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企业管理论文

工业企业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01 16:27: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企业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企业管理论文

第1篇

在一个团队里,你永远都是团队的一员,每一个人不能代替整个团队,每个人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任何人都不该在工业设计工作中让自己的个性掩盖团队意识。夸大自己贬低或是蔑视别人,是不可取的;况且工业设计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决不允许有设计师(住常设计师)太强的个性发挥。想张扬个性也有个办法——那就是离开企业,做自由设计师,做设计大师——做克拉尼,为自己做设计,像纯粹艺术家去玩个性,玩感受。但这样你就不要再说你是驻厂设计师。所以我们应该强调team——个性对此无太大意义——在今天一只有凝聚力的团队,才是有战斗力的。所以在为企业设计中不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太多的加注到为企业设计的产品中来——还是那句话,我们设计的产品是满足大众的,不是满足设计师一个。我们还是要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市场调研结果为主要设计方向和参考值!

关键词:企业设计师设计管理工业设计

一、前言

今天,工业设计从一个灰暗的层面走上了中国经济的前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相较国外百年的历史,显得有点晚,但毕竟开始了它在中国经济舞台上辉煌的历程,并成为目前几大热门职业中的一种。作为一个从事工业设计的人来讲,这是令人无比高兴的一件事,值得所有ID人大肆庆祝一番!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显然是市场要求带来的变化——当下企业在技术、设备、信息、资源、营销等方面都趋于同质化,企业需要新的竞争手段来和其它企业拉开距离,获得优势,而工业设计作为可以满足企业这一现状要求的重要方面自然得到企业大力拥护和扶持。

但实际情况并不像企业想象得那么简单——建立一个设计部门,招聘几名工业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好像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很多企业都这么做了,但效果一点都不理想——招聘的设计师无法达到企业要求——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产品形象,在与其它企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造成很多企业对招聘的工业设计人员不满意,认为他们作用不大,可有可无。我们工业设计人员在企业中就只有这样的形象吗?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学习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为企业服务,而却得不到企业的承认,谁之过?

归结原因有几点:

1、历史原因:中国工业设计才只有几十年发展时间——七十年代引入这个概念,相较有百年历史的国外工业设计,自然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原因:中国工业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到现在都没能形成一种很统一和有效的教育模式。

3、企业的原因:企业自身对工业设计的特性、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认识不够清楚,不能很好的管理工业设计,使它能够和其它传统的各部门协同发展,互相促进。只是把它建立起来,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和运用资源的方式来对待工业设计,自然效果无法达到理想境界。

4、设计师的原因:工业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存在多方面的偏颇,无法和企业大的发展战略协调同步,自觉的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而是自顾自我目标的实现,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5、其它原因:其它还有一些来自硬件条件的原因,如技术、工艺、设备、资金等,受这些限制,很多优秀的设计无法得到实现。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做介绍。而我要说得也只是其中的两个方面——企业原因和设计师的原因。这么做的目的,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来了解工业设计,让设计师了解字的角色。为真正发挥工业设计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设计师自身发展明确方向。

二:企业

前面我们提到过,工业设计在中国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程,而真正为大多数企业接受和认同也许只有几年时间。造成目前很多企业的现状就是——需要工业设计,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工业设计的作用,也就是说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够全面,不知道如何很有效的管理工业设计,使之有效运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工业设计是什么?

早在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TCSID)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1次年会上就对工业设计做出了很全面合理的定义,大意如下:“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条件、工艺手段、视觉、心理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等新内容,使之具有新的品质和规格和价值,这叫工业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当工业设计师对产品包装、宣传、展示、市场研究和开发与预测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的能力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宏观方面对一系列问题所包含的解决途径和方式。也让我们看到在微观方面作为工业设计从业者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之复杂程度。他们要把工业设计所要面对的和研究的对象——产品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对待,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符合时代潮流的审美素养、具有感染力的造型语言等相关因素对新产品研发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有真正价值的新的组合、排列、融合等处理,使之形成一个既具有符合人们使用需要的合理的功能方面的体现;又具有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高层次精神审美方面的考虑,可以符合人的在满足简单使用外的高级需要。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工业设计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和我们目前国内对工业设计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有很大的出入,这也是很多企业源自对美工概念认识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企业认为工业设计就是美工或基本上和美工差不多,这是一种很错误地认识,如果是这样,那工业设计也就不可能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和大力支持,这是值得我们国内企业极为注意的一件事,要相使之发挥作用,就必须搞懂它的特点,理解它的运作方式。

2、各国对工业设计的态度?

现在相较过去,我们现在周围一切虽然具有了巨大变化,但工业设计这一基本的设计思想——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营造美的环境,还是具有它不变的价值。所不同的就是现在人的消费变化由于现在社会变化的速度加快而加速变化,很难让人把握。

但并不是说这设计就没有了价值,恰恰相反,设计的价值变得更加的重要。这从国外各个国家和现实中各个成功的案例中可见一斑。

当今发达国家无不把工业设计提升到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高度。日本把工业设计看作是自己国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来考虑,来发展。日本日立公司所作的调查验证了日本对工业设计态度的正确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一美元,回报率是1000美元以上,比其它方面的投入高了几十倍。瑞典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组建了自己的专门工业设计政府机构,来系统规划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设立国家元首工业设计顾问,国家性工业设计委员会,工业设计奖项,当然那些专门的政府的工业设计专职部门也都有建立。例如早在英国沙切尔夫人时期就曾亲自主持英联邦国家工业设计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现任英国首相也曾亲自主持工业设计活动。

由此可见,对待工业设计的态度上,大家好都是积极的。而我国政府,显然在这方面是落后的,是力度不够的。很多工业设计活动都是企业、学校、社团等自发的活动,而且成本很高,与会者一般就局限在一定的人群,甚至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对于与会者,在这里看是这几个人,换个地方还是那几个人,甚至于被人用作一种商业手段来操作——被认为的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罩。应该说,政府在这方面缺少一个专门的强有力的机构来来有效推动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一些协会,毕竟力量有限。

3、工业设计的作用

今天,世界上的工业设计活动,更是如火如荼。前段时间,英国政府就组织一大批国内工业设计精英到中国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他们的设计展。澳大利亚人也不甘落后,在广州也大张旗鼓的举办本国设计与艺术展。中国人自己也在深圳召开自己第二次工业设计年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专门的工业设计管理论坛等活动。很显然,这些决非是有些好事者吃饱饭没事干,原因是工业设计有它切实的价值,值得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工业设计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合理的工业设计管理,必将促使企业生产规划纳入到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之中,因为企业不可能今天生产一个产品和昨天以及明天的产品是互无一点延续性和内在精神的,而是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和相对固定的产品形象,例如诺基亚,伊莱克斯。如此,企业要想要工业设计发挥它的巨大作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使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采用更具有合理有价值的管理方法。

(2)、促进企业产品有效的创新

工业设计师专业化的解决人和技术、人和机器、人和环境、人和人、美和技术、功能和美等各种关系而具有存在价值的。那么伴随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人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变化。工业设计师会自觉来研究这些变化,不断为适应和满足这些变化而对本企业的产品做出有价值创新设计,及时发现企业高回报的创新点和盈利点。并且这些创新在设计管理者的引导和规划下,是可以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互相促进和完善的——也就是说工业设计师(住厂)是实现企业有价值创新的最有效环节之一,并推动创新。

(3)、为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前面我们提到,工业设计是为专业化解决各种关系而存在的,市场消费人群的多样化,是工业设计具有可发展的空间客体,催生了产品的多样化,丰富化,同时也为不同级别的企业生存留下了空间——如果人们只具有一种审美和需要,那么世界上同一行业中的同一种产品,也就会只有一家企业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这种价值的多元化,相关的就是审美的多元化,需求的多元化。工业设计管理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导设计师来发现市场需要的大面积空缺,进而设计出有市场的产品,这是工业设计的核心部分——寻找消费点、并想办法满足消费。这个过程,必然与企业开拓市场是同步的,并且它可以比企业所组织的市场调查更具有穿透力,更能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因为他们就是以细分市场来多样化设计产品的,更加微观和具体,具有实实在在效果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企业所作的调查往往宏观上的,更多偏重于技术、营销等宏观方面的,真正认真地从微观去捉摸消费者的心理,并具体到具体有效形象,也许只有设计师才可以达到;并且企业所作的调查最后所表达出来的成果,很多时候是设计师所无法运用的,因为大家所用的语言是有差异的,这种调查对企业具体新产品的开发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发现市场机遇也是工业设计所具备的一大内容之一,这种机遇往往是微观和具体的,不同于企业的宏观发展战略。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2篇

1.1企业对线损管理欠缺正确认识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能真实反映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质量,但存在部分电力企业在逐项分解线损指标后,却对如何采取措施及早完成线损管理指标、应为此提供哪些有效物质保障和有力技术支持漠不关心,未能对线损管理给予足够认识。由于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涉及到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企业人员却没有为线损管理划分清晰界限,各单位部门只注重企业业务管理工作,忽视线损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1.2线损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逐步落实“一强三优”的电力管理目标,传统的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冰不断涌现出各种问题,如企业各职能部门过度重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经常性忽视线损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处理好线损管理中与智能部门产生直接利益关系的问题;而对于与其利益无关的问题则不关心,电力企业各部门、各人员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甚至认为线损管理工作是其本职工作以外的额外负担,忽视线损管理的整体目标,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跨部门线损管理协作工作。

1.3线损管理机制缺乏生机活力

由于线损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因此管理难度较大,而要有效调节各部门合作、提高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率容易受电网总体规划、组织结构、电网运行状态、电能计量方式、准确性等影响。企业生产运行部门、配网运行管理部门、调度部门等执行工作当中存在与线损工作相关的内容,如抄表到位、电量差错、检查周期、电表轮换、调前合格率等,造成线损管理水平低的因素有很多,甚至难以区分是哪个部门的错失,但主要都是因为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线损管理工作厌烦,最终导致电能损耗严重。

2加强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事实上,供电企业在建设我国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能源配置,还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本用电需求。我认为必须强化供电管理中的线损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损耗,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线损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关于加强线损管理的实用措施。

2.1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线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涉及领域广,包括电网的规划建造、生产技术、调度运行、营销管理及电能计量等。一直以来,我公司都十分重视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队伍管理线路,同时制定科学合理降损规划,定期开展线损分析例会、改造计量装置,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抓好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明确线损管理方向、正确处理线损管理各项工作的关系,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实现电力工业节能降耗的目的。

2.2正确处理线损与降损的内在关系

深入研究线损产生原因,针对不同线损产生原因采取不同的降损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采用技术降损措施可有效降低理论线损值,通过管理降损措施能让实际线损值逐步趋近理论线损值,由此可知,技术降低损和管理降损对提高线损管理质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技术降耗措施需要大量资金,具体措施为改善电力网结构、优化电压等级、尽可能缩短电力网供电半径、优化整合无功配置等,真正起到降低能耗的根本目的;与技术降耗相比,管理降耗所需的资金投入量较小,强化线损管理可有效减少供电环节人为因素引起的“跑、冒、滴、漏”电量损失,有效降损。虽然技术降耗与管理降耗在本质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又是降损管理工作中两个重要轮子,相互协调且缺一不可。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效整合、激励机制的全面构建、控制手段的真正落实可保障电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资金投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为供电企业的线损战略目标服务。

2.3有效调整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有效满足电力企业组织一体化的根本性原则,企业应重视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调整,对管理活动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确保线损管理工作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但又要避免其涉入到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中,全面结合线损运作管理工作与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为有效满足电力企业组织一体化的根本性原则,企业应重视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调整,为此,大胆引入供电企业混合型线损管理模式,即在电力网原有组织结构前提下,积极构建与职能部门同层次甚至在线损管理上、高于职能部门层次的线损管理部门,充分突出线损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全面考虑我公司的架构规模,线损管理工作可不独立设置线损管理部门,只需将线损工作职责考虑进部门发展策划即可,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将线损战略目标与公司整体战略有效融合,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

2.4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

为实现降损战略的管理目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并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4.1激励机制应采用多形式表达,并且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事实上,供电企业的降损策略管理目标明确单一,由于各员工个人需求复杂繁多,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可积极构建激励机制,以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线损管理效率。

2.4.2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不管采取何种激励手段,必须注重机制本身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唯有严格遵循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激励原则,才能更好地鼓励先进,以先进个人带动整体,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加投入线损工作中,更好地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目标。

2.4.3激励机制要带有一定时效性为有效保证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应确保激励机制的应用时效性,尽可能保证及时激励,以更好地发挥机制的激励效果,让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线损管理工作。

2.5强化电量计量掌控,合理改造线路

加强电力能源输配电量的计量管理,是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合理规划电网建设,科学配置输变电设备,加强电网经济调度与检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及时调整运行方式。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集中抄表系统,针对电能表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淘汰型电能表,有效减少电能计量损失,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误差小、准确性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表损低的电能表,大力应用抄表自动化管理的全电子电能表,合理设置电能计量点,对专线用户加装失压记录仪,杜绝人为因素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

3结语

第3篇

笔者主要从事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负责企业内部文书、声像、会计、科技等方面档案内容的管理。下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内容,对于现阶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抛砖引玉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提高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

2现阶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首先,现阶段企业内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施工企业的业务类型所限制,工程项目施工具有施工点较多,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整个施工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局限。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档案管理意识,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不够清晰,档案资料流动不科学。在发生人动时,档案资料的交接经常会出现问题,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遇到诸多困难。其次,归档管理水平有限。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社会活动较多,整个工程档案较为复杂。工程档案的管理必须要保证其档案资料具有完整、客观、真实、原始的特点。在实际开展归档工作中,很多工程档案中的内容存在着缺失、错误等问题,并且相关材料填写上不符合档案归档要求,难以实现长期的保存。长此以往,档案就会逐渐发生失真、缺失等现象,难以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重要的凭证与依据。与此同时,在档案的收集上,很多施工企业都采用专人定期收集的方式。这种收集方式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整理和保存的过程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档案收集的方式较为被动,并且在档案资料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归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很多施工企业的自动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不够深入,整体档案管理工作依然脱离整个信息化系统平台而单独开展。再次,归档不及时。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在验收后的一段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档案资料的一角,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很多施工企业的档案归档与移交工作不够及时,并且拖延、滞后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工程项目在竣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档案资料尚未完成移交。这种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难以实现对技术的总结和改进,不能科学的对自身的施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改进与提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最后,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有限。很多企业的档案从业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忽视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在施工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一般由新人来进行管理。参与管理的员工不具备足够的档案管理能力,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难以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3提高施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认识到档案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档案记录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产。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管理范围和种类更多,并且特定档案的管理标准也更高。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不同部门要与之进行量化的配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第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执行基础,也是从基础层面上就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投资规模都较大,并且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员流动与变更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施工企业要指明专人进行专项档案资料的负责,并且明确相互分工与责任。在施工准备阶段,要积极的与监理部门、业主单位进行沟通,做好相关档案资料的样本设定,为后续档案标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在发生人员变动等情况时,施工单位也要积极的做好交接的管理,避免由于人动所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在档案管理流程设计上,要结合自身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内部结构,精简流程,并且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责界定。第三,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整体业务结构,并且对于各项工作状态进行深入的掌握,及时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资料,充分发挥企业档案资源对企业管理、技术、经营、研究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另外,施工企业也要积极的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档案资料的形式也逐渐变得丰富,电子档案的管理也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管理。通过做好相应的权限分配,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突破传统管理方式所带来的查阅难和管理难的问题。第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企业要有意识、有计划的构建一套科学的档案人才管理机制,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积极的推进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结合自身需求,不断的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充电,对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4结束语

第4篇

1.1基础硬件平台

基础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以及基于电力通信专网的传输网络、信息网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等。硬件设施是构建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这些早已不成为问题,但是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很快,需要定期更新才能满足系统功能需要,而硬件设施的更新往往投资较高。随着云计算的广泛使用,采用云计算也有成为基础软件平台的可能,可以降低基础硬件设施的费用。

1.2基础软件平台

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接口系统等。操作系统常采用UNIX、Linux、Windows7和Windows8等。数据库系统常采用Oracle、MySQL、Access、VisualFoxPro、PowerBuilder等软件系统。接口系统可采用基于WEB服务、XML数据交换、专门接口程序等。

1.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要涵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范围,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每一个专业系统还可再细分,例如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分为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营销质量管理系统、营销决策系统等;再如生产管理系统可分为生产计划管理、输电线路管理、变电设备管理、配电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试验管理和安全监察管理等。各供电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块。

1.4保障支撑

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规程等是供电企业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保障支撑。

2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见,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下面就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为例进行探讨。

2.1现状与需求分析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顺应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功能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包括员工构成情况,如学历、职称、年龄等。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主要是分析技术支持的程度(如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功能需求就是考虑所需要设置的管理模块,如按照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分成人力资源规划与定员管理模块、组织结构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人力成本规划及管控模块、绩效薪酬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资质管理模块、招聘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等;从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可将系统设置为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模块、部门信息管理模块、员工信息管理模块、考核及薪资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管理模块、其他功能模块等。

2.2建设目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体现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覆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范围,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平台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全员参与管理的目标,因而系统总体要统一,但又要有局部的灵活性。

2.3总体架构酝酿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例如从开发过程出发可以考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从开发立足点出发可利用面向功能法、面向数据法和面向对象法等;还可以采用模型驱动架构。以模型驱动方法为例,基于人力资源业务特点,参考相关模型规范建立信息模型、工作流程模型和安全模型等,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可设立数据脚本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规则层和界面展示层5个层次。系统底层架构可考虑采用比较成熟的J2EE架构,能保证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性。对于中小型供电企业,用户端采用B/S模式,服务器端采用C/S结构更便于管理。

2.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设计的流程分为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前面已经介绍了用户需求设计,下面讨论一下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进入数据库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因而要在数据库中创建登录表,并且为了防止登录用户任意修改数据库信息,还需要创建用户权限表,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不同窗体的操作权限。用户登录表和用户权限表都需要用户编号,用户权限表还要有权限编号。员工基本信息表、家庭关系表、奖惩表、部门类别表依据同样的方法进行概念设计。对于每一个表都绘制出实体E-R图,这样每张表的概念结构就一目了然了。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将实体E-R图转换成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用户登录表的结构分为列名、数据类型、允许Null值三列,列名下有ID、Name、Pass三行;数据类型分别为varctar(5)、varctar(20)和varctar(20);允许Null值下为单选框。其他数据表类似。

2.5安全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问题涉及面很广,既有系统本身的维护、使用问题,也有信息管理系统物理设备的质量问题,应对此种种问题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其中业务安全性、通信安全性、系统平台安全性需要重点考虑。业务安全性可从加强身份认证、细化权限管理和业务范围细分等几方面去实现。通信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泄漏和信息劫持两方面,为此可采取适当的通信协议防止网络监听以及服务器身份验证防止身份诈骗。系统管理安全性可通过切分访问过程并进行过滤、严格限定权限来实现,同时对系统操作痕迹(业务访问痕迹和数据访问痕迹)进行记录。

3结语

第5篇

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选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办公设备选购时,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即通过对多家供应商的办公设备进行调查和对比,通过对其性能、特点、价格及供货情况、支付方式及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相互比对,从而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在购买办公设备过程中,要考虑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对供货地点、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及到货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严把办公设备质量关。特别是在选购办公设备时要重点关注售后服务,这是办公设备使用过程中质量的重要保障。利用货比三家的方法进行办公设备选购时,需要制定选购对比表,这样通过对各家供应商、产品及工作现场等几个方面的对比,从而选择适宜的办公设备供应商。首先,明确供应商提供的服务,需要将供货地点、支付方式和售后服务都要包括在内,这是供应商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多家供应商这三个方面的对比,从而选择服务质量最优的供应商。其次,在选购办公设备时需要重点考虑办公产品自身的性能和价格,这是选择供应商的关键所在。需要对产品的功能、价格、功率、耗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从而选择产品性价比最佳的供应商。最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工作现场环境的适应性,这是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要素,产品在使用现场能否摆放、使用,使用效率和质量能否达到工作的具体要求,功能上是否存在浪费,产品的废弃物排放是否与国家节能减排政府相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收发存储是办公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

在办公设备管理工作中,接收、发放和存储办公设备这是较为经常性的工作,所以在这些工作进行时需要做到准确性、有序性和安全性。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办公设备受到损坏,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到设备接收、发放和存储时间的准确性,而且还要确保所形成的文件和报表要做到准确性,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企业办公设备收发存储工作中,需要做好办公设备接收的准备工作。提前对保管和使用人员进行确定,在接收前做好人员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各项特征和性能进行提前了解,从而为设备的存储和使用位置进行合理设定。还要做好接收现场的环境准备工作,使现场的环境能够有效的满足设备存储和使用,同时还要做好接收文件的准备工作。在收发办公设备过程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交接验收工作,对于所接收的办公设备不仅需要与各项文件、合同及单据等要具有相符性,而且在交接过程中还要做好记录工作,通过对办公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交换验收登记表的填写,交接时双方要在登记表上进行签定确认,完成移交。办公设备在存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性,作为保管人员需要对办公设备存储的空间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能够更好的满足办公设备存储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首先,要有安全防范设施。如库房和货架牢固、消防器材、安全防盗设施、保暖防冻设施、通风、防潮、防干燥、防虫蛀设施等;其次,要有安全保障制度。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等;再次,要严格执行出入库交接验收制度、交接班制度、守卫制度、消防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3使用管理是办公设备管里的难点

第6篇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受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影响,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依托,出现不科学操作现象在所难免,此现象违背了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原则。

2、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数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程度相对不高,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有待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薄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关于信息收集、上传下达不能做到及时、全面,对施工企业管理层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3、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命脉也是活力的体现,任何企业都应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点,建筑施工企业也不能例外,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意识,保证企业有意外开支与正常支付的现金储备。但是受施工企业系统复杂、工期长等自身特点影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制定合理资金使用计划,对于应收账款拖欠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甚至有的施工企业工程垫资现象愈发严重,导致项目施工进度受影响,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如上述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多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思想上一味地只是重视施工质量和进度,主要受此方面束缚,没有看清社会新形势,没有意识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一样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其二,受施工企业内部制度影响。不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会引起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施工企业领导一般重视施工后期核算工作,对于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关心不足,没有做好施工前期预算,对施工过程中财务缺乏有效监控,有限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落到实处,项目部以及公司各科室之间没有进行及时沟通,从而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畅;其三,受资产产权不明确影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时常受到资产产权不明确影响,部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者受传统思想影响,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限制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深化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执行力度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在结合新形势基础上,学习国内以及国外同行业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创新,从而可以保障企业制定出的全面预算能够有效促进公司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财务预算、成本预测以及施工组织预控是预算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需要有管理控制体系协助对其进行追踪、分析和控制,从而可以保障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在预算管理管控范围之内。

2、创新施工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遏制谎报和虚报现象。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建立公司财务分析原理,创新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3、强化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随着我国“营改增”浪潮的到来,税收筹划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虽然还没有实施“营改增”,但是改革大趋势已成必然,需要施工企业做好应对准备,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全体动员,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对税收筹划给予足够重视;其二,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需要坚持合理、科学原则,强化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4、防范财务风险,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论采取多么科学、完备的措施也不可能进行彻底消除,因此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企业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为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损失做好铺垫。此系统建立关键在于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确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财务指标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对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和评判,同时可以评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也可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其通过与财务控制机制形成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功能,可以规范企业经营、防范风险、消除隐患以及提高效率,达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的最高管理水平。

5、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环境。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受企业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此方面做的还很不足,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施工企业建立高效职业经理人制度,树立良好的财务环境,提高经理人的管理能力,从而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环境也是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实现最大利润保驾护航。

四、结语

第7篇

(一)缺乏一套相对完备的会计制度任何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一套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来遵守与约束,才可以保证工作的有序规范进行。企业工会的财务管理作为维护职工权益中最重要的财务问题的一个部门,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会计制度尤其重要。但是目前的企业工会财务管理部门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缺乏相应的会计执行制度、管理法规、监督制度,会计工作往往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相应的责任制度、监督制度也是一个极大的缺口,企业内控系统的不完善性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即使达不到“漏洞百出”的地步,但也是时常出现状况。

(二)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因为企业上下对于企业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相关的会计人员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会计人员的缺少使得现有的工会会计工作通常是由工会中担任其他工作的人员或者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兼职作业,工作量的巨大,以及职工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上,这就形成了工会的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性,并且一些财会统计核对、经费预算等工会会计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及时的完成。

(三)经费预算不科学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为工会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或活动来进行资金筹集、经费预算等工作。在企业工会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经费的预算时,往往是有支出需求即批复,丝毫不考虑工会经费是否有结余,是否有来源,其来源是什么等问题,只知道一味的支出,结果也就导致了企业工会的经费收支发生严重倾斜,企业工会资金出现缺口、漏洞。

(四)预算执行不具备高效、准确、合理性企业工会进行年度预算时,通常在这一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年度预算才得以制定出来。这样的预算就失去了“预算”性质。此外,预算往往一遍即过,或者只简单地在部门内进行审核,这就导致了中间出现许多错误,总体预算出现窜项、漏项的情况。此外工会作为维护企业职工利益的一个特殊部门,预算的项目表不是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的职工往往看不懂,不知道是否财权真正落到了实处,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

二、针对企业工会财务管理中现存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一)建立相对完备的会计制度大到国家的运行有宪法、森林保护有森林法、车辆运行有交通法、小到班级的运行也有班规需要遵守等等。企业工会的财务管理作为保障工会人员和企业职工权益的一个特殊部门,当然也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才可以使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加顺畅。这样在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经费预算、账目核算等日常工作时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得财务管理的过程更加规范、严谨,尽量减少漏洞。

(二)实现会计人员专人专用企业工会财务管理作为维护企业稳定、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部门绝对不能被忽视。相关会计人员应该专人专用,不能存在“兼职”、“临时”或者“凑数”的现象。只有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他们才有精力与时间去尽心尽力的完成工会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及时的对各种收支项目做出处理,保持企业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原先兼职情况出现时,工会会计工作与其本职工作之间的冲突现象与乱套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科学的经费预算,确保收支平衡有来源才可以有开支,因此进行工会工作活动经费预算批复时的前提是要知道这笔钱怎么来,从哪来,能否落实。不能使工会资金出现收支失衡、财政赤字现象。企业工会作为企业职工、工会人员权益的维护部门,是安定人心所在,尤其要保证财务的正常稳定运行,否则将会引起企业上下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四)使预算的执行更加高效化、准确化、透明化企业工会的年度预算应该改变以往的等到开年许久才开始着手编制的状况,而是应当在当年就将下一年度的年度预算编制出来,真正实现“预算”的作用。此外不仅要进行部门内的核算,而且对于某个项目还应该进行一次总核算,以免出现漏项、窜项、重项等现象。优化预算流程,使得预算结果更合理、更具备说服力。制定预算表格时,应该向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方向发展,保证即使不是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出身的普通员工也可以看得懂,形成全体员工进行监督的有效体系。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笔者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如何搞好成本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缺陷分析

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具体轻宏观;重现象本质;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的弊病。有的企业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3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严重削弱。一些单位在经营成果的考核兑现中。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成本管理的真实水平,被一时的“大规模、高产值、高效益”的虚假繁荣所迷惑,只看一时效益高低,不问效益来源,只知盈亏多少,不知盈在何处,亏在何处。不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离开成本管理抓效益的做法,是造成一些单位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潜亏严重、发展缓慢的主要症结。

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这种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5成本管理的内容不全面。一些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之中,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施工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独立费等)核算。缺乏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造成非制造成失控。工程成本直线上升。

6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1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工程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变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改造吏锪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精品工程,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其次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以效益评先进、用干部、形成人人讲效益,环环抓效益,事事增效益的良好气氛。

三、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四、是树立科学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责任意识。

科学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水平的试金石。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因此,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中集思广主,分析深透,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有充分的思想估计,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起谁决策准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不失误。

五、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管理的主体—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鼓励和保护员工展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打细算,精耕细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贡献。

六、施工企业的产值规模是取得经济做益的前提。

1没有产值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有了产值规模,不等于就有了效益;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达不到企业经营的最佳需求时,势必造成资源闲置,人、财、物的浪费;反之,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超过了经营管理能力时,势必造成企业管理粗放,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施工企业一方面要防止因产值规模而造成资源浪费,出现投入少,产出也少,使企业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因盲目扩展规模,“广种薄放或广种不收”,使企业陷入粗放管理的困境。

2必须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从工程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管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管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管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又有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是搞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3必须搞好工程式项目成本的测算评估,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

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是现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又一特征。因此,工程项目一开工,必须由法人、项目经理部按照下管一级、谁管谁测评、评干谁测评的原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成本客观公正地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

(1)测评投标报价的科学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论证和详细的现场核算,来检算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有无错编错列,漏算漏项现象,将报价成本与现场测算成本进行对比,测算评估出经营效益,指标项目目标成本的分解。

(2)合理测定目标成本。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科学设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按作业层直接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独立费);项目部间接管理费;上级机关管理费(利息、税金、基金等)进行分层测评。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单价,科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

(3)合理测定资金流量。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搞好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要科学合理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保障条款为基础。量入为出,最佳产出,保证施工生产需要的原则编制。资金使用要集中控制,合理调配,适当补充,加大资金的回笼力度和筹措运作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的周转。同时,要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乱借、乱投、乱用工程资金问题的发生,保证项目所需资金不受影响。

(4)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根据项目测算评估指标,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利润、银行上交款、科研项目、现场及队伍管理等按项目工期、年度进行分解,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位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签订纵向到企业法人——项目经理部——各作业层、工班、个人;横向到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书记)——各分管领导——各业务部门——个人的目标责任合同,按照奖罚对等的原则,实施重奖重罚。将优胜劣汰的市场竟争机制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之中,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4必须建立以“成本否决”为核心的成本管理制度。

(1)模拟市场,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上至企业的第一责任人,下至各责任成员,都必须树立成本第一的责任意识,必须从思想上确立不懂成本管理的企业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会成本管理的企业班子不是好班子;不搞成本核算的干部不能任项目经理和工程队长。在干部任用、职工考核、工资晋级,奖金发放等方面都要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度。

(2)强化成本的预测控制。不深入市场调查,不通过科学的成本预测所确定的成本目标就是一个盲目的、脱离现场院实际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适应的预测监控和即时信息反馈系统,实施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调节,及时分析预测企业成本管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不断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措施,保证“成本一票否决”的科学性、权威性。

(3)做好成本管理与其它各项工作的最佳结合。凡是影响成本的一切因素,不论是技术、行政、对外承揽,还是党群管理等方面,都应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都要进行成本和功能、成本与方案、成本与资源、成本与工艺、成本与质量、成本与规模、成本与体制机制、成本与市场竞争等可行性论证、客观上要求成本管理必须与生产经营的动态因素相结合。把企业管理集中在成本管理上,用成本效益作为检验企业其它各项工作的标尺。

5必须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走科技创新增效之路。

首先,要建立法人——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三级成本管理体系,正确处理三级之间的关系。法人为经营决策、成本利润、资金控制中心;项目经理部为工期保证、质量创优、成本核算、资金回笼中心;作业层为施工生产、现场管理、队伍管理中心。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管理为重心,作业层管理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重点是搞好工程项目“一级管理、两层分离”,一个项目只允许设一个银行帐户,一本财务预算总帐,一本成本物资总帐。作业层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台帐,实行日清月结,能核算出当日成本收支,及时调整估算出当日成本盈亏的的管理机制。

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权、利相统一,决策、运行、控制机制相配套的成本制衡机制。完善内部的成本激励机制,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每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上下浮动,促使全体员工在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个企业的成本利润目标。法人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即按岗位风险责任的大小确定奖罚数额;工程项目部推行绩效结构工资奖金分配制,即按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完成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效益、实际出勤等确定合理基数,进行分配;作业层实行工效挂钩分配制,即按成本超节、完成劳动定额、安全质量等确定工资收入,按计件分配。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促使企业各级管理者主动参与成本管理,关心企业效益。完善内部的成本控制机制、利用改制机会,鼓励职工按比例配股、通过不同形式参股等,实现股权多元化,让职工能够而且愿意以某种方式参与企业的监督控制,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对每项成本支出部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所有都代表以及全体员工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数据报告及偏离目标成本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管理正在从经验型走向精密管理,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科学时代下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必将与施工生产、技术工艺、企业信誉等交融在一起,在改进技术,提高工艺,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又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来促进科技进步。这就需要把科技创新增效的重点放在高、精、难、险的工程上、放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上;放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放在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上;从而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