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00:18: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论文自我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教师评价新模式,建构探讨
[正文]
目前,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设计考核因素,用细化打分法进行量化,并与评职、评优、经济利益挂构。这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偏面性,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如何真正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还须建构新的评价模式,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评价内容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神圣的,根据教师工作所具有的长期性、复杂性、潜在性和集体性等特点,结合目前教师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在内容方面应考虑角度的不同性。
1、教育纬度不同
作为教育者,他们都非常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渴望有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这样学校领导就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案。比如,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要细致、严格、强调组织纪律性,特别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教案规范程度,教具应用等基础项目。对中年教师的评价标准要高,项目要少而精,特别强调的是教案的深刻性、创造性、自身的示范性,集体的协作性及课堂教学的风格和艺术性等。对老年教师则强调其教学研究,为领导出谋划策和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方面的能力。
2、学习纬度不同
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样,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分层进行,比如:青年教师应强化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学习中有创新,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特长,能够熟练地掌握、操纵现代教育技术。中老年教师则注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熟练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够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新理论、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积累,总结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3、创造纬度差异
教育改革的重心之一是创新的提高,那么教师评价的新模式中也应突出他们创造者的角色,根据教师的年龄结构,结合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才能和创新成就来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校的管理需要人本化,那么教师的评价也要在人本化的基础上突出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多方面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博士论文,建构探讨。
1、同事与社会评价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位教师不管是刚入伍的或是在职多年的老教师,他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教学成绩、人际关系等等,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情境、学习效果、家庭及社会的反映,校内外的教师及有关专家的评价上突现出来,并给予恰当的评定,因此,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地、全面地借鉴。实践证明,我校的这项工作,通过教师的民意调查和家长、学生的抽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2、领导评价
作为教育的基层环节,学校的领导不仅要在各方面作出带头、表率的作用,还必须认真地接触教师,多去听课,多去了解教师的反映情况,及时地掌握丰富的信息,及时地了解教师的动态,这样,对教育进行评价,讨论时就可以作出比较客观、公正、全面。博士论文,建构探讨。反之,就会在教师之间产生隔离,阻碍学校的发展。
3、自我评价
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氛围中,以往单一的学校评价已越来越突出他的不合理性,如何让教师共同参与列出各方面的评价标准,并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这不仅体现了“人本化”管理的精髓,也是教师工作自我总结的重要依据。虽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夸大自己,评价越高的现象,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约束教师的个别行为,极大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完善评价机制的公平、公正性。
三、如何处理评价中的几种关系
1、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以往的“德、能、勤、绩”的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评价的指标完全出现了数量化,也局部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影响了个别默默无闻教师的工作情绪。博士论文,建构探讨。博士论文,建构探讨。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或日常教育教学存在的许多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教师在校内的工作量、工作态度与辅助教学在校外所投入的工作量、工作态度的比较),这样,教师的评价既要坚持定量分析,又要有定性分析,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努力工作的教师得到应有的肯定。
2、显性与隐性的结合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就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教师的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同等重要。就班主任工作的评价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目前学生的行为、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表面现象,还需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因此,评价一位教师,应将他的显性工作与隐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突出教育教学的成功性和评价的全面性。博士论文,建构探讨。
3、结果与过程的结合
在对教师的评价实践中,我们往往只注意教师的工作结果,而忽视工作的过程。博士论文,建构探讨。虽然工作结果的评价很重要但工作过程的评价也不可或缺,因为就某一事件而言,教师能力好,工作投入,但学校的更、软件设施,学生的素质、学习能力及社会家庭的支持率,也不同程度影响工作的结果,这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工作的过程,所以评价教师的工作时,要将工作的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教师的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人际与原则的结合
目前,教师的评职、评优正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教师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民主测评与民主选举中出现的拉选、 派等不文明、不规范的现象,学校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既要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又不能使者中出现矛盾,还尽可能的肯定那些积极工作但成绩并不突出的教师,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教师的评价模式还须在不断地探索实施中得到完善,真正突出其发展性和导向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大学出版社
2、董华、范卫萍《遂行评价》[J]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3、余志伦、彭建华《应取消对教师的越级评价》[J] 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2003.2
中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学习方式的优化实施不是机械地照搬某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是针对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需求和现实可能性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方案。它着眼于不同的的课型和特定的教学问题的解决,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其实施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的诸多课型中,优化实施最典型的就是阅读课,其思考拓展的空间与形式宽广而丰富。
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对象(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达到构建“新我”的创造过程。阅读的实质和对话教学以及学习方式的优化理解,为我们的阅读课的学习方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目前有的学者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中学阅读教学两方面需要,把阅读教学活动分为五种类型:即浏览性阅读、理解型阅读、鉴赏性阅读、借鉴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根据这五种类型,可以设计出五种对应的阅读课,并且将其与一定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使学习方式的优化落实到具体的不同类型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1)流览性阅读——泛读课
针对这种阅读类型,我们重点是设计出泛读课,进行浏览性阅读能力训练。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主查找资料——感知理解——观点交流汇报——价值评判等环节。
(2)理解性阅读——精读课
针对理解性阅读,我们设计出精读课,可以组织学生就文本的重点、难点、特点质疑问难,达到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目的;与这种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读感知——多重对话——质疑问难——自我总结。
(3)鉴赏性阅读——欣赏课
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针对理解性阅读,我们设计了欣赏课,对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可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典型作品和课外的经典名著、精美时文。教师应当加强鉴赏的方法指导,并让学生深入体验,可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主预习——诵读涵咏——情境体验——感悟交流——拓展延伸。
(4)借鉴性阅读——读写课
借鉴性阅读,指的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阅读。针对借鉴性阅读,我们设计出读写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借鉴性阅读训练,可以组织学生揣摩分析范文,选定一个角度进行模仿。与这种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优化设计:自读指导——集体讨论——作品分析——品读促写。
(5)探究性阅读——研究课
探究性阅读,指为研究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极有发展价值的阅读。通过精思细审,参照比较,使认识更全面,更深入,以至于产生创造性的见解。它可以锻炼阅读主体的才干。针对探究性阅读,我们设置研究课,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探究。与这种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实施可以这样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发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讨论心得——问题解决——书面报告。在此提供笔者的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来说明:
研究性阅读设计
研究内容:大秦兴亡之启示
取材范围:(1)文本材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
苏教版语文读本二:贾谊《过秦论》,苏轼《六国论》,苏辙《过秦论》
(2)音像材料《复活的军团》
研究步骤:
一、材料解读(1周)
1.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解读教材中的有关文章,疏通文意,理解主旨。(对于文言解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阅读中标划并提出,由教师协助解决。)
2.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解读心得,通过讨论加深认识。
3.观看音像材料,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二、论文选题(2课时)
1.阅读往届学生研究性论文佳作,了解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方式。教师点拨要点,作出本专题的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
2.分析总结自己的阅读心得,确定研究的方向,报出论文题目。
3.论文选题交流。学生展示自己选定的题目,并简单介绍写作思路(或提纲)。同学共同评议,明确写作方向。
三、材料整理与搜集(1周)
1.根据选题重新阅读指定篇目,搜集整理相关的素材。
2.围绕选题拓展阅读空间,或上网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摘录素材。
四、论文写作(1周)
整理素材,梳理成文。
五、论文交流(2课时)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xx”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椫傅肌��墓ぷ魉悸罚�芯啃纬裳��哦泳�瘛⒑献髂芰Φ耐揪丁⒎椒ā?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 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xx”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生活研究组: 王桂芝
合作活动研究组: 德育:范玉霞
艺术:郝文敏
体育:张振义
科技:张春旺
学科:刘学德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9、2棗2019、12 学习理论,总结:“xx”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和本分,光明磊落为人,兢兢业业工作,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廉洁从教,亦教亦学,教学相长,政治素质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在实践中,我刻意完善自我形象,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束缚自己,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和《师德行为建设十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集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教研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式、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各有千秋。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根据学生实际,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数学成绩均名列第一。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数学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课改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听、背课活动,与课任教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很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设置与准备
据调查,我国小学生面对的作业大多数仍是读写训练和计算训练,若碰到动手操作等要求性质的作业,很多家长还是会自己代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等都比较少――同时对初中的孩子而言,参与活动者心智能力都不太成熟,处于孩童向青少年过渡期,自己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等都有所欠缺。故老师在课题设置上首先要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的区域,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情况,尽量选择孩子比较感兴趣又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研究课题。
二、活动准备
根据老师确定课题的方向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选修课需要老师准备好分课时的上课资料和PPT,协调好上课地点和时间,确定参与自己课程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准备的物品。研究性学习则需要老师确定学习需要的课时,根据课时制定出详细的进程表,并清楚设定出学生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学生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或遇到的麻烦等。社团活动指导则首先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成立社团,做好社团招新扩展工作,同时成立社团的管理部门,确定社团负责人、干事等,确定社团的主旨和方向,确定社团可能将开展的活动并为此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三、课程开展,过程掌握
1. 资料收集。学生可通过电脑、书籍查阅、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
2. 体验与参与。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做好的准备动手参与到活动中,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
3. 深入研究,探讨分析。在亲自动手制作后,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点,在这样的兴致下老师可让学生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4. 资料整理,总结成文。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制作本组的研究调查总结报告。注意论文或报告的格式,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形象生动。
5. 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板、图片、实物等方式进行本组的成果展示,并可将自己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果或商议探讨出的发展建议、倡导影印成册进行宣传。
四、自我总结,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75-01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这一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一言堂”“满堂灌”成了众多课堂的真实写照,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台下默默无闻地听课,教学过程缺乏互动,缺乏对话,缺乏生成,教学实效也受到限制。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呢?
一、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没有对话的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是没有人情味的课堂。平等对话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绝对权威地位,在这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开展热烈的语言对话,也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进行探讨、争论、总结、反思、进步;学生都有很多权利和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我才华,为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曾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呈现了这样一个案例:“4比5少百分之几?”某生解答“(5-4)÷5=20%”后,又有其他同学说:“假如不表述为‘少百分之几’,而是‘4比5少多少’,我们要如何做?”我内心为之一震,其他同学也陷入沉思。多好的问题啊!4比5少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不然。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说:5-4=1,那么4比5就是少l。该生是从两个数量直接比大小;生2说:4比5少20%。该生是从百分比的角度进行对比和表述。生3说:我觉得4比5少多少,既可以是少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说少百分比或百分数……很多同学对此表示认同,教师则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言,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和谐。回想起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予重视甚至直接忽略,不认真听取学生的个性解读,那么课堂则没有了如此积极而平等的对话,也没有了生成,学生思维也不能被有效激发,课堂也就失去了灵动美。
二、组织学生开展自由对话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学生之间广泛开展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和谐的互动课堂中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进行对话交流,以同桌对话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积极探讨,共同提高。一次,我在教学梯形性质时,一男生说:“我觉得梯形是具有稳定性的,我平时看爸爸用梯子就很稳当。”我立即把问题抛给所有同学:“大家怎么看?”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于是,我让大家分组合作动手操作,分别以等腰的、直角的、接行四边形的、接近三角形的各种梯形进行综合对比。学生在亲身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相互探讨后,进而达成共识:梯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激励学生自我对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我对话”就是学生内心的自我审视和感悟过程,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思考,提出疑惑,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获得大量感性经验,从而避免重复错误,提高思考能力。自我对话的一种形式是自我提问,那问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疑虑;另一种是自我总结,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笔者提倡学生进行错题集的整理,将自己做错的典型习题和解题思路列出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后,印象会更加深刻,事半功倍,时时受用。当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并不是要学生闭门造车,不与老师和同学开展交流,切忌陷入误区。
总之,“对话”教学是生本理念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笔者相信,对话教学模式,一定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教科研恰恰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多年来,我对教科研却是情有独钟。
一、关注“耳边”教育
实践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是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上课满堂灌、填鸭式唱独脚戏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到位,学生上课心理负担过重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
二、搞课题,做研究,强活力
抓课题,做研究,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科研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稳定、深入地进行,而且易于把广大教师组织起来,一起搞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群众性,使教育科研充满勃勃生机。为了使教科研更加正规,我不仅与本校教师互相沟通,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交流会,认真听取教师的经验总结,取长补短。我致力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把精力放在“播种”与“收获”上。课题在期初有研究计划,在期中有研究活动,在期末有研究小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吸取别人先进的科研经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提高科研能力。如针对学生课堂心理压力过重,着重在教师上课表情,上课语言,课堂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来积极探索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方法,取得较好成效。
三、重视课堂,研究课堂,耷实科研基础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研究课堂,深化科研“深水区”。
1.学“标准”,找“标准”
感悟《英语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标准,心中有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严管理,优过程
在实施课堂教学理念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把过去教师单一的“讲”学生被动地“听”转变为教师的“启”学生的“动”和“论”,形成了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思维策略训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时效。
四、表达研究成果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有效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五、推广成果,凸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