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酒店空间设计论文

酒店空间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14 07:5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酒店空间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酒店空间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酒店空间设计;程序;文化;客房

Abstract: frequent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travel resort, prompting the world hotel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 Hotel should be a "cultural art palace", blend in culture and art hotel space, has a unique cultural charm, to gain more business value to attract more guests. Hotel space design is of prime importance, therefo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cided the hotel clas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hotel space design should follow principles, and then expound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otel space design and the design key points, its design methods were illustrated at last.

Key words: the hotel; Space design; Program; Culture; Guest room.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酒店空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作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关心人的身心成长,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能体察到人的实际需求,并引导人的体验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首先制造适宜人体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环境,将一些建筑物理天剑如冷热、阴暗、大小、高低等控制在舒适的范围内。其次是制造符合形式美学的建筑空间,明快的均衡的前进的完整的空间感会给人积极的心理引导,因此要把握住建筑的节奏、韵律、比例、色彩等,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建筑空间。三是制造符合人文心理需求的空间,提供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二)尊重自然原则

尊重自然就是满足休闲亲近自然的内在需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酒店环境空间塑造的原则,还给人最本源的自然体验,使人的心灵得到回归。因此酒店的设计要展现当地的乡土特点,尽量用传统的绿色建筑手段来适应气候。酒店的建筑应该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筑对环境是一种包容和和谐的态度。

(三)酒店空间的流线关系的设计原则

酒店空间的流线是酒店运转的动脉,流畅的流线能使酒店的各项功能协调有序地运转;反之,如果酒店运转不顺畅,就会影响酒店的经营形象和经济效益。酒店的交通流线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区域。在室内又分为“横向”和“竖向”两方面即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宾馆的流线从横向到竖向分为客人流线、服务流线、货物流线和信息流线四大系统。酒店流线的设计原则是:客人流线与服务流线互不交叉,客人流线直接明了,服务流线快捷高效,信息流线快速准确。

酒店建筑空间设计应注重文化营造

(一)以酒店特色延伸的文化意念空间

以酒店特色延伸的文化意念空间是设计师喜好的表现手法。文化定位环境塑造、空间营造是设计的关键。恒涛锦江花园酒店位于海南,因其地理位置的关系人们会联想到大海蓝天沙滩、贝壳、鲜花,彩蝶、飞乌、游鱼、轻风细雨、自云,阳光,如此众多的热带风情画幅加上组织和变化便构成了本花园酒店的精神画卷。从主题理念延伸到材料,酒店空间无不从”江“与”花“这些特色标志上做足文章。

(二)地域文化为底蕴的酒店空间充满生命

酒店空间营造往往也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使装饰充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榕江大酒店,位于中国著名的潮汕地区,自古以来这里就以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风情而闻名。“京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更是描述潮汕民居具有华丽的古典的京派风格,也揭示潮汕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通,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此案中围绕”岐山、榕水”的文化主题通过现代的装饰材质和表现手法运用中国传统的宫廷色彩――金、红、黑、白,营造一个富有地域特征的酒店空间。

(三)名胜古迹与文化历史结合使酒店空间文化气息浓郁

奉化银凤度假酒店的设计即充满历史文化气息。酒店内有小桥流水、果园竹林,坐拥国家风景名胜区溪口风景区,风景秀丽。历代名人学士留下大量诗词题赋,为周边环境增添文化的芬芳。溪口镇系蒋氏故里,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众多名胜吸引古今中外无数游客,银凤度假村就在此诞生。以历史文化为内涵,天造地设的江南自然风光为衣带,科学、环保、健康的新型材质为框架,休闲而考究的家具为躯干,精美而品位超凡的艺术摆设为点缀塑造飘逸脱俗的酒店形象。

三、酒店空间设计的要点

(一)酒店大堂

酒店大堂空间是每位光顾这里的客人最为关注的一个地方。大堂的天花绝对不能简单处理,独特造型的天花会增加了大堂的变化,在空间构成上形成了有效的互补,以此为主旋律展开整个大堂的设计。多叠级的天花造型,配以中央大型豪华吊灯,营造出豪华堂皇的氛围。再配以发光灯槽,既能体现酒店档次,也能满足酒店的功能需求。大堂墙面的处理往往会用大量石材为主要材料,增加大堂的光感,使到大堂光亮也非常洁净。服务台是大堂功能的中心,背景墙面可用抽象的造型图案装饰,也可用粗框的石材雕塑做装饰,在众多现代元素当中增加一点古朴,去除了很多浮躁,在整个大厅当中画龙点睛,凸现鲜明的酒店文化主题。地面石材颜色以靠近墙面为主,使整个空间在色彩上协调一致。以上各部分构成了一个光鲜靓丽豪华洁净的大堂,有效贯穿了豪华现代的设计理念。

(二)会客厅的设计

会客、接待空间在室内设计中是需要做细致文章的地方,因为人们在这个空间中渴望有一种温馨和亲切感,以便能无拘无束地倾心交谈。在空间上利用柱子、高差变化等手段使它和大厅、门厅、过厅相隔。在装饰设计上,利用这些空间要素做细腻的质感表现、明确的色彩配置和尺度适宜的家具设计。尽管这些空间会有各种主题表现,但亲切宜人是它独特的空间特色。

(三)电梯厅的设计

电梯厅是过厅的一处延伸,这个空间是客人停歇的一个重要地方。与办公楼电梯厅不同的是,酒店电梯厅多以艺术设计手法为主,务必使入住酒店的客人感觉舒服与轻松。为了突出酒店的独特风格,很多时候电梯厅都会做一面背景墙,衬上工艺品,甚至摆放文物或古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大宴会厅

大宴会厅空间,其设计目的就是能产生一个隆重的气氛。首先天花上一个大型的水晶吊灯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天花配合吊灯做一圆形多层叠级,其余部分做相映的多层叠级方形吊顶使得整个大厅的光源充足,增加了光感。为了增加剧场效果,可在舞台一侧做一些比如放大的欧式线条来收边,如此可以有效配合集体活动需要。比较空的墙面点缀一些射灯照射并放置各式屏风墙,更能活跃大厅气氛,也使得整个大厅富于变化。

(五)休闲洗浴中心

休闲洗浴中心空间设计须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客人的方便。浴池设置成圆形,可以让客人之间相互交谈,同时造型也比较活泼。根据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在一些墙上做一个水族馆,意欲引发人的联想,另外在洗浴的同时也增加了情趣。在某些墙面上安装电视或投影,形成一个“动态”的装饰,既能衬托气氛也能满足功能需要。

(六)客房空间设计

客房空间是一种与其它公共建筑不同的空间形态。它们或潇洒、或漂逸、或奔放、或安宁、或古朴典雅、或摩登新潮,其风格和特点应在每位客人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人们会因此而留恋,珍惜这里的温馨。客房空间美感的创造,有利于精神生活的丰富、和谐,有利于旅居者心态的平衡和恢复。

酒店空间设计的程序方法

酒店空间形态设计的关键是处理好空间形体―人的心理效应―空间的使用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空间形体的特点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时要使空间形体满足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要与空间所需要酒店空间设计研究造的商务互相契合,吸引客人互动的目的。

(一)借鉴的方法

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对于某一时段的酒店,其建筑空间形态可以借鉴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期间建筑的发展更是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这为酒店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借鉴法是对已有的历史建筑持尊重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有时代感的反映,这样的建筑才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一味模仿。照搬历史建筑会使人们停滞在历史中,没有进步、缺少活力。这里所指借鉴传统建筑形式并不是让新建的酒店建筑模仿其酒店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建筑空间形式,而是在利用传统建筑形式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以适应现代功能和结构。

(二)抽象的设计手法

现代五星级酒店的功能较复杂,现代结构体系也使地域建筑的形式中很多部分成了装饰元素。因此,在满足现代酒店功能、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把地域建筑的形体或传统构件、装饰等抽象出来,运用到建筑空间形体上,让人无限联想。

(三)联想法

联想法是把人们所熟知的酒店文化的某个空间场景或文化意向映射到新的空间形态中,通过空间比例及尺度的控制,在新的空间体量中,人们仿佛实现了美好梦想。空间形态的设计是植根于酒店文化上的大胆尝试,建筑空间被赋予微妙的暗示性或戏剧性效果,常常表现为一般性和戏剧性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结语

综上,酒店的空间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空间设计中,要重视每一个细部,精益求精,必须尽可能完美和谐地来满足旅居者的生活需要,以一个共同的高格调来面对社会生活纷繁涌杂的不断变化,使每一位曾光顾过这里的客人都深深地眷恋它。

参考文献

[1]陈,郭旭.论文化导向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策略[J].华中建筑,2010.1.

第2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软硬景

1引言

园林景观空间艺术,是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从园林的尺度空间比例、平面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展现景观的美学艺术,以此达到对景观空间的艺术追求。景观空间艺术不仅能突出景观空间层次,还能丰富园林空间,对于加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2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意义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用,具有以下意义:①提升了观赏游玩的娱乐性。这是景观园林的基本用处,巧妙的空间设计可以增添观赏者的趣味性,合理的空间布局能给人以舒适的空间感受。②给人立体化的感受。景观园林属于空间设计,通过色彩和图案,提升园林立体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③增添了园林景观类型。在注重空间艺术使用下,园林的景观类型更加丰富,植被、岩石、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等人为景观充分融合,提升了园林景致效果。

3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3.1景观丰富原则

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主要体现在对景观与空间结构的统筹,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融入最适合的原色,提升景观园林的丰富性和协调性,提升景观园林的观赏趣味。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主要包括水文景观、人性化道路、绿色植被等,这些元素具有不同特征,将其协调组合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景观园林设计中,不仅要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相融合,还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调整各元素空间顺序,提升景观园林丰富性和美感。

3.2绿色生态原则

绿化环保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绿色生态原则就是通过景观园林中的绿化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周边城市的灰尘、噪声等污染,提升美化城市效果。因此,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景观园林的实用性,还要注重其绿色生态价值。在硬景设计中,要选择具有绿色标志的建筑材料,实现景观材料充分利用。软景设计部分选用生态效益较高的植被,将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小型的生态系统[1]。

3.3功能多样化原则

除了实现景观园林的观赏以外,还应当注重其实用性。一般的景观园林中会设置有座椅、解说牌、假山、园区灯等设施。在空间艺术设计中,必须以功能多样化为原理,合理安排这些设施,充分发挥设施功能,提升设施的利用率。比如,景观园林中的座椅,可以将其设置到景色密集且阴凉的地段,保证游客在休息的同时,同样能够舒服的观赏景观。

3.4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进行景观设计中,以人的需求为目标,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园林中的资源。首先,景观园林在规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行走能力,避免游客感到疲惫。其次,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年龄。比如,对老年人来说,路标、解说牌的字迹不可太小,景观中路面要保持平整。在特定的距离之内,要设置厕所和休息区,以保证老年游客的基本需求。对儿童来说,园林中可以设置秋千等娱乐设施,增加趣味性。

4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硬景部分设计

①空间设计。构筑物的空间构成与比例,是影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我国对园林的艺术处理,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西方的古典园林布局开敞、一览无余、景区呈几何形分割。而中国的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是曲径通幽,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扩展了有限的空间,更赋予诗性韵律,给人含蓄的审美感受。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不同空间结构的交织组合,即理性的、曲线空间序列,空间的曲面结构,具有拓扑关系的复杂的空间建筑布局,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也传承了这种空间排布特性,赋予多样节奏、虚实结合、又高度和谐,使观赏者不断产生审美期待[2]。②材质设计。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设计,必定会涉及到材质的选用,比如,假山、桌椅、油漆等。这些材料大部分具有化工成分,选择不恰当会对景观园林中的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在材质设计方面,要选择和使用具有低碳环保功能的材料,以此避免材料的污染。在设备选择上,也要选用具有节能功能的设施,如节能型路灯、太阳能型喷水设施等。这样的低碳材料和节能设备,可以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为景观园林中的植株与观赏的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的观赏环境。③地形设计。由于景观园林的规模有限,因此游客的游览以步行为主,这就对景观园林的地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首先,要在不影响景观园林原有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艺术设计。将游客活动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意识考虑在内,保证园林建筑与地形的和谐。其次,要以园林原有地形地貌为基础,选取恰当的位置营造景观。比如,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和主流元素,实现因地制宜,提升游客对景观园林的亲切感受。另外,按照风水园林学的角度看,园林景观的地形设计应当满足整体系统、观形察势、地质检验、适中居中等原则。

4.2软景部分设计

①木本设计。木本是景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软景。园林中最常见的木本为乔木,乔木根据其生长高度的不同又分为特大乔、大乔、中乔、小乔四个等级。具体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可根据园林的规模和空间排布,选择不同等级乔木。而且,要选择存活率高、生命力强的乔木种类,同时具有美观性和绿色功能。另外,苗木的选择要属地化,本土化,外来苗木必须得经过本土驯化后方可栽植。风水园林学中对木本的选择十分讲究,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说。比如,苏州园林的造院者以槐阴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前竹后水,使人领略到江湖野趣,同时达到趋吉化煞的目的。②篱笆设计。我国自古就有“曲径绕篱”的说法。可见,篱笆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具有营造园林意境、支配园林空间的作用。景观园林中的篱笆设计,主要包括园林空间结构绿墙、绿篱迷宫、具象模纹绿篱等,篱笆一般以满铺、两侧、图案、自然等形态存在,是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点缀[3]。③地被设计。地被植物是指低矮、爬蔓的植物,高度不超过30cm。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护坡地被、林隙地被、岩石地被等。而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地被的选择要适地适种、因地制宜。在种植地点上,要选择园林景观中来往行人较少,但视线能所及的地段。然后,根据园林空间排布,确定好地被植物的颜色和种植面积,使地被设计与景观园林相映衬,也可按照风水园林学,使建筑山水掩映于草木地被葱茏之间,组成独立的景观。

5结论

景观空间艺术,是景观环境打造实用性较强的艺术。本文对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和研究,从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入手,结合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景观丰富、绿色生态、功能多样化、以人为本等原则,对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论述。其中,硬景设计部分包括空间设计、材质设计、地形设计。软景部分包括木本设计、篱笆设计、地被设计。希望论文的研究能够提升我国景观园林设计水平,以此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生态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刘青,陈汉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苏州私家园林角落空间形态营造[J].创意设计源,2017,35(03):30-34.

【2】张玲.关于新中式景观应用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5,14(12):200.

第3篇

【关键词】海滨度假酒店;建筑形式;海南

0.前言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更加地追求回归自然、品味高层次文化的需求,旅游度假成为人们静休闲最好的方式。海南是全国五星级酒店比例最大、度假酒店最多、顶级品牌最集中的区域,尤其是在三亚,成为名副其实的度假酒店群。

1.海滨度假酒店的基本概述

1.1海滨度假酒店的概念

海滨度假酒店是位于海边,它的整个规划和设计都是围绕着大海进行的,以水为主要环境景观和主题的度假酒店,其占地面积不止是建筑所覆盖的范围,还包括游泳池及其相应的景点和停车场,同时酒店用地还包括其休闲设施的范围。

1.2海滨度假酒店的特点

(1)海滨度假酒店在规划和空间设计时需考虑如何使尽可能多的客房以及公共空间欣赏到海景,因而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2)海滨酒店建筑类型多样。

(3)海滨酒店在用材上倾向于运用柔和的色彩和素雅的材质,以此体现大海的宁静。

1.3海滨度假酒店的发展概况

随着近年来国际海滨度假旅游的快速增长和国内海滨度假需求的升温,我国的度假酒店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海南度假饭店发展自1989年三亚金陵度假村开业以来,发展速度较快。1999年,三亚凯莱度假饭店被评为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度假饭店,标志着海南度假饭店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各大酒店品牌先后落户海南,标志着海南度假酒店正迈向国际化发展道路。

2.海滨度假酒店的空间组合

每个海滨度假酒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不同的规划理念和基地的限制产生了丰富的、趣味性的、灵活的和充满变化的平面布局的构图形式。[4]

滨海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在配备各种软硬件条件外,表现更突出的是地域性。强调与室外环境在空间上、视线上的融合与贯通,强调空、透。通过灰空间的灵活组织、运用,柔化了建筑边界,将室外环境要素有序地引入到建筑内部空间里来。[2]例如设计中借抬高旅客入口层之举,在空间组织上营造了一条高低起伏的主轴线贯穿酒店的主要公共空间,在形式上具有较强序列的同时,开敞的大堂、休息区的视野,丰富了空间的变化。同时构造出良好的自然通风风道,为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创造了条件。

3.海滨度假酒店案例分析—三亚喜来登大酒店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占地10.65公顷,建筑面积7.8公顷。酒店的公共空间序列是按照水体的视觉景观轴线来进行设计的,从入口雨棚起,酒店入口、大堂、落水台阶、大堂吧、天光水池,这一系列空间构成了最富特色的海滨酒店公共空间。

酒店在入口前庭空间中设计了从入口门廊逐级而下的叠水,形成一片长达50多米很有气势的落水池塘,创造出一种类似于宫殿的辉煌气势。雕塑小品错落其间,最高处的巨型火炬和鱼形雕塑完成了一个序曲式的节奏,令人充满期待。入夜,火炬与叠水、雕塑交相辉映酒店主入口十字形坡顶的门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入口节点,巨大的坡屋顶和建筑东西两端的角楼相互呼应,形成酒店完整的建筑形象。

大堂高度达到21米,高大空透的序列空间采用开放的护结构,这一做法使这部分的公共空间通风效果极为理想。大堂的装饰风格质朴而典雅,白色的石柱和木结构的坡屋顶营造出一种休闲的氛围,而垂于半空中的顶灯与空间风格相一致,给人一种浪漫感受。

从大堂向外就是天光水池,它是由大堂空间向海滩方向伸展形成的约10米宽,40米长的矩形平台。满满清水的水池平台,一直延伸向远处的海平线,与海面、天边一起消失在遥远的视平线上,称为天光水池。它将酒店的公共空间的领域通过游人视线和心理的感受延伸到了无穷远的天边。从入口开始一直到天光水池以及更远的大海,是酒店中最重要的一系列空间过渡,从外向内和从内向外的空间转换是流畅而不着痕迹的,给游客以最佳的心理感受。

三亚喜来登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始终贯穿着这种以视觉景观轴线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在公共空间组织方法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海滨度假酒店的形态设计

20世纪中期,随着人类对传统形态美学观念改变,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股充满颠覆性的全新设计风潮席卷全球。

4.1海滨度假酒店的形态设计的内容

4.1.1对海滨度假酒店自身形态的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是海滨酒店自身形态设计的外在体现。不同的公共空间形态,是不同的酒店设计的主要区别,也是亲水意境营造的内在体现。建筑本身的建构方式、材料色彩以及室内细部的装饰等这些因素都是提高酒店自身整体形态品质的关键。[4]

4.1.2对海滨度假酒店与水体环境的整体设计

海滨酒店的形态设计不仅要追求个性和形象鲜明,还要注重与水体环境的相融合。[4]

4.2海滨度假酒店形态设计的方法

海南的酒店大多地处优美的自然风景区,所以在空间、体型、尺度控制、材料运用上力争与环境取得整体和谐。放松、休闲、浪漫的度假情结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使用者。层次丰富的坡屋顶被大量运用在建筑的主要部位,并形成了各自建筑的标志性景观。

纯净的外墙面装饰材料有着丰富的光影和令人心醉的纯洁魅力。再加上原木色的栏杆和各种木构件,构成了整体朴实自然的效果,使建筑“消失”在周围环境之中。这一设计思路也被应用到了室内设计当中,地面、家具用料、饰品多采用木、麻、竹等当地材料。造型设计力求简约中带有滨海特色,为旅客营造舒适自然和浓郁的室内环境。

5.结论

纵观海南这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旅游建筑,不难发现创作过程中以人为本和充分尊重地域特色的设计思路,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建筑形态和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地域的经济施工技术等条件,对其进行简化和转化,从而达到了“优化”目的。设计师要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就要打破传统的“闭门造车”的创作方式,开阔眼界,增强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认识以及创作信心。

另外,通过从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等来方面对目前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度假酒店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今后的同类度假酒店的设计给以启示,提升度假酒店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鑫灏,颜朝昱.浅析海南高档旅游度假酒店建筑形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

[2]杨志超,李梅.浅析热带海滨度假酒店建筑设计[J].低温建筑设计,2009,(03).

第4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规划;方法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cid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commercial complex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meet the moder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is introduc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building our country commercial complex, with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problem of thinking, and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e design;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民众的生活水平随着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提高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房屋建筑的使用范围不再限制于单纯的居住用途,人们的对于建筑物的要求标准也由于自身审美标准和物质享受的提升而提升,人性关怀的注入成为了当下现代建筑的核心灵魂。纵观现代建筑整体环境而言,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容格局的精心设计,都呈现出一派新生状态。“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就是在充分考虑到用户业主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务实的设计态度去分析思考建筑细节,进而使用户业主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实现现代建筑的设计目标。

商业综合体建筑则是将写字楼、住宅区域、会展中心或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及公园等城市生活功能空间中的三项或三项功能以上的建筑个体进行合理组合,进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性建筑体,该建筑总体就被称之为商业综合体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使得城市的功能空间彼此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不同时段的多样化城市生活都能够通过商业综合体建筑加以适应,从而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

商业综合体产生的必然趋势和建设问题

经济环境是促进新生建筑诞生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丰富化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的必然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催生了商业综合体的诞生。结合我国国情来看,人口的激增导致人口聚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紧张程度,作为该密集人口的核心区域,综合产物的就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建筑综合化的完善,商业综合体建设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作为引领城市精神的标志建筑系统,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成为了必然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属于加速阶段,无论是发展成熟的省市大城还是正处于发展旺盛期的中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项目都是这些城市积极投入的建设对象,就目前状况来看,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方面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不够强,主要表现于设计的系统性能方面;2.业态的功能占比不当,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过大,不太符合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业态商业结构分布方面的占比也不太合理;3.针对项目交通的流线设计方面存在缺憾,特别在停车系统的设计方面,没有持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规划,整体太过于单一;4.商业综合体中大型的内部开放空间占比较少,因此对于顾客来说没有驻留的吸引力。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方案讨论

笔者结合自身的设计工作实践经验及近代商业综合体较为著名的设计案例的分析来看,该性质的建筑物应该将设计研究的重点放在科学实用的设计模式上,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进行规划研究,以便设计模式的长远发展。

3.1整合设计的合理规划

整合的概念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将一些零散的事物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系统与公共资源之间的科学共享协调,该设计核心就在于组合内容为设计的中心要素,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率有价值的整体。就商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不难看出,该建筑的核心机制就是对各个功能空间进行高效、合理、科学并有机的合理设计。由于综合体所涉及的功能空间十分庞大,几乎涉及到了城市生活中所有的建筑基本功能,其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且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功能有:居住功能、办公功能、零售功能、酒店功能、娱乐功能、会议功能、休闲功能、公共设施以及停车场地及设施等等。而商业综合体就是通过整合各个功能的协同作用来进行设计的。再具体点说,协同作用就是对城市生活运作的组合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内在的关联性和组合可能性,依据这些理论内容来进行综合体设计规划,常见的关系组合有以下几种:

互补互助型:综合体子系统的空间通过各个区域的功能互补来构建完整的建筑主体;

竞争比较型:若某些个别的子系统在使用功能方面有些重复,又或者因为相似功能的系统区域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被设置在同一区域,在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和可能性的情况下而产生集聚化效应;

系列型:系列性的空间设计是最为常见的区域组合设计,该设计模式下的子系统在功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互通性,经过相互转化从而达到组合效果;

主从型:子系统的组合以某一主题系统为主,设定中心子系统,其他子系统则以组合的作用性质辅助该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以上子系统功能组合类型是较为常见的几种设计模式,而在进行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施工时, 还是要结合当地城市或区域的民众生活规律和消费倾向来进行设计规划,采取某一种或多种设计模式组合来完成综合体的设计规划,将其建筑功能发挥至最佳状态。

3.2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设计

就我国目前一些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来看,建筑设计的重点一般都放在了建筑体的中外部空间上,而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远远不及中外部空间的丰富。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都是用来提供给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或某些公共信息宣传活动以及消费者购物休息和行走的内部公共空间,像内广场、室内商业街、引导空间、边庭、中庭又或者是露天商业街等区域,都属于具有特色的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水平交通空间、节点式空间、线性街道空间以及垂直交通空间是常见的几种设计结构。针对内部空间开放设计而言,该空间的设计策略可总结为一下几点:

竖向高差的调整变化。在对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高差调整设置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的应用领域很广,内部空间地面标高的改变能够将空间改变的特点加以突出,并且可以在内部较大的空间中创造出二次空间,进而使得个空间的不同功能实施得到满足;

开敞和围合的变化。我国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房空就都设置在顶界部分,因此其封闭程度只能够取决于建筑的侧界面的尺度和形式,或开敞或封闭,都要考虑到顶界处的各种限制;

对空间进行诱导性设计。商业建筑的特点和购物环境氛围的创造是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所要突出的重要内容,只有突出了其诱导性,才能够达到吸引消费者的建设目标;

空间层次变化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或使用者眼中的空间画面不再单调,进而使得内部空间的景观产生远中近的变化层次感。绿化、隔断或高低差的空间设置都能够使空间的层次感得以凸显,从而达成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从商业综合体建筑性质概念的介绍入手,就现行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和标准作出了探讨,像城市机能的考虑、整合设计的合理规划以及内部空间的整理设计等等,一些关键设计问题的提出都在本文中有所涉及。笔者相信,通过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我国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将会呈现出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振华. 城市商业综合体业态设计的新趋势[J]. 广东建材. 2010(07)

[2]区少媚. 商业综合体设计新趋势[J]. 设计. 2011(09)

第5篇

【关键词】慢步道系统 历史文化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出行总量和私人交通工具使用量急剧增长,城区人口大幅上涨,土地资源紧缺,而居民的户外休闲需求却在逐步凸现。在部分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让位于商业开发,步行系统不完善,休闲空间缺失,户外休闲需求与城市空间发展导向渐渐背离。在此背景下,打造富有特色的区域步行系统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笔者通过对学术文献的研究发现,慢行交通已成为近15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进行了一定规划实践,但结合历史文化风貌的慢步道规划研究尚不多见。因此,笔者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区段,结合其特有的风貌特征对道路进行适当改造,打造特色“文化步道”。由于巨鹿路紧邻黄浦区交界,远期可通过慢步道的东西向贯通及南北向延伸,带动整个片区的更新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1.现状分析

巨鹿路区段具有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沿线建筑形式多元化,其中不仅有裕华新村等石库门里弄,亦有巨鹿路889等花园住宅,同时还紧邻别墅、故居等人文景点。本次步道研究围东起陕西南路,西至华山路,全线总长约1公里,步行约需15分钟。

其中,巨鹿路西段(富民路以西)路幅宽度约15米(两侧人行道约3米),单行道,沿路设有机动停车位。商业业态主要涉及餐饮、服装、果蔬零售等,空间设计感强,并有巨鹿889等已相对成熟的商业餐饮区。此外,该路段临近故居、朱屺瞻寓所等名人名居,具有相对优越的人文资源。现状道路沿线人行空间较为局促,且部分路段有自行车停车占用人行空间的情况。巨鹿路东段(富民路以东)路幅宽度约15米(两侧人行道约2-5米),部分路段人行道被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所占用。该段商业氛围相对薄弱,沿线商铺较为萧条。且面对街道的实体围墙居多,街道景观较为单一。

2.相关研究及规划

笔者通过学术期刊及论文检索,对“慢行交通”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由统计可知,国内关于慢行交通的学术研究基本萌芽于2001年,起始于2006年,且于近年飞跃式增长。同时,笔者也对温哥华步行街区等国际案例进行了初步研究。2007年,温哥华市执行步行环境改善政策,对西百老汇等拥挤街区的人行道等进行了升级和重建。在6个主要十字路口安装了交通管理系统,并在全市新安装了10个步行信号装置,灯杆上有为行人设置的按钮,使行人得到优先权。温哥华城市规划条例也要求城市公园要提供步行专用道设施,保证了步行环境的空间品质。

此外,笔者还对巨鹿路相关规划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巨鹿路欧洲风情休闲街规划》以及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述规划以保护地区整体历史风貌为出发点,完善城市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和绿化环境,建立公共间层次和体系,提高空间质量。

3. 初步规划设计

3.1 规划研究原则

本文以延续历史风貌及周边区域的街巷格局为基本原则,对道路沿线的人行空间进行梳理,结合机动车道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步道系统为主导功能,提升空间的趣味性和通达性。同时,在重要的区域打造城市空间节点,通过绿化、雕塑、建筑整治等手段增强节点的标志性。

3.2 使用目标人群及时间区段

该区段周边星级酒店集中,外籍商旅人士占较大比例,建议适当考虑其餐饮文化及特征,设置西餐厅、酒吧、露天餐饮等,营业时间包括下午茶时间段及夜间时间段。

巨鹿路区段步道使用目标人群分析

使用目标人群类型 主要需求 使用时间段

商旅人士 餐饮体验 11:30-13:30, 中午,19:00-24:00,晚上

短途游客 观光休闲 无固定时间段

本地居民 慢步 19:00―21:00,晚上

此外,规划将目标人群较为集中的使用时间段(11:30-13:30及19:00-24:00)设为专用步道使用时间,其余时间段内仍允许该区段内机动车通行及路面停车。

3.3 城市空间设计

3.3.1 步道平面线型

规划步道主线上贯穿特色餐饮、服饰等商业业态,主要为周边酒店商旅人士提供西餐、特色中餐、酒吧等消费服务。通过支线贯穿的优秀历史建筑群、文物保护建筑及人文景点等为商旅人士及短途游客提供独特的空间体验。此外,考虑到部分本地居民的慢步需求,还设有部分支线可达延富绿地等开放空间,并通过远期规划道路可由街坊内部直接通达延安中路。

3.3.2 道路断面设计

根据现状调研可知,巨鹿路西段目前为西向东单行道,另有沿路的机动车停车位。巨鹿路东段则为双向两车道,人行道宽度不一。本文针对巨鹿路西段和东段不同的横断面特征,进行统一化设计。为减少周边交通影响,建议保留巨鹿路西段的单向通行交通,取消该段路面停车。巨鹿路东段的双向通行改为西至东的单向通行。由此,巨鹿路(华山路至陕西南路段)仅保留宽4米的单向机动车道,将紧邻其一侧的道路改造为人行步道,步道结合人行道统一化设计。此外,部分断面可利用较宽的后退空间形成人行道沿线的小型公共空间节点,拓展人行空间的尺度,丰富道路空间的景观。

其中,在近期规划中,拟利用巨鹿路现有道路段面形式,保证步道与人行道铺装一致,与车行道进行明确区分,并以绿化带相隔,实现人车分行。此项设计有利于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但步道与现状人行道间存在约20厘米高差,步行空间一分为二,使用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在远期规划中,可考虑将巨鹿路整体路面设为同一标高,此时专用步道宽度可达8米,空间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3.4 引导性措施

通过对巨鹿路区段的调研,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五方面的相关措施来提升空间品质。

3.4.1 地面铺装

巨鹿路现状人行道材质以灰色陶土砖铺砌为主,品质一般且缺乏特色。考虑到巨鹿路北侧有四方新城等高层住宅,人口密度高,停车需求量较高,其出入口位置不宜以人行步道隔断。同时,巨鹿路南侧临巨鹿889等成熟商圈,可结合人行步道进一步聚集人气,并提高步道沿线的空间吸引力。因此,对于巨鹿路南侧人行步道,建议沿线业态及建筑立面改造,与人行道统一重新铺设。在巨鹿路北侧保留的人行道上,可在现状地面铺装的基础上加铺相关指示标志,对步道的长度及沿线优秀历史建筑及人文景点等进行明确标示,作为北侧人行专用步道的辅助道。

3.4.2 围墙通透

据笔者调研,目前巨鹿路北侧796-798号、834-852号、868-874号、882-890号,南侧847-863号等区段均为实体围墙,街道空间缺乏活力。因此,建议巨鹿路南侧围墙应尽可能采用通透围墙,宜采用深色铸铁栏杆,细部与建筑风格统一,由此增强空间景观性。同时,在部分私密性的路段可通过选取紧密种植适当树种予以隔离空间,在部分开放性的路段则可通过对景设计等增强内外部空间融合,提高城市街道的空间品质。主要措施分为保留、改造、恢复等三类。

巨鹿路沿线围墙改造措施一览表

分类 主要措施 涉及区段门牌号

保留 透空围墙、半透空围墙,可透出绿色,形式协调,予以保留 568-796号、798-834号、852-868号、874-882号等

改造 实体围墙或与风貌不协调的围墙,建议进行整治改造,改为透空或装饰版画 568弄、796-798号、834-852号、868-874号、882-890号、847-863号等

恢复 破墙开门、开店的围墙,已破坏了原有街道风貌特色,建议恢复原来的风貌 669号、741号、787-789号等

3.4.3 垂直街巷

笔者对垂直于巨鹿路的主要特色街巷进行梳理,以强化步道与相邻街坊间的视觉和活动联系,提高风貌景观的纵深感,强化对风貌的视觉感受。目前垂直街巷主要包括景华新村、裕华新村、四明村、模范村等四处优秀历史建筑。

3.4.4 开放节点

1)公共人文景观

笔者将巨鹿路沿线及周边的公共人文景观纳入步道整体设计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设置建议开放时间段及规划措施。其中,商业类节点和办公类节点,建议结合专用步道使用时段向公众开放,设置休息点,增强沿线空间品质。此外,名人名居类节点则建议结合相关管理部门要求设定开放时间。

巨鹿路沿线及周边公共人文景观节点一览表

建筑名称 地址

商业 亚细亚火油公司住宅 巨鹿路889号

别墅 陕西南路30号

办公 刘吉生住宅 巨鹿路675号

名人名居 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

王正廷旧居 巨鹿路786弄66号

朱屺瞻寓所 巨鹿路820弄12号

周信芳故居 长乐路788号

冒广生旧居 延安中路877弄22号

徐志摩陆小曼旧居 四明村932号

2)半公共庭院空间

笔者对巨鹿路沿线内部半公共庭院的节点进行了梳理,建议结合专用步道使用时间段内向公众开放,定期举办各类沙龙等活动,将人的视线及活动引入庭院内部,丰富街道功能,为步道使用人群提供休憩驻留空间,同时布置步道景观休憩节点,结合绿化、水景等设计,设置若干室外座椅及雕塑小品,保持街道界面低调优雅的氛围。

3.4.5 交通管理

1)限时限速

由于巨鹿路单侧已纳入慢步道整体设计,应在保障步道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各居住小区及商业的机动车出入口。此外,由于单侧专用步道紧邻机动车道,建议在专用步道使用时段内,部分限制机动车行驶车速,以保障交通安全。但上述事宜属交通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相关管理措施需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尚有待进一步沟通协调。

2)停车管理

对于机动车停车,建议在专用步道使用时段内禁止巨鹿路西段路面停车,并引导车辆停放在附近其他停车点。同时,鼓励利用地块内部场地解决单位自身停车问题。在主要的垂直弄巷内划示一定的机动车停车位,并结合设置一定的移动绿化盆栽等,弱化停车对于历史建筑的视觉影响。对于非机动车停车,建议加强对于巨鹿路沿线非机动车停车点的管理,尽快地解决目前非机动车乱停放的问题。建议在有条件的内部弄巷及院落内增设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改善沿路停放、占用人行道的现状。

3)交叉路口通行管理

目前,巨鹿路区段内存在富民路、襄阳北路等两处主要交叉口。为确保步道使用安全,在专用步道使用时间内强化人行优先,建议参照温哥华步行街区案例,在两处交叉口处布置步行信号装置,灯杆上设置为行人设置的按钮,使行人得到优先权。

5. 实施计划

本文实施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建设、管理、维护主体;落实建设及维护资金;规划动态调整等内容。首先,由于巨鹿路慢步道位于市政道路范围内,建议由市政配套部门牵头进行建设及维护,并由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予以积极配合,共同作为管理主体,保障专用步道的合理使用。其次,由于巨鹿路慢步道属于公益利民工程,建议主要通过财政拨款,结合相关产权人的出资协议,建立步道建设及维护专项资金。此外,笔者建议在巨鹿路步道建设初步实施后,对步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时调研,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征询公众意见,对步道使用实际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形成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机动化进程突飞猛进,快速化、机动化成为高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的导向。在保障经济高效运转的同时,大众群体的出行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城市的邻里空间、公共空间受快速交通干扰,城市生活品质下降。随着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贯彻,绿色环保、安全宁静、人文关怀的城市慢步道系统日益受到关注。积极推进我国城市慢步道系统的完善,对打造和谐、宜居、高品质的和谐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克劳斯・昆兹曼,城市建设中容积率指标的确定方法。国际城市规划,2010(3),17-20.

[2] 甘霖,通过慢行交通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国际城市规划,2012(5),90-95.

[3] 周江评等,慢行交通的意义、国际研究进展和实践小结。国际城市规划,2012(5),1-5.

[4] 肖宁玲,浅议慢行交通空间的景观控制。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1-7.

[5] 许凯涛,慢行系统下的城市环境设计。道路交通管理,2010(6),56-57.

[6] 崔曙平,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启示。城乡建设,2010(12),30-31.

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空间;扩展;方法

1 园林空间的概念与类型

园林空间指在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树木花草(植物)、地形、山石、水体、园林小品、铺装道路等构图单体所组成的景观区域,它包括平面的布局,也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多维概念。园林空间的构成须具备3因素:植物、建筑、地形等空间境界物的高度;视点到空间境界物的水平距离;空间内若干视点的大致均匀度。根据境界物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以地形为主组成的空间;以植物为主组成的空间;以园林建筑为主组成的空间和以地形、植物、建筑工程构成的空间。

2 传统的扩展园林空间的技术和方法

①以空间的渗透突破园林空间局限。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观的深远感。比如隔着很多层次去看某物体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错觉。空间渗透的方法使空间具有不可穷尽的深远感。对于小型私家园林求得深远的空间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设计者往往通过借景、框景、透景等手法,使景观间隔一定的距离还相互映衬,使空间相互渗透,达到扩展空间的目的。这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较为常见,典型的有苏州园林。

②运用对比,创造小中见大的空间。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将两个存在着显著差异的空间布置在一起,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江南园林正是成功运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使空间不再拘泥于原有的尺度,做到大中不显大,小中不觉小,摆脱空间单调、沉闷、呆板的气氛,创造出一种意趣盎然、回味无穷的园林空间。

③营造意境创造无限的精神空间。园林意境的目的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欣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对于园林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林泉,避尘嚣,寄情思等。中国园林在意境上追求雅、深、远,因此空间布局注重蜿蜒曲折,用以达到上述效果,即“景贵乎深,不曲不深”。

3 现代园林空间延伸的技术和方法

3.1 立体空间的绿化

从空间构成要素之一的“立面”入手,营造一些垂直空间作为园林绿化的新空间,把垂直绿化和地面绿化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绿化的空间效果。在建筑物的檐、墙、杆、栏等处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以达到美化、绿化的效果,这种方式占地小,综合利用了城市空间,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用地的紧张,把向空中发展的高架路桥变成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改善环境、控制污染、美化空间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空间延伸的一个重要手段。较为常用的:一是利用藤类攀缘性植物材料来布置立体景观;二是采用墙面贴植技术,即采用人工固定、修剪、整形等措施使乔灌木的枝条沿墙面生长,形成“树墙”;三是在墙面柱栏上设定挂钩,吊上吊兰、牵牛等进行墙面或柱、栏等的装饰。

3.2 利用色彩和质地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着环境的信息及语言。色彩有着与其他造型手段不一样的功效,它可以跨越形体界面出现在不相干的各个部位,达到减弱、消除或增加某些形体不希望突出或者希望扩展的效果。在相对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园林植物的色彩却是可以丰富多彩的。利用植物特有的花、叶、枝干色彩的变化能为景观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将适当的色彩运用在某种材料上,可以相对的改变材料给人的感受。比如景观环境中的树桩造型的水泥墩,用暖黄棕色的涂料能将冰冷的水泥墩刷成很舒服的树桩色彩。运用色彩对比铺设地面,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效果,创造人们行走的乐趣,还可以成为环境中有效的视觉导向,以达到空间的延伸或缩短。

3.3 顶部绿化

较为常见的是家庭屋顶的绿化,这类绿化面积较小,主要以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做垂直绿化。这种绿化方式也可以在运用到公司写字楼、宾馆、酒店的屋顶,布置一些小品、小凉亭、小藤架,不仅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休闲范围,也延伸了城市园林空间。这种形式要注意符合人们在屋顶上的活动、休息等需要,主要以草坪、小灌木花卉为主。

4 结语

我们在继承传统园林设计精华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要与现代园林空间设计理念结合起来,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文化环境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现代城市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本文通过室内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新地域主义趋势、设计本土、原创设计以及目前行业中存在问题等方面研究来探讨室内设计的现状与发展问题。

一、室内设计的现状

中国的室内设计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年轻的行业。从小环境来看,虽说“全国装饰看广东,广东装饰看深圳”,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你追我赶中,深圳室内设计发展正呈放缓之势,“排头兵”的地位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

目前来讲,大江南北的设计师风格都一样的,不同的就是大小空间的不同。另外,设计中追求文学的东西少一些。很多人把东西做出来了,但是缺乏情调,对主体不够关注。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知道什么是室内设计,还是从接触香港的设计而来的。最早的是室内装璜,那个时候基本没有什么空间上的改变。随着发展,我们今天有了室内设计、室内装璜设计等多种多样的称呼,但是政府没有给这个行业正名,这难免带来了一些问题。

1)室内设计的新地域主义趋势

设计界提出的新地域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而言的。它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关注日常生活与真实亲近熟悉的生活轨迹,提取文化中更本质的东西,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技术表达出来,使建筑和其所处的当地社会维持一种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

2)室内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人性化的设计方面,就是要设计出更符合人性、使用更便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这是现代社会设计师的重要目标。在信息社会,快速的工作节奏使人们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在私人空间的家里生活得更为舒适和放松。

3)原创设计

设计是一个职业性很强的学科,他要求大家不断更新自己。大家看作品应该形成一个共鸣,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作品。无论对设计的创意、空间的理解、空间的整体把握、文脉的理解、美学等等综合知识修养方面,应该说暴露的问题就是缺乏设计的个性,设计的原创性比较匮乏。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浮躁的心态,而且是经不起推敲的拼凑的借鉴形式。我们不能永远按照这个模式的发展去走自己的设计轨迹。非原创性的作品确实他冲击着作为我们室内设计文化整体的形象。这个问题过多的暴露或者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确实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们设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4)室内设计本土化

本土化设计思想最早出现在建筑界,作为建筑设计的延续和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室内设计的本土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一些国家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强调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因而造价不高,但室内设计艺术效果却别具一格。设计师可以利用地方特色设计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高造价的室内设计相抗衡,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本土化设计可以促使设计师从本土环境中汲取创作灵感,激发原创意识,创造出更有民族个性的设计作品;应用本土文化可以真正满足不同民族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也是充分体现了室内设计的人文关怀。

5)目前行业中存在问题

中国建筑装饰2001年第一期《新世纪新年祝词》中发表了大量中国建筑装饰业及室内设计业统计数字是鼓舞人心的,说明建筑装饰行业已成为我国一大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正因为如此,国外的同行跃跃欲试准备在中国入世之后投入这个潜力很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人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当前行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免费设计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既不利于设计师地位的提高,也有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免费设计不符合业主的真正利益目前,有些工程公司在竞标时承诺设计不收费或大幅度降低设计费,实际上东方不亮西方亮,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只是一个竞争策略。

.大牌设计师有着自己的设计公司,但往往因为没有“设计资质”而不能参与工程的招投标,被迫挂靠装饰企业。

.设计师在设计创作缺乏潜心设计创作的心态,大多追求表象的形式美,很少顾及地域、历史、文化,缺少对本土文化及审美取向的理解和把握。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评论活动,近几年好多很有见识的青年设计师忙于工程,把理论研究工作挤掉了,从整体看这是损失,理论是设计实践的指导,不能忽视。

.室内设计师在工程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绩,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建树不多,室内设计理论建设薄弱,这可说是室内设计的一大软肋。没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和未来

1)设计师定位

室内设计是一个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职业,提供的是创意设计服务。

室内设计的未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一直在追寻,就中国目前室内设计师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基本上有几种可能:

.转入外环境景观设计。他要做外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很多专家学者强调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室内室外一体化。

.转向纯粹的室内装饰设计。

.做大型公共项目的设计,它对设计师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设计师不仅要懂各种规范、材料,还要懂得各种技法、流派。

.休闲空间设计,这样的空间不一定要专业的设计师来做,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做得很好,我们所认为的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集中于此。

今后的室内设计师还会有一个定位,以后的设计师可能会专攻某一种类型的空间,比如他把酒店空间做得很好了,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

2)国际潮流在变化,中国也紧随潮流,但整体品位的还需提高,室内设计要迎合整体的流行趋势。但每个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时代性,那些能够时刻跟随潮流改变自己、捕捉到新东西的设计师才是真正的大师。

2005年后,国内的设计市场要全面放开,国外的设计师大量进入国内,处于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压力之下的室内设计我觉得洋设计进入中国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它让国内的设计业又处于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我们也和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有一些合作,他们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先进的理念、材料,而且他们的体验也比我们多,不见得每个来中国的洋设计师都比我们强,但他们的整体高度比我们高这是不用置疑的。但市场容量有限,洋设计的进入肯定会给我们带来冲击,可能会让我们现在的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来做高端的设计师现在可能只能转做中低端,首当其冲的是现在做中低端的设计师面临的竞争压力会加大,或许转行做别的。另外,国外设计师不了解中国国情,大多会选择与国内设计师、设计公司合作,而不是长期扎根于中国市场,再者,开放后,他们也面临大浪淘沙的过程,也会淘汰一些水平并不高的设计师。国外设计师的进入会让整个市场朝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教师,我自己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自己的定位的问题。对于设计师,完成学校强制的教育是第一步,学校证明你已经达到了某种能力,可是更多的经验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实践,去自我修正,达到新材料与技术的良好结合,我们要努力提高这种综合设计品质。不是某一个点,不是简简单单创造一个环境,它是一个综合的品质。室内设计应该从多角度去理解,而不仅仅是时尚的东西,因为审美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无法去界定的,但是恰当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万书原《当代西方建筑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传统艺术元素、文化产业园、 建筑创作、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相关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在传统文化中,包括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元素(如图1),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诸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文房四宝、剪纸、中国瓷器、国画、石狮、风筝、如意纹、唐装、筷子、汉字、太极、八卦等传统艺术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能够唤醒个人与民族的记忆,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和无穷的联想。

在传统文化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的大背景下,关于提取传统艺术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在我国各地大量出现,其新的类型与形式也不断涌现,但传统艺术元素在其中的应用方式还较为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新的视觉要求。本篇论文着重探讨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与文化产业园区建筑的相互关系,得出传统艺术元素在文化产业园建筑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二、国内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自从西方建筑思潮进入中国开始,中国的建筑师就从未停止寻求建筑中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道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这始终是中国建筑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将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关于传统艺术元素应用方面的研究

传统艺术元素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将地域性的传统文化在艺术上的一种提炼和归纳。它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回忆和演练发挥有重要内涵意义。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灿烂、丰富而厚重,我国传统艺术元素种类丰富,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的建筑园林艺术、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等。本文将文献中收集到的我国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整理,分为建筑园林类、图案纹样类、器物类、文化类、民俗类等五大类(如附表1)。

现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应用传统艺术元素所做的优秀设计也不断涌现,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元素的隐喻象征手法已成为主要的设计手法。国内学术界关于传统艺术元素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为充分,并已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传统艺术元素应用的方式与原则也分为注重创新、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三个方面,分述如下:

1.1 传统艺术元素创新性应用的研究

罗显怡从传统元素的时尚演绎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应用传统元素时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设计语言渗透到现代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试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能够唤醒个人的记忆与民族的记忆,进而体现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罗显怡,2011)。

鉴于中国风格被误认为等同于传统元素的拼接,费飞指出中国设计需要中国风格,但对传统元素的应用不能脱离设计的实用功能、必须注重设计的科学性、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精神、需要创新(费飞,2011)。 邱岚指出在现代设计中再现“传统”元素,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的盲目复古和仿古,而是利用现代的手法和传统美学尺度,对传统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作品是充满时代感的,并且能够体现出现阶段的思想和技术水平(邱岚,2011)。

1.2 对传统艺术元素文化内涵挖掘的研究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比,杨巍指出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人文观念的应用;2.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3.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同时他强调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是停留在表面效果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以“取其形,延其义,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恰如其分的运用,就可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味,让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更加完美的结合,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体现中国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建筑设计(杨巍,2009)。

1.3 传统元素与技术结合的研究

戴斐指出用当念来整合传统艺术元素,是实现设计古今融合或传统风格当代转化的关键,即在文化内涵和审美法则上遵循传统,在设计手法和材料配置上现代化。各种具典型文化内涵的传统图形纹饰,,至今仍有积极的实用意义,可结合当代技术与工艺对这些传统符号进行抽象、简化、嫁接等艺术加工,在形式和寓意上予以延伸与拓展(戴斐,2009)。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朵云轩艺术中心与上海京剧院迁建工程”的项目设计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在中国风大热的今天,中国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视觉设计中。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是对传统的再复制做纯粹的中式风格,还是将中国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邵隽指出“朵云轩艺术中心与上海京剧院迁建工程” 项目虽没有直接复制这些传统的中国元素建筑符号,但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立面造型以及设计理念,都无处不体现了“国粹园”这一主题。将中国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表现,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邵隽,2010)。

2、文化产业园区建筑方面的研究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的行业。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度扶持,我国的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各地不断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模式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以传统艺术元素在园区建筑中应用方式的创新最为突出。

王彦辉从文化产业园中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认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对传统建筑形式要素的提炼与转化(浅层表达),更体现在对传统建筑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精髓的挖掘与传承(深层表达),在具体设计中,这两个层面应当是并重的(王彦辉,2008)。尹杰在其论文中分析了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描述该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思路和发展现状,分析园区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危险与机遇,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同时探索产业复合型发展模式的得与失,为其他文化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借鉴示范作用(尹杰,2010)。乔峰以河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定位为例,对其整体的场地布局、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自然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乔峰,2011)。郭洋和张清以上海发展较成熟的创意产业园M50为例,采用使用后评价(POE)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自由访谈和量化分析的方法,对产业园内外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尝试提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设计建议,为今后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郭洋、张清,2010)。

三、对相关研究进展的评述和展望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关于提取传统艺术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研究与日俱增。但由于文化产业园在我国起步较晚,现有国内关于传统艺术元素在文化产业园区建筑中应用的论文和资料较少,且大多停留在对设计作品的评述上,并无定量化的建成效果评价, 表现为研究内容和方法单一、研究指导意义不强、研究完整性与系统性不足、研究方法上存在局限性等几个方面。研究多以感性方面的定性描述为主,未能引入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定量的方法和研究体系,使得研究成果无法摆脱表象式的描述。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文化产业园建筑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从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中可得出传统艺术元素在文化产业园区建筑中的应用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缺乏创新性、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不注重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传统艺术元素应用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等。此外现有研究多以现象描述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所以未来的研究还需从应用方式的角度做进一步的探讨。

传统艺术元素在文化产业园区建筑中的应用,应取其形与意,正确地把握传统艺术元素应用的手法,合理的利用文化产业园中的“文化性”特征,对传统艺术元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形成与发张形成正确理解,将会为传统艺术元素与文化产业园建筑的融合提供一种策略,及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罗显怡.变“土”为“洋”——传统元素的时尚演绎[J].生态经济.2011(06)

[2]王玉萌.传统元素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07)

[3]薛黎静.传统装饰元素“云纹”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J].环境艺术.2011(07)

[4]邱岚.回归传统——浅谈现代设计新趋势 [J].安徽建筑.2011(05)

[5]李广雯.环境艺术中传统造型元素应用研究 [D].重庆大学.2010

[6]邵隽.浅谈中国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运用 [J].科技信息.2010

[7]尹杰.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D].苏州大学.2011

[8]全宁. 传统与创新——浅析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图形设计的融合[J].艺术与理论.2008

[9]秦亚平.探析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整合 [J].深圳大学学报.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