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11 01:23: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的幸福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的幸福感

第1篇

【关键词】教师 职业幸福感 自身魅力

《孟子・尽心上》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乐之一。但是,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不高,而且,现实中也经常能够听见一些老师抱怨,工作很忙、很累,学生难教,在言语和表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职业倦怠。静心想想,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教师群体出现这样的情绪现象也是很正常的,然而,情绪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如果教师把这种情绪带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发展,甚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关爱。而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应该在工作中努力克服职业倦怠,积极寻找职业幸福感。

一、正视本职工作,抛弃职业错觉

一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会想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一些耀眼的光环,也会看到或听到人们对一些教师有损师德的行为的强烈批判。我想,这恰恰证明了教师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只是各种社会职业中的一种而已,既没有像人们说的那么高大,也没有像个别人想的那样卑微。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中承担着传承文明,推动人类繁衍生息的责任,教师这个群体只是承担这一责任的直接责任群体,就像其他社会群体承担其他社会责任一样。所以,教师既不要在光环下迷失自我,又不要在平凡中失去职业尊严。这样,我们才会平静下来,才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才不会在距大落差出现时产生职业怀疑,才能守住平常心,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接近幸福。

二、全身心投入。钻研业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变得浮躁了,人心变得浮躁了,我们很多教师也融入到社会浮躁的洪流中了。追求物欲、结交社会关系占据了我们的生活,职业倦怠、自满情绪悄然滋生,业务方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在忙乱的生活中,我们失去了自己最应该把握好的东西,在工作中也就没有幸福感可言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认真去钻研,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教师同样要认真研究专业知识,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育方法,让自己忙起来,让工作更富创造性。这样才会真正发现学生心灵的广阔,专业知识的浩瀚,才可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才会最大限度地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当我们将知识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看见他们成人成才,精神上的满足又会升华为强烈而又真实的幸福感,这是通过其它方式所体会不到的。所以,业务是教师的根本,钻研业务是教师精神升华、获得幸福的源泉。

三、育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尽管他担任校长,同时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又经常外出开会,无人代课,但他的学生学习成绩依然很好。语文教学中,他采用课堂教学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提高能力。在班级管理中,他坚持不为难学生、不纵容学生的原则,采用激励的办法,让每个学生有事做,班级事情有人管,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又成就了老师自身。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又是怎样对待犯了错的学生的?又是怎样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观点早已被教育界所认可。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有没有爱心,有没有耐心,有没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多给他们引导,多给他们鼓励,也许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学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我们也能从学生的成长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加强修养,提升自身魅力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见得非要有华丽的辞藻,更无颐指气使的教导,更多的是朴实无华的语言,风趣幽默的举止神态,这绝不是能刻意做到的。而应该源自于其浑厚的学识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对问题深刻的思考。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只满足于眼前的东西。比如,知识讲明白了,学生管住了,就不愿意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思考更深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我们往往很肤浅,在教育教学中底气不足,本能地就对学生拒而远之,而学生也不会在你的知识之外感受更多的吸引力,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就会变成我喂你吃的机械性活动,这是很可悲的。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有阳光的心态,广阔的视野,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兴趣爱好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修养,提升自身魅力,而这绝不是哗众取宠,欺骗学生稚嫩的心灵。而是教师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向往。通过自身魅力的提升,更好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把学生引向健康的成长之路。作为老师,能得到学生的信赖、爱戴、愿意与他一起徜徉知识的海洋,难道他还不幸福吗?

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第2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

从小时候听那首“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绿荫下,也不再你梦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到前几年看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再到我个人的QQ个性签名: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老师,职业幸福是什么?

作为社会的构成体,每个人都有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回报,同时社会也会以工资的形式回报个人。那么,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除了用劳动报酬这种有形的东西来衡量其存在价值外,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种无形的东西也能衡量其存在价值。事实上,教师在以多元、多姿、多态、多角色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对于教师来说,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教师本人的人生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了,教师才能把这种幸福感转递给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书育人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份事业。职业是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而事业则是精神的寄托,是教师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及追求目标的活动。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谁能给予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获取呢?我个人觉得一名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一、学生能给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往往来自学生,当看到自己以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师看到学生那感激不尽的笑容,就感受到了幸福,一种无以取代的幸福感。对学生或成人、或成才的成功教育是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好的诠释。因此,如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进步,那么对老师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恩,作为老师,我们也时常会抱怨。但一句真诚的“老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好!”,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足以让老师有一种快乐的幸福感。学生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学生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

二、教师自己能给自己职业幸福感

如果说,学生能给教师职业幸福感,那么,教师自己也能给自己职业幸福感,事物的发展由其内因决定,其内因便是教师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可以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倘若能给自己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话,精神便有了支柱,生活便有了目标,工作便有了干劲。所谓精神家园,就是可以进行灵魂与灵魂,心灵与心灵沟通的场所。它的存在是很微妙的,但它给人带来的精神寄托或激励却是无穷的。而教师的精神支柱就是学生,目标就是让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就有了动力,所以当默默的耕耘终有一天换来教育的累累硕果时,幸福便不言而喻了。原来,幸福,也是掌握在老师自己的手中的!朱永新教授说过:“要想写得精彩,就要活得精彩,做得精彩。”谁不想收获精彩?谁不想活得有意义?而一切的如意都要靠自己创造。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三、学校能给教师职业幸福感

如果说班级是学生相处的大家庭,那么,学校是教师们相处的大家庭,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大环境。教师的幸福除了来源于学生之外,更来源于学校这个多才的文化广场。教师个人业务的发展、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同伴的互助,这些对教师都是一种肯定,也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正确定位,对自身社会角色价值的准确判断,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在三尺讲台上,有愉悦的心情,有感恩的心态,展示的便是充满幸福的微笑,获得的便是职业幸福感。

四、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你给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3篇

1

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不同教师的职业理解、职业修养、职业需要不相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它提供的支持与保障也不相同,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就会不同,他们在职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就会千差万别。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是感受到了职业幸福,如果情感体验消极,就会“觉得不幸福”。不同教师的幸福感不同,“觉得不幸福”也会不同,所以笼统地讨论教师、讨论教师的幸福感、讨论教师“觉得不幸福”,其实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试想,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如果获得高职称,会有什么样的幸福感?有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因为学生成绩排名总“薄弱”,他评不上高职称,是否会觉得不幸福?那个因为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要办“名校同学校友会”,就“大热天里顿时感到冰寒彻骨”的教师,他觉得不幸福又是为什么?如果“教师普遍觉得不幸福”是个真命题,那么说些给教师幸福、让教师快乐之类自欺欺人的话就没有意义,幸福和快乐从来就不是个谁给或谁让的问题,向教师提供心理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无济于事,心理调适解决不了不幸福的问题。何况觉得不幸福也未必就是坏事,它或许还是教师的一种觉悟,是他觉悟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值得研究的是,教师的幸福感缘何而生?教师们为什么普遍觉得不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可能是一种境界,处在不同境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如果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来分析,他在职业生活中的幸福感是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获得的?是生理的安全的需要?还是人格尊重?审美抑或自我实现?这就能分析出不同的境界。如果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层次来分析,他在职业生活中的幸福感是在哪个层次上获得的?是遵守规范?还是拷问良心?抑或体验幸福?也能分析出不同的境界。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学识、职业专业学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这样的角度或维度来分析,可能更多地联系到教育的问题,也能更实在地解释教师的幸福或者不幸福。

2

要求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规范教育,这无疑是必需的。但规范是他设的,未必能自主,遵守是被动的未必能主动,局限于外部规定性和约束性的要求,道德就会缺乏内部环境的自觉性。所以在“遵守”的境界,师德规范很容易被异化成教条,人们为这些规范制定的奖罚标准或评价指标,也很容易为人的德性的不确定性所困扰。人们很难判断一个教师究竟是遵守师德规范的模范,还是德性高尚?毕竟如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以身立教这类规范只是教师德性修养的基础,整日唠叨这些基础的教条,可能感受不到多少职业幸福。

说“教师是世界上需要知识最多的职业”、“没有哪样知识是教师不需要的”,这不是什么规范,它却能让教师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跨学科的学问、学科专业的学问。但在教师学问不幸被唯学历的规范替代的情况下,它们就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替代了,甚至哪所学校的学历都成了衡量教师学问的依据。这就滋生了一种符号化的学历教育,这种教育把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价值消解了,把教师职业学问的可持续发展异化了,教师获得更高级学位的欣慰,就让人隐约地感受到,他的幸福与学问无缘。教师如果不以有学问来体验幸福,学生又以何体验幸福?教师和学生被裹挟在考高分、择名校、奔名牌的漩流里,对学问和学识却冷漠和厌倦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有学问有学识的教师还会有幸福感吗?

说“教师人人都是艺术家”、“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也不是什么规范,它却能让教师们自觉地生长起草根化的教育研究,让他们朴素地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地备课上课、用心地教书育人。但在教书育人的学问不幸被各种职业符号替代的情况下,它们就被课题、论文著作、赛课评奖替代了,甚至获什么奖、有什么职业名堂就成了衡量优秀教师的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但大家趋之若鹜地追逐符号,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评审、评估、获奖上,把教书育人的真谛都要消解了,这是否是本末倒置?谁能说得清在此期间,学生们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且不论“应试教育”是否称得上扎扎实实,但轰轰烈烈的教育必定不是素质教育。这样的教育太肤浅,满足于这样的教育的教师,只能获得些肤浅的幸福,而不断地拷问着责任良心的教师,如何能从这样的教育中获得幸福感?

3

良心是隐藏在内心里的意识活动,它让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责任。教师的良心是一种隐蔽的、自觉的职业责任心。它的外显的形式不像规范道德那样高调,它低调平常地隐忍着一份职业责任,所以是一种高境界。当教育受到冲击,教师遭遇不公,教师职业行为无所适从的时候,只要说一句“凭良心”,就能让教师问心无愧。而这样无愧的心灵之问,交织成教师复杂的情感体验,就可能既幸福也不幸福。一位在“”期间坚守着教书育人的教师,他说他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很充实,离开学生的时候,望着冷漠的校园,心里空落落的就有些凄楚,他显然既幸福也不幸福。一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他说他跟那些像山一样淳朴的学生在一起很幸福,他带那些孩子到城里去考试,他们考不过人家,在返回学校的路上,懂事的孩子们一直在说些宽慰他的话,他流了泪,但是很幸福。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这是教师道德。一位薄弱学校的教师说,总得有人教这些进不了重点也考不上名牌的孩子吧?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比别人差,教他们其实挺幸福。只是学校的成绩排名总是倒数,感受到被漠视、受歧视,心里就觉得憋屈。基础教育到底是要培养负责国民还是只培养考生?人民的教育事业中的人民究竟是谁?这几个问题弄不清楚,如何能幸福?一位薄弱高校的教师说,学生进校时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发展潜力不比别人差,培养他们成才很幸福。只是见到有些部门的招聘条件,就用他们的学校出身把他们挡在门槛之外,这样的学校歧视,让人很愤慨。办重点高校是要让学生肩负社会责任还是享受终身特权?如果逼着学生以学校为耻,我们也不能以学生为荣,教师如何能幸福?

教师的职业学识、职业行为也在遭受良心拷问,这主要关乎竞争性考试评价。一位名校的语文教师,他说他总是接高一的班,一直教到毕业,他说他高一高二教语文,高三搁下语文奔高考。他教语文很幸福,学生都喜欢他的课,但他们奔高考很无奈,学生不像学语文那样喜欢但也很努力,他有真切的教师幸福体验,也有不幸福的教育觉悟。恐怕绝大多数的教师就没有如此的幸运了,他们与学生一起奔命于竞争性考试,只是为了能获得高分,他们得经历炼狱般的过程、教与学的厌倦、身与心的疲惫不堪,着实没有多少幸福感,或者也有不幸福的教育觉悟?莫言说他很幸运,小学五年级就不得不辍学了,否则他的小说大概就不会有创造灵感了,他说的幸运,指的就是逃脱了炼狱般的过程、教与学的厌倦?其实他还有一份幸运,他申报诺贝尔奖没有学历规定,没要求他的第一学历必须是名牌高校。

莫言说他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在班上读他的作文,那位老师当时是否幸福这不得而知,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必定是个有良心的人,教师的良心让他负起了教师的责任。前些时候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莫言旧居荒芜的院子里说是去沾点喜气,但他们必定不去寻那位有良心的教师,也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有莫言辍学后那样的经历、阅历,他们只是向往莫言的获奖。成千上万的教师,还在用良心肩负着教师责任,默默地教书育人,他们未必有机会追逐职业符号、职业名堂,也未必有机会搞课题研究、赛课评奖,但他们未必不幸福。而有些科研成果累累的教师,或者正在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感受焦虑?如果他们只是为自己获得某些名堂而敷衍教书育人,或者还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他们也未必就幸福。

所以教师凭良心获得的幸福感,是内在自觉的职业道德责任心的体验,这样的幸福感以“问心无愧”而坦荡,以无怨无悔而坦然。这因此是超越了整日唠叨些遵守师德规范教条的境界,是与真正意义上的奉献、热爱、以身作则联系起来的境界。其实也正是在这样的境界,教师觉得不幸福才可能是一种觉悟,一种对教育问题的觉悟。这种觉悟让教师因为教育不公、教育歧视、学生不堪“考业”重负、素质教育不能全面实施而觉得不幸福,也因为教育浮躁、浮夸、形式主义,教师不能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教书而觉得不幸福。

4

大家都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再高尚的了”,为什么教师还会觉得不幸福?其实夸美纽斯的话,只是教师职业的外在评价,是他人评价、社会评价,不是教师自己的主观感受,它代替不了教师在事业追求、职业实践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只是个奉献的职业。道德不只是意味着给予他人、赋予他人、牺牲自我,有道德的教师也不只是像蜡烛、春蚕、梅花、人梯,他不会只凭人们的高评价感受幸福。教师是个主体的人,他体验到积极的热爱而不是消极的忍耐的时候,体验到收获和成长而不只是付出和牺牲的时候,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如果他不是个职业交换关系中的人,还是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他像蜡烛一样照亮他人,就必然感受到自我辉煌,未必像殉道者那样悲壮。物质环境贫困的教师,精神环境未必也贫困,他们不需要怜悯和施舍,改变物质环境只需要公正,精神追求只需要承认,幸福的教师总是默默地奉献着也收获着,可能没有奉献者的体验。

心存感激的教师是幸福的。不只是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学生只能“尊师重教师恩难忘”,这样的解释不公允。人与人的情感交往总是双向的,只不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有个闻道先后的特殊性,所以教师热爱与学生热爱才会有不同。其实学生的热爱最是稚嫩而厚重,卑谦而真诚,只不过它可能会来得迟一些,会经历些坎坷。有一种心存感激的说法,仿佛只适合学生对待教师,其实它何尝不适合教师对待学生?就幸福感而言,那些在教师节收获到学生心存感激的教师,收获的只是被承认、被感恩,这样的幸福感更像成就感。而教师如果能超越居功者的体验,也对学生心存感激,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第4篇

作为刚刚步入教坛的新秀,面对这样的现状,一定会有自己的梦想和困惑。我想说的是:教育是一份捧在手心里的职业,它需要你百般的呵护与宠爱,你捧在手心里的不仅是一块宝,还是一份庄严的圣洁。

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选择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选择清贫。可是,当你站上讲台,在那束只属于教育的特有光环的照射下,在那几十双如山泉般透明的眸子里,你会感受到这庄严和圣洁只属于教师,属于教育者的灵魂,它会抚慰你因为经济的窘迫而尴尬的心境。所以,它需要你用整个心灵去回报、去呵护。

你应当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不把讲台变换成商业的广告台,名利的追逐台。也许这会让你的心灵备受煎熬,使你要么不得周全地应付各方圣人,要么就是经济或名利直接受损,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准备。如同选择了军人,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和牺牲一样。军人的舍家卫国是显性的,教师在讲台前的坚守更多的却是隐性的,不为外人知和不为外人道的。如果你想在讲台上挺直脊梁、理直气壮地讲话,如果你想在几十年后都能无畏、无愧地直视当初望着你的那些不谙世事的眼眸,那你必须做出这样毫不妥协的坚守。

同时我还想说的是,要在教师这个位置上找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必须基于热爱。热爱你教的那门学科,热爱你教的每个孩子。要一直以一颗热爱之心,以一份燃烧的激情来做日常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同样的事,因为你的心境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当你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恋人般的感觉,你的工作也会回报你以恋人般的拥抱。你会发自内心地迎接每天的朝阳,雨露,甚至风霜,甚至冰雪。你会从孩子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里,感受到教育的神奇魔力。或许你运气好,会遇到一个懂教育,善待人才的领导,他会赏识和鼓励你;或许你运气不好,会遇上一个不懂教育,只懂吃喝、迎合上级的校长,他会恼怒于你的不听指挥——不管怎样,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影响你心情的因素。你应该明白的是,你的工作对象不是你的领导,而是你的学生。

只有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才是你最应该在乎和关注的事情。热爱,具有神奇的梦幻般的魔力,它可以使教育者生长出激情和梦想的翅膀。有了这对翅膀,你可以飞越万水千山,可以穿越重重苦难。教育,在很多时候是难的,可是,只要你拥有这样的翅膀,你就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教育,在很多时候也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这样的翅膀,就会使这美好更美好,让教育向着更为明亮的方向行进。

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幸福感;自我提升;路径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的幸福指数越高对于幼儿的成长、幼儿教育专业化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幼儿教育幸福感影响因素,有学者指出,“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组织管理、职业、个人、社会支持等,前三者属于幼儿教师群体内部的影响因素,可以理解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小环境,社会支持则是外部因素,直接表现为改善教师生存的大环境。因此,增进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首先需要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为幼儿教师提供有力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制度上的支持和社会的重视。”[1]可见,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需要幼儿教师个人的努力和适应,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支持。

幼儿教师因受教育对象幼儿的存在而存在,幼儿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儿童幸福感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相互感染。二者若需要达到幸福的状态,必须是两个维度的主体具有同等的地位,也就是说二者在对方的角色中都具有主体性地位,教师和幼儿之间必须有同等对话的权利,具有友爱、平等、和谐的地位。

首先,对于幼儿教师个人来讲,需要做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专业意识、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专业地位,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必备条件和核心内容。幼儿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诚然,需要教师个人努力以外,还需要社会等提高支持等。有学者指出“有些教师由于自己在技能技巧、教学水平上存在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获得职业效能感,没有得到幼儿、同事、家长的赞同而感到沮丧,动摇了其工作的决心。那么,就需要个体的自我努力,通过寻求人际支持,从同事与同长处获得指点;通过专业的继续进修,从专业学习中汲取更多的养分;通过反复的观摩、练习、反思,在经验中获得成长。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获得人际支持和认同,继而提高职业效能感,形成对职业真正的爱和投入。还有的幼儿教师或处于职业发展的高原期,或由于年龄太大,或由于家庭压力太大,等等,降低了职业认同感,这时通过及时的自我反思,找到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2]。

幼儿教师在日常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调适出乐观向上和享受与幼儿在一起愉悦的心态,这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认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乐观开朗的心态,平凡的工作总会有热情,对幼儿教育要热情细致,有爱心,要克服职业倦怠。还要学会享受教学,把幼儿的成长和他们的真情回报当成最大的幸福。幼儿教师还需要对自我进行反思和分析,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身的长处和注重潜力挖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我幼儿教育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幼儿教师个人修养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多年后,在事业有成、业务娴熟、对教师职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之后,才会达到最高境界。”[3]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通过教育教学使得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教师也要促进自身的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成长动力和幸福体验,其职业认同自然会提升。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包括对职业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教师不是“保姆”,更不是“阿姨”,而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施教者,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此外,幼儿教师要将职业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把职业工作看作一种生活方式,职业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这样,职业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或鸡肋。

参考文献:

[1]程妍涛,徐鸿著.幼儿教师专业生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第6篇

大家上午好。

能暂时放下任何负担,大家坐在一块儿聊书,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所以,在暑假即将来临之际,学校教科室安排读书交流活动,并且冠名为“教师的幸福感”,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刚才几位老师的交流中我听出来了,这几位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享受到了幸福,享受到了读书的幸福,享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我想结合《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关于教师的幸福和幸福感的几个主要特点来谈谈读书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列出了教师幸福和幸福感的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教师的幸福具有精神性;其次教师的幸福具有关系性;再次,教师的幸福具有集体性;最后,教师的幸福具有无限性。我读着教师幸福的几个主要特点,不自觉地想到了读书为什么能给教师幸福。

读书吻合了教师幸福“精神性”的特点。与一般人群比较起来,教师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而读书正能使教师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精神生活的丰富能使教师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最近我在读《松下幸之助传》《盛田昭夫传》,松下和索尼公司的两位老总的成长和成功经历,还在读台湾一位普通教师写的《老师,你会不会回来》。这几本书都启发着我人生只要有追求,只要不断努力和奋斗,总会获得成功。尤其是松下幸之助,不但创造了事业的奇迹,同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年轻时候就多病的他,那么忙碌和辛苦,他战胜事业困难的同时战胜了自己的疾病。

读书吻合了教师幸福“关系性”的特点。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与同伴、家长和学生共读,其乐融融。我一直忘不了有个学校的校长介绍他的学校,早晨问候不是“早饭吃过了吗”,而是“今天你读了吗”。我想,如果我们学校彼此之间的问候也习惯用上这句话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更加幸福的。

读书吻合了教师幸福“集体性”的特点。教师、家长、学生共读,会有更大的收获,读书的收获是教师幸福的源泉之一。六一前夕,学校编印了《共沐书香》阅读成果集二。可能大家因为复习忙没有好好地读,大家可以趁暑假的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本集子,想象一下家长和你的学生也在读这本集子,我想阅读的收获大家共享,我们一定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会感到职业的幸福的

第7篇

“你一定能行”

有一天,在巡查时我发现某大班的家园联系栏版面清新、色彩协调、美术字充满动感,让我眼睛一亮。这是A老师的杰作。A老师今年刚进幼儿园,性格内向,做事谨慎,不善于表现和表达,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但事实上A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擅长美术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不能被埋没,我们既要让她充分发挥特长,为幼儿和幼儿园的发展出力,又要帮助她成就自己。但是怎样才能让这只美丽而羞涩的“孔雀”大胆地开屏呢?结合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计划,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活动,如在“家园联系栏”分享活动中,我很自然地表扬一些在这方面做得有特色的班级,其中包括A老师的班级。其他教师也对A老师创设的“家园联系栏”表示赞赏。A老师的脸上掠过了一片“红霞”。又如,在“班级环境布置”分享活动中。虽然A老师在分享会上的介绍显得胆怯和羞涩,但台下热烈的掌声给了她信心,大家不仅赞扬她能大胆展示自己,还对她的班级环境布置凸显了美、雅、活等特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在接下来的“自制教玩具”分享活动中,A老师的才华又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肯定。A老师的美术特长慢慢被大家认可,教师们经常向她请教有关美术方面的问题。A老师也能自然地与大家交流,热心地帮助大家画挂图、画标志等。A老师改变了许多。我和园长商量,决定趁热打铁,让A老师创编一个体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绘本。并展示在幼儿园的长廊上。我找到A老师,与她交流了我们的想法,可是她还是有点不自信:“我能行吗?”我坚定地告诉她:“你一定能行的。”接着,我和她一起讨论、策划绘本的内容、版式等,我还给她打气:“面对新的挑战不要胆怯,要勇敢地去面对。我等你的好消息。有困难我们一起商量解决。”没想到,两天以后,A老师就拿出了绘本的初稿,鲜明的主题、可爱夸张的人物形象、简洁的笔触,一下子吸引了我,我给了她充分的肯定。接着,我又和她一起一张张地修改、完善。这时她与我的交流越来越自然、顺畅,我们很快就定稿了。在A老师的努力工作下,长廊绘本创作顺利地完成了,无论是孩子还是其他老师、家长、来园参观者无不啧啧称赞。此后A老师布置的“美术工坊”、春节宣传栏、“六一”节主题活动环境等同样给大家不少惊喜。她组织的美术主题活动“美丽的端午节”也得到家长的赞许、专家的肯定。为了给她搭建更高的平台,我们除了让A老师参加新教师组的教研活动外,还让她参加美术课题组。一年后,我们看到A老师无论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教研活动中都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和表达,不再羞涩、退缩了。

“只要你肯努力,永远不会迟”

B老师是一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听说她原来性格张扬、说话直接,因此得罪、伤害了一些人,所以,在工作中不太受重用,只在小班担任辅助老师。久而久之,她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于是,我特别注意观察她的一言一行。发现她对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照顾得特别细致,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想,她依然热爱孩子,但她内心深处的心结需要我们帮她打开。于是,我在会议上表扬了B老师的保育工作做得细致,还列举了她关爱孩子的细节。久违的表扬让B老师受宠若惊,也让其他同事赞叹不已。大家都没想到B老师在保育工作中这么细心,对孩子这么有爱心。

从此以后,我经常主动地接近B老师,和她交流工作上的事、生活上的事,适时地对她的工作表现给予肯定。慢慢地,她也会主动地和我交流工作上的困惑,与我分享她在工作中的体会……有一次,我找了个机会,与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我耐心地听她谈过往的一些事。真诚地分析她的性格特点,以及有些事情产生的原因,并告诉她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受挫而轻言放弃。我鼓励她丢掉思想包袱,重新开始,用事实证明自己,把荒废的业务重新拾起来,迎头赶上。可是她胆怯地说:“我还来得及吗?”我直视她,肯定地回答:“只要你肯努力,永远都不会迟。”她的眼眶湿润了,沉默片刻后,她小声地说:“我试试。”

我思考着要如何帮助她,才能激发她的内驱力,让她迈好每一步。于是,我先让她把自己担任的辅助老师的工作做好,让大家看到她的努力和能力。我经常到她班上了解情况,在她遇到困难时与她商量对策,适时表扬、肯定她的进步。果然。她所在班级的其他教师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她工作积极了,说话和蔼了。她也悄悄地告诉我工作越来越开心、顺心了。第一步终于成功了。接着,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我让她先参加年轻教师组的“如何组织半日活动”教研活动,使她重新认识如何科学安排和组织幼儿的半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给她帮助与指导。经过努力,B老师组织的半日活动得到了同事的好评。我看到B老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B老师毕竟是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经过她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大家的帮助、指导,她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愿意奉献幼教事业的热情重新被点燃。在第二个学期,我建议园长把B老师安排到任务最重的大班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以后,B老师的干劲越来越足了。她不仅把班级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和班里的其他两位教师也相处得很和谐,配合得很默契。B老师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我向你道歉”

年轻的C老师将在一次园内观摩、研讨活动中承担展示任务。一天,她拿着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请我提建议。看到她如此虚心好学,我暗自高兴。我仔细阅读了她的方案,并根据我的经验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C老师认真倾听,还不时地进行记录。几天后,C老师展示了教学活动。我发现不少活动环节是根据我的建议设计的,但实际组织时没能真正把握每个环节的重点。观摩活动结束后,其他教师对这次教学活动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她一脸委屈地说:“我原来不是这样设计的,是杨园长说要那样做的。”一时,我愣住了,没想到C老师在这样的场合说这些话。不过,静下心来想想她的话也不无道理,我之前确实没有仔细询问她原来的设计意图,就着急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导致她生搬硬套。想到这里,我便接着C老师的话,首先表扬了她认真对待教学研讨的态度,活动前能做好充分准备,虚心请教。同时也检讨了我自己的做法,并郑重地向C老师说:“我向你道歉。”晚上,我在QQ上给C老师留言,肯定她能在研讨会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希望能与她作进一步的探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主动找C老师讨论教育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时刻提醒自己倾听教师的心声。我诚恳的做法得到了C老师的认同,她也更加愿意与我探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变得爱问、爱学、爱思考了。对于其他教师,我也能更加从容地对待了,如果他们有问题与我交流,我总是先安静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困惑,再帮助分析,最后达成共识。

第8篇

1、法律层面《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作为推动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这三部重要的法律,其中与幸福感联系最为密切、最为核心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和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以及“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等三条明文规定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得以全面、彻底的贯彻和落实。

2、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方面与一些西方国家在专科层次教育中授予副学士学位相比,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没有设定所谓的副学士或相当的学位,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是没有学位授予权的,因此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别。而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学制长、起点高,不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传授构建一定程度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区别,同时还未享受一些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倾斜、支持、优惠政策。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中职教育的发酵馒头,发展战略、地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尴尬。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还进一步分为高专和高职,二者又分别倾向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更是显示出了其复杂性。另外,与相同在校生规模的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因层次低,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均拨款等一系列指标上都有明显的缩水。而且限于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低,国家在制定教学、科研等方面支持和资助方面明显就会向本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因自身发展需要向本科学院和综合性大学流动。

3、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对高校发展及高校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影响是由于高职院校层次相对本科学院及综合性大学要低,其办学历史、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往往比他们要低,得到社会认可度就显得相对要低。每年新生报考程度、新生报到率就远低于本科高校,这就是最为直接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