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科技创新

小学生科技创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0 16:38: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生科技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生科技创新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心得

一、注重课堂中的创新能力渗透

创新思维并不是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形成与培养的。且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所以课堂教学成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学活动的引入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过,同时还要将科学技术活动以及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相辅相成的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场所,所以创意也可以在课堂中得到发展与形成。

1、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

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做好课堂的分析工作,通过在课堂中预设出相应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只有学生不断产生出问题,才能具有全新的发现,这样也就可以主动的进行创新了。如学生在学习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出情境并向学生适当提问。一些植物在土壤中生长,但是如果放在水中,是否也会健康的生长?在类似问题的影响下,也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引入无土栽培技术。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定得到了激发,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1]。

2、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活泼好动的现象。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天性,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通过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做实验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且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明确空气的特性,理解好冷空气与热空气中的性质等。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空气认识深度。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想要讓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进行鼓励与表扬。通过教师的肯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这一知识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在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比赛中学生也可以获取到满足与喜悦,这样也就无形的鼓励了学生,让学生产生出了学习的动力[2]。

二、注重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训练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课堂中进行常规化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就要做好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将其作为科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建设之一,通过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做好基本思维程序的训练工作

想要掌握好学生的思维方法,就要掌握好一定的规范与技能,同时还要运用好科学的思维。

以我辅导学生的作品为例,“公共自行车柔性插口”,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供一辆公共自行车,然后让学生观察,尽可能找出这辆自行车的缺点,然后一条一条分析,“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缺点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还找了其他许多物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能得到一些灵感。这个作品就是将锻炼身体用的臂力器上的拉簧应用到自行车上。好的创新工作,就是要循序渐进,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2、改变思维方式,拓宽学生视野

想要培养好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师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方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借助这样的训练方式等来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中的要领。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掌握好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来认识好事物的过程,明确其作用,并主动的将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3]。

最近我一直负责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带领学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个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在平时培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时就非常注重发散性思维,一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经常会追问:“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结果是否一样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学生不会每次都能找到不同的思维方向,这时我就会充当“指路人”,给出一些小小的提示,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

3、重视实践探索工作

只有真正认识到科技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将其融入到课程建设、教学以及教研等环节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作为引路人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我们要就要明确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并不是问题,而是一个早就产生,并且需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就要不断培养好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先掌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探知欲,帮助学生主动的学习科技知识。其次,教师就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好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敏.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07):95-95. 

[2]郑学宝.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94-95. 

[3]何善亮.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生长与培养--基于江苏省昆山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3(43):15-18. 

第2篇

一、创新课程设计,必须正确把握新的政治课程的性质

我们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我们把握新课程性质,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定位,既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政治课提出了五个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一是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是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课程理念体现了对课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课程框架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都来自课程理念。

三、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创新性。教学设计的过程必须要求教师在掌握了大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总体设计出一个科学、实际、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新考量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要打破原有教学设计死板、僵化的误区,大胆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方式来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其次,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还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学观念,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条件来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这几年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学如果忽略和轻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必然要落后于时代的,也是必然要遭到淘汰的。信息技术的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用它来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性知识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且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反馈功能,以此互通,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记,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是从根本上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弊端,使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

四、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教学设计对于我们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就转化为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那么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呢?

如果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教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即从方案中所采用的目标及策略来看,充分重视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话,那么这种教学设计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否则便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要体现这个原则,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并不是一件新任务,其实就是选择或设计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提供足够的支架;丰富的人际交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2.教师的主要工作:准备资源;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设计复杂的学习任务;要使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完成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精心选择和制作学习环境中所使用的学习资源。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时一定要明确这种资源的使用方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不是用来给教师演示用的,而是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因此,最好选择强交互性的媒体来呈现教学信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应该是已经筛选过的只需学生读、听、记的“死”资源,而应该是原始的、丰富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筛选、思考的“活”资源,因为对中学生而言,方法远比结论更重要。由于倾向于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因此,首先解决的是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要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维持。没有设计合理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将无法发挥所期望的作用。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应该将多个知识点包含在一起,但不是越难越好,最好能设计一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解决任务。

五、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情境创设和活动开展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单纯是指课堂中学生的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也不单纯是指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不单纯是指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而言的活动课。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制订课堂教学计划,还要制订课外活动计划。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时,必须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计划、班级的教育活动等,讲求综合效益。

六、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搞好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十分高,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各校教研组、备课组要拧成一股绳,成为团结协作的坚强集体。教研组、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唯有这种境界才能真诚合作,共同提高。搞好校本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及社会实际的结合、习题编制和选用等方面多作研究,多作探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各校备课组成员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协助,资源共享,就能不断拓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空间,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

第3篇

一、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

1.科学课中小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远未建立

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并未建立。“小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前提下,通过探究,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创新,并不需要“开天辟地”式的创新,更不需要从无到有“原始性的创新”。在科学课中,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思考过程,不能举一反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建立,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2.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近年来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施时却困难重重,仍旧有部分科学课程以“满堂灌”,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有些学校的科学课,对于需要做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却是靠小学生背记实验步骤来进行授课。有部分科学教师虽然重视科学实验,但对于烦琐的准备材料的过程却偷懒回避,最终对于科学实验也属于随便应付的态度。有些老师则因为在学校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年复一年,形成了职业怠倦,缺乏创新激情。

3.学校并没有给小学生提供创新平台

小学生参与知识创新和技能创新的机会远远不够,学校并没有提供创新平台。目前的大部分小学,班级人数仍旧是50人以上,分组实验时,人数也达到了5 ~ 6人。实验时,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有机会动手,都是几个平时更有主见的小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在思维与动手实验上均影响了其他同学。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往往限制住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甚至完全告知实验步骤,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极为不利。

二、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应对策略

1.拓展视野,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创新

在科学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新。其实,小学生对部分自然科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针对教学中探讨的科学问题先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如果在科学课堂上一一去提问,一堂课的时间明显不够,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采取画画和描述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最初想法设置一些问题激发他们去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在前期经验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此外,在科学课中,探究问题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可以围绕科学课设定相关的周主题、月主题。比如:某周科学课上的是《昆虫》,可以拓展成周主题,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昆虫总动员》,推荐阅读课外书籍《法布尔昆虫记》等,鼓励他们去观察昆虫、研究昆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兴趣建立以后,小学生的想象力就会更加丰富,也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去探究、思考和创新。

2.提高科学教师自身创新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地接触相关的材料,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实验材料,通过学生自由地摆弄、熟悉和探索,做出尝试性的创新和解释。如:教师在上《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教材上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锥形瓶上,分别放置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从而得到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师往往只准备了气球等有限的相关器材。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其实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想除了在锥形瓶上套气球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时候,有的学生想到了在锥形瓶口抹一些肥皂泡泡来观察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这一科学知识探究起来更加有趣,小学生也会因为这是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而且还被教师采用而感到高兴。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大胆想象,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尝到创新的乐趣,就会更加激发起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3.建立开放性的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应该给小学生建立开放性的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科学课的主题在课堂教学内外利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探索。长沙市很多小学都有科学实验室,但并不是开放性的,只有在特定的教学任务时才会使用。大部分学校认为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肯定需要大成本,而且害怕让学生“自由”使用会损坏仪器设备和影响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其实不然,小学生的科学创造既不需要开天辟地的新创造,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其可以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科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上完《热胀冷缩》之后,教师可以在平时就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的塑料瓶子、饮料瓶子、金属等放在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实验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想象,设计一些实验来比较液体、气体和金属的热胀冷缩。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科学问题的习惯。

第4篇

【关 键 词】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28-02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生命教育该如何理解呢?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并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在当今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就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不断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那么,基于教育的层面理解,教育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

思想政治品德一般按照心理――思想――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循环升华的形成与发展。[2]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中学生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源于学校教育,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生命教育在国内的较少数学校被作为教育内容设置,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

那么,在设计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坚持三个重要的理念。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合理建构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建构要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要符合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和确定科学合理的、有用的、专业的学校生命教育内容。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并且不间断地经初中、高中进行,直至大学,最终脱离学校教育后,能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继续开展自我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做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者内容间也具有整体性、持续性、一贯性特征。

1. 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内容既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学生的能力。可以确定为有趣的生命、自我保护、特别的生命三个主题。[3]小学一年级设计为有趣的生命,包含发现生命、坚韧的生命、有次序的家庭;有趣的发现、如果没有生命、我要保护生命六个章节的内容,这样为学生们从身边动植物的生命逐步牵引到人类生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设计为自我保护,包括神奇的护身术、我学护身小技能、身体的界限;谁是坏人、我不会上当、保护自己,爱护别人。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锻炼本领,学会判断情况,并且保护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设计为特别的生命,具体包括特别的生命、特别的自然界、特别的你我他;特别的美、特别的爱、特别的行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不仅要爱护和保护自己,还要保护他人、保护自然,理解特殊的生命现象。这三个主题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学年的课程设计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概念、保护和赞美有充分认识,最终都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样的内容虽然较少,但是每一部分都具体到教育内容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仅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对生命的有正确的态度,还要在生活中有正确的行为和习惯。

2. 四至六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命教育拓展阶段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内容设计是要让学生学会判断生命中的现象和行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淀生命意志,设计自己的人生。具体设计如表1。

通过拓展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就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标准、生命的逆境、人生的理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并且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价值要求能结合在一起。

3. 七至九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七至九年级,初中升华阶段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初中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设计应该是小学生命教育的升华,目标也应该高于小学生命教育,主要包括欣赏生命、赞美生命、信仰与人生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结构教育、疾病预防教育、性教育,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用科学的眼光、正常的心态看待自身的成长和变化;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教育,享受成功和生活的教育,正视挫折、生于忧患,增强本领,解决困难,正确对待成败,学会享受生活,学会生存;信仰科学,社会参与的教育,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敬业乐业,学习本领,有远大理想并有坚定信念的指导,为美丽人生而奋斗。

三、生命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命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其原则,还应注意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特殊的教育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其他学生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

1. 专业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初中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健康标准有一定了解,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实现教育的目标。高中生命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现在的科学技术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充斥着高中生,对于生命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那么,培养专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学校内部的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4]而对于已经从事本专业教育的人,也要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地提升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基础上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问题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学校内部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尽快解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足以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前事情的具体实际进行教育。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对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理解,并将其与理论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传授,帮助学生讨论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实效性。

3. 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载体的拓展。教育内容的实现必须要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表达出来。生命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那么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多启发、多沟通,建立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言论和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要不断开发网络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文化平台,进而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整体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的终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努力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4]林思林.发展生命教育事业的再思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第5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 技工学校 辅导

相比普通学校学生,技工学校学生以其所具有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条件,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更具优势。多年来,笔者一直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在辅导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经验,下面从实施过程的思路形成、总体设计、加工制作、装配、调试等五个阶段的内容进行论述。

一、思路形成阶段

学生提出的科技项目,往往比较粗略,因此需要一个思路形成、完善的过程。首先,笔者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专利资料。通过查证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科技创新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研究思路。例如“防暴力与智力开锁的电瓶车龙头锁”的研发,当学生提出这个科研项目时,笔者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专利资料,学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到实用新型专利52项,发明专利10项,再输入“电瓶车龙头锁”或输入“防暴力龙头锁”、“防智力开启龙头锁”等字样,则没有检索到任何专利信息,说明有研究的必要。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对这62项专利进行有重点的检索,以便启发思路。之后进行针对市场上龙头锁的结构、性能的社会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龙头锁都不同时具备防暴力与防智力开启的特点。综合社会调查及查阅到的相关专利资料,我们逐步形成了机械防暴结构与电子单片机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由于该项目思路新颖、结构合理,因此在浙江省第二届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受到评委的肯定,获得一等奖。

二、总体设计阶段

学生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想到一点就急着动手加工,结果欲速则不达。针对此,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总体设计,画出装配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然后确定总体结构。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细部结构,还要制作实物模型,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结构。比如《卧坐两用护理床》的发明过程,我们花在总体设计上的时间将近占了总时间的一半,方案甚至历经四次改动。由于关键机构――偏心轮滚筒按摩机构的运动关系比较抽象,结构也比较复杂,笔者还要求学生对滚筒按摩机构制作出小的模型。通过模型制作,我们发现了该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安装困难、动作障碍等,因此对原设计作了相应的修改,避免了返工。

三、加工制作阶段

动手制作是技工学校学生的强项,但是学生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导致很难保证加工的精度。比如有些同学在钻较大的孔时没有按照工艺规程先钻小孔,而是直接钻大孔,结果加工出的孔大小与位置都达不到要求。因此,笔者在辅导学生加工时,特别强调加工工艺,并严格要求学生按工艺规程操作。对于需要外加工的零件,要求同学向加工师傅交代清楚加工的重点,对加工好的零件要按图样要求验收。一旦发现外加工的零件精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坚决要求进行重新制作。

四、装配阶段

经过前期的加工,装配时都希望能够顺利,但实际上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解决,切不可有急躁情绪,更不能轻易放弃。比如发明“淋浴房高效环保节能器”,做好样品后,实地去安装热水器的出水口时,却发现节能器出现漏水现象。又比如“防暴力与智力开锁的电瓶车龙头锁”研发,装配时上发现在一些车上安装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首先告诉同学试验失败是很正常的,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终于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发明成功。如果在发现问题时就心灰意冷,那只能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当然,如果发现是原理性错误或凭借现有条件不可能完成时,教师也要说服学生及时放弃。

五、调试阶段

调试阶段是制作的最后阶段,此时作品已成型,问题可能涉及各个方面,如机械方面、电子方面、计算机方面等。因此,就需要辅导教师及学生相互沟通,协同解决。如学生在对“房门防关提醒对话器”的调试过程中发现异常,教师就召集所有团队成员,对机械动作、线路控制、还有手机信号接收等方面一一进行排查,最后发现是由于机械动作不到位,导致电器元件接触不良,从而没有触动手机按键开关,没有发出提示音。

参考文献:

[1]黄键智,韦家俊.青少年科技创新贵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J].安徽科技,2008(7).

[2]赵建华,张秀英.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活动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4(1).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创新; 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79-001

创新教育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来,笔者始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试将“创新”融于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形象活泼地展示给学生。同时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其创新思维,略有心得体会。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知识是如何建构的。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此,我用画图、“扫雷”、“纸牌”、“连连看”等益智教学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他们不认识键盘上的字母,无法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实践中,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如让学生在画图中画《森林动物园》,用比喻法讲解“文件”与“文件夹”,把建立新“文件”比喻成新买个“练习本”,在“文件”中输入文字比喻成往“练习本”上写作业,把“文件”的命名比喻成给“练习本”写名字,把“文件夹”比喻成具有多层结构的书包,可以直接装作业本;把“复制”功能比作“复印机”的功能,把文件的“复制”比喻成“抄作业”,把文件的“移动”比喻成“搬家”等。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理解了这些似懂非懂的概念。

三、重视操作,体验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给计算机美化桌面,在画图中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Word中输入字母、文字、编辑、排版……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学习Word之前,我先制作了一副图文并茂的墙报作品,画面生动、颜色鲜艳,当中综合包含了Word的一些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做出和这一样美丽的墙报?”学生自然是羡慕不已、急不可待。我进一步激发学生:“做这幅墙报需要哪些知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讨论出需要排版、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表格等时,我趁势激励学生:你们再过一段时间也能编出这样漂亮的墙报来。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方设法采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学习方式——自主看书、同学间合作探究、查资料、向老师请教等方法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自始至终保持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使学生始终爱上电脑课。

四、引进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玩、好动、对未知事物好奇,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课堂上,经常运用一些益智游戏和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从而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求知欲、探索欲。

第7篇

1 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 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3 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 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5 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第8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学生 创业

1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创业现状

(1)创业热情高,行动少。以2004年批准的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经过访问,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男生比女生人数多,而且集中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年级有意创业学生占到整体的70%左右。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容易就业,因此,大学低年级时的创业冲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消退,最终真正付诸创业行动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

(2)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新建本科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失败率更高。大部分学生只凭一股热情创业,急于求成,没有踏踏实实做事情,而最终只是草草收场。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非理性,缺少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缺乏详细的市场调研,项目选择不合理,创业策划不详尽,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社交能力差,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3)技术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创业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一般都局限于大众化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休闲吧等,行业重复率高,创新性低,在竞争激烈市场背景下,创业者压力大,利润低,难以将项目规模做大做强,因而,往往经营时间不长。

2 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2.1 新建本科院校资源紧缺

从教师队伍来看,大部分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没有经历过正常教学规范的训练,科研能力不强,社会阅历浅薄,空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

从学校对创业的配套资源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设立辅导、管理学生创业的机构,校园创业文化不浓厚,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缺少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

从教学体系来看,没有专门的创业课程体系,新建本科院校的创业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2.2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为高职高专升格为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在培养模式上强调专项技能的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门槛低,毕业后基本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率较高。因此,学生们创业意向不强烈,创业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特点是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为专科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术研究能力有些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学理论兴趣不大,自控能力差,但是他们是一个兴趣广泛、喜欢动脑筋、实践能力强、适合从事应用性工作的青年群体。因此, 这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3 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现状的建议

3.1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我们将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操作技能 (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31页)目标三个层级。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和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兼顾创业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学校应培育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创业氛围。如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设立创业基金,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等。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促进创业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3.2 通过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精神

提倡大学生创业并不是鼓励学生马上就去创业,而是希望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种执着的自主创业精神。把这种创业精神和思维带到生活中或工作中,增强创业意识,积累人脉和资本,整合现有的资源,等待时机创造更多的价值。

3.3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做好创业指导

新建本科院校对年轻教师师应多安排对口专业老师的挂职锻炼,深入企业生产线了解最新的技术技能,深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以便更好的教授学生专业技能;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了解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增加学生创业知识;支持有经验有技术的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以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总之,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增强教师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的联系,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业做指导。

3.4 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通过自身创业实践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利用区域优势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与企业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给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可以聘请一批企业家或创业成功人士到校担任客讲教师或开展系列讲座活动,给学生树立创业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三是倡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制定详细地、可操作的创业计划,并付诸行动获得亲身体验。四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勤工俭学,假期社会实践,课余时间兼职,以增加社会阅历,发现创业机会;四是组织和支持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3.5 鼓励学生创业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在激烈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办学理念上,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体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属于当前热门的专业。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当地,在本区域内的影响力较大,与地方企业和基层单位联系更紧密。在校生到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发掘创业机会。因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可以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势,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唐景莉.第一期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结业.中国教育报,2010-04-24.

[2]田丹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张化勋.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