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8 16:2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馆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图书馆管理论文

第1篇

简而言之,柔性管理属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新领域。虽然柔性管理至今尚未获得经济管理理论结合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但是从根本上而言,柔性管理有别于传统的刚性管理。长期以来,强制性的刚性管理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从其管理模式上就可以充分感受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由此可见,柔性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变化和稳定。图书馆管理实施柔性管理的目标,需要管理层从思维方式上进行改变,即从所谓的线性思维转变为非线性思维,进而达到与时俱进,从表面上看出其复杂的景象,从事物的发展和衍变中观察发展的规律。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用柔性管理可以了解下一步事情发展的趋势,进而预见未来发展的变化。随着现代化管理概念的推进,柔性化管理逐步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在管理中,柔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柔性管理具有柔性化的管理决策。在决策形成的过程中,传统刚性管理主要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推行政策,柔性管理将其转变成了对员工的信任和尊重,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柔性管理具备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多采用直线形式或者职能部门的管理结构,以此来实现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和指挥。最后,柔性管理更具科学化的组织激励。在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对员工实施激励主要采用的是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形式。图书馆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将两者相互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柔性管理相较于刚性管理更具科学性,能够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发展机遇,实现自主化的管理。

2.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如前文所言,相较于传统刚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状态,有效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1建立柔性的图书馆组织结构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是“等级权力控制式”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的事“控制与制度”。运用这种管理模式对约束管理人员勤奋工作,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其管理模式显现的国语机械化,缺乏一定的活力,其并不能适应现今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展开柔性管理模式,可以突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体性,注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性。在实施该项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将积累作为其主要的目的。这样有效促进员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将员工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开拓与创新。可见,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居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2.2实施柔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图书馆在其管理的过程中实行柔性管理,将读者的阅读需要考虑在内。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读者的信息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够在图书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因此,图书馆在购置图书的过程中,应依据读者反馈的信息进行购置。采购人员要收入读者全体,调查读者的需要,并且重视学习,进一步优化资源馆藏的结构。另外,在学术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的柔性管理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应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柔性管理体现在图书馆管理中。

2.3采用多种激励机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高是柔性管理在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在过去,图书馆更注重在其建设的规模。柔性管理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柔性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当更加注重对企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为此图书馆必须做到,首先,对图书馆财务管理进一步的优化处理,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开展柔性管理中,这一步非常重要。其次,进一步对图书馆财务关系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员工的自身情况来定向自身的职业发展。

3.结语

第2篇

全球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影响了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与交流的目的,他们更迫切希望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到更多的图书信息或下载信息资源。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多元性、应用性、以及社会性的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必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拓展其发展空间,通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元的一体化服务功能才可得以实现。数字网络化必是图书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3.1信息资源不足及不能共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各单位对图书的管理都逐步提出了“信息化”的口号,以使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并组建了各自的图书馆网络检索系统。网络检索这个平台,使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先根据需要,通过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查到所需资料,再去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然而却可能查不到文献或是查到的相关文献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其需要。这种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却在图书馆中找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出现有图书馆资料资源不足的缺点。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在规划时缺乏前瞻性。虽然学校图书馆都相应地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引入了网络化技术,但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在网络建设建设方面出现了漏端,造成各图书馆之间信息渠道封闭,即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因此,虽然学生在学校的局域网上能够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但不能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半封闭现象。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规模变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而不愿再选择经过复杂的借阅程序去借书,于是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显现出来,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2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化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采购的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并未对现有信息资源实行深入开发,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特色,个性化特色数据库未能得以建立,这会削弱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3学生不良的借阅图书习惯图书馆环境安静静谧,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存有海量的书籍和资料,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经常有学生选择在图书馆从早到晚地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多会在藏书中一次性地找出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在身边慢慢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健忘或图书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看完书后,便将其放置自己的座位上,并未将图书置回原位,这样致使很多书籍未得到整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取走书架上的资料后没有做好标记,当阅读完之后忘记图书原本放置的地方,便放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放置混乱的状况。另外,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在络图书馆查阅系统上查到相关资料的位置之后,去书架上寻找图书却找不到这种。因此,图书馆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学生疏于遵守图书管理纪律,同样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4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这与当前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有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采用终生制聘用也即是传统上成为的“铁饭碗”。评定职称时也大都是论资排辈。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愿意去深入踏实地钻研图书馆工作。长此以往,造成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觉悟、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5凸显的安全问题信息化的引入对于图书管理就优缺点来说是双面性的,虽然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拓宽了分享资源的渠道,减少了物理性空间、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但也使图书管理领域凸显了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到信息被盗、数据丢失等问题。图书管理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增强网络系统的防盗性能,从而增强其安全性。

4.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思路

4.1着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探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图书馆要勇于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合作,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图书馆,做到共合作、同发展。三,创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打开思路,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4.2着手于各项制度的创新如果不进行制度体系创新,那么图书管理创新将无从谈起。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来考虑进行制度体系创新。一,综合制度的创新,包括职责的细化与界定、根据情况增加新的业务部门等方面的创新。二,行政体制的创新,涉及到晋升奖惩机制办法、人员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在明确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责后,不妨在图书馆内设定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位,他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解决图书借阅、查询等问题;在图书馆考勤方面,更要加强规范,要确保图书馆对学生服务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学生翻阅及借阅资料的负担。三,业务制度的创新,应结合信息化图书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制定细则及操作规范,使得文献的采、编、放等各工作分工明确,既充盈图书馆知识库,又尽力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四,与读者服务有关的规范的创新,即加强对读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认定。创新图书管理制度,能够为图书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有利于增强图书管理的应战能力。

4.3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树立新的人员管理理念。首先,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终身培训的方针,为图书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其次,可以考虑引进网络信息化技术人员,引领他们成为创造出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的掌舵人,使学生和读者在图书选择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为全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如下优点:①能够扩大共享资源规模;②增大影像、光碟等数字媒体对学生的开放程度;③使得学生在获得资源途径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不需要固守在图书馆这个物理性的空间里看书,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资料。二,完善培训和选拔体制,形成良性的竞争体制。根据图书馆的学科设置,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务,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结合业绩选拔人才再接受其它培训,从而保持他们的积极学习性,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以保持人才队伍供给源源不尽。同时,要以实质性的利益作为诱饵,鼓励中青年才俊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充电学习相关知识,成为图书管理领域的卓越人才。

4.4着手于技术设备方面的创新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因此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网络信息技术则是创新图书管理的硬件。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图书资源也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渐向电子载体演变,为跟上时代潮流,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应对这种转变,着手于技术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推广电子书,使它成为连接知识资源向读者涌入的的最佳通道。因此,图书馆要不断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的效能。技术作为硬件工具,就是为人服务。图书馆管理要以读者的需求为标尺,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为提供对象,以自身的硬件设施工具,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服务方式方面也不能落后,应保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5.总结

第3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数字化产品的推广也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都给图书馆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书本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经营更加困难。虽然一些读者比起网上阅读更加喜爱在图书馆时被浓浓的人文气息包围的感觉,但是如果图书馆不改变管理模式仍会被强大的信息时代所淘汰。读者只有在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服务,阅读时才会更加青睐于图书馆。目前,一些图书馆已经意识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转变管理方式。为此,图书馆也作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管理质量,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但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都收效甚微。因此,优化管理方案坚持做到以读者为本,切实维护读者利益,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

(一)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管理观念

由于以前的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与读者之间没有互动导致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淡薄。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的行为更加的规范化。给他们树立一切以读者为本的观念,以读者的利益为重,保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这样才能让广大读者在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对于读者对图书馆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图书管理员应该要虚心接受并且对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采纳并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还能促进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积极态度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工作人员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能更好地处理与读者的关系,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让读者感受到服务的真诚。这些都处处体现着以读者为本的经营理念。

(二)采用多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流程,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培养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明确管理员的职责;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管理,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责任到人,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速地去解决问题,保证在管理中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保证知识的时效性,以此解决图书馆知识跟不上信息化时代步伐的问题;完善借阅机制,简化借阅手续,采用自动化借阅登记,缩短读者借阅登记的等待时间。按照读者的年龄、学历、阅读时间和次数,总结规律,为读者推送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对与读者失信延期归还或不还等违规行为,图书馆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并对读者的行为进行监督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为读者营造健康优质的阅读环境。

三、结束语

第4篇

现代图书馆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图书馆等高科技将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在探索、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发展得非常迅速,蕴藏的潜能和优势更是不在话下。各地图书馆所定位的性质、特色化服务和功能有所差别,自身的基础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程度不一样,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也大相径庭,所以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1)图书馆协作社会化。数字网络化社会,读者掌握数字化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任何图书馆都没有能力独自集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而去满足读者,只有通过各图书馆群体协作收集数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

(2)文献服务信息化。现代图书馆更加重视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合理利用,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以网络为基础,动态开发和联结各类资源与服务,以方便用户搜寻、分析和合理利用信息。

(3)信息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为满足读者知识服务深化的需求,部分学术性图书馆兴建了学科知识等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组织的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信息创新的重要性。

(4)新媒体阅读广泛化。图书馆凭借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读者开展各种图书馆阅读服务,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责,近期更是掀起了数字移动图书馆热潮,核心是新媒体的应用,从纸质走向读屏,从个人电脑走向手持终端,短资讯阅读、微博与微信阅读形式与方式不断出现,让图书馆应接不暇。

(5)大数据应用精确化。虽然很多馆员对大数据不是太了解,认为大数据和图书馆毫无联系,但是对于新技术具有敏锐嗅觉的图书馆人还是看到了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经验。未来图书馆将在大数据环境下继续探索图书馆的发展。

2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馆藏资源丰富程度不足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馆藏形式也得到不断丰富,出现了以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形式为主,并与其他多种储存形式并存的现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类型和数量上明显不足,馆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欠完善,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率相对较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对于不同学科的不合理配置,也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员的素质修养,决定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水平的优劣。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一直得不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技术含量低,所以对图书馆员也就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降低了图书馆对于管理工作人员在素质修养与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2.3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配置不足上级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不重视,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使得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配置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制约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不高,给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工作带来了困难。

2.4图书馆管理理念较陈旧目前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比较陈旧,重馆藏而忽视利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近几年,图书馆在管理上引入了许多现代的管理理念,为管理者带来了诸多新视角和新思路,扩展了图书馆的管理思路,丰富了图书馆的管理理论,在指导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5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完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尚未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新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再是管理图书,而是传播知识,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服务中,使馆里的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结合

3.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以管理、效率和业绩评估为标准,着重强调政府的职能定位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理念,要采用广泛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需要采纳一些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3.2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

(1)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服务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而图书馆应以读者的需求为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一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尽全力满足读者的合理需要;二要做到以馆员为主,在制度上实现对馆员的重视和尊重,为馆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以便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做出最大的贡献。图书馆应把管理建设放在馆际合作与共建的基础上,采用整体上资源合作、具体分工的方法,加强各馆的特色化建设,并借助网络平台将资源整合供读者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定位好图书馆角色,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扮演着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的角色,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普及,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服务项目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社会角色面临着转变和重新定位。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定位,重塑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在网络时代及多元化社会中图书馆应转变管理理念;但是面对数字时代和多元社会信息市场的竞争,图书馆要力图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巩固地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读者提供最好、最新的资讯。

(3)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图书馆活力。通过把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加快了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从干部竞争、馆员竞争、馆藏竞争、读者竞争、网络信息输出竞争几个方面展开,增加了图书馆的活力。

4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新公共管理理论也不例外,在实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应用理论必须适合本馆境况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念是建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及私人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它的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充实。所以,图书馆在应用中需要加以调整,灵活采用。

4.2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新公共管理观念认为分权、授权比落后的集权更具有灵活高效性,能够随时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化,集权制会加重上层领导的负担,影响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性,对调动领导者与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消极影响。因此,图书馆在具体操作时,更应认清集权和分权的利害关系,把握好尺度,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使工作更加完善。

4.3应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新公共管理理论混淆了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本质区别,政府部门要是完全采用私企的管理模式,则会忽视社会的公平和政府责任,使得公共管理部门职能和分工不明确,难以制定和实施目标责任与绩效考评,管理上难免会陷入被动。因此,图书馆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4.4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管理理论为基础,过分注重私企的管理经验与手段,重视市场化、成本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伦理道德和精神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公益机构,应该把服务做到读者的心坎中,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应以新的管理理念规划图书馆的发展。

5结语

第5篇

图书馆作为各大高校及各大城市主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场所,让读者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培养自身素质,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随着时代的变化,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变化,以前是将图书馆馆藏的图书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爱护和珍藏,但随着社会理念的变化,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以书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过分的保护图书,造成图书借阅量较低,使馆藏图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降低了图书馆建立的意义。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提倡“以服务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思想,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为读者服务,为读者考虑,让读者借阅更多的图书,将图书馆的意义发挥到最大。

二、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点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以读者和馆员为主,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的服务,为馆员提供良好机会进行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的服务读者,人性化的管理馆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为读者打造良好服务。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对外主要面向的对象就是读者,如何能让读者享受到图书馆全面的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借阅书籍规则等都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进行充分考虑,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较为严格。强调馆员在管理中的主动性,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响应读者的问答和咨询,并主动帮助读者寻找图书,态度要亲切友善,让读者感受到馆员的服务和图书馆整体的管理理念,怀着愉悦的心情借阅图书或者阅读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响应图书馆相关政策,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个人素质,培养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为馆员提供优质培训。

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起到极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图书馆的整体管理理念也是从馆员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为馆员提供优质培训,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图书馆的管理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本质是从管理馆员上体现的,在管理规章制度上充分考虑馆员自身条件,合理制定工作制度,要求馆员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定期为馆员进行培训,进行管理知识的教授和互相交流,为馆员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现工作主动性和服务能力,进行自身合理定位,提高馆员个人素质。先进优质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为馆员提供更多的知识,传播更多人本的服务理念。

(三)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氛围。

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的资源和适合阅读的场所,其氛围也是体现图书馆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书馆馆藏书籍数量众多,带来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人文关怀的氛围主要从图书馆的设施及服务中体现。优雅大方的设施,方便快捷的借阅手续,都会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通过图书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体现,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元素,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应用

图书馆管理中主要以馆员为导向,读者为承受者,来进行书籍的借阅和阅读,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殿堂,让读者通过书籍接受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是一个具有服务精神的机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其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规章制度。

对读者制定合理人性化的借阅及阅读规章制度,为馆员制定柔性工作管理制度。充分分析读者借阅书籍心理,合理制定借阅时间、借阅数量、超期罚款等制度,对损坏书籍的读者进行适度的处罚,在保证书籍完整性的同时,对读者更多的谅解和宽容。制定工作制度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馆员心理特点,为其提供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身心愉快的进行工作,同时也是提升了整个图书馆管理理念深度。

(二)加强对馆员素质培训。

馆员的知识素养及个人修养将直接体现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所以高度重视对馆员素质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在馆员之间形成有效竞争力,互相进行学习和关怀。提供优质的培训课程,使馆员学习到更多图书馆管理知识,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图书馆内部进行自我检讨和经验交流,同时可以进行图书馆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优秀的管理手段,共同进步。

(三)完善图书馆设施条件。

图书馆作为读者借阅和阅读书籍的地方,优雅安静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完善图书馆的设施条件,可以增强读者及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图书馆的桌椅设置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放置一些如咖啡馆的桌椅、可供学习的电脑、可进行视频学习的大显示屏和沙发,目前,一些图书馆也设置一些茶饮厅、报告室、电子阅读室等,这些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图书馆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优质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结语

第6篇

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它从传统的藏书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其管理方面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变,每一种管理都凸显了时代的特色.在21世纪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需要引进以下几种新理念.

1.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指的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以工作人员、读者为本,注重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1.1注重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在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求图书馆充分尊重、相信工作人员,保障他们的权利,体现“以工作人员为本”的理念.第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管理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来的”理念,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加强图书馆建设.第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图书馆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工作人员予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注重工作人员的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第三,注重民主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公正公平,管理层人员要积极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的主人翁意识.

1.1.2注重读者的需要

图书馆的宗旨是服务读者.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需要注重读者的需要.第一,尊重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读者,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为读者提供咨询、建议等多种服务.第二,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关心读者、爱护读者,并且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1.1.3注重环境的营造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其对象不仅是人(比如工作人员、读者),而且还包括图书馆环境.因此,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注重营造舒适、安静,富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环境.这就要求图书馆保持整洁、安静,同时在墙上悬挂一些名人肖像、名言警句等,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汲取知识.

1.2质量管理的理念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提升其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注重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2.1明确质量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仅是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是读者的服务,都要牢固树立这一服务意识,从而有效调动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1.2.2建立质量改进制度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质量改进制度,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流程,从而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1.3知识管理的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实行知识管理的理念,即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求,不断健全图书馆的职能,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在知识管理理念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3.1强调知识创新管理

在21世纪中,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注重知识创新管理,对图书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创新,强化知识转化能力.在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流动为主线,逐渐转变文献资料的使用,加强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图书馆与读者、其他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现知识的共享.

1.3.2采用信息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们的信息交流也打破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快速.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知识管理创新.

1.3.3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规模求效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但这种模式不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中,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帮助读者对知识进行开发和应用,激励读者、工作人员灵活运用知识.

1.4实行生态管理理念

所谓生态管理,它指的是将高效图书馆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用生命的观点来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运用生态理念,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培养工作人员的生态理念,注重平衡.

1.4.1文献资料的储藏和使用

通俗来讲,储藏指的是文献资料的保管和库存,使用则指的是读者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实行生态管理理念,需要保障文献资料储藏和使用之间的平衡,打破传统图书馆管理只注重储藏,忽视使用的局面,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作用.

1.4.2强调人与书的平衡

在传统高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强调“书本位”的思想,绝大多数的管理工作都是服务文献资料,忽视了“人本位”,即不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读者的服务.但一味强调“人本位”的思想,就会忽视文献资料的管理,图书馆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因此,在生态管理理念中,应该保证二者之间的平衡,既能有效管理图书资源,又能服务读者、管理工作人员,从而推动图书馆的良好发展.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如馆藏图书类型、规模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保障文献资源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文献资料的完整;另一方面,注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同时强调读者的服务工作,从而实现“书”和“人”的和谐.

1.4.3重视管理双方的平衡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读者处于一种被管理的地位,读者长期属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在生态管理理念中,需要实现管理双方的平衡.第一,对读者进行重新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对读者进行重新的定位,与读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和谐.第二,图书馆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读者进行深入、全面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要,听取读者提出的相关建议,让读者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共同管理,让读者树立主人翁的意识,集合广大读者、工作人员的智慧,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共同努力.

2结束语

第7篇

1.1合作共享观念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再单一为哪一个图书馆所有,通过互联网,读者可以查询任意一个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信息,国际之间的围墙被打破,大图书馆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这种局面,图书馆人应树立大图书馆意识,自觉遵守合作共享观念,将本馆的馆藏信息到互联网上,同时,从互联网上下载浏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1.2市场观念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对社会和市场现实动态与需求进行了解,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来组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把读者需求当做图书馆创新的动力,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信息工作的核心,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结合本馆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各种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工作者只有进入信息市场,了解信息市场,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高校和社会。

1.3以人为本观念要以人为本,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种“资源”,在21世纪信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引入人本管理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图书馆资源以人为主体,依靠人进行管理,人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1.4崇尚创新的观念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利用、传播、存储信息的方式,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员,不但要不断拓展知识面,还要以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大环境,才能不被新时空所淘汰。

2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管理体制上,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散乱状况,加强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利用整体优势拓展和深化服务。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应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一种以读者和市场为中心的运作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3服务方式的变革

3.1由封闭型管理服务方式向开放型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并且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而数字化多媒体的产生,则为彻底打破藏与用的矛盾,建设开放型图书馆奠定了基础。开放型管理服务要求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用计算机科学技术采集、加工、选择、存储、传播信息,建立辐射型的开发服务系统。

3.2由手工服务方式向计算机服务方式的转变传统图书馆是通过手工著录、加工图书资料,人工查询、检索信息资源。这样不仅加工图书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读者检索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也要花费大量时间,通常需要翻阅许多书籍、杂志之后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后,图书馆人与计算机专家相互合作,通过长期努力,逐渐摸索研究出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读者通过计算机终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还可以查询到其它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近年来,由于RFID技术的引入,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4技术力量的增强

图书馆要实现管理体制的变革,就必须实现技术的创新,增强图书馆的技术含量,开发图书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了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网络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第8篇

1.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关系的探讨

英国研究者DellisF·Reanlon在《Knowledgemanagement:thedisciplineforinformationandlibraryscienceprofessionals》一文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图书情报人员其实就是知识管理者,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也应该在知识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内;在就业市场的变化来看,知识管理中的很多重要岗位(如知识主管、知识管理系统主管、无形财产管理主管等)正在被管理、财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所占据,所以我们应该加快速度把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引入到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中;中国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两人对书目的整理,其实就是对知识的一种管理。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从广义上来讲,知识管理内容包括对知识、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活动等诸多要素的一种管理;可是从狭义方面来讲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本身的一种管理,这和通过运用知识进行贮存、优化控制,为了全体人民的自由、平等进行检索和获取知识而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极其相似;另外,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的事物除了继承旧事物已有的特点之外,必然包含新的的特点,不应该把它们分开看待。故知识管理应该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之内。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和内容的探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不同于企业方面的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并不强调竞争能力,而是侧重于怎样发掘知识,怎样组织知识,怎样方便用户的使用。但是,图书馆员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并不相同。DavenPortandCronin指出,大量信息专业人员没有很好地区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两门学科[5]。Holsapple和Joshi提出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实体为完成目标和规划,以增加自身价值的方式,系统的、有目的拓展、开发与应用可用知识的努力及活动[6]。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崔波认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7]。目前这个定义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图书馆可以以这个概念做借鉴来开展管理的有关活动。(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国内外图书馆学家都有不同的阐释。英国图书馆学者Lee和Hwa-Wei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知识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发展,用户服务,资源共享与联网。Holsapple和Joshi都认为知识管理研究与发展应包含:个人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和跨组织知识管理以及国家知识管理等4个层次方面的内容。对于图书馆来说,从自身发展而言开展知识管理应该归为组织知识管理范畴,而从职能来讲又包含了为个人、组织和国家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的性质。我们既然把图书馆知识管理放在更高的目标来进行定位的话,那么就必然要求它的管理内容具有独特性;而在国内有部分学者提出知识管理应该包含有:知识管理员、知识组织、虚拟知识资源、知识服务资源管理、应用理论,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其内容应该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应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四个方面。笔者赞同这一说法,它以知识资源为基点,以创新(包括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为手段,兼顾知识创新的应用进而系统而有科学的构成了知识管理的内容。、

二、对图书馆学研究具体内容的影响

图书馆从图书收藏机构转换成为公众服务的信息管理机构,现在正向知识管理机构逐渐转变。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实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既然图书馆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也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将会涉及很多领域,例如图书馆本身知识管理的有关内容、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如何能够满足读者需求、有关知识流的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等。为了能够使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

1.加重管理学的色彩,建立新型的图书馆学知识管理

图书馆学属于管理学学科。随着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不能仅仅只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的内部知识进行有要的科学管理,也要研究其他组织机构中的知识管理问题,如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知识管理措施和知识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而探求出更好的方法为图书馆服务。

2.做出适时调整,建立新型图书馆服务机制

图书馆现已从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过渡到为其提供知识服务,因此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不但要广泛的搜集各种载体的文献,将其有关的内容收集整理,并分析、开发、组织甚至是重组进而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将其以合理快捷的方式传递给用户,以促进客观知识的有效利用,推动社会知识创新。在这个因特网逐渐普遍的时代,由于文献载体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信息资源的不断数字化,缩微信息、音像信息、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多媒体文献的大量增长,数字化知识资源正在逐步成为图书馆藏书的主体内容,因此知识管理也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内容。另外,因特网上出现了海量的信息,隐性知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周到的知识服务,我们将利用知识编码和知识服务的方式将隐性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显性化,通过组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知识挖掘”目标以及科学的知识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知识导航”目标,以便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前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对有效地对文献信息的进行检索并挖掘出有关的知识能力提出了要求。图书馆学应将有关方面的知识纳入到研究之中,使图书馆馆员能够有效地与读者、用户进行过沟通,由此也为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从而可以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

3.增加知识,扩展图书馆学教育内容

图书馆学的教育是为图书馆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就会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随着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知识管理渗透到图书馆学中,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有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原有本学科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开设有关知识管理方面的其他学科的课程,如企业知识管理、政府知识管理等,这样有利于扩宽图书专业人有关知识管理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知识管理的敏感度;其次,在培养模式研究上,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就21世纪以前的中国而言,图书馆学教育总体来讲是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但是,在进入到图书馆知识管理时代后,能够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的提取出隐性知识、连接显性知识,有理论是不够的,对其实践要求更高;再次,有关文献检索课等有关有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科有所增加。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是运用于网络环境下,运用于隐性知识管理的知识重组管理、在信息搜集和预处理基础上,运用知识进行信息的精选、挖掘,从中感知、获取有用的知识单元,对其进行重新组合的只是组织管理、既要充分开发馆藏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馆藏书目数据库,实现其网络资源共享;又要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由专业人员对庞杂无序、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进行鉴别、加工、整理,使之优化有序的知识资源管理以及使读者或用户能够快速的获得所需知识的知识传播管理和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的知识创新管理,这些都要求有关学科的逐步进行开设。

4.广涉内容,扩大图书馆学成果的适用范围

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而扩大。随着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学中渐以成体系,与其学科属性———管理学相融合,以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知识管理就会对图书馆学产生相应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学思想,积极参与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成果不但能够解决图书馆机构内部的知识管理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社会上一些机构中或者个人的知识管理问题。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寻找所需的知识,有可能使用网站查询也可能登陆数字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面对多层次的用户的不同需求做出适时的服务,就如同仁们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于是,图书馆学研究就有可能融入更广泛的知识经济活动中去,不仅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汲取学科养分,进而不断发展图书馆专业知识;而且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也将会不断扩大,从而产生更加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图书馆学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视隐性知识的开发

隐性知识是把人的智力和创造性视为管理的对象和组织的重要资源,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代劳。而知识管理的关键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怎样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提取出来,供人们识别和理解的方法理论的图书馆学应该把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取和组织隐性知识,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积极实现两者的转化。

2.重视用户的研究

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和知识服务机构的迅猛发展,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核心标准已经从拥有馆藏信息资源的数量多寡逐步转化为是否具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能否及时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并创造一定的价值。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用户问题的知识内涵、了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挖掘出相关的知识以及传递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图书馆学重视对用户的研究,可以借鉴信息咨询机构为用户服务的做法,如建立合理的用户服务档案、专家档案、专题知识库等。

3.重视知识管理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