,越来越激烈的国家竞争。全面的教育推动综合国力的基本立场,力量的强度取决于越来越依赖于工人的质量,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道德,智力和身体发育,坚实的基础,广泛的知识,能力,高质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在这个阶段,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度的政治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健康,和简单的,勤劳的,实用的和努力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适应采矿能力,广泛的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工作,新技术和新知识,以适应适应能力很强的综合素质人才。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采矿工程基本知识教育、相关技能教育、操作的教育,而是一种发展努力工作的一个新时代的专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说到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采矿业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教育。
3 采矿工程学科的就业发和展趋势
3.1 采矿工程业的就业途径
采矿工程行业的毕业生专业发展的高级采矿工程人才,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六个类别的采矿和水、铁路、地下工程、环境保护等行业冶金、有色金属、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的延续事实上,专业人士决定充分利用和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大大促进了采矿工程的发展理论和传统理论和技术情况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但没有必要否认所面临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是一个临时供应过剩的情况。
3.2 采矿工程专业需要大胆和新奇的先进技术
采矿工程自动化、经济高效发展的未来是雄心勃勃的,和采矿项目的当前状态形成新一轮的对比。采矿工程,因为它的重要性,国家一直推动政策的重视。如过能同时增加环境保护的努力,培训专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国有矿业企业改革的深化,以竞争机制,坚持适者生存,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机构单元理论的研究和深化和完善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采矿业本身是该行业的主导产业,致力于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重要的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入世”,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发展趋势显示有困难的这一机会。推进国家煤矿质量的持续改进,采矿业将会更加的凸显活力。
3.3 采矿学科的后续发展
中国现代矿业可以追溯到时期,其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程序是独立的。全面的改革是以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一个工业化水平是最重要的原则,致力改进环境效率低,低水平的自动化和其他严重的问题。着力推动解决中国矿业发展的矛盾正日益成为一个瓶颈。随着中国矿业行业正面临全球竞争,中国采矿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水平的进步更迫切的希望得到解决,采矿行业的兴起给我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因此,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正成为采矿工程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日程。采矿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它一共包括了地质、考古、历史和各项科学技术。但是,在当下我们还必须看到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正面临一个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由于矿业投资、劳动强度高、低水平的自动化、投资、慢效应等原因使矿业人才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强化采矿理论学习和研究,探究出新技术、精密的自动化、环境保护、营造出一个集成的发展趋势。使采矿工程的发展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变得并不遥远。
4 结束语
中国采矿业面临落后的技术和设备,技术含量低,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构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些解决方案是逐渐需要一定的时间,简而言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系统的逐步改善,使各种关系的合理化和采V工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化在采矿工程专业中得到一个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毕业生的工作分配慎重考虑,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参考。使我国的采矿技术能在国际上得到高速的发展,让我们每个采矿人都为之骄傲。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
[2]刘音,樊克恭.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03).
[3]郭胜忠,张朝辉,何静.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校园心理,2010(05).
1.采矿工程专业原有教学体系
1.1 教学设置
早期的采矿系下设采矿教研室、地质教研室、凿岩与破碎教研室、通风与安全教研室、岩石力学教研室、井巷教研室和系统工程教研室等。1993年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后,1995年在原采矿系及矿物加工系基础上成立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原采矿教研室、凿岩与破碎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等合并成为现在的采矿工程研究所。
采矿工程主要专业课程分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矿山机械、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企业设计基础(选修)等。这些课程的教学以各自的内容体系独立进行,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在每门课中学习了较详细的知识和技术,却不掌握如何运用。例如,在凿岩爆破课上,学习了爆轰理论、炸药性能、雷管构造、起爆方式、爆破网络等详细内容,却不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如何运用在采矿过程;在地下开采课上,只讲采准、切割、回采等工艺过程及其功能,不讲各采矿工艺需要什么炸药、雷管、爆破网络形式等。这样,学生虽然在两方面都学了不少内容,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其他方面也类似。这种分散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对采矿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及其应用。
采矿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是采矿过程的工艺、技术,培养的人才是能把矿石采出来的单一型技术人才。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课上老师讲、学生记,课下学生背概念、做习题,老师判作业、考前答疑,教学模式与中学没有多大区别。
在教学手段上,大量的平面、剖面图使学生难以建立采矿方法中各种工程的三维空间概念,无法有效掌握各种工程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手工设计不能适应现代采矿的数字化、优化设计的需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失去了兴趣。
2.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2.1 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以硬岩矿床的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把相关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国际上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成熟的科技成果,使教学内容与现代采矿科技对知识结构的需求相适应,达到课程内容体系化、时代化。
实施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以课堂研讨(Seminar)和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有机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研发应用三维动画、数字化设计系统、现场影像等,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时空化,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
通过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课外创新实践,实现采矿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
2.2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00年正式启动采矿专业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
2.2.1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原来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矿山企业设计基础等课程,都为采矿服务,都是采矿专业课的组成部分。但几门课程独立设置、分散讲授,造成各部分知识之间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学生对各部分知识不能形成体系性掌握,知识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一问题,实施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改革。以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把涉及的矿岩性质、储量评价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等专业技术融会贯通,建立各方面知识的有机联系,形成系统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到运输巷道时,结合其功能、布置和规格,讲授这类巷道的掘进和支护方法、工艺过程、常用设备,掘进中的炮孔规格和布局形式、凿岩机具、炸药性能选择、药量、爆破参数等,这样就把井巷掘进与支护、凿岩爆破技术置于具体的采矿工艺环节之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运输巷道掘进需要应用那些掘进、支护和爆破技术,另一方面掌握了具体掘进、支护和爆破技术在运输巷道掘进中如何应用。对于不同采矿方法的采准、切割、回采时,也是如此,结合每一工艺的功能、工程布置、结构参数,讲授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设备。
这样,就形成了以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有机融会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一采矿学,使学生既掌握各种技术用在采矿的什么环节、如何应用,又掌握各采矿工艺需要那些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运用能力。
同时,设置科研创新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及“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计划”,开展创新实验以及各项专利发明等,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内容更新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另一重要任务。针对现代采矿科技对采矿人才知识结构的新需求,增加了地质统计学、数字化设计、采矿优化方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山技术决策、矿山生态等新内容。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满足把矿石采出来的需要,而且满足技术决策和管理、宏观思维以及数字化、生态化、优化开采的需要。
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教材。依据上述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编著了针对硬岩采矿的《采矿学》教材,该教材第一版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教材,再版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2.2 教学方法改革与手段建设
针对采矿学需要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性强等教学难点,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学手段建设。
课堂教学采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式教学。以专题研讨(Seminar)和课程论文为主要形式,选择适当的采矿实践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课堂研讨,撰写小论文,上讲台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一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培养其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方式可多样化,如针对已讲授的某些内容,布置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形象的幻灯片加以表达,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这种看似平常的方法,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教学手段建设的重点之一是课件建设。采矿专业的一大特点是图纸多,各种采矿结构、工程布置都用图纸表述。空间思维能力是采矿人才必备的专业素质。过去用大量的平面、剖面图教学,学生难以建立采矿方法中各种工程的三维空间概念,无法有效掌握其空间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既费学时又效果不佳。计算机虚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手段。教学团队把单个采矿工艺环节和过程制作成三维动画课件,原来需要一小时讲解的内容,几分钟内学生就看得明明白白,而且影响深刻。课件还包括现场影像短片。
教学手段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字化设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发达国家的矿山全部采用专业化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划和管理,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是现代采矿人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为此,教学组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优化设计软件平台SmartMiner,用于课堂教学和设计实践。例如,对于露天矿采剥计划编制,过去只能讲述概念性的方法和步骤,离实际计划编制相差甚远。利用SmartMiner,一节课就可实际完成一个计划的全过程,看到计划结果,看到按计划开采后采场台阶推进位置的图纸形态和三维实体形态,使学生对计划步骤、相关因素的考虑等有一个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再如露天矿最终境界设计,应用该软件不仅很快做出方案,而且可针对不同市场价格、成本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还可使讲授的优化方法得到应用,由于用到的数据全是现场实际数据,大大拉近了教学和实际的距离。
2.2.3 能力培养建设
知识传授不等同于能力培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能力培养还需要有效的实践环节。
上述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是课内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Seminar培养了学生的查资料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设计手段和方法应用能力。
以课外创新性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措施主要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制作矿体及采矿工艺过程的计算机三维动画模型,就某些方法制作幻灯片进行形象化表述,自选实验,参与科研项目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外生活。
3.改革与建设成效
3.1 教学效果成效
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和运用能力。教学内容的体系化使相关的采矿专业知识和技术实现有机融合,每一项技术都置于采矿工程的整体构架之中,学生既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技术用在采矿的什么环节、如何应用,又掌握各采矿方法、工艺需要那些具体技术,有效提高了知识传授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关联性、整体性和运用能力。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过去学生拿到设计任务后不知如何下手,对学过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需要指导教师再次“讲课”,每一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指导。改革后,由于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大部分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掌握每一步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用的技术,对结构参数的确定也熟练得多,稍加指导就可完成设计任务。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独立承担重要技术工作。
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更新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更新,使采矿专业课教学紧跟世界采矿科技的发展步伐,体现信息化、生态化、优化开采和决策需要的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理念得到更新,为在实践中推行新科技的应用奠定了知识基础。这是促进我国矿业向信息化、生态化、优化开采发展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使知识传授效果和效率大幅提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机三维动画课件、现场影像、专业优化设计软件等现代手段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空间化、形象化,而且大大缩短了课堂与实践的距离。一方面使教学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要1小时的内容几分钟即可讲明白,现在150多学时教授了过去六门课240多学时的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所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2 能力与素质培养成效
关键词:专业英语;弊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48―02
目前中国大学教育针对不同专业均开设专业英语,其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扩展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量,熟悉本领域的专业术语,最终使学生具备熟练阅读专业文献、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逐渐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采矿工程的专业英语课堂不再有太大的意义,因此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有待思考。
一、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现状
1.专业英语的内容要求基本覆盖本专业的所有新技术领域,而且课文多是介绍性的文献。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较少,内容也比较陈旧,而且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逐渐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采矿工程的专业英语课堂不再有太大的意义,学生从思想上不愿意接受。
2.专业词汇量大,文章长句、复杂句多。这相应地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句子的复杂性加大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组织形式单调。目前大多数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先讲单词再读课文,最后翻译。一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课堂组织形式单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积极思考,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互动交流,专业英语变成了课文翻译课。因此,学生不喜欢学习专业英语,抱怨专业英语课的学习枯燥无味,教学两方面都很痛苦。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要求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掌握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中,老教师们相对来讲专业理论功底更扎实,知识面更广,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如果担任专业英语教师的话,相对来说显得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强,所以课堂一般采用纯专业知识介绍;而青年教师因为刚走出校门,在英语语言上相对占有一些优势,但却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课堂多采用词汇、语言分析+翻译的模式。这使得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预习,收集最新资料
专业英语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一般是学生在之前的其他专业课程中已经了解和掌握的,让学生课前熟悉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中文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所学文章有一个大致了解,便于依据上下文及有关专业知识理解英文所表达的意思。对于采矿类的学生而言就需要掌握mine surveying(矿山测量)、Shaft Sinking and Tunneling(井巷工程)、Mining method(开采方法)、Mine Ventilation(矿井通风)、Mine Accident Prevention (矿井事故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把班级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本专业的前沿资料及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每个小组课下先以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学习收集到的资料,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把这些收集到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每组每次选派不同的人员进行介绍,开始可以完全用汉语,逐渐联系英汉结合讲解。这样既锻炼了同学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对专业英语的翻译、表达能力。 比如露天采矿方面,国外的机械设备相对国内来说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使同学们在锻炼上述能力的同时又能接触到新鲜事物,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2.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不同,文章的长句、难句很多,语法结构复杂,一句英文可能要翻译成多句汉语才能表达清楚,这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对此,学生常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有些段落或句子即使老师给翻译过了,当时学生也理解了,课下自己看的时候又出现不能自己准确翻译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传授翻译长句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将典型的长句呈现出来,让学生先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并且标注不同的颜色,先只翻译主语和谓语,最后再把修饰成分加入进去,连起来理解。每堂课可以根据所讲内容适当安排两三句有代表性的复杂语句,教师给予语法和翻译技巧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翻译,最后老师再帮助整理、捋顺。并且,教师课前多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为学生搜集一些前沿的、热点的英文资料,诸如China Daily 中对各大矿井事故的报道。
对于有些专业词汇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呈现在多媒体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联想记忆。另外,对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也建议学生配合使用多媒体与大家分享。
3.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笔译能力,教师不仅所掌握的词汇面要广,语法熟练,能透过英文表面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还要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并有一定的深度。另外,由于现有教材的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老师在要求学生收集国内外先进资料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提前做好中英文翻译结合的准备。对于同学们收集到的拿来课堂上分享的资料,要求老师能够同步做到中英文的结合,使同学们加深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的理解。
其次,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不但要单词发音准确,还要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建议学校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博、英语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担当专业英语教学以及探索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方法与规律的主力军。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聘请外语教师一起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交流经验,解决疑难,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课堂和课外并重,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查阅并理解外文文献的能力。可以以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上网检索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英文的专业文献,阅读并用中英文写出文章的要点和摘要。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专业英语学习的质量,把原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
大学专业英语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只有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授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才能达到培养国际型、高水平科技人才的目的。对于采矿类学生来说,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结论
本文针对我校现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特点及存在弊端,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落实这些方法,期待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同学们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待于所有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景钢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4).
[2]杨卫华,徐涛.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01).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