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8 01:57: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街道文化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13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及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公司每次分派的带团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个景点的讲解工作,争取能达到游客百分之百的满意,为三元国际旅行社的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以及学习,我个人的工作模式又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在带领旅游团游览景点过程中,不再只是单一的讲解景点历史,而是结合天津近几年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计划系统讲解给游客,进而展现一个近代与现代相结合,高速发展中的天津市。
2.加深与游客的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游客当中。并像陪伴家人一样对待全团每一位游客,尽量满足游客所提出的要求,虚心听取游客的建议,以最好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3.在旅行社规定范围内,为我社及个人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像我社同事及其他旅行社导游学习,借鉴先进的带团模式,充实自己文化修养,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5.在接到社里分派接团通知的情况下,提前做好行程计划,与全陪或领队及时沟通,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本次团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的安排时间与行程,以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导致的时意外状况的发生,而导致游客的不满。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这一年工作中学习和总结出的经验,同时经过这一年的工作也锻炼了我自己的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保证了每次接待旅行团的工作都能正常顺利的进行,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个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还不够细致,由于个人脾气秉性容易与同事造成不愉快等等,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社领导和各位同事多帮助我,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我会虚心听取,及时改正。
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我社经济效益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以下几点进行加强以便于更好的完成社里布置下的每次带团任务:
1.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认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常识。
2.关注本地旅游业发展走向,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不足加以调整,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讲解。
3.及时了解同业竞争对手先进理念,以及新的举措且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作出发展计划及工作调整。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市连续18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连续20年保持“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省农家书屋、文化市场管理、艺术考级、农村电影放映等工作先进单位,我市文化工作在市文广新局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与城乡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每年多次听取文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综合考核,与评先树优和干部使用挂钩,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文化设施建设的责任感。职能部门及各镇(街道)相应地设立了有关文化组织机构。
(二)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硬件设施配套。近几年,我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修缮馆舍,购置设备,购置图书,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改善展陈条件,依法征集文物等,改善了我市“三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的环境和条件。为推进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市政府今年把“新建完善200个农家书屋、200个农村文化大院”列入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目前全市多数镇(街、区)都基本建成了综合文化站,部分村(社区)建起了标准化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调查组实地察看了部分基层文化设施,镇的社区为群众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村的文化大院设有配套的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电子阅览室、游戏室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被评为“全省优秀农家书屋”和“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规范化站点”。投资3200多万元,建成市广播影视大楼,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三)积极开展大众文化活动,不断繁荣文化市场。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织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100余场次。积极开展以特色文化为龙头,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大型活动为导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据调查,全市每年经常参与各类形式文化活动的人数达40多万人次。真正做到了年有大活动,月有中活动,周有小活动,节庆掀,常年不断线。特别是社区文化节、春节电视晚会、“文明之夏”、“唱响”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已成为我市广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各镇(街、区)结合实际,推出了辉渠桃花节、柘山老子文化节、石埠子樱桃节、金冢子甜瓜节、辉渠有子文化节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节会品牌。我市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城乡全覆盖工程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2、文化设施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镇(街道)与镇(街道)之间的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差距。二是农村文化场所存在被挤占、挪作他用的现象。
3、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欠缺,市、镇、村文化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三馆一站一中心”目前状况很难满足面向群众免费开放的要求。调查中发现我市文化部门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制约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建议意见
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努力搞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一)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认识。文化设施是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是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我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深化文化市场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实行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第一,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坚持抓好重点单位、重点行业,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第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服务站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培训,每月一期黑板报和宣传窗的更换,及时分发资料下各服务站、学校、社区(村)并做好检查工作,充分发挥讲师团的力量,邀请区和街道卫生院两级讲师团开展菜单式入村、入社区、入学校健康教育讲座。第三,在各个世界卫生纪念日开展形势多样的活动,指导区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示范村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知识,使居民的卫生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强“除四害”消杀工作,落实各项疾病防治
要继续加强消杀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展以环境整治和重点消杀为主的工作,做到经常性与突出性相结合,药物与工具相结合,环境改造与消杀相结合,专业人员与业余队伍相结合。做到措施到位,方法具体,管理严格,经费保障。重点是抓好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点:一是农村除四害工作。由于农村环境比较复杂,“四害”滋生场所多,且难以清理,“四害”消杀药物难以全面覆盖。将会同经发科抓好农村除四害人员教育培训,做好农村四害密度的监测、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四害”滋生场所,清理垃圾、污水沟等。二是200平房行业的除四害工作。200平方以上单位由于不是街道统一消杀,各单位自行消杀,有的单位由专业的消杀公司消杀,有的单位自行购买药物消杀,良莠不齐,存在漏洞。邀请区爱卫办对街道200平方以上的单位由消杀人员进行消杀培训,并定时对这些单位进行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彻底消灭“四害
三、深入开展社区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各社区和村面貌
重点是抓好卫生死角整治,彻底消除“暴露垃圾、河道污物”等顽疾,防止死灰复燃。要合理整治居民区内的茶水供应点,消除火灾隐患,杜绝乱放、乱搭现象,创造整洁优美环境。
四、做好新一轮新农合工作
做好新一轮新农合投保工作及新农合体检工作,由于政策有所调整,明年重点是做好新农合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提高农民参合意识,对各定点医院及社区服务站加强监督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政策实惠。
五、巩固创建成果,深化创建活动
为巩固创卫成果,鼓励各级单位积极申报更高一级的卫生单位。加强对基层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力度,努力在新的一年有所创新。
关于计生工作计划:
明年主要工作分三大步走,一步针对本地育龄群众,以优质服务为主;一步针对流动人口,以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另一步针对企业的员工,以宣传、服务为主。
在针对本地育龄群众的工作上,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
一、做好优质服务随访工作。对四项手术、新婚、怀孕、出生等对象进行定期随访并为她们做好指导工作。
二、如果明年可以继续为广大育龄群众进行免费“宫颈癌筛选”的话,我们将继续发动本区域内的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三查”和“宫颈癌筛选”检查并建立生殖健康档案。
三、依法行政,做好各村、社区的各类奖励扶助对象和利益导向机制对象的摸底、清查、落实工作。
四、明年是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0周年,街道将组织各村、社区进行文艺庆祝活动。
五、组织基层计生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我。
在针对流动人口的工作上,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
一、时刻关注外出流动人口的动向,定期随访,并要求外出已婚育龄妇女一年四次寄回孕环情检查单,以防止计划外出生。
二、对于外来流动人口,督促各村、社区及时做好登记、验证、信息输入工作。发现有怀孕对象及时与对方计生办联系(通过打电话或城市与流动人口信息平台),核实是否符合生育政策,对于符合政策的怀孕对象做好定期联系、随访工作;对于无证但符合政策的,督促该夫妇限期补办;对于不符合政策的,及时做好补救措施,配合对方计生办一起做好终止妊娠、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节育工作。
三、对各村、社区的女性专管员、计生管理员进行素质、业务培训,以提高她们的工作业务水平,能更好地与外来育龄群众进行交流,以便为外来育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对各村、社区的女性专管员和计生协管员进行一年四次的抽查考核,以促进他(她)们的管理、服务、协作能力。
五、继续做好婚育课堂村村行活动,去年、今年我们都以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为主,明年我们将以避孕节育宣传为主,积极推进五进活动即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
在针对企业的工作上,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
一、把婚育文明风吹进企业,让更多的企业员工懂得、掌握更多的婚育知识。街道将以聘请专业老师为企业员工讲座的方式宣传这方面的知识。
二、继续推广街道、企业联合严把流动人口怀孕这一关,企业一旦发现有员工怀孕就督促该员工带好所有证件来街道办事处进行审核,经审核后街道将出具一张证明给企业,如果发现不符合政策怀孕的,将联合做好终止妊娠工作或解除劳动合同、劝返的工作。
三、继续为企业上门提供免费的“三查“服务。
明年文化工作计划:
一、筹备《戚家山文艺》编委会,为街道出刊《戚家山文艺》刊物做准备。
二、完善文化站阵地建设,年内抓紧落实文化站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其他综合活动用房的改建扩建工作,完成上级文化管理部门对综合文化站基本建设的硬件设施考核达标要求。
三、完善文化管理工作,年内争取引进文艺管理人才,以真正促进和抓紧文艺队伍管理工作。
四、加强文体队伍建设,年内除加大对文体骨干的业务培训外,将进一步健全制度和措施,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为目的,促进文体团队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五、继续抓好街道海享文化大舞台的展演活动,使“海享“理念深入人心。
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电化教育场地和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各种素质和致富技能,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熏陶,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梦想、懂经营、善管理、爱科技的新型农民。
2.综合文化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面临的困惑
尽管文化部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省市县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强了综合文化站建设。但是,综合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仍然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这里边既有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也有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问题。由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文化站人员不务正业、当杂差使用。文化站上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受当地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政令不畅,行政干预较多,严重影响自身职能的发挥,影响文化站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二是专职专用问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干部常年充当乡镇干部和文化员的双重角色,长期承担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很难履行文化工作职能,很少有精力去考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乡镇随意变动文化站干部的岗位,有的则长期在编不在岗,更有甚者,个别乡镇连文化站长都是身兼数职,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致使文化站干部常常不务正业。三是职能错位问题。一方面服务职能泛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就像一个小文化局,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很多需要垂直部门解决的问题,上级文化部门却要下指标、定考核。另一方面管理职能弱化。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责任层层下压,文化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加码,导致权力与责任不相称,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综合文化站往往只负责任,没被赋予权力。四是管理考核问题。现阶段,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的是“条块并重、双重管理”运行模式,表现在管理考核上重行政工作、轻文化活动,重阵地建设、轻文化服务,重量化指标、轻结果运用,从而导致乡镇文化站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创性普遍不高,热衷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强化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的几点对策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在办站理念上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看门守站向开门办站转变,必须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发挥服务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找出路、求突破。
3.1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对综合文化站在人员编制、经济待遇、硬件建设、日常维护及经费保障等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综合文化站的队伍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化建设职能。要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法人登记,赋予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确定一名专职的文化站站长为法人,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专职专用,分工明确,并在人员调配、计划制定、经费使用上有更多的自。进一步落实文化站法人地位,对规范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强化文化站服务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一是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文化站年度考核办法,分解任务到人,量化细化职责,文化站站长要与乡镇政府和县市文广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推行项目管理。为化解文化站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服务效能,对全年工作计划推行项目化管理,把任务量化到人,落实责任,年终考评。这样,既便于跟踪工作进度,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行激励机制。以文化站考评定级和创建文化强镇为载体,对星级文化站和优秀文化员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提高文化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年度考核为依据,注重实绩,奖勤罚懒,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评比、职称晋升、人事调动的主要依据;以展示展评为动力,通过文艺作品创作、表演的评奖,出戏出人出精品,以此来激励文化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改革文化站人员录用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公正、健全的从业资格制度,对于新招录文化站人员,建议采用先面试后笔试的办法,重点录有具有艺术类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或者直接向社会上招收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文化站队伍,逐步扭转乡镇文化站人员学历偏低、特长欠缺、辅导不强的状况。同时,全面加强在职文化员队伍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文化员才艺大比武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争态势。建议省文化厅出台政策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等形式,提升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为主体的文化站专职干部队伍。
3.4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突出综合文化站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制定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完善服务公示制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一次性向农民群众告知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认真做好现场咨询、窗口接待、场所引导内容讲解等服务工作,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树立“群众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普遍均等”的服务原则,在服务中完善规范,在规范中提升质量,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免费开放服务中享受文化、丰富人生、得到实惠。
3.5进一步拓展管理范围
一、领导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扎实。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有力,基础扎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事业发展已列入了“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二是文化事业经费进一步得到落实,县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中文化经费项目单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编制落实;四是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和“早投入、早建成、早使用”的目标,完成了县人民广场、县广电中心、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等四项文化标志性建筑。县人民广场地处象山港路东南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60亩,于2001年3月动工建设,2002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广场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节庆日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县广电中心位于县人民广场西侧,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25.5亩,建筑面积达1.76万平方米,于2003年3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县体育馆地处县人民广场东侧,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2468座,于2001年12月28日开馆,成为了我县承接举办各类室内高规格上档次体育赛事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县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县高职成教园区内,总投资1225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2003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外,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的还有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博物馆以及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场和游泳池)。县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形象建筑,选址于县人民广场南侧,计划投入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现只等选址地块内的厂家搬迁即可上马。县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计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现正开展征地工作。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列入“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投入资金1个亿,占地186亩。以上这些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使用或规划建设,必将有力推进象山文化事业跃上新台阶。
1、县文化馆馆舍面积已达到2660平方米,目前已由国家文化部发文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几年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县群文事业的龙头作用,承办和参与市、县级各类大型群文活动,开展正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每年有不少获市级以上的作品涌现。同时利用现有场所,设立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和活动室,办班培训工作有序、活跃、正常开展。
2、县图书馆新馆舍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到17.3万册,较早实现计算机管理,于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考评验收。目前,新、老图书馆应市民的要求,两地同时对外开放,并实现“联网”(意即新馆借的书可以在老馆归还,老馆借的书也可在新馆归还),方便了读者。同时,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完成县图书馆、石浦文化馆荔港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和工作任务,倡导和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3、象山剧院是国家乙级三等标准剧场,现通过承租给他人经营,引进社会资金而得以重新装修,目前剧院里外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变成了演艺大舞台,每天均有组台演出,剧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倾斜扶持,村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乡镇文化以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村级文化以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认真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规划和开展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文化,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建网络、创特色、上水平。五年来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补助“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和完善提高。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创成13颗省市级东海明珠,其中省级4颗,明珠覆盖率达72%。在创成省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均建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而且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专设少儿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在创成市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文化站所属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面积也均超过500平方米。
“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2001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村落文化建设,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象山县创建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每年年底由文体局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实施评审,主要采取听、查、看、评等方法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给予一定奖励经费。几年来,我县的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01年度命名的第一批村落文化示范点有5个,2002年度6个,2003年度8个。其中达到市级标准的村落文化示范点有西周镇土桥村、贤庠镇盐厂村、黄避岙乡龙屿村、墙头镇墙头村和石浦镇石浦渔村等5个。今年计划创建10个,其中达市级标准4个,目前创建氛围浓厚。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自2003年制度出台《象山县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以来,已有丹西街道瑶琳社区创成县级示范点。
四、注重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象山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象山竹根雕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我县不但已形成了一支在当代根雕艺术发展上有一定影响的竹根雕骨干队伍,而且有生产“仿古竹根雕”产品的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六七百人。代表人物有张德和、郑宝根、周秉益等,他们的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根艺展览上屡获金奖,其中《人之初》、《两小无猜》、《智者》等一批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1996年象山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当前,由张德和个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张德和根雕艺术馆规划选址已定,现正在积极筹建中。鱼灯、马灯是我县的又一特色民间艺术,尤其在石浦昌国,灯会(主要是鱼灯、马灯)活动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形式,1996年被宁波市文化局评为“灯会之乡”,2000年初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在我县颇为盛行。2000年,民间艺术家谢才华的剪纸作品以长度和套数之多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谢才华为代表的象山剪纸,现已成为宣传象山的一个驰名品牌,不但在宁波文化网上设专栏展示,而且开发制作成文化产品作为馈赠之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谢才华个人筹资建设的剪纸书苑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海洋文化、渔文化是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年初,我县以研究开发渔文化为重点,成立了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将分课题、全方位地对渔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筹划建设渔文化专题博物馆,对象山渔文化起源、表现形式、海岛海洋故事与传说、鱼的传说等整理成文,筹备出版渔文化系列丛书。
去年以来,我县文化部门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一乡一品)的同时,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目前已确定重点保护对象为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爵溪渔鼓、细十番、渔歌号子以及根雕、剪纸、农民画、速写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并已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成立了象山民间文化整理小组,石浦文化馆吸收离退体老同志还成立了以演奏细十番为主的民乐团,素有“渔歌王子”之称的纪云飞渔歌专辑(MTV)已完成前期录音等工作,茅洋乡还成立了农民画培训基地。自年初开始,我县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县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对已故的著名民间艺术家、农民画家高妙兰的遗存作品和文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挑选部分精品,结集出版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为研究农民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而也被列为宁波市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于5月30日在我县举行的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的首发式、高妙兰农民画展和高妙兰作品研讨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评价。
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1、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00年以来,由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诸如连续六届的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活动、海鲜节主题文艺晚会、民间文艺大巡游、省模特大赛、市群众声乐大赛、市书画大赛、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县新春团拜会、县“两代会”文艺专场以及县人民广场每月一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剧院演出。但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盛会。同时,文化部门积极扶植农村民间剧团、学校和有关企业、老干部局和老龄委文艺队等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重视对各个层面、不同对象文化活动的整体培植和推进。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指导和协助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爵溪街道的企业文化已形成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队伍,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成为制度;以象山中学、丹城三小、石浦小学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丰富活跃,学生文艺创作作品屡有获奖,全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接连不断;丹东、丹西街道的社区文化艺术节越办越红火,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县图书馆知识拥军结硕果,自1987年与五狮山观通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以书为桥,坚持知识拥军17年。今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相关报道;为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多次开展全县“家家乐”文艺大奖赛,同时开展“十佳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贯彻落实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协调、协助抓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我县重阳节、“夕阳红”等老年文化活动正常,队伍稳固,已成为全县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文艺力量;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有这些活动,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象山人民的精神面貌,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文化下乡创品牌,服务基层开新篇。自1990年始,文化部门就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至今已连续15年,共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50余次,足迹遍及全县18个镇乡街道的角角落落,观众累计60万余人次。尤其是2001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成立“心连心艺术团”,开展“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工程,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干的主题文艺节目,并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年下乡达到60次以上,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效地宣传了党政中心工作,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县的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活动已成象山文化对外的一个品牌,省、市多家媒体作过跟踪报道,对此作出较高的评价,县文体局还于2002年8月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六、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
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成立“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每年提出相关题材和规划,落实文艺精品创作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坚持一年一度的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文艺创作经费10万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与此同时,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发展创作队伍,强化精品意识,鼓励艺术创作,以实施精品战略为主导,挖掘整理县域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使我县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县作者在全县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展览上发表、展出各类文艺作品达1350件(篇),正式出版各类文艺著作(集)20多部,并有300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其中有80多件获得国家级大奖。这些发表、出版和获奖作品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如余志刚的散文、韩高琦的诗歌,不仅多次在全国获奖,而且结集出版。又如谢才华的剪纸,以其独特的想像和构思,曾创基尼斯记录后,并于2003年出版了“渔文化剪纸专集”,令同行刮目相看。再如以张德和、郑宝根为代表的象山竹根雕,其作品不仅年年获得全国级金奖,而且还常被省和国家有关部门选派,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现场献艺。此外,还在音乐舞蹈、美术书画、群文理论研究等方面冒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声乐作品《一帆风顺》获全省新作品演唱会创作金奖,第九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创作奖和市“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作品继《挂灯》获得全国群星奖银奖后,《灯儿明灯儿亮》、《等待的海》获全市音舞作品调演一等奖,《灯儿明灯儿亮》还获得全省群众舞蹈大赛二等奖;声乐干部纪云飞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连续六届中国开渔节大型文艺晚会上,象山当地每年有二档体现渔文化的自创节目,如《渔家情歌》、《象山海螺灯》、《海风吹着裙儿飘》、《海山仙子国》等音舞作品并在中央台播映。美术作品《海风》获全国群文美术作品创作铜奖,《金潮》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哺》获省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何旭同志的群文理论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了《群众文化论》一书。
七、规范操作,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1、积极稳妥且敢为人先地推进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1999年,根据县委、县政府企业改制总体要求,象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列为第一批事业性质改制单位在全市率先进行转制,并于12月底顺利完成转制工作。县电影公司因此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开创了省内电影公司转制的先河。改制后的象山县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和石浦影剧公司立足主业,捕捉信息,主动上门找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1年,根据改制要求,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象山剧院也列入改制行列。最终于今年5月经过对外承租形式,与象山金海湾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财产租赁经营合同,向转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象山县新华书店在2000年委托省集团公司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同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确保了近几年新华书店增值盈利的目标。
2、利用社会资金,创办象山艺术学校。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推进文化产业的一项开拓性举措,开宁波市各县、市(区)先河,得到了省、市文化部门的肯定。创办近五年来,象山艺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编排创作节目,在我县城乡舞台参与各类演出任务每年达30多场次,为繁荣象山的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为进一步活跃象山群众文化,促进文化大县建设,更好地配合县里各项中心任务,同时解决学校正常教育与对外演出需要的矛盾,欲筹备创建象山艺校艺术团。目前,该艺术团的筹建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现进入实质性的设施器材添置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即可挂牌成立。
3、在文化系统各类事业单位中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单位、员工双方自愿选择,积极探索与单位性质、功能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新体制,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下步启动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领导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及职称评聘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对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公开选拨、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拓宽了选人渠道,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完成了文体局机关机构改革。2002年3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三定”方案要求,认真地进行机构改革,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八、加强保护,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措施得力,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符合规范,并落实了专项保护经费。近五年来未发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的责任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的被盗案件。在加强馆藏文物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和纪念馆、名人故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重视和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的开发利用,使我县的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渔港古镇石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赤坎游仙寨、塔山遗址和爵溪街心戏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另有渔山灯塔和张苍水兵营遗址(作为联报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中以塔山遗址、茅洋庙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赤坎游仙寨遗址、二湾摩崖石刻、爵溪城墙为代表的海防文化遗存,以东门天后宫、渔山灯塔为代表的渔文化遗存,以殷夫故居、贺威圣故居及烈士墓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遗存,体现了我县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塔山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有考古专家提出“塔山文化”的命名。东门天后宫,是渔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密,为省内仅见、国内罕见。赤坎游仙寨遗址,为一长方形城垣遗址,在省内同类寨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湾摩崖石刻是明代军队生活的反映,“视卒当如婴儿”条幅,宽达一米多,字体遒劲有力,体现了我县民间石刻艺术水平。我县馆藏文物丰富,现已登记入册21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8件。
九、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通过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已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逐步形成歌舞娱乐、演艺、音像、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印刷业、经营性体育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53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9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9家,印刷单位158家,音像经营单位99家,体育经营项目75家,网吧89家,主要集中在丹东、丹西街道和石浦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上千万元,同时还明显促进了餐饮、交通、宾馆等其它三产的发展。
同时,坚持守土有责,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经营秩序。2000年以来,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相继开展了娱乐场所暨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网吧专项整治以及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系列活动。从社会热点着手,克服畏难情绪,把全县88家电子游戏营业场所压缩到目前的7家,收缴整机271台,游戏机电路板600余块,并对收缴的电子游戏机和电路板进行了集中销毁。从2001年底开始,文化部门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网吧开展了专项治理。通过政策性指导兼并等办法,取缔无证照“黑网吧”35家。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和超时经营的查处力度,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制订了相关管理细则,并不间断地开展零点执法检查,聘请多名人大、政协委员为网络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加强社会监督力度,让最敏感的问题由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以及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繁荣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和优秀稽查队。
十、加强培训,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近年来,我县加强了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各类业务培训和上岗培训,建立完善了人才引进、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办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员的比例达到82%,在岗职工7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或专门的业务培训,中级以上职称2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
(一)第一次常委会议(3月份)
1、协商通过政协桓台县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实施细则》;
2、协商通过第十二届县政协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和《工作规则》;
3、协商通过《政协桓台县第十二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
4、协商确定县政协2008年工作要点、2008年会议议题和视察调查活动安排意见;
5、协商通过《关于县政协委员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试行)》;
6、其他事项。
(二)第二次常委会议(7月份)
1、听取县政府关于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2、听取县政府关于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3、听取县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4、听取县政府关于水系建设及马踏湖争创国家湿地工作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5、其他事项。
(三)第三次常委会议(9月份)
1、听取县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2、听取县政府关于全县道路交通工作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3、听取县政府关于全县文化工作情况、旅游工作情况的通报,并协商提出建议;
4、其他事项。
(四)第四次常委会议(12月份)
1、听取县政府关于县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2、协商通过县政协十二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有关事项;
3、协商讨论通过县政协十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优秀提案、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提案办理工作先进个人;
4、其他事项。
二、县政协主席会议议题安排
第1次(2月份)
1、协商政协桓台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实施细则》;
2、协商讨论第十二届县政协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和《工作规则》;
3、协商通过《政协桓台县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
4、协商讨论《政协桓台县第十二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
5、协商讨论《政协桓台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安排意见》;
6、协商讨论《政协桓台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各镇(街道)政协工作室组成人员的安排意见》;
7、协商讨论《政协桓台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机关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任职的决定》;
8、协商通过《县政协机关各室职能、各镇(街道)政协工作室职责》;
9、协商讨论《政协桓台县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委员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试行)》;
10、协商讨论《县政协2008年工作要点、2008年会议议题和视察调查活动安排意见》。
第2次(4月份)
1、听取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情况的通报;
2、听取全县林业生产情况的通报;
3、听取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情况的通报;
4、听取全县民政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通报。
第3次(5月份)
1、听取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情况的通报;
2、听取全县房产及物业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3、听取全县科技工作情况的通报;
4、听取全县审计工作情况的通报。
第4次(6月份)
1、听取全县卫生工作情况的通报;
2、听取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通报;
3、听取全县三产发展情况的通报;
4、听取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通报。
第5次(8月份)
1、听取全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通报;
2、听取全县税收工作情况的通报;
3、听取全县教育体育工作情况的通报;
4、听取全县财政工作情况的通报。
第6次(10月份)
1、听取全县金融工作情况的通报;
2、听取全县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3、听取全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第7次(11月份)
1、听取全县物价工作情况的通报;
2、听取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通报;
3、听取全县治安综合治理和公安工作情况的通报;
4、听取全县司法工作情况的通报。
第8次(12月份)
1、协商县政协十二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有关事项;
2、协商讨论县政协十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优秀提案、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提案办理工作先进个人;
3、其他事项。
三、视察调查活动安排
(一)常委会进行的视察活动
7月份,常委会对城市化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视察;
9月份,常委会对全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
(二)主席会议及机关各工作室进行的视察和调研活动
3月份,对畜牧业发展、城管工作进行调研;
4月份,对工会、交警工作进行调研;
5月份,对卫生防疫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调研;
6月份,对国土资源管理、农机工作进行调研;
7月份,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供电工作进行调研;
8月份,对广播电视、统计、人事人才工作进行调研;
9月份,对外经外贸、网通工作进行调研;
10月份,对城区供热、移动通信、人防工作进行调研;
11月份,对法院、检察院、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察总结座谈会精神,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今天下午,我们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主要是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并对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宣传部齐部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文体广电工作的关心、关怀和高度重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谢意!今天的会议,是文体广电局组建以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应该说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合心动员会、任务安排会、又是一次问题分析会、目标落实会、更是一次加油鼓劲会、促进推进会。通过这次会议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凝聚到促进工作,推进落实,推动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刚才,各下属单位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昨天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查总结座谈会精神和刚才各单位的汇报,就上半年文体广电工作情况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齐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半年,全县文体广电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战略和全县“三二一一”发展思路,以实施“一五十”工作计划和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为目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各自职能,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年度考核和年初安排认真扎实。全面总结了2009年工作,对下属单位进行了年终工作督查,考核了班子,审计了财务;制定了2010年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和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全年重点工作行事历及日常工作行事历,编制了《2010年工作手册》,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二是节庆、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春节期间,牵头实施了县城街道灯饰亮化工程,开展“四进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场秦腔演唱会、“和谐之韵”书画展、精品文物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30多场(次),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庆五一·促和谐”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和讲解比赛、免费体检等活动;承办了为期5天的庆祝建党89周年“唱红歌·颂党情”万人歌咏比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北体育场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20万元的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和投资158万元的城隍庙维修工程完成了设计方案的评审及批复,目前进入招投标阶段;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了2层主体建设,七月底前全面竣工;影剧院和博物馆灾后重建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为215个行政村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4大类1000多台(件),总价值84万多元;在进一步完善已建农家书屋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53个村农家书屋的人员、场地、设施,年内可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
四是遗产保护成绩显著。坚守岗位,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记录值班日志,定期进行夜间巡查,确保了文物安全无事故;对县博物馆文物展厅正在进行档次提升,升级改造文物库房,并对文物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范运行;认真完成了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非遗”研究与保护及“西王母信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了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实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命名工作。
五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制播泾川新闻94期,播出新闻稿件1051条,制播《乡村季风》、《家庭·人口·社会》、《泾川果业》等固定电视栏目12期;制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时代先锋》等各类临时栏目44期。实况录播三干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11场次,录制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6部,其他专题片5部,较好地宣传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推动“六个集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对外宣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上送省电视台新闻9条,播出4条,上送市电视台新闻200多条,播出182条,外宣条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六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对去年实施的1200个自然村22084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了内容详实的用户管理档案和电子资料。加强维护管理,确定专人对损坏的村村通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至目前共维修设备53台(次)。认真调研编制了《泾川县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共确定20户以下自然村工程建设点2103个盲村、39105户,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七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初见成效。组织全县11个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放映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是文化产业及文艺创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文化产业协会已得到批复,即将成立。开发特色产品,使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得到提升;筹办了各类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积极编好戏、出好书、作好诗、排好舞,至目前完成书画创作30余幅,其中5幅书法作品获得市上奖励。发表文学、文艺作品17篇,新编排舞蹈3部,出版发行了《圣地泾川》3部;郝栓福、张森林、李延福出版印发了个人摄影集;退休干部胡生洲创作修编了五部剧本,已上报省文化厅审定。以上这些工作都为群众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九是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进一步健全了“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推行“属地管理,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到目前为止,暂扣网吧服务器3台,对2家网吧提出了警告,并责令2个违规经营网吧停业整顿,与电信局联合为网吧安装了监控设备,对网吧实施全天监控,确保无未成年人进入;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00多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63册,盗版光碟192张(盒),处罚违规经营户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初到6月中旬,配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十是体育活动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举办“迎新春·庆元旦”职工拔河比赛和象棋比赛;二是为平凉市第一届运动会选拔了运动员80人,教练员20人;三是协助举办了县委、县政府机关体育运动会,文体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四是积极扶持体育彩票销售,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对我县13个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指导,分解了销售任务,确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目前在全市排名位列第四。
十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积极实施名角培养、名戏打造、名剧团建设“三名”工程及“五个百”工程培训、评选、命名任务;评选上报先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农村文化能人20名,推荐上报了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结合建设全省戏剧大省的要求,创作申报了《村官》、《王母情》等5个剧本参加省文化厅评审;组织专业、业余秦腔爱好者10名参加全市秦腔大讲赛,分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
十二是综合性工作落实有力。制定了2010年党建、安全生产、禁毒、计划生育等工作要点、方案;及时进行“中国·泾川”门户网站文体局子站信息添加、管理,上报信息12篇(条);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心制定了《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初步完成了机构整合的工作任务。重新制定了重点工作行事历,确保了机构改革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扎实苦干、创新快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加快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理念不新,视野不宽,定位不准,认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去向不定,存在干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敬业、不尽责,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没形象、没实绩。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所从事的工作心中无数、推天度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不少干部职工存在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和怨天尤人、畏难发愁等消极情绪,对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清,行动不快,成效不大,对有些细节问题甚至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目无组织纪律,个人利益至上,搞小圈子、小团体,落实工作有小动作,唯恐天下不乱。
四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今年我们共实施的是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城隍庙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育场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在全县处于后进位次。各单位争资金、跑项目的决心不大、行动不快、落实不力。
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文体广电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为重点,按照“一五十”的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隍庙维修工程和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力争年年内完成,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申报;积极争取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尽快到位,加快新建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扫尾工程,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保护资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信俗”项目落实保护措施,实施保护;开建城北田径场和球类场,力争在年内安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同时,要尽快争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基层服务网络,延伸服务。
二是持续加大文艺创作的力度。在国庆和元旦期间,积极筹办个种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保证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45篇(幅)以上;落实“五个一”工程;编印《泾川文物精华》;创编新剧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有5项以上活动(节目、作品)获奖。
三是持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认真实施“文物安全年”活动,警钟长鸣,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下半年文物安全无事故;认真完成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完成“非遗”研究与保护,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验收;加大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做好第三批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创建命名“民间艺术之乡”。
四是持续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成立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协会的作用,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化产品1件,编印《泾川市民手册》、《文化经典》折页,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宣传泾川特色文化产品,提高泾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是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管理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进一步健全“扫黄打非”工作机构;规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杜绝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娱乐场所的健康、安全、规范、无事故、无投诉,网吧无未成年人进入;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确保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良好率在90%以上,推动文化市场平安建设。
六是继续抓好节庆文体活动。做好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庆文体活动,排新戏好戏,参加省、市文艺调研和汇演,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年”活动,举办秦腔大奖赛,双拥晚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汇报演出,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七是继续抓好体育工作。要以全民健身为重点,抓指导,促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积极辅导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有活动。举办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加大体育彩票销售的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340万元的任务。
八是继续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办好新闻栏目的同时,要对电视台的栏目进行整合、改版、扩容,开办集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栏目;要开通泾川人民广播电台,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专抓实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九是持续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力度。在对原有用户搞好维护和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城北网络延伸,省网连通等工作,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
四、下半年工作的保证措施
这次机构改革,为促进全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工作的大发展。
1、要加强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结合县上开展的“三项学习”讨论活动,学理念、学业务、学法规,解决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沉不下心,钻不进去,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在真懂、真学、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2、要振奋精神。精神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气魄、什么样的工作行为、什么样的工作成效,要把目标定的更高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一些,少一些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的暮气,多一些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朝气,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3、要有大局观念。局属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协作,少一些推诿;干部职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讲大局,讲奉献,多一些补台,少一些拆台,多沟通,多交流,做到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乱,干事不倒事、做事不坏事,在分工中加强协作,在全局要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氛围。
4、要真抓实干。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作为一种纪律来要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让实干成为干部职工的硬功夫,要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的观念,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落实为主,实干为先的理念,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踏踏实实做工作、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心浮气躁,作风漂浮,只图安逸,不谋干事,工作拖沓,应付差事,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盲目乐观,质量不高等问题,形成看实绩、看作为、比贡献、比奉献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