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信服务营销论文

电信服务营销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6 11:54: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信服务营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信服务营销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电信企业 营销网络 关系营销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进入我国电信市场,既能推进电信运营改革,扩大融资渠道,也会动摇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地位。竞争环境的形成和演变给电信企业产生了很大压力,电信市场的利润空间在不断减小,客户需求在不断变化。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和保持用户资源,提升客户忠诚度,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必须建立和发展有竞争力的营销网络。

一、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现状

1.电信市场营销环境

电信市场营销很重视研究市场营销环境,因为,电信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的经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的营销环境是由企业营销管理职能外部的因素和力量组成的,这些因素和力量影响营销管理者成功地保持和发展同其目标市场顾客交换的能力。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的营销活动会带来机会和威胁。我们可以运用PEST方法来分析电信市场营销环境。

(1)政策方面。我国电信运营业日趋开放,尤其是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行业政策发展的总趋势是降低限制,努力给各大运营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的行业管制不可能消失,在本地网等业务上,垄断仍然明显,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2)经济方面。虽然电信业竞争加剧,市场趋于饱和,但是电信市场广阔,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之电信业务不断创新,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较高速发展。各大运营商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注重提高投资效益。

(3)社会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同时,人们对于电信服务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服务,对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准确性要求大大提高。电信用户的需求将呈现普及化、全球化、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特征。

(4)技术方面。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机会。今天,新创意在商业运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电信业同许多最新的技术结合紧密,这是电信行业的一大优势,却也是运营商在推广服务时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电信服务虽然已经越来越大众化,然而,GPRS、WAP、3G等,这些业内很熟悉的技术用语在大众看来却是一头雾水。

2.电信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可以使电信企业明确自身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扫描电信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并通过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获取竞争优势。电信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其价值链具有了不同于垄断时期的特征:

(1)随着电信企业的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下降,即价值链创造价值总量还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己明显放缓。由于利润率下降,作为价值链主导力量的运营商会将竞争和成本的压力转嫁给价值链下游的服务商,直接造成价值链其他成员竞争压力加大,利润率下降。

(2)客户需求趋于个性化,这就要求运营商从面对点的服务转变为点对点的服务,服务更加专业化,以此赢得客户。部分运营商通过业务的外包使其价值链更加多样化,达到迅速发展和占领市场的需求。价值链的延伸使运营商加速业务到达市场,将部分利润小的客户由商进行多样化服务,实现转移服务成本,降低开拓市场的风险。

(3)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大运营商对于价值链成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电信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客户保持率的逐年下降以及上市的需要,将使营销网络更加规范,市场化进程加快,网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3.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竞争分析

建有较完善营销网络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是电信、移动和联通。电信由于历史原因,出于普遍服务的目的,营销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深度都相当高,但同时承担的渠道成本也较高。移动对营销网络进行了革命式改造,在提高销售能力的同时保证了服务质量,营销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深度虽然不及电信,但销售效率高于电信。联通的营销网络与前两家相比,自有的部分所占比重较小,更多依靠的是网络的力量。其他运营商则主要依赖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电信企业的营销网络主要有自营网络、邮政、连锁加盟营销网络、虚拟电信运营商。

(1)邮政。邮政作为老牌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业务服务商,拥有点多面广的营销网络。突出的品牌“中国邮政”,在广大用户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从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经营多年,形成了一整套流畅的业务操作流程。

(2)连锁加盟营销网络。以中域电讯为代表,以规模化、集团化和品牌经营为战略核心,抓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移动通讯产品消费日趋大众化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 以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特许加盟方式迅速膨胀,在全国迅速渗透, 占据了各发达城市的重要商业位置,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电信连锁加盟营销网络,是电信企业营销网络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3)虚拟电信运营商。虚拟电信运营商, 通过和电信企业合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经过几年对电信市场的拓展,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的营销网络和提供电信增值服务的能力。

他们所具有的资源: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多年从事电信服务形成的提供电信增值服务的能力和经营经验、与运营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良好的品牌知名度。

通过对现有业务的整合,将使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战略能与电信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使他们已有的业务资源能够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相结合,从而能够把握中国电信市场在开放后的机遇,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现有营销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先进的营销理念

政策型、生产型和推销型营销理念“根深蒂固”,往往仍习惯于沿袭过去的营销方式;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在营销网络的发展上没有长远打算,过分追求营销网点数量上的扩张,集约化经营意识淡薄。

2.营销网络不够健全和规范

目前国内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内网点数量虽然多,但营销网络极不规范,鱼龙混杂其间,多数规模小,管理难度大。各网点的自我约束能力弱,违规业务较多,“跨区”经营时有发生,价格战层出不穷;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营销网络一般只针对个人客户;而对集团客户、商业客户和重要客户的营销服务网络匮乏。

3.电信企业缺乏完整高效的营销网络激励机制

电信企业营销网络的激励机制并未建立,难以激励商从事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工作,商缺乏主动性,因此多数市场营销工作进展缓慢。

4.缺乏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和监控

电信企业缺乏对代办营销网络有效管理和严格监控的手段,网络成员的忠诚度很低,市场信息反馈时间较长。

三、中国电信营销网络体系的发展构想

电信营销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运营商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发展;运营商重视大客户服务和人员促销;营销网络成为运营商的核心价值;营销网络立体化;营销渠道扁平化。电信企业营销网络可以从自营、代营、联营三个方面来建设,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营销网络的功效。

1.建立高效的自营网络体系

(1)加强大客户营销服务队伍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大客户机构在电信企业中的地位, 提高客户经理的各项待遇,充分授权,必须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客户服务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除了客户经理之外,还可包括运行维护、工程建设等各部门人员。运维等后台支撑部门要树立“大营销”、“大服务”的理念。

为保证大客户营销队伍的高素质,电信企业应进行严格的营销人员选拔、培训和考核。对营销人员实行“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增强他们永不满足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他们的收入实行“年年浮动、稳中调整、比例提成、费用包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行严格有序的监督约束机制。对营销人员履行“保护、教育、监督、惩处”四项职能,同时明确营销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杜绝损害公司的不良倾向。

(2)实施“营维合一”社区经理制,构建商业及公众客户营销网络。“营维合一”是指将电信企业传统的终端客户营销体系和终端设备维护体系合二为一,实现电信营销网络和维护网络在终端用户的全面融合,由相对固定的机构和人员按分片包干的形式担当起电信企业营销、维护等综合服务的重任,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优质具极富情感色彩和个性化的综合服务。其核心内容是营维合一、用户至上、分片包干、亲情服务。

(3)完善自建营业厅和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厅和客户服务中心是电信企业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 要能体现电信企业的品牌形象;应确保客户享受到丰富的服务;应该通过规范服务和提高人员素质来确保服务水平;通过常抓不懈的检查督导等方式来提升服务水平,及时纠正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2.建立高效的营销网络

(1)完善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是在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电信企业应定期考察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商业信誉、市场开拓能力等因素,合格后才能经销电信产品,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对经销商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不断优化。经销商不可逾越,只要经销商能覆盖的地方,运营商就不能直销。对经销商的数量应进行严格的控制,数量多少以能覆盖终端且不留空白、减少重复为原则,避免运营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以维护电信企业的形象。

(2)推行城市代办,构建社会营销网络。选择合适的营销伙伴作代办员。长期营销伙伴有专门的营销场所、长期的营销约定,如公话代办点;短期营销伙伴是指企业为了促销某种业务,依托公共关系开展的突击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合作伙伴,包括季节性经营活动主办单位或个人。例如,有的地市分公司依托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创建校园营销网络,收到良好效益。

(3)推行“三代合一”,构建农村营销网络。“三代合一”(代营、代维、代收话费) 是指农村支局的模块点将电话业务发展、电话的收缴、线路和模块设备的维护由社会代办渠道完成,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拓展农村通信市场、改善农村电话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根据业务代办政策,电信部门按照模块点维护质量的好坏核定模块点的代维和代办酬金。

3.建立高效的联营网络

电信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高效的联营网络,促进业务的快速增长。例如开设电信服务超市。首先,电信服务超市应有齐全的业务和多功能的服务种类,客户能随手可得各种电信业务和服务。其次,结算便捷。客户在此能使用各种银行卡。最后,电信服务超市也应有“批零兼营” 的功能。还可实行“会员制”,给予“常客户”一定的优惠。

4.开展关系营销

成功的营销人员都重视同顾客、分销商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而这些关系要靠运营商不断为对方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来实现,靠双方加强经济、技术及社会联系来实现。关系营销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和时间,最好的交易就是使协商成为惯例。处理好企业同顾客、分销商之间关系的最终结果就是建立营销网络,而营销网络也正是电信企业同市场营销中介人以及顾客建立起的牢固的业务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娟:销售渠道管理:构建高效营销网络的第一本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淑敏周小燕:管理出人才、经验、效益访广州电信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保平[J].通信企业管理,2003,(1)

[3]朱玉童:迎接渠道网络的全面革命[J].家电科技,2002,(4)

第2篇

关键词中国电信市场形势营销战略

1入世后中国电信市场形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信业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改革开放浪潮,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电信业从政府统一管理的基础设施部门转变为竞争激烈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包括后来跟上的发展中国家,各国电信企业纷纷与政府邮电管理部门脱钩,实行企业化经营。首先,是从对电信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其次,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放松管制,开放市场,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主要渠道,呼吁并实施在世界范围内放松电信管制。

1997年2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中的69个成员国,代表了全球90%以上的电信业务论文,正式签署了2000年的电信市场对外开放协议。主要内容为:1998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欧盟部分国家和日本(相当于世界电信收入的75%)全面开放电信市场。

入世后,中国电信企业面临外资入局的挑战,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3周年已满,依据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电信行业已在2003年底全面取消了增值服务开放地域的限制。在2004年年底,外资在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中的持股比例限制由开放初期的25%逐步提高到49%,并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基础电信服务。2005年,外国电信运营商进入中国的最关键时期已经到来。

在中国的良好经济环境和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下,矢志复苏的国际电信巨头一直对中国的电信业有着强烈的兴趣:AT&T苦苦争取了8年才得以落地浦东;沃达丰不声不响地增股中国移动;澳大利亚电讯渴望借奥运会之机赢得一席之地;SK电讯与中国联通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资电信企业———联通时科;DoCoMo、法国电信在北京设立了研究中心;英、德电信等都在与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协商,试图找到进入中国的最佳途径。在向中国电信市场的迈进中,外资的步伐越来越急迫。

2中国电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电信业还是一个由邮电部一统天下的纯国有的、绝对政府垄断的、低效率、非盈利部门,根本不是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打破行政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中国电信进行了改革。1994年,中国联合通信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信行业的大统一的天下被打破。但是,至今电信业在破除大统一局面、引入新的竞争主体方面的工作尚未完全到位,中国电信与政府的“血缘”关系并未完全割断,现有的几个国有电信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效率不高导致规模不经济、无成本优势;竞争还仅局限于价格竞争的低层面上,缺乏技术含量高的创新性竞争。

入世给我国电信业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如国外信价比高的产品将大量进入我国电信产品市场,外国实力强劲的电信公司将纷纷进入我国的电信市场,对我国电信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当国外电信企业进入中国电信产品与服务市场后,他们势必凭借先进的技术平台、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优良的服务品种与水平,对在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与他们有很大差距的我国电信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从其它行业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特点来看,外企电信公司进入后,必将采取人才本土化的战略,其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将使我国电信产业丧失大量的人才。这些挑战是我国电信产业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应对的,我们别无选择。

3未来我国电信企业的营销战略

如何增强我国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电信业的整体实力,如何调整我国电信产业的营销战略,以便我国电信业能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国电信业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应为如下几点:

(1)引入竞争机制,重组电信行业资源,组建企业集团。中国的电信产业过于分散,企业过小的现状仍十分严重,难以与国际上电信巨头进行竞争。因此,必须大刀阔斧地开放国内市场,整合国内电信优良资源,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的竞争,将民营经济的活力注入国有电信企业的实体之中,加快国有电信企业的重组、改造,壮大我国电信业的整体竞争力。

(2)坚持技术创新。市场竞争最终归结为电信产品所蕴涵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的竞争。电信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开展:第一是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通讯和卫星通讯的结合;第二是通讯与计算机、新闻媒体和文化产业的结合;第三是通讯与商业和金融产业的结合。只有在不同层面上逐步占领技术的制高点,中国企业才能既适应市场需要,又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多的电信产品。由于我国电信产业大统一的历史局面还没有完全根除,几个大的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价格层面上展开,所以我国电信产业市场上电信产品仍十分单一化,适应不了顾客的需要。在发达国家,电信企业的产品品种众多,业务量很大,如美国通过AT&T电话实现的“家居购物”销售额,1994年达1000亿美元,约占全美零售总额的25%~42%,1997年年底以前,沃玛特8万种商品全部上网销售。在国外,电信产品的开发遍及保险、储蓄、旅行、炒股、娱乐等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4)实行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的运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树立全球竞争意识和全球市场意识,制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此,我国可以跨行业组建一个电信企业集团,如将电信的研究院所、制造业和电信服务业的优良资产进行组合,组建一个有活力的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电信产品供给和电信运营业务。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只有能走出去,拿进来,并通过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互通有无,才能逐步发展壮大。

总之,入世后中国的电信企业既面临了激烈的竞争,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电信企业要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孟伟松,王保平,洪黎明等.迎接全球竞争中国电信企业准备好了吗[J].营销学苑,2005(3)

第3篇

【论文摘要】 商业模式的定义在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尚缺乏完善研究。针对该问题,从商业模式的概念入手,对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产品层面,着重于电信产品设计规则参与、产品创新和服务标准化;二是在企业层面,着重于电信业务组件和组织管理的再造和梳理;三是在产业层面,着重于外包策略和网络联盟在实现价值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 & Tucci(2000)[3]和Amit & 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 et 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 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 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 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 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 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 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 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3.1 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 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32-40.

[2]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3] Allan Afuah and Christopher L.Tucc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New York:Irwi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4] Raphael Amit and 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5] B.Mahadevan.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42,Summer 2000(4)55-69.

[6] Gary Hamel. Leading the revolution:how to thrive in turbulent times by making innovation a way of life[M].Boston,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7] Russell Thomas.Business value analysis:coping with unruly uncertainty.strategy & leadership,2001,29(2):16-24.

[8] Magaly Dubosson,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E-business model design,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44(1):5-23.

第4篇

【论文摘要】目前电信业的竞争已从原来简单的价格竞争转换为包含品牌、服务在内的综合竞争,其中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特别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产品价格的降低已成必然,但降价是有限度的,而服务质量的改善则是无限度的。文章基于对中国电信现状的认识,深刻分析了中国电信建立新型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系统化、结构化纳入服务要素,逐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流程为主线的新型客户服务管理体系,以稳定提高服务水平,打造长期的服务竞争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渐饱和,电信业的竞争已从原来简单的价格竞争逐步转换为包含品牌、服务在内的综合竞争,而其中的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中国电信的服务工作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论是企业内部的服务流程,还是服务管理的举措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有待优化的空间。原有客户服务体系已明显显现不足,并开始成为制约中国电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快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电信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推动中国电信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电信建立新型服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通信行业重组的需要

2008年,为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电信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业务经营,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电信业进行了重组。对于中国电信来说,原有的体系力量结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服务管理作为中国电信力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中国电信发生的新变化,原有的服务管理体系必须随之更新,否则,一个旧的服务体系势必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说,中国电信能否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服务管理体系,也事关国家通信行业重组战略决策的落实。

(二)适应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需要

服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它涉及到营销、管控、支撑等各个层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服务工作不单单是服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良好的整体运营能力的体现。能够将服务管理工作始终如一地做好,不仅仅需要前台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后台的支撑要跟上。运营商单靠一些零敲碎打的计划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服务问题的,更不可能凭此获得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企业的服务管理体系是否完善、有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服务管理_丁作做好了,企业的运营必然有序,发展充满活力;而服务管理不到位的企业,总难免要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纰漏,轻则影响企业的效益,重则造成企业的倒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三)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基础电信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客户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迫使各电信运营商围绕着客户的争夺愈演愈烈,使得电信运营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对客户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各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谋求长远发展,运营商就不能不越来越关注服务水平的提升,将服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企业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既要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新市场的开拓,新产品的推广,同时又要做好服务管理,并且这种服务管理是能够覆盖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体系性管理,而不是单一、片面、分散、游兵散勇、各自为政的服务管理。

(四)适应客户需求的需要

目前,电信企业进入了围绕消费者体验的后营销时代,客户服务质量对消费者体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服务作为企业价值链上最靠近消费者的一环,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至关重要。通过服务环节,可以让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增值,消费者实现的价值最大化。中国电信完全可以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中国电信所面临的客户需求来看,已经呈现出无法满足的巨大压力。因为全业务时代客户服务期望不断提升,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完整化、精细化、个性化、高价值化的服务。而中国电信目前的基础服务提供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树立客户信心,服务短板凸显。2009年初,工业与信息化部了2008年全国电信用户满意指数测评结果。从对8个测评对象TCSI各个测评指数得分可以看到,中国电信的同定电话用户满意指数为77.7分,而中国联通78.9分,原铁通78.0分;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满意指数为75.1分,而中国移动78.6分,中国联通77.5分;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满意指数为68.3分,而原网通71.分。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中国电信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低,处于同行劣势,客户对中国电信的服务是不太满意的,客户流失率忠诚度等指标均不容乐观。

从内部看,现有作业组织、服务流程、管理职能与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纵向全网协同不足,横向渠道协同不足,前后端协同不足。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企业要从管理角度,以客户为中心、以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为主线,构建一个“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全业务服务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服务管理,通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忠诚度。

二、中国电信服务管理体系的框架设想

结合企业的服务战略和服务目标,将面向客户的服务流程进行细化,初步设想,一个“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框架,应能够体现以下几点要求:(1)全面覆盖:覆盖各类客户、各业务、各渠道、各部门;(2)三级联动:总部、省、地市三级、全网联动的管理;(3)内外结合:服务管理和客户需求、客户感知结合;(4)闭环管理:客户到公司再到客户的管理闭环;(5)持续提升:监督为管理,管理为提升,以绩效考核做保障。这一服务管理体系,主要南服务战略、面向客户的服务流程和后台支撑系统三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都蕴含着特定的含义。

(一)服务战略要科学定位

服务战略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的服务目标寻求的一种服务行动计划,这种计划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构建企业的服务竞争优势。服务战略的确定,首先要分析竞争对手、行业状况与竞争规则,确立企业的服务竞争优势;其次要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处理好经营与服务战略的关系;再次要梳理服务要素与企业服务资源,寻找服务短板,明确服务体系路径。

一般来说,客户服务方面的战略定位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高质量、高成本的服务战略;低质量、低成本的服务战略;差异化的服务战略。笔者认为,中国电信基于本身资源现状,宜采取差异化的服务战略比较科学。因为这一服务战略能够根据差异服务要求,设置服务组织、配备服务资源。根据产品类型不同、客户价值不同、客户行业特点不同、客户特征不同提供差异服务,能够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二)服务需求要细化

为了成功实施差异化服务战略,在服务管理中,必须十分清楚各细分客户群的期望和需求,深入了解、细化每个客户群的期望和需求。通常宜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对客户通信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客户需求;(2)采取电话、拜访、会议等访谈形式,与政企、家庭、个人等主要客户群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定期交流;(3)采取研讨、客户联谊会等形式与主要客户群展开互动讨论,以期了解到客户需求的深层内涵;(4)深入观察、了解主要客户群是如何使用产品和服务的;(5)详细记录每个市场、每个客户或细分市场的具体表现;(6)与公司销售人员、后台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分享所有相关信息,这将有助于加强客户服务工作。

只有通过仔细分析客户、客户群及各主要目标市场,才能真正找到企业在产品/服务组合方面及客户需求方面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不仅及时满足客户需求,而且争取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持续超越客户的期望值。

客户的期望是永无止境的。强化对客户服务需求的管理,我们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针对客户情况、竞争情况和自身资源情况,设计服务定位和服务方案;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客户持有合理的需求期望。

(三)服务产品要标准化、规范化

目前,企业的服务管理主要包括对外、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是向企业外部客户提供的服务承诺和服务标准;对内,主要是企业各部门向内部客户提供的承诺和标准。为了加强服务管理,不论是对外部客户的服务,还是内部客户服务,都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从客户感知出发,结合客户对移动、固话、宽带等业务的使用需求,根据客户实际消费价值,对家庭和个人客户界定了钻、金、银、基础四个服务等级和相应的服务标准,对政企客户维持原有1A~5A、1B~5B的十个服务等级。其中,家庭/个人客户服务标准由快捷服务(时限类)、便捷服务(功能类)和关怀服务(回馈类)三类共107条标准构成;政企客户服务标准由行业、聚类客户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时限共89条标准构成。这些标准虽然已经能够基本适应对外部客户服务的需求,但还需要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完善。同时,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内部服务标准。

标准一旦出台,必须落实服务承诺,尤其是对咨询、投诉、业务办理等需求的时限性、有效性、满意度以及信息传递方面的承诺。

(四)服务传递渠道要通畅

服务传递管理包括渠道定位、渠道协同、渠道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等要素。服务界面是服务过程中与客户的接触窗口,包括自有营业厅、合作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服务热线、客户经理、账单、现场装维等。在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述渠道在客户获取、关怀、发展、维系挽留上皆有不同的定位,从而达到功能协同,避免渠道冲突。

为保持服务传递渠道的畅通,服务流程是核心,主要包括服务管理流程和服务业务流程。

(五)服务质量监督要严格

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是服务管理体系中服务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服务质量的好坏绝不能以电信自身评价为准,而应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客户感知,加大客户评价权重。

对服务质量的监督考评,各级公司必须以严格为准则。不论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考评,还是同级部门之间的横向监督考评,均应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检查服务质量情况,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成绩要肯定,问题不掩饰。此外,全面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应实时监控各项考核指标的执行,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考评。

为了解客户感知到的公司形象和服务,还应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得到客户对公司的感知信息,调查应覆盖各省、全渠道、各业务,并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整改短板。同时客户满意度应纳入公司对集团各部门和对各省分公司绩效考核。

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最终是为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只有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客户才会有忠诚于企业的意愿;当这种满意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时,客户才会产生忠诚于企业的行为,也就是从情感忠诚上升到行为忠诚。电信运营商只有将“使客户满意”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使得客户对于企业越来越有依赖感,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忠诚,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根本目的。

(六)后台支撑系统要有力

为保证全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应建立起以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网络支撑为主的后台支撑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主要应包含营账系统、计费系统、CRM系统、10000系统、维系挽留系统等,以获得多方面的服务管理信息支撑。网络支撑,主要应包含公司所有网络的建设、接入、传输等支撑。只有通过这样的后台支撑,才能支持各种信息交互操作和信息流程,实现前后台协同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同时还可以体现全面客户理念:上道工序即下道工序的客户。

三、保障服务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措施

(一)梳理相关岗位流程,明晰各部门服务关系

在全面服务管理体系实施中,各部门在客户服务中承担的职责可能会发生一定改变,必须理顺各级、各部门的岗位流程,明晰各部门服务关系,逐级落实,严格执行。其中,客户——公剐前台部门——公司后台部门的服务关系,是新型服务体系构建的重点。

(二)增强全员服务意识,营造强有力的服务文化

服务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行为。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对客户来说,都是服务人员。通过自上而下的全员全面服务管理体系的宣贯,使服务工作不再局限于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管理人员和后台的工作人员都应成为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企业还必须让员工形成一套内在行为准贝Ⅱ,并能在面对客户时灵活应用。一个拥有优秀的服务文化的企业,能使员工的服务表现一致,并对意外事件应付自如。所以,营造强有力的服务文化才是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创新的不竭之源。而强有力的服务文化应该以客户为导向,即把客户的事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来对待,在员工心目中确立客户至高无上的地位,使每位员工成为实现优质服务的承担者,在全公司形成一个人人自觉增强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就必然以最快速度、高质量地响应客户。

(三)建立完善的服务培训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服务不是简单劳动,服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在公司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培训机制,对服务人员开展系统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所谓系统性,主要是指对培训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持续、有规律的开展培训工作。所谓及时性,主要是指培训应与市场环境、竞争形势和公司策略的要求同步。所谓针对性,主要是指培训工作应根据服务人员岗位、业务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和方式的培训。:

(四)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保证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对电信客户的服务工作,更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中国电信应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服务标准和流程等方面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不断改进调整,促进服务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第5篇

[论文摘要]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传统营销的弊端已渐渐暴露出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营销的优势开始得到了体现与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我国网络营销,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

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营销作为网络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开始进入人们的普通生活。

在21世纪传统营销的弊端已渐渐暴露出来。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企业所遵循的是市场导向。由于技术手段的制约,企业无法了解其所面临的市场中的每个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然而在网络时代,企业所面对的“网络顾客”与传统的消费者有了质的变化。网络消费者的个性消费意识增强,他们不仅按个性选购商品,而且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甚至开始要求厂商为自己定制产品。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其营销模式。

一、网络营销的优势

1.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网络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无时间版面约束、内容详尽、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特点,有助于企业实现全程营销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在线讨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极低的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信息搜集,同时也为消费者有机会对产品的设计包装定件服务等发表意见提供方便。

2.网络营销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成本可以分为采购成本与促销成本两方面。在采购成本上,企业采购原材料通常都是一项程序繁杂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把这项程序繁杂的过程简化,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在促销成本上,传统的服务主要是运用电话、广告、书信等手段。这不但需要人多,还常常会造成延误。企业可以应用网络营销在自己的网页上提供精心设计的如“商品注意事项”“疑难问题解答”及“说明”等等详细信息资料,顾客在网上可随时查询,几乎不需要多少费用就能对厂家及其产品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3.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首先,在网络上可提供全天候的广告和服务而不需要另外增加开支。其次,能把广告与订购连为一体,促成购买意愿。再次,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联通国际市场,减少市场壁垒。

4.网络营销能使消费者拥有比较传统营销更大的选择自由,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快速寻找商品,并且进行充分比较,真正做到货比三家,有利于节省消费者的交易时间与交易成本。

5.在互联网上,任何企业都不受自身规模的绝对限制,都能平等地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及平等的展示自己,这为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作一个极好的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中小企业只需要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信息和贸易网,将产品信息迅速传递到以前只有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接触到的市场中去,平等地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从这个角度上看,网络营销为刚刚起步且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平台。

6.目标更集中。网络营销迎合了当今社会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从大规模无差异性向个性化集中营销转化。它将目标市场细分得更为详尽,使企业可以深入每一个消费者家中去寻找商机,为其提供更贴心、更合口味的产品与服务。

二、目前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存在问题

1.网络竞争意识不强,对网络营销认识不清。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这一虚拟市场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把网络看得过于神秘,总以为只有工程师、电脑技术人员才能使用的这一高科技产物。

2.上网企业少,分布不均衡。目前,国内企业上网总体雷声大、雨点少。全国近560万家企业(含乡镇企业)中,上网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点五。且集中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上网企业数量少,浏览的客户就下降,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就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网络营销效果不佳,方式不活。目前,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仅仅停留在产品的网络广告。企业的网络宣传及网络促销等几个环节上。有的企业甚至只是将企业的厂名、产品照片、公司地址、联系电话、公司简介、总裁头像传到网上而已,企业虽然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但多数只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既没有对企业产品及企业形象做具体系统的介绍,也没有借助网络开展营销活动。企业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

4.网络营销策略水平不高,效益不佳。目前,我国企业对网络营销策略缺乏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策略,不少企业还只是搬用过去的网下营销策略,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不能产生较高的网络营销效益。

5.网络基础设施差、线路少、速度慢、安全性不高,但用户使用成本开支较大。按绝对价格计算,我国人均收入不过美国的二十分之一,但要付出比美国人高20倍的价钱才能拥有同样多的网上信息量,据调查,在86.1%的用户抱怨网络速度太慢,收费太贵。低水平设施的网络与高水平收费限制了用户上网,束缚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并已成为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一道瓶颈。

6.安全方便的网络支付机制欠缺。我国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安全通用的电子货币尚处于研制认证阶段,在目前信用卡消费者占主导的情况下,网络分销的现金交割只能靠用户事前(后)交费才能完成。网络分销成了一种网上订货,网下付款的四不像交易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分销的效率。即使凭信用卡实现网上支付,对消费者对企业均有一个完全保障的问题。即便是电子货币成为现实,但要让企业和整个社会接受,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实现。据调查,有52%的网络用户认为目前网上购物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方式。三、加快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

1.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我国网络营销,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抓住有利时机缩短我国有发达国家的差距。网络营销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走入全球化,企业不但要熟悉跨国、跨地区市场的顾客的需求,还要相应地安排组织跨国的生产、运输和售后服务,这都对网络时代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强化对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与公众对网络营销的认识消除陌生感与神秘感,增强信任感。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方式与购物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网络营销。

3.广泛开展对网络营销的学术研究,不断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方式与新策略。

4.加强对网络营销的立法与监督,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制度、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则,为网络营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

5.制定鼓励扶持网络营销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对网络营销的发展也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既要防止畏缩不前,又要避免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的急躁冒进。

6.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整体水平。与当前重点是加快电子货币的研究,尽快实现网上安全支付!因为据调查,有7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把信用卡上的信息放到网上,担心被窃取,厂家应该做到使消费者易于购买商品,并且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

7.企业应建立快速的顾客回应机制。包括对客户意见和建议投诉和抱怨的快速回应,以及快速的物流机制等。要求最大限度地抓住每一次与顾客交流的机遇,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特有的时间和交付要求。

8.加快电信产业的发展,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电信服务质量,调低电信资费标准,使用网络消费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合,为网络营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9.强调个性化。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依赖,企业必须把每一个消费者看成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新时代消费者新的购物标准是:追求惟一个性。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创新,以迎合消费者的新需求。企业可以在网络中提供人工服务项目,即:消费者对自己选中的商品进行在线咨询,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入视频技术方便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便于企业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同样的也可以对任一商品进行视频,即,预先对每一商品拍下视频片断,对商品进行每一角度拍摄!以便于消费者从各方位看到自己选的商品的“实样”。

10.企业应尽早申请注册自己的网址域名,并且加强对网址域名的宣传,努力树立网络形象;要确定适合网络营销的产品,采用低价定价策略;要切实提高自身物流配送能力。大力培养网络人才;要整合其他营销手段,不断提高网络营销的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卓骏: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钱旭潮韩翔袁海波:网络营销与管理(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摘要: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通信行业营销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培训成果,探讨在高职通信类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入职业培训优势,积极推进“学历培训互动,职前职后融通”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通信类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内涵提升,实现高职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23-03

当前,随着战略转型深入,通信行业的增长方式正在由技术推动方式向服务营销引导方式转变。通信行业转型除了经营增长方式发生变化外,其人力资源配置也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如中国电信的营销前端、支撑、管理三方面的人员配比为6∶3∶1,中国移动的前端营销人员与支撑、管理人员的比重则为7∶3)。根据行业需要,调整与革新营销类专业(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行业发展,对于相关专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具备鲜明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该院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改革紧密围绕电信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通信行业职业培训,发挥自身优势,扩展生存空间。本文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融合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探索推进“学历培训互动”的高职通信类营销人才培养,推进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融入职业培训特色与优势,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历培训互动”为契机,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能力要求

对通信行业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具体岗位及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实现营销人才“1+3”准职业化特质。

(一)基于通信企业市场营销人员需求调研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利用培训机会,深入通信企业一线;二是学习研究当前通信行业营销类培训课程体系;三是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搜集通信行业营销类人才评价标准,切实了解和掌握电信企业对营销类的人才需求标准,分析调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市场营销人员最需要“准职业化特质”。围绕着通信行业背景,结合调研结果,融入职业培训特色与优势,确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跟通信行业新技术发展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解通信行业,具备通信行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及销售、服务基础技能,能从事通信市场分析、策划、推销和服务管理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优势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技能营销人才。此培养目标以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强调实践性,凸显专业技能扎实。

(二)营销人才“1+3”准职业化特质的职业能力要求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1+3”准职业化特质,即职业素养加三种技能(详见表1):

以“学历培训互动”为助力,

整合双向资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融入职业培训特色与优势,积极推进“学历培训互动,职前职后融通”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通信类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基于“1+3”准职业化特质,确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改革以往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整合改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大培养体系,通过渗透与融合,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市场营销基础知识”教学模块、“通信行业业务能力教学”模块、“销售与管理”教学模块以及“通信市场营销”教学模块等若干教学内容模块,构建“2+1”新型教学模式,即2年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校内学习,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

加强“学历培训互动”,职场式

教学引领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职业教育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职业培训针对性比较强,专业化程度高,重在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素质的普及与提高,其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都是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要加强“学历培训互动”,融合两种模式的特色,探索出“职场式教学”,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职场式教学”是以培养具备“1+3”准职业化特质为导向,以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围绕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在课堂中搭建真实的企业环境。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分解,以项目方式实施,开展课程教学和实战训练,通过采用“观摩—体验—模拟—训练—实战”五步走模式,把真实案例、真实情景、真实工作流程搬到教堂,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岗位场景,辅以多种互动式、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营销单项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推动“学历培训互动”,完善教学资源,

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三级实训体系

学历教育结合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学历培训互动,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建立独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平台。职场式教学,核心是实训,重点在于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学历培训互动”,依托学院优势,整合企业资源,可以合力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实现在企业中办学校,在企业建教室,在生产一线中做作业,以下一道工序需求为作业标准,直接为企业服务;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实训,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责任心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不断地完善教学全过程;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管理模式、一线销售专业指导、市场导向等,可以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满意。

成功搭建三级实训体系,第一层虚拟实训、第二层实战实训、第三层顶岗实训,纵向推进,探索新型营销类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素质复合型营销人才培养。具体情况见下页表2。

利用职场培训资源推进与对口单位的订单式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载体,是当前最受企业欢迎的校企合作方式之一。我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通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使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落实“学历培训互动”,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推动学生职业化发展。

为了使学生具备“1+3”准职业化特质,考核方式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线实际操作技能,并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改变以往偏重理论的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考核,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如实训课程的学生成绩评价,由校内教师评价与校外教师评价组成,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并侧重于操作业绩考核。以营销综合实训课程考核为例,考核采取校内外双导师评价制:总分=外指导教师评价8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20%。

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充分利用企业、社会的职业技术鉴定资格权限,为本专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立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支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呼叫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2]魏涤非.高职院校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发展道路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3]杨雪.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PB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12).

[4]陈运明,任科宇.高职通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块化方案研究[J].科技信息,2008(13).

第7篇

[摘要]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是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农村市场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正当时。本文结合江西省吉安市具体情况阐述了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特征,分析了制约农村通信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细分,提出一定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农村通信市场细分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通信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往来必要的沟通工具,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率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潜力巨大的农村通信市场成为移动通信市场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农村消费者中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的比例高达63%,使用固定电话的比例为21%,使用通讯工具和不使用通讯工具的比例为84:16这说明现代通讯工具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奢侈或身份的象征,而使用手机的和不使用手机的比例是58:42,说明手机使用的比例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潜在市场仍然非常可观。因此将农村通信市场细分,研究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对进一步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通信市场构成及分析

消费者市场又称最终消费者市场、消费品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市场。成功的市场营销者是那些能够有效地发展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并运用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方法将产品有效地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和个人。因而,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特征及进行相关分析,对于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二、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1.区域特征

在吉安市13个县(市、区)中,移动通信用户的分布比较均衡其中使用手机排名第一的是安福县(73%),第二的是井冈山市(70%),第三的是吉水县(69%)。与县域经济水平的排名大体相同,其他县使用手机最低的比例也达到了40%。其具体分布特征如下:

(1)临近城区的农村地区。这样的地方由于是城乡结合部,农民比较方便进城做生意,找活干,商业气息比较浓,收入也比较高些移动通信工具使用比较普遍,像临近吉安市的安福县,被调查者手机使用比例高达73%。

(2)旅游发达的地区。吉安的旅游资源主要是集中在井冈山,旅游业的参加者也包括大量的当地农民,他们在农闲的时候,或在旅游旺季的时候,甚至很多人已经是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他们是农村移动通信市场重要的消费者。被调查的井冈山市的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中使用手机的比例高达70%。

(3)人口分布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像遂川县,人口密度比较大,工业有一定的规模,商业也比较发达,数据表现比较强烈,既有明显的强势占有比例,也有强大的潜力市场。

2.收入特征

被调查农村移动通信使用手机的消费者中,其中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比例是67.6%,家庭收入在6000元~10000元的有57.5%,3000元~6000元的有49.6%,3000元以下的有44.2%。用手机的比例高低与家庭年平均收入成正比。最高的收入群体使用手机的比例超过最低收入群体使用比例20多个百分点,收入能力的高低对于通讯工具的消费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3.年龄特征

吉安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中30岁~40岁年龄段的购买力最强,50岁~60岁次之,40岁~50岁的购买力再次之。20岁年龄以下的人群购买力最弱。这一现象与农村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及对应期的经济状况相一致。

4.消费特征

在被调查的在吉安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中,人们对手机功能的需求次序为:接打电话,接发短信,彩铃服务。各收入阶层对通信产品功能的认可依次为“接打手机”、“接发短信”、“彩铃服务”,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对“彩铃服务”的功能基本上不使用。吉安农村通信市场手机的购买与话费的支出行为90%以上是消费者直接实施的,他们多数在购买过程中同时扮演了发起者、影响者、决定者、购买者及使用者的多重消费角色,即5种角色由此及一人担任,其购买行为多数属于高度参与型。

5.潜在市场

(1)家庭经济角度来看,手机潜在用户在不同经济水平状态下的比例状况表明,一是在同一家庭年收入状况下,未使用手机的绝大部分是经济水平较低的,二是手机潜在用户集中在家庭年均收入在1000元~10000元左右的顾客群。

(2)农村通信市场的三个子市场(手机、小灵通、座机)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转换趋势;使用座机和小灵通的用户之所以不用手机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不起、不需要;而未使用通信手段的潜在用户中,他们不使用手机的原因主要是买不起、买得起用不起;不使用座机和小灵通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方便和没有信号。

三、制约农村通信市场发展的因素

1.网站建设覆盖面不够,信号不够强

我国农村住户分散,居住面广,居住地区的情况复杂,通信机站的建设没有跟上通信发展的需要,覆盖面不够广,在广大的农村有不少的通信盲区,特别是离城市越远的地区,信号越差,通信质量不高,甚至经常掉话。吉安是个以丘陵、山区地貌为主要地理特征的地区,像永新、宁冈等县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的比例只有1%,井冈山也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了通信机站的建设,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服务机构不够,服务不周全

农村由于相对城市来说是地广人稀,移动通信服务机构的设置不能像城市那样有比较高的集中度,设置的数量相对有限,不能全面满足农民手机销售、话费缴纳、维修等方面服务需要,就会让农民产生因为使用移动通信时不方便而放弃使用。同时相对城市针对各个消费群体的移动通信套餐,在农村通信市场上适合不同农村消费者需要的服务套餐品种少,优惠不明显,实用性不强服务不够周全。

3.通信消费相对偏高

首先是手机的购买费用虽然近几年越来越低,但对农民来说仍然算是个奢侈消费品,往往在农村家庭中最多只能做到一家一个,而不能像城市里人手一个。其次是移动通信费用高。固定的月租、几毛钱一分钟的话费让农民觉得一打手机钱如飞般而去;双向收费让农民觉得移动通信没有固定电话实惠。比如吉安市农村手机市场中购买手机和手机费用的交付90%是由自己出的,而且购买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与家人朋友联系方便”和“做事需要”,所以在农村目前这种条件下,手机资费价格高低对使用手机的影响比较大。

4.宣传没到位

移动通信在农村虽然使用已经多年,但是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套餐、手机功能的日渐复杂,手机品种的多样没有足够的宣传让农民知道是什么,以及具体日后使用,抑制了消费需求,产生消费盲点。在吉安农村通信市场中消费者87%喜欢接打电话,41%喜欢接发短信,10%喜欢彩铃服务;82%使用打多少交多少的方式,13%使用包月的方式;86%喜欢交现金的方式,11%喜欢买充值卡的方式。彩铃、包月、充值卡使用比例之低反映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对于通信服务新产品的知晓和接受程度很低。

四、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1.加大机站投资力度,消灭通信盲区

移动通信的信号强弱是决定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导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吉安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使用移动服务商的用户比联通、电信的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移动公司的通信信号比其他公司的强。

2.增加农村移动通信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

移动通信公司不仅自己要增加农村移动通信的服务网点,还可以采用加盟的形式吸收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来一起办农村移动通信网点,既满足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加盟商、通信公司又能双赢。而关于话费的缴纳和查询可以通过网络和银行来帮助解决。

第8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中国网民已经突破9400万,上网计算机数量已经达到4160万台,而1998年网民仅210万,上网计算机74.7万台,可见中国互联网惊人的成长,由此带来的必然是对数字信息产品的消费的急剧增长。但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对数字信息产品的市场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从数字信息产品的特征分析入手,探讨数字信息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2数字信息产品的特征

2.1共享性和无形性

数字信息产品可以同时被多人使用,不同的人能够同时使用同一信息进行决策,由此获得的效用既不会被分割,也不会被削弱;数字信息产品是无形的,在购买前,不能像实物产品那样可触摸、观赏。

2.2产品交易的特殊性

物质产品在市场上交易后,所有权发生转移。数字信息产品提供出去后却没有失去所有权,起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可共享,可多次出售、转让,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生产成本构成的特殊性

数字信息产品是高科技知识的结晶。初期需要极高的投资开发,投入巨大的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这里绝大部分是沉没性成本,即停止生产,就无法收回成本;但产品复制成本非常低,几近零水平。数字信息产品这一高固定成本、低甚至零边际成本的特点决定了在数字信息产品市场中,大规模生产可以使供应商利润达到最大化。这种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你生产的越多,生产的平均成本就越低。

2.4使用价值体现的间接性

物质产品可以被消费者直接使用。数字信息产品的使用是一种综合分析、增益才智的过程,其使用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同一数字信息产品,不同部门、不同人使用后,效果会有很大差距,即使同一个人使用,不同时间其使用价值也不同。

2.5高科技性

数字信息产品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身科技含量很高。

3数字信息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学家将影响企业营销目标的各种可控因素归结为“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形成“4PS”的营销策略组合。“4PS”的营销策略理论对数字信息产品的市场营销也是适用的。但由于数字信息产品的高科技性对其影响甚深。而高科技产品需要专业人员来掌握,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专门人员来营销。因此最为有效的数字信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应是在“4PS”基础上,增加人员(People),即采取“5PS”市场营销组合。

3.1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中至关重要的策略。营销组合中的其它策略也是围绕产品策略进行的。制定数字信息产品策略,需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3.1.1数字信息产品的质量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是衡量数字信息产品质量的标准。在进行数字信息产品生产时,要从“三性”出发,努力提高数字信息产品质量。

3.1.2数字信息产品组合面对用户对数字信息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数字信息产品应是一系列产品的组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提供知识服务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为例,目前,它所提供的数据库不仅针对期刊、报纸、会议论文、专利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而且它还针对各行业提供行业知识、政策法规以及统计数据等。这些信息产品组合可以最大范围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1.3数字信息新产品开发数字信息服务要有预见性和敏锐性,经常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研究消费者心理,不断开发新产品。要重视激发消费者应用新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工作,使它对顾客有最大的价值。要对产品进行个性化和定制化,就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所提供的交互沟通能力,为生产者提供了研究顾客的机会和工具。利用网络可以深入了解顾客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兴趣、偏好,习惯等。许多网站都提供免费电邮注册,但申请时需填写有关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顾客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观察他们的网上行为,网站运行记录文件包含了许多关于顾客行为的有用信息。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后,才能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更有效的调整,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譬如世界闻名的路透集团,其核心业务是提供金融信息。它向全世界数十万个终端提供数据。它把特定行业感兴趣的新闻包装起来。这种包装通过提供信息过滤和搜索服务为产品增加了价值,这对饱受信息超载折磨的消费者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比如你处于造船业,你可以从路透集团购买一份服务,只给你发送有关造船工业的新闻。

3.2价格策略

数字信息产品服务涉及到产品定价问题。灵活运用价格策略,对数字信息产品营销至关重要。单从市场因素考虑,用户在消费数字信息产品中所获得的效用应该是其价格形成的基础。同一数字信息产品,对于不同的用户产生的效用差别很大,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在定价时应区别对待。根据影响数字信息产品定价的因素,数字信息产品的定价方法应采用需求导向定价法。

3.2.1差别定价策略基于数字信息产品成本结构的特征,充分利用消费者对同一信息产品的评价存在差异特点,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与其评价相适合的价格。

3.2.2捆绑定价策略将不同的信息产品打成包以一个价格出售。这个价格要低于单个产品的价格之和。使用捆绑式产品定价策略,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提高效用。

3.2.3收益分成策略用户对数字信息产品的理解和接受有一个过程,可以采取先试用,后付费的方法,也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数字信息产品获得的收益,按一定比例收取费用。

3.3渠道策略

运用渠道,借力发挥。把渠道营销当作一项工程来做,简单而言,就是和其他的ISV(独立软件供应商)、IHV(独立硬件供应商)、SI(系统集成商)先进行产品的兼容测试,然后签署战略合伙伙伴协议,共享市场信息,相互捆绑销售。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3.1在数字信息产品的销售中,往往是和集成项目联系在一起,接下项目后,然后再转给其他专业的SI来做,因为人家有雄厚的实力,丰富的开发经验,能够深刻把握客户需求。只要SI绑定住你的数字信息产品就行。通过这个合作,双方在技术上清除了障碍,以后会有更多的合作。而且也达到了销售信息产品的目的。

3.3.2共享市场资源。通过与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把自己网站的LOGO与对方交换,把自己的客户资源,市场信息与对方交换,对方的展会、论坛要去参加,自己的展会论坛也一定要邀请对方参加,最好在会场上发点资料,做个演讲。大家都增加了宣传的次数,个体的力量成了群体的力量,而且是相互宣传,更增加了宣传的效果和可信度。

3.3.3通过资本运作来博取市场。与一些官方或者有官方背景的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利用他们的资金和市场运作经验,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在政府购买的决策中的“影响力”。而对方也希望有明显收益的项目为自身利润的增长点。让对方占据自己公司的一定股份,让对方有所动力去为你“说话”,把你的事当作他自己的事去做。在与他们进行资本合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甄选,其次,技术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上,这是自己最基本的东西。可以以成立营销公司的模式,一方出产品和售后服务,对方出资金和市场操盘,从而让双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双赢。

3.4促销策略

3.4.1有形展示数字信息产品的无形性,使消费者摸不到,碰不着,对产品的认识相对困难。使无形产品有形化,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可以采取服务单位形象展示,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字信息产品加工平台而充分体现数字信息产品高科技的特点,组织用户联谊活动和参观活动,对成功的服务案例进行宣传,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包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宣传等多种方式。

3.4.2用户培训数字信息产品在销售中的难题是:一方面,销售人员不太熟悉用户系统等技术问题,提供的产品服务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用户系统的技术专家又不太熟悉信息产品的技术问题。通过培训,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供求双方的密切合作。

3.4.3激发需求

定点定时在各地展开促销活动,可采取散发传单、上门服务等形式进行促销。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

3.5营销人员

3.5.1专家营销专家营销=顾问的工作态度+专家的工作方法。专家营销的核心是帮助顾客购买满意的产品,教会顾客更好地利用所购买的数字信息产品。

3.5.2顾客关系营销数字信息产品的高科技性以及对一定设备的依赖性使得用户对数字信息产品的认识难以做到始终如一,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数字信息产品成本构成与定价方法使得建立与用户的长久合作关系尤为重要,依靠用户的重复使用或扩大用户数量能带来显著的收益。