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童学习计划

儿童学习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05 10:33: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童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童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儿童;学画;需要;动机

不止一次听到家长们说“让孩子学习画画就像为我学的”。让家长生气的是,家里省吃俭用请老师交学费不说,时间和精力就搭进去了不知多少,可孩子就是不争气,画画磨磨蹭蹭,家长不催,就从来没有主动的时候。为了帮助这类家长解决这一困惑,我来分析一下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需要形成动机,动机产生行为。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需要与动机的作用下才发生的。

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画的需要和目标都出自于家长。家长的目的是通过学画达到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毅力、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等愿望。但这些愿望对孩子来说连基本的概念也没有,没有一项是出于孩子自身需要的。从学画开始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愿意学。问题出在,学画活动的需要者以及学画目标的期待者,与学画活动的主体不是同一个人。孩子作为学画活动的主体,他的需要和动机是什么呢?

第一是“审美的需要”。美丽的画面,变化多端的色彩,神奇的工具材料,都是活动中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家长都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画自己喜欢的内容,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画枪支武器,会画很多不同的各式各样的武器,很享受这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孩子即是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是人的天性,这也是孩子愿意学画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学画活动能够满足审美需要时,就会激起较高的学画动机,反之则产生不愿意学画的念头。

第二种我们称之为“驾驭性需要”。很多孩子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喜欢不断问个究竟,我们一般称之为好奇心,这其实是人类探究知识、驾驭世界的一种本能的需要。刚刚开始学骑自行车时,孩子总是非常愿意每天骑着车到处跑,这是对一个物品进行驾驭和操作,从而获得驾驭性的需要。我们将以上两种需要统称为“驾驭性需要”。而在学画过程中,对知识的驾驭与对器物的操作性驾驭同时存在。孩子渴望学会画更多更好的画,渴望熟练地使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此时驾驭性需要是直接以学画为目的的,没有其他附加条件的学画需要,它直接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需要,因此这是一种最高级的需要。

第三种被称为“自我提高需要”。这是指人在自己所在的群体中,提高自己的威望与地位的一种需要。它往往被不恰当地贬称为“虚荣心”。由于会画画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修养良好、能力杰出、品味高尚的表现,因此容易给孩子带来自尊心、地位感的满足。能够为班级出板报、参加展览或比赛,成为这类孩子学画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但应该看到,这一需要本身并不是以学画为目的的,学画仅仅是提高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的手段,一旦学画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学画活动就没有了动力。而这种目标能否实现,不仅仅取决于孩子自己,还取决于他人和环境氛围。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的孩子来说,自我提高需要是相当强的一种动力因素,但它非常不稳定。

第四种需要被称之为“交往需要”。这是指,孩子希望获得自己所在的群体(如家庭中的父母、班级中的同学和老师等)接受、喜欢和认可的一种需要,这是人作为一种群体生物的本能需要。孩子“听话”的实质性心理基础就是这种原始需要决定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自然地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学画活动,就是“交往需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孩子在学画过程中不包含这一动机因素。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为家长学画。家长要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这一需要培养派生其它需要,改善孩子的学画状态,不要简单地使用高压政策,高压政策给孩子个性的发展与家庭关系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可能同时具备,也可能具备其中的某一项,或两三项。总的来说是越多越好。千万别说孩子虚荣,说孩子爱拿自己的画炫耀,这会将学画中力量最强的一种动力蒙上不光彩的阴影,而削弱这种动力。更不要说“你这是给我学画吗”,因为事实上很多孩子就是在给家长学画,他们根本就没有学画的需要,为家长学画的孩子很多,家长应该意识到这是儿童学画中的“交往需要”在起作用,“为家长学画”是儿童学画的重要动机因素。

应该注意的是,儿童交往需要的对象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年龄还小的孩子的交往需要主要表现是获得长辈的接受和认可。但孩子到了初中左右时,主要交往对象就是同伴,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自主需要、独立意识,并且觉得已经有了与成人世界抗衡的力量和勇气,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了”。高压政策此时要么已经破产,要么已经受到严重抵抗。很多本来不愿意学画的孩子就是在此时彻底学不下去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的“交往需要”已经不再重要,维持学画的最后一个动力消失了,那些由于看到高压政策暂时效果而相信高压政策的家长始料未及。

第2篇

关键词:文化站;儿童舞蹈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72-01

舞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比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具体教育形式。作为儿童学习舞蹈教育的重要场所文化站,应当担负起培养儿童舞蹈学习的重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儿童舞蹈教育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

一、文化站儿童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舞蹈教育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律动、集体舞、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类型。儿童通过舞蹈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感受舞蹈的韵味,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舞蹈是身体动作与音乐旋律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因此,舞蹈教育不仅仅靠的是身体的动作,还有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舞蹈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协调旋律和动作,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

(三)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舞蹈学习不是简单的一个人完成的,他要与人交流和沟通,在别人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下学习舞蹈的要领。在文化站的学习中,儿童所接触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还有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同伴,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需要沟通,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遇到问题,无论是和老师还是同伴都需要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的时候,他们与同伴们的交流往往能够使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他们是为了共同目标聚集在一起的,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使他们更有认同感,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二、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举措

文化站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才会更好。

(一)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

儿童从小就会以一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出他们的兴趣,但那个时候兴趣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兴趣不持久、易转移,当然对于舞蹈的兴趣也是这样。因此,无论是文化站工作人员还是家长都要通过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对舞蹈的兴趣,保护他们兴趣的萌芽,并且要最大程度上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兴趣能够稳定并不断的发展。

(二)善于用自己的兴趣来感染儿童

老师和儿童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儿童很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老师的影响。这时老师就可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自己对舞蹈的兴趣爱好来感染儿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特别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因为这两个部分最容易影响儿童了,具体做法上,动作要细腻、恰当,表情要丰富,面带笑容。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当善于用眼神和语言和他们交流;老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语调、语速、语音等都要掌握好分寸,运用得当,暗示性要强。

(三)老师应当具备最基本的舞蹈认知能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舞蹈,儿童舞蹈的学习往往是从民族舞开始的,老师应当掌握基本的民族舞知识,在讲解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当然,老师还应当了解和掌握现代舞和外国优秀舞蹈的知识,以便于在讲解中可以古今中外穿插讲授,课堂内容更丰富多彩。

(四)老师应当具备基本的舞蹈讲解能力

舞蹈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包括肢体语言,也包括文字语言表达,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基本的舞蹈语言。因此,老师在舞蹈教育中,不仅要用自己细腻、恰当的动作去教授学生,还要具备把自己所教的舞蹈转化为更直接形象的语言的能力,在讲授过程中,语言表达要求简洁明了、准确无误、逻辑思维清晰。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舞蹈知识,更要向他们传达舞蹈思想,让他们从中得到体会和启发。

第3篇

>> 基于二维码技术构建数字化装备管理系统 基于二维码和android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基于二维码的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 基于二维码的分布式电子票系统研究 基于二维码的认证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展馆自助导览系统研究 基于二维码的ATM机动态键盘密码输入系统研究 基于二维码识别的地铁售检票系统研究 基于二维码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二维码技术在气象信息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二维码的警用装备数字导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二维码的校园一“码”通的系统框架设计 基于二维码的变电运维现场定值单查询系统的开发研究 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QR二维码信息保护 基于二维码的图书精准营销 基于Android 系统的二维码相机系统的构建 基于品牌识别系统中二维码图形设计研究 基于手机结合二维码的隧道管养系统研究应用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Taylor, M. Learning for Self-direct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Pattern of a Transition Process [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1986,11 (1) :55-72.

[3]汪琪.浅议二维码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173-174.

[4]王艳.对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中介作用的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00-103.

[5]曾东霞.惯习与场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南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136.

[6]吉晓娟,乌阵家.手机二维码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95-97.

第4篇

【摘要】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全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方法:抽取市区和县区共420名7-14岁学龄儿童,检测尿碘、食用盐盐碘、甲状腺肿大率和血清FT3、FT4、TSH水平。结果:牡丹江市市区及县区碘盐合格率分别为98.2%和97.4%,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3.1μg/L和195.6μg/L,且尿碘频数分布小于20μg/L所占比例均小于10%,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3.95%和4.17%,均小于5%,血清FT3、FT4、TS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牡丹江市全区碘营养水平各项指标均符合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全区学龄儿童的甲状腺机能没有发生异常变化。

【关键词】儿童;盐碘;尿碘;甲状腺肿大;FT3、FT4、TSH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0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04-02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多,因此儿童是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国家规定7-14岁的学龄儿童是碘缺乏病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1995年我国开始普及碘盐的措施对防治IDD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牡丹江市全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现对牡丹江市全区2009年碘营养状况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凋查地点及对象:地点:牡丹江市市区及所属县区。调查对象:各地所属在校7-14岁小学生。

1.2方法:在牡丹江市市区及县区所属小学随机抽取7-14岁学龄儿童共420名,男女各半,对其进行甲状腺检查,同时采集尿样及血清,并对其家庭食用盐进行盐碘监测。

1.3调查指标: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含量,盐碘含量,FT3、FT4、TSH水平。

1.4检测方法:

1.4.1尿碘测定:被调查的420名学生采取随时尿样。测定方法采用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

1.4.2盐碘测定:被调查的420名的学生各自采集家庭所用食盐一份。测定方法采用碘离子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进行全定量测定。20-50mg/kg为合格碘盐。

1.4.3甲状腺肿大率:依据GB16004-1995《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诊断及分度标准》触诊法对420名小学生进行检查。

1.4.4血清FT3、FT4、TSH水平测定:分别采集被调查的市县区所属各50名小学生的血清。测定方法TSH采用免疫放射分析,FT3、FT4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盐碘监测:共采集小学生家庭食用盐共420份。市区228份,盐碘中位数是28.5mg/kg,碘盐合格率为98.2%。县区192份,盐碘中位数是27.8mg/kg,碘盐合格率为97.4%。市区、县区盐碘合格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x2=0.359,P>0.05),(见表1)。

表1盐碘监测结果

2.2尿碘监测:本次检测共420份样品。其中市区小学生228份,尿碘中位数为203.1μg/L,最大值525.6μg/L,最小值21.2μg/L。县区192份,盐碘中位数为195.6μg/L,最大值532.1μg/L,最小值20.5μg/L。市区县区尿碘频数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市县区尿碘频数分布与2005年黑龙江省尿碘频数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尿碘监测结果

2.3甲状腺肿大率:本次检查市区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3.95%(9/228),县区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17%(8/192),两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13,P>0.05),(见表3)。

表3甲状腺肿大率

2.4血清FT3、FT4、TSH检测:本次检测共100份(市区县区各50份),检测结果(见表4)。市区县区小学生FT3、FT4、TSH检测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T3 t=6.024,P>0.05;FT4 t=1.9758,P>0.05;TSH t=0.7732,P>0.05)。

表4FT3、FT4、TSH检测结果

3.讨论

第5篇

【关键词】 氟化漆;氟化泡沫学龄前儿童龋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6-01

龋病是儿童牙病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儿童少年龋齿不仅会出现牙疼的症状,还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及恒牙的萌出,如治疗不及时可能要拔出患牙,甚至会引起终身牙齿排列不齐的畸形和消化不良,从而影响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为了解两种氟制剂氟化泡沫和氟化漆对学龄前儿童的防龋效果,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随机选取连山城区10所幼儿园3岁无龋儿童共818名,分为牙膏刷牙组281人;刷牙+氟化漆组265人,刷牙+氟化泡沫组272人。

1.2 实验试剂 氟化泡沫(品牌为“哲米芬”加拿大产),pH=3.5,氟含量为1.75%。氟化漆(列支敦士登产)0.4ml/瓶,氟含量0.1%。

1.3 操作方法 ①使用前先清洁牙齿,将氟化泡沫置于大小合适的托盘,用量不得超过托盘容积的1/3,总量为0.6-0.8g。②将含有氟化泡沫的托盘分别放入儿童口腔中,嘱其咬住托盘。③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儿童端坐,头向前,向下使口内混合液流入到可回收的治疗盘,减少儿童对氟化泡沫的吞咽。④氟化泡沫与牙列接触2-4min后,吐出口中剩余泡沫。⑤为确保效果,嘱儿童在治疗后30min内不可进食和饮水。每年进行2次,所有防龋儿童无一例出现副反应。由儿保医生下园完成。

1.4 调查方法 每年对3组所选定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对不能坚持刷牙、饭后吃甜食后不经常刷牙漱口、吃小品或甜食无节制,有这些行的儿童定义为口腔习惯不良,否则定义为口腔习惯良好。

1.5 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3组儿童实验前口腔习惯情况 见表1。

3 讨 论

第6篇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中图分类号] R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38-0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CNSI)是指脑实质和脊髓及其被膜和血管受到病原体的损害而出现的炎症性疾病,至今仍为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病死及神经系统后遗症仍然较多[1]。临床主要表现为感染中毒症状及颅内高压,部分患儿也可有神经系统外的临床表现[2]。如果不能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就会可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所以,要做到早期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必要前提[3-4]。我们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brain typeisoenzyme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B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价值探讨,掌握其在本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09例中枢神经系统患儿,按照患者的患病情况并将其分为3组,其中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观察A组)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5.7±1.3)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观察B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5.9±1.1)岁;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观察C组) 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6.1±1.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5]。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3±1.8)岁,为同期入院时疑诊为颅内感染而抽取脑脊液,并通过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观察A、B、C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保证通气、降颅压、营养脑细胞、镇静、止惊对症治疗。观察A、B、C组患儿在急性期(入院后24 h内)和恢复期(临床治疗后7~10 d)及对照组患儿均同时采静脉血2 mL送检,3000 g低温离心分离血清,-70℃保存待测。立即上机测定CK-BB和NSE,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3 仪器和试剂

采用日本OlympusAU-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Olympus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的水平,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LAT)测CK-BB水平,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A、B、C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C组>B组;观察组A、B、C血清CK-B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C组>B组。见表1。

3 讨论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我国仍属常见病,其中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Vm&Ve)最为常见,次之为化脓性脑膜炎(Pm)及结核性脑膜炎(Tm)。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临床中的危重急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感染中毒症状及颅内高压,其可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所以,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中正确及时的诊断又是保证治疗的首要条件,因此有很多专家学者在临床上进行研究[6-8]。

肌酸激酶(CK)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器中,由B肽和M肽两种亚基组成。根据其组成亚基的不同,肌酸激酶分为3种:肌型肌酸激酶(CK-MM)、心型肌酸激酶(CK-MB)、CK-BB[9]。CK-BB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记物,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时升高的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几年CK-BB研究确认为是与脑组织有关的特异性蛋白,并且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蛋白,它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星形细胞中,能够很好反映胶质细胞与脑神经元的损伤程度[10],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在成人、儿童、足月新生儿、早产儿脑脊液中CK-BB水平升高与脑损伤有关[11]。CK-BB水平越高,脑损伤越重,对患者预后影响更大,它们呈正相关。脑缺氧缺血时,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一般是新生儿期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将会导致CK-BB先从神经元胞浆中释放到脑脊液中,再进入到外周血,致使血清中CK-BB浓度增高。总而言之,血清CK-BB含量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检测CK-BB浓度可以反映损害的严重程度。

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中,NSE是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胞浆中的占脑内全部可溶性蛋白的1.5%,当脑损伤时,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烯醇化酶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NSE则是含有γ亚基的烯醇化酶,具有特有神经组织。NSE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树突的胞质中[12]。血液和CSF中NSE的变化则显著反映神经元的损伤及其严重程度。NSE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含量最高,其主要是由于病毒依赖细胞的胞饮作用穿透神经元细胞,造成对神经元的直接侵犯,导致细胞的损伤,直接释放NSE,因为NSE不能够同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及细胞膜结合,直接释放入血中,因此A组NSE升高最明显。A组患儿NSE含量最高是因为病毒依靠细胞的胞饮作用穿透神经元细胞,对神经元造成直接侵犯,导致细胞损伤,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导致NSE的释放。因此,测定血清或脑脊液中NSE浓度就会观察到脑损伤程度,评价治疗、预测预后[13-14]。通过检测发现,NSE可作为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A、B、C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C组>B组;观察组A、B、C血清CK-B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C组>B组。综上所述,血清CK-BB及NSE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具有脑损害程度的判断及一定的辅助鉴别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国超,武艳,邵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胱抑素C、S100B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3):523,532.

[2]程华,徐春萍,袁宝强,等.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23(1):55-57.

[3]林镇源.血清心肌酶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64-1765.

[4]吴岚.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8,48(42):42-43.

[5]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763,912-925.

[6]许绍强,廖伟娇.脑脊液CK、LDH、LA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0,10(10):65-67.

[7]沈春明,赵刚.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初步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01,468.

[8]Gaskill T,Payne D,Brigman B.Cryptococcal abscess imitating a soft-tissuesarcoma in an immunocompetent host:a case report[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2010,92-A(9):1890-1893.

[9]黄文,鞠金涛,钟海忠,等.虚拟战场仿真训练对海训学员血清CK-BB和NSE水平变化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2):1848-1851.

[10]刘长云,王永芹,吴晓平,等.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与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新生儿早期脑损伤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3(1):6-9.

[11]郑红英.颅脑损伤患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学,2004,44(31):39-40.

[12]王爱红,王孝芳,毛雄伟,等.脑脊液CRP、NSE测定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5):580-581.

第7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生力军,但同时带来了流动儿童这一新的城市弱势群体。流动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城市居住、生活的儿童。由于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流动性成为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频繁的流动极易导致学生学习断层,出现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学习适应性系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学习适应能力[1]。鉴于此,了解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认识,继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学生摆脱学习困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居住在乌市不超过半年,户籍不在现居住地为标准选取乌鲁木齐市不同城区六所中学的学生共779名作为被试对象,有效数据694人,男生355名,女生339名,初一248名,初二271名,初三174名。

1.2研究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中学版(含全国常模),对全体被试对象进行检查。该量表共150道题,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4个分量表,其中每个分量表各包括3个内容量表,共计12个内容量表。量表原始分依据年级常模转换成标准分,再由标准分换算成等级,共分为5级,1级为差等,2级为中下,3级为中等,4级为中上,5级为优等。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折半信度为0.71―0.86,重测信度为0.75―0.88。

1.3施测程序以班级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间40分钟,问卷当场收回。

1.4统计分析首先将试卷原始分依据年级常模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分布对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的AAT测验结果表明,其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分布为:差等(7.9%)、中下(39.5%)、中等(35.3%)、中上(14.6%)、优等(2.7%),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比常模较低的趋势,有47.7%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处于中下或差等水平),平均等级为2.63,经卡方检验,显著低于全国理论水平。

2.2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在12个内容量表上,除“学校环境”、“独立性”、“身心健康”三个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他各项均差异显著。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低于女生,见表2-2。

2.3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比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三个内容量表上差异显著,平均数的多重比较表明,在学习热情和听课方法两个维度上,初三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而初二学生的分数也低于初一。在身心健康维度的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即初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最低,见表2-3、表2-4。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总体等级分布状况显著低于全国分布,平均等级为2.65,低于中等水平3级。有47.7%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正如有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而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工作变迁,家庭环境不太稳定、缺乏父母的关注教育,以及社会援助缺失,容易受到歧视,在心理上产生标签效应,缺乏自我认可。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有效引导,给予鼓励赏识和认可,有助于唤起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在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和既往的研究相一致[2],[3],[4]。这可能是由于中学阶段,女生相对男生成熟得早一些,另外,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也使中学阶段的女生相对男生做事较认真细致、情绪较稳定、责任感较强、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等。这些心理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该结果与正常班级后进生中女生占的比例小的事实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对男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控能力、稳定的学习情绪、良好的学习计划性、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

在学习热情和听课方法两维度上,初三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而初二学生的分数也低于初一,这与“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具有随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的趋势”的结论相吻合。但在身心健康维度上则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即初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最低,这是因为初二学生生理心理剧烈变化,内心的幼稚性和成熟性不断碰撞,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加强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指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师在开展学习适应性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个别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2]聂衍刚,郑雪等.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23-28.

[3]隋光远,李晶.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43-646.

[4]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心理科学,2007,30,(6):1426-1428.

[5]何光峰.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教育科学研究,2002,(11):53.

[6]彭晓伟.影响“流动儿童”学习的制约因素浅析――基于成都市红花学校的调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4-12.

第8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社会工作介入

随着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持续增加,大量的学龄期儿童被留置在家中,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在空间上、时间上长期阻隔,改变了乡镇家庭面对面的初级群体交往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大量的留守儿童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起来,社会工作介入应当发挥出怎样的作用,有待深入的探讨。

一、留守儿童的发展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他人代为抚养、教育的孩子。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新的特殊群体,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乡镇、农村之中。由于在常年生活在亲情缺失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良好的亲子沟通,留守儿童成了有家的孤儿,在学习、品行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亲情缺失、教育缺失以及社会环境问题等都极大地阻碍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自信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非常需要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然而,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无法向亲人倾诉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得不到足够的关怀。留守儿童一般由单亲抚养或隔代抚养,家长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常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又由于一些乡镇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不高,校风不好,读书无用思想的蔓延,导致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埃里克森将人生划分为八个阶段,认为处于学龄期的小学期儿童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阶段。儿童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和使自身成为社会生产者所需具备的专业技巧,体验孜孜不倦的勤奋和稳定的注意带来的乐趣,获得顺利完成任务的勤奋感。如果儿童没有能够形成勤奋感,就会丧失信心而产生自卑感。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能够在今后的独立生活与工作中充满信心。鉴于此,有必要加强社会工作介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介入的作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勤奋感,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

(一)心理发展方面的介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大多源于其对自身、他人和生活情境的错误认知。与正常儿童相比,一些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敌对、冷漠、孤僻和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社会工作者可以灵活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引导留守儿童认知重构,改变错误的认知,进而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比如,一些留守儿童会因为父母出外打工,没有时间陪伴自己,而形成父母不爱自己的错误认知,并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此时,社会工作者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进行认知重构,使留守儿童认识到不合理信念,引导留守儿童主动进行校正。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留守儿童体验到父母的不易与艰辛,以改变留守儿童的错误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行为养成方面的介入

一些乡镇留守儿童会出现小偷小摸、打架闹事、爱说谎话等行为问题。在改变留守儿童认知后,社会工作者还应当进一步地引导留守儿童改正行为问题,促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行为治疗模式来帮助留守儿童。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厌恶疗法,如果留守儿童发生不良的行为,就进行负强化,让留守儿童在进行不良行为时产生厌恶反映,当留守儿童停止不良行为时,就撤销惩罚,从而使留守儿童改正不良行为。必须注意的是,监护人对行为的态度会显著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因此,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深入探访留守儿童寄养的家庭,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介入引导。

(三)学习方面的介入

社会工作者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学校老师、同学、监护人等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和学校教师一起拟定可行的留守儿童学习计划,并督促留守儿童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学习行为进校必要的奖励,对计划拖延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从而对留守儿童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促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直接辅导时,社会工作者应当指正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引导留守儿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加强心理发展方面的介入、行为养成方面的介入和学习方面的介入,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