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30 16:22: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技术监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028-02
技术监督作为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的电力企业,其技术监督管理更是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一直坚决执行国家的相关管理方针和政策,贯彻电力行业的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体系,注重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尽力完善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确保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的高效要求,因此,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也要求电力技术向着更低能耗的方向发展。立足于这样的趋势下,笔者作为一名电力企业工作人员,更加体会到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要求,因此,下面将对电力技术监督管理进行系统论述,主要突出其创新内容。
1 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趋势下,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笔者将对我国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现状进行论述。
1.1 电力企业不断重视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能的重要产业,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国家不断加强管理,社会不断加强监督的趋势下,电力企业也更加注重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发展了。在电力企业不断重视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得到很快发展。
1.2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
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只有确保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得到平衡。
1.3 电力行业之间的技术监督得到协调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密切了,因此,电力行业的技术监督不仅仅是电力行业自身的工作,也是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起面临的工作。在电力技术监督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技术监督也更加联系密切,并且促进了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技术监督协调发展。
2 如何促进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
2.1 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还在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因此,不断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体系是尤为重要的。笔者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工作经验认为,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可以建立起包括技术监督三级网络和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技术监督深化扩展的技术研究部门的管理体系。其中,技术监督三级网络可以由电力企业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团队来担任;而电力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由电力企业的发电运营部、项目管理部和技术监督管理的归口部门来承担,主要任务是理清三级技术监督网络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监督管理标准监督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技术监督的研究部门主要有企业的研究部门来承担工作任务。
2.2 制度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监督标准,确保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按标准进行
任何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都应该有相应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管理工作,所以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电力的技术监督管理更是应该按照具体的标准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提倡电力企业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监督管理标准。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标准应该对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全面的界定,划清技术部门的各项职责和权限,并对企业技术监督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确保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的实现。
2.3 推动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在全球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众多企业技术监督管理都向着信息化迈进,为应对时展的趋势,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也应该向着信息化发展,不断推动技术监督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体系建设。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结合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模式,在企业实行按照级别管理的责任制,实现数据的有效及时管理和资源的共享。在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指导下,促进企业技术监督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持。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级,即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两个层级的主要工作任务各有不同,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主要是对结果进行管理,而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则主要是完成对过程进行管理。
3 结论
在我国不断强化和谐发展战略的趋势下,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要向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笔者在文中论述了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促进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肖云莲,王敏.做好电力技术监督的措施[J].云南电力技术,2006(1).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检测;产品质量与责任
1 概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境下,媒体报道的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引发的人身安全事故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容易造成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幸福感降低,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严控产品出厂关、产品销售关等产品流通市场大力规范的背景下,结合计量检测技术的特性、手段等内容,来探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模式与计量检测技术的具体运用,以便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与产品的有质量供给服务,促进产品的健康循环发展产业链的开发与深入,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2 质量技术监督
2.1 我国产品质量的现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发细致,且其产业链之间的盘根错节越来越多,这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来说不是一件易事。从目前媒体报道过或者法院颁布的典型案例来看,类似于人造鸡蛋、毒大米、皮革奶、染色馒头等产品问题频繁出现,不断消耗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在消费者的心里不断地塑造消费不安全壁垒,造成社会舆论等不稳定形势,也限制了行业制造的发展。
2.2 质量监督概述
|量监督主要是为了满足对产品、过程、体系中的质量要求、状态而进行的一种连续性的监视与验证,同时将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其中企业的外部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业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三类,例如国际的监督检验,是由国家设立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同时,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方式主要包含了质量审核、市场管理、生产认证、消费者运动、标准化管理、评比检查等,具有监督对象特定、范围广、强制性等特性,主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与质量法规来进行监测、检验,以便于确保国家、社会、消费者利益的不受侵害性,规范市场的竞争、运营环境。
2.3 质量技术监督的内涵与外延
质量技术监督是一种以标准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的、以计量检测、技术检验为手段的检验、监督、规范产品质量的行政活动,主要涉及了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药卫生、工程建设、核安全、文化教育、国内外贸易等领域内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触角已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其主要内容包含了计量、质量、标准化等内容,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扶优治劣、规范市场、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作用,推进国际惯例与本土国情之间的接轨。
3 计量检测
3.1 计量检测的概述
计量是一种量值准确可靠、实现单位统一的活动,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包含了管理、法制、科学等内容,具有法制性、一致性、溯源性、准确性等特性,可以分为工程计量、科学计量、法制计量等类别。其中科学计量是计量科学研究中最为探索性、基础性、先行性的部分,主要运用在工业企业、工程企业之中;法制计量是政府或经其授权的机构依据技术、行政管理与法制的需求而进行的强制性管理的计量;工程计量主要用于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统计准确可靠的数据等领域,是计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计量检测技术与方法
3.2.1 计量检测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质量技术监督密切相关的计量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积极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服务等信息化工程技术,以增强其检测数据的科学性,而其检测的技术多运用于被测量物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测量原理、检测系统等内容。在计量检测过程中,其检测技术的高低、检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劣、技术监督等因素能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把控。例如,在引入计算机与云处理技术后的重新编译的检测软件与技术配置,但是检测人员的素质过低、操作不当,将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制作、出厂流程的把控出现问题,甚至会引发热议的劣势舆论。
3.2.2 计量检测的方法
由于计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层面的应用颇多,且其应用规则、计算法则等相关规律已呈现出日渐系统化的优势,但是在引入了高新技术与信息工程技术的质量检测中,还在逐步形成的检测方法体系还不能够满足技术的需求,因此在计量检测方法的选用上,要严格依据产品所属行业的标准化、质量化来灵活地进行自主选择与外力干涉,选择恰当合宜的检测工具与步骤,在完整的计量检测系统中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在法则计算过程中减少计量的步骤与成本。
3.3 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运用
由于质量技术监督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和计量检测技术的特性之间有着极为相似的共通点,且计量检测技术所提供的科学依据是质量技术监督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依据。这样不仅能够促使产品在生产与销售的各个流程之中由内至外地达到合格的标准,为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保驾护航。在日益智能化、机械化的计量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配套利用的同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分批次地对国内外检测技术进行学习,能够与检测技术的创新与优化达到相辅相成的目标,更好地达到企业外部监督的效果,提高行政监督的效果。从目前我国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来看,净化市场、规范市场竞争、减少贸易差额等理念的落实对于计量检测技术的水平、标准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关系着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国家肌醇研究、维护,除了需要用计量技术达到“生产率促进”的目的,还需要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食品、用品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4 结束语
计量检测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计算机处理等技术的引用率的提高而被运用得更为广泛,特别是在具有强制性、一致性的质量技术监督领域,其与计量检测技术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为了提高计量检测所得数据的科学性,不仅需要建立全面的检测系统,还需要编写更为全面、智能的应用程序,以便于能够增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把控好产品质量的关卡,减少毒奶粉、毒大蒜、人造鸡蛋等食品、用品安全,减少豆腐渣工程,提高人们生活的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起到扶优治劣、引导消费、规范市场、服务企业的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欣.试论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0):292.
关键词:计量检测 质量技术监督 作用 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08-01
计量检测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计量检测水平决定了其科学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同时,一个企业的计量检测水平决定了其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所谓“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质量技术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计量是质量的保证,没有高标准,没有准确一致的计量保证便没有高质量。随着质量技术监督的发展,计量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计量检测技术来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1 计量检测
1.1 计量检测体系
计量检测体系是一组为了确保满足顾客需求、组织、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而必须存在的相互作用的法制、技术和管理的要素。计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给出最贴心的服务;有助于公司监督产品生产与运营状况;有助于组织拥有优秀的自我检测能力,并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影响生产经营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河北帮扶重点耗能企业推进计量检测体系认证的案例足以说明它所存在的重要性。
2012年以来,河北石家庄质监局进一步帮助指导企业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合理配备计量器具,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直接有效的技术保障,其中3家工业企业通过了国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另有26家工业企业通过省级计量合格确认。
该局以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为突破口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的认证,这一做法无疑将计量检测体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2 计量检测设备
要想在计量体系中取得长远发展,计量检测设备是关键中的关键。计量检测设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标、专用量具设计,其中包括游标类专用量具设计和压力传感器量具设计等;另一类是产品及零部件检测线设计,其中包括激光传感器数控检测线设计和综合检测线设计等。
1.3 计量检测中心
计量检测中心一般是做计量工具的校正,因为一般加工类企业的量具都有一个固定的校正周期,这些量具一到校正时期需要拿到权威的计量校正部门校正,以便于更好的运用于企业的产品生产。其中,简单的就是校正测量用的尺类及各种仪表,复杂的就属校正检测仪器。计量检测中心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产品的标准化。它是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设备发挥作用的场所。广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建设工程检验机构计量检测就鲜明体现了计量检测中心的突出地位。
这几日,广德县市场监管检验检测中心组织鉴定人员前去县开发区,对广德方汇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的计量器具开展全面的计量检测工作。检定任运对每台机器都认真检测,对每台计量器具都精心调试至允差合格范围内。
2 计量检测对质量技术监督的重要作用
质量技术监督以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标。面对我国企业生产及服务质量高低不平的现状,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量检测技术为企业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好铺垫;计量检测技术为企业完善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提供技术上的重要保障;计量检测技术为企业产品的生产活动提供最为直接有效的法治监管监督。
在质量技术监督过程中计量检测为保证监督过程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毫无保留的贡献了自己。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与扩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的计量检测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已有不少的亚洲国家或地区把计量检测、标准等一系列的工作归于“促进生产力”的旗号之下,这就足以说明计量检测工作是绝对能提高、促进生产率的。因此,计量检测可以说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是国民经济的有力基础,在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 目前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发展新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深化的改革,旧有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早已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变化。为了加强对新技术的了解,标准化、深层次的质量监督技术亟待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更优的服务于企业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继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足优势,从而保证本国的国际贸易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
2014年3月3日,通辽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召开,在全面分析了质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后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质监体制改革准备工作、进一步强化监管保障安全、进一步提升全市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性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质监队伍素质能力等要求。
2014年通辽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这样的新趋势在逐渐渗透直至完全形成。这次会议的召开让我们知道,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能改变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全社会乃至全民族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另外,我们不能自我封闭的改革与发展,要记得在自我提升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国外质量技术发展的新动向,遇到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加以改变和运用,努力争取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发展至一个新的高度。
4 结语
我国的质量监督工作应是以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致力于建立一套符合WTO的规则和融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面对这样的全新挑战的严峻形势,只有大力提高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才能在这样的新发展新形势下取得长足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而想提高计量检测技术不仅要自我发展更要与国际接轨,才能成为质量监督政策的重要支撑进而保障质量监督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地位[J].科技传播,2013(1):72.
[2] 闫文婷.试论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27-28.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有关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监察的法律、法规,进行行政执法工作。
(二)制定和实施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各行业和专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版权所有!(三)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监督检查,负责对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管理产品质量仲裁检验、鉴定;组织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打击假冒伪劣违法活动。
(四)管理和指导全市质量工作;组织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组织拟订提高本市质量水平的发展规划、意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参与省局对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和锅炉、压力容器与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协助省局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工作;依法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标准化工作;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标准登记工作,监督标准的贯彻执行;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导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
(六)负责全市计量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执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量值传递和溯源;推行工业计量现代化;规范和监督商品量的计量行为。
(七)依法对质量检验机构授权和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实行监督管理。
(八)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与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
(九)负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工作,管理防伪技术产品工作。
(十)承担政府打假办的日常工作。
(十一)管理局直属单位;指导挂靠的学会、协会工作;领导和管理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管理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等工作。
(十二)承办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所在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质量监督与管理职能
对全市质量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实施国家关于质量振兴的政策和措施;组织研究并拟订提高本市质量水平的规划、意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组织实施国家质量方面的奖励制度,推进名牌战略;负责组织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对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抽)查,对重点产品实施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协助省局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依法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市各行业、专业和地方对产品质量实施的检查;管理质量仲裁检验、鉴定工作;对法定质检机构(包括授权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受理产品质量投诉;对各类相关的中介机构实施监督指导;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质量监督职能
对生产、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抽)查;对各行业、专业和地方原产品质量实施的检查依法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管理质量仲裁检验、鉴定工作;提出技术机构合理设置、重组联合的方案;对法定质检机构(包括授权机构)进行考核、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受理质量投诉。
标准化职能
组织、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管理企业标准备案和企业执行标准的登记发证工作;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组织重要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检查实施情况;指导企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以及新产品、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标准化审查工作;管理全市的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建立标准信息网,指导标准化社团活动。
计量职能版权所有!
负责全市计量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实施计量法律、法规;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执行国家计量管理制度,组织执行国家、地方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组织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监督强制计量检定工作实施;规范市场计量行为,组织计量仲裁检定;对社会公正计量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推行工业计量现代化,指导和帮助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计量保证体系工作。
锅炉安全监察职能
组织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并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实施安全监察,负责使用单位的设备检验和证照管理;负责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协助省局调查处理设备的重大事故,负责处理设备的一般事故。
特种机电安全监察职能
组织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综合管理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客运架空索道、大型游艺机、防爆电器等特种机电设备的质量监督、安全监察;负责使用单位的设备检验和证照管理;负责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协助省局处理设备的重大事故,负责处理设备的一般事故。
稽查打假职能
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组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受理质量技术监督案件的举报;协助和参与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跨部门、跨地区案件及大案、要案的查处;承办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交办、转办的案件;管理、指导本市系统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承担市打假办的日常协调工作和省打假办交办的工作。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计量检测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活动,以保证科学规划和管理为基础,确保量值准确并对单位进行统一计量。质量技术监督的主要概念为计量、质量和标准化,计量及检测应用质量技术的关键在于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与管理、推动队伍建设并强化法律监督作用等方面。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因产品质量的问题而引起的事故会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是保证企业长远利益的重要举措,并且也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责任。在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应用现代化的质量技术监督,有助于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对于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并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质量技术监督主要内容
计量。计量标准及测量方法是目前国家规定的实际工作执行计量单位,标准的计量检测技术对于解决剂量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对计量进行详细划分后,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科学计量、法制计量以及工业计量。在这三种计量中,计量工作的基础是科学计量。在研究中,计量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了工程量、物理量、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物质成分等方面。法制计量的主要目的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不会因不合法生产而受到侵害,工业计量是企业发展时所得到的的具有可靠性的、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数据需求。
质量。在《产品质量法》中明确指出,企业生产质量具体指的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其必须符合三项要求,即默示担保条件(2项)和明示担保条件(1项)。企业所生产的任何产品都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所有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我国制定的安全标准,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完整具备使用功能。另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必须与其的说明吻合,不能出现偏差。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标准化。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前提是标准化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wTo之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及时的新标准,要不国内行业容易受外国企业的冲击和排挤。在缺乏明确的应对措施时,经济建设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说,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市鼍济研究,建立实际可行的技术标准。
二、计量及检测应用质量技术的应用
完善质量监督体系。首先,计量检测能够为企业提供实施法制监督。行使质量监督权力是计量部门的重要责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为企业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为实现计量检验的目标,单位应遵守《计量法》的有关内容,并同计量标准和计量基准的相关要求符合。另外,单位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次,优化检测技术测量方式。测量方式主要是测量时选用的方法,它会直接影响测量体系下被测量产品的检测结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对测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增强法制观念。质量是产品的核心,为保证企业顺利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同时保证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应转变思维,将自己从传统上复杂的计量过程中解放出来,实现计量工作的数字化、简单化和多元化。
加大资金管理投入。计量检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
量器具在性能和结构上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较大的改变,这样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关的计量设备配置,从事开发和计量检测有关的各项技术装备。引进或升级设备都需要资金投入,因此单位应保证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自身的计量检测技术,保证每年都能够投入一定资金升级或更新相关设备,为企业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支撑。
对于检测和校准的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应以设备的校准水平为主要依据。在加大了对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之后,还应加强计量检测能力的提升,保证企业计量单位的权威与公正。
推动计量队伍建设。在单位的质量监督工作中应用计量检测技术体系,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具备足够高的专业素养。
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石与核心,无论哪个部门或哪个领域均如此。企业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了专业计量知识的同时,也应具备计量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检测能力。在建设计量检测管理队伍时,需要严格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分析,对培训计划进行详细制定,并通过在职培训和业余培训等方式,培养计量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此提升计量检测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单位也应加强人才引进,对组织内部结构进行完善,并保证现代计量技术功能的充分发挥。
1、“十”期间是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新阶段
党的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到年前是本市抓住筹办“世博会”机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十”期间,在本市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区要以快速度、高水平、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为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生活大提高。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测试为手段,对质量(包括产品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认证、安全监察等)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活动。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市、区二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下,质量技监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十”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必将得到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入世”后,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贸易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百姓生活,直接影响着各级政府部门管理经济、贸易、监督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及工作方式。在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应按照WTO规则及国际通行做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从总体上讲,要为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区综合经济实力服务;从具体方面考虑,实施技术监督的重点应在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相关领域,以市场准入制度为主的监督管理;服务的重点是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帮促企业强化标准、计量技术基础,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与产品结构,增创名牌优品,掌握和运用贸易技术规则,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构筑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让百姓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消费,享受到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因此加入WTO后给质量技术监督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十”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任务艰巨、大有作为。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对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实践“”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正确依法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责的基础和保障。国务院于年3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切实贯彻,做到五年有计划、年度有安排。为此,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新一轮发展中,必须全面正确执行《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依法正确履行质量技术监督各项职责,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造福于民。
4、提高市场监督水平,要求加快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取得新进展。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源,能产生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有形财富。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基础条件之一。为保障的市场经济走向健康、成熟和国际化,市政府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建立个人和企业的市社会信用体系的诚信系统。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工作,2003年,市委提出推进本市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诚信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任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积极参与该体系的建设,及时准确提供有关企业相应的监管信息,并发挥该体系的功能,促进职能工作科学、规范,提高对市场、对企业的监管水平。
5、对照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当前存在以下主要差距、问题,需今后努力解决。
――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全区质量工作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级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奖励(激励)制度应予重点加强,充分发挥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对质量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督查功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区质量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一些管理部门和企业中,质量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念不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难以到位;有关质量技术投入不足,技术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中标准化管理、计量检测、质量检验不完善不严格、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质量竞争力低下的状况未能有效改变。
――“科教兴区”、“质量振兴”、“名牌战略”的宣传、政策引导和组织实施的力度、广度、深度有待强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企业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认证、争创市级名牌中国名牌产品以及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等方面的进程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影响了我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
――近几年来,私营、个体、合作等小型企业及外省市注册的企业快速增加,其中有些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法制意识淡薄、质量管理基础差、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与质量检测能力贪乏的情况不为鲜见少见。注册、实体在区外的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成为盲点、难点;甚至有些企业规避行政部门依法管理、质量诚信度差,个体户、私营企业中进货渠道与帐目无记录情况较普遍,违法违规行为难以查实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任务繁重、力量不足。全区现有锅炉872台、压力容器2175台、电梯334台、起重机械407台、游乐设施18台、压力管道83367米、气瓶11万多只。特种设备数量每年以约20%以上递增。但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差的小型锅炉约占60%,在服务行业(如浴室等)、五小企业(小化工、小服装厂等)中尤为突出;一些压力容器陈旧、缺乏技术资料,有些企业经营者和使用、操作者安全意识差,忽视、轻视管理,无证、违章使用、改造,未经检验合格使用等情况较突出。因此消除安全隐患、极需强化管理、检查、整治并实施长效管理。目前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管理网络队伍和行政管理及技术检验力量难以适应。
――在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随着履行法定职责的扩展和划入,质量技监系统人员不断充实、技术检测机构的检测装备逐步得到改善,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初步形成基本适应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但存在着以下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员的观念更新、工作思路拓展、管理机制与工作方式的创新不快;二是人员的数量及专业业务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提高不快;三是作为技术保障和支撑的技术检测机构需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提高检测装备水平,提升检测能级,充实相关人员、提高人员的科技档次,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四是全局系统(局机关和三所)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进展滞后;五是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因经费无财政预算拨款,自收自支几乎没有结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能力。
二、发展方针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积极应对我国入世的影响,把握好举办世博会和未来二十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增强区综合经济实力这一主线,按照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要求,从有利于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眼,进一步贯彻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发挥技术基础、保障服务功能,切实把握工作的关键抓手和切入点,推进科教兴区、质量兴区,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在为区快速度、高水平、可持续、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中,质量技术监督事业与时俱进跃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1、基本形成与国际通告做法相一致、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与检验、标准化、计量测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检测体系,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监察、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基础作用和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在实行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全面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技术基础工作,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本区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达到21世纪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十”期间,10项以上产品获名牌称号、3项以上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支柱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产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建立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3、建立监督抽查、质量监管、专项整治、质量执法相结合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到“十”期末,在市、区二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本区产品抽样合格率达85%以上。实施与WTO相适应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取证管理与证后监管,做到区内基本消灭无证生产。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的监管跟踪检查及行业性区域性突出质量问题专项整治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在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领域内强化质量监管和执法,基本遏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势头。
4、标准化工作实现“四个加快、二个推进”。加快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统一管理的全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广泛参与、透明度高的标准化工作运作模式。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推进标准化在农业服务行业、信息化、社会公共建设与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到“十”期末,辖区内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9%以上;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高新技术及创汇型企业的产品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达85%以上);创建的区内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达区级验收合格90%以上,市级60%,国家级20%。
5、计量管理工作实现“二个强化、三个提高”。强化对涉及国家利益、公众交易、健康安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计量器具的计量法制管理;强化对涉及公益利益、企业利益的计量行为和商品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数据公正性、提高企业计量行为的诚信度、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十”期间,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100%,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分别达到98%以上,抽查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合格率达90%以上。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以“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止重大事故,控制严重事故,降低一般事故”为目标要求,实现“健全全区管理网络体系、推行二项安全责任制、三种责任到位、三个提高”。在全区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和各级责任制;在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各级安全责任到位、行政部门安全监察与管理职责到位、设备安全检验工作到位;提高特种设备的受检率、合格率、安全运行水平。在用特种设备定检率达100%、外检率达100%;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达100%、新上岗人员培训率达100%;司炉工管理人员、压力容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达98%以上。
7、加强区食品生产监督所、区计量质量检测所、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简称“三所”)的基础建设,检测实验室、网络信息化、队伍人才三项建设有新突破上新台阶,提高检测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技术保障能级、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实施“五优工程”:优势的项目、优秀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优化的队伍和优美的环境取得新进展;形成与质量技术监督相适应的技术检测保障,与技术机构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检测服务能力。食品、农产品、涂料质量检验成为本市郊区各质检所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项目。
8、加快质量技监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局机关计算机房建设完善公务网、内部局域网和接入互联网三大网络设备;计算机电脑和辅助设备等硬件配置逐步达到人均1台(套),基本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环境,通过信息化应用,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9、以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为主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依法履行好质量技术监督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十”期间,各级工作人员无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执法错案率为零、行政复议案件复议决定撤销率为零、行政诉讼案败诉率为零。
10、实施人才高地建设战略,在引进招聘、在职培训管理考核、奖惩激励、选拔任用等方面,创新人事管理工作机制,实现队伍人员的素质高水平,结构高优化、流动高活力、能力高适应,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懂管理、业务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质量技监队伍。
四、主要措施与任务
1、进一步健全全区质量工作网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质量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检查,研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有关质量工作重大政策,增强对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质量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强化各级质量工作责任与考核,完善质量奖励制定并定期实施奖励。
2、以建设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要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管理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步伐,为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创造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简便、真诚的服务,强化安全健康领域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区”、“质量兴业”活动,实施“扶优扶强”和开通质量技监服务直通车活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管理技术创新、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提升企业质量工作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实力。在全区深入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知识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活动,增强全社会关注质量、促进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业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和科学质量观,在生产经营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4、实施“金质工程”,开展质量技术监督的宣传、服务活动。加大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监督抽查结果质量好的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以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实施打假执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区打假办”作用,建立打假执法信息网络,开辟打假维权的快速通道。以地方街道、社区、商店、超市为区域(单位),开展无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的示范区(店)活动。多种形式开展“扶优治劣”增强实效。
5、改进管理工作方式,推进质量监管实现两个转变:由单一的依法监管转变为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舆论监督四管齐下的监督模式;由单纯的事后监督查处转变到以生产领域为主、狠抓源头,以监管、查处与帮助整改、服务提高相结合,促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的动态管理。
6、改进监管工作方法,严格监管措施、增强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有效性。完善实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各项工作规范,严格许可证的受理、审查、取证后续监管环节,确保获证产品质量持续合格;从本区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质量监督重点产品目录,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抽查规定,规范对抽查产品不合格企业后处理措施,并执行到位;严格无证查处、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7、制订并实施“十”期间采用国际标准五年计划,推动一批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加大标准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和监督实施的力度,达到宣贯一项(系列)标准,推动一类行业贯标、提高一批企业质量水平;加强标准化岗位人员培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参与、标准化行政部门快速反应、高水准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加强标准化资料库建设,切实做好有关贸易技术壁垒的预警信息和有关应对措施、建议快速告知相关行业、企业,帮助企业超越“壁垒”、促进出口;以物流信息为重点积极推动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应用与建设。
8、按照建设农业现代化目标,围绕农产品的品种、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推进具有特色的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品种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技术规范。推进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农产品、优质种源、植树造林绿化等各类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加大相关农业标准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和向广大农户养殖户示范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及加工的质量水平,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9、拓展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以商业、旅游业、社区等为重点,加强食品标签、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和实施监督,开展有关商品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计量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引导、示范、推广工作;在社会公共建设和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的推广应用,提高衣食住行等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10、强化计量法制管理:严格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含授权机构)的监督检查与管理,确保其在资质范围内规范开展检定、校准,出具公正的检定测试数据;严格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复查换证和证后监管,从源头管好计量器具;按医疗单位、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餐饮业、超市大卖场大商业等行业特点、地域分布,严格实施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和检定周期内的突击性抽查暗访及专项整治活动,使计量管理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1、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计量行为和商品量,实施政府监管为主,引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集贸市场、加油站、超市大卖场中电子秤、公平秤、加油机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处罚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创建示范市场、“双信”加油站活动,强化企业自律计量行为;广泛开展计量进社区宣传活动、向公众公布计量诚信情况、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参与计量监督。
12、分类管理工业计量。重点抓好涉及安全、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指导、帮助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推行向社会承诺其产品净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C”标志;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培训和指导,帮促企业建立以确保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为重点、适应本单位生产经营的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行为诚信度。
13、通过巡查、回访、年度审查、监督抽查等手段,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分级,确定监管频次,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一般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培训,受培训率达到100%;加强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持证(健康合格证)达到100%。同时严把准入关,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生产加工大米、小麦粉、醋等28类食品的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
14、落实各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分管人员,社区(行政村)巡视人员,在用设备单位专管人员,建立健全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分层次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设备专业知识基础等培训学习考核,全面提高管理网络人员素质,并制定各级人员职责,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书。
15、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留隐患”工作方针。下移工作重心,以特种设备现场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普查整治、专项检查、执法查处、长效管理。严格各类许可“入口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取缔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差、污染严重的小型汽水两用锅炉,整治“五小企业”中压力容器;严格事故调查处理追究责任人员;完成在用压力管道的检验。实施事前监管与事后执法相结合、监察检查与服务指导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专用网页,对各单位特种设备的自查自报、管理检查、安全监察信息建立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将不良记录信息输入本市社会诚信体系。
16、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层层签约、责任到人。严格各单位建立健全每台特种设备自购买(出厂)起的原始技术资料,直到报废(或转让)前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管理资料(设备档案)。使用单位有严格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运行(使用)管理制度;设备应严格凭有效的检验合格证使用;人员严格凭培训考核合格瓷资质上岗;操作(使用)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规定;制造单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出厂检验把关。
17、围绕提升技术检测能级,加快检测所、特种所(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步伐,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的改造、扩项、升级等投入力度,更新、添置一批科技含量高、检测精确、快速简便、先进实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逐步淘汰传统、陈旧、落后设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要对食品、农产品、涂料三类产品检测设备在原有特色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凸显优势,为进行国家(级)实验室认可创造条件并加强化工产品检测设备与实验室建设,适应区产业发展需要。加快“两所”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业务办公自动化、工作程序规范化、检测管理工作信息化处理,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加强与市局和各区县检测所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18、围绕实施技术检测“五优工程”,以深化改革、创新争先为主线,加强队伍人员管理和检测业务管理。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从单纯的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引进人才与在职培养并举,考核、淘汰与聘用激励相结合,着力解决缺乏一专多能、一人多证和高技术检测仪器操作与管理人才及检测业务管理人才的难题,提高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十”期末,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总人数75%以上,研究生占总人数10%以上;技术专业人员占总人数80%,中级技术职务人员、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45%、15%。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人员中,高级工程师达2―3人,工程师达5―6人,具有检验师资格人员占检验人员的50%。
19、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与市局、区政府(信息委、财政局)联系,争取支持、指导,按照市局统一规划和区局分级建设管理原则,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既符合质监政务要求又满足本区政府行政需要的网络体系,制定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加强各级人员培训,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服务、行政管理、执法办案等方面加强应用,实现工作程序规范化、电子化,建立各类行政业务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动态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市社会诚信体系组成要求,各科室依据职能及时准确地将代码(新证及变化信息)、企业各类取证信息和不良记录信息等有关企业监管信息传输到市局信息中心。
20、以全面正确执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抓手,以实施《行政许可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政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深入开展行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项行政纪律,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建设,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务公开、推行行政管理(许可、监管)责任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监督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坚决制止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七禁止”规定(禁止乱发牌证、禁止乱办班、禁止乱收费、禁止乱评比、禁止乱执法、禁止乱许可、禁止乱摊派)。严格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错案责任和行政管理中失职、失察、渎职责任,切实提高公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21、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把好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招聘)关;对各级人员实施管理、执法、技能资格(质)证、复合型人才的在职继续学习培训;继续推行全员年度工作目标绩效管理的公开评议考核与末位处置、科室人员双向选择任用、中层干部推荐比较审议聘任、后备领导干部择优培养、考察、公开竞选等人事工作运行制度,不断优化队伍人员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事业发展。
五、重点项目安排
1、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包括局机关、下属三个所的办公室,计量质量检测实验室,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实验室,食品检验实验室等,含经费);
2、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含局机关、三个所,含经费);
3、区WTO/TBT应对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含经费);
4、新五年(2006―)区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计划;
5、新五年(2006―)区农业标准化实施计划(含经费);
6、区主管部门、各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巡查专用车辆配置(含经费);
7、化学工业区(漕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前景与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专题调研;
8、化学工业区(漕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前景与建立计量公正站可行性专题调研;
9、区百姓家庭应用天然气前景调研与建立检定天然气表计量标准装置可行性调研;
10、引进设备中标准化和非法定计量单位情况调研与应对措施分析;
11、区计量质量检测所食品、农产品、涂料检验能力扩项升级与申办国家级实验室认可;
12、人员:特种所从现有18人增至20―30人;食品所、检测所在现有人基础增加高工或研究生的紧缺人才;
13、常规性专项经费预计:(列入区财政拨款)
(1)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费每年10万元以上
(2)技术检测装备费:特种所每年10―20万元、检测所每年35~50万元。
六.政策建议(工作建议)
1、制定区质量奖管理办法(含质量奖的分类、等级奖励办法),每2―3年颁发一次;
2、制定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成效显著的企业(个人)奖励办法;
3、举办区名、特、优、新产品(含农产品、工业品)展示展销推介会(宜结合质量月活动举办);
技术监督部门需要对市场中的各个企业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进行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确保市场中流通的商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加强市场产品质量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提升服务质量,发挥新时期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打下坚实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民众基础,提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公信力。为了提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水平,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将行政服务标准化理念、方法、技术和规则等加入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当中,结合各级人员实际工作情况,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的标准化方案,细化行政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实现行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各级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服务,不断提升行政管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推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工作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众望所归,是政府成长完善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政府改变以往简单管理和控制的行政目的,在管理中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社会当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政府一直致力于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服务标准化制度建设,进而推动科学、有效的服务性政府建设,提升人们服务体验,利用优质的服务推动社会发展。行政服务标准化是各行政单位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发展进步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服务标准化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标准,充分激发各部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工作内容与管理制度充分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服务标准化,推动现代化政府部门发展。
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必
要性我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并为此进行了精密的部署,付出良多,而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政府行政部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盼,实现政府行政部门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是众望所归,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2.1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
为了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和国家的行政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针,全面提升行政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体系,做好全国范围内的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行政监督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标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政府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规范、统一,严谨管理模式,避免时间上的浪费。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打造一个群众信任、工作人员喜爱的社会主义政府,树立廉洁奉公、严格执法的人民公仆形象,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2.2塑造良好的政府工作风气
利用社会行政标准化服务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素质,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让群众能够信任政府部门的工作能力,取得群众的高度认可。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工作人员活力和积极性,促进办事人员工作稳步开展,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政府各项工作指标,充分体现出政府办事人员高度的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增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
2.3满足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标准化服务是努力目标,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社会各界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的期盼,是政府服务型转变的必然。标准化制度的建立,能够避免重复性工作的发生,减少时间浪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该项措施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提高了政府服务质量,适从人民群众需求。
3构建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具体应用措施
3.1搭建标准化服务平台
外界力量的支持是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不可缺少。继续做好各相关部门调配、协调工作,搭建优质标准化线上线下平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潮流,将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到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特点。线上平台就是网络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平台是指办事大厅窗口。线上服务平台是发挥网络计算机优势,让群众不出家门也能办成事,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网站平台建设之初要考虑到这一点,建立群众交流专栏,从民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升民众对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做到服务于民、用之于民。
3.2建立完善的质量技术检测体系
工作态度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需要重视的一项问题,员工要逐步完善质量技术检测体系,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检测规范,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技术水平,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提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水平。质量技术工作人员应主动提升自身知识、专业技术水平,了解先进技术的操作方法,掌握操作技能,发挥现代化科技优势,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3.3标准化细致化服务流程
不论是对被监督检测单位还是政府行政管理人员,都希望拥有完善的办事流程,这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就应将其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以实践验证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让群众能够尽早得到优质的服务体验,并逐步推动标准化服务平台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服务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建立科学、有效的服务标准,进行更多的项目拓展,实现对窗口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提供优质化服务,推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进程,保证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化。
4结语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需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单位服务标准化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政府办公公开化、透明化,增加政府部门的威信力和公信力。
作者:张文琳 单位: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谢宏达.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2]周璐琼.甘肃省天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罗卫强.东莞市生猪质量安全追溯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3.
[4]吴冠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5.
[5]吴俊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0):8.
[6]黄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初探[J].标准科学,2010,(09):16.
[7]裴晓玮,颜晶晶.质监部门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0.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一体化 管理
1.背景
随着石油企业的科学发展和管理创新,对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以合理的最低质量成本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促进油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沈阳采油厂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石油企业质量监督体系和运行模式的剖析和评价,抓住“一体化”管理这个关键,健全体系夯基础,完善机制作保障,标杆管理作示范,配套联动提水平,从而确保质量技术监督的公正、科学、规范、高效。因此,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特点,以提高质量、降低能耗为核心,以完善标准、准确计量为支撑,以严格检测、强化监督为着力点,健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生产经营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切实为油田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2.基本思路
质量技术监督“一体化”管理,就是将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节能管理等职能均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框架,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搭建以质量技术监督暨节能工作例会和监督公报为载体的“一体化”管理平台,着眼整体部署、配套联动,从而以合理的最低质量成本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3.主要做法
3.1 构建“五项”机制,为推进“一体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为扎实推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一体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重点建立完善了“五项”机制。一是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技术监督职能,建立并启动质量技术监督暨节能工作例会制度,搭建起一体化管理平台和监督公报平台;二是完善“一体化”监督机制,着眼于多部门的联动协调和一体化运行,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主体,建立起各责任主体向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报告质量信息的制度;三是健全“一体化”过程控制机制,完善以计划、检查、整改、反馈、公报为主要内容的过程控制机制,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充分发挥工程监督职能,紧密结合注水站集中改造的实际,坚持每天检查、每天在生产运行会上讲评;四是完善“一体化”质量检验机制,实施“分级负责,责任连带、奖惩兑现”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五是完善“一体化”能耗分析评价机制,每月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能源测试计划,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对五大系统进行能耗测试,研究节能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开展节能工作,形成了计划、测试、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的工作机制。
3.2 健全“五个体系”,为推进“一体化”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围绕提升质量技术监督效益,健全完善了五个管理体系,着力质量固基,实现挖潜增效。一是健全质量考核体系,坚持有组织、分层次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将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并纳入经营承包;二是建立完善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网络和体系,成立物资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实施“分级负责,责任连带、奖惩兑现”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三是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对标准体系构成、适用标准以及应有标准进行调查,并对原版标准体系表所有标准的使用、更新和废止情况逐一进行查询、调研,保证了标准使用的先进性和采标率;四是健全计量管理检测体系,认真落实《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重点对油气水电等重点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计量管理与考核规范落实到位,促进生产计量工作规范运行;五是健全节能管理工作体系,建立月度节能工作例会制度,审核主要生产系统能耗状况、节能项目实施情况及各基层单位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节能达标工作运行情况,部署下步节能工作目标任务,从项目立项、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年终奖惩等各方面严格管理规范。
3.3 深化“五类示范区队”创建,为推进“一体化”管理提供示范
按照“一体化”管理模式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着力推进五类管理示范区队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开展创先争优。一是深化“质量管理示范区”创建,建立了由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管理、建设和经营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质量目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强化目标对接、分解和考核;二是深化“终端质量检验把关示范区”创建,以“工作现场标准化、工作过程精细化、工作结果精准化”为导向,建立终端质量检验把关示范区,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质量检验工作,把好质量关口,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现场;三是深化“标准化良好行为基层队”创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基层队创建活动”,建立标准检查考核制度,定期组织标准宣贯,着力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促进标准的实际应用;四是深化“计量示范区”创建,从计量制度及基础资料、计量人员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三个方面,明确内容和标准,突出可操作性;五是深化“节能标杆队”创建,着力引导各基层队对标、追标、创标,争创“节能达标标杆队”,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等方式,通过考核评分、例会通报,公开排序等手段,确保创建质量与水平。
4.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及时发现和杜绝工程质量问题与隐患107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创出了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44.5%的好成绩;共抽检产品质量105批次,合格98批次,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3.3%,超过油田下达指标3.3%,对7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换货或退货处理,保障了本厂利益不受损失;组织计量检查78站次,共协调整改问题86个,及时消除了计量隐患;共实施抽油机平衡调整131井次,近4年累计实施801井次,已累计节电508.5×104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